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平转换电路

7.10 电平转换电路
在数字电路系统中,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类器件(如TTL、CMOS、HCMOS等)不能直接相连;电源电压不同的CMOS、HCMOS器件因输出电平不同也不能直接相连,这就涉及到电平转换问题。所幸的是目前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MCU、存储器、μP监控芯片、I/O扩展与接口电路芯片等多采用HCMOS工艺;另一方面74LS系列数字电路芯片已普遍被74HC系列芯片所取代。即数字电路系统中的门电路、触发器、驱动器尽可能采用74HC系列(或高速的74AHC系列)芯片、CD40系列或CD45系列的CMOS器件(速度较HCMOS系列慢,但功耗比HC系列芯片低、电源电压范围宽。当电源电压大于5.5V时,CMOS数字逻辑器件就成了唯一可选的数字IC芯片),尽量不用74LS系列芯片(速度与74HC系列相同,但电源范围限制为5.0V±5%、功耗大、价格甚至比74HC系列高)与74系列(在74系列中,只有输出级可承受高压的7406、7407 OC门电路芯片仍在使用)。
根据CMOS、HCMOS芯片输出高低电平特征、输入高低电平范围,在电源电压相同,且不大于5.5V情况下,这些芯片能直接相连。因此,在现代数字电子电路中只需解决不同电源电压CMOS、HCMOS器件之间的连接问题。
7.10.1 高压器件驱动低压器件接口电路
高压器件驱动低压器件(如5V驱动3V或9V驱动5V、3V)时,一般不能直接相连,应根据高压器件输出口结构(漏极开路的OD门、准双向或CMOS互补推挽输出)选择相应的接口电路。
对于OD输出引脚,可采用图7-42(a)所示电路,上拉电阻R一般取10K~510K之间,具体数值与前级输出信号频率有关:输出信号频率高,如1MHz以上方波信号,R取小一些;输出信号频率低,R可取大一些,以减小输出低电平时上拉电阻R的功耗。
对于CMOS互补推挽输出、准双向(如MCS-51的P1、P2、P3口)输出,须在两者之间加隔离二极管,如图7-42(b)所示,其中电阻R选择与图(a)相同,二极管D可采用小功率开关二极管,如1N4148。前级输出高电平时,二极管D截止,后级输入高电平电压接近电源电压。当前级输出低电平时,二极管D导通,后级输入低电平电压=+(二极管导通压降)。显然<1.0V,当后级电路为HCMOS、CMOS器件时,只要输入级N沟MOS的阈值电压>1.0V,就能正常工作。
图7-42 高压器件驱动低压器件接口电路
对于后级输入端已内置了上拉电阻(如准双向结构的MCS-51 P1~P3口,等效上拉电阻约为30K),则外置上拉电阻R可以省略,如图7-42(c)所示。
7.10.2 低压器件驱动高压器件接口电路
低压器件驱动高压器件时,应根据前级输出口电路结构选择图7-43(a)~(g)所示电路作为相应的接口电路。
当前级为OD输出结构时,如果前级输出高电平>(后级电源电压的二分之一),可采用图(a)~(c)所示的接口电路,上拉电阻R取值原则与图7-42(a)相同。当处于截止状态的输出管不能承受高压,且两电源电压差小于后级输入高电平电压最小值时,可采用图(a)所示电路,该电路缺点是后级输入高电平电压=3.5V(前级电源电压为3.6V),仅比2.5V高1.0V,即输入高电平噪声容限偏小;此外,输入高电平电压偏小,容易引起后级CMOS反相器P沟MOS管不能可靠截止,漏电流大,仅适用于两电源电压差不大的情形,当两电源电压差较大时,只能采用图(b)所示电路。反之,当处于截止状态的输出管可以承受高压时(如P89LPC900系列MCU引脚处于OD输出状态时),则采用图(c)所示电路,该电路后级输入高电平电平接近5.0V,噪声容限高。
(a)                (b)                  (c)
(d)                  (e)
(f)                  (g)
图7-43 低压器件驱动高压器件接口电路
对于CMOS输出或准双向输出结构,可采用图(d)~(g)电路,其中图(d)也存在类似图(a)的缺点。
7.10.3 非轨对轨运放构成的比较器驱动数字IC电路
使用非轨对轨运放,如LM324、LM358、MC4558等构成的比较器驱动74HC数字电路芯片时,要特别留意非轨对轨运放输出高电平电压不满幅现象(即达不到电源电压)。例如,当电源电压为5.0V时,最大值约为3.5V;又如当电源电压为3.3V时,最大值约为1.8V。因此当运放电源电压为5.0V时,可通过1K~5.1KΩ电阻直接驱动电源电压为3.3V的74HC系列数字IC,如图7-44(b)所示。无须二极管隔离,否则会使具有施密特输入特性的74HC芯片,如74HC14六反相器等无法工作,如图7-44(a)。而当运放电源电压与74HC数字IC电源电压均为3.3V,由于运放输出高电平电压=1.8V (3.3V-1.5V)远小于,驱动带施密特输入特性的74HC芯片外,尚需要外接上拉电阻,如图7-44(c)所示。
图7-44 由非轨对轨运放构成的比较器驱动74HC数字电路
7.10.4 利用MCU的I/O口电路结构简化接口电路
从不同电源电压器件接口电路可知,作为控制部件核心的MCU的I/O口结构如果能根据需要编程选择为OD输出、CMOS互补推挽输出、准双向输出、高阻输入、上拉、下拉六种方式之一,则可极大地简化包括电平转化电路在内的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这正是一些新的单片机芯片得到电路设计人员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一些MCS-51兼容芯片(如Philips
公司的P89LPC76X系列、P89LPC900系列,Atmel公司的AT89LPC213、214、216芯片,Winbond公司的W79E82X系列,宏晶公司STC12C54XX、英飞凌的XC886等)、PIC系列及其兼容的8位MCU芯片、绝大部分32位MCU芯片等均支持I/O口重定义功能。
例如,当需要驱动不同电源电压时,令MCU 输出引脚处于OD输出方式,可直接与具有内置上拉电阻的器件(如处于准双向的MCS-51 I/O引脚)或借助外接上拉电阻与高阻输入方式的器件,如CMOS或HCMOS数字电路相连。
又如采用互补CMOS输出方式的I/O口,做矩阵键盘行、列线时,对于输入引脚需外接上拉电阻;对于输出扫描引脚需外接防止电流倒灌的二极管。如能重新定义,将输入引脚选择上拉输入(如STM8S系列芯片以及大部分的ARM芯片)或准双输入/输出方式(如MCS-51兼容芯片);将输出引脚定义为OD方式(如STM8S系列芯片以及大部分的ARM芯片)或准双向输入/输出方式,就可以省去上拉电阻和保护二极管。
当需要驱动大的拉电流负载时,准双向输入/输出结构可能会遇到驱动能力不足,需要外加缓冲器、驱动器或上拉电阻,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选择互补CMOS输出结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958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输出   电路   器件   输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