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2.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3.在电池模组的使用过程中,电池模组内的电芯会产生热量。如果这些热量过高将对于电池模组的性能及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对电池模组的电芯进行有效的散热成为了本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电池模组热量过高影响电芯的性能及寿命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冷却件,每个冷却件具有两个以上冷却单元,每个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两个主冷却段及一个副冷却段,所述两个主冷却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副冷却段连接在两个所述主冷却段之间;其中,相邻的两个冷却单元共用一个主冷却段;所述两个主冷却段与所述一个副冷却段围合构成冷却空间;至少一电芯,其被收容于所述冷却空间,所述电芯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在所述冷却件的内部延伸,且所述冷却回路贯穿所述主冷却段和所述副冷却段;其中,所述主冷却段与所述电芯的至少一个第一壁相贴合,所述副冷却段与所述电芯的第二壁相贴合。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冷却件以及至少一电芯。每个冷却件具有两个以上冷却单元,每个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两个主冷却段及一个副冷却段,两个主冷却段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副冷却段连接在两个主冷却段之间,且相邻的两个冷却单元共用一个主冷却段,两个主冷却段与一个副冷却段围合构成冷却空间。至少一电芯被收容于冷却空间,电芯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主冷却段与电芯的至少一个第一壁相贴合,副冷却段与电芯的第二壁相贴合。如此,本技术的冷却件可以从电芯的第一壁绕向电芯的第二壁,再从电芯的第二壁绕向另一第一壁,如此循环设置,可以增加电芯与冷却件的接触面积,以对电芯进行散热,避免电芯温度过高或电芯间温度差过大,造成电池寿命折损以及热失控而引发事故。
附图说明
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8.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9.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10.图1c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冷却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13.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14.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冷却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16.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17.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冷却件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部件标识如下:
19.1、冷却件;10、冷却单元;11、主冷却段;12、副冷却段;100、冷却空间;111、第一主冷却段;111a、第一端;111b、第二端;112、第二主冷却段;13、第一弯曲段;14、第二弯曲段;15、第三弯曲段;2、电芯;2a、第一壁;2b、第二壁;1a、第一冷却件;1b、第二冷却件;101、第一弯曲板;102、第二弯曲板;103、第三弯曲板;200、冷却回路;201、第一冷却回路;202、第二冷却回路;200a、进液口;200b、出液口;210、主冷却流道;210a、第一主冷却流道;210b、第二主冷却流道;220、副冷却流道;230、第一弯曲冷却流道;240、第二弯曲冷却流道;250、第三弯曲冷却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
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4.本实施例提供电池模组,其包括至少一冷却件以及至少一电芯。每个冷却件具有两个以上冷却单元,每个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两个主冷却段及一个副冷却段,两个主冷却段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副冷却段连接在两个主冷却段之间,且相邻的两个冷却单元共用一个主冷却段,两个主冷却段与一个副冷却段围合构成冷却空间。至少一电芯被收容于冷却空间,电芯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主冷却段与电芯的至少一个第一壁相贴合,副冷却段与电芯的第二壁相贴合。其中,电芯的第二壁的表面积小于其第一壁的表面积。本技术的冷却件可以从电芯的第一壁绕向电芯的第二壁,再从电芯的第二壁绕向另一第一壁,如此循环设置,可以增加电芯与冷却件的接触面积,以对电芯进行散热,避免电芯温度过高或电芯间温度差过大,造成电池寿命折损以及热失控而引发事故。
25.实施例1
26.如图1a-1c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至少一冷却件1,每个冷却件1具有两个以上冷却单元10,每个冷却单元10包括两个主冷却段11及一个副冷却段12,两个主冷却段1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副冷却段12连接在两个主冷却段11之间,且相邻的两个冷却单元10共用一个主冷却段11,两个主冷却段11与一个副冷却段12围合构成冷却空间100。至少一电芯2被收容于冷却空间,电芯2具有第一壁2a和第二壁2b。主冷却段11与电芯2的至少一个第一壁2a(侧壁)相贴合,副冷却段12与电芯2的第二壁2b(底壁)相贴合。
27.具体的,每个主冷却段11具有两个端部k,每个主冷却段11包括沿两个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主冷却段111及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主冷却段112,第一主冷却段111具有第一端111a和第二端111b,第二主冷却段112连接在两个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一端111a之间,第二端111b构成所述端部k,每个所述副冷却段12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主冷却段11的端部之间。冷却件1的主冷却段11的形状大致呈“ㄇ”形,如此设置,冷却件1为由主冷却段11与副冷却段12相互连接所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使得该冷却件1与电芯2的三个壁相贴合,即冷却件1与电芯2的面积最大的两个侧壁及一个底壁相互贴合,及时带走电芯2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有效的对电芯2进行有效的散热,同时还能够防止电芯2在出现散热失控时蔓延影响到其他的电芯2或者其他部件。其中,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第三方向为z方向。
28.本实施例中,冷却件1为液冷件,冷却件1包括至少一条冷却回路200以及与冷却回路200流体连通的进液口200a及出液口200b。进液口200a位于冷却回路200的冷却液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出液口200b位于冷却回路200的冷却液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29.进一步地,主冷却段11内部设置有主冷却流道210,副冷却段12内部设置有副冷却流道220,主冷却流道210与副冷却流道220连通构成冷却回路200。
30.每个第一主冷却段111内部设置有第一主冷却流道210a,第二主冷却段112内部设置有第二主冷却流道210b,所述第一主冷却流道210a与第二主冷却流道210b连通形成所述主冷却流道210,每个副冷却流道220连通相邻的两个主冷却流道210。因此,冷却液在冷却
回路200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带走电芯2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有效的对电芯2进行有效的散热。
31.每一个冷却单元1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弯曲板101、第二弯曲板102以及第三弯曲板103,第二弯曲板102连接在第一弯曲板101与第三弯曲板103。其中,第二弯曲板10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弯曲板102的厚度,第三弯曲板103的厚度与第一弯曲板101的厚度相等。
3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单元10具有两条迂回的冷却回路201和202,第一条冷却回路201开设在第一弯曲板101的内部,第二冷却回路202开设在第二弯曲板102的内部。本实施例在冷却件1内部设置两条冷却回路201和202,可以通过分别控制每一冷却回路201和202的流通顺序。例如,在对电芯2散热的过程中,先控制第一冷却回路201的冷却液流动,然后再控制第二冷却回路202的冷却液流动,也就是说,先后控制两条冷却回路201和202内部冷却液的流动顺序可以先通过第一冷却回路201带走电芯2产生的部分热量,再通过第二冷却回路202带走电芯2的产生的部分热量,以逐渐降低电芯2的温度,防止出现因电芯2散热失控的现象。当然,若电芯2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热量较多时,可以通过控制两条冷却回路201和202同时流动以使得在较短的时间内带走电芯2所产生的热量,还能够防止电芯2在出现散热失控时蔓延影响到其他的电芯2或者其他部件。
33.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池模组组装时,一般先将多个电芯2沿一个方向(例如沿y方向)排列成一个电芯组,且在该电芯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面积最大的壁相对设置,然后再将冷却件1安装在该电芯组上。
34.本实施例中,电芯2的第二壁2b的表面积小于电芯2的第一壁2a的表面积,其中,第一壁2a为电芯2表面积最大的一个壁,第二壁2b为连接在两个第一壁2a的之间的壁。在一个电芯组中,相邻的两个电芯2的第一壁2a相对设置,如此设置,当液冷件安装在电芯组上时,尽可能地增大的冷却件1与电芯2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有效地对电芯2进行散热。
35.本实施例中,每个冷却单元10还包括第一弯曲段13和第二弯曲段14,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一端111a与第二主冷却段112通过第一弯曲段13连接,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二端111b与副冷却段12通过第二弯曲段14连接。
36.第一弯曲段13内部设置有第一弯曲冷却流道230,第二弯曲段14内部设置有第二弯曲冷却流道240,第一主冷却流道210a与第二主冷却流道210b通过第一弯曲冷却流道230连通,第一主冷却流道210a与副冷却流道220通过第二弯曲冷却流道240连通。在这两个弯曲段内部设置弯曲冷却流道可以避免冷却液在主冷却段11与副冷却段12的拐角处出现流速不均匀的现象,即避免在冷却件1内部产生流阻,进而能够使得冷却件1对电芯2实现均匀散热。
37.在电芯2与冷却件1之间可以设置具有弹性且绝缘的导热件(图未示),也可以在冷却件1表面形成导热层,以满足导热要求同时,吸收电芯2膨胀时产生的形变和膨胀力;当一个冷却单元10内放置至少一个电芯2时,在电芯2间放置导热件,防止单个电芯2出现热失控时,避免任意相邻的电芯2之间产生热蔓延。
38.实施例2
39.如图2a-2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方案,其区别在于,第一主冷却段111为直线型结构,第二主冷却段112为圆弧结构,每个冷却单元10包括第三弯曲段15,副冷却段12与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二端111b通过所述第三弯曲段
15连接。
40.具体的,每个主冷却段11包括沿两个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主冷却段111及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主冷却段112,第一主冷却段111具有第一端111a和第二端111b,第二主冷却段112连接在两个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一端111a之间,副冷却段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二端111b连接。其中,两个第一主冷却段111为直线型结构,第二主冷却段112为圆弧结构,如此设置,能够减小流阻的产生,还能够增加冷却回路200的路径,从而增加冷却液在电芯2上的流通长度,以进一步对电芯2进行散热,提高电芯的性能及寿命。本实施中,第三方向垂直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z方向,第三方向为y方向。
41.每个冷却单元10还包括第三弯曲段15,副冷却段12与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二端111b通过第三弯曲段15连接。其中,第二主冷却段112为圆弧结构。在冷却件1的拐角处设置第三弯曲段15及圆弧结构的第二主冷却段112,可以避免冷却液在主冷却段11与副冷却段12的拐角处出现流速不均匀的现象,即避免在冷却件1内部产生流阻,进而能够使得冷却件1对电芯2实现均匀散热。
42.进一步地,第三弯曲段15内部设置有第三弯曲冷却流道250,副冷却流道220与主冷却流道210通过第三弯曲冷却流道250连通。圆弧结构的第二主冷却段112也设置有弯曲冷却流道。因此,通过在冷却件1的拐角处设置弯曲冷却流道,可以避免冷却液流经拐角时处出现流速不均匀的现象,即避免在冷却件1内部产生流阻,进而能够使得冷却件1对电芯2实现均匀散热。
4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在组装的过程中,一般将多个电芯2沿沿一个方向(例如沿y方向)排列成一个电芯组,且在该电芯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表面积最大的壁相对设置,然后再将冷却件1安装在该电芯组上。在本实施例中,将两个电芯2作为一个电芯对,且该电芯对被收容在一个冷却空间100内。
44.本实施例中,电芯2的第二壁2b的表面积小于电芯2的第一壁2a的表面积,其中,第一壁2a为电芯2表面积最大的一个侧壁,第二壁2b为连接在两个第一壁2a的之间的侧壁。在一个电芯组中,相邻的两个电芯2的第一壁2a相对设置,如此设置,当冷却件1安装在电芯组上时,相邻的两个冷却单元10的电芯对能够共用一个主冷却段11,在满足电池模组的充放电倍率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大的冷却件1与电芯2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有效地对电芯2进行散热。其中,第二壁2b的表面积小于第一壁2a的表面积。
4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件1的每个冷却空间100可以容纳至少两个电芯2,且该冷却件1具有一条冷却回路200。相较于实施例1的电池模组,该冷却件1适用于电芯2的充放电倍率比实施例1的冷却件1适用于电芯2的充放电倍率要低一点。
46.实施例3
47.如图3a-3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方案,其区别在于,主冷却段11为弯曲结构,副冷却段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冷却段11的端部连接。
48.具体的,每个冷却单元10包括两个主冷却段11及一个副冷却段12,两个主冷却段1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副冷却段12连接在两个主冷却段11之间,且相邻的两个冷却单元10共用一个主冷却段11,两个主冷却段11与一个副冷
却段12围合构成冷却空间100。其中,主冷却段11为弯曲结构,副冷却段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冷却段11的端部连接,并且每一副冷却段12与主冷却段11通过第三弯曲段15实现过渡连接,该弯曲段可以避免冷却液在主冷却段11与副冷却段12的拐角处出现流速不均匀的现象,即避免在冷却件1内部产生流阻,进而能够使得冷却件1对电芯2实现均匀散热。
49.进一步地,第三弯曲段15内部设置有第三弯曲冷却流道250,副冷却流道220与主冷却流道210通过第三弯曲冷却流道250连通。该第三弯曲冷却流道250可以避免在冷却件1内部产生流阻,进而能够使得冷却件1对电芯2实现均匀散热。
50.在一实施例方式中,主冷却段11的弯曲结构可以为c形、u形、w形、s形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主冷却段11可以沿着第一方向或者第三方向且以不同的角度延伸。该弯曲结构主要用于增加冷却件1在主冷却段11的流通长度,增大主冷却段11与电芯2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长冷却液在电芯2表面的停留时间,以使得冷却件1在单位时间内带走电芯2产生的更多热量,还能够防止电芯2在出现散热失控时蔓延影响到其他的电芯2或者其他部件。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第三方向为z方向。
51.本实施例中,电芯2的第二壁2b的表面积小于电芯2的第一壁2a的表面积,其中,第一壁2a为电芯2表面积最大的一个侧壁,第二壁2b为连接在两个第一壁2a的之间的顶壁。在一个电芯组中,相邻的两个电芯2的第一壁2a相对设置,如此设置,当冷却件1安装在电芯组上时,尽可能地增大的冷却件1与电芯2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有效地对电芯2进行散热。其中,第二壁2b的表面积小于第一壁2a的表面积。
5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件1的每个冷却空间100可以容纳至少一个电芯2,且该冷却件1具有一条冷却回路200。相较于实施例1的电池模组,该冷却件1适用于电芯2的充放电倍率比实施例1的冷却件1适用于电芯2的充放电倍率要低一点。
53.实施例4
5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实施例2的大部分技术方案,其区别在于,主冷却段11和副冷却段12二者的延伸方向不同,即主冷却段1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为y方向,第二方向为x方向。
55.具体的,每个冷却单元10包括两个主冷却段11及一个副冷却段12,两个主冷却段1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副冷却段12连接在两个主冷却段11之间,且相邻的两个冷却单元10共用一个主冷却段11,两个主冷却段11与一个副冷却段12围合构成冷却空间100。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y方向,第二方向为x方向,第三方向为z方向。
56.主冷却段11为弯曲结构,副冷却段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冷却段11连接。
57.在一实施例方式中,主冷却段11的弯曲结构可以为c形、u形、w形、s形中的至少一种,主要用于增加冷却件1在主冷却段11的流通长度,增大主冷却段11与电芯2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长冷却液在电芯2表面的停留时间,以使得冷却件1在单位时间内带走电芯2所产生的更多热量,还能够防止电芯2在出现散热失控时蔓延影响到其他的电芯2或者其他部件。
58.本实施例中,电芯2的第二壁2b的表面积小于电芯2的第一壁2a的表面积,其中,第一壁2a为电芯2表面积最大的一个侧壁,第二壁2b为连接在两个第一壁2a之间的底壁。其中,第二壁2b的表面积小于第一壁2a的表面积,如此设置,当冷却件1安装在电芯组上时,尽可能地增大的冷却件1与电芯2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有效地对电芯2进行散热。
59.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件1的每个冷却空间100可以容纳至少一个电芯2,且该冷却件1具有一条冷却回路200。相较于实施例1的电池模组,该冷却件1适用于电芯2的充放电倍率比实施例1的冷却件1适用于电芯2的充放电倍率要大致相同或者较佳一些。
60.实施例5
61.如图5a-5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方案,其区别在于,冷却件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尺寸较大的冷却件1沿第三方向套设于尺寸较小的冷却件1上。
62.具体的,每个冷却单元10包括两个主冷却段11及一个副冷却段12,两个主冷却段1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副冷却段12连接在两个主冷却段11之间,且相邻的两个冷却单元10共用一个主冷却段11,两个主冷却段11与一个副冷却段12围合构成冷却空间100。
63.每个主冷却段11包括沿两个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主冷却段111及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主冷却段112,第一主冷却段111具有第一端111a和第二端111b,第二主冷却段112连接在两个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一端111a之间,副冷却段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二端111b连接。冷却件1的主冷却段11的形状大致呈“凵”形,如此设置,冷却件1为由主冷却段11与副冷却段12相互连接所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使得该冷却件1与电芯2的三个壁相贴合,即冷却件1与电芯2的面积最大的两个侧壁及一个底壁相互贴合,从而有效的对电芯2进行有效的散热,及时带走电芯2所产生的热量,同时还能够防止电芯2在出现散热失控时蔓延影响到其他的电芯2或者其他部件。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第三方向为z方向。
64.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件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图5a-5b所示冷却件1的数量为3个,其中尺寸较大的冷却件1沿第三方向套设于尺寸较小的冷却件1上。
65.在一实施例方式中,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冷却件1中,尺寸较大的一个冷却件1沿第三方向套设在尺寸较小的冷却件1上。例如,在此定义尺寸较大的冷却件1为第一冷却件,尺寸较小的冷却件为第二冷却件,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冷却件1中,第一冷却件与第二冷却件之间可以相互抵接或者存在间隙。具体的,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件的主冷却段11与第二冷却件的主冷却段11可以相互抵接,第一冷却件的副冷却段12与第二冷却件的副冷却段12可以相互抵接。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件的主冷却段11与第二冷却件的主冷却段11可以存在间隙,第一冷却件的副冷却段12与第二冷却件的副冷却段12可以存在间隙,如此,在安装的过程中,避免两个冷却件1之间发生干涉,提高至少两个冷却件1的安装良率。
66.进一步地,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冷却件1中,两个冷却件1的主冷却段11与所述电芯2的第一壁相贴合,两个冷却件1的副冷却段12与电芯2的第二壁相贴合。其中,至少两个冷却件1的第二主冷却段112在第三方向逐渐递增或者递减。也就是说,多个冷却件1的第二主冷却段112在第三方向上从上向下或者从下向上逐渐递增或者递减,如此能够使得至少两个冷却件1叠加在一个电芯组上。
67.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池模组组装时,一般先将多个电芯2沿一个方向排列成一个电芯组后,再将冷却件1安装在该电芯组上。因此,本实施例是一个一个地将冷却件1安装在同一电芯组上的。
68.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件1的每个冷却单元10可以容纳至少一个电芯2,且该冷却
件1具有一条冷却回路200。相较于实施例1的电池模组,该冷却件1适用于任意电芯2的充放电倍率。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根据电芯2的充放电倍率任意搭配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冷却件1,以达到相应的冷却效果。当然,用户可以将实施例1~5中任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结构的冷却件1相互搭配,以满足电芯2的充放电倍率,进而有效对电芯2进行散热。
6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冷却件(1),每个冷却件(1)具有两个以上冷却单元(10),每个所述冷却单元(10)包括两个主冷却段(11)及一个副冷却段(12),所述两个主冷却段(1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副冷却段(12)连接在两个所述主冷却段(11)之间;其中,相邻的两个冷却单元(10)共用一个主冷却段(11);所述两个主冷却段(11)与所述一个副冷却段(12)围合构成冷却空间(100);所述冷却件(1)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冷却回路(200),所述主冷却段(11)内部设置有主冷却流道(210),所述副冷却段(12)内部设置有副冷却流道(220),所述主冷却流道(210)与所述副冷却流道(220)连通构成所述冷却回路(200);以及至少一电芯(2),其被收容于所述冷却空间(100),所述电芯(2)具有第一壁(2a)和第二壁(2b);其中,所述主冷却段(11)与所述电芯(2)的第一壁(2a)相贴合,所述副冷却段(12)与所述电芯(2)的第二壁(2b)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冷却段(11)具有两个端部(k),每个主冷却段(11)包括两个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主冷却段(111)及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主冷却段(112),所述第一主冷却段(111)具有第一端(111a)和第二端(111b),所述第二主冷却段(112)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一端(111a)之间,所述第二端(111b)构成所述端部(k),每个所述副冷却段(12)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主冷却段(11)的端部(k)之间;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每个第一主冷却段(111)内部设置有第一主冷却流道(210a),所述第二主冷却段(112)内部设置有第二主冷却流道(210b),所述第一主冷却流道(210a)与所述第二主冷却流道(210b)连通形成所述主冷却流道(210),每个所述副冷却流道(220)连通相邻的两个主冷却流道(2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却单元(10)还包括第一弯曲段(13)和第二弯曲段(14),所述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一端(111a)与所述第二主冷却段(112)通过所述第一弯曲段(13)连接,所述第一主冷却段(111)的第二端(111b)与所述副冷却段(12)通过所述第二弯曲段(14)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段(13)内部设置有第一弯曲冷却流道(230),所述第二弯曲段(14)内部设置有第二弯曲冷却流道(240),所述第一主冷却流道(210a)与所述第二主冷却流道(210b)通过所述第一弯曲冷却流道(230)连通,所述第一主冷却流道(210a)与所述副冷却流道(220)通过所述第二弯曲冷却流道(240)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却单元(10)还包括第三弯曲段(15),所述副冷却段(12)与所述两个主冷却段(11)中的一个主冷却段(11)通过所述第三弯曲段(15)连接;所述第三弯曲段(15)内部设置有第三弯曲冷却流道(250),所述副冷却流道(220)与所述主冷却流道(210)通过所述第三弯曲冷却流道(250)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主冷却段(11)中一个主冷却段(11)为直线型结构,另一个主冷却段(11)为圆
弧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件(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尺寸较大的冷却件(1)沿所述第三方向套设于尺寸较小的冷却件(1)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x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y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z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x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z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y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y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x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z方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冷却段(11)为弯曲结构,所述副冷却段(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冷却段(11)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的第二壁(2b)的表面积小于所述电芯(2)的第一壁(2a)的表面积。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回路(200)具有流体连通的进液口(200a)和出液口(200b),所述进液口(200a)位于所述冷却回路(200)的冷却液流动方向的上游侧,所述出液口(200b)位于所述冷却回路(200)的冷却液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冷却件,每个冷却件具有两个以上冷却单元,每个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两个主冷却段及一个副冷却段,所述两个主冷却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副冷却段连接在两个所述主冷却段之间;其中,相邻的两个冷却单元共用一个主冷却段;所述两个主冷却段与所述一个副冷却段围合构成冷却空间;以及至少一电芯,其被收容于所述冷却空间,所述电芯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其中,所述主冷却段与所述电芯的至少一个第一壁相贴合,所述副冷却段与所述电芯的第二壁相贴合,以对电芯进行散热。进行散热。进行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

罗峥 常红磊 房伟嘉 陆其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7

技术公布日:

2023/3/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0: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32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电芯   方向   两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