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型轨及基于F型轨的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f型轨及基于f型轨的接头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f型轨及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磁浮轨排接头的几种典型接头型式均为通过对轨缝的调节来进行设计,采用两轨三缝等方法分割轨缝的型式来进行结构设计。此种轨排接头结构应用较为广泛,较为成熟,缺点是当轨缝变大时需采用不同型式设计的轨排接头,通用性不强,且轨缝处的磁力线断裂,对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和舒适性有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通用性好、磁力线不断裂的f型轨及基于f型轨的接头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4.一种f型轨,包括相互连接的滑撬板和轨面部(其二者构成f型轨),所述轨面部为倒u型槽结构,所述轨面部沿轨道长度方向(即指磁浮轨道长度方向或f型轨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面设有外延段,所述外延段为由倒u型槽内壁向端面外延伸(即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得到的下外延段或由倒u型槽外壁向端面外延伸(即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得到的上外延段。
5.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滑撬板连接于下部的磁浮轨道基础上,轨面部用于与磁浮车辆配合。上述下外延段可由倒u型槽内壁本体材料直接向外延伸得到或直接在倒u型槽内壁上外加材料而得,上述上外延段可由倒u型槽外壁本体材料直接向外延伸得到或直接在倒u型槽外壁上外加材料而得。上述倒u型槽内壁、外壁的界限可不明确限定,内外壁的厚度也可不明确限定,优选的,内壁与外壁的厚度总和即为倒u型槽的壁厚,优选的,内外壁保持相近的厚度。
6.上述f型轨中,优选的,所述轨面部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外延段,且其中一个外延段为下外延段,另一个外延段为上外延段。上述结构的f型轨,相邻两个通过下外延段和上外延段的配合即可实现连接。
7.上述f型轨中,优选的,所述滑撬板沿轨道长度方向靠近所述上外延段的一端端面与所述上外延段的端面(即远离所述轨面部的一端,下同)平齐,所述滑撬板沿轨道长度方向靠近所述下外延段的一端端面与所述倒u型槽的端面平齐。
8.上述f型轨中,优选的,所述轨面部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外延段,且两个外延段均为下外延段。上述结构的f型轨,通过与另一种轨面部两个端面均为上外延段的f型轨通过下外延段和上外延段的配合即可实现连接。
9.上述f型轨中,优选的,所述滑撬板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面与所述倒u型槽的端面平齐。
10.上述f型轨中,优选的,所述轨面部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外延段,且
两个外延段均为上外延段。上述结构的f型轨,通过与另一种轨面部两个端面均为下外延段的f型轨通过下外延段和上外延段的配合即可实现连接。
11.上述f型轨中,优选的,所述滑撬板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面与所述上外延段的端面平齐。
12.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f型轨的接头结构,包括两个沿轨道长度方向相邻设置的第一f型轨和第二f型轨,所述第一f型轨与第二f型轨的相邻轨面部的端面处分别设有下外延段和上外延段,所述下外延段和上外延段相互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f型轨和第二f型轨的连接;所述第一f型轨和第二f型轨上述的f型轨。上述第一f型轨和第二f型轨的选择依据是使相邻端面其一个具有下外延段,另一个具有上外延段,具体组合形式可不限,以使通过下外延段和上外延段的相互配合实现第一f型轨和第二f型轨的连接。
13.上述接头结构中,优选的,所述下外延段和上外延段上开设有相互配合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与轨道长度方向一致,所述下外延段和上外延段通过设于所述腰形孔中的连接件固接。上述腰形孔更优选开设于上外延段与下外延段的外侧面,连接件优选采用可滑动螺栓销钉。f型轨外侧面采用可滑动螺栓销钉固接,增加了f型轨的刚度和连接紧密性。
14.上述接头结构中,优选的,所述第一f型轨与第二f型轨的相邻滑撬板通过磁浮轨道接头扣件连接。磁浮轨道接头扣件结构型式可参考jt-1磁浮轨道接头扣件,其中磁浮轨道接头扣件和支撑t型扣板长度可根据轨缝宽度进行调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的f型轨的轨面部沿轨道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面设有上外延段或下外延段,相邻f型轨连接时,f型轨的接头结构可通过上外延段和下外延段一上一下的配合实现连接,接头处上外延段和下外延段的长度可根据轨缝宽度进行调整,通过两个对称轨缝分开承担f型轨在接头处的轨缝,接头通用性更强,能满足更高的轨缝要求。
17.2、本实用新型的f型轨的接头结构可通过上外延段和下外延段一上一下的配合实现连接,可以保证整个轨道上磁浮车辆磁力线的连通,能更好的保证列车稳定性和舒适度。
18.3、本实用新型的f型轨以及f型轨的接头结构的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实施例中基于f型轨的接头结构(图中左边为右端具有下外延段的f型轨,右边为左端具有上外延段的f型轨,图中未示出磁浮轨道接头扣件)。
21.图2为实施例中右端具有下外延段的f型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实施例中左端具有上外延段的f型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中基于f型轨的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24.图5为图4中a-a面的剖切视图。
25.图例说明:
26.1、滑撬板;2、磁浮轨道接头扣件;3、下轨缝;4、上轨缝;5、腰形孔;6、轨面部;8、连接件;10、下外延段;11、上外延段;12、第一f型轨;13、第二f型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28.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9.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30.实施例1:
31.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f型轨,包括相互连接的滑撬板1和轨面部6,轨面部6为倒u型槽结构,轨面部6沿轨道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面设有外延段,外延段为由倒u型槽内壁向端面外延伸得到的下外延段10(如图2所示)或由倒u型槽外壁向端面外延伸得到的上外延段11(如图3所示)。
3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轨面部6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外延段,且其中一个外延段为下外延段10,另一个外延段为上外延段11。
33.本实施例中,滑撬板1沿轨道长度方向靠近上外延段11的一端端面与上外延段11的端面平齐,滑撬板1沿轨道长度方向靠近下外延段10的一端端面与倒u型槽的端面平齐。
34.如图1、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f型轨的接头结构,包括两个沿轨道长度方向相邻设置的第一f型轨12和第二f型轨13,第一f型轨12与第二f型轨13的相邻轨面部6的端面处分别设有下外延段10和上外延段11,下外延段10和上外延段11相互配合以实现第一f型轨12和第二f型轨13的连接。上述第一f型轨12和第二f型轨13均为前述f型轨,即一端设有下外延段10,另一端设有上外延段11。图4中,虚线轨缝为下轨缝3,实线轨缝为上轨缝4,即一个接头处为两个轨缝,且两个轨缝的位置不相同。
35.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外延段10和上外延段11上开设有相互配合的腰形孔5,腰形孔5的长度方向与轨道长度方向一致,下外延段10和上外延段11通过设于腰形孔5中的连接件8(如采用可滑动螺栓销钉)固接。
36.本实施例中,第一f型轨12与第二f型轨13的相邻滑撬板1通过磁浮轨道接头扣件2(可参考jt-1磁浮轨道接头扣件)连接。
37.实施例2:
38.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f型轨,包括相互连接的滑撬板1和轨面部6,轨面部6为倒u型槽结构,轨面部6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外延段,外延段为由倒u型槽内壁向端面外延伸得到的下外延段10(如图2所示)或由倒u型槽外壁向端面外延伸得到的上外延段11(如图3所示)。
39.具体的,本实施例,轨面部6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外延段,且两个外
延段均为下外延段10。此时,滑撬板1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面与倒u型槽的端面平齐。
40.或者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轨面部6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外延段,且两个外延段均为上外延段11。此时,滑撬板1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面与上外延段11的端面平齐。
41.如图1、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f型轨的接头结构,包括两个沿轨道长度方向相邻设置的第一f型轨12和第二f型轨13,第一f型轨12与第二f型轨13的相邻轨面部6的端面处分别设有下外延段10和上外延段11,下外延段10和上外延段11相互配合以实现第一f型轨12和第二f型轨13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f型轨12的两端均为下外延段10,第二f型轨13的两端均为上外延段11。
42.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可参考实施例1。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f型轨,包括相互连接的滑撬板(1)和轨面部(6),所述轨面部(6)为倒u型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面部(6)沿轨道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面设有外延段,所述外延段为由倒u型槽内壁向端面外延伸得到的下外延段(10)或由倒u型槽外壁向端面外延伸得到的上外延段(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型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面部(6)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外延段,且其中一个外延段为下外延段(10),另一个外延段为上外延段(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f型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撬板(1)沿轨道长度方向靠近所述上外延段(11)的一端端面与所述上外延段(11)的端面平齐,所述滑撬板(1)沿轨道长度方向靠近所述下外延段(10)的一端端面与所述倒u型槽的端面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型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面部(6)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外延段,且两个外延段均为下外延段(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f型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撬板(1)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面与所述倒u型槽的端面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型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面部(6)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外延段,且两个外延段均为上外延段(1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f型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撬板(1)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面与所述上外延段(11)的端面平齐。8.一种基于f型轨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沿轨道长度方向相邻设置的第一f型轨(12)和第二f型轨(13),所述第一f型轨(12)与第二f型轨(13)的相邻轨面部(6)的端面处分别设有下外延段(10)和上外延段(11),所述下外延段(10)和上外延段(11)相互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f型轨(12)和第二f型轨(13)的连接;所述第一f型轨(12)和第二f型轨(13)均为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f型轨,或者,所述第一f型轨(12)为权利要求4或5中所述的f型轨,所述第二f型轨(13)为权利要求6或7中所述的f型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外延段(10)和上外延段(11)上开设有相互配合的腰形孔(5),所述腰形孔(5)的长度方向与轨道长度方向一致,所述下外延段(10)和上外延段(11)通过设于所述腰形孔(5)中的连接件(8)固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f型轨(12)与第二f型轨(13)的相邻滑撬板(1)通过磁浮轨道接头扣件(2)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F型轨,包括相互连接的滑撬板和轨面部,所述轨面部为倒U型槽结构,所述轨面部沿轨道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面设有外延段,所述外延段为由倒U型槽内壁向端面外延伸得到的下外延段或由倒U型槽外壁向端面外延伸得到的上外延段。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F型轨的接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F型轨的轨面部沿轨道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面设有上外延段或下外延段,相邻F型轨连接时,F型轨的接头结构可通过上外延段和下外延段一上一下的配合实现连接,接头通用性更强,且可以保证整个轨道上磁浮车辆磁力线的连通,能更好的保证列车稳定性和舒适度。保证列车稳定性和舒适度。保证列车稳定性和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

戴旺 王彦荣 邱冰 邓娟红 李金光 彭立 张进华 李瑜 邓昆 欧阳伟强 戴珏 杨朝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0:1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5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外延   端面   所述   轨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