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保险杠尾灯的装配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尾部的外饰件主要有后保险杠、尾灯等,它们是汽车上不可缺少的部分,起到一定的装饰、保护及承载作用。
3.受产品加工误差及装配误差的影响,后保险杠与尾灯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装配间隙一般在2mm左右。装配完成后一般会存在以下问题:
4.1、当人们从车辆尾部查看车辆外观时,通过后保险杠与尾灯之间的间隙可能会看到尾灯的内部结构;
5.2、后保险杠与尾灯之间的装配间隙不均匀,给人以整车品质不高的印象,影响人们对车辆的精致感受。
6.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间隙在车辆空载时距离地面一般在1400mm左右,身高170cm左右的人员轻弯腰状态下就很容易从车辆后方的水平方向查看尾灯与后保险杠的衔接部位,很容易通过装配间隙看到尾灯的内部结构,而极大拉低整车品质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以在视觉上弱化因后保险杠和尾灯灯罩之间的缝隙而使尾灯的内部结构被观察到的问题。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9.一种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设于所述后保险杠和所述尾灯的灯罩之间;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后保险杠上的翻边,所述翻边由所述后保险杠的主体的顶部向着所述后保险杠的内侧弯折而成,且所述翻边上具有正对所述灯罩的底端设置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向着所述底端的内侧上方倾斜设置,并与所述底端的下沿所在的水平面相交。
10.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面和所述底端的装配间隙d=1.5mm~2.5mm。
11.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α=25
°
~35
°

12.进一步的,所述翻边包括一体相连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连接于所述主体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所述第二弯折段相对于所述主体的弯折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弯折段相对于所述主体的弯折角度;所述配合面位于所述第一弯折段上。
13.进一步的,所述灯罩的底部成型有向着所述灯罩内侧弯折设置的弯折部,所述底端位于所述弯折部的端部。
14.进一步的,所述底端的端面平行于所述配合面设置,所述下沿位于所述端面的外侧边缘。
15.进一步的,所述下沿位于所述主体外表面的正上方。
16.进一步的,所述端面的内侧边缘在所述配合面上的投影靠近所述配合面的中部。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8.本实用新型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通过在后保险杠的主体顶部设置翻边,并在翻边上成型出上倾的配合面,配合面正对灯罩的底端并和灯罩底端的下沿所在的水平面相交,这样一来,从车辆后方的水平方向查看尾灯与后保险杠的衔接部位,目光会通过灯罩和翻边之间的装配间隙而停留在配合面上,而不能看到尾灯的内部结构,给人以装配间隙较小且规整的感受,利于提升整车的品质感受。
19.此外,将翻边构造为两段,在第一弯折段上形成配合面,并将第二弯折段相对于第一弯折段进一步向下弯折,从而可使第二弯折段的上方空间更大,避免其对尾灯的安装形成阻碍,便于尾灯的安装布置。
20.而且,在灯罩的底部成型出弯折部,可以使弯折部更接近与配合面相垂直的姿态,便于灯罩的底端与配合面的正对配合,有利于使装配间隙看上去更为均匀整齐。
2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
22.进一步的,所述尾灯的外侧和顶部与所述车辆的侧围板衔接。。
2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上述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24.此外,由侧围板和后保险杠围绕形成供尾灯安装的空间位置,利用固定在侧围板上的尾灯安装板可牢固地将尾灯固装于车辆尾部,不仅装配方便,且尾灯和侧围板以及后保险杠的衔接配合紧密,有助于展现出整洁美观的车辆尾部造型。
附图说明
2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所在部位的正视图;
27.图2为图1中a-a所示部位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中b所示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后保险杠;10、主体;11、翻边;110、配合面;111、第一弯折段;112、第二弯折段;
31.2、尾灯;20、灯罩;21、灯座;200、弯折部;201、下沿;202、端面;
32.3、侧围板;30、尾灯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
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实施例一
37.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设于后保险杠1和尾灯2的灯罩20之间,可以在视觉上弱化因后保险杠1和尾灯2灯罩20之间的缝隙而使尾灯2的内部结构被观察到的问题;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38.整体而言,该装配结构包括设在后保险杠1上的翻边11,且翻边11是由后保险杠1的主体10的顶部向着后保险杠1的内侧弯折而成。同时,翻边11上具有正对灯罩20的底端设置的配合面110;配合面110向着底端的内侧上方倾斜设置,并与底端的下沿201所在的水平面相交。
39.显然,后保险杠1位于尾灯2的下方,后保险杠1主要包括主体10和翻边11,尾灯2主要包括灯罩20和安装在车身上的灯座21。灯罩20的底部和翻边11衔接。
40.为了便于装配,翻边11和灯罩20的底端之间必然留有装配间隙。结合图3所示,优选地,该装配间隙的间隙尺寸d设置在1.5mm至2.5mm之间,例如设置为2mm。将配合面110和灯罩20底端的装配间隙控制在1.5mm~2.5mm之间,可以保障后保险杠1和尾灯2之间的装配质量,以使装配间隙满足车辆外观的基本质控要求。
41.同时,翻边11上的配合面110由主体10顶部向着灯罩20底端的内侧上方方向上倾设置,上倾的角度,即配合面110与水平面的夹角α优选设置在25
°
至35
°
之间。将配合面110和水平面的夹角控制在25
°
~35
°
,不仅使翻边11的弯折角度不至于过大,且配合面110的上倾角度姿态足以保证其形成对来自装配间隙的目光的阻挡。
42.为了便于设置配合面110,本实施例的翻边11包括一体相连的第一弯折段111和第二弯折段112。其中,第一弯折段111连接在主体10的顶部和第二弯折段112之间,而且,第二弯折段112相对于主体10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段111相对于主体10的弯折角度。基于翻边11的这种设置形式,配合面110设置在第一弯折段111的外表面。将翻边11构造为两段,在第一弯折段111上形成配合面110,并将第二弯折段112相对于第一弯折段111进一步向下弯折,从而可使第二弯折段112的上方空间更大,避免其对尾灯2的安装形成阻碍,便于尾灯2的安装布置。
43.灯罩20的整体形状当然可以是平面状,但是,为了与配合面110处的良好装配衔接,本实施例中,仍如图3所示,灯罩20的底部成型有向着灯罩20内侧弯折设置的弯折部200,上述的灯罩20的底端位于弯折部200的端部。在灯罩20的底部成型出弯折部200,可以使弯折部200更接近与配合面110相垂直的姿态,便于灯罩20的底端与配合面110的正对配合,有利于使装配间隙看上去更为均匀整齐。
44.优选地,弯折部200端部(即灯罩20的底端)的端面202平行于配合面110设置;此刻,上述的灯罩20的下沿201位于端面202的外侧边缘。基于弯折部200和配合面110接近垂
直的情况,弯折部200端部(即灯罩20的底端)的端面202更容易设置成和配合面110相平行的状态,这样一来,可以使装配间隙的整体缝隙宽度一致,利于进一步提升装配间隙的规整性和均匀性。
45.在保障来自车辆后方的水平视线能被配合面110遮挡的前提下,弯折部200的厚度(即端面202的宽度)、以及配合面110的宽度当然可以灵活选择,端面202与配合面110正对的位置也可以小范围调整。在本实施例中,下沿201位于主体10外表面的正上方,并且,端面202的内侧边缘在配合面110上的投影靠近配合面110的中部;即端面202的宽度为配合面110宽度的一半左右。
46.将灯罩20的下沿201和主体10的外表面设置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可使车辆尾部整体外观更为平整,尾灯2和后保险杠1的衔接过渡平顺,利于改善车辆尾部观感。
47.而且,很明显,下沿201位于端面202的外侧边缘位置;基于下沿201位于主体10外表面的正上方,从而基本正对配合面110的外侧边缘的情况,将配合面110在弯折部200厚度方向上的宽度设置为弯折部200厚度的两倍左右,可使端面202的内侧边缘基本正对配合面110的中部,使配合面110具有位于弯折部200内侧的冗余量,不仅利于保证尾灯2的内部结构不被观察到,而且也能降低外部的雨水进入尾灯2内部的情况发生。
48.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通过在后保险杠1的主体10顶部设置翻边11,并在翻边11上成型出上倾的配合面110,配合面110正对灯罩20的底端并和灯罩20底端的下沿201所在的水平面相交,这样一来,从车辆后方的水平方向查看尾灯与后保险杠的衔接部位,目光会通过灯罩20和翻边11之间的装配间隙而停留在配合面110上,而不能看到尾灯2的内部结构,给人以装配间隙较小且规整的感受,利于提升整车的品质感受。
49.实施例二
5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有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
51.对于尾灯2与车身上周边部件的配合形式,当然可以根据车辆外观的整体设计原则灵活设定。在本实施例中,仍结合图1所示,尾灯2的外侧和顶部与车辆的侧围板3衔接,尾灯2的底部和后保险杠1衔接,尾灯2的内侧则可以与后备箱门上的尾灯衔接配合。
52.由侧围板3和后保险杠1围绕形成供尾灯2安装的空间位置,利用固定在侧围板3上的尾灯安装板30可牢固地将尾灯2固装于车辆尾部,不仅装配方便,且尾灯2和侧围板3以及后保险杠1的衔接配合紧密,有助于展现出整洁美观的车辆尾部造型。
53.通过如上的设置,利用后保险杠1上的翻边11与灯罩20配合,利用翻边11上的配合面110阻断来自车辆后方的视线,从而使尾灯2的内部结构被遮挡,在视觉上弱化了因后保险杠1和尾灯2灯罩20之间的缝隙而使尾灯2的内部结构被观察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整车的外观品质与精致感感觉。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设于所述后保险杠(1)和所述尾灯(2)的灯罩(2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后保险杠(1)上的翻边(11),所述翻边(11)由所述后保险杠(1)的主体(10)的顶部向着所述后保险杠(1)的内侧弯折而成,且所述翻边(11)上具有正对所述灯罩(20)的底端设置的配合面(110);所述配合面(110)向着所述底端的内侧上方倾斜设置,并与所述底端的下沿(201)所在的水平面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面(110)和所述底端的装配间隙d=1.5mm~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面(110)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α=25
°
~3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11)包括一体相连的第一弯折段(111)和第二弯折段(112),所述第一弯折段(111)连接于所述主体(10)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弯折段(112)之间,所述第二弯折段(112)相对于所述主体(10)的弯折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弯折段(111)相对于所述主体(10)的弯折角度;所述配合面(110)位于所述第一弯折段(111)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20)的底部成型有向着所述灯罩(20)内侧弯折设置的弯折部(200),所述底端位于所述弯折部(200)的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的端面(202)平行于所述配合面(110)设置,所述下沿(201)位于所述端面(202)的外侧边缘。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沿(201)位于所述主体(10)外表面的正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202)的内侧边缘在所述配合面(110)上的投影靠近所述配合面(110)的中部。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灯(2)的外侧和顶部与所述车辆的侧围板(3)衔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设于后保险杠和尾灯的灯罩之间,包括设于后保险杠上的翻边。翻边由后保险杠的主体的顶部向着后保险杠的内侧弯折而成,且翻边上具有正对灯罩的底端设置的配合面;配合面向着底端的内侧上方倾斜设置,并与底端的下沿所在的水平面相交。本实用新型的后保险杠与尾灯的装配结构,通过在后保险杠的主体顶部设置翻边,从车辆后方的水平方向查看尾灯与后保险杠的衔接部位,目光会通过灯罩和翻边之间的装配间隙而停留在配合面上,而不能看到尾灯的内部结构,给人以装配间隙较小且规整的感受,利于提升整车的品质感受。提升整车的品质感受。提升整车的品质感受。


技术研发人员:

王向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2:33: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9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尾灯   所述   保险杠   灯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