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眼视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


背景技术:



2.市场上的具有离焦功能的眼镜片中,既有单纯利用微透镜的正向屈光力形成具有周边近视离焦功能的镜片,也有利用微透镜结构叠加远视性离焦矫正设计达到补偿非微透镜区域的远视离焦功能的镜片,但未涉及针对视网膜周边进行超过裸眼散光离焦量的足量散光离焦干预,使得一些镜片在眼轴抑制方面的功能性不足,为了丰富镜片周边离焦控制效果,可以在镜片上设置环带结构,但由于同一环带上具有不同的离焦结构,容易导致戴镜时眼镜扫视环带区域产生成像跳跃感及干扰,严重影响佩戴舒适度和功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同时具有近视离焦与散光离焦功能,且可以避免戴镜时眼镜扫视环带区域产生的成像跳跃感及干扰。
4.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包括:
5.母镜,所述母镜包括提供处方屈光力的光学中心;
6.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结构设于所述母镜的表面,所述复合结构包括第一环带区和第二环带区,所述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以所述母镜的光学中心为轴心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沿所述母镜的径向方向交替排列;
7.所述第一环带区包括多组微透镜,所述微透镜之间彼此相接;所述第二环带区包括至少一组微柱镜,所述微柱镜之间彼此相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母镜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复合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具体是指:所述第一环带区和第二环带区同时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或所述第一环带区和第二环带区同时位于第二表面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结构包括微透镜组成的环带和微柱镜组成的环带,在眼睛扫视区域内,微透镜产生的球径屈光力可以达到对视网膜周边的远视进行矫正并形成近视离焦,微透镜产生的柱镜屈光力对视网膜周边存在的散光离焦进行矫枉过正的功能,两种屈光力被配置在相邻各环带中,可以使在一个瞳孔扫视区域内具备两种离焦的功能;在一个环带中,设置微柱镜可以产生球径屈光力和柱镜屈光力达到对视网膜周边的远视离焦和散光离焦进行矫枉过正的功能。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复合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时,所述第二表面为球面、非球面、环曲面、超环曲面中的任一种;或者
12.当所述复合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时,所述第一表面为球面、非球面、环曲面、超环曲面中的任一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复合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时,所述第二表面为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设计面;或者
14.当所述复合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时,所述第一表面为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设计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设计面包括:屈光力分布呈旋转对称分布的设计面、屈光力分布呈椭圆形分布的设计面或屈光力分布呈非旋转对称分布的设计面中的任一种。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屈光力分布具体是指自母镜光学中心向周边的分布,周边即代表母镜的边缘。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设计面包括光学中心,所述光学中心与母镜的几何中心重合。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透镜的表面曲面为旋转对称分布的球面或非球面,所述微透镜的球镜屈光力d1≥2.5d。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带区为由多个微透镜阵列构成的球镜环带,单个微透镜的球镜屈光力d1呈旋转对称分布,微透镜的球镜屈光力d1的计算公式为:d1=|d
x1
|-|d
母1
|;其中,d
x1
表示微透镜的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母1
表示微透镜所对应的同等位置处的母镜的屈光力。由于单个微透镜的表面曲面为旋转对称分布的球面或非球面,所以微透镜的子午方向的屈光力与垂直于子午方向的屈光力相同,此时第一环带区形成单纯性球镜屈光力构成的近视离焦,具有对视网膜上存在的远视性离焦进行矫枉过正的近视性离焦功能。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环带区包括一组微柱镜时,所述微柱镜的球镜屈光力d2=0,所述微柱镜的柱镜屈光力d3≥1.0d;
21.当所述第二环带区包括多组微柱镜时,所述微柱镜的球镜屈光力d2≥2.5d,所述微柱镜的柱镜屈光力d3≥1.0d。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环带区包括一组微柱镜时,所述微柱镜的曲面面型为环曲面;当所述第二环带区包括多组微柱镜时,所述微柱镜的曲面面型为环曲面或超环曲面。
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环带区为一个或多个微柱镜组成的柱镜环带,配置在母镜表面上的微柱镜结构具有球镜屈光力d2和柱镜屈光力d3,其中,微柱镜的球镜屈光力d2的计算公式为:d2=|d
x2
|-|d
母2
|;式子中,d
x2
表示微柱镜的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母2
表示微柱镜所对应的同等位置处的母镜的屈光力;微柱镜的柱镜屈光力d3的计算公式为:d3=|d
y2
|-|d
x2
|;式子中,d
y2
表示微柱镜垂直子午方向的屈光力。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午方向为第二环带区形成的环带所在的方向,垂直子午方向为子午方向的垂线方向。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柱镜环带为一个微柱镜构成的环带时,微柱镜的曲面面型为环曲面,d
y2
>d
x2
,故d2=0,d3≥1.0d,构成单纯性散光屈光力,使环带上任意一点的球镜屈光力d2成像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任意一点的柱镜屈光力d3产生的散光屈光力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以外的地方,形成散光离焦,具有形成散光刺激信号,对视网膜上的散光离焦进行矫枉过正的功能。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柱镜环带为多个微柱镜阵列构成时,微柱镜的曲面面型为环
曲面或超环曲面,此时d2≥2.5d,d3≥1.0d,由球镜屈光力d2形成近视离焦和柱镜屈光力d3形成的散光离焦刺激信号分布在同一环带上,具有连续的同时对视网膜上的远视性离焦、散光离焦进行矫枉过正的近视离焦功能和散光离焦功能并存,以抑制青少年轴性近视进一步的发生或发展。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透镜的直径为0.8~2毫米。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环带区包括多组微柱镜时,所述微柱镜的弧长≥1毫米,所述微柱镜的径向宽度为0.4~2毫米。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径向方向包括从所述母镜的光学中心至所述母镜边缘的方向;在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述交替排列包括有序交替排列或无序交替排列。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有序交替排列是指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之间按照设定的顺序进行交错排列;无序交替排列是指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之间仅需要保证是交错间隔排布即可,不做顺序的要求。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为闭合环带或非闭合环带;
32.当所述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为闭合环带时,所述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围绕所述母镜的光学中心呈圆形或多边形;
33.当所述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为非闭合环带时,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为非对称结构,剩余的所述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围绕所述母镜的光学中心呈圆形或多边形。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为闭合环带,且所述第一环带区和所述第二环带区围绕所述母镜的光学中心呈圆形时,靠近所述母镜的光学中心的环带的内径距离所述母镜的光学中心的长度为4~7毫米;靠近述母镜的边缘的环带的外径与靠近所述母镜的光学中心的环带的内径之差为15~35毫米;各环带内径与所述母镜的径向方向的相邻环带的外径之差为0.5~4毫米。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对称结构上具有向鼻侧旋转5
°
~12
°
的清晰注视区域。
36.在一些实施例中,非对称结构具体是指:环带具备近用注视时所需的鼻侧内偏走廊设计结构,且向鼻侧内偏角度为5
°
~12
°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母镜的材质包括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中,高分子材料包括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等。热塑性树脂包括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固性树脂包括丙烯酸树脂、环硫树脂、硫代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烯丙基树脂以及聚氨基甲酸酯中的任一种。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母镜至少一侧的表面形成有包覆膜,包覆膜包括增加镜片透光度的透明涂膜,包括增加镜片耐久度的硬质涂膜、包括阻挡有害光线的反射膜、包括实现成像可视性的减反射增透膜、包括具有变功能的偏光膜或者包括掺杂对紫外线敏感材料的其它变膜等。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膜本身可以具有不同的颜,在反光情况下目视的颜可以是绿、蓝、黄、紫等,也可以是其他颜。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离焦眼镜片的制备工艺可以包括:通过金属或玻璃模具利用注塑或浇筑成型工艺制成眼镜片毛坯,后经车房加工毛坯的后表面制成所需的眼镜镜片;或者通过金属和玻璃模具利用uv光固化工艺制成眼镜片毛坯,后经车房加工毛坯的表
面制成的佩戴者所需的眼镜镜片;或者通过金属和玻璃模具利用uv光固化工艺制成眼镜片贴片,后通过贴合工艺制成的眼镜片或眼镜片毛坯。
4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包括:母镜,母镜包括提供处方屈光力的光学中心;复合结构,复合结构设于母镜的表面,复合结构包括第一环带区和第二环带区,第一环带区和第二环带区以母镜的光学中心为轴心同轴设置,第一环带区和第二环带区沿母镜的径向方向交替排列;第一环带区包括多组微透镜,微透镜之间彼此相接;第二环带区包括至少一组微柱镜,微柱镜之间彼此相接。本技术提供通过具有近视离焦功能的微透镜与具有刺激信号的散光离焦功能的微柱镜以环带结构配置在眼镜片的同一侧表面,使眼镜片的近视离焦与散光离焦功能并存,以丰富眼镜片的周边离焦控制效果,同时,在同一环带中配置具有相同结构的微透镜或微柱镜,避免同一环带上设计不同离焦功能结构导致的青少年戴镜时眼镜扫视环带区域产生成像跳跃感及干扰,以提高佩戴舒适度和功能性。
附图说明
4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4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的侧面结构图;
4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的正面结构图;
4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复合结构为多边形的结构示意图;
4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复合结构为非闭合环带的结构示意图;
4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环带区为一组微柱镜的示意图;
4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环带区为多组微柱镜的示意图;
49.附图标记:10-母镜,101-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103-光学中心,20-复合结构,201-第一环带区,202-第二环带区,203-微透镜,204-微柱镜,205-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2.请参阅图1提供的复合离焦眼镜片,包括母镜10和复合结构20,其中,母镜10包括第一表面101、第二表面102和光学中心103,复合结构20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10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102上;复合结构20包括至少一组第一环带区201和至少一组第二环带区202,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以光学中心103为轴心同轴设置,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沿母镜10的径向方向交替排列,其中,第一环带区201由多个微透镜203组成,
微透镜203之间彼此连接形成球镜环带;第二环带区202由至少一组微柱镜204组成,微柱镜204间彼此连接形成柱镜环带。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复合结构20位于第一表面101时,第二表面102为球面、非球面、环曲面、超环曲面中的任一种;或者当复合结构20位于第二表面102时,第一表面101为球面、非球面、环曲面、超环曲面中的任一种。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复合结构20位于第一表面101时,第二表面102为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设计面;或者当复合结构20位于第二表面102时,第一表面101为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设计面;其中,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设计面包括:屈光力分布呈旋转对称分布的设计面、屈光力分布呈椭圆形分布的设计面或屈光力分布呈非旋转对称分布的设计面中的任一种。设计面的光学中心与母镜10的几何中心重合,当母镜10的其中一个表面采用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设计,且复合结构20配置在母镜10的一个表面后,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设计具有对非复合结构的区域进行补偿,使该区域具有矫正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功能,同时复合结构具有近视离焦与散光离焦并存,构成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以增强非环带区域的功能性。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母镜10的径向方向包括从光学中心103至母镜10的边缘的方向;在一个径向方向上,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的交替排列包括有序交替排列和无序交替排列。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有序交替排列是指第一环带区和第二环带区之间按照设定的顺序进行交错排列,设定的顺序包括:一个第一环带区和一个第二环带区依次间隔排列,或两个第一环带区和两个第二环带区按照两两一组进行间隔排列,排列顺序可以按照镜片的实际要求进行设定;无序交替排列是指第一环带区和第二环带区之间仅需要保证是交错间隔排布即可,不做顺序上的要求。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为闭合环带,当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为闭合环带时,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围绕光学中心103呈圆形或多边形。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复合结构20设置在第一表面101上,复合结构20包括五组第一环带区201和四组第二环带区202,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以同心圆的方式依次交替排列设置,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均为圆形结构且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的半径各不相同。其中,半径最小的为第一环带区201,该环带的内径距离光学中心103的长度为l1,l1的范围为4~7毫米,该环带用于提供青少年戴镜后的注视区域,注视区域内的光学中心与母镜的几何中心重叠,用于提供验光所得到的处方屈光力;半径最大的为第一环带区201,该环带的外径与半径最小的环带的内径之差为l2,l2范围为15~35毫米;在复合结构20中,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之间距离也要满足一定的范围,即各环带的内径与母镜10的径向方向的相邻环带的外径之差为l3,l3范围为0.5~4毫米;复合结构20中配置柱镜环带和球镜环带,戴镜后,透过柱镜环带观看前方物体时,呈双焦点且至少一个焦点落在视网膜以外的位置,形成离焦;透过球镜环带区域观看前方物体时,呈一个焦点落在视网膜以外的位置,形成离焦。
59.在一些实施例中,l1可以为4毫米、5毫米、6毫米、7毫米中的任一种;l2可以为15毫米、20毫米、25毫米、30毫米、35毫米中的任一种;l3可以为0.5毫米、1.0毫米、1.5毫米、2.0
毫米、2.5毫米、3.0毫米、3.5毫米、4.0毫米中的任一种。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复合结构20设置在第一表面101上,复合结构20包括五组第一环带区201和四组第二环带区202,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为多边形;其中,第一环带区201为多个微透镜203组成的呈八边形的环带,第二环带区202为一个微柱镜204组成的呈八边形的环带。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彼此交错沿母镜10的一个径向方向排列。同样,复合结构20中配置了柱镜环带和球镜环带,戴镜后,透过柱镜环带观看前方物体时,呈双焦点且至少一个焦点落在视网膜以外的位置,形成离焦;透过球镜环带区域观看前方物体时,呈一个焦点落在视网膜以外的位置,形成离焦。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为非闭合环带,当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为非闭合环带时,至少一组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为非对称结构,剩余的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围绕光学中心103呈圆形或多边形。其中,参见图4,具有一组第一环带区201和一组第二环带区202为非闭合环带,非闭合环带实际上就是指在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上具有缺口205,使得微柱镜204之间不连接,形成非对称结构;具体的,非对称结构可以是在一个环带上具备近用注视时所需的鼻侧内偏走廊设计,且非闭合部分向鼻侧内偏角度为5
°
~12
°
,为青少年近用阅读时提供清晰注视区域,提高佩戴舒适度。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向鼻侧内偏角度可以为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中的任一种,优选为8
°

63.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在第二环带区202上的微柱镜204具有球镜屈光力d2和柱镜屈光力d3;球镜屈光力d2的计算公式为:d2=|d
x2
|-|d
母2
|,式中,d
x2
表示微柱镜的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母2
表示微柱镜所对应的同等位置处的母镜的屈光力;微柱镜的柱镜屈光力d3的计算公式为:d3=|d
y2
|-|d
x2
|;式中,d
y2
表示微柱镜垂直子午方向的屈光力。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二环带区202为由一个微柱镜204构成的环带,微柱镜204的子午方向为环带所在方向,子午方向的屈光力为d
x2
,微柱镜的垂直子午方向为子午方向的垂线方向,屈光力为d
y2
;当柱镜环带为一个微柱镜构成的环带时,微柱镜204的曲面面型为环曲面,d
y2
>d
x2
,故d
x2
=d
母2
,则d2=|d
x2
|-|d
母2
|=0,且d3≥1.0d,构成d2=0,d3≥1.0d的单纯性散光屈光力,使环带上任意一点的球镜屈光力d2成像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任意一点的柱镜屈光力d3产生的散光屈光力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以外的地方,形成散光离焦,具有形成散光刺激信号,对视网膜上的散光离焦进行矫枉过正的功能。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第二环带区202为由多个微柱镜204构成的环带,其中,单个微柱镜204的曲面面型为环曲面或超环曲面,环带中各微柱镜204彼此相连,因此形成了d2≥2.5d,d3≥1.0d的散光屈光力,由球镜屈光力d2形成近视离焦和由柱镜屈光力d3形成的散光离焦刺激信号分布在同一环带上,具有连续的同时对视网膜上的远视性离焦、散光离焦进行矫枉过正的近视离焦功能和散光离焦功能并存,用于抑制青少年轴性近视进步的发生或进一步发展。
66.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参见图6,当第二环带区202包括多组微柱镜204时,单个微柱镜204的弧长l4≥1毫米,单个微柱镜204的径向宽度l5为0.4~2毫米。其中,优选的弧长l4为1毫米,优选的径向宽度l5为0.5毫米。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第一环带区201为由多个微透镜203
构成的环带,微透镜203的表面曲面为旋转对称分布的球面或非球面面型,环带史备微透镜203之间彼此相连,第一环带区201配置在母镜10表面后,微透镜的球镜屈光力d1的计算公式为:d1=|d
x1
|-|d
母1
|,微透镜203的球镜屈光力d1≥2.5d;其中,d
x1
表示微透镜的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母1
表示微透镜所对应的同等位置处的母镜的屈光力。由于单个微透镜的表面曲面为旋转对称分布的球面或非球面,所以微透镜的子午方向的屈光力与垂直于子午方向的屈光力相同,此时第一环带区形成单纯性球镜屈光力构成的近视离焦,具有对视网膜上存在的远视性离焦进行矫枉过正的近视性离焦功能。
68.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参见图6,单个微透镜203的直径l6在0.8~2毫米之间,优选的直径l6为1毫米。
69.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儿童验光所得的处方屈光力为3.0d的近视眼镜片为例,镜片折射率为1.59,材料为pc;母镜10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为球面设计,母镜10的几何中心为光学中心,提供处方屈光力;复合结构20配置在母镜的第一表面101上,其中,复合结构20中的第二环带区202由一个微柱镜204构成,微柱镜204的曲面面型为环曲面,微柱镜204的径向宽度为1毫米,弧长为各环带所在母镜上的环带周长,微柱镜204提供单纯性柱镜屈光力d3为2.0d,球镜屈光力d2=0;与第二环带区202相邻的第一环带区201,由多个微透镜203阵列构成,单个微透镜203直径为1.10毫米,微透镜203为球面面型,微透镜203的球镜屈光力d1设计为3.0d,各微透镜203阵列彼此相连,第一环带区201与第二环带区202呈圆形,沿母镜10的一个径向方向分布;由于采用一个微柱镜204构成的环带,且已知d2=0,d3为2.0d,所以可得:微柱镜204的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x2
=3.0d,微柱镜204的垂直子午方向屈光力垂直子午方向为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y2
=5.0d,形成该微柱镜204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x2
具有母镜相等的屈光力,而垂直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y2
具有不同于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x2
,且d
y2-d
x2
=2,使该微柱镜具有柱镜屈光力的功能,以用于形成刺激信号,对视网膜上的散光形成矫枉过正散光离焦功能;与第二环带区202相邻的第一环带区201中,单个微透镜203的球镜屈光力d1设计为3.0d,根据公式可知已知微透镜的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x1
为5.0d,即单个微透镜203的子午方向屈光力d
x1
=垂直子午方向的屈光力=5.0d,配置在母镜10表面后,微透镜203产生的球镜屈光力d1为3.0d球镜屈光力,具有对视网膜上的远视性离焦进行矫枉过正的近视离焦量,同时由于环带中的各微透镜彼此相连,形成该环带所在母镜圆周位置上均存在稳定的近视离焦功能;将柱镜环带和球镜环带交错配置在母镜表面上,形成复合结构,该结构中由微柱镜环带产生的柱镜屈光力和球镜环带产生的球镜屈光力,形成近视离焦和散光离焦并存。
70.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个处方屈光力为4.0d的近视眼镜片,镜片折射率为1.67树脂材料,复合结构20中的第二环带区202采用多个微柱镜204彼此相连构成的环带,复合结构20中的第一环带区201采用多个微透镜203彼此相连构成的环带,第二环带区202单个微柱镜204的球镜屈光力d2设计为3.0d,柱镜屈光力d3设计为3.0d,则单个微柱镜204的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x2
=7.0d,垂直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y2
==10.0d,则配置于母镜10表面后,单个微柱镜204的柱镜屈光力d3=d
y2-d
x2
=3.0d,将多个微柱镜204彼此相连构成的阵列环带,环带中任意一点均产生由球镜屈光力d2带来的近视离焦和由柱镜屈光力d3带来散光离焦量,具有形成散光刺激信号,对视网膜上的散光离焦进行矫枉过正的功能;与第二环带区202相邻的第一环带区201中,单个微透镜203的球镜屈光力d1设计为4.0d,则单个微透镜
203的子午方向的屈光力d
x1
=微透镜垂直子午方向的屈光力,即d
x1
=8.0d,将该微透镜构成的环带配置在母镜的其中一个表面后,该环带形成的球镜屈光力d1=4.0d的连续的近视离焦,具有对视网膜上存在远视性离焦进行矫枉过正的功能,同时,柱镜环带配置的球镜屈光力、柱镜屈光力形成的持续的近视离焦和散光离焦与球镜环带配置的球镜屈光力形成近视离焦,使佩戴者透过复合结构区域观看前方物体时,各环带均会产生近视离焦功能,同时掺杂带有刺激信号的散光离焦功能,以丰富周边离焦控制效果。
7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带区201中的微透镜203彼此连接;第二环带区202中的微柱镜204彼此连接,保证了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均是紧密相连的结构,同一环带上不存在柱镜度差,瞳孔扫视过程中,在微透镜203或微柱镜204产生近视离焦和散光离焦的同时,还保证所产生的离焦为连续的环状离焦,避免了扫视视线覆盖或跨越两个具有不同屈光度的区域,从而减少或避免像跳的干扰。
72.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3.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母镜(10),所述母镜(10)包括提供处方屈光力的光学中心(103);复合结构(20),所述复合结构(20)设于所述母镜(10)的表面,所述复合结构(20)包括第一环带区(201)和第二环带区(202),所述第一环带区(201)和所述第二环带区(202)以所述光学中心(103)为轴心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环带区(201)和所述第二环带区(202)沿所述母镜(10)的径向方向交替排列;所述第一环带区(201)包括多组微透镜(203),所述微透镜(203)之间彼此相接;所述第二环带区(202)包括至少一组微柱镜(204),所述微柱镜(204)之间彼此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母镜(10)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所述复合结构(20)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01)或所述第二表面(10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复合结构(20)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01)时,所述第二表面(102)为球面、非球面、环曲面、超环曲面中的任一种;或者当所述复合结构(20)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02)时,所述第一表面(101)为球面、非球面、环曲面、超环曲面中的任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复合结构(20)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01)时,所述第二表面(102)为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设计面;或者当所述复合结构(20)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02)时,所述第一表面(101)为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设计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或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设计面包括:屈光力分布呈旋转对称分布的设计面、屈光力分布呈椭圆形分布的设计面或屈光力分布呈非旋转对称分布的设计面中的任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203)的曲面面型为旋转对称分布的球面或非球面,所述微透镜(203)的球镜屈光力d1≥2.5d。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环带区(202)包括一组微柱镜(204)时,所述微柱镜(204)的球镜屈光力d2=0,所述微柱镜(204)的柱镜屈光力d3≥1.0d;当所述第二环带区(202)包括多组微柱镜(204)时,所述微柱镜(204)的球镜屈光力d2≥2.5d,所述微柱镜(204)的柱镜屈光力d3≥1.0d。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环带区(202)包括一组微柱镜(204)时,所述微柱镜(204)的曲面面型为环曲面;当所述第二环带区(202)包括多组微柱镜(204)时,所述微柱镜(204)的曲面面型为环曲面或超环曲面。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203)的直径为0.8~2毫米。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环带区(202)包括多组微柱镜(204)时,所述微柱镜(204)的弧长≥1毫米,所述微柱镜(204)的径向宽度为0.4~2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方向包括从所述光学中心(103)至所述母镜(10)的边缘的方向;在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述交替排列包括有序交替排列和无序交替排列。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带区(201)和所述第二环带区(202)为闭合环带或非闭合环带;当所述第一环带区(201)和所述第二环带区(202)为闭合环带时,所述第一环带区(201)和所述第二环带区(202)围绕所述光学中心(103)呈圆形或多边形;当所述第一环带区(201)和所述第二环带区(202)为非闭合环带时,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环带区(201)和所述第二环带区(202)为非对称结构,剩余的所述第一环带区(201)和所述第二环带区(202)围绕所述光学中心(103)呈圆形或多边形。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环带区(201)和所述第二环带区(202)为闭合环带,且所述第一环带区(201)和所述第二环带区(202)围绕所述光学中心(103)呈圆形时,靠近所述光学中心(103)的环带的内径距离所述光学中心(103)的长度为4~7毫米;靠近述母镜(10)的边缘的环带的外径与靠近所述光学中心(103)的环带的内径之差为15~35毫米;各环带内径与所述母镜(10)的径向方向的相邻环带的外径之差为0.5~4毫米。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对称结构上具有向鼻侧旋转5
°
~12
°
的清晰注视区域。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离焦眼镜片,属于眼视光学技术领域。复合离焦眼镜片包括:母镜,母镜包括提供处方屈光力的光学中心;复合结构,复合结构设于母镜的表面,复合结构包括第一环带区和第二环带区,第一环带区和第二环带区以母镜的光学中心为轴心同轴设置,第一环带区和第二环带区沿母镜的径向方向交替排列;第一环带区包括多组微透镜,微透镜之间彼此相接;第二环带区包括至少一组微柱镜,微柱镜之间彼此相接。本申请的微透镜与微柱镜以环带结构配置,使近视离焦与散光离焦功能并存,在同一环带中配置相同结构的微透镜或微柱镜,避免同一环带上设计不同离焦功能结构导致的青少年戴镜时眼镜扫视环带区域产生成像跳跃感及干扰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冯涛 余浩墨 王万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明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2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环带   所述   透镜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