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



1.本发明涉及喉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2.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是一种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将讲话时声带振动引起喉部的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信号作为信号源将声音放出,具有良好的抗噪音能力,现有的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为实现最好的感应效果通常环绕一周佩戴于使用者的脖颈处,通过包裹住脖颈皮肤以达到更好的喉部振动感应效果,将感应到的信号更加准确的放出。
3.在嘈杂的环境中,为了快速感知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士的需要,通过会帮助其佩戴喉麦,从而使得佩戴者发出声音时及时得到帮助。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对使用者脖颈的包裹效果且适配不同使用者需要的目的,会使用具有较大弹力的魔力带将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环绕佩戴于使用者脖颈处,根据使用者的维度调节魔力带的长度以达到良好的颈部包裹状态来感受声带振动的效果,以提高语音识别效果。
4.由于魔力带本身具有较大弹力的特点,每次佩戴时为了达到良好的语音识别的颈部包裹状态,都需要弹力带进行弹性形变,长时间使用存在魔力带由于频繁的弹性形变造成长度拉伸难以回缩,进而导致弹力下降而导致无法达到良好的颈部包裹状态,从而影响语音识别的效果。
5.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魔力带来适配不同的使用者的颈围,达到良好的颈部包裹效果来感受声带振动,以保证语音识别的准确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包括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靠近第二弧形部处开设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弧形部靠近第一弧形部处开设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之间连接调节带,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均插接调节组件,所述调节带两端分别缠绕于两个调节组件;
8.所述第一弧形部靠近第二弧形部一侧连接用于识别声带振动的感应板,所述第二弧形部靠近第一弧形部一侧连接固定板,通过旋转所述调节组件控制所述调节带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外的长度以调节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感应板和固定板与使用者的颈部贴合。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纳槽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容纳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部两端,所述第二容纳槽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两端,所述感应板和固定板分别居中固定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相互靠近一侧的中点处,所述调节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调节带两端分别通过调节组
件安装于一个第一容纳槽和一个第二容纳槽内。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旋转把手和旋转筒,所述旋转把手沿竖直方向穿过所述第一容纳槽或第二容纳槽的顶壁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筒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内一段;
11.所述调节带两端分别缠绕于两个旋转筒外壁,所述调节带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多个固定孔,所述调节带通过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槽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柱与所述旋转筒固定,转动所述旋转把手以使得所述调节带由所述旋转筒处收紧或放松。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板和所述固定板分别通过弹簧垫与所述第一弧形部以及第二弧形部相连,两个所述固定柱分别固接于所述感应板和固定板靠近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一侧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槽壁后穿过所述旋转筒。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弧形部居中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连接信号模块,所述第一弧形部远离感应板一侧安装发声模块,所述第一弧形部位于安装槽和两个第一容纳槽之间开设两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温度感应模块。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模块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单元、信号整理单元和信号传输单元,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信号整理单元、信号传输单元及感应板相互串联。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声模块包括第二信号接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显示单元以及发声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显示单元以及发声单元相互串联,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串联,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单元与信号传输单元串联。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加热单元和降温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降温单元并联后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串联,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感应板并联。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沿第一弧形部的径向分布,所述感应板开设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与所述第一散热孔沿同一轴向分布;
18.两个所述第二容纳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壁沿第二弧形部的径向开设第三散热孔,所述固定板沿开设第四散热孔,所述第四散热孔与所述第三散热孔沿同一轴向分布。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把手顶端由第一容纳槽或第二容纳槽穿出处连接握持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通过开设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端部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以及连接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之间的调节带,通过旋转调节组件来控制调节带在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外的长度,从而达到调节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感应板和固定板的位置,以达到感应板和固定板对使用者的颈部达到最好的包裹效果,从而使得感应板能够最为清晰准确地感应声带的振动,达到最佳的语音识别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魔术带达到包裹使用者颈部的方式,通过调节组件控制调节带在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外的长度而不依靠弹性变化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因长时间的弹性形变而导致弹力变小而存在的难以达到良好的包裹效果
进而影响语音识别准确性的问题发生。
21.其次,由于开设于第一弧形部两端的两个第一容纳槽,以及开设于第二弧形部两端的第二容纳槽,每个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之间均连接调节带,每个调节带两端均通过调节组件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相连,且感应板和固定板分别居中固定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因此在转动调节组件以使得感应板和固定板与颈部贴合时,分别调节两个调节带两端的调节组件,以使得两个调节带位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外的长度相等,从而达到感应板的位置始终处于居中的位置,以针对声带处,达到对准确地识别声带振动的效果。
22.最后,由于开设于第一弧形部的空腔以及安装于空腔内的温度感应模块,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温度感应模块能够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测并发热,从而避免颈部佩戴喉麦处由于包裹度较强导致冻伤情况的发生,有效提高了装置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f-f向剖面示意图;
25.图3为图1中g-g向剖面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中信号模块、温度模块以及发生模块电连接关系的电路图;
27.图5为图2中a部放大图;
28.图6为图3中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30.请参照图1至图6为所揭示的一种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而言,由第一弧形部1、第二弧形部2和调节带3构成,用于识别声带振动的感应板12连接于第一弧形部1,与感应板12配合用于包裹使用者颈部以提高舒适度的固定板22连接于第二弧形部2,在需要调节第一弧形部1与第二弧形部1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达到最好的颈部包裹状态以提高感应板12的语音识别精度时,通过旋转调节组件4来控制调节带3在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12外的长度,从而达到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对使用者颈部的最佳包裹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语音识别效果。由于本发明提高语音识别效果的方式通过调节组件4对调节带3长度的控制,无需借助调节带3的弹力,因此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魔力带的弹力来达到适配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包裹颈部而存在的弹力减小难以达到良好的颈部包裹效果从而影响语音识别效果的问题。
31.参照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以下简称语音识别装置)包括: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第一弧形部1靠近第二弧形部2处开设第一容纳槽11,第二弧形部2靠近第一弧形部1处开设第二容纳槽21,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之间连接调节带3,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均插接调节组件4,调节带3两端
分别缠绕于两个调节组件3;第一弧形部1靠近第二弧形部2一侧连接用于识别声带振动的感应板12,第二弧形部2靠近第一弧形部1一侧连接固定板22,通过旋转调节组件4控制调节带3位于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外的长度以调节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感应板11和固定板21与使用者的颈部贴合。
32.在佩戴语音识别装置时,将装置整体佩戴于使用者颈部,使感应板12的中点处正对使用者的声带处,然后分别转动两个调节组件4,令调节带3在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12外的长度缩短,以达到令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相互靠近的目的,因而分别连接于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的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也相互靠近直至达到包裹使用者颈部的目的,感应板12能够实时感应颈部声带处的振动,从而达到有效保证语音识别装置的语音识别精度的效果。
33.参照图1和图3所示,第一容纳槽11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容纳槽11开设于第一弧形部1两端,第二容纳槽21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容纳槽21开设于第二弧形部2两端,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分别居中固定于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相互靠近一侧的中点处,调节组件4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调节带3两端分别通过调节组件4安装于一个第一容纳槽11和一个第二容纳槽21内。为达到良好的语音识别装置佩戴舒适度,在第一弧形部1两端分别开设两个第一容纳槽11,在第二弧形部2两端分别开设两个第二容纳槽21,因此配套的调节组件4设置为四个,每个第一容纳槽11及第二容纳槽21内均安装一个调节组件4,调节带3设置数量为两个,两端分别绕接于一个调节组件4。当使用者将语音识别装置整体佩戴于颈部后,令感应板12的中心正对声带处,然后分别转动四个调节组件4,令两个调节带3收紧的长度相等,以使得感应板12的中点处始终正对使用者的声带处。通过两个第一容纳槽11、第二容纳槽21、调节带3以及四个调节组件4的设置,使得本语音识别装置形成轴对称结构,在佩戴语音识别装置时,为顺利佩戴至颈部,需要令头部首先穿过本装置,此时调节带3需要由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内放出较大长度,由于头围和颈围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头部穿过语音识别装置后需要将调节带3回收至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内较多长度,在将调节带3的长度回收至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的过程中,分别转动四个调节组件4转过相同的长度,将需要一次性回收的长度分到四个调节组件4进行,减小每个调节组件4一次转动的距离,同时避免单侧调节存在的感应板12而导致语音识别效果。
34.参照图5和图6所示,调节组件4包括旋转把手41和旋转筒42,旋转把手41沿竖直方向穿过第一容纳槽11或第二容纳槽21的顶壁并转动连接,旋转筒42固定连接于旋转把手41位于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内一段;调节带3两端分别缠绕于两个旋转筒42外壁,调节带3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多个固定孔31,调节带3通过与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的槽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柱122与旋转筒42固定,转动旋转把手41以使得调节带3由旋转筒42处收紧或放松,旋转把手41顶端由第一容纳槽11或第二容纳槽21穿出处连接握持部411。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分别通过弹簧垫23与第一弧形部1以及第二弧形部2相连,两个固定122柱分别固接于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靠近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一侧并依次穿过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的槽壁后与旋转筒42固定。
35.当使用者头部穿过语音识别装置后,此时通过转动握持部411令旋转把手41整体转动,带动套接于旋转把手41并固定的旋转筒42转动,调节带3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旋转筒42,因此转动握持部411令旋转把手41转动的过程中,调节带3能够一圈一圈地缠绕在调节
筒42的侧面,旋转筒42的上下两侧均一体成型限位环421,两个限位环421之间的距离与调节带3的宽度相等,因此在调节带3以缠绕的方式收卷于旋转筒42的过程中始终沿同一方向收卷,不易发生移动而导致由旋转筒42脱落的情况。由于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分别通过多个弹簧垫121连接于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因此,在将整个语音识别装置套接在使用者颈部而未收紧至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与颈部贴合时,弹簧垫121处于未受力的原长状态,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与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之间的距离与弹簧垫121的长度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筒42沿径向开设两个第一对位孔422,旋转把手41沿径向开设第二对位孔412,第一对位孔422与第二对位孔412沿同一直线分布,转动旋转把手41使调节带3收卷至旋转筒42的过程中,开设于调节带3的若干固定孔31随着收卷过程每两个正对第一对位孔422和第二对位孔412一次,由于调节带3在旋转筒3的收卷过程中随着调节带3收卷厚度逐渐增加,因此调节带3靠近两端处的两个固定孔之间到靠近调节带3中心处的两个固定孔3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以达到随着调节带3的收卷使得调节带3每收卷半周,两个固定孔31都能正对第一对位孔422一次。初始状态下固接于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靠近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的固定柱122穿过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的槽壁且抵持调节带3外壁,当调节带3转动至固定孔31正对第一对位孔422时,弹簧垫121受力压缩,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分别朝向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移动,使得固定柱122依次穿过固定孔31、第一对位孔422和第二对位孔412,从而起到避免旋转把手41发生周向转动,起到稳定佩戴语音识别装置的目的。在感应板12感受声带振动的过程中,弹簧垫121能够随感应板12的振动发生轻微的弹性形变,相较于固定的感应板12能够达到更好的语音识别效果。
36.同时,由于弹簧垫121的设置,在佩戴语音识别装置时具有更大颈围适配范围,调节带3根据绝大部分使用者的颈围范围开设数量不多的固定孔31即可,当固定柱122插入固定孔31、第一对位孔422和第二对位孔412后,弹簧垫121本身的弹性形变即可使得感应板12和固定板22与使用者的颈部更好的贴合,无需使调节带3、感应板12以及固定板22的周长之和与使用者完全一致,通过弹簧垫121的弹性适配使用者的颈围,在提高使用感的同时,调节带3位于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外的长度相较于需要的长度可以留出一定的长度范围,当需要摘除语音识别装置时,将第一弧形部1和第二弧形部2朝向远离颈部方向拉动,调节带3所预留的长度范围能够支撑拉动第一弧形部1或第二弧形部2至固定柱122由固定孔31、第一对位孔422和第一对位孔412中移出,然后反向转动握持部411使调节带3由旋转筒42缠绕圈数减少至能够将语音识别装置由使用者头部取下。
37.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弧形部1居中开设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连接信号模块5,第一弧形部1远离感应板12一侧安装发声模块6,第一弧形部1位于安装槽13和两个第一容纳槽11之间开设两个空腔14,空腔14内安装温度感应模块7。信号模块5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单元51、信号整理单元52和信号传输单元53,第一信号接收单元51、信号整理单元52、信号传输单元53及感应板12相互串联,第一信号接收单元51能够接收感应板12所感应到的振动信号,信号整理单元52能够对振动信号进行整理。发声模块6包括第二信号接收单元61、第二控制单元62、显示单元63以及发声单元64,第二控制单元62、显示单元63以及发声单元64相互串联,第二信号接收单元61与第二控制单元62串联,第二信号接收单元61与信号传输单元53串联。信号传输单元53将整理的信号传输至第二信号接收单元61,第二控制单元62能够控制显示单元63和发声单元64的运行,显示单元63能够显示声带振动识别出的
文字,发声单元24可以将声带振动识别出的文字转化的语音播放出来。
38.参照图1至图4所示,温度感应模块7包括第一控制单元71、加热单元72和降温单元73,温度模块7包括第一控制单元71、加热单元72和降温单元73,加热单元72与降温单元73并联后与第一控制单元71串联,第一控制单元71与感应板12并联。第一控制单元71能够控制加热单元72和降温单元73的运行,其中加热单元72进行加热工作,当环境温度较低存在冻伤风险时,启动加热单元72对语音识别装置所在处的空气进行加温,以避免冻伤情况的发生;降温单元73进行降温工作,当环境温度较高影响语音识别装置佩戴舒适度时,启动降温单元73对语音识别装置所在处的空气进行降温,温度感应模块7、发声模块6以及信号模块5均通过总电源19供电。空腔14的侧壁开设第一散热孔141,第一散热孔141沿第一弧形部1的径向分布,感应板12开设第二散热孔123,第二散热孔123与第一散热孔141沿同一轴向分布;两个第二容纳槽21相互连通,第二容纳槽21的槽壁沿第二弧形部2的径向开设第三散热孔211,固定板22沿开设第四散热孔221,第四散热孔221与第三散热孔211沿同一轴向分布。第一散热孔141、第二散热孔123、第三散热孔211、第四散热孔221的设置有效提高固定板22和感应板12处的透气效果,提高语音识别装置的佩戴舒适性。
39.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靠近第二弧形部处开设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弧形部靠近第一弧形部处开设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之间连接调节带,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均插接调节组件,所述调节带两端分别缠绕于两个调节组件;所述第一弧形部靠近第二弧形部一侧连接用于识别声带振动的感应板,所述第二弧形部靠近第一弧形部一侧连接固定板,通过旋转所述调节组件控制所述调节带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外的长度以调节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感应板和固定板与使用者的颈部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容纳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部两端,所述第二容纳槽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两端,所述感应板和固定板分别居中固定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相互靠近一侧的中点处,所述调节组件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调节带两端分别通过调节组件安装于一个第一容纳槽和一个第二容纳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旋转把手和旋转筒,所述旋转把手沿竖直方向穿过所述第一容纳槽或第二容纳槽的顶壁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筒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内一段;所述调节带两端分别缠绕于两个旋转筒外壁,所述调节带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多个固定孔,所述调节带通过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槽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柱与所述旋转筒固定,转动所述旋转把手以使得所述调节带由所述旋转筒处收紧或放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板和所述固定板分别通过弹簧垫与所述第一弧形部以及第二弧形部相连,两个所述固定柱分别固接于所述感应板和固定板靠近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一侧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槽壁后穿过所述旋转筒。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居中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连接信号模块,所述第一弧形部远离感应板一侧安装发声模块,所述第一弧形部位于安装槽和两个第一容纳槽之间开设两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温度感应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模块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单元、信号整理单元和信号传输单元,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信号整理单元、信号传输单元及感应板相互串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模块包括第二信号接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显示单元以及发声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显示单元以及发声单元相互串联,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串联,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单元与信号传输单元串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加热单元和降温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降温单元并联后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串联,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感应板并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沿第一弧形部的径向分布,所述感应板开设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与所述第一散热孔沿同一轴向分布;两个所述第二容纳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壁沿第二弧形部的径向开设第三散热孔,所述固定板沿开设第四散热孔,所述第四散热孔与所述第三散热孔沿同一轴向分布。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把手顶端由第一容纳槽或第二容纳槽穿出处连接握持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残疾人用喉麦离线语音识别装置,包括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第一弧形部靠近第二弧形部处开设第一容纳槽,第二弧形部靠近第一弧形部处开设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之间连接调节带,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均插接调节组件,调节带两端分别缠绕于两个调节组件;第一弧形部靠近第二弧形部一侧连接用于识别声带振动的感应板,第二弧形部靠近第一弧形部一侧连接固定板,通过旋转调节组件控制调节带位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外的长度以调节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具有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魔力带来适配不同的使用者的颈围,达到良好的颈部包裹效果来感受声带振动,以保证语音识别的准确性的效果。准确性的效果。准确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王芳 张晨韵 曹天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11.28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7:19: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38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弧形   单元   感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