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形化泵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泵浦,特别是一种薄形化泵浦。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效能日渐增强,其内部所设置的电子元件于运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避免电子元件的运作温度超过所能承受的温度上限,故电子元件上一般会设置散热鳍片,以通过热散鳍片来带走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不过,由于散热鳍片在单位时间内的散热效率有限,故目前有厂商将散热鳍片改成散热效果较佳的水冷系统,以增强对电子元件的散热效能。水冷系统一般是包含一水冷排、一水冷板及一泵浦。水冷排与水冷板相互连通,并通过泵浦驱使水冷排与水冷板内部的流体构成一冷却循环。水冷板装设于处理器等发热源,并将吸收到的热量通过流体传递至水冷排进行散热。
3.由于目前电子设备的诉求为轻薄短小,故若为了迎合轻薄短小的诉求而将泵浦的体积缩小,则会牺牲掉泵浦的性能(如扬程)。反之,若为了泵浦的性能而增加泵浦的体积,则又会与目前轻薄短小的趋势背道而行。此外,泵浦一般会搭配水箱使用,以避免气泡流经泵浦的叶轮而造成噪音,但若为了迎合轻薄短小的诉求而省去水箱的设置,则会牺牲掉水冷系统整体的品质。反之,若为了水冷系统的品质而增加水箱的设置,则又会与目前轻薄短小的趋势背道而行。
4.因此,如何兼顾电子设备的体积轻薄化与水冷系统的品质,则为研发人员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薄形化泵浦,借以兼顾电子设备的体积轻薄化与水冷系统的品质。
6.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薄形化泵浦包含一外壳、一转子组及一定子组。外壳具有一底面、一下液流空间、一上液流空间及一储水空间。上液流空间较下液流空间远离底面。上液流空间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下液流空间与储水空间。转子组包含一叶轮及一磁性体。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并位于下液流空间。磁性体装设于叶轮。定子组装设于外壳,并用以与转子组的磁性体相对应而带动转子组相对外壳转动。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外壳具有一外环面、一入水通道及一出水通道,该外环面连接于该底面,该入水通道与该出水通道的一端位于该外环面,且该入水通道连通该储水空间,以及该出水通道连通该下液流空间。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一密封塞,该外壳具有一补水孔,该补水孔连通该储水空间,该密封塞可分离地塞住该补充孔。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外壳具有一第一连通孔及一第二连通孔,该上液流空间通过该第一连通孔连通该储水空间,该上液流空间通过该第二连通孔连通该下液流空间,该上液流空间靠近该第二连通孔的一侧与该底面的距离大于该上液流空间靠近该第
一连通孔的一侧与该底面的距离。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叶轮包含一第一叶片体及一第二叶片体,该第一叶片体及该第二叶片体相叠,该磁性体设置于该第一叶片体及该第二叶片体之一。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外壳包含一壳体、一流道底座、一密封上盖及一密封下盖,该底面、该下液流空间、该上液流空间及该储水空间位于该壳体,该流道底座设置于该壳体,并封闭该下液流空间,该密封上盖设置于该壳体,并封闭该下液流空间,该密封下盖设置于该壳体,并封闭该储水空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流道底座具有多个容置凹槽,该定子组包含一定子驱动板及多个定子线圈,该定子驱动板承靠于该流道底座,所述多个定子线圈设置并电性连接于该定子驱动板,所述多个定子线圈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容置凹槽内。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一第一密封环及一第二密封环,该第一密封环夹设于该壳体与该密封上盖之间,该第二密封环夹设于该壳体与该密封下盖之间。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定子线圈的铁心略呈现哑铃状,而绕线位于该铁心较细的颈部位置,并利用表面贴着技术(smt)设置于该定子驱动板上。
15.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薄形化泵浦,由于冷却液流经叶轮所在的下液流空间前,会先流过储水空间,故能够通过储水空间来消除冷却液中的气泡,并待气泡消除后再让冷却液流入下液流空间。如此一来,将能够避免气泡或空气流入下液流空间,而降低叶轮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再者,在薄形化泵浦增加储水空间等同于将传统的独立水箱与传统薄形化泵浦的功能整合。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薄形化泵浦同时具体传统泵浦的功能与水箱的功能。若电子设备内部空间较狭小的而无法设置独立的水箱时,则可改设置本实施例的薄形化泵浦,以兼顾水箱的功能。由于在不增加额外体积的情况下,薄形化泵浦自身即兼顾水箱的功能,故能够兼顾电子设备的体积轻薄化与水冷系统的品质。
16.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1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薄形化泵浦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20.图4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21.图5为图1的薄形化泵浦的剖面示意图;
22.图6为图1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23.【符号说明】
24.10:薄形化泵浦
25.100:外壳
26.110:壳体
27.111:底面
28.112:顶面
29.113:外环面
30.120:流道底座
31.121:容置凹槽
32.130:密封上盖
33.140:密封下盖
34.200:转子组
35.210:第一叶片体
36.220:第二叶片体
37.230:磁性体
38.300:定子组
39.310:定子驱动板
40.320:定子线圈
41.400:密封塞
42.510:第一密封环
43.520:第二密封环
44.su:下液流空间
45.sd:上液流空间
46.sw:储水空间
47.si:入水通道
48.so:出水通道
49.o1:第一连通孔
50.o2:第二连通孔
51.o3:补水孔
52.a~f:方向
53.d1、d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54.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薄形化泵浦10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55.本实施例的薄形化泵浦10包含一外壳100、一转子组200及一定子组300。外壳100包含一壳体110、一流道底座120、一密封上盖130及一密封下盖140。壳体110具有一底面111、一顶面112、一外环面113、一下液流空间su、一上液流空间sd、一储水空间sw、一入水通道si及一出水通道so。此外,壳体110具有一第一连通孔o1及一第二连通孔o2。顶面112背向底面111,外环面113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底面111与顶面112。上液流空间sd较下液流空间su远离底面111。上液流空间sd通过第一连通孔o1连通储水空间sw,上液流空间sd通过第二连通孔o2连通下液流空间su。上液流空间sd靠近第二连通孔o2的一侧与底面111的距离d1大于上液流空间sd靠近第一连通孔o1的一侧与底面111的距离d1。入水通道si与出水通道so的一端位于外环面113,且入水通道si连通储水空间sw,以及出水通道so连通下液流空间su。
56.流道底座120设置于壳体110,并封闭下液流空间su。此外,流道底座120具有多个容置凹槽121。这些容置凹槽121与下液流空间su不相连通。密封上盖130设置于壳体110,并封闭下液流空间su。密封下盖140设置于壳体110,并封闭储水空间sw。
57.转子组200包含一叶轮及一磁性体230。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100的壳体110,并位于下液流空间su。叶轮包含一第一叶片体210及一第二叶片体220。第一叶片体210及第二叶片体220相叠。磁性体230例如为磁铁并设置于第一叶片体210。
58.在本实施例中,叶轮由二叶片体组合而成,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叶轮也可以为单一构件,即二叶片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59.在本实施例中,磁性体230设置于第一叶片体21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磁性体设置于第二叶片体。
60.定子组300包含一定子驱动板310及多个定子线圈320。定子驱动板310承靠于外壳100的流道底座120。这些定子线圈320设置并电性连接于定子驱动板310。这些定子线圈320分别位于这些容置凹槽121内。定子组300的这些定子线圈320与转子组200的磁性体230相对应而带动转子组200相对外壳100转动。
61.在本实施例中,薄形化泵浦10还可以包含一密封塞400。外壳100具有一补水孔o3。补水孔o3连通储水空间sw,并曝露于外,以令操作人员能通过补水孔o3来补充储水空间sw内的冷却液。密封塞400可分离地塞住补充孔,以避免储水空间sw内的冷却液外泄。
62.请参阅图3至图5。图5为图1的薄形化泵浦10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薄形化泵浦10还可以包含一第一密封环510及一第二密封环520。第一密封环510与第二密封环520例如为橡胶圈。第一密封环510夹设于壳体110与密封上盖130之间,以提升壳体110与密封上盖130间的密封效果。第二密封环520夹设于壳体110与密封下盖140之间,以提升壳体110与密封下盖140间的密封效果。
63.请参阅图3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线圈320的铁心可略呈现哑铃状,而绕线可位于铁心较细的颈部位置。定子线圈320可以利用表面贴着技术(smt)设置于定子驱动板310上。
64.请参阅图1、图5与图6。图6为图1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如图1与图6所示,薄形化泵浦10用以驱动一冷却液(未绘示)流动。首先,薄形化泵浦10驱使冷却液沿方向a流入入水通道si。接着,如图1与图5所示,薄形化泵浦10驱再驱使冷却液沿方向b流经储水空间sw并经由第一连通孔o1流入上液流空间sd。接着,薄形化泵浦10驱再驱使冷却液沿方向c流动并经由第二连通孔o2流入下液流空间su。接着,冷却液会受到叶轮的带动而沿方向e流动并沿方向f自出水通道so流出。由于冷却液流经叶轮所在的下液流空间su前,会先流过储水空间sw,故能够通过储水空间sw来消除冷却液中的气泡,并待气泡消除后再让冷却液流入下液流空间su。如此一来,将能够避免气泡或空气流入下液流空间su,而降低叶轮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再者,在薄形化泵浦10增加储水空间sw等同于将传统的独立水箱与传统薄形化泵浦10的功能整合。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薄形化泵浦10同时具体传统泵浦的功能与水箱的功能。若电子设备内部空间较狭小的而无法设置独立的水箱时,则可改设置本实施例的薄形化泵浦10,以兼顾水箱的功能。由于在不增加额外体积的情况下,薄形化泵浦10自身即兼顾水箱的功能,故能够兼顾电子设备的体积轻薄化与水冷系统的品质。
65.此外,由于上液流空间sd靠近第二连通孔o2的一侧与底面111的距离d2大于上液
流空间sd靠近第一连通孔o1的一侧与底面111的距离d1,使得上液流空间sd形成类似斜坡的设计,故能够让冷却液在相对高点流入下液流空间su,并提升薄形化泵浦10的扬程。
66.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薄形化泵浦,由于冷却液流经叶轮所在的下液流空间前,会先流过储水空间,故能够通过储水空间来消除冷却液中的气泡,并待气泡消除后再让冷却液流入下液流空间。如此一来,将能够避免气泡或空气流入下液流空间,而降低叶轮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再者,在薄形化泵浦增加储水空间等同于将传统的独立水箱与传统薄形化泵浦的功能整合。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薄形化泵浦同时具体传统泵浦的功能与水箱的功能。若电子设备内部空间较狭小的而无法设置独立的水箱时,则可改设置本实施例的薄形化泵浦,以兼顾水箱的功能。由于在不增加额外体积的情况下,薄形化泵浦自身即兼顾水箱的功能,故能够兼顾电子设备的体积轻薄化与水冷系统的品质。
67.此外,由于上液流空间靠近第二连通孔的一侧与底面的距离大于上液流空间靠近第一连通孔的一侧与底面的距离,使得上液流空间形成类似斜坡的设计,故能够让冷却液在相对高点流入下液流空间,并提升薄形化泵浦的扬程。
68.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诸项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薄形化泵浦,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具有一底面、一下液流空间、一上液流空间及一储水空间,该上液流空间较该下液流空间远离该底面,该上液流空间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该下液流空间与该储水空间;一转子组,包含一叶轮及一磁性体,该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外壳,并位于该下液流空间,该磁性体装设于该叶轮;以及一定子组,装设于该外壳,并用以与该转子组的该磁性体相对应而带动该转子组相对该外壳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形化泵浦,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一外环面、一入水通道及一出水通道,该外环面连接于该底面,该入水通道与该出水通道的一端位于该外环面,且该入水通道连通该储水空间,以及该出水通道连通该下液流空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形化泵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密封塞,该外壳具有一补水孔,该补水孔连通该储水空间,该密封塞可分离地塞住该补充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形化泵浦,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一第一连通孔及一第二连通孔,该上液流空间通过该第一连通孔连通该储水空间,该上液流空间通过该第二连通孔连通该下液流空间,该上液流空间靠近该第二连通孔的一侧与该底面的距离大于该上液流空间靠近该第一连通孔的一侧与该底面的距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形化泵浦,其特征在于,该叶轮包含一第一叶片体及一第二叶片体,该第一叶片体及该第二叶片体相叠,该磁性体设置于该第一叶片体及该第二叶片体之一。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形化泵浦,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包含一壳体、一流道底座、一密封上盖及一密封下盖,该底面、该下液流空间、该上液流空间及该储水空间位于该壳体,该流道底座设置于该壳体,并封闭该下液流空间,该密封上盖设置于该壳体,并封闭该下液流空间,该密封下盖设置于该壳体,并封闭该储水空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形化泵浦,其特征在于,该流道底座具有多个容置凹槽,该定子组包含一定子驱动板及多个定子线圈,该定子驱动板承靠于该流道底座,所述多个定子线圈设置并电性连接于该定子驱动板,所述多个定子线圈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容置凹槽内。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形化泵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密封环及一第二密封环,该第一密封环夹设于该壳体与该密封上盖之间,该第二密封环夹设于该壳体与该密封下盖之间。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形化泵浦,其特征在于,该定子线圈的铁心略呈现哑铃状,而绕线位于该铁心较细的颈部位置,并利用表面贴着技术(smt)设置于该定子驱动板上。

技术总结


一种薄形化泵浦包含一外壳、一转子组及一定子组。外壳具有一底面、一下液流空间、一上液流空间及一储水空间。上液流空间较下液流空间远离底面。上液流空间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下液流空间与储水空间。转子组包含一叶轮及一磁性体。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并位于下液流空间。磁性体装设于叶轮。定子组装设于外壳,并用以与转子组的磁性体相对应而带动转子组相对外壳转动。外壳转动。外壳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

叶秋余 林文贤 陈文宏 宋家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1

技术公布日:

2023/2/27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2:1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29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空间   定子   冷却液   底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