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化探析

第42卷第1期            济宁学院学报2021年2月Vol.42 No.1           JournalofJiningUniversity
Feb.2021
  文章编号:10041877(2021)01009406
张国防
(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的国际形势,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化带来较大阻力。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化,要充分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基本构成、主要特点和本质属性,深刻把握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我们应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健全产学研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并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基本构成;本质属性;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收稿日期:20201110
作者简介:张国防(1982),男,河南濮阳人,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链整合与升级。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以此为开端,经过20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拥有一批如比亚迪、北汽、东风等实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生产范围涵盖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全领域,并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整车、电机电控、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在内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鉴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潜力,传统跨国车企如大众、宝马、丰田、本田和日产等,都加大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投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在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的形势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因此,对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促进和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化发展。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基本构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部分(见图1),其中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和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中游主要指整车装配,下游主要包括销售、售后服务、租赁和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电池回收等环节。新能源汽车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磁性材料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依据相应的工艺流程进行锂电池、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等零部件的生产和加工,之后向整车装配企业提供这些零部件,由整车装配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组装和生产,形成最终的新能源汽车,从而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给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维修等,这就涉及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的相关环节。
图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架构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架构来看,主要节点企业包括原材料提供者、零部件生产商、整车制造厂商和售后服务提供者等。在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情况下,这些节点企业则为同一家企业,如国内做的较好的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已经打通了全产业链,不仅涉及整车生产,还涉及电池和充电桩的上下游环节。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三大最关键零部件是电池、控制系统和驱动电机。电池作为能量存储设备,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来源;控制系统核心是整车控制器,对新能源汽车各零部件统一进行协调;而驱动电机则取代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新能源汽车。因此,电机性能直接决定新能源汽车动力强弱。就成本而言,与传统汽车相比,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新增零部件中占新增成本的绝大部分。在纯电动汽车的成本构成中,动力电池
所占成本高达60%[1]187。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特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有一般制造业产业链的共性,但也有其独特之处。传统汽车产业链一般包括原材料行业、零部件生产和采购、整车装配、销售及售后等环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传统汽车产业链基础上向上下游均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延伸,与传统汽车产业链相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在动力来源、配套设施和人才需求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一)新能源汽车拥有了新的动力来源
传统汽车一般采用柴油或汽油等燃料作为动力引擎,柴油和汽油燃烧之后产生热能,继而转为机械能,推动传统汽车前行。而新能源汽车采用了电力这一不同于柴油和汽油的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设备,把电能输送给电机,并驱动电机运转,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驶。正因为新能源汽车采用了新的动力来源,才使得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更加环保。因为传统汽车排放尾气中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成为大气污染PM2.5的重要来源。而新能源汽车采用电能驱动,甚至可以达到零排放。也正因为如此,新能源汽车才能够取代传统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新能源汽车需要新的配套设施
不同于传统汽车需要加油站这一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站和充电桩等充电基础配套设施。对于有计划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而言,要考虑的或许并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价钱高低,而是使用的便捷性。在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善的充电设施及时充电续航,则必定限制新能源汽车的行驶半径和出行能力,这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目前的充电设施难以满足和支撑新能源汽车现有量和未来增量。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必定需要充电设施的及时跟进。长远来看,还需考虑路网规划、充电站选址和相关配套实施等多方面的问题。另外,产业化生产出来的电池报废以后,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破坏。因此,对电动车电池进行回收和处理也必将衍生出更多产业环节,以及一些必要的配套设施。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在传统汽车产业链上的延伸,因此,其长度和宽度甚至厚度都得到了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增加了电池供应商、电机供应商和其它电器零部件供应商,下游增加了电力供应商、电力高科技公司和充电站提供者等参与主体,即节点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此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与传统汽车产业链相比,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大量的汽车工程专业类人才,而且更需要精通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对人才要求更高,充分体现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理念。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本质属性
从表面上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不同的产业和行业部门通过某种供需关系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呈现出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从更深层次来看,贯穿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还有知识的传递、价值的增值和产品的塑造,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有知识属性、价值属性和产品属性。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一条知识链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节点来看,不管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生产者、整车装配厂,还是销售服务商等,在各自承担的某种工序中,都凝结了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知识的不断传递、创新和应用,才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序运转、畅通无阻,从而把节点企业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如果某个环节知识传递出现失误或无法传递,则必定会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节点企业成为孤岛,呈现出更加分散和孤立的态势,甚至出现断链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现了知识获取、筛选和创造的过程,不断内部化继而又外部化,蕴含了深刻的知识属性。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一条价值链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样蕴含着价值的传递,在各个环节节点又不断增值。一方面,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某个节点企业来看,其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输、人力资源管理等每项业务流程都蕴含着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体现为
价值传递和价值增值,这是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终端消费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项交易行为同样蕴含价值的形成、传递和增值,这是企业外部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共同构成企业完整的价值链,只有价值形成、增值并不断向下游环节传递,才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序运转。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有深刻的价值属性。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一条产品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现了该链条上下游各个环节节点企业之间的一种供需关系,链条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把正极、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硅钢等原材料提供给零部件生产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新能源汽车所需的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各个零部件并交付给整车装配厂,由整车装配厂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组装和生产,从而形成新能源汽车这一最终产品并提供给消费者。从这样一个流程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节点企业间的交易行为都体现了一种供需关系,所有这些供需关系都最终演变为新能源汽车这一产品的形成。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以说是一种基于产品而形成的技术联系或者投入产出关系,具有深刻的产品属性。
四、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带来的
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意味着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各项生产要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寻最佳投资市场以获得最大利润。中国作为全球化的重要支持者和引领者,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越来越大,尤其是在2018年取消了新能源汽车中外投资股比限制这一规定,中国巨大的新能源汽车潜在市场吸引了全球众多跨国车企巨头前来投资,不少其他领域的投资者也借助这一进程跨界进入,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领域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资源聚集。在这样的形势下,跨国车企和中国本土车企将会有更大的合作空间。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节点企业将会进行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关系更加紧密的合作,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态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加细化,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在新能源汽车供给量增加甚至超过市场需求容量的情况下,不排除恶性竞争的出现。可以预期,在更多的新进入者出现的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车企退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退并举”将成为常态,留下的必将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进”与“退”将会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得以重塑。
在全球化背景下,将会有更多国家和地区潜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等待开拓。于是,中国本土一些实力雄厚的新能源车企必将不断走出国门,去开拓海外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届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有机会利用全球资源,以更低成本投入生产,获得更加高效的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更多利润。在向新能源汽车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的同时,也有望形成由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构建的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产业链,有助于促进中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逆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范围内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各项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处于限制和禁止流动的态势。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数年位居全球产销量第一,也有个别本土车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但是整体上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自主创新不足,尚未真正掌握某些关键技术,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严重依赖国外企业,国产化比较低。如新能源汽车IGBT模块所需的芯片,生产电池所需电解液的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生产电机所需关键材料高性能硅钢片等,仍需大量进口,且价格昂贵。而在逆全球化下的全球市场上,中国新能源汽车所需的上述原材料如难以或不能进口,则必定会给正常运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造成较大破坏,甚至出现断链风险。
不仅如此,虽然中国一直以来都拥护和支持全球化,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策略,但由于逆全球化的盛行,部分跨国车企在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时候,必定要考虑到其母国有关的政策规定。这样一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者数量必定减少,从而影响到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各项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和质量。同时,中国新能源车企在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时,也同样受到投资目的地国政策规定的影响,将会极大限制中国新能源车企投资建厂、生产、销售的意愿和力度。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口和出口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而全球范围内逆全球化现象的频频出现,必将使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和进口数量受到很大影响,这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随着逆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这种影响深度也将随之加重。
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不仅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是朝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同样属于朝阳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力量不断博弈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审时度势,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这一国际形势。一方面,充分顺应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欢迎世界知名跨国车企前来中国市场进行投资,不断挖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更好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另一方面,鼓励具有实力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历史性机遇走出国门,参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和合作,不断提升和壮大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实力和竞争力。在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构建起由中国新能源车企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全球产业链。此外,还要做好迎接逆全球化所带来挑战的充分准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掌握关键核心技
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具备更大的国际话语权,从而在逆全球化势力袭来时避免被卡脖子,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
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化路径
纵观世界汽车业,前后共出现过四次世界性的产业转移,每一次转移都会产生一个产业中心。前三次分别是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而第四次的转移中心就是中国[2]101。2009年中国在新能源
汽车领域实现产销量世界第一,而且仍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从整体上来看,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呈现出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状态。缺乏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不仅投资盲目性大、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而且由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导致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高,超出消费者预期,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难以有效拓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升的空间还比较大,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不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化发展。
(一)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支持力度,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在进行顶层设计时,政府有关部门应高瞻远瞩,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充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包括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基本思路和原则遵循,统筹考虑和谋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有序发展、协同共进。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制定有关政策时,不仅要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还要广泛听取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更要认真听取社会公众和消费者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定出来的政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对有关规定进行修正和完善。尤其要注重发挥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逐渐引导形成产业集聚以发挥规模效应,避免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此外,在顶层设计中,要注重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除了财税政策支持以外,还要采取多项有效举措增强整个社会的环保和节能意识,
普及新能源汽车消费观念,在充分打消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各种顾虑的基础上,逐步改变其对传统汽车的偏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注重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产业链优化同样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不管是上游的原材料开发、零部件提供,还是中游的整车装备,抑或是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终端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只有具备充足的高技能人才大军,才能实现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才能得以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业人员还存在较大缺口,必须注重人才培育,有效满足该领域的人才需求,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化提供智力支持和力量源泉。因此,就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言,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给予特许优惠和各项优越条件,吸引国外新能源汽车领域高端和领军人才来华工作,与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优秀的研发团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加大本土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业者的培训力度,鼓励有关高校开设该领域的相关专业,实行订单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三)健全产学研间的良性互动合作机制
新能源汽车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有没有形成畅通无阻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合作机制,是研发
成果能不能顺利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节点上诸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之间进行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效应,建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在此基础上,各主体之间共同进行技术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与瓶颈技术。如汽车工业强国日本以京都大学为中心,设立了“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联盟,推出“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性研究专项”,开发各个企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技术。丰田、日产、松下等都参与其中[3]170-171。为了集中新能源汽车研发力量,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实现专利共享,推进技术标准化,并不断提升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通过广泛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制定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图,集中研发力量,提高研发效率,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32: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960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   中国   企业   生产   全球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