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口风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口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持式口风琴。


背景技术:



2.口风琴是一种有键盘的吹奏乐器,在乐器分类上和口琴同一类,都属于自由簧的吹奏乐器。口风琴体积小,音准好和旋律性优良的键盘式吹奏乐器,口风琴使用钢琴化键盘,通过侧面吹嘴吹奏驱动发声,因此也可视为吹奏类键盘乐器,口风琴的音域大约是三个八度,可以吹奏丰富的和声效果,此外它拥有良好的和声能力,音域较为宽广,广泛应用于各类音乐中。
3.口风琴在使用时,演奏者吹出的气流由吹管进入口风琴形成气压,按动键盘时,气流会释放,引起振动发音。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演奏者在使用口风琴时,口风琴内部存在大量的气体,并且由于该气体由演奏者吹出,此时口琴内部的受潮明显。并且需要保持在一个密封的环境内,否则口风琴的按键在进行按压时,会导致发生出现跑音情况。综上,发明人认为存在口风琴在使用后,内部易受潮,从而导致口风琴在使用时出现跑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小口风琴内部受潮,使其音准较好,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口风琴。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持式口风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手持式口风琴,琴体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面上成型有分隔环,所述下壳体内安装有位于下壳体内部的音孔板,所述音孔板上安装有琴键,所述音孔板的底部安装有密封在分隔环内部的板,所述下壳体上安装有用于对音孔板进行固定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位于分隔环外侧为排风区域,所述下壳体位于排风区域处的下壳体上成型有多个第三排风口;所述分隔环上开设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与排风区域进行连通;下壳体上安装有位于排风区域内的盒体,所述盒体内用于放置吸潮件,所述盒体上成型有方形口;所述盒体与第二圆孔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盒体连通,所述连接件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圆孔进行遮挡的第二遮挡件,当使用人需要将吸潮件移入至分隔环内部时,所述连接件与第二圆孔连通;当使用者在使用琴体时,所述第二遮挡件对第二圆孔进行遮挡。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演奏完成后,可以将堵头取出,将口风琴位于分隔环内部的水分甩出,再将堵头安装至下壳体上,但板仍存在水迹,受潮明显。此时使用者将连接件与第二圆孔进行连通,吸潮件便沿连接件移入至分隔环内部,并对分隔环内部以及板上的潮气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对口风琴进行移动,将吸潮件移入至盒体内部,并将连接件与第二圆孔之间进行分离即可。通过设置盒体以及吸潮件,可实现对口风琴内体和分隔环内部进行干燥处理,从而减小口风琴在使用时跑音情况出现的概率。
9.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环上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与排风区域进行连通,第一圆孔位于第二圆孔的一侧;所述第一圆孔位于分隔环的外侧为a位置,第二圆孔位于分隔
环的外侧为d位置,分隔环的外侧依次成型有位于a位置和d位置之间的b位置、c位置;所述连接件包括滑动安装在排风区域内且可相对排风区域长度方向移动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位于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之间的连通座,所述连通座上开设有第三圆孔,所述第三圆孔内安装有与盒体连通的且可拉伸的输送管;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对第一圆孔进行遮挡的第一遮挡件;当使用者在使用琴体时,所述连通座位于分隔环的外侧,且第一圆孔和二圆孔呈封闭状;当使用者对琴体吹入干燥气体时,所述连通座位于a位置或c位置或d位置。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琴体进行干燥处理时,可对安装板进行移动,使得连通座由b位置移动至d位置,此时第一圆孔呈开口状,第二圆孔与连通座连通,吸潮件便沿连通座移入至分隔环内部,并对分隔环内部以及板上的潮气进行吸附;也可以实现通过干燥气体对分隔环内部以及体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后的气体可从第一圆孔或第二圆孔内排出,也可以同时从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内排出。
11.进一步的,当使用者在使用琴体时,所述连通座位于b位置,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呈封闭状;所述第一圆孔内安装有多条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之间的间距小于吸潮件的最小长度;当所述安装板带动连通座移动至d位置时,位于盒体内部的吸潮件可从盒体内移动至分隔环内部。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对分隔环内的板进行干燥处理时,首先将连通座由b位置移动至d位置,此时第一圆孔呈开口状,第二圆孔与连通座连通,吸潮件便沿连通座移入至分隔环内部,并对分隔环内部以及板上的潮气进行吸附;由于第一圆孔内安装有限位条,此时处于分隔环内部的吸潮件的位置较为稳定,避免从第一圆孔内排出,当吸附完成后,对口风琴进行移动,将吸潮件沿第二圆孔移回至盒体内部,并将连通座移动至b位置即可。
13.进一步的,当连通座移动至c位置时;其中第一遮挡件由a位置移动至b位置,第一圆孔呈开启状;第二遮挡件第二遮挡件从d位置移开;使用者通过吹入干燥气体对板进行干燥,带有湿气的气体从第一圆孔排出或从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处排出至排风区域内,并从第三排风口内排出。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均呈开启状时,当干燥空气通过吹嘴吹入至分隔环内部时,可对分隔环内部进行干燥处理,并且将第一圆孔处的潮气进行干燥处理,最终从第一圆孔处排入至排风区域内,再从排风区域的第三排风口处排出。
15.进一步的,当安装板带动连通座处于a位置时,所述吸潮件位于分隔环内部或盒体内部,干燥风可从第一圆孔沿连通座进入至盒体内部。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吸潮件处于盒体内部时,使用者将连通座移动至a位置,此时使用者将干燥的空气通入至分隔环内部,干燥的气流便穿过第一圆孔汇入至盒体内部,可对盒体内部的吸潮件进行干燥处理,最终从盒体上的开口处排出至排风区域内,再从排风区域的第三排风口处排出。并且由于第一圆孔处设置有限位条,吸潮件无法从盒体内部移动至分隔环内部,使得吸潮件相对盒体的稳定性较好。当吸潮件处于分隔环内部时,使用者将连通座移动至a位置,此时使用者将干燥的空气通入至分隔环内部,干燥的气流先对分隔环内部对吸潮件进行干燥处理,后续穿过第一圆孔汇入至盒体内部,可对盒体内部进行干燥处理,最终从盒体上的开口处排出至排风区域内,再从排风区域的第三排风口处排出。并且由于第一圆孔处设置有限位条,吸潮件无法从分隔环内部移动至盒体内部,使得对盒
体内部的干燥效果较好。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遮挡件包括安装在连通座上的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内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安装有嵌入至第二圆孔内部且可变形的气囊,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朝向气囊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端部安装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对所述气囊进行推动。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气囊位于第二圆孔内部时,此时第二圆孔呈密闭状;当连通座在进行移动时,连通座通过第一竖板带动气囊移动,此时气囊移动至分隔环的一侧,此时气囊发生变形,并朝向推动板的一侧进行移动,推动板变形,第一弹簧的弹出长度减少,最终实现气囊从第二圆孔内脱出,使得第二圆孔呈开口状即可。由于连通座的初始位于b位置,此时第一遮挡件对第一圆孔进行封闭,第二遮挡件对第二圆孔进行封闭。所以第一遮挡件内部的第一竖板的长度小于第二遮挡件中第一竖板的长度。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板距离分隔环呈间隔状或抵紧状;当第一竖板与分隔环呈间隔状时,所述连通座移动至c位置时,所述第二圆孔呈开启状态;当第一竖板与分隔环呈抵紧状时,所述连通座移动至c位置时,所述第二圆孔被第一竖板抵紧。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竖板与分隔环呈间隔状时,所述连通座移动至c位置时,所述第二圆孔呈开启状态;也就是说,连通座处于c位置时,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都呈开启状态,干燥空气通入至分隔环内部后,干燥空气可从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内排出。当第一竖板与分隔环呈抵紧状时,所述连通座移动至c位置时,所述第二圆孔被第一竖板抵紧。也就是说,连通座处于c位置时,第一圆孔呈开启状态,第二圆孔呈密闭状,干燥空气通入至分隔环内部后,干燥空气可从第一圆孔处排出。
21.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上安装有驱动连接件进行移动的驱动件,驱动件包括安装在安装板上的齿条,安装在下壳体内部且与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安装在下壳体上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容纳口,第二齿轮的部分位于容纳口内部。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对连通座的位置进行移动时,对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便可通过齿条带动安装板进行移动,最终带动安装板上部的连通座进行移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盒体以及吸潮件,可实现对口风琴内体和分隔环内部潮气进行干燥处理,从而降低口风琴在使用时出现跑音的概率;
25.(2)当吸潮件处于分隔环内部时,使用者将连通座移动至a位置,此时使用者将干燥的空气通入至分隔环内部,干燥的气流先对分隔环内部对吸潮件进行干燥处理,后续穿过第一圆孔汇入至盒体内部,可对盒体内部进行干燥处理,最终从盒体上的开口处排出至排风区域内;
26.(3)连通座可移动至a、b、c、d位置,存在至少四种状态,使用者可随意根据自己使用需求随意进行选择使用一种或多种,使用的顺序可根据自己使用的方式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下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音孔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琴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发明上壳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发明下壳体的内部具体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图7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9用于表示a、b、c、d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标号说明:
37.1、下壳体;11、分隔环;12、吹嘴;13、排风区域;131、第三排风口;14、第一圆孔;141、限位条;15、第二圆孔;16、排水口;161、堵头;2、音孔板;21、琴键;3、板;4、上壳体;5、盒体;51、方形口;6、连接件;61、安装板;62、连通座;621、第三圆孔;63、输送管;64、第一遮挡件;65、第二遮挡件;651、第一竖板;6511、容纳孔;652、气囊;653、第二竖板;654、第一弹簧;655、推动板;7、驱动件;71、齿条;72、第一齿轮;73、第二齿轮;74、容纳口。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手持式口风琴,请参阅图1-2,包括琴体,琴体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壳体1、板3、音孔板2、上壳体4。其中音孔板2上安装有琴键21。
43.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下壳体1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下壳体1呈顶部为开口状的成型塑料件,沿图3中左右方向延伸。
44.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音孔板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音孔板2安装在下壳体1内,且表面高于下壳体1的上端面。板3安装在音孔板2的底部;且位于下壳体1长度方向的一侧。
45.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琴键21的具体结构的背面示意图,琴键21包括黑键和白键,
均安装在图4中音孔板2上,琴键21可相对音孔板2进行按压,其中图5中琴键21为白键,两个白琴键21之间存在空隙处用于安装黑琴键21,具体地,白琴键21可以为19个,黑琴键21可以为13个。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上壳体4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上壳体4呈半包围状,固定安装在下壳体1的上端面,并对音孔板2进行定位,使得琴键21以及音孔板2相对下壳体1之间的稳定性较高。
46.参照图7,下壳体1宽度方向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分隔环11内部连通的吹嘴12,下壳体1的内底面上成型有分隔环11,分隔环11的延伸方向与下壳体1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中板3(图2中示出)密封置于位于分隔环11内部;分隔环11位于图7中下壳体1长度方向的下半部,下壳体1位于分隔环11外侧为排风区域13,即排风区域13位于下壳体11的上半部;下壳体1位于排风区域13处成型有多个第三排风口131。
47.参照图7-8,分隔环11朝向排风区域13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第二圆孔15,第二圆孔15与排风区域13进行连通;下壳体1上安装有位于排风区域13内的盒体5,盒体5内用于放置吸潮件,盒体5上成型有方形口51。
48.第二圆孔15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6,连接件6与盒体5连通,当使用者需要将吸潮件移入至分隔环11内部时,连接件6与第二圆孔15连通;当使用者在使用该手风琴时,连接件6与第二圆孔15之间呈非连通状。下壳体1上位于分隔环11内部开设有排水口16,下壳体1上安装有用于封堵排水口16的堵头161。
49.使用者在演奏完成后,可以将堵头161取出,将口风琴位于分隔环11内部的水分甩出,再将堵头161安装至下壳体1上,但板3仍存在水迹,受潮明显。此时使用者将连接件6与第二圆孔15进行连通,此时吸潮件便沿连接件6移入至分隔环11内部,并对分隔环11内部以及板3上的潮气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对口风琴进行移动,将吸潮件移入至盒体5内部,并将连接件6与第二圆孔15之间进行分离即可。
50.参照图7-8,分隔环11上开设有第一圆孔14,第一圆孔14与排风区域13进行连通,第一圆孔14位于第二圆孔15的一侧。连接件6包括安装板61、连通座62、第一遮挡件64、第二遮挡件65。
51.安装板61水平安装在排风区域13的内底面上部,且可相对排风区域13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安装板61的底部可安装有限位件,以对安装板61的移动位置进行限位,使得安装板61的移动路径较为稳定。
52.连通座62固定安装在安装板61的上端面,连通座62位于分隔环11与盒体5之间,且位于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轴线之间,连通座62背离盒体5的一侧与分隔环11的侧壁抵接,连通座62内成型有开口,连通座62内安装有与将分隔环11与盒体5连通的输送管63,输送管63可进行伸缩和移动。
53.第一遮挡件64和第二遮挡件65的结构相同,第一遮挡件64用于对第一圆孔14进行遮挡;第二遮挡件65用于对第二圆孔15进行遮挡。
54.当使用者在对口风琴进行吹气时,连通座62位于分隔环11的外侧,且位于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轴线之间,并且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呈封闭状。
55.参照图8-9,由于安装板61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位置,为了方便描述连通座62所处的位置,将第一圆孔14朝向排风区域13的一侧为a位置,第二圆孔15朝向排风区域13的一侧为d位置,分隔环11的外侧依次成型有位于a和d位置之间的b位置、c位置。
56.也就是说,第一圆孔14的外侧是a位置,与第一圆孔14相邻的分隔环11的外侧是b位置,接下来分隔环11的外侧是c位置,第二圆孔15的外侧是d位置。
57.当使用者对口风琴吹入干燥气体时,连通座62位于a位置或b位置或c位置或d位置,其中优选的是位于a位置或c位置或d位置。
58.参照图8-9,使用者在使用琴体进行演奏时,连通座62位于b位置,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呈封闭状;第一圆孔14内安装有多条限位条141,两个限位条141之间的间距小于吸潮件的最小长度;当安装板61带动连通座62移动至d位置时,位于盒体5内部的吸潮件可从盒体5内移动至分隔环11内部。
59.当使用者需要对分隔环11内的板3进行干燥处理时,首先将连通座62由b位置移动至d位置,此时第一圆孔14呈开口状,第二圆孔15与连通座62连通,吸潮件便沿连通座62移入至分隔环11内部,并对分隔环11内部以及板3上的潮气进行吸附;由于第一圆孔14内安装有限位条141,此时处于分隔环11内部的吸潮件的位置较为稳定,避免从第一圆孔14内排出,当吸附完成后,对琴体进行移动,将吸潮件沿第二圆孔15移回至盒体5内部,并将连通座62移动至b位置即可。
60.当安装板61带动连通座62移动至c位置时,其中第一遮挡件64由a位置移动至b位置,第一圆孔14呈开启状,第二遮挡件65第二遮挡件65从d位置移开,吸潮件位于分隔环11内部或盒体5内部。
61.使用者通过吹入干燥气体对板3进行干燥,带有湿气的气体从第一圆孔14排出或从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处排出至排风区域13内,并从第三排风口131内排出。
62.当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均呈开启状时,当干燥空气通过吹嘴12吹入至分隔环11内部时,可对分隔环11内部进行干燥处理,并且将第一圆孔14处的潮气进行干燥处理,最终从第一圆孔14处排入至排风区域13内,再从排风区域13的第三排风口131处排出。
63.当安装板61带动连通座62处于a位置时,吸潮件位于分隔环11的内部或盒体5的内部,干燥风可从第一圆孔14沿连通座62进入至盒体5内部。
64.当吸潮件处于盒体5内部时,使用者将连通座62移动至a位置,此时使用者将干燥的空气通入至分隔环11内部,干燥的气流便穿过第一圆孔14汇入至盒体5内部,可对盒体5内部的吸潮件进行干燥处理,最终从盒体5上的开口处排出至排风区域13内,再从排风区域13的第三排风口131处排出。并且由于第一圆孔14处设置有限位条141,吸潮件无法从盒体5内部移动至分隔环11内部,使得吸潮件相对盒体5的稳定性较好。
65.当吸潮件处于分隔环11内部时,使用者将连通座62移动至a位置,此时使用者将干燥的空气通入至分隔环11内部,干燥的气流先对分隔环11内部对吸潮件进行干燥处理,后续穿过第一圆孔14汇入至盒体5内部,可对盒体5内部进行干燥处理,最终从盒体5上的开口处排出至排风区域13内,再从排风区域13的第三排风口131处排出。并且由于第一圆孔14处设置有限位条141,吸潮件无法从分隔环11内部移动至盒体5内部,使得对盒体5内部的干燥效果较好。
66.第一遮挡件64与第二遮挡件65结构相同,以第二遮挡件65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67.第二遮挡件65包括安装在连通座62上的第一竖板651,第一竖板651内开设有容纳孔6511,容纳孔6511内安装有嵌入至第二圆孔15内部且可变形的气囊652,安装板61上安装有第二竖板653,第二竖板653朝向气囊652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一弹簧654,两个第一弹簧
654的端部安装有推动板655,推动板655对气囊652进行推动。
68.当气囊652位于第二圆孔15内部时,此时第二圆孔15呈密闭状;当连通座62在进行移动时,连通座62通过第一竖板651带动气囊652移动,此时气囊652移动至分隔环11的一侧,此时气囊652发生变形,并朝向推动板655的一侧进行移动,推动板655变形,第一弹簧654的弹出长度减少,最终实现气囊652从第二圆孔15内脱出,使得第二圆孔15呈开口状即可。
69.由于连通座62的初始位于b位置,此时第一遮挡件64对第一圆孔14进行封闭,第二遮挡件65对第二圆孔15进行封闭。所以第一遮挡件64内部的第一竖板651的长度小于第二遮挡件65中第一竖板651的长度。
70.第一竖板651距离分隔环11呈间隔状或抵紧状;参考图1,图中的第一竖板651与分隔环11之间呈间隔状态。第一竖板651与分隔环11之间可以呈抵紧状,气囊652在容纳孔6511内部可以变形。
71.当第一竖板651与分隔环11呈间隔状时,连通座62移动至c位置时,第二圆孔15呈开启状态;也就是说,连通座62处于c位置时,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都呈开启状态,干燥空气通入至分隔环11内部后,干燥空气可从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内排出。
72.当第一竖板651与分隔环11呈抵紧状时,连通座62移动至c位置时,第二圆孔15被第一竖板651抵紧。也就是说,连通座62处于c位置时,第一圆孔14呈开启状态,第二圆孔15呈密闭状,干燥空气通入至分隔环11内部后,干燥空气可从第一圆孔14处排出。
73.下壳体1上安装有驱动连接件6进行移动的驱动件7,驱动件7包括安装在安装板61上的齿条71、安装在下壳体1内部且与齿条71啮合的第一齿轮72、安装在下壳体1上且与第一齿轮72啮合的第二齿轮73,下壳体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容纳口74,第二齿轮73的部分位于容纳口74内部。
74.当使用者需要对连通座62的位置进行移动时,对第二齿轮73进行转动,第二齿轮73便可通过齿条71带动安装板61进行移动,最终带动安装板61上部的连通座62进行移动。
75.下壳体1的内底面上可以成型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横槽,横槽位于下壳体1远离盒体5的一侧;横槽的端部可成型有与其垂直连通的竖槽,竖槽与第二圆孔15连通。
76.当需要将吸潮件从分隔环11内部移入至盒体5内部时,可将口风琴进行水平放置,此时吸潮件汇集至横槽内部,而后将口风琴进行竖直放置,并将口风琴进行倾斜,使得吸潮件沿竖槽移动至第二圆孔15内,并最终移动至盒体5内部。
7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手持式口风琴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在演奏完成后,可以将堵头161取出,将口风琴位于分隔环11内部的水分甩出,再将堵头161安装至下壳体1上,但板3仍存在水迹,受潮明显。此时使用者将连接件6与第二圆孔15进行连通,此时吸潮件便沿连接件6移入至分隔环11内部,并对分隔环11内部以及板3上的潮气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对口风琴进行移动,将吸潮件移入至盒体5内部,并将连接件6与第二圆孔15之间进行分离即可。
78.其中连通座62可位于a、b、c、d位置,因此会存在至少四种状态,以下进行说明:
79.连通座62初始时位于b位置,此时第一遮挡件64对第一圆孔14密封,第二遮挡件65对第二圆孔15密封,使用者可对口风琴进行正常的吹奏。
80.当连通座62位于d位置时,第一圆孔14呈开口状,第二圆孔15与连通座62连通,吸
潮件便沿连通座62移入至分隔环11内部,并对分隔环11内部以及板3上的潮气进行吸附。
81.当连通座62位于a位置时,存在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吸潮件处于盒体5内部时,将干燥的空气通入至分隔环11内部,此时干燥的气流便穿过第一圆孔14汇入至盒体5内部,可对盒体5内部的吸潮件进行干燥处理,最终从盒体5上的方形口51处排出至排风区域13内,再从排风区域13的第三排风口131处排出;第二种状态是吸潮件处于分隔环11内部,将干燥的空气通入至分隔环11内部,此时干燥的气流先对分隔环11内部对吸潮件进行干燥处理,后续穿过第一圆孔14汇入至盒体5内部,可对盒体5内部进行干燥处理,最终从盒体5上的开口处排出至排风区域13内,再从排风区域13的第三排风口131处排出。
82.当连通座62位于c位置时,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均呈开启状,当干燥空气通过吹嘴12吹入至分隔环11内部时,可对分隔环11内部进行干燥处理,并且将第一圆孔14处的潮气进行干燥处理,最终从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处排入至排风区域13内,再从排风区域13的第三排风口131处排出。
83.上述四种移动方式可根据自己使用需求随意进行选择使用一种或多种,使用的顺序可根据自己使用的方式进行调整。
8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持式口风琴,琴体包括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的内底面上成型有分隔环(11),所述下壳体(1)内安装有位于下壳体(1)内部的音孔板(2),所述音孔板(2)上安装有琴键(21),所述音孔板(2)的底部安装有密封在分隔环(11)内部的板(3),所述下壳体(1)上安装有用于对音孔板(2)进行固定的上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位于分隔环(11)外侧为排风区域(13),所述下壳体(1)位于排风区域(13)处的下壳体(1)上成型有多个第三排风口(131);所述分隔环(11)上开设有第二圆孔(15),第二圆孔(15)与排风区域(13)进行连通;下壳体(1)上安装有位于排风区域(13)内的盒体(5),所述盒体(5)内用于放置吸潮件,所述盒体(5)上成型有方形口(51);所述盒体(5)与第二圆孔(15)之间设置有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6)与盒体(5)连通,所述连接件(6)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圆孔(15)进行遮挡的第二遮挡件(65),当使用人需要将吸潮件移入至分隔环(11)内部时,所述连接件(6)与第二圆孔(15)连通;当使用者在使用琴体时,所述第二遮挡件(65)对第二圆孔(15)进行遮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口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环(11)上开设有第一圆孔(14),所述第一圆孔(14)与排风区域(13)进行连通,第一圆孔(14)位于第二圆孔(15)的一侧;所述第一圆孔(14)位于分隔环(11)的外侧为a位置,第二圆孔(15)位于分隔环(11)的外侧为d位置,分隔环(11)的外侧依次成型有位于a位置和d位置之间的b位置、c位置;所述连接件(6)包括滑动安装在排风区域(13)内且可相对排风区域(13)长度方向移动的安装板(61),所述安装板(61)上安装有位于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之间的连通座(62),所述连通座(62)上开设有第三圆孔(621),所述第三圆孔(621)内安装有与盒体(5)连通的且可拉伸的输送管(63);所述安装板(61)上安装有对第一圆孔(14)进行遮挡的第一遮挡件(64);当使用者在使用琴体时,所述连通座(62)位于分隔环(11)的外侧,且第一圆孔(14)和二圆孔呈封闭状;当使用者对琴体吹入干燥气体时,所述连通座(62)位于a位置或c位置或d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口风琴,其特征在于:当使用者在使用琴体时,所述连通座(62)位于b位置,所述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呈封闭状;所述第一圆孔(14)内安装有多条限位条(141),两个所述限位条(141)之间的间距小于吸潮件的最小长度;当所述安装板(61)带动连通座(62)移动至d位置时,位于盒体(5)内部的吸潮件可从盒体(5)内移动至分隔环(11)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口风琴,其特征在于:当连通座(62)移动至c位置时;其中第一遮挡件(64)由a位置移动至b位置,第一圆孔(14)呈开启状;第二遮挡件(65)第二遮挡件(65)从d位置移开;使用者通过吹入干燥气体对板(3)进行干燥,带有湿气的气体从第一圆孔(14)排出或从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处排出至排风区域(13)内,并从第三排风口(131)内排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口风琴,其特征在于:当安装板(61)带动连通座(62)处于a位置时,所述吸潮件位于分隔环(11)内部或盒体(5)内部,干燥风可从第一圆孔(14)沿连通座(62)进入至盒体(5)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口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件(65)包括安装在连通座(62)上的第一竖板(651),所述第一竖板(651)内开设有容纳孔(6511),所述容纳孔(6511)内安装有嵌入至第二圆孔(15)内部且可变形的气囊(652),所述安装板(61)上安装有第二竖板(653),所述第二竖板(653)朝向气囊(652)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一弹簧(654),两个所述第一弹簧(654)的端部安装有推动板(655),所述推动板(655)对所述气囊(652)进行推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口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651)距离分隔环(11)呈间隔状或抵紧状;当第一竖板(651)与分隔环(11)呈间隔状时,所述连通座(62)移动至c位置时,所述第二圆孔(15)呈开启状态;当第一竖板(651)与分隔环(11)呈抵紧状时,所述连通座(62)移动至c位置时,所述第二圆孔(15)被第一竖板(651)抵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口风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上安装有驱动连接件(6)进行移动的驱动件(7),驱动件(7)包括安装在安装板(61)上的齿条(71),安装在下壳体(1)内部且与齿条(71)啮合的第一齿轮(72),安装在下壳体(1)上且与第一齿轮(72)啮合的第二齿轮(73),所述下壳体(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容纳口(74),第二齿轮(73)的部分位于容纳口(74)内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口风琴,属于口琴技术领域,琴体包括下壳体,下壳体的内底面上成型有分隔环:下壳体位于分隔环外侧为排风区域,下壳体位于排风区域处的下壳体上成型有多个第三排风口;分隔环上开设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与排风区域进行连通;下壳体上安装有位于排风区域内的盒体,盒体内用于放置吸潮件,盒体上成型有方形口;盒体与第二圆孔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与盒体连通,连接件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圆孔进行遮挡的第二遮挡件,当使用人需要将吸潮件移入至分隔环内部时,连接件与第二圆孔连通;当使用者在使用琴体时,第二遮挡件对第二圆孔进行遮挡。本申请具有减小口风琴内部受潮,音准较好的效果。音准较好的效果。音准较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陈滔 于靖 朱鹏 高云 左美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天鹅乐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8

技术公布日:

2023/3/27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2:3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2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圆孔   所述   壳体   位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