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速度随机监测装置

著录项
  • CN86209639
  • 19861206
  • CN86209639
  • 19880210
  • 北京市东城区综合技术研究所
  • 于耀庆;尚玉才
  • G01P3/42
  • G01P3/42

  • 北京市东城区北锣鼓巷琉璃寺14号
  • 中国,CN,北京(11)
  • 北京市东城区专利代理事务所
  • 高仰贤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汽车速度随机监测装置,它是属于车速测试领域。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技术。它由传感部分、智能部分、记忆部分、时钟电路部分(时间发生器)、内显示部分、外显示部分,共六个部分组成。能对车内、外显示车速,并能记录在某一时间区间内的最大车速和各不同时间区间内各最大车速,并在必要时使其逐一显示出来。
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为汽车速度随机监测装置。其特征是:单片机采集、比较的由传感记录的汽车速度信号,由时钟发生器控制,保留并寄在每五分钟的最大车速,必要时可随时显示。传感器记录的车速,在车内外同时做即时显示,并可备查。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汽车速度随机监测装置。其特征是:速度传感器使用光电二极管或磁敏二极管或磁敏电阻。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汽车速度随机监测装置,其特征是:即时显示的车速,在有停车、刹车信号时,立即被锁存,再显示的是信号发出前的即时速度。

说明书

公路交通有其独特优越性,因此得以迅速发展,而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汽车超速行驶则是交通事故的重要根由之一。(例如,1985年北京市由于超速行驶发生事故而死亡的人数达163人,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总数的21.5%)而超速限制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牵涉到驾驶员、汽车和监理人员、路段条件及限速标准。因此,仅靠监理人员的车外测速(如雷达测速仪)或车内对驾驶人员的仪表显示或超速警告尚不可解决问题。比如:车内装的超速警告装置是不少人致力研究的方向,但此装置解决不了汽车超速问题,因为对一个路段的时速限制及汽车是否超速,作为驾驶员是清楚的。他可以对超速警告装置置之不理,事后又无法核查。况且,对速度极限的规定(即:超速警告装置起作用的时速的规定)还是人为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交通监理人员与汽车驾驶员和汽车及速度三者之间的管理关系,即:使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综合考虑车辆在整个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与车辆、驾驶员与交通监理人员、车辆与行驶区段的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新型的速度监视、控制系统,使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对车内、车外显示车速;能记 录在某一时间内的最大车速,交通监理人员即可根据所在区段的速度限制,明确判断汽车在该区段是否超速。因而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对驾驶员有法可依,交通监理人员执法有据,促使汽车司机遵守交通法规,把车速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速度随机监测系统主要由:速度传感部分、单片机智能部分、速度存贮(记忆)部分、时钟电路部分(时间发生器)、速度内显示部分和速度外显示部分,共六个部分组成。

速度传感采用现今汽车所采用的原理,即:以车轮的转数来表里程,单位时间的转数就是转速,即车速,而传感器与当今的汽车不同,是采用光电或磁敏二极管或磁敏电阻,以条形磁铁每转一转或光孔每接收一次光信号形成的脉冲个数来记录车轮的转数。以T=2秒的信号作为计算脉冲个数的开门信号,这时记数器记录到的信号,即为汽车的即时速度。

单片机每采集到一次即时速度,都要与某寄存单元中已存的车速进行比较,如果送来的即时速度大于寄存单元中所存之速度,则把即时速度送该寄存单元寄存,反之,则该寄存单元保留原值,因此,该寄存单元的数值是个不确定的数,直到T2=5分钟的脉冲到来时,才存最后一个确定值,该值即为在5分钟内的最大车速。

当T2=5分钟的正脉冲过后,又开始对第二个寄存单元进行如上所述的第一个寄存单元同样的过程。如下类推,只要有必要,就可将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每五分钟的时间区间内的最大车速全部记录下来。公路交通监理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认为有必要,只需按动车旁的按钮,即可将汽车在每五分钟的各时间区间内的最大车:速逐一显示出来。

单片机的全部指令都是由予制成的ROM片来控制的。

内外显示部分在平常只显示汽车的即时速度,只在按动车外命令显示寄存数字的按钮时,才逐一显示寄存器所存的车速。内显示和外显示的数值是同步和同一的。不同的只是外显示每5KM/H跳动一个显示器,而内显示是数值显示。

即时速度的显示数值,在紧急停车后能自动锁存(记忆)停车前的最大速度值,并自动保留一段时间,以便对即时速度进行检查。汽车一经重新启动,马上显示新的即时速度。

图一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速度随机监测系统的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速度随机监测系统可根据需要进行简化,如:可简化成仅有即时速度内、外显示的监测系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5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9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