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叶复烤环节的打叶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叶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卷烟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和“中端细爆”等新式卷烟产品的快速发展,卷烟工业企业对打叶复烤环节的产品质量提出以均质化加工为核心的新要求。烟叶结构指标作为衡量均质化加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卷烟烟丝填充能力及卷制效果,是稳定制丝品质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烟叶尺寸的最佳范围应为10~35mm,原因是烟叶尺寸<10mm时,烟丝填充能力急剧下降,而烟叶尺寸>35mm时,填充能力增加不明显,且还会影响卷烟机的效率。因此,卷烟工业企业对打叶后烟叶结构指标的要求从提高“大中片率”向“降大片、提中片”方面转变。
3.目前打叶复烤设备的打叶原理为:利用叶片特性,叶梗连接处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前期使烟叶达到一定的工艺条件后,进入打叶装置,在高速转动的打辊的带动下,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物料在受到摩擦、撕拉作用下,烟片与烟梗被撕解,当撕解物料在圆周上的尺寸接近或小于一定尺寸时,由排出口中逸出,实现“打叶”目的。
4.现有的打叶设备,在打叶器内设置有打辊,打叶器的进料口连通一落料器,并该进料口的位置开设在打叶器的顶部的一端;该设备在工作时,打辊为单方向旋转,且旋转至对应进料口位置的打辊,其旋转的切线方向和从该进料口进入的烟叶差不多是呈相同的方向,如此一来,使得烟叶在该打叶器内的撕打效果不佳,导致不能满足所要求的“降大提中”的目的,为此可能需要增加打辊转速或者增加打叶机组数量,但这显然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5.另外,现有的单方向旋转的打辊,在相对旋转方向的动刀的表面上会有烟叶的烟垢的粘接,该烟垢是需要及时清理,否则会影响打叶效果,而该现有的打叶设备,是需要频繁的对动刀进行清理。
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避免上述弊端的打叶设备便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打叶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打叶系统,包括:
9.打叶器,其包括内部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打辊,所述打辊朝向所述壳体的端部均设置有若干动刀,所述壳体底部开设若干具有预设尺寸和形状的排出口,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内壁固定有配合所述动刀的定刀,所述打辊具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种转动模式,为正转模式和反转模式;
10.可移动导料器,其末端对接于所述进料口用于将待撕打烟叶引导至所述打叶器,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对接所述进料口时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打辊为正转模式时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处于第一位置,从该第一位置进入进料口的待撕打烟叶的运动方向与旋转
至对应该第一位置的打辊的切线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小于90
°
,所述打辊为反转模式时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处于第二位置,从该第二位置进入进料口的待撕打烟叶的运动方向与旋转至对应该第二位置的打辊的切线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小于90
°

11.落料器,其位于所述打叶器的下方且连通所述排出口。
12.作为优选,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包括来料器和装设于所述来料器内的移动导料板,所述来料器位于所述打叶器上方,所述移动导料板于所述来料器内能够移动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13.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导料板的一端设置有导料板轴槽供一导料板轴插入,所述来料器的侧板上设置有对应所述导料板轴槽的导料板轴孔,所述导料板轴穿过所述导料板轴孔,还包括角度调节板、调节杆和轴承件,所述导料板轴通过所述轴承件固定在所述来料器侧板上使得所述导料板轴仅能转动,所述角度调节板固定在所述来料器的一侧板上,所述角度调节板上开设一弧形槽,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开设有配合孔以连接所述导料板轴,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凸伸设置一螺纹调节杆,所述螺纹调节杆穿过所述弧形槽能够与所述弧形槽内滑动,穿过所述弧形槽的所述螺纹调节杆配合一螺母能够将所述调节杆固定在预设位置。
14.作为优选,所述来料器上指向所述移动导料板的位置处连通一鼓风管,所述鼓风管的轴向方向为斜向下指向所述移动导料板的方向,所述移动导料板上开设若干网孔。
15.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定刀包括两组,为第一组定刀和第二组定刀,所述第一组定刀和所述第二组定刀沿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分别装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两相对的交接处。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组定刀与旋转至该位置的所述动刀之间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组定刀与旋转至该位置的所述动刀之间的距离。
17.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包括倾斜板和第一圆弧形板,所述倾斜板和所述第一圆弧形板相对的一端呈间隔设置形成所述进料口,所述倾斜板和所述第一圆弧形板相远离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下壳体,所述倾斜板的倾斜设置为该倾斜板由下到上为逐渐远离所述打辊的设置,所述第一位置为靠近所述第一圆弧形板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靠近所述倾斜板的位置。
18.作为优选,所述下壳体呈圆弧形设置。
19.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菱形框栏,其配合所述打辊能够撕打所述烟叶。
2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打叶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1.该系统,设置有可移动导料器,通过使其位于合适的位置,能使得打辊无论为正转模式还是反转模式,都保证了进入进料口的待撕打烟叶的运动方向与旋转至对应该位置的打辊的切线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小于90
°
。为此,能够使得提升对烟叶的撕打效果,具体在后将进行阐述,另外,该移动导料器的引入,使得正反转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撕打效果,为此,在采用正转模式工作至其需要清洗动刀的烟垢时,可转换至反转模式,为此可待反转模式工作至需要清洗动刀的烟垢时,再进行统一的一次性清理工作,这显然加长了动刀上的烟垢的情形周期,提供了系统的利用率。
22.具体的,反转模式下,提升对烟叶的撕打效果如下:
23.1.来料烟叶一次撕打的作用角度范围更大。调整了进料位置,来料烟叶的一次撕
打角度范围为α+β+γ+θ(约360
°
),较现有技术的打叶的一次撕打角度范围θ+γ(约180
°
) 大,即来料烟叶一次撕打的作用角度范围变大。
24.2.来料烟叶进一步松散。优选的一个方案中,在落料点,打辊转向与烟叶速度方向角度呈近180
°
,打辊作用于烟叶上的力的方向与烟叶的运动方向呈完全相反的方向,根据动量关系f*

t=m*

v,在打刀瞬间力的作用下,来料烟叶速度迅速降低为0,并由0逐渐增大至作用点处的打刀切线速度大小,由于在落料点上方无设备阻挡,部分来料烟叶由于惯性运动,被再次抛向α,区域的上方,使得烟叶进一步抛散开来,为撕打烟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5.3.来料烟叶一次撕打的作用时间更长。来料烟叶在α区域被反复向上抛出和落下,来料烟叶与打刀的接触区域逐渐靠近β区域,直到来料烟叶进入β区域后,由于β区域上方有弧形打叶器壳的阻拦,来料烟叶随打刀一起所圆周运动,在β区域,来料烟叶与接触打刀切线方向的速度分量由0瞬间增大;来料烟叶在β区域的作用时间略大于γ区域和θ区域,则反转情况下,来料烟叶与打刀接触后,在打叶机内的一次撕打作用时间t1=t
β
+t
γ
+t
θ
,约为正转情况下的作用时间t2=t
γ
+t
θ
的1.5倍以上。
26.4.来料烟叶在打叶器内的撕扯效果更佳。来料烟叶由来料打叶器落下后,沿打辊切线方向的冲量变化较正转情况下大,即落下瞬间,打辊与来料烟叶之间的作用力更大,在β区域,在圆周运动状态下,烟叶在动刀与定刀和动刀与框栏的作用下,烟叶开始被撕扯,运动至γ区域或θ区域时被充分撕扯开来的烟叶从框栏孔中落下,烟叶的撕扯效果较正转时好。
27.5.前端打叶机组打叶效率更高,节能效果较好。来料烟叶落下后在α区域被再次向上抛洒开来,使得来料烟叶进一步松散开来,为撕打烟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且烟叶的撕扯效果较好,设备效率较高,其后端打叶机组的负荷较正转时低,可适当降低后端打叶机组的转速,达到节能的效果。前端风分机组的风分效率更高。打叶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则相应的风分机组可风分出来的片烟相对较多,即前端风分机组的风分效率更高。
28.或采用正转模式下:
29.1.来料烟叶进一步松散。该模式后,前端来料烟叶在落料点,打辊转向与烟叶速度方向角度呈近90
°
,打辊作用于烟叶上的力的方向与烟叶的运动方向呈90
°
,并在旋转动刀的带动下,在α区域被二次或多次抛散开来,使得来料烟叶进一步松散,为打叶创造了有力条件。
30.2.来料烟叶与动刀的作用时间更长。来料烟叶在α区域被反复向上抛出和落下,来料烟叶与打辊的接触区域逐渐靠近θ区域,在定刀与动刀接触区域,此时烟叶由于离心运动,绝大多数烟叶处于动刀末端位置,在动刀与定刀的相对运动下,撕扯效果较传统打叶模式明显,直到来料烟叶进入θ区域后,在框栏与动刀的相对运动下,物料被再次撕扯开来,且效果较明显。
31.3.来料烟叶在打叶器内的撕扯效果更佳。来料烟叶落下后,沿接触动刀切线方向的冲量变化较传统情况下大,在定刀与动刀接触区域,接触动刀与来料烟叶之间的作用力更大。
32.4.前端打叶机组打叶效率更高,节能效果较好。来料烟叶落下后在α区域被再次向上抛洒开来,使得来料烟叶进一步松散开来,为撕打烟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且烟叶的
撕扯效果较好,设备效率较高,其后端打叶机组的负荷较低,可适当降低后端打叶机组的转速,达到节能的效果。前端风分机组的风分效率更高。改进后的打叶机组打辊正转打叶后,打叶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则相应的风分机组可风分出来的片烟相对较多,即前端风分机组的风分效率更高。
33.作为优选,来料器和其内设置的能够便于旋转角度的移动导料板,便于调节导料的方向,且该些部件均为常用部件,成本较低。
34.作为优选,鼓风管的设置,可加速落料速度。
35.作为优选,第一组定刀与旋转至该位置的所述动刀之间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组定刀与旋转至该位置的所述动刀之间的距离,距离大的动刀和定刀配合时,对烟叶的撕扯效果较好,并距离小的动刀和定刀配合时,对烟叶的剪切效果好。可实现对烟叶的合理的撕扯的分工。
36.作为优选,设置第一弧形板,有助于摊薄烟叶,该摊薄烟叶在进入动刀与定刀之间后,使得打叶强度呈现为均匀,并且进入间距较大的定刀和动刀之间后,具有更好的撕扯效果。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打叶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于反转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箭头方向为打辊的旋转方向;
38.图2为于正转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箭头方向为打辊的旋转方向;
39.图3为移动导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角度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5中附图标记如下:
43.1打叶器,2打辊,3动刀,4进料口,5第一位置,6第二位置,7来料器,8导料板轴槽,9导料板轴,10角度调节板,11调节杆,12弧形槽,13配合孔,14螺纹调节杆,15 鼓风管,16网孔,17第一组定刀,18第二组定刀,19倾斜板,20第一圆弧形板,21α区域,22β区域,23γ区域,24θ区域,25移动导料板,26落料器。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叶系统,包括:
46.打叶器1,其包括内部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打辊2,所述打辊2朝向所述壳体的端部均设置有若干动刀3,所述壳体底部开设若干具有预设尺寸和形状的排出口,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4,所述壳体内壁固定有配合所述动刀3的定刀,所述打辊2 具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种转动模式,为正转模式和反转模式;
47.可移动导料器,其末端对接于所述进料口4用于将待撕打烟叶引导至所述打叶器1,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对接所述进料口4时处于第一位置5或第二位置6,所述打辊2为正转模式时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处于第一位置5,从该第一位置5进入进料口4的待撕打烟叶的运动方向与旋转至对应该第一位置的打辊2的切线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小于90
°
,所述打辊2为反
转模式时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处于第二位置6,从该第二位置6进入进料口4的待撕打烟叶的运动方向与旋转至对应该第二位置6的打辊的切线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小于90
°

48.落料器26,其位于所述打叶器1的下方且连通所述排出口。
49.该系统,设置有可移动导料器,通过使其位于合适的位置,能使得打辊2无论为正转模式还是反转模式,都保证了进入进料口4的待撕打烟叶的运动方向与旋转至对应该位置的打辊2的切线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小于90
°
。为此,能够使得提升对烟叶的撕打效果,具体在后将进行阐述,另外,该移动导料器的引入,使得正反转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撕打效果,为此,在采用正转模式工作至其需要清洗动刀的烟垢时,可转换至反转模式,为此可待反转模式工作至需要清洗动刀的烟垢时,再进行统一的一次性清理工作,这显然加长了动刀上的烟垢的清理周期,提供了系统的利用率。
50.具体的在采用反转模式下,提升对烟叶的撕打效果如下:
51.1.结合图1,来料烟叶一次撕打的作用角度范围更大。调整了进料位置,来料烟叶的一次撕打角度范围为α+β+γ+θ(约360
°
),较现有技术的打叶的一次撕打角度范围θ+γ (约180
°
)大,即来料烟叶一次撕打的作用角度范围变大。
52.2.来料烟叶进一步松散。优选的一个方案中,在落料点,打辊2转向与烟叶速度方向角度呈近180
°
,打辊2作用于烟叶上的力的方向与烟叶的运动方向呈完全相反的方向,根据动量关系f*

t=m*

v,在打刀瞬间力的作用下,来料烟叶速度迅速降低为0,并由0逐渐增大至作用点处的打刀切线速度大小,由于在落料点上方无设备阻挡,部分来料烟叶由于惯性运动,被再次抛向α区域21的上方,使得烟叶进一步抛散开来,为撕打烟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53.3.来料烟叶一次撕打的作用时间更长。来料烟叶在α区域21被反复向上抛出和落下,来料烟叶与打辊2的接触区域逐渐靠近β区域22,直到来料烟叶进入β区域22后,由于β区域22上方有第一圆弧形板20的阻拦,来料烟叶随一起所圆周运动,在β区域22,来料烟叶与打辊2切线方向的速度分量由0瞬间增大;来料烟叶在β区域22的作用时间略大于γ区域23和θ区域24,该情况下,来料烟叶与打辊接触后,在打叶器1内的一次撕打作用时间t1=t
β
+t
γ
+t
θ
,约为现有技术情况下的作用时间t2=t
γ
+t
θ
的1.5倍以上。
54.4.来料烟叶在打叶器1内的撕扯效果更佳。来料烟叶落下后,沿打辊2切线方向的冲量变化较现有的情况下大,即落下瞬间,打辊2与来料烟叶之间的作用力更大,在β区域22,在圆周运动状态下,烟叶在动刀与定刀和动刀与框栏作用下,烟叶开始被撕扯,运动至γ区域23或θ区域24时被充分撕扯开来的烟叶落下,烟叶的撕扯效果好。
55.5.前端打叶机组打叶效率更高,节能效果较好。来料烟叶落下后在α区域21被再次向上抛洒开来,使得来料烟叶进一步松散开来,为撕打烟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且烟叶的撕扯效果较好,设备效率较高,其后端打叶机组的负荷较正转时低,可适当降低后端打叶机组的转速,达到节能的效果。前端风分机组的风分效率更高。打叶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则相应的风分机组可风分出来的片烟相对较多,即前端风分机组的风分效率更高。
56.或采用正转模式下:
57.1.来料烟叶进一步松散。该模式后,前端来料烟叶在落料点,打辊转向与烟叶速度方向角度呈近90
°
,打辊作用于烟叶上的力的方向与烟叶的运动方向呈90
°
,并在旋转动刀的带动下,在α区域21被二次或多次抛散开来,使得来料烟叶进一步松散,为打叶创造了有
力条件。
58.2.来料烟叶与动刀的作用时间更长。来料烟叶在α区域21被反复向上抛出和落下,来料烟叶与打辊的接触区域逐渐靠近θ区域24,在定刀与动刀接触区域,此时烟叶由于离心运动,绝大多数烟叶处于动刀末端位置,在动刀与定刀的相对运动下,撕扯效果较传统打叶模式明显,直到来料烟叶进入θ区域24后,在框栏与动刀的相对运动下,物料被再次撕扯开来,且效果较明显。
59.3.来料烟叶在打叶器1内的撕扯效果更佳。来料烟叶落下后,沿接触动刀切线方向的冲量变化较传统情况下大,在定刀与动刀接触区域,接触动刀与来料烟叶之间的作用力更大。
60.4.前端打叶机组打叶效率更高,节能效果较好。来料烟叶落下后在α区域21被再次向上抛洒开来,使得来料烟叶进一步松散开来,为撕打烟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且烟叶的撕扯效果较好,设备效率较高,其后端打叶机组的负荷较低,可适当降低后端打叶机组的转速,达到节能的效果。前端风分机组的风分效率更高。改进后的打叶机组打辊正转打叶后,打叶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则相应的风分机组可风分出来的片烟相对较多,即前端风分机组的风分效率更高。
61.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其为反转模式,此时,移动导料板25于来料器7 内几乎呈竖直状态,进而使得来料能直接进入α区域21;如图2所示,其为正转模式,此时,移动导料板25呈一定的角度倾斜,引导落料方向至合适位置。
62.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5,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包括来料器7和装设于所述来料器7内的移动导料板25,所述来料器7位于所述打叶器1上方,所述移动导料板25于所述来料器7内能够移动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5或所述第二位置6。
63.具体的,所述移动导料板25的一端设置有导料板轴槽8供一导料板轴9插入,所述来料器7的侧板上设置有对应所述导料板轴槽8的导料板轴孔,所述导料板轴9穿过所述导料板轴孔,还包括角度调节板10、调节杆11和轴承件,所述导料板轴9通过所述轴承件固定在所述来料器7侧板上使得所述导料板轴9仅能转动,所述角度调节板10固定在所述来料器7的一侧板上,所述角度调节板10上开设一弧形槽12,所述调节杆11的一端开设有配合孔13以连接所述导料板轴9,所述调节杆11的另一端凸伸设置一螺纹调节杆14,所述螺纹调节杆14穿过所述弧形槽12能够与所述弧形槽12内滑动,穿过所述弧形槽12的所述螺纹调节杆14配合一螺母能够将所述调节杆11固定在预设位置。
64.来料器7和其内设置的能够便于旋转角度的移动导料板25,便于调节导料的方向,且该些部件均为常用部件,成本较低。
65.如图1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来料器7上指向所述移动导料板25的位置处连通一鼓风管15,所述鼓风管15的轴向方向为斜向下指向所述移动导料板25的方向,所述移动导料板25上开设若干网孔16。
66.鼓风管15的设置,可加速落料速度。
67.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定刀包括两组,为第一组定刀17和第二组定刀18,所述第一组定刀17和所述第二组定刀18沿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分别装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两相对的交接处。
68.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定刀17与旋转至该位置的所述动刀之间的距离不
同于所述第二组定刀18与旋转至该位置的所述动刀之间的距离。
69.第一组定刀17与旋转至该位置的所述动刀之间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组定刀18与旋转至该位置的所述动刀之间的距离,距离大的动刀和定刀配合时,对烟叶的撕扯效果较好,并距离小的动刀和定刀配合时,对烟叶的剪切效果好。可实现对烟叶的合理的撕扯的分工。
70.如图1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包括倾斜板19和第一圆弧形板20,所述倾斜板19和所述第一圆弧形板20相对的一端呈间隔设置形成所述进料口4,所述倾斜板 19和所述第一圆弧形板20相远离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下壳体,所述倾斜板19的倾斜设置为该倾斜板由下到上为逐渐远离所述打辊2的设置,所述第一位置5为靠近所述第一圆弧形板20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6为靠近所述倾斜板19的位置。该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组定刀18与旋转到与其相对应的动刀之间的距离大些,第一组定刀17于旋转到与其相对应的动刀之间的距离小些。
71.设置第一弧形板20,有助于摊薄烟叶,该摊薄烟叶在进入动刀与定刀之间后,使得打叶强度呈现为均匀,并且进入间距较大的第二组定刀18和动刀之间后,具有更好的撕扯效果。并且,被反复打散的烟叶在第一组定刀17和相应的动刀之间,剪切效果较好,便于进一步的分散。
72.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呈圆弧形设置。
73.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菱形框栏(图中未示出),其配合所述打辊能够撕打所述烟叶。

技术特征:


1.一种打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叶器,其包括内部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打辊,所述打辊朝向所述壳体的端部均设置有若干动刀,所述壳体底部开设若干具有预设尺寸和形状的排出口,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内壁固定有配合所述动刀的定刀,所述打辊具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种转动模式,为正转模式和反转模式;可移动导料器,其末端对接于所述进料口用于将待撕打烟叶引导至所述打叶器,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对接所述进料口时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打辊为正转模式时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处于第一位置,从该第一位置进入进料口的待撕打烟叶的运动方向与旋转至对应该第一位置的打辊的切线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小于90
°
,所述打辊为反转模式时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处于第二位置,从该第二位置进入进料口的待撕打烟叶的运动方向与旋转至对应该第二位置的打辊的切线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小于90
°
;落料器,其位于所述打叶器的下方且连通所述排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导料器包括来料器和装设于所述来料器内的移动导料板,所述来料器位于所述打叶器上方,所述移动导料板于所述来料器内能够移动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料板的一端设置有导料板轴槽供一导料板轴插入,所述来料器的侧板上设置有对应所述导料板轴槽的导料板轴孔,所述导料板轴穿过所述导料板轴孔,还包括角度调节板、调节杆和轴承件,所述导料板轴通过所述轴承件固定在所述来料器侧板上使得所述导料板轴仅能转动,所述角度调节板固定在所述来料器的一侧板上,所述角度调节板上开设一弧形槽,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开设有配合孔以连接所述导料板轴,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凸伸设置一螺纹调节杆,所述螺纹调节杆穿过所述弧形槽能够与所述弧形槽内滑动,穿过所述弧形槽的所述螺纹调节杆配合一螺母能够将所述调节杆固定在预设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料器上指向所述移动导料板的位置处连通一鼓风管,所述鼓风管的轴向方向为斜向下指向所述移动导料板的方向,所述移动导料板上开设若干网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定刀包括两组,为第一组定刀和第二组定刀,所述第一组定刀和所述第二组定刀沿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分别装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两相对的交接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定刀与旋转至该位置的所述动刀之间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组定刀与旋转至该位置的所述动刀之间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倾斜板和第一圆弧形板,所述倾斜板和所述第一圆弧形板相对的一端呈间隔设置形成所述进料口,所述倾斜板和所述第一圆弧形板相远离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下壳体,所述倾斜板的倾斜设置为该倾斜板由下到上为逐渐远离所述打辊的设置,所述第一位置为靠近所述第一圆弧形板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靠近所述倾斜板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呈圆弧形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菱形框栏,其配合所述打辊能够撕打所述烟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叶系统,包括:打叶器,其包括若干打辊,打辊具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种转动模式,为正转模式和反转模式;可移动导料器,其用于将待撕打烟叶引导至打叶器,可移动导料器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打辊为正转模式时可移动导料器处于第一位置,从该第一位置进入进料口的待撕打烟叶的运动方向与旋转至对应该第一位置的打辊的切线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小于90


技术研发人员:

尤祥宇 张达富 俞勇 彭诚 李瑞东 何云波 周林 杨勇 刘洪瀑 王韩辉 刘秋红 田静 杨子仪 李晨曦 陈寅 晏坚 太梓睿 尚东平 孟文达 刘婷 谢钊延 黄沙 朱本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师宗复烤厂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0:2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34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烟叶   料器   壳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