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拉手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拉手转子注油设备。


背景技术:



2.转子属于阻尼器中的一种,阻尼器是一种以提供运动的阻力来消耗运动能量的装置;由于阻尼器具有减振耗能的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汽车等行业中。
3.目前,汽车拉手上所使用的转子,其内部都有阻尼油,使得拉手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转动阻尼。另外,在转子的实际加工过程中,大多数是人工使用注油对转子的内部填充阻尼油。
4.相关技术中一种用于汽车拉手的转子,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连接筒,插接于外壳的端盖。连接筒和外壳之间留设有供端盖插接的间距,在插接端盖前,先人工使用注油将阻尼油注入连接筒和外壳之间的间隙内;并且需要边旋转注油进行注油,使得连接筒和外壳之间的间距填充阻尼油。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对转子注油的过程中,需要人工不停地将注油沿着外壳的周向旋转,将阻尼油填充于转子内,该注油方式费时费力,容易降低转子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转子的加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
7.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的工作台、设置于工作台的注油装置;所述注油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台的支座、设置于工作台的供油箱、与供油箱相通的注油头;所述支座上下滑动连接有用于安装注油头的安装块,所述支座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块向上或向下移动的驱动件,所述供油箱设置有将供油箱内的油排入注油头的加压泵,所述安装块设置有用于控制注油头排油量的控制器;所述工作台设置有用于安装待注油转子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台的安装座、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安装座上方的旋转杆、转动连接于旋转杆的自转筒;当待注油转子位于自转筒时,所述转子位于注油头的正下方位置;当驱动件驱动安装块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时,所述安装块带动注油头插入转子内进行注油;所述自转筒和转子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挡自转筒和转子发生相对移动的限位件;所述安装座设置有用于驱动自转筒自转的推动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先将转子放入自转筒内,然后利用驱动件驱动安装块带动注油头由上至下插入转子的内腔,同时利用推动件推动自转筒发生自转,使得注油头沿着转子的周向进行运动;接着开启加压泵使得供油箱内的油输送至注油头,利用控制器控制注油头注入转子内腔的油量。当转子完成注油工序后,将转子从自转筒内取出即可。相对于人工使用注油对转子进行注油的方式,该注油设备只需将转子放入自转筒,通过程序控制注油头便可进行注油,从而具有提高转子的加工效率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推动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于安装座的转动筒、同轴心设置于转动筒的底盘、同轴心设置于底盘的内齿圈、啮合连接于内齿圈的外齿轮、同轴心设置于转动筒的第一蜗轮、啮合连接于第一蜗轮的第一蜗杆、设置于安装座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同轴心设置且相连接;所述外齿轮同轴心设置于自转筒;所述安装座设置有用于阻挡旋转杆发生转动锁定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先利用锁定件固定旋转杆;然后启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蜗杆和第一蜗轮啮合传动,使得第一蜗轮带动转动筒发生旋转,转动筒同步带动底盘和内齿圈以转动筒的轴心线为转动中心发生旋转,此时内齿圈与外齿轮啮合传动,从而带动自转筒发生自转,以便于注油头沿转子的周向进行注油。
11.可选的,所述安装座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有用于安装旋转杆的转动杆,所述锁定件包括同轴心设置于转动杆的第二蜗轮、啮合连接于第二蜗轮的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轮和第二蜗杆满足自锁条件,所述第二蜗轮位于第一蜗轮的下方;所述转动杆穿设于转动筒且转动筒的顶端位于底盘顶部的上方,所述旋转杆与转动杆相连接,且所述旋转杆始终位于底盘的上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利用蜗轮和蜗杆的自锁,对转动杆进行锁定,从而锁定旋转杆,操作简单。
13.可选的,所述转动杆同轴心转动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位于旋转杆和底盘之间,所述连接盘开设有供转子穿过的通孔,所述自转筒的两端分别贯通至旋转杆的侧壁,所述底盘开设有供已注油转子穿过的下料口,所述安装座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旋转至自转筒的下端口位置与通孔位置正对应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蜗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心设置;当转子处于注油状态时,所述通孔的位置与自转筒的位置处于相互错位状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子完成注油工序后,驱动件驱动安装块带动注油头由下至上移动杆至注油头完全脱离转子的位置,然后利用第一电机驱动转动筒带动底盘旋转至下料口正对于通孔的位置,使得下料口和通孔相互贯通;接着停止第一电机并且启动第二电机,使得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啮合传动,使得转动杆带动旋转杆以转动杆的轴心线为旋转中心转动至自转筒的下端正对于通孔的位置,使得自转筒的内腔与下料孔相互贯通,此时转子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从自转筒滑入通孔,并且依次穿过通孔和下料孔进行下料;最后,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啮合传动,使得转动杆带动旋转杆旋转,从而复位自转筒原先的位置,便可进入下一个待注油转子的加工工序。
15.可选的,所述转动杆和旋转杆可拆卸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转动杆转动连接于安装座,也便于更换旋转杆吗,使得位于旋转杆上的自转筒适应不用尺寸的转子的加工。
17.可选的,所述连接盘与底盘之间留设有间隙。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盘不与底盘接触,当底盘发生旋转时,能够阻挡底盘带动连接盘发生旋转,从而有利于保障位于自转筒内,以便于注油工作的进行。
19.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于转子外壁的限位条,所述自转筒的内腔沿自转筒的轴向开设有供限位条插接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两端分别贯穿至旋转杆的侧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子插入自转筒内腔的同时,限位条插入限位孔内;当
自转筒发生旋转时,转子在限位条的限制作用下与自转筒同步发生旋转,从而有利于注油头绕转子的周向进行注油。
21.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安装块相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利用升降气缸带动安装块向上或向上移动,以便于程序控制注油头插入或脱离转子,从而便于注油加工。
23.可选的,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有顶部呈开口状的收料框,所述底座安装有供转子从下料口滑入收料框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顶端始终正对于通孔的位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料时,通过导向管将已完成注油的转子输送至收料框进行收集,以便于下一步工序的进行。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加工时,先将转子放入自转筒的内腔,然后控制升降气缸驱动安装块带动注油头插入转子内腔,接着启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啮合传动,使得转动筒带动内齿圈发生自转,使得注油头相对于转子而言,注油头绕转子的轴向进行旋转,便可利用加压泵和注油头将供油箱内的阻尼油输送至转子,并且通过控制器控制注油量,从而完成转子的注油工作,继而具有提高转子加工效率的效果;2.在转子完成注油后,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啮合传动,使得转动杆带动旋转杆旋转至自转筒的下端正对于通孔的正上方位置,以便于利用转子自身的重力,使得转子依次穿过通孔和下料口以及导向管,进入收料框进行收集,以便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本实施例处于下料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本实施例突显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本实施例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本实施例夹持装置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11、底座;12、工作台;2、注油装置;21、支座;211、安装块;212、连接块;22、供油箱;221、加压泵;23、注油头;231、开关气缸;3、驱动件;31、升降气缸;4、电控箱;5、夹持装置;51、安装座;52、旋转杆;521、转动杆;522、连接盘;523、通孔;53、自转筒;531、外齿轮;6、限位件;61、限位条;62、限位孔;7、推动件;71、转动筒;72、底盘;721、下料口;73、内齿圈;74、第一蜗轮;75、第一蜗杆;76、第一电机;761、第一安装板;8、锁定件;81、第二蜗轮;82、第二蜗杆;83、第二安装板;84、第二电机;9、收料框;91、导向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参照图1,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包括机体1。机体1包括放置于地面的底座11、固定于底座11顶部的工作台12、安装于工作台12上的注油装置2。
30.参照图1和图2,注油装置2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于工作台12顶部的支座21、安装于
工作台12顶部靠近支座21位置的供油箱22、用于将阻尼油注入转子的注油头23。其中,支座21大体呈“l”形状结构。支座21的一侧上下滑动连接有安装块211,用于安装注油头23。
31.参照图1,安装块211还安装有控制器,用于控制注油头23的排油量。控制器为开关气缸231,开关气缸231的活塞杆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开关气缸231的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端位于注油头23的按压式开关的正上方位置。使用时,利用开关气缸231的活塞杆向下按压注油头23的按压式开关,便可注油。当开关气缸231的活塞杆完全脱离注油头23的按压式开关时,注油头23停止注油工作。
32.参照图1,支座21安装有驱动件3,用于驱动安装块211沿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注油头23运动。驱动件3为可拆卸连接于支座21顶部的升降气缸31,升降气缸31通过螺栓与支座21实现连接,升降气缸31的活塞杆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安装块211远离支座21的一侧垂直焊接有连接块212,连接块212的顶部与升降气缸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33.参照图1和图2,供油箱22和注油头23之间连通有输油管(图中未示出),输油管远离注油头23的一端位于供油箱22侧壁靠近供油箱22底部的位置。供油箱22还安装有加压泵221,用于将供油箱22内的阻尼油排入输油管,直至从注油头23输出。
34.参照图3,此外,工作台12的顶部位于靠近支座21的位置安装有电控箱4,用于控制开关气缸231和加压泵221以及升降气缸31等。支座21位于电控箱4和供油箱22之间,以便于合理利用工作台12。
35.参照图2和图3,工作台12的顶部安装有夹持装置5,用于安装待注油的转子。夹持装置5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工作台12顶部的安装座5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安装座51上方的旋转杆52、转动连接于旋转杆52两端的自转筒53。其中,安装座51大体呈内部中空设置的矩形状结构,安装座51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工作台12实现连接。
36.参照图3,旋转杆52大体呈长条的矩形状结构,旋转杆52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旋转杆52始终位于注油头23的下方位置。旋转杆52的底部垂直设置有转动连接于安装座51的转动杆521,用于将旋转杆52安装于安装座51。转动杆521的顶部与旋转杆52底部的中间位置相抵接,转动杆521通过螺栓与旋转杆52实现可拆卸连接,且螺栓的顶部与旋转杆52的顶部相齐平。转动杆521穿设于底座11的顶部,且转动杆521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安装座51的内腔的底壁相连接,转动杆521的外壁与轴承的内圈相连接。
37.参照图3,转动杆521位于旋转杆52的下方位置同轴心转动连接有连接盘522。转动杆521通过轴承与连接盘522实现连接,转动杆521的外壁与轴承的内圈实现连接。当转子位于自转筒53的内腔时,连接盘522用于供转子的底部抵接。
38.参照图3和图4,另外,连接盘522的顶部开设有贯穿至连接盘522底部的通孔523,供转子下料时由上至下穿过。在初始状态时,通孔523的位置和自转筒53的位置处于相互错位设置,此时,自转筒53位于注油头23的正下方位置。
39.参照图3和图4,自转筒53有两个,且分别嵌设于旋转杆52的端部位置;自转筒53的顶端位于旋转杆52的顶部位置,自转筒53的底端位于旋转杆52的底部位置。自转筒53供待注油转子插接,以便于安装待注油转子。另外,转子大体呈圆筒状结构,并且转子的外径略小于自转筒53的内径,以便于将转子插入自转筒53的内腔。
40.参照图3和图4,自转筒53和转子之间设置有限位件6,用于阻挡自转筒53和转子发
生相对移动。限位件6包括固定于转子外壁上的限位条61,限位条61呈细长的条状结构,限位条61的长度沿平行于转子的轴向设置。自转筒53的内腔沿自转筒53的轴向开设有限位孔62,供限位条61插接。限位孔62的两端分别贯穿于自转筒53的顶部和底部。
41.参照图3和图4,自转筒53的外壁同轴心固定有外齿轮531,为便于将自转筒53和外齿轮531安装于旋转杆52,旋转杆52采用上下两半式焊接方式加工制成。
42.参照图3和图4,安装座51设置有推动件7,用于驱动外齿轮531发生旋转,从而带动自转筒53发生自转。推动件7包括转动连于安装座51的转动筒71、同轴心焊接于转动筒71的底盘72、啮合连接于外齿轮531的内齿圈73、同轴心固定于转动筒71的第一蜗轮74、啮合连接于第一蜗轮74的第一蜗杆75、用于驱动第一蜗杆75旋转的第一电机76。
43.参照图3和图4,其中,转动筒71与转动杆521同轴心设置,且转动筒71的内径大于转动杆521的外径,转动筒71套设于转动杆521上。另外,转动筒71通过轴承与安装座51的顶部实现连接,转动筒71的外壁与轴承的内圈相连接。安装时,转动筒71的底部位于转动杆521底部的上方位置,且转动筒71的底部和转动杆521的底部均位于安装座51的内腔。
44.参照图3和图4,底盘72位于连接盘522的正下方位置,底盘72与连接盘522同轴心设置;底盘72和连接盘522留设有间隙,使得底盘72不与连接盘522接触。底盘72的顶部开设有贯穿至底盘72底部的下料口721,供已完成注油的转子下料。在下料时,利用转动筒71旋转底盘72至下料口721位于通孔523的正下方位置,便可利用下料口721进行下料。
45.参照图3和图4,内齿圈73与底盘72同轴心设置,内齿圈73的底部焊接于底盘72的顶部位置。安装时,内齿圈73始终与外齿轮531啮合连接。
46.参照图3和图4,第一蜗轮74和第一蜗杆75满足自锁参数。第一蜗轮74和第一蜗杆75均位于安装座51的内腔,第一蜗轮74的底部位于转动筒71底部的正上方位置。第一蜗杆75的轴向沿垂直于转动筒71的轴向设置,第一蜗杆75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安装座51的内壁实现连接,并且第一蜗杆75的一端延伸出安装座51的侧壁外。安装座51的侧壁焊接有第一安装板761,供第一电机76安装。第一电机76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75同轴心设置,且第一电机76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75远离第一蜗轮74的一端焊接相连。
47.参照图3和图4,当注油头23位于转子内且内齿圈73和外齿轮531啮合传动以带动自转筒53发生自转时,安装座51设置有锁定件8,用于阻挡旋转杆52发生转动。锁定件8包括同轴心固定于转动杆521的第二蜗轮81、啮合连接于第二蜗轮81的第二蜗杆82。其中,第二蜗轮81位于转动筒71底部的正下方位置,且第二蜗轮81和转动筒71的底部之间留设有一定的间距。
48.参照图3和图4,第二蜗轮81和第二蜗杆82满足自锁参数,以利用二者锁定转动杆521,从而固定旋转杆52发生转动。第二蜗杆82的轴向沿垂直于转动杆521的轴向设置,第二蜗杆82位于第一蜗杆75的下方位置。第二蜗杆8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安装座51的内壁实现连接,第二蜗杆82的外壁与该轴承的内圈相连接。
49.参照图3和图4,另外,第二蜗杆82的一端穿设出安装座51的侧壁外。安装座51位于与第一安装板761同一侧的外壁焊接有第二安装板83,第二安装板83位于第一安装板761的下方位置。第二安装板83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电机84,用于驱动第二蜗杆82旋转。第二电机84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82同轴心设置,并且第二电机84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82远离第二蜗轮81的一端焊接。
50.参照图2和图3,当注油头23位于转子的内腔且还未开始注油时,利用第二蜗轮81和第二蜗杆82锁定转动杆521,从而固定旋转杆52,并且自转筒53的位置与通孔523的位置处于相互错位设置。然后启动第一电机76驱动第一蜗杆75和第一蜗轮74啮合传动,使得转动筒71带动底盘72旋转,从而使得内齿圈73和外齿轮531啮合传动,继而带动自转筒53发生自转;此时便可利用控制箱启动加压泵221和驱动开关气缸231的活塞杆向下按压活塞头的按压式开关,使得供油箱22内的阻尼油输送至注油头23,再从注油头23注入转子。待完成注油后,先将驱动开关气缸231的活塞杆上移至脱离活塞头的按压式开关,停止注油;然后利用升降气缸31驱动注油头23完全脱离转子,便可进行下料工序。
51.参照图2和图4,在下料时,利用第一电机76驱动第一蜗杆75和第一蜗轮74啮合传动,使得转动筒71旋转至下料口721位于通孔523的正下方位置,停止第一电机76工作。然后再启动第二电机84驱动第二蜗杆82和第二蜗轮81啮合传动,使得转动杆521带动旋转杆52旋转至自转筒53的底端位于通孔523的正上方位置,使得转子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依次穿过自转筒53、通孔523和下料口721;在此过程中,外齿轮531和内齿圈73啮合传动,使得自转筒53不停地自转,从而带动已注油的转子发生自转;此时转子内腔的阻尼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移动,使得阻尼油更均匀地填充于转子的内腔。
52.参照图2和图4,当位于旋转杆52一端的已注油转子处于下料状态时,位于旋转杆52远离已注油转子的一端的自转筒53便可进行上料。
53.参照图2和图3,另外,底座11的一侧安装有收料框9,用于收集从下料口721掉下且已完成注油的转子。底座11安装有导向管91,用于将已完成注油的转子导向滑入收料框9。导向管91的内腔空间远大于转子的尺寸,导向管91的顶端位于通孔523的正下方位置,导向管91的底端位于收料框9内。另外,导向管91呈倾斜设置,导向管91由安装座51所在位置朝向收料框9位置呈斜向下设置,使得转子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导向管91滑入收料框9。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的加工过程为:初始状态时:两个自转筒53的位置均与通孔523的位置处于相互错位状态,其中一个自转筒53位于注油头23的正下方位置;利用第二蜗轮81和第二蜗杆82锁定转动杆521,从而固定旋转杆52。然后手动将待注油转子放入自转筒53,且限位条61插接于限位孔62,此时转子的底部抵接于连接盘522的顶部。接着利用电控箱4控制升降气缸31带动安装块211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注油头23插入转子,直至注油头23的底部位于转子内靠近转子高度位置的中间处。再启动第一电机76,驱动第一蜗杆75和第一蜗轮74啮合传动,使得转动筒71带动底盘72和内齿圈73发生旋转,从而使得内齿圈73和外齿轮531啮合传动,继而使得自转筒53带动转子在原地发生自转。
55.注油状态:当自转筒53带动转子自转时,利用电控箱4启动加压泵221和开关气缸231打开注油头23,使得供油箱22内的阻尼油通过输油管输送至注油头23,再从注油头23注入转子。在注油的过程中,转子不停地发生自转,使得注油头23相对于自转筒53绕转子的周向进行运动。当注油量达到设定值的一半时,开关气缸231的活塞杆完全脱离注油头23的按压式开关,从而控制注油头23停止注油。接着利用电控箱4控制升降气缸31,使得升降气缸31带动注油头23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此时注油头23的出料端大致位于转子靠近转子的顶部位置,且注油头23的底端仍位于转子内,继续注油直至注油量达到设定值后,停止注油。在此过程中,已注油的自转筒53带动转子仍保持自转状态。再接着利用电控箱4控制升降气
缸31带动注油头23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至注油头23完全脱离转子,此时下料口721正好位于通孔523的正下方位置。
56.下料状态:利用第一蜗轮74和第一蜗杆75锁定转动筒71,从而固定内齿圈73。启动第二电机84,驱动第二蜗杆82和第二蜗轮81啮合传动,使得转动杆521带动旋转杆52发生转动,此时外齿轮531和内齿圈73啮合传动,使得自转筒53带动已完成注油的转子发生自转运动。当旋转杆52带动自转筒53旋转至自转筒53位于通孔523的正上方的位置,转子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依次穿过自转筒53、通孔523、下料口721、导向管91,进入收料框9,完成已注油转子的下料工序。
57.继续利用第二电机84使得第一蜗轮74和第一蜗杆75啮合传动,以利用转动杆521带动旋转杆52旋转至两个自转筒53处于初始状态,对自转筒53进行复位,此时自转筒53与通孔523处于相互错位状态,位于旋转杆52远离注油头23位置的自转筒53可进行上料工序。以此类推,加工转子。
5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包括底座(11)、设置于底座(11)的工作台(12)、设置于工作台(12)的注油装置(2);所述注油装置(2)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2)的支座(21)、设置于工作台(12)的供油箱(22)、与供油箱(22)相通的注油头(23);所述支座(21)上下滑动连接有用于安装注油头(23)的安装块(211),所述支座(21)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块(211)向上或向下移动的驱动件(3),所述供油箱(22)设置有将供油箱(22)内的油排入注油头(23)的加压泵(221),所述安装块(211)设置有用于控制注油头(23)排油量的控制器;所述工作台(12)设置有用于安装待注油转子的夹持装置(5),所述夹持装置(5)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2)的安装座(5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安装座(51)上方的旋转杆(52)、转动连接于旋转杆(52)的自转筒(53);当待注油转子位于自转筒(53)时,所述转子位于注油头(23)的正下方位置;当驱动件(3)驱动安装块(211)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时,所述安装块(211)带动注油头(23)插入转子内进行注油;所述自转筒(53)和转子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挡自转筒(53)和转子发生相对移动的限位件(6);所述安装座(51)设置有用于驱动自转筒(53)自转的推动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7)包括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于安装座(51)的转动筒(71)、同轴心设置于转动筒(71)的底盘(72)、同轴心设置于底盘(72)的内齿圈(73)、啮合连接于内齿圈(73)的外齿轮(531)、同轴心设置于转动筒(71)的第一蜗轮(74)、啮合连接于第一蜗轮(74)的第一蜗杆(75)、设置于安装座(51)的第一电机(76),所述第一电机(76)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75)同轴心设置且相连接;所述外齿轮(531)同轴心设置于自转筒(53);所述安装座(51)设置有用于阻挡旋转杆(52)发生转动锁定件(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1)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有用于安装旋转杆(52)的转动杆(521),所述锁定件(8)包括同轴心设置于转动杆(521)的第二蜗轮(81)、啮合连接于第二蜗轮(81)的第二蜗杆(82),所述第二蜗轮(81)和第二蜗杆(82)满足自锁条件,所述第二蜗轮(81)位于第一蜗轮(74)的下方;所述转动杆(521)穿设于转动筒(71)且转动筒(71)的顶端位于底盘(72)顶部的上方,所述旋转杆(52)与转动杆(521)相连接,且所述旋转杆(52)始终位于底盘(72)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521)同轴心转动连接有连接盘(522),所述连接盘(522)位于旋转杆(52)和底盘(72)之间,所述连接盘(522)开设有供转子穿过的通孔(523),所述自转筒(53)的两端分别贯通至旋转杆(52)的侧壁,所述底盘(72)开设有供已注油转子穿过的下料口(721),所述安装座(51)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521)旋转至自转筒(53)的下端口位置与通孔(523)位置正对应的第二电机(84),所述第二电机(84)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82)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蜗杆(82)与第二电机(84)的输出轴同轴心设置;当转子处于注油状态时,所述通孔(523)的位置与自转筒(53)的位置处于相互错位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521)和旋转杆(52)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522)与底盘(72)之间留设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包括设置于转子外壁的限位条(61),所述自转筒(53)的内腔沿自转筒(53)的轴向开设有供限位条(61)插接的限位孔(62),所述限位孔(62)的两端分别贯穿至旋转杆(52)的侧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为升降气缸(31),所述升降气缸(31)的活塞杆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升降气缸(31)的活塞杆与安装块(211)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可拆卸连接有顶部呈开口状的收料框(9),所述底座(11)安装有供转子从下料口(721)滑入收料框(9)的导向管(91),所述导向管(91)的顶端始终正对于通孔(523)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注油设备,汽车拉手加工领域,其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底座、设置于工作台的注油装置;所述注油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台的支座、供油箱、与供油箱相通的注油头;所述支座连接有用于安装注油头的安装块,所述支座设置有驱动件,所述供油箱设置有加压泵,所述安装块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工作台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安装座、设置于安装座的旋转杆、转动连接于旋转杆的自转筒;当待注油转子位于自转筒时,所述转子位于注油头的正下方位置;当安装块向下移动时,所述安装块带动注油头插入转子内进行注油;所述自转筒和转子之间设置有限位件;所述安装座设置有推动件。本申请具有提高转子的加工效率的效果。工效率的效果。工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张威敏 臧立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雍川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5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0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转子   所述   注油   蜗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