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


1.本发明涉及投影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


背景技术:



2.全息投影技术淘汰了传统的平面投影方式,打破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间隔,其神奇、科幻的虚拟立体图像给人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全息投影系统基本由视频播放设备、镀有全息膜的玻璃组成并且以一定的方式组装在一起,方可实现三维、虚拟图像投影的效果(光线的衍射、反射原理),上述虚拟成像的方式更加直管清晰、能够让人不佩戴3d眼镜即可看到三维图像、立体感强,进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装修等,设计师设计好的图纸信息通过上述方式以立体、三维的虚拟图像向客户进行展示,相对于传统的平面设计图而言,使得客户能够获得更为直观、清晰的观看体验,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用到全息模拟的时间是较少的,只有当设计师完成建筑、室内装修设计之后方可将其完成的作品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以三维、立体的方式进行投影并且向客户进行展示(客户根据看到的三维、立体图像来对设计师提出相应的要求),现有的全息投影设备通常为一体且不可拆卸式安装,在不用的时候占据较大的室内空间并且全息板裸露在外部极易导致污染物附着于表面,在后续使用时若不对其进行清理则影响全息投影效果(污染物堆积较多则容易使得三维图像出现断层、模糊等现象);而且传统的投影设备通常是固定放置在某一位置并且只能在指定地点完成对三维、立体图像的观看,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而灵活的移动以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效果;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该方案可实现当不需使用时将若干全息板进行快速收纳、折叠并且通过底板顶板可为收起的全息板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密封环境,以免在不使用时其表面附着较多的污染物,本方案在将全息板展开同时还可同步对全息板两侧表面进行清理,以使得每次使用前均可保持全息板表面处于一个相对洁净的状态,使得全息模拟效果更佳。
4.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顶板、底板且顶板上设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下端面转动安装有四个全息板且四个全息板相配合构成四棱锥形,所述位于顶板、底板之间设有基准框且基准框内设有与顶板、底板连接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实现将顶板、底板朝着相互远离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若干全息板拼接成四棱锥形;所述全息板靠近顶板部位两侧分别设有同轴转动的除尘器且除尘器连接有设于顶板上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满足:当全息板在转动过程中可同步带动除尘器相对于全息板进行转动。
5.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1)该方案可实现当不需使用时将若干全息板进行快速收纳、折叠并且通过底板、
顶板可为收起的全息板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密封环境,以免在不使用时其表面附着较多的污染物(如浮灰),本方案在将全息板展开同时还可同步对全息板两侧表面进行清理,以使得每次使用前均可保持全息板表面处于一个相对洁净的状态,使得全息模拟效果更佳;(2)在本方案对附着于全息板两侧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清理时,采用上部吹风、底部抽风的方式,可使得气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序流动(以免气流夹杂着浮灰任意飘散,反而导致浮灰弥漫在较大的空间区域内,起到相反的效果),而且采用上述方式也缓解了气流在流动过程中流速的衰减,从而使被清理的浮灰以特定的路径进行收集;(3)本方案中相配合的顶板、底板在不使用时可为全息板提供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在使用时,展开的顶板、底板在竖向的投影面积大于若干全息板展开后在竖向的投影面积,从而起到一定的遮光效果,使得三维、立体成像区(位于顶板、底板中心位置)处于一个较暗的环境中,以使得全息投影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发明收起状态时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时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使用、收起时气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顶板、若干全息板、底板分离时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若干全息板由收起到展开过程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底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顶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拐角框、扩展板连接关系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抽吸通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0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8.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如附图2所示,为该模拟盒展开状态时示意图,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顶板1、底板2(顶板1、底板2之间设有基准框进而构成模拟盒本体),在顶板1上设有投影设备(共四个且同轴心间隔环绕设于顶板1下端面上,为现有技术对其不再做过多描述),本方案的改进之处在于:在顶板1下端面转动安装有四个全息板3(渡有全息膜的玻璃)且四个全息板3相配合构成四棱锥形(相邻两全息板3相接触一侧面进行斜面处理以使得两两接触时能够实现贴合并且构成一个四棱锥形),每个全息板3对应一个投影设备,若干全息板3上端转动安装于顶板1下端面全息板3下端面抵接在底板2上端面,在底板2、顶板1之间设有基准框并且基准框上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实现带动顶板1、底板2分别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该模拟盒展开)或者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使得该模拟盒折叠),驱动机构满足使得当顶板1、底板2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所设定距离时停止驱动并且此时全息板3与底
板2之间的夹角为45
°
(全息投影成像的条件),可参照附图5中的第一组视图所示,此时四个全息板3相配合构成一个四棱锥形(每个全息板3与底板2之间的夹角均为45
°
),随后使用人员控制四个设于顶板1下端面的投影设备播放事先设计好的图像,光线通过全息板3的衍射、反射之后在四个全息板3中间位置呈现出一个三维、立体的虚拟图像;如附图4所示,在全息板3靠近顶板1一端两侧分别设有同轴转动的除尘器(以全息板3为分界线,除尘器分别位于全息板3的两侧),两除尘器的转轴连接有设于顶板1上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满足:当全息板3由折叠、收起状态逐渐展开(即,由附图5中第三视图所示状态向第一视图所示状态转换)时,可同步带动两除尘器相对于全息板3进行转动,如附图5中第二视图的局部放大视图所示,设定初始时除尘器指向一侧,当全息板3由折叠状态转变为使用状态时,刚好带动除尘器指向另一侧(以实现尽可能多的将全息板3表面的区域进行覆盖,从而实现更好的清理效果),同样当若干全息板3有使用状态到折叠状态时,传动机构可同步带动除尘器沿反方向转动并且完成复位;如附图4中局部放大图所示,由于在全息板3两侧均设有除尘器,进而在全息板3由折叠到展开状态过程中,可实现对全息板3两侧面同步进行清理的效果(清理更加彻底也使得后续全息模拟效果更佳);如附图3中左上视图所示,为当该模拟盒处于使用状态时状态示意图,右下视图所示的为该模拟盒处于收起(折叠)状态示意图(此时若干全息板3处于顶板1、底板2以及基准框所围成的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具体效果如附图1所示),可实现在不使用时为全息板3提供一个密封的环境,以免外界空气中的浮灰附着于其表面影响后续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基准框可由透明材料加工而成,如亚克力板,当该模拟盒处于如附图2中使用状态时,观看者可通过该模拟盒的四个面对成像区的三维、立体虚拟图像进行观看);本方案中当该模拟盒不使用时,通过控制顶板1、底板2的相对位置即可实现对其收起(折叠)或者展开的效果,无对全息板3进行拆卸,而且在转运该模拟盒的过程中若干全息板3被夹在顶板1、底板2之间且处于被限位状态,从而使得转运过程更加稳定(全息板3不承受额外的作用力),以免在转运过程中因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如晃动、抖动等)对全息板3造成损坏(全息板3为渡有全息膜的玻璃,易碎),传统的全息投影装置,其四个全息板3均是通过粘接在一起并且组合成四棱锥形,此时全息板3处于倾斜位(与竖向呈45
°
角),遇到较大的抖动则会导致全息板3承受较大的载荷力,容易导致全息板3之间开裂。
9.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基准框四个角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气筒4,,如附图3所示,驱动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气筒4内的驱动活塞5(驱动活塞5与气筒4之间连接有弹簧),在顶板1、底板2四个角位置处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杆6,连杆6另一端和驱动活塞5向外伸出气筒4一端转动安装(驱动活塞5同轴心设有轴杆且轴杆置于气筒4外一端分别与两连杆6转动安装配合),每个气筒4对应有一套与之配合的气体控制单元并且与之连通;气体控制单元可实现当需要使用该模拟盒时,带动驱动活塞5在气筒4内朝着靠近模拟盒中心的位置移动,伴随着驱动活塞5的移动则通过两连杆6实现将收起的顶板1、底板2分别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在四组相配合的连杆6共同作用下,实现将顶板1、底板2朝着相互远离方向移动),在顶板1、底板2朝着相互远离方向移动过程中,全息板3下端面也同步相对于底板2进行移动(因为全息板3下端面是抵接在底板2上端面上),以至当顶板1、底板2移动所设定距离后,气体控制单元停止动作并且此时若干全息板3与底板2之间呈45
°

(四个全息板3构成一个四棱锥形,如附图5所示,由下至上为该模拟盒从折叠状态到最终打开状态过程中,若干全息板3的位置关系变化过程图);当需要将该模拟盒收起(折叠时),使用人员通过气体控制单元带动驱动活塞5沿反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即,通过四组连杆6的配合可带动顶板1、底板2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以至使得顶板1下端面、底板2上端面抵触于基准框上下两壁,此时实现将模拟盒的收纳、折叠,其动态过程如附图6中由上至下所示(在此不做过多描述),此时在基准框、顶板1、底板2的配合作用下为全息板3提供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如附图3所示,将顶板1、底板2的尺寸面积设置的较大一些(即,在竖向的投影面积大于四个全息板3所组成的四棱锥形在竖向的投影面积),其效果有二:一是:使得在该模拟盒的四个拐角位置处有足够大的空间用于容纳气筒4、连杆6并且使得两连杆6的移动有足够的空间(使得该模拟盒在展开、折叠过程中,两连杆6的移动不会触碰到全息板3);二是: 由于底板2、顶板1在竖向的投影面积较大于四棱锥在竖向的投影面积,从而可有效减少外界的自然光线向成像区扩散(使得成像区处于一个相对较暗的环境中,使得最终在成像区形成的三维虚拟图像和周边环境产生较为明显的亮度差),使得全息成像效果更加清晰。
10.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附图6、7所示,气体控制单元包括设于顶板1的负压腔7、设于底板2的缓冲腔8,如附图7所示,在负压腔7内设有负压活塞9且负压腔7一端设有h连接口,顶板1内设有清理腔11且清理腔11内滑动安装有清理活塞10,清理活塞10、负压活塞9一体连接且负压腔7、清理腔11背离h连接口一端均经气道28与外界环境连通(每个负压腔7、清理腔11分别对应有两个气道28),清理腔11靠近h连接口一端和与之对应的除尘器连通;如附图6所示,在缓冲腔8内滑动安装有缓冲活塞12(缓冲腔8底壁均布设有若干与外界环境连通的气孔17),在底板2内设有抽气腔且抽吸腔14内滑动安装有抽吸活塞13,抽吸活塞13和缓冲活塞12一体连接且抽吸活塞13与抽吸腔14之间连接有弹簧,缓冲腔8一端设有m连接口且抽吸腔14远离m连接口一端经孔道(图中示出未标号)与外界环境连通,抽吸腔14靠近m连接口一端和与之对应的若干抽吸通道15连通;如附图3所示,气筒4靠近模拟盒中心位置一端设有m连接口且与m连接口经耐压软管(耐压软管图中不再示出)连通,在气筒4远离模拟盒中心位置一端设有h连接口且与h连接口经耐压软管连通,在m连接口上设有电控阀16且电控阀16电性连接有微控制器;设定初始当模拟盒处于收起(折叠)状态时,连接于驱动活塞5和气筒4之间的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且储存有一定的弹性势能,使得驱动活塞5有着朝向靠近模拟盒中心位置移动的趋势,由于此时电控阀16处于关闭状态,故驱动活塞5无法移动进而实现对顶板1、底板2的限位效果,当需要使用该模拟盒时,使用者通过微控制器控制电控阀16打开,使得驱动活塞5在受到弹簧的作用下朝着靠近模拟盒中心位置在气筒4内移动,从而使得原本处于驱动活塞5右侧气筒4内的气体快速经m连接口挤入至m连接口中并且进入至缓冲腔8内,从而迫使缓冲活塞12在缓冲腔8内快速移动,进入至缓冲腔8内的气体经设于缓冲腔8底壁的若干气孔17向外排出,由于在较短时间内大量气体快速涌入至缓冲腔8内则使得缓冲板在缓冲腔8内快速朝着靠近底板2中心位置移动,则同步带动抽吸活塞13在抽吸腔14内快速移
动进而使得原本处于抽吸活塞13右侧空间内的气体向外经孔道排出底板2(此时位于抽吸活塞13左侧的抽吸腔14空间内产生负压),由于抽吸腔14靠近m连接口一端与若干抽吸通道15连通,则使得外界空气由上而下进入至抽吸通道15中,最终进入至位于抽吸活塞13左侧的抽吸腔14空间内;与上述过程同步进行的是:伴随着驱动活塞5的移动,则使得原本处于驱动活塞5左侧空间气筒4内产生负压,由于气筒4经h连接口、耐压软管、h连接口与负压腔7连通,则使得负压活塞9在负压腔7内因气压差作用朝着远离顶板1中心移动(此时外界空气经气孔17进入至位于负压活塞9右侧的空间内),负压活塞9同步带动清理活塞10移动,使得原本处于清理活塞10左侧空间内的气体送入至除尘器中(气体经除尘器向外吹向至全息板3表面,以实现对全息板3表面污染物清理的效果),伴随着清理活塞10的移动,则外界气体经气孔17进入至位于清理活塞10右侧的空间内;如附图6所示,每个全息板3对应一组抽吸通道15,如a、b两组抽吸通道15,a组抽吸通道15主要实现对全息板3外侧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收集的效果,b组通道主要对全息板3内侧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收集的效果,如附图5所示,当模拟盒处于收起状态时,a组通道处于全息板3底部的外侧,当全息板3处于使用状态时,b组通道处于全息板3底部的内侧(则在全息板3收起、折叠过程中全息板3的两侧均处于a组通道、b组通道之间),此时安装在全息板3上端两侧的除尘器分别吹向至与之对应的全息板3表面(如附图5中的主动风速),进而带动附着于全息板3两侧表面的污染物(如浮灰以及其它微小颗粒),沿着气流方向向下移动,而此时在抽吸通道15、抽吸腔14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原本处于抽吸通道15上方一定高度范围内的气体在负压作用下快速向抽吸通道15内流动(如附图5中的负压风速,最终进入至抽吸腔14内),此时在两者的共同配合作用下可引导夹杂着污染物的高速气流按照所设定的路径进入至抽吸通道15内并且最终进入至抽吸腔14中;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两段路径中分别产生不同的风速,如主动式风速(由除尘器向外吹出而产生的高速气流)、负压风速(在抽吸活塞13背离底板2中心一端的抽吸腔14内产生负压进而导致在气压差作用下,使得位于抽吸通道15上方一定高度内的气体快速涌入至抽吸通道15中进而产生负压气流),一方面可引导由上而下且夹杂着污染物的气流有序的向抽吸通道15中涌入(以免夹杂着污染物的气流向下移动过程中因风力减弱而导致气流流速减缓且指向性下降,进而漂浮在靠近底板2位置的空间区域内),另一方面实现对由上而下的主动气流进行增速的效果(使得夹杂这污染物的气流始终以一个较高的流速由上而下移动并且最终经抽吸通道15进入至抽吸腔14内);如附图3局部放大图所示, 驱动活塞5同轴心设置的轴杆上一体设有限位板35,使得当限位板35抵触于气筒4一侧壁时,驱动活塞5无法继续移动并且此时刚好驱动顶板1、底板2移动至所设定位置(使得此时四个全息板3与底板2之间的夹紧呈45
°
角);如附图6所示,在缓冲活塞12上一体设有封堵板18,当气流在驱动活塞5的作用下快速涌入至缓冲腔8内时,会迫使缓冲活塞12在缓冲腔8内快速移动(使得原本位于缓冲活塞12右侧空间内的气体经气孔17向外排出),缓冲活塞12移动的距离越远,则气孔17被封堵板18所封堵的数量越多(使得原本处于缓冲腔8内的气体向外排出的效率越低),则使得缓冲板的移动速度逐渐减小,即,缓冲活塞12在初始一段时间内速度较快(使得顶板1、底板2朝着相互远离方向移动速度较快,有助于该模拟盒快速展开),到后期阶段时(此时活塞在
缓冲腔8内速度明显降低),则顶板1、底板2移动速度也随之明显减小,从而使得当该模拟盒快要完全展开时,顶板1、底板2保持一个较小的移动速度,以免使得限位板35以较高的速度抵触于气筒4侧壁即而产生较强的震动,对模拟盒本体造成损伤(如全息板3由玻璃制成较大的震动易导致其破碎);当不使用且需要将模拟盒收起时,此时使用者只需用力挤压顶板1、底板2并且使之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连杆6、带动驱动活塞5在气筒4内沿反方向移动,则在气压差以及和抽吸活塞13连接弹簧的作用下,外界气体经孔道进入至抽吸腔14内并且迫使抽吸活塞13向初始位置移动,进而同步带动缓冲活塞12向初始方向移动,以至抽吸活塞13、缓冲活塞12、驱动活塞5移动至初始位置时(在此过程中连接于驱动活塞5、气筒4之间的弹簧再次被拉伸储能),该模拟盒刚好实现收起状态,即,如附图1中所示状态,随后使用者通过微控制器控制电控阀16再次关闭,则实现对驱动活塞5(顶板1、底板2)的限位;如附图7所示,在驱动活塞5向初始位置移动过程中,会同步将原本进入至位于驱动活塞5左侧空间内气筒4中的气体通过h连接口、h连接口挤入至负压腔7内并且迫使负压活塞9(清理活塞10)同步向初始位置移动(完成复位)。
11.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附图6所示,将远离缓冲活塞12初始所处位置处的若干气孔17直径远小于靠近缓冲活塞12初始所处位置若干气孔17的直径,使得当缓冲活塞12在缓冲腔8内朝着靠近模拟盒的中心方向移动过程中,使得当缓冲活塞12移动一定距离后,和缓冲活塞12一体连接的封堵板18刚好将若干尺寸较大的气孔17完全封堵,此时位于缓冲活塞12右侧缓冲腔8内的气体只能经若干尺寸远小于其的气孔17向外排出,从而使得气体向外排出效率明显降低,进而使得缓冲活塞12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减速,即,使得当该模拟盒展开至一定程度后,迫使缓冲活塞12的移动速度有一个明显的减小并且以较小的速度继续移动,使得顶板1、底板2在将要移动至所设定位置时,保持较低的速度以免当顶板1、底板2移动至所设定位置时,产生较大震动,对全息板3造成损伤。
12.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为了使得该模拟盒在不使用时,能够快速进行折叠(收起),在气筒4远离模拟盒中心一端设有磁吸附器且驱动活塞5面向电磁铁一侧设有铁片,磁吸附器包括设于气筒4远离m连接 口一端的电磁铁且电磁铁电性连接有稳压回路,使用者控制稳压回路的得电(失电)即而控制电磁铁得电(产生电磁力),进而通过磁力吸附设于驱动活塞5上的铁片,从而带动驱动活塞5快速朝着初始位置移动,以使得模拟盒快速完成折叠(收起)过程。
13.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附图9所示,为抽吸通道15的具体结构,抽吸通道15上下两端分别经单向阀34与外界连通且两单向阀34的设置使得气体只能由上而下经过,在抽吸通道15内设有若干导流管19且导流管19末端延伸至靠近位于下方的单向阀34位置处,导流管19另一端向外伸出抽吸通道15并且和与之对应的抽吸腔14连通(如附图6所示,每个抽吸腔14对应若干个抽吸通道15,如15b、15a为一组并且对应同一个抽吸腔14,导流管19向外延伸一端和抽吸腔14远离底板2中心一端连通);当位于底板2上方一段高度范围内的气流(夹杂着污染物)经设于抽吸通道15上方的单向阀34由上而下进入至抽吸通道15内时,经导流管19上的开口21进入至导流管19内并且气流经单向通道23、单向通道23与移动管22之间的间隙中朝着滤网20方向移动,当气流流经滤网20后随着导流管19流入至抽吸腔14内(位于抽吸活塞13背离底板2中心一侧的抽
吸腔14中),此时气流中的污染物等杂物被滤网20所过滤,单向通道23满足使得气体能够沿着如附图10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从其内部通过(反方向无法通道);当完成使用并且需要将模拟盒收起时,使用者控制磁吸附器工作并且带动驱动活塞5快速朝初始位置移动,进而使得抽吸活塞13在与之连接弹簧作用下同步快速朝初始位置移动,此时处于抽吸活塞13左侧空间抽吸腔14内的气体被挤入至抽吸通道15中,如附图9所示,此时气流由抽气向经导流管19向抽吸通道15内移动,伴随着气流的反方向移动,如附图10所示,则原本被滤网20过滤下来且位于滤网20附近的污染物在气流作用下同步随着气流移动,由于此时单向通道23无法使得气流通过,则气流只能从单向通道23和移动管22之间的间隙通过,进而使得单向通道23承受较大的风阻力并且会迫使移动管22在导流管19内朝着靠近开口21的方向移动(以至将开口21封堵),此时后续气流只能经导线通道与移动管22之间的间隙、导流管19的导向作用下经导流管19末端排出并且经设于抽吸通道15下方的单向阀34向外排出(此时向外排出的气体中夹杂着一定量的污染物杂质等),从而将打开模拟盒时收集的污染物杂质向外排出模拟盒;待顶板1、底板2分别抵触于基准框后,使用者通过微控制器控制若干电控阀16关闭,进而实现对驱动活塞5限位以使得该模拟盒能够稳定的保持在当前状态,待导流管19内不再有气体流动(或者气体流速放缓)时,移动管22在与之连接弹簧作用下再次移动至初始位置(完成复位),本方案中单向通道23为常见的单向导通管(其内部设有单向机构使得气体只能沿特定方向从其内部经过,沿反方向则无法经过),由于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描述。
14.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1所示,基准框包括四个布置在底板2四角位置且与之竖向滑动安装的拐角板24(如附图3所示,底板2四角、拐角板24内分别设有相配合且用于实现两者之间能够竖向滑动安装的滑动机构,图中示出未标号),气筒4固定于拐角板24上(如附图8所示),拐角板24由两一体连接的直板拼接而成且在每个直板内滑动安装有扩展板25,如附图2所示,当该模拟盒打开且处于使用状态时,使用者可将位于同侧且分别处于两拐角板24上的两直板内的扩展板25进行收缩,从而在两拐角板24的两直板之间形成一个观察口(以便于观看者进行观看),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透过透明的基准框进行观看会有更好的观看效果(虽然透明基准框也可以观看全息图像,但是毕竟光线经过透明基准框后会有所衰减,其观看效果体验明显不如直接进行观看);当该模拟盒收起时,使用者可将扩展板25向外伸出并且使得位于同侧的两扩展板25相向一侧抵接,从而与若干拐角板24相配合构成一个环形的框,与顶板1、底板2构成一个相对的密封环境,可在顶板1四周下端面、底板2四周上端面、拐角板24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弹性橡胶垫,以使得当顶板1、底板2与拐角板24接触时能产生一定缓冲(避免产生较大震动),顶板1、底板2四周与观察口相对应位置的橡胶垫可设置较厚一些,以使得当该模拟盒收起时,上述部位的橡胶垫可以与向外伸出的扩展板25上下端面接触(从而构成密封的环境);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将基准框与底板2竖向滑动安装的方式,使用者在使用该模拟盒时,首先将其放置于平台(桌面)上(此时底板2与平台接触),随后控制若干电控阀16开启进而在驱动活塞5和与之连接的弹簧作用下,通过连杆6迫使顶板1、底板2朝着相互远离方向移动(注:在此过程中若干拐角板24相对于底板2、顶板1在竖向的投影位置不可变化,否
则无法实现上述效果),当电控阀16开启后,底板2由于接触平台其自然不会移动,此时在连杆6作用下会迫使顶板1向上移动,而且此时若干拐角板24与底板2之间也会产生相对移动(向上滑动),以至将该模拟盒打开;本实施例中的四个拐角板24也可共同连接有设于底板2下方的底座,在使用时模拟盒经该底座放置于平台(桌面)上。
15.实施例8,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如附图8所示,为了使得该模拟盒更加的自动化,当顶板1、底板2朝着相互远离方向移动时,通过线绳29、小线轮27、大线轮26的配合作用下可同步带动扩展板25向拐角板24内收缩(以至模拟盒完全打开时,扩展板25完全收缩至拐角板24,在上述过程中小线轮27将与之对应的线绳29释放,大线轮26将与之对应的线绳29进行收缩,此时连接于扩展板25与拐角板24之间的弹簧被压缩储能,当该模拟盒收起时,顶板1、底部朝着相互靠近方向移动,则线绳29变松进而扩展板25在与之连接弹簧作用下向外逐步滑出拐角板24(在上述过程中,小线轮27将与之对应的线绳29收缩,大线轮26将与之对应的线绳29进行释放);大线轮26、小线轮27的设置是为了扩大与扩展板25连接的线绳29所移动的行程,以确保当顶板1、底板2移动至所设定距离时,使得扩展板25刚好完全收缩至拐角板24内。
16.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4所示,除尘器包括两同轴设置的扫风腔30且扫风腔30上均布设有若干扫风孔31,扫风腔30经软管和与之对应的清理腔11连通,在顶板1下端面设有用于容纳扫风腔30凹孔(图中未示出),以使得当该模拟盒收起时,不妨碍全息板3的折叠、收起;两扫风腔30同轴转动且在其转轴上套固有第一锥齿轮32,第一锥齿轮32啮合有固定于顶板1下端面的第二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33的轴心和全息板3与顶板1转动轴心共轴心设置,当全息板3相对于顶板1转动时,在第一锥齿轮32、第二锥齿轮33配合作用下可同步带动两扫风腔30相对于全息板3转动。
17.上面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顶板(1)、底板(2)且顶板(1)上设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下端面转动安装有四个全息板(3)且四个全息板(3)相配合构成四棱锥形,所述位于顶板(1)、底板(2)之间设有基准框且基准框内设有与顶板(1)、底板(2)连接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实现将顶板(1)、底板(2)朝着相互远离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若干全息板(3)拼接成四棱锥形;所述全息板(3)靠近顶板(1)部位两侧分别设有同轴转动的除尘器且除尘器连接有设于顶板(1)上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满足:当全息板(3)在转动过程中可同步带动除尘器相对于全息板(3)进行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框四角分别设有气筒(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气筒(4)内且与之弹性连接的驱动活塞(5),所述顶板(1)、底板(2)四角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杆(6)且连杆(6)另一端和驱动活塞(5)向外伸出气筒(4)一端转动安装,每个所述气筒(4)分别连通有与之对应的气体控制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控制单元包括设于顶板(1)的负压腔(7)、设于底板(2)的缓冲腔(8),所述负压腔(7)内设有负压活塞(9)且负压活塞(9)一体连接有清理活塞(10),所述顶板(1)上设有与清理活塞(10)相配合且的清理腔(11)且清理腔(11)与除尘器连通;所述缓冲腔(8)内设有缓冲活塞(12)且缓冲活塞(12)一体连接有抽吸活塞(13),所述底板(2)内设有与抽吸活塞(13)配合且弹性连接的抽吸腔(14),所述底板(2)上均布设有若干与抽吸腔(14)连通的抽吸通道(15);所述气筒(4)一端经电控阀(16)与负压腔(7)连通且气筒(4)另一端与缓冲腔(8)连通,所述缓冲腔(8)底壁均布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孔(17)且缓冲板一体连接有封堵板(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其特征在于,远离缓冲活塞(12)初始所处位置处的若干气孔(17)直径远小于靠近缓冲活塞(12)初始所处位置气孔(17)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筒(4)远离模拟盒中心一端设有磁吸附器且驱动活塞(5)面向电磁铁一侧设有铁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通道(15)上下两端分别经单向阀(34)与外界连通且两单向阀(34)可使得气体由上而下通过,所述抽吸通道(15)内壁间隔环绕设有若干导流管(19)且抽吸通道(15)经若干导流管(19)与抽吸腔(14)实现连通;所述导流管(19)底端朝向位于下方的单向阀(34)设置且导流管(19)内设有滤网(20),位于滤网(20)、导流管(19)底端之间部位的导流管(19)壁上设有开口(21),位于开口(21)、滤网(20)之间的导流管(19)内同轴心设有与导流管(19)内壁轴向滑动配合接触且弹性连接的移动管(22),所述移动管(22)内同轴心固定有与之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单向通道(2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框包括四个布置在底板(2)四角位置且与之竖向滑动安装的拐角板(24),相邻两拐角板(24)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拐角板(24)内滑动安装有扩展板(2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板(24)内转动安装有同轴设置的大线轮(26)、小线轮(27)且大线轮(26)、小线轮(27)与拐角板(24)之间
设有扭簧,所述大线轮(26)、小线轮(27)上分别缠绕有线绳(29),缠绕于大线轮(26)上的线绳(29)与扩展板(25)连接,缠绕于小线轮(27)上的线绳(29)与顶板(1)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包括两同轴设置的扫风腔(30)且扫风腔(30)上均布设有若干扫风孔(31),两所述扫风腔(30)和与之对应的清理腔(11)连通,传动机构包括与扫风腔(30)同轴转动的第一锥齿轮(32)且第一锥齿轮(32)啮合有固定于顶板(1)的第二锥齿轮(33),所述第二锥齿轮(33)与全息板(3)转动轴线同轴心。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全息模拟盒,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全息模拟设备移动不便且不可进行收纳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该方案可实现当不需使用时将若干全息板进行快速收纳、折叠并且通过底板、顶板可为收起的全息板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密封环境,以免在不使用时其表面附着较多的污染物,本方案在将全息板展开同时还可同步对全息板两侧表面进行清理,以使得每次使用前均可保持全息板表面处于一个相对洁净的状态,使得全息模拟效果更佳。使得全息模拟效果更佳。使得全息模拟效果更佳。


技术研发人员:

张丹丹 孙淼 程立峰 李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河南城建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9.1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2:0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全息   顶板   底板   活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