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垫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


背景技术:



2.电动机(motor)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3.车用电机,是用于汽车等机械的一类专用电机。泛指车辆上一切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装置,特指发电机、电能机和电动机。
4.电机垫片,一般为碟形或锥形垫片,垫片的机械性能取决于材料的形状。当受到载荷时,垫圈发生弹性变形,然后恢复到预变形状态。它们可以堆叠在一起,因此挠度和承载力可以变化,而不会对力产生实质性影响。
5.现有的汽车电机壳体垫片所使用的是一般家用电机所使用的壳体垫片,家用电机由于位置不需要移动只需调整传动力矩的大小,所以电机的轴向位置不会发生变化,轴向受力较小,垫片的寿命较好,但作为汽车电机壳体垫片,由于汽车电机的自身位置会发生变化,垫片的寿命降低,电机会发生震动影响传动效果使得车身发生震动影响驾驶体验和驾驶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震式汽车壳体垫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包括上壳体垫片,所述上壳体垫片包括上垫片主体,所述上垫片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传动杆通孔,所述上垫片主体顶部位于传动杆通孔的顶部开设有上部固定槽,所述上垫片主体底部位于传动杆通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四个弹簧放置孔,所述上垫片主体顶部位于上部固定槽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真空腔,所述上垫片主体顶部位于第一真空腔的外侧开设有第二真空腔,所述上垫片主体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下部固定块,所述上垫片主体的底部位于下部固定块的内侧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上垫片主体底部位于传动杆通孔的外侧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上壳体垫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下垫片;
8.所述壳体下垫片包括下垫片主体,所述下垫片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传动杆固定孔,所述下垫片主体顶部位于传动杆固定孔的外部开设有上壳体固定腔,所述上壳体固定腔的底部开设有四个弹簧固定槽,所述上壳体固定腔底部位于弹簧固定槽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
二滑动块,所述上壳体固定腔的底部位于弹簧固定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块,所述上壳体固定腔底部的外侧开设有下部固定槽,所述下垫片主体顶部位于上壳体固定腔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部固定块,所述弹簧固定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在静止状态下起到支撑作用,支撑弹簧在工作的状态下起到回复作用,轴向压力将上下壳体紧密接触,震动效果削弱,弹簧的回复作用使得上下壳体分离。
9.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固定块与上部固定槽活动连接,所述下部固定块的底部与下部固定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的顶部与第二滑动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的顶部与第一滑动槽活动连接,下部固定块固定在下部固定槽内,防止上下壳体垫片的分离,同时与支撑弹簧产生相互作用,使得下部固定块尽可能地悬浮地悬浮在固定槽内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固定槽与弹簧放置孔通过支撑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固定槽的直径大于弹簧放置孔的直径,所述弹簧固定槽与支撑弹簧间隙配合,在垫片使用的过程中,垫片在受到来自电机或车身轴向的旋转力时会使得弹簧发生位移。
11.进一步的,所述下垫片主体位于传动杆固定孔顶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定位块,所述上垫片主体的顶部表面与下垫片主体的底部表面的材质为橡胶材料,汽车在行进的过程中,车身或电机本身的旋转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垫片上。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底部与第二滑动块的表面涂有润滑油,在垫片受到横向震动的作用力时,滑动块与滑动槽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真空腔与第二真空腔的深度为上垫片主体深度的三分之一,轴向的震动使得真空腔内的压强发生变化。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橡胶材质的表面,有利于汽车在行进的过程中,车身或电机本身的旋转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垫片上,轴向的震动由于垫片本身的材质与支撑弹簧的作用使得震动减弱消散。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支撑弹簧,有利于电机产生横向的震动与轴转动带来的震动时将垫片横向移动或转动,上下壳体垫片之间产生位移,然后利用弹簧的回复能力回到初始位置,达到削弱震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垫片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垫片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为:1、上壳体垫片;101、上垫片主体;102、上部固定槽;103、弹簧放置孔;104、第一真空腔;105、第二真空腔;106、下部固定块;107、第二滑动槽;108、第一滑动槽;109、传动杆通孔;2、壳体下垫片;201、下垫片主体;202、上部固定块;203、下部固定槽;204、第二滑动块;205、弹簧固定槽;206、第一滑动块;207、传动杆固定孔;208、上壳体固定腔;3、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包括上壳体垫片1,上壳体垫片1包括上垫片主体101,上垫片主体101的顶部开设有传动杆通孔109,上垫片主体101顶部位于传动杆通孔109的顶部开设有上部固定槽102,上垫片主体101底部位于传动杆通孔109底部的四周开设有四个弹簧放置孔103,上垫片主体101顶部位于上部固定槽102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真空腔104,上垫片主体101顶部位于第一真空腔104的外侧开设有第二真空腔105,上垫片主体101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下部固定块106,上垫片主体101的底部位于下部固定块106的内侧开设有第二滑动槽107,上垫片主体101底部位于传动杆通孔109的外侧开设有第一滑动槽108,上壳体垫片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下垫片2;
24.壳体下垫片2包括下垫片主体201,下垫片主体201的顶部开设有传动杆固定孔207,下垫片主体201顶部位于传动杆固定孔207的外部开设有上壳体固定腔208,上壳体固定腔208的底部开设有四个弹簧固定槽205,上壳体固定腔208底部位于弹簧固定槽20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204,上壳体固定腔208的底部位于弹簧固定槽20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块206,上壳体固定腔208底部的外侧开设有下部固定槽203,下垫片主体201顶部位于上壳体固定腔208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部固定块202,弹簧固定槽20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3,支撑弹簧3在静止状态下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对上下壳体垫片进行分离,防止过度摩擦产生磨损,支撑弹簧3在工作的状态下起到回复作用,轴向压力将上下壳体紧密接触,震动效果削弱,弹簧的回复作用使得上下壳体分离,有利于减小磨损的效果,使得减震的效果更好。
2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部固定块202与上部固定槽102活动连接,下部固定块106的底部与下部固定槽203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块204的顶部与第二滑动槽107活动连接,第一滑动块206的顶部与第一滑动槽108活动连接,下部固定块106固定在下部固定槽203内,防止上下壳体垫片的分离,同时与支撑弹簧3产生相互作用,使得下部固定块106尽可能地悬浮地悬浮在固定槽内部,有利于减小摩擦力的作用,提高更好的减震效果。
2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弹簧固定槽205与弹簧放置孔103通过支撑弹簧3固定连接,弹簧固定槽205的直径大于弹簧放置孔103的直径,弹簧固定槽205与支撑弹簧3间隙配合,在垫片使用的过程中,垫片在受到来自电机或车身轴向的旋转力时会使得弹簧发生位移,弹簧放置孔103的直径大有利于弹簧受到力后在弹簧放置孔103中移动并回复原状有利于对震动的削弱。
2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垫片主体201位于传动杆固定孔207顶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定位块,上垫片主体101的顶部表面与下垫片主体201的底部表面的材质为橡胶材料,汽车在行进的过程中,车身或电机本身的旋转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垫片上,轴向的震动由于垫片本身的材质与支撑弹簧3的作用有利于震动效果减弱消散。
2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槽107的底部与第二滑动块204的表面涂有润
滑油,在垫片受到横向震动的作用力时,滑动块与滑动槽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润滑油有利于在移动的过程中减少摩擦产生的磨损与热量。
2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真空腔104与第二真空腔105的深度为上垫片主体101深度的三分之一,轴向的震动使得真空腔内的压强发生变化,有利于轴向震动的减弱与电机位置的回复。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支撑弹簧3放置在壳体下垫片2上,将上壳体垫片1放置到壳体下垫片2上进行按压,下部固定块106固定在下部固定槽203中,上部固定块202固定在上部固定槽102中,第一滑动块206与第一滑动槽108对应活动连接,第二滑动块204与第二滑动槽107对应活动连接,支撑弹簧3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弹簧固定槽205内,上下壳体垫片组成一体,
31.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将电机壳体垫片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外部,传动杆通过传动杆通孔109进行扭矩的传输,壳体垫片的表面为橡胶材质,汽车在行进的过程中,车身或电机本身的旋转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垫片上,轴向的震动由于垫片本身的材质与支撑弹簧3的作用使得震动减弱消散,另外轴向的震动使得真空腔内的压强发生变化,更有利于轴向震动的减弱与电机位置的回复,横向的震动与轴转动带来的震动将垫片横向移动或转动,上下壳体垫片之间产生位移,然后利用弹簧的回复能力回到初始位置,达到削弱震动的目的。
32.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3.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4.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包括上壳体垫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垫片(1)包括上垫片主体(101),所述上垫片主体(101)的顶部开设有传动杆通孔(109),所述上垫片主体(101)顶部位于传动杆通孔(109)的顶部开设有上部固定槽(102),所述上垫片主体(101)底部位于传动杆通孔(109)底部的四周开设有四个弹簧放置孔(103),所述上垫片主体(101)顶部位于上部固定槽(102)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真空腔(104),所述上垫片主体(101)顶部位于第一真空腔(104)的外侧开设有第二真空腔(105),所述上垫片主体(101)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下部固定块(106),所述上垫片主体(101)的底部位于下部固定块(106)的内侧开设有第二滑动槽(107),所述上垫片主体(101)底部位于传动杆通孔(109)的外侧开设有第一滑动槽(108),所述上壳体垫片(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下垫片(2);所述壳体下垫片(2)包括下垫片主体(201),所述下垫片主体(201)的顶部开设有传动杆固定孔(207),所述下垫片主体(201)顶部位于传动杆固定孔(207)的外部开设有上壳体固定腔(208),所述上壳体固定腔(208)的底部开设有四个弹簧固定槽(205),所述上壳体固定腔(208)底部位于弹簧固定槽(20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204),所述上壳体固定腔(208)的底部位于弹簧固定槽(20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块(206),所述上壳体固定腔(208)底部的外侧开设有下部固定槽(203),所述下垫片主体(201)顶部位于上壳体固定腔(208)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部固定块(202),所述弹簧固定槽(20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固定块(202)与上部固定槽(102)活动连接,所述下部固定块(106)的底部与下部固定槽(2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204)的顶部与第二滑动槽(107)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206)的顶部与第一滑动槽(108)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固定槽(205)与弹簧放置孔(103)通过支撑弹簧(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固定槽(205)的直径大于弹簧放置孔(103)的直径,所述弹簧固定槽(205)与支撑弹簧(3)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片主体(201)位于传动杆固定孔(207)顶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定位块,所述上垫片主体(101)的顶部表面与下垫片主体(201)的底部表面的材质为橡胶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槽(107)的底部与第二滑动块(204)的表面涂有润滑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腔(104)与第二真空腔(105)的深度为上垫片主体(101)深度的三分之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垫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震式汽车电机壳体垫片,包括上壳体垫片,所述上壳体垫片包括上垫片主体,所述上垫片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传动杆通孔,所述上垫片主体顶部位于传动杆通孔的顶部开设有上部固定槽,所述上垫片主体底部位于传动杆通孔底部的四周开设有四个弹簧放置孔,所述上垫片主体顶部位于上部固定槽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真空腔,所述上垫片主体顶部位于第一真空腔的外侧开设有第二真空腔,所述上垫片主体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下部固定块,所述上垫片主体的底部位于下部固定块的内侧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支撑弹簧,有利于利用弹簧的回复能力回到初始位置,达到削弱震动的目的。达到削弱震动的目的。达到削弱震动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

丁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斯沃博达汽车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8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4:1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33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垫片   壳体   所述   弹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