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消防头盔以及救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消防救援领域,特别是涉及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消防头盔以及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2.消防队员和抢险救护人员进行灭火战斗或抢险救援时如果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毒气、烟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或者缺氧,将会对消防抢险人员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为防止上述的伤害,目前消防队员和抢险救护人员都根据不同的工况配备了一些相应的防护器材,比方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潜水呼吸器、负压式呼吸器和外供气式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等等。使用人员通过咬嘴用口腔吸入贮存在高压气瓶内的压缩空气,不依赖外界环境气体,并使用同一咬嘴将呼出的气体排出器具的专用呼吸器头外。
3.例如公开号为cn103830856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防灾紧急逃生供氧保护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快速制取氧气部分;流量控制及输送联接部分;面罩三部分构成。该系统在使用时,可以提供人生存所需要的洁净氧气,隔离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保护人的呼吸系统和视觉系统。从而避免了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因缺氧或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和/或有毒烟雾粉尘等引起的人员思维及行动迟滞而造成的窒息昏迷或死亡。
4.但是,带有面镜、面罩等结构的呼吸装置体积较大,增加了消防人员的负担;现有的救援装置针对当场景救援任务设计,适应性较低;同时专业的救援设备对于未经受专业训练的人员使用要求高,增加了救援难度;因此救援呼吸装置在轻便、易用性以及多场景适应性能上均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包括按照气体流向依次连接的:
6.气瓶,用于提供高压气体;
7.一级减压阀,安装于所述气瓶,所述一级减压阀用于将所述气瓶内的高压气体减压至第一压力;
8.中压软管,用于承接并输送所述第一压力的中压气体;
9.呼吸减压阀,用于承接并将所述第一压力的中压气体减压至适合呼吸的第二压力;
10.呼吸咬嘴,用于承接并输送所述第二压力的低压气体以供呼吸;
11.所述呼吸减压阀和所述呼吸咬嘴组装为咬持组件,所述咬持组件具有靠近所述气瓶的收容状态和远离所述气瓶的开启状态;所述一级减压阀上设有控制气路开启的截断阀;开启状态下,所述咬持组件联动开启所述截断阀。
12.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
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13.可选的,所述一级减压阀包括安装于所述气瓶的瓶头上的一级阀体以及安装在所述一级阀体内部的一级减压阀芯、安全阀以及所述截断阀,所述安全阀和所述截断阀相互连通。
14.可选的,所述截断阀包括:
15.截止阀杆,所述截止阀杆具有截断所述一级减压阀芯和所述一级减压阀的出口的截止状态和相对的开放状态;
16.控制插销,用于将所述截止阀杆保持在所述截止状态,所述控制插销通过控制索与所述所述咬持组件联动。
17.可选的,所述呼吸减压阀包括:
18.二级阀体,与所述呼吸咬嘴连接;
19.控制膜片,密封安装于所述二级阀体上,所述控制膜片具有响应于所述呼吸咬嘴的气流状态的触发位置和自然状态下的待机位置;
20.二级减压阀芯,受控于所述控制膜片。
21.可选的,所述呼吸减压阀还包括排气膜片,所述排气膜片单向密封的安装于所述二级阀体上,相对于所述呼吸咬嘴的气流状态,所述排气膜片与所述控制膜片的响应状态相反。
22.可选的,所述二级阀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二级减压室和气流通道,所述排气膜片和所述控制膜片分别安装于所述气流通道的两侧,所述二级减压室的延伸轴向指向所述控制膜片设置,所述二级减压阀芯安装于所述二级减压室内。
23.可选的,所述二级减压阀芯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二级减压室内的二级减压阀杆,铰接于所述二级阀体上的控制摇臂组件,所述控制摇臂组件受所述控制膜片作用以驱动所述二级减压阀杆运动至对应位置。
24.可选的,所述呼吸咬嘴包括:
25.咬嘴本体,包括提供咬持空间的咬合腔,设置在所述咬合腔内壁上的咬合部以及连通所述咬合腔和气源的供气通道;
26.鼻腔封闭组件,包括自所述咬嘴本体延伸的柔性连接臂和设置在所述柔性连接臂的端部的柔性塞,在远离所述咬嘴本体的方向上,所述柔性塞的外径逐渐减小。
27.本技术公开了消防头盔,包括头盔以及上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所述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的气瓶安装于所述头盔上,所述中压软管绕设与所述头盔,所述咬持组件可拆卸的定位于所述头盔上。
28.本技术公开了便携救援设备,包括收容组件以及上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所述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收容于所述收容组件内。
29.本技术公开了可扩充的救援设备,包括上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以及扩充组件,所述扩充组件包括充气桥和扩充气瓶,所述气瓶通过充气桥和所述扩充气瓶连通。
30.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中压软管以及联动开启的设置,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产品笨重,适应性低,不便于使用的问题,提升了轻便、易用性以及多场景适应性能,有效保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31.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32.图1为一实施例中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中的一级减压阀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图1中的呼吸减压阀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一实施例中消防头盔示意图;
36.图5为图4中的消防头盔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一实施例中逃生装置的呼吸咬嘴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图6中的逃生装置的呼吸咬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图6中的逃生装置的呼吸咬嘴的侧面示意图;
40.图9为图6中的鼻腔封闭组件结构示意图;
41.图10为一实施例中可扩充的救援设备结构示意图。
42.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43.1、咬嘴本体;11、咬合腔;12、咬合部;121、限位壁;13、供气通道;
44.2、鼻腔封闭组件;21、柔性连接臂;211、底座;212、适配座;213、连接部;214、调节筋;215、适配角;22、柔性塞;221、形变空腔;
45.3、气瓶;
46.4、一级减压阀;41、一级阀体;42、一级减压阀芯;43、安全阀;44、截断阀;441、截止阀杆;442、控制插销;443、控制索;
47.5、中压软管;
48.6、呼吸减压阀;61、二级阀体;62、控制膜片;63、二级减压阀芯;631、二级减压阀杆;632、控制摇臂组件;64、排气膜片;65、气流通道;
49.7、头盔;
50.8、充气桥;81、扩充气瓶。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5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4.参考附图1至附图9所示,本技术公开了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包括按照气体流向依次连接的:
55.气瓶3,用于提供高压气体;
56.一级减压阀4,安装于气瓶3,一级减压阀4用于将气瓶3内的高压气体减压至第一压力;
57.中压软管5,用于承接并输送第一压力的中压气体;
58.呼吸减压阀6,用于承接并将第一压力的中压气体减压至适合呼吸的第二压力;
59.呼吸咬嘴,用于承接并输送第二压力的低压气体以供呼吸;
60.呼吸减压阀6和呼吸咬嘴组装为咬持组件,咬持组件具有靠近气瓶3的收容状态和远离气瓶3的开启状态;一级减压阀4上设有控制气路开启的截断阀44;开启状态下,咬持组件联动开启截断阀44。
61.本实施例中,一级减压阀4具有截止阀门和减压阀的双重功能。呼吸减压阀6,集减压阀、自动供气阀和呼出阀功能于一体,通过中压软管5与高压气瓶3上的一级减压阀4连接使用,工作时直接承受瓶头阀的输出压力,使用时可以将经过瓶头阀一次减压的气体再次减压到可供呼吸的低压气体,供使用者吸气,同时可以将使用者呼出的气体通过器头的低压腔排出器头之外。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中压软管5以及联动开启的设置,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产品笨重,适应性低,不便于使用的问题,提升了轻便、易用性以及多场景适应性能,有效保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62.在具体产品中,小容积高压气瓶3使用应符合gb 28053-2011或en12245标准规定的气瓶3。气瓶3额定工作压力30mpa,瓶内可充装低于高压气瓶3允许压力的压缩空气。考虑到重量轻便,建议容积0.3~0.6升。在性能上,中压软管5采用耐压超100bar,抗高温120℃,阻燃的树脂合成管。
63.在一级减压阀4的设置细节上,参考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级减压阀4包括安装于气瓶3的瓶头上的一级阀体41以及安装在一级阀体41内部的一级减压阀芯42、安全阀43以及截断阀44,安全阀43和截断阀44相互连通。
64.进一步的,截断阀44包括:
65.截止阀杆441,截止阀杆441具有截断一级减压阀芯42和一级减压阀4的出口的截止状态和相对的开放状态;
66.控制插销442,用于将截止阀杆441保持在截止状态,控制插销442通过控制索443与咬持组件联动。
67.在参数上,一级减压阀4的额定工作压力设定为30mpa,出口处的经减压的压力3~5mpa(即可以理解为第一压力),一级减压阀4上还设有弹簧形式的安全阀43。除此之外,一级减压阀4还可以设置有压力表,其测量范围应为(0~400)bar,压力表应显示气瓶3压力。还可以设置有专用的充气口,便于通过专用的充气接头向气瓶3内充装压缩空气。
68.在呼吸减压阀6的设置细节上,参考附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呼吸减压阀6包括:
69.二级阀体61,与呼吸咬嘴连接;
70.控制膜片62,密封安装于二级阀体61上,控制膜片62具有响应于呼吸咬嘴的气流状态的触发位置和自然状态下的待机位置;
71.二级减压阀芯63,受控于控制膜片62。
72.进一步的,呼吸减压阀6还包括排气膜片64,排气膜片64单向密封的安装于二级阀体61上,相对于呼吸咬嘴的气流状态,排气膜片64与控制膜片62的响应状态相反。
73.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二级阀体61内设有相互连通的二级减压室和气流通道
65(与下文的供气通道连通),排气膜片64和控制膜片62分别安装于气流通道65的两侧,二级减压室的延伸轴向指向控制膜片62设置,二级减压阀芯63安装于二级减压室内。
74.在控制方式上,二级减压阀芯63包括活动安装在二级减压室内的二级减压阀杆631,铰接于二级阀体61上的控制摇臂组件632,控制摇臂组件632受控制膜片62作用以驱动二级减压阀杆631运动至对应位置。控制摇臂组件632在实际产品中可以是单个摇臂,也可以参考附图所示为摇臂组件。
75.在呼吸咬嘴的设置细节上,参考附图6至附图9所示,本技术公开了逃生装置的呼吸咬嘴,包括:
76.咬嘴本体1,包括提供咬持空间的咬合腔11,设置在咬合腔11内壁上的咬合部12以及连通咬合腔11和气源的供气通道13;
77.鼻腔封闭组件2,包括自咬嘴本体1延伸的柔性连接臂21和设置在柔性连接臂21的端部的柔性塞22,在远离咬嘴本体1的方向上,柔性塞22的外径逐渐减小。
78.咬嘴本体1能够提供稳固的咬持效果,同时提供气流通道,鼻腔封闭组件2能够在佩戴咬嘴的同时同步实现鼻腔的封闭,从而能够从结构上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尤其是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受救助人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79.在柔性塞22的细节结构上,外径逐渐减小的柔性塞22能够自适应的满足封闭需要。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柔性塞22的内部为提供自身形变空间的形变空腔221。即柔性塞22为薄壁结构的筒状。在细节上,柔性塞22为筒状且朝向咬嘴本体1的一端开放,背向咬嘴本体1的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结构能够提供更为自由的形变空间,从而改善柔性塞22的适应性。在配合上,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柔性塞22设有独立的两个且分别位于柔性连接臂21的两侧。柔性塞22数量上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匹配人体工学,更重要的是能够均衡柔性连接臂21的负载,从而改善佩戴体验。
80.在柔性连接臂21的设置细节上,参考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自然状态下,柔性连接臂21沿直线延伸,柔性连接臂21的延伸路径和供气通道13的延伸路径之间的夹角为鼻腔封闭组件2的适配角215,适配角215的角度范围为30度至75度。自然状态所指代的是柔性连接臂21在未受到外力作用下,自身静置状态下的产品形态。在附图中,适配角215为55度至65度。适配角215是要用于调节鼻腔封闭组件2的人体工学性能。除了适配角215的调整外,还可以通过柔性连接臂21自身的形变来调节。柔性连接臂21与咬嘴本体1之间通过底座211连接,底座211位于供气通道13的上方。柔性连接臂21包括与咬嘴本体1连接的底座211,与柔性塞22连接的适配座212以及设置在底座211和适配座212之间的连接部213,连接部213上设有相较于自身表面凸起或凹陷的调节筋214。在附图中,调节筋214突出于连接部213的表面。调节筋214的设置能够方便灵活改变连接部213的力学性能参数,从而提高鼻腔封闭组件2的适应性。
81.在咬合腔11的设置上,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咬合腔11的侧壁为半包围结构,咬合部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供气通道13的两侧,咬合部12远离咬合腔11的侧壁的一侧设有凸起的限位壁121。限位壁121能够提供稳定的咬合定位,从而提高安全性,并且为呼吸咬嘴适配性的改进提供结构基础。
82.在整体结构上,咬嘴本体1和鼻腔封闭组件2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但是可能会增加生产的难度。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咬嘴本体1为一体结构。鼻腔封闭组件2为一体结
构。咬嘴本体1和鼻腔封闭组件2通过粘接、焊接、卡接等工艺连接。在连接完成后两者形成整体结构,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83.结合上文,不难理解的,本技术公开的呼吸设备在不同场景中可以灵活变化。
84.参考附图4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消防头盔,包括头盔7以及上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的气瓶3安装于头盔7上,中压软管5绕设与头盔7,咬持组件可拆卸的定位于头盔7上。
85.在具体产品中,将0.25l,30mpa的高压气瓶3加上瓶头阀(即上文中的一级减压阀4)通过约50公分长的中压软管5将专用呼吸器头(即上文的呼吸咬嘴)连接,高压气瓶3和专用呼吸器头分别固定在头盔7顶上的两侧,使用时方便拿取专用呼吸器头,可以快速咬住专用咬嘴,鼻腔同时被塞住不能呼吸,迫使通过口腔的呼吸,使用时间大于4分钟。基本可以满足森林消防员被山火困住时,快速越过火带所需呼吸气体。
86.整套器具采用铝合金和碳纤维及阻燃塑料和食用阻燃硅橡胶材料,安全、轻便可靠,整体重量约600~700克。
87.本器具的设置,除了上述特点外,还充分地利用了头盔7固定气瓶3,减少了额外的包装,利用了头盔7自带的护目镜,节约了成本,更方便了操作。
88.参考附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便携救援设备,包括收容组件以及上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收容于收容组件内。
89.在具体产品中,将0.3l~0.6l,30mpa的高压气瓶3加上瓶头阀(即上文中的一级减压阀4)通过约1米长的中压软管5将专用呼吸器头(即上文的呼吸咬嘴)连接,高压气瓶3用专用气瓶3护套将气瓶3固定在使用者的腰带部位或背负式空呼的背板上,将专用呼吸器头固定在使用者的胸前方便拿取的合适部位,使用时可以快速拿取器头咬住专用咬嘴,鼻腔同时被塞住不能呼吸,迫使通过口腔的呼吸,使用时间根据配置的高压气瓶3大小0.3l对应大于5分钟、0.5l对应大于10分钟。使用场景可以用于森林救火、城市消防救火、水上救援的消防员和救生员逃生使用,另外还可以用于经过适当训练的个人逃生使用,如高楼逃生、轿车落水车内逃生等,还可以用于特殊场景的水下作业防意外逃生。以及在消防员灭火救援时,无法使用空呼器材的狭窄空间的短时间的呼吸操作。可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很方便地使用。即使在困难的条件下(如黑暗中)同样不需要做不适当的努力亦可拿取并投入使用。
90.整套器具采用铝合金和碳纤维及阻燃塑料和食用阻燃硅橡胶材料,安全、轻便可靠,整体重量约600~900克。
91.整套器具没有锁紧机构,但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在专用呼吸器头顶端设置防误按压排气的旋盖,防止在未被使用时而产生误操作,即使出现误操作现象,也能被肉眼容易地发现,比方在准备投入使用前检查压力表显示是否在额定工作压力状态。
92.本器具的设置,除了上述特点外,通过配备一些辅助的如:气瓶3的包装、简易的阻燃护目镜等,最大的优点便于携带、便于操作。
93.还可以在便携救援设备的基础,可以将中压软管的长度进一步增加,从而实现不同场景的使用需要。例如,将0.5l,30mpa的高压气瓶3加上瓶头阀通过约50~100米长的中压软管5将专用呼吸器头连接,使用时可以拿取器头咬住专用咬嘴,鼻腔同时被塞住不能呼吸,迫使通过口腔的呼吸,使用时间大于10分钟。使用场景可以用于城市消防灭火救援时,无法使用空呼器材的狭窄空间的短时间的呼吸操作。一些化工企业的清理空间不方便佩戴
空呼器材,以及像地震等救援时,需要向被救人员输送呼吸气源,由于空间特殊、狭窄或是不便输送较大的呼吸器材。本器材便可以通过使用人员带入专用呼吸器头或使用辅助工具将呼吸器头输送到被救人员,必要时指导其使用。
94.在附图10中,本技术还提供了可扩充的救援设备,包括上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以及扩充组件,所述扩充组件包括充气桥和扩充气瓶,所述气瓶通过充气桥和所述扩充气瓶连通。在一些救援场景中,需要满足长时间的续航要求,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专用充气桥8将大容积的扩充气瓶81(参考附图中所示的气瓶,例如6.8升,30mpa的气瓶)与上文中提到的0.5l气瓶3连接,通过扩充气瓶81的容量扩充,可以使用2小时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地更换扩充气瓶81以进一步提升续航。
95.其中,上述使用时间均基于呼吸流量30l/min(呼吸频率20次/min)进行测试计算。
9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9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气体流向依次连接的:气瓶,用于提供高压气体;一级减压阀,安装于所述气瓶,所述一级减压阀用于将所述气瓶内的高压气体减压至第一压力;中压软管,用于承接并输送所述第一压力的中压气体;呼吸减压阀,用于承接并将所述第一压力的中压气体减压至适合呼吸的第二压力;呼吸咬嘴,用于承接并输送所述第二压力的低压气体以供呼吸;所述呼吸减压阀和所述呼吸咬嘴组装为咬持组件,所述咬持组件具有靠近所述气瓶的收容状态和远离所述气瓶的开启状态;所述一级减压阀上设有控制气路开启的截断阀;开启状态下,所述咬持组件联动开启所述截断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压阀包括安装于所述气瓶的瓶头上的一级阀体以及安装在所述一级阀体内部的一级减压阀芯、安全阀以及所述截断阀,所述安全阀和所述截断阀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断阀包括:截止阀杆,所述截止阀杆具有截断所述一级减压阀芯和所述一级减压阀的出口的截止状态和相对的开放状态;控制插销,用于将所述截止阀杆保持在所述截止状态,所述控制插销通过控制索与所述咬持组件联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减压阀包括:二级阀体,与所述呼吸咬嘴连接;控制膜片,密封安装于所述二级阀体上,所述控制膜片具有响应于所述呼吸咬嘴的气流状态的触发位置和自然状态下的待机位置;二级减压阀芯,受控于所述控制膜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减压阀还包括排气膜片,所述排气膜片单向密封的安装于所述二级阀体上,相对于所述呼吸咬嘴的气流状态,所述排气膜片与所述控制膜片的响应状态相反;所述二级阀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二级减压室和气流通道,所述排气膜片和所述控制膜片分别安装于所述气流通道的两侧,所述二级减压室的延伸轴向指向所述控制膜片设置,所述二级减压阀芯安装于所述二级减压室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减压阀芯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二级减压室内的二级减压阀杆,铰接于所述二级阀体上的控制摇臂组件,所述控制摇臂组件受所述控制膜片作用以驱动所述二级减压阀杆运动至对应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咬嘴包括:咬嘴本体,包括提供咬持空间的咬合腔,设置在所述咬合腔内壁上的咬合部以及连通所述咬合腔和气源的供气通道;鼻腔封闭组件,包括自所述咬嘴本体延伸的柔性连接臂和设置在所述柔性连接臂的端部的柔性塞,在远离所述咬嘴本体的方向上,所述柔性塞的外径逐渐减小。8.消防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盔以及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所述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的气瓶安装于所述头盔上,所述中压软管绕设与
所述头盔,所述咬持组件可拆卸的定位于所述头盔上。9.便携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容组件以及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所述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收容于所述收容组件内。10.可扩充的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以及扩充组件,所述扩充组件包括充气桥和扩充气瓶,所述气瓶通过充气桥和所述扩充气瓶连通。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消防头盔以及救援设备,其中分离式气源呼吸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气瓶;一级减压阀,一级减压阀用于将气瓶内的高压气体减压至第一压力;中压软管;呼吸减压阀,用于承接并将第一压力的中压气体减压至适合呼吸的第二压力;呼吸咬嘴;呼吸减压阀和呼吸咬嘴组装为咬持组件,咬持组件具有靠近气瓶的收容状态和远离气瓶的开启状态;一级减压阀上设有控制气路开启的截断阀;开启状态下,咬持组件联动开启截断阀。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中压软管以及联动开启的设置,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产品笨重,适应性低,不便于使用的问题,提升了轻便、易用性以及多场景适应性能,有效保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全。全。


技术研发人员:

王诗印 王立胜 陈慧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新高流体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7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49: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818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减压阀   呼吸   组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