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麦草化学法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著录项
  • CN201210106792.1
  • 20120413
  • CN102774832A
  • 20121114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葛培锦
  • C01B31/08
  • C01B31/08

  • 山东省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
  • 中国,CN,山东(37)
摘要
一种利用麦草化学法制备活性炭的方法:本发明涉及将麦草粉与一种化学药品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浸渍处理10~30小时后,放入活化炉中,在缺氧状态下升温至500~900℃进行热解,全程1~4小时,升温速率为5~20℃/min;活化产物用蒸馏水漂洗、干燥后即得到活性炭。本发明制备活性炭的亚甲蓝吸附值在1~7mg/0.1g;本发明制备活性炭过程中,无酸性废水、废气排放。本发明属农业技术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麦草化学法制备活性炭的方法:本发明涉及将麦草粉与一种化学药品按一定的比 例混合后,浸渍处理10~30小时后,放入活化炉中,在缺氧状态下升温至500~900℃进行 热解,全程1~4小时,升温速率为5~20℃/min;活化产物用蒸馏水漂洗、干燥后即得到活 性炭。本发明制备活性炭的亚甲蓝吸附值在1~7mg/0.1g;本发明制备活性炭过程中,无酸 性废水、废气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关键技术是将氯化钠溶液与麦草粉混合后,浸渍处理10~ 30小时后,放入活化炉中,在缺氧状态下升温至500~900℃进行热解,全程1~4小时,升 温速率为5~20℃/min;活化产物用蒸馏水漂洗、干燥后即得到活性炭,氯化钠可循环利用, 氯化钠与麦草粉混合的比例按固体1∶1。

说明书

一种利用麦草化学法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的秸秆多达数亿吨[1],除去用于农业生产上的堆肥、有 效发电、建筑材料等,每年仍有将近60%的秸秆未被利用[2]。这些废弃的秸秆不仅造成大量生 物质能源的浪费,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小麦在我国种植广泛,产生的大量秸秆 由于其自身热量低、营养含量低,不适合用作发电材料和动物饲料,但是其纤维素和半纤维 素质量分数达到了70%左右,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达到了44.16%[3],比较适合用作制备活性炭 的原料。利用麦秆制备活性炭,不仅有利于减少废弃麦秆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增加经济效 益,实现变废为宝。

麦草制备活性炭的技术分析

目前我国用于麦草化学法制备活性炭的方法有:卢辛成等[4]用磷酸法进行了小麦秸秆基 活性炭的制备及其表征,制备得到的小麦秸秆基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25mg/g,碘吸 附值838mg/g,焦糖120%,比表面积1279m2/g,孔容1.36cm3/g,中孔率76.6%;蒋应梯[5] 进行了麦秸用磷酸法制粉状活性炭的研究;沈铁焕等[6]进行了磷酸法麦秆活性炭的研制;彭 金辉[7]研究了微波辐照经氯化锌浸渍的麦秸制造活性炭,经微波辐照8min,所得到活性炭的 亚甲蓝脱力为170mL/g。以上麦草化学法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存在酸性废气问题,且处理费 用高,活性炭生产环境差,设备腐蚀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将麦草粉与一种化学药品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浸渍处理10~30小时后,放 入活化炉中,在缺氧状态下升温至500~900℃进行热解,全程1~4小时,升温速率为5~20 ℃/min;活化产物用蒸馏水漂洗、干燥后即得到活性炭。本发明制备活性炭的亚甲蓝吸附值 在1~7mg/0.1g;本发明制备活性炭过程中,无酸性废水、废气排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专利属实验室小型实验发明,没有经过中间工业化试验。因此,本发明的具体实 施方式是进行中间工业化试验,确定利用麦草化学法制备活性炭的生产线。

参考文献

[1]李淑秀等.几种农业秸秆再利用技术的比较[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64‑165.

[2]刘目等.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1): 9‑18.

[3]韩彬等.稻草秸秆活性炭的制备及其表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4):828‑ 832.

[4]卢辛成等.小麦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表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62‑ 4164,4166

[5]蒋应梯.麦秸用磷酸法制粉状活性炭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0,20(6):31‑33

[6]沈铁焕等.磷酸法麦秆活性炭的研制[J].化工进展,2001,4,41‑42

[7]彭金辉.微波辐照麦秸制造活性炭[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22(5):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2:35: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49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