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能够收纳乘员的行李等的车辆用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许多车辆中设置有能够收纳乘员的行李等的车辆用收纳装置。作为与车辆用收纳装置相关的现有技术,有日本实开平5-28749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
3.日本实开平5-28749号公报所示那样的车辆用收纳装置具备:收纳部,其上表面开口且能够收纳收纳物;盖体,其能够对该收纳部的上表面进行开闭;以及锁定装置,其设置于该盖体的前部且能够将盖体保持为关闭状态。
4.锁定装置具有:操作部件,其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位移,用于供乘员进行锁定状态的解除操作;钩部,其通过压入该操作部件而解除与收纳部的卡定;以及扭转螺旋弹簧,其以使操作部件朝向前方返回的方式进行施力。
5.日本实开平5-28749号公报所公开的车辆用收纳装置中,扭转螺旋弹簧向盖体侧突出设置,相应地锁定装置大型化。如果能够使锁定装置小型化,则能够使车辆用收纳装置小型化,能够使收纳部更大,是优选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小型化的锁定装置的车辆用收纳装置。
7.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收纳装置,其具有:收纳部,其一个面开口,且能够在内部收纳收纳物;盖体,其设置于该收纳部,且能够对所述收纳部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开闭;以及锁定装置,其能够将该盖体保持为关闭状态,所述车辆用收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具有:操作部件,其用于进行所述盖体的锁定解除操作;卡定部件,其被设置为能够卡定于所述收纳部,在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时,该卡定部件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第一弹簧,其对所述操作部件朝向锁定状态下的待机位置施力;以及第二弹簧,其对所述卡定部件朝向与所述收纳部卡定的卡定位置施力,所述操作部件具有:操作部第一保持部,其保持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一抵接部,其能够与所述卡定部件抵接,所述卡定部件具有能够卡定于所述收纳部的钩状的钩部,所述第一弹簧贯通形成于所述卡定部件的贯通孔而设置。
8.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小型化的锁定装置的车辆用收纳装置。
附图说明
9.图1是实施例的车辆用收纳装置的立体图。
10.图2是图1所示的盖体及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11.图3是从侧方观察图1所示的车辆用收纳装置的前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12.图4是图2所示的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13.图5是沿图4的箭头5的向视图。
14.图6是从后方观察的状态的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15.图7是对图3所示的车辆用收纳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左右是指以车辆的乘员为基准的左右,前后是指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的前后。另外,图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le表示从乘员观察时的左,ri表示从乘员观察时的右,up表示上,dn表示下。
17.《实施例》
18.参照图1。车辆用收纳装置10(以下,简称为“收纳装置10”)例如是设置于驾驶席与副驾驶席之间的控制台箱。
19.参照图2和图3。收纳装置10具有:收纳部11,其上表面(一个面)开口,且能够在内部收纳乘员的行李等收纳物;盖体20,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该收纳部11,且能够对收纳部11的开口进行开闭;锁定装置30,其能够将该盖体20保持为关闭状态;以及板状的板部件15,其设置于收纳部11的前部且盖体20的下方。
20.参照图3。收纳部11是树脂制的箱状的部件。在收纳部11的前部开设有能够卡定锁定装置30的卡定孔11a。卡定孔11a的前方由板部件15覆盖。
21.此外,在收纳部11,除了使锁定装置30卡定于卡定孔11a的边缘的构造之外,也可以设置用于卡定锁定装置30的撞针。
22.参照图2。盖体20具有:左右的臂部21,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收纳部11;下部盖主体22,其支承于这些臂部21,能够覆盖收纳部11的开口;以及上部盖主体23,其覆盖于该下部盖主体22。
23.此外,盖体20也可以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收纳部11滑动。另外,臂部21也可以被向使收纳部11的上表面开放的方向施力。
24.锁定装置30固定于下部盖主体22的前部,上方被上部盖主体23覆盖。
25.参照图3和图4。锁定装置30具有:支承部件40,其固定于下部盖主体22;操作部件60和卡定部件70,它们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于该支承部件40;第一弹簧34,其对操作部件60向返回方向(锁定方向)施力;第二弹簧35,其对卡定部件70向返回方向(锁定方向)施力;以及第二弹簧支承部件80,其保持该第二弹簧35。
26.参照图4和图5。支承部件40例如由树脂构成,呈后表面以及上表面开口的大致t字状。在支承部件40一体地形成有:操作部支承部41,其将操作部件60支承为能够摆动;操作部贯通孔42,其供操作部件60的前部贯通;卡定部支承部43,其将卡定部件70支承为能够摆动;卡定部贯通孔44,其能够供卡定部件70的下端进入;支承部第一保持部45,其保持第一弹簧34的前部;第二支承部固定部46,其为了固定第二弹簧支承部件80而开设;狭缝状的第二支承部定位部47,其对第二弹簧支承部件80进行定位;槽状的第一槽部48,其从开口的后端延伸至操作部支承部41;以及第二槽部49,其从后端延伸至卡定部支承部43。
27.操作部支承部41及卡定部支承部43均由以能够插入圆棒状的销的方式开设的圆孔构成,能够将圆棒状的销保持为能够旋转。操作部支承部41以及卡定部支承部43除了贯通孔之外,还能够由有底筒状的孔构成。
28.支承部第一保持部45朝向后方形成为圆柱状。另外,支承部第一保持部45也可以
由十字状的肋等形成。支承部第一保持部45形成于支承部件40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
29.第二支承部固定部46形成为大致矩形孔状。
30.第一槽部48在安装操作部件60时起到引导至操作部支承部41的作用。第二槽部49也同样地在安装卡定部件70时起到引导至卡定部支承部43的作用。
31.参照图3和图4。操作部件60是在卡定部件70卡定于收纳部11的锁定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下解除锁定状态时乘员操作的部位。换言之,操作部件60是用于进行盖体20的锁定解除操作的部件。
32.操作部件60一体地形成有:大致箱状的操作部主体61,其上方开口;操作轴部62,其分别设置于该操作部主体61的左右的侧面,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于操作部支承部41;手柄部63,其从操作部主体61的前部向下方鼓出,且能够供乘员朝向上方进行摆动操作;以及操作部第一保持部64,其设置于操作部主体61的后端下部,且保持第一弹簧34的后端。操作部件60能够以操作轴部62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
33.参照图6。操作部件60还具有第一抵接部65,该第一抵接部65分别形成于操作部第一保持部64的左右,且能够与卡定部件70(参照图3)抵接。
34.参照图4。操作轴部62呈圆柱的销状,形成于比操作部件60的重心更靠近操作部第一保持部64的位置。操作部件60的重心位于操作轴部62与手柄部63之间。
35.手柄部63的末端从操作部贯通孔42向车厢内露出。
36.以锁定状态为基准,操作部第一保持部64被设置为与支承部第一保持部45大致同轴。
37.卡定部件70具有:大致板状的卡定部主体71,其上下延伸;壁部72,其从该卡定部主体71的左右分别向前方延伸;卡定轴部73,其分别从这些壁部72立起并成为摆动的中心;以及贯通孔74,其开设于卡定部主体71,供第一弹簧34贯通。
38.参照图3。卡定部件70具有:钩部75,其在卡定部主体71的下端形成为钩状,能够卡定于卡定孔11a的边缘;以及卡定部第二抵接部76,其在卡定部主体71的后表面(背面)形成为凹状,供第二弹簧35抵接。
39.贯通孔74形成于与卡定轴部73重叠的位置。即使贯通孔74较小,也能够防止与第一弹簧34的干涉。
40.第一弹簧34是压缩螺旋弹簧。第一弹簧34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弹簧34对操作部第一保持部64向后方施力。以图3为基准,操作部件60以操作轴部62为中心被向逆时针方向施力。
41.第二弹簧35是压缩螺旋弹簧。第二弹簧35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弹簧35的轴线在第一弹簧34的轴线的下方大致平行地延伸。第二弹簧35对卡定部第二抵接部76向前方施力。以图3为基准,卡定部件70以卡定轴部73为中心被向顺时针方向施力。即,卡定部件70被向与操作部件60相反的方向施力。
42.以下,有时将第一弹簧34的轴线以及第二弹簧35的轴线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将与该第一方向垂直且通过第一弹簧34的轴线以及第二弹簧35的轴线的方向(上下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将与该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左右方向/锁定装置30的宽度方向)。第一弹簧34和第二弹簧35配置在以第三方向为基准与操作部件60的大致中央重叠的位置。
43.参照图4和图6。第二弹簧支承部件80具有:板状的第二支承主体部81;第二突出部82,其从该第二支承主体部81的左右的侧面突出,并固定于第二支承部固定部46;第二定位爪部83,其从第二支承主体部81的左右的侧面突出,并插入于第二支承部定位部47;以及支承部第二保持部84,其保持第二弹簧35的后端。
44.在第二支承主体部81,以避开第一弹簧34以及操作部第一保持部64的方式向下方呈凹状地形成有第一弹簧回避部81a。
45.以下,对以上说明的收纳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46.参照图3和图7。在将关闭的盖体20打开时,乘员克服第一弹簧34的作用力而将手柄部63向上方按压。由此,操作部件60以操作轴部62为中心旋转,第一抵接部65按压卡定部件70。被操作部件60按压的卡定部件70克服第二弹簧35的作用力,以卡定轴部73为中心旋转。通过旋转,卡定于卡定孔11a的钩部75从卡定孔11a分离。即,锁定状态被解除。由此,能够使盖体20向打开方向摆动。
47.在将打开的盖体20关闭时,乘员将盖体压入,直到钩部75卡定于卡定孔11a的边缘为止。如图3所示,在钩部75卡定于卡定孔11a的边缘的状态下,操作部件60被第一弹簧34的作用力施力而位于待机位置。另外,卡定部件70被第二弹簧35的作用力施力而位于卡定位置。
48.以下,对以上说明的收纳装置10进行总结。
49.第一弹簧34贯通形成于卡定部件70的贯通孔74而设置。通过贯通卡定部件70的一部分地设置,能够将第一弹簧34接近卡定部件70地配置,能够使锁定装置30小型化。能够提供具有小型化的锁定装置30的车辆用收纳装置10。
50.另外,通过贯通卡定部件70地配置第一弹簧34,能够利用第一弹簧34对操作部件60的远离摆动轴的位置施力。由此,即使是小型且作用力小的第一弹簧34,也能够充分地对操作部件60向返回方向施力。由于能够通过小型的第一弹簧34得到充分的作用力,因此能够使锁定装置30小型化。能够提供具有小型化的锁定装置30的车辆用收纳装置10。另外,由于能够减小从第一弹簧34施加于操作部主体61的作用力,因此能够减轻施加于操作部主体61的负荷,能够实现收纳装置10的长寿命化。
51.第一弹簧34和第二弹簧35配置在以第三方向(宽度方向)为基准与操作部件60的大致中央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使操作部件60以及卡定部件70稳定地动作。
52.第二弹簧35是压缩螺旋弹簧,并且与卡定部件70的背面相对配置,第二弹簧35从卡定部件70的背面朝向收纳部11对钩部75施力。能够通过第二弹簧35对卡定部件70的远离摆动轴的位置施力。由此,即使是小型且作用力小的第二弹簧35,也能够充分地对卡定部件70向返回方向施力。换言之,能够通过小型的第二弹簧35得到充分的作用力,因此能够使锁定装置30小型化。能够提供具有更加小型化的锁定装置30的车辆用收纳装置10。另外,由于能够减小从第二弹簧35施加于卡定部主体71的作用力,因此能够减轻施加于卡定部主体71的负荷,能够实现长寿命化。另外,在关闭盖体20时,能够以较小的力压入,能够提高操作性。
53.锁定装置30具有:支承部件40,其设置于盖体20,将操作部件60以及卡定部件70均支承为能够摆动;以及第二弹簧支承部件80,其固定于该支承部件40,保持第二弹簧35的一端。通过具有支承部件40以及第二弹簧支承部件80,能够将操作部件60、卡定部件70、第一
弹簧34以及第二弹簧35单元化。能够将单元化的锁定装置30组装于盖体20,与将各个部件组装于盖体20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54.另外,本发明的收纳装置以中央控制台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杂物箱等。只要起到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收纳装置,其具有:收纳部,其一个面开口,且能够在内部收纳收纳物;盖体,其设置于该收纳部,且能够对所述收纳部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开闭;以及锁定装置,其能够将该盖体保持为关闭状态,所述车辆用收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具有:操作部件,其用于进行所述盖体的锁定解除操作;卡定部件,其被设置为能够卡定于所述收纳部,在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时,该卡定部件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第一弹簧,其对所述操作部件朝向锁定状态下的待机位置施力;以及第二弹簧,其对所述卡定部件朝向与所述收纳部卡定的卡定位置施力,所述操作部件具有:操作部第一保持部,其保持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一抵接部,其能够与所述卡定部件抵接,所述卡定部件具有能够卡定于所述收纳部的钩状的钩部,所述第一弹簧贯通形成于所述卡定部件的贯通孔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收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弹簧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弹簧的轴线相互平行地延伸,在设所述第一弹簧的轴线以及所述第二弹簧的轴线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垂直且通过所述第一弹簧的轴线以及所述第二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三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配置在以所述第三方向为基准与所述操作部件的大致中央重叠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收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弹簧是压缩螺旋弹簧,并且与所述卡定部件的背面相对配置,所述第二弹簧从所述卡定部件的背面朝向所述收纳部对所述钩部施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收纳装置,其中,所述锁定装置还具有:支承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盖体,将所述操作部件以及所述卡定部件均支承为能够摆动;以及第二弹簧支承部件,其固定于该支承部件,保持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收纳装置,其设置于车厢内且作为中央控制台等而使用。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小型化的锁定装置的车辆用收纳装置。车辆用收纳装置具有能够将盖体保持为关闭状态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具有:操作部件,其用于进行盖体的锁定解除操作;卡定部件,其被设置为能够卡定于收纳部,在对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时,该卡定部件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第一弹簧,其对操作部件朝向锁定状态下的待机位置施力;以及第二弹簧,其对卡定部件朝向与收纳部卡定的卡定位置施力。第一弹簧贯通形成于卡定部件的贯通孔而设置。定部件的贯通孔而设置。定部件的贯通孔而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

上原拓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森六汽车配件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2.05.0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9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部件   弹簧   操作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