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给排水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


背景技术:



2.海绵建筑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海绵城市跨冲沟路段道路排水回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3.上述道路排水回收结构中设置有过滤网,但由于缺少缓冲装置,在积水对过滤网冲击时,经过长时间的冲击容易造成过滤网的损害,从而会影响道路排水回收结构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道路排水回收结构中设置有过滤网,但由于缺少缓冲装置,在积水对过滤网冲击时,经过长时间的冲击容易造成过滤网的损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
5.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内部设置有蓄水箱,所述地基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与所述排水管之间相互卡接,所述排水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水箱相互贯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孔板减少对过滤板的冲击,通过缓冲环提高了过滤板缓冲性能,蓄水箱和排水管的配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8.可选的,所述蓄水箱的表面对称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外壁与所述地基相互贴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加强板的设计提高了蓄水箱与地基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蓄水箱的位移。
10.可选的,所述蓄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绿化带。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通过出水管将蓄水箱内部的水喷洒入绿化带,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12.可选的,所述盖板的内部设置有多孔板,所述排水管的两侧内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设置有三脚架,所述三脚架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相互贴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内部的多孔板将排水管内部的水流灌入,减少杂物的进入,提高了排水管内部的洁净度。
14.可选的,所述排水管的一侧设置有污泥箱,所述排水管的内部设置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的一端贯穿所述污泥箱。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通过内部污泥泵和出泥管将排水管内部的污泥排入污泥箱,提高了排水管的洁净度,尽量避免排水管被污泥堵塞。
16.可选的,所述污泥箱的内部插接有插管,所述插管的一端贯穿所述污泥箱的顶部内壁,所述插管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盖。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管通过密封盖避免雨水的倒灌,通过插管方便将污泥箱内部的污泥抽出。
18.可选的,所述过滤板的两侧底部对称设置有缓冲环,所述缓冲环包括有位于卡槽内部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过滤板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通过底部两侧支撑板和弹簧的配合,提高了过滤板的缓冲性能,提高了过滤板的使用寿命。
20.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四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与套筒之间的滑动连接,提高了支撑板工作种的稳定性。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3.1.通过地基将雨水收集进入排水管,排水管通过盖板将多孔板进行固定,盖板底部的支撑块和三脚架提高了多孔板的支撑性能,多孔板减少雨水对过滤板的冲击,过滤板通过底部两侧支撑板和弹簧的配合,提高了过滤板的缓冲性能,提高了过滤板的使用寿命,通过限位块与套筒之间的滑动连接,提高了支撑板工作种的稳定性,插管通过密封盖避免雨水的倒灌,通过插管方便将污泥箱内部的污泥抽出,插管通过密封盖避免雨水的倒灌,通过插管方便将污泥箱内部的污泥抽出,水泵通过出水管将蓄水箱内部的水喷洒入绿化带,这样的设计通过多孔板减少对过滤板的冲击,通过缓冲环提高了过滤板缓冲性能,蓄水箱和排水管的配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4.2.过滤板的两侧底部对称设置有缓冲环,缓冲环包括有位于卡槽内部的底座,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过滤板固定连接,底座与排水管固定连接,过滤板通过底部两侧支撑板和弹簧的配合,提高了过滤板的缓冲性能,提高了过滤板的使用寿命,底座的四周设置有套管,套管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套管方便了限位块的固定,通过限位块与套筒之间的滑动连接,提高了支撑板工作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中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中的蓄水箱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中的图2处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地基;11、蓄水箱;111、加强板;12、水泵;13、出水管;14、绿化带;
2、排水管;21、卡槽;3、盖板;31、支撑块;32、三脚架;4、多孔板;5、过滤板;6、污泥箱;7、污泥泵;71、出泥管;8、插管;81、密封盖;9、缓冲环;91、底座;92、套管;93、弹簧;94、支撑板;941、套筒;95、限位块;1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31.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该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包括地基1,地基1的内部设置有蓄水箱11,蓄水箱11的表面对称设置有加强板111,加强板111的外壁与地基1相互贴合,加强板111提高了蓄水箱11的结构强度,通过对加强板111的设计提高了蓄水箱11与地基1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蓄水箱11的位移,蓄水箱11的内部设置有水泵12,水泵12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的一端设置有绿化带14,水泵12通过出水管13将蓄水箱11内部的水喷洒入绿化带14,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地基1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2,排水管2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卡槽21,卡槽2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5,过滤板5的顶部设置有盖板3,盖板3的两侧与排水管2之间相互卡接,盖板3的内部设置有多孔板4,排水管2的两侧内部设置有支撑块31,支撑块31的顶部设置有三脚架32,三脚架32的顶部与盖板3相互贴合,盖板3位于排水管2的内部,方便水流通过排水管2汇入,盖板3内部的多孔板4将排水管2内部的水流灌入,减少杂物的进入,提高了排水管2内部的洁净度。
33.排水管2的一侧设置有污泥箱6,排水管2的内部设置有污泥泵7,污泥泵7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泥管71,出泥管71的一端贯穿污泥箱6,污泥箱6与排水管2相互贴合,排水管2通过内部污泥泵7和出泥管71将排水管2内部的污泥排入污泥箱6,提高了排水管2的洁净度,尽量避免排水管2被污泥堵塞,污泥箱6的内部插接有插管8,插管8的一端贯穿污泥箱6的顶部内壁,插管8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盖81,插管8通过密封盖81避免雨水的倒灌,通过插管8方便将污泥箱6内部的污泥抽出。
34.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排水管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一端与蓄水箱11相互贯通,过滤板5的两侧底部对称设置有缓冲环9,缓冲环9包括有位于卡槽21内部的底座91,底座91的一侧设置有弹簧93,弹簧93的颞部设置有减震器或减震橡胶。弹簧93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94,支撑板94与过滤板5固定连接,底座91与排水管2固定连接,过滤板5通过底部两侧支撑板94和弹簧93的配合,提高了过滤板5的缓冲性能,提高了过滤板5的使用寿命,底座91的四周设置有套管92,套管92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95,限位块9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套筒941,套筒94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94,套管92方便了限位块95的固定,通过限位块95与套筒941之间的滑动连接,提高了支撑板94工作种的稳定性。
35.本技术实施例的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36.使用时,雨水通过地基1将雨水收集进入排水管2,排水管2通过盖板3将多孔板4进行固定,盖板3底部的支撑块31和三脚架32提高了多孔板4的支撑性能,多孔板4减少雨水对过滤板5的冲击,过滤板5通过底部两侧支撑板94和弹簧93的配合,提高了过滤板5的缓冲性能,提高了过滤板5的使用寿命,通过限位块95与套筒941之间的滑动连接,提高了支撑板94
工作种的稳定性,插管8通过密封盖81避免雨水的倒灌,通过插管8方便将污泥箱6内部的污泥抽出,插管8通过密封盖81避免雨水的倒灌,通过插管8方便将污泥箱6内部的污泥抽出,水泵12通过出水管13将蓄水箱11内部的水喷洒入绿化带14,这样的设计通过多孔板4减少对过滤板5的冲击,通过缓冲环9提高了过滤板5缓冲性能,蓄水箱11和排水管2的配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1),所述地基(1)的内部设置有蓄水箱(11),所述地基(1)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卡槽(21),所述卡槽(2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5),所述过滤板(5)的顶部设置有盖板(3),所述盖板(3)的两侧与所述排水管(2)之间相互卡接,所述排水管(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的一端与所述蓄水箱(11)相互贯通;所述过滤板(5)的两侧底部对称设置有缓冲环(9),所述缓冲环(9)包括有位于卡槽(21)内部的底座(91),所述底座(91)的一侧设置有弹簧(93),所述弹簧(93)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94),所述支撑板(94)与所述过滤板(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1)的四周设置有套管(92),所述套管(92)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95),所述限位块(9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套筒(941),所述套筒(94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9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1)的表面对称设置有加强板(111),所述加强板(111)的外壁与所述地基(1)相互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1)的内部设置有水泵(12),所述水泵(12)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水管(13),所述出水管(13)的一端设置有绿化带(1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的内部设置有多孔板(4),所述排水管(2)的两侧内部设置有支撑块(31),所述支撑块(31)的顶部设置有三脚架(32),所述三脚架(32)的顶部与所述盖板(3)相互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的一侧设置有污泥箱(6),所述排水管(2)的内部设置有污泥泵(7),所述污泥泵(7)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泥管(71),所述出泥管(71)的一端贯穿所述污泥箱(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箱(6)的内部插接有插管(8),所述插管(8)的一端贯穿所述污泥箱(6)的顶部内壁,所述插管(8)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盖(81)。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涉及建筑给排水相关技术领域,该建筑给排水回收结构,包括地基,地基的内部设置有蓄水箱,地基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的顶部设置有盖板,盖板的两侧与排水管之间相互卡接,盖板的内部设置有多孔板,排水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蓄水箱相互贯通,蓄水箱的表面对称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的外壁与地基相互贴合,本申请的设计通过多孔板减少对过滤板的冲击,通过缓冲环提高了过滤板缓冲性能,蓄水箱和排水管的配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资源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

马小勇 杨挺 季晓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杭州均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4

技术公布日:

2022/1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27: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5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排水管   污泥   盖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