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的研究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
1、鸡马立克氏病病原属于疱疹病毒B(细胞结合毒),共分三个血清型:        血清1型,对鸡致病致瘤,主要毒株有超强毒(Md5)、强毒(JWGA)
血清2型,对鸡无致病性,主要毒株有SB/1301B/1
血清3型,对鸡无致病性,但可使鸡有良好的抵抗力,是一株火鸡疱疹病毒株(HVT-FC126)
2、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性,病毒一旦侵入鸡,其感染率甚至可达100%
3、很多看似正常的种鸡是可以传播感染的带毒鸡,感染可能终生持续下去。
4、感染鸡的不断排毒以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是造成感染易流行的主要原因。
5下面我将主要从背景、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和这6个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背景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投资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军畜牧养殖行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禽大国,禽蛋和禽肉产量一直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2、诚然如此,但是畜牧养殖行业也是脆弱的。鸡马立克氏病作为一种主要危害蛋种鸡的疾病对蛋种鸡养殖行业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OIE将其列为B类。伴随着集约化发展和鸡密度的增加出现病毒野毒株的毒力增强,对养禽业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马立克氏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 
    3、鸡马立克氏病在全世界所有养鸡的国家都有发生,在70年代初研制出有效疫苗之前,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
4、我国于70年代初发现有鸡马立克氏病存在,目前绝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本病流行。受害鸡的发病率从少数几只鸡到25%或30%不等,间或可高达60%。
5、有些地区经多年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基本得到了控制。
6、从一些HVT疫苗免疫失败的鸡分离到毒力特别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可以部分地解释上述免疫失败现象。
7、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严重免疫抑制,受害鸡对白痢病、球虫病、新城疫等的敏感性增高,并影响各种疫苗的预防效果。
8、鸡马立克氏病发生率差异很大。除少数鸡可从临诊疾病恢复,一般说死亡率和发病率相等。如不使用疫苗,鸡的损失较大。
9、接种疫苗,产蛋鸡可把损失减小到5%以下,肉鸡可把死亡控制在05%以下,把废弃率控制在02%以下。
病原学
1、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 疱疹病毒甲亚科的 马立克氏病毒属 禽疱疹病毒2型。
2、病毒在机体组织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没有发育成熟的病毒,称为不完全病毒,主要存在于肿瘤组织及白细胞中,此种病毒离开活体组织和细胞很容易死亡。另一种是发育成熟的病毒,称为完全病毒存在于羽毛囊上皮细胞及脱落的皮屑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在传播本病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3、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分为三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血清1型包括所有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含强毒及其致弱的变异毒株, 在血清1型中致瘤性或毒力的差异很大,又可分为不同的致病型。
4、根据对HVT疫苗免疫鸡和非免疫鸡的致病试验,MDV可分为温和型(mMDV)强毒型vMDV)超强毒型(vvMDV)
5、而血清2型包括所有不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3型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大部分为终生带毒),脱落的毛囊上皮、皮屑以及鸡舍中的尘埃是主要传染源。此外,病鸡和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2、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鸡是最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禽类很少发生鸡马立克氏病。
3、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性,病毒一旦侵入鸡,其感染率甚至可达100%
4、本病的发生与鸡龄有关,鸡龄越小,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龄雏鸡最易感。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鸡,发病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所以本病主要发生在蛋种鸡中,根据观察,蛋种鸡场在每批次的种鸡出厂之前都会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接种,由于肉鸡的出栏目龄在50日龄以前,马立克氏病通常还没有发作,因此商品肉鸡很少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
5、我国地方品种鸡较易感。鸡只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是通过气源途径造成病毒的散布。存在于羽囊上皮细胞中的病毒颗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种病毒随着羽毛和皮屑散落到周围环境中,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病毒主要从呼吸道进入体内。很多貌似正常的种鸡是可以传播感染的带毒鸡,感染可能终生持续下去。感染鸡的不断排毒以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是造成感染易流行的主要原因。
临床症状
一般分为神经型(古典型)、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有时可混合发生。
4.1神经型
1、主要表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养殖场多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
2、特征是一肢或两肢麻痹,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翅膀下垂(俗称“穿大褂”)。颈部麻痹使头颈歪斜,嗉囊麻痹扩大(俗称“大嗉子”)
3、这一类的特征症状在民间因发生较多所以比较容易辨认。
4、剖检可见受害神经变粗。病鸡采食困难、饥饿、脱水、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4.2内脏型
1、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较高。解剖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的肿瘤
2、常见于卵巢,其次是肾、脾、心等器官组织。
3、法氏囊的眼观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表现为萎缩,有时增厚。
4、本型多呈急性爆发,病性急骤,开始时大批鸡精神萎顿。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行动不协调,继而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部分病鸡死亡却没有特征临诊症状。
5、很多病鸡表现为脱水、消瘦和昏迷。但近年来由于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应用,爆发性不多见,多零星发作。
4.3眼型
1、眼内呈同心环状斑点状弥漫的灰白,单侧或双眼发病,视力减退,瞳孔收缩边缘不整,不能随光线强弱而调节大小,甚至失明。可见虹膜增生退,呈混浊的淡灰(俗称灰眼)。视力丧失,双眼失明的很快死亡,单眼失明的病程较长。
2、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时,鸡的死亡原因往往是因为不到食槽、水槽或者被其他鸡只踩踏致死,一般养殖场对这种鸡只的处理都进行杀死处理,然后放入化尸池,一般都认为没有继续进行养殖的价值。
4.4皮肤型
1、以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为特征。在翅膀、颈部、尾部上方及大腿处有肿瘤结节
2、皮肤型基本是炎症性的,但也可能是淋巴瘤性的。病变小时皮肤基本结构的完整性尚能保持,但大量增生性病变可引起表皮的破裂、溃疡。
3、这类的马立克氏病对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存在于羽毛囊内的病毒颗粒会随着羽毛囊的脱落而进入环境中,进而污染环境。
4、养殖合作社的养殖模式一般是层叠式的笼养,上一层的种鸡如果发生这种类型的马立克氏病,随着皮屑的脱落就有可能掉落到下一层中造成传播和感染。所以合作社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视的,所有入场的种鸡苗不管是从外引进的还是本场的优势鸡苗都必须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这样就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马立克氏病的传播和感染,保证了鸡苗的安全和合作社的效益。
4.5 脏器病变
肝脏:肿大明显、质脆,有时呈弥漫型肿瘤,有时可见粟粒大小至黄豆大的灰白肿瘤,几个至几十个不等。这种肿瘤质地坚韧,稍突出表面,有时肝脏上肿瘤如鸡蛋黄大小。
腺胃:肿胀、增厚、质地坚实,浆膜苍白,切开后可见粘膜出血或者溃疡。
心脏:在心外膜见黄白肿瘤,常突出于心肌表面,米粒大至黄豆大。
卵巢:肿大4—10倍不等,呈菜花状养殖场对本病的判断常以此作为标准。
肺脏:一侧或者两侧可见灰白肿瘤,肺呈实质性,质地坚硬。
脾脏:肿大3—7倍不等,表面见呈针尖大小或者米粒大小的肿瘤结节
肌肉:肌肉肿瘤多发于胸肌,呈白条纹状
一般情况下的诊断多采用剖检查看脏器的变化来判断,这种方法是最直接、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实用的,如果在发生混合感染或者发病不明显时可采用实验室检查。
5诊断
1、马立克病毒是高度接触传染的,实际上在鸡中普遍存在。只有小部分感染鸡只发展成为临诊马立克氏病。
2、不少人把检出病毒或检出特异抗体作为确诊马立克氏病的依据,其实是一种误解。诊断必须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学和肿瘤特异标记等标准作出,而血清学方法和病毒学方法主要用于鸡感染情况的监测
3、神经型的马立克氏病根据特征性麻痹症状相应外周神经的病理变化确诊。 
4、内脏型的马立克氏病要与鸡淋巴白血病(LL)相区别。二者的眼观变化非常相似,根据发病鸡龄病变分布位置可加以区别。一般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鸡马立克氏病:
.不存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情况下出现外周神经增粗;
.16周龄以下的鸡内脏器官出现肿瘤;
.1616周龄以上的鸡出现各脏器淋巴肿瘤,但是法氏囊无肿瘤;鸡马立克氏病的法氏囊变化通常是萎缩或弥漫性增厚,而鸡淋巴白血病则常有法氏囊肿瘤
.虹膜变和瞳孔不规则,这是眼型的特征病变,较易与其他病症相区分。
5、马立克氏病病毒各个血清型可以在发育鸡胚体内繁殖:
致病的血清1型病毒在鸡肾细胞培养上生长最好
血清2型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最好,生长缓慢并产生一些大合包体的中等大小的蚀斑。
血清3型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最好,生长速度快,并产生大蚀斑。
6、马立克氏病病毒l型低毒株通过卵内接种免疫抑制可增强诱发肿瘤的能力,但用同样的方法2型和3型马立克氏病病毒仍不能致瘤。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眼观和剖检变化不太明显的疑似马立克氏病感染的诊断,就地取材,操作简单,适合鸡场的自行检查,并适合确定感染病毒类型,有利于对症下药。
7、在养殖场的诊断一般都是通过眼观和剖检相结合的办法,实验室的检查很少用到。实验室检查主要采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放射性沉淀试验、ELISA、直接或间接荧光实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6 预防和
6.1 预防
1、马立克疫苗在控制本病中起关键作用,应按免疫程序预防接种马立克疫苗,防止疫病发生。
2、成功地研制出防制鸡马立克氏病的疫苗不仅是农业上的一项重大成果,而且对癌症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鸡马立克氏病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能使用疫苗防制的肿瘤性疾
病。
3、在将来,疫苗接种仍将是防制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措施。防止出雏和育雏阶段的早期感染以及减少鸡污染强毒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保证和提高疫苗的作用和进一步减少鸡马立克氏病引起的损失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918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氏病   病毒   感染   肿瘤   鸡群   疫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