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转化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面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彩转化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量子点(qd)可以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oled)相结合得到qd-oled显示装置,其原理是将oled器件发出的光用作背光,使背光经过量子点转化后实现全彩化。
3.在qd-oled显示装置中,oled器件发出一定颜的背光,一部分背光直接向外发出,一部分背光用于激发量子点发出不同颜的光。oled器件和量子点发出的光中,只有朝向显示装置外侧发出的光才能被用户看到,朝向其他方向发出的光都在显示装置内部耗散。由于背光为oled器件直接发出的光,背光在显示装置中传播具有较强的微腔效应,因此在大视角下从显示装置中直接出射的背光亮度衰减较快,导致显示装置在大视角下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彩转化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目的在于提高彩转化结构在大视角下部分颜的光线亮度。
5.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彩转化结构,彩转化结构包括:
6.光阻挡层,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贯穿孔;
7.彩转化单元,位于部分贯穿孔内,且彩转化层能够将第一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线转化为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射出;
8.滤光层,设置在光阻挡层的一侧,滤光层包括第一滤光部,第一滤光部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通孔,光阻挡层在滤光层上的投影至少与第一滤光部交叠,第一滤光部能够反射从滤光层背离光阻挡层的一侧射入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彩转化单元在滤光层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入通孔,第二波长范围为除第一波长范围的其他波长。
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彩转化结构还包括增透层,增透层设置于滤光层远离光阻挡层的一侧,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滤光层的折射率。
10.增透层的厚度h满足:
11.其中,n为正整数,λ1为第一波长范围,n1为增透层的折射率。
12.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波长范围为440~480nm;
1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增透层的折射率为1.3~1.5。
1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滤光层还包括第二滤光部,第二滤光部设置在通孔内,彩转化单元在滤光层上的投影至少与第二滤光部交叠,第二滤光部能够透射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
1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多个彩转化单元包括多个红量子点
单元和多个绿量子点单元,红量子点单元和绿量子点单元分别收容在贯穿孔内,红量子点单元能够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红光,绿量子点单元能够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绿光。
1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滤光部包括红滤光部和绿滤光部,红量子点单元在滤光层上的投影与红滤光部交叠,红滤光部能够透射红量子点单元发出的红光,绿量子点单元在滤光层上的投影与绿滤光部交叠,绿滤光部能够透射绿量子点单元发出的绿光。
1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滤光部延伸至贯穿孔中。
1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彩转化结构还包括多个透射单元,透射单元设置于未收容彩转化单元的贯穿孔内,透射单元在滤光层上的投影与第一滤光部交叠。
19.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发光器件层、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发光器件层设置于衬底的一侧,彩转化结构设置于发光器件层远离衬底的一侧。
2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发光器件层能够发出第一波长范围的光。
21.本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22.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彩转化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中,通过将彩转化单元设置在光阻挡层的贯穿孔内,使得光阻挡层可以遮挡从彩转化单元射出的部分光线,从而减小或避免相邻彩转化单元射出的光线发生混光现象;通过在光阻挡层的一侧设置滤光层,并设置光阻挡层在滤光层上的投影至少与第一滤光部交叠,第一滤光部能够反射从滤光层背离光阻挡层的一侧射入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使得外部从滤光层背离光阻挡层一侧射入彩转化结构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可以被第一滤光部反射,从而补偿通过贯穿孔射出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以减小或避免由于从光阻挡层背离滤光层的一侧射入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线在发生微腔效应,导致在大视角下通过贯穿孔出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不足,保证彩转化结构在大视角下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亮度。
附图说明
23.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4.图1是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彩转化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彩转化结构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彩转化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增透层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彩转化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显示面板的部分制备流程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彩转化结构;1、光阻挡层;11、贯穿孔;2、彩转化单元;21、红量子点单元;22、绿量子点单元;3、滤光层;31、第一滤光部;32、通孔;33、第二滤光部;331、红滤光部;332、绿滤光部;4、增透层;5、透射单元;
33.20、衬底;30、发光器件层;40、封装层。
34.具体施方式
35.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更好的理解。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7.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38.相关技术中,量子点(qd)可以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oled)相结合得到qd-oled显示装置,其原理是将oled器件发出的光用作背光,使背光经过量子点转化后实现全彩化。
39.在qd-oled显示装置中,oled器件发出一定颜的背光,一部分背光直接向外发出,一部分背光用于激发量子点发出不同颜的光。oled器件和量子点发出的光中,只有朝向显示装置外侧发出的光才能被用户看到,朝向其他方向发出的光都在显示装置内部耗散。由于背光为oled器件直接发出的光,背光在显示装置中传播具有较强的微腔效应,因此在大视角下从显示装置中直接出射的背光亮度衰减较快,导致显示装置在大视角下显示异常。例如在oled器件发出蓝背光,一部分蓝背光直接向外发出,一部分蓝背光用于激发量子点发出不同颜的光。由量子点激发产生的光线可向多个方向发射,从而使得用户在大视角和正视角下均能观看到量子点激发产生的光线。而蓝背光由于直接向外射出,使得用户在大视角下观看到的蓝光亮度低于正视下观看到的蓝光亮度,并且由于oled器件中较强的微腔效应,使得oled器件发出的蓝光在正视角下增强,大视角下衰减较快。大视角下蓝光亮度较弱,将导致显示装置在大视角下显示偏红。
40.现有的方案均不能很好的解决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彩转化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彩转化结构、显示面板和显
示装置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41.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彩转化结构10,彩转化结构10包括光阻挡层1、彩转化单元2和滤光层3,光阻挡层1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贯穿孔11;彩转化单元2位于部分贯穿孔11内,且彩转化层能够将第一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线转化为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射出;滤光层3设置在光阻挡层1的一侧,滤光层3包括第一滤光部31,第一滤光部31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通孔32,光阻挡层1在滤光层3上的投影至少与第一滤光部31交叠,第一滤光部31能够反射从滤光层3背离光阻挡层1的一侧射入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彩转化单元2在滤光层3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入通孔32,第二波长范围为除第一波长范围的其他波长。
42.该彩转化结构10可应用于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中可以选择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或发光二极管(lighting emitting diode,led)等作为光源,光源向彩转化单元2发出第一波长范围的光作为入射光线,彩转化单元2受入射光线的激发向外发出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以实现具有多种颜的图像显示。
43.可以设置多种可特定激发射出不同颜的彩转化单元2,例如红转化单元、绿转化单元等,红转化单元用于受入射光线激发射出红光,绿转化单元用于受入射光线激发射出绿光。彩转化单元2可以由量子点材料制成,量子点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外壳为硫化锌(zns),核为硒化镉(cdse)、碲化镉(cdte)、硫化镉(cds)、磷化铟(inp)、钙钛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量子点材料,该量子点材料还可以包括散射体,例如氧化钛,或者二氧化硅等。
44.上述光阻挡层1可以呈网格状,彩转化单元2可通过打印工艺设置在光阻挡层1的贯穿孔11内。光阻挡层1可以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彩转化单元2射出的光线无法透过光阻挡层1,从而避免从各个贯穿孔11射出的光线发生混光现象。为了提高光阻挡层1对各彩转化单元2射出光线的阻挡作用,光阻挡层1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彩转化单元2的厚度。
45.请结合参阅图2,光源可以设置光阻挡层1背离滤光层3的一侧,一部分光源发出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a1射入彩转化单元2,并在彩转化单元2中转化为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b射出,一部分光源发出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a1可通过贯穿孔11直接射出,由于微腔效应导致在大视角下该部分光线a1衰减较快。而在本技术中,滤光层3可以透射或反射预设波长范围的光线,光阻挡层1在滤光层3上的投影至少与第一滤光部31交叠,使得从滤光层3射入彩转化结构10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a2可以被第一滤光部31反射,从而补偿从彩转化结构10射出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a1,例如图2虚线箭头所示光路,而通过贯穿孔11射出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a1和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b可以经过滤光层3的通孔32射出,例如图2实线箭头所示光路。
46.在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将彩转化单元2设置在光阻挡层1的贯穿孔11内,使得光阻挡层1可以遮挡从彩转化单元2射出的部分光线,从而减小或避免相邻彩转化单元2射出的光线发生混光现象;通过在光阻挡层1的一侧设置滤光层3,并设置光阻挡层1在滤光层3上的投影至少与第一滤光部31交叠,第一滤光部31能够反射从滤光层3背离光阻挡层1的一侧射入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使得外部从滤光3层背离光阻挡层1一侧射入彩转化结构10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可以被第一滤光部31反射,从而补偿通过贯穿孔11射出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以减小或避免由于从光阻挡层1背离滤光层3的一侧射入的
第一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线发生微腔效应,导致在大视角下通过贯穿孔11出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不足,保证彩转化结构10在大视角下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亮度。
47.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彩转化结构10还包括增透层4,增透层4设置于滤光层3远离光阻挡层1的一侧,增透层4的折射率小于滤光层3的折射率。可选地,增透层4的厚度h满足:
48.其中,n为正整数,λ1为第一波长范围,n1为增透层4的折射率。
49.请结合参阅图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光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大,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做光疏介质,光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小,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做光密介质。当光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时,若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光有可能发生全反射;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例如外部环境光从空气介质射入增透层4,光线从增透层4射入滤光层3。在增透层4的厚度h满足前述公式时,外部环境中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掠射或者垂直入射至增透层4中,光线在增透层4的行程l1为n1*h。增透层4两表面的反射光均有半波损失,增透层4两侧反射回去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减小用户在较小视角下观看到增透层4反射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
50.在增透层4的厚度h满足前述公式时,外部环境中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以较大夹角θ射入至增透层4中,光线在增透层4的行程l2为(n1*h)/cosθ,且(n1*h)/cosθ≠(2n-1)λ1/4,增透层4两侧反射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不发生干涉,使得用户在大视角下可观看到增透层4反射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反射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可以补充从彩转化结构10射出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亮度不足。
51.因此,增透层4的折射率小于滤光层3的折射率情况下,增透层4才具有增透作用。在增透层4的厚度h满足前述公式时,增透层4对于以较小夹角入射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具有降反增透的作用,增透层4对于以较大夹角入射地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不具有降反增透的作用,并且增透层4可以反射环境光线中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以补偿从彩转化结构10射出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亮度不足。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长范围为440~480nm。即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为蓝光。由于蓝在三原中具有最短的波长,从而可减小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射入彩转化单元2激发产生其他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53.由于增透层4的一侧设置滤光层3,另一侧为空气介质,所以可以根据滤光层3和空气的折射率选择合适的折射率材料制备增透层4,以使得增透层4的折射率小于滤光层3的折射率,且增透层4的折射率大于空气介质的折射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增透层4的折射率为1.3~1.5。增透层4的制作材料可以选用多种容易成型的透明的材料,例如透光效果较好且价格适宜的光刻胶,因此可以选用折射率为1.3~1.5透明光刻胶作为增透层4的制作材料。
54.滤光层3还包括第二滤光部33,第二滤光部33设置在通孔32内,彩转化单元2在滤光层3上的投影至少与第二滤光部33交叠,第二滤光部33能够透射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
55.彩转化单元2受入射光激发产生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该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射入第二滤光部33,并透过第二滤光部33射出,而未被彩转化单元2转化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被第二滤光部33遮挡。另外,第二滤光部33还可以遮挡一部分光线从滤光层3射入
彩转化单元2,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彩转化单元2受到从滤光层3射入的光线激发发出不需要的光线。通过设置彩转化单元2在滤光层3上的投影至少与第二滤光部33交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或避免未被彩转化单元2转化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和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一并从同一贯穿孔11射出。
56.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彩转化单元2包括多个红量子点单元21和多个绿量子点单元22,红量子点单元21和绿量子点单元22分别收容在贯穿孔11内,红量子点单元21能够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红光,绿量子点单元22能够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绿光。
57.红量子点单元21为可以将第一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线转化为红光线,红量子点单元21可以在受到蓝光激发下产生红光。绿量子点单元22为可以将第一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线转化为绿光线,绿量子点单元22可以在受到蓝光激发下产生绿光。通过设置多个红量子点单元21和多个绿量子点单元22,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获得红光和绿光。
5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光部33包括红滤光部331和绿滤光部332,红量子点单元21在滤光层3上的投影与红滤光部331交叠,红滤光部331能够透射红量子点单元21发出的红光,绿量子点单元22在滤光层3上的投影与绿滤光部332交叠,绿滤光部332能够透射绿量子点单元22发出的绿光。
59.综上可知,红滤光部331对应红量子点单元21设置,红量子点单元21射出的红光可透过红滤光部331,而未被转换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线不能透过红滤光部331,即未被转换的蓝光不能透过红滤光部331。绿滤光部332对应绿量子点单元22设置,绿量子点单元22射出的绿光可透过绿滤光部332,而未被转换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线不能透过绿滤光部332,即未被转换的蓝光不能透过绿滤光部332。
60.通过前述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至少包括绿光和红光。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光部33延伸至贯穿孔11中。彩转化单元2射出的光线一部分被光阻挡层1遮挡,一部分射入第二滤光部33,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或避免彩转化单元2射出的光线射入第一滤光部31。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彩转化结构10还包括多个透射单元5,透射单元5设置于未收容彩转化单元2的贯穿孔11内,透射单元5在滤光层3上的投影与第一滤光部31交叠。
63.多个贯穿孔11中,一部分收容红量子点单元21,以向外发出红光线,一部分收容绿量子点单元22,以向外发出绿光线,而一部分收容透射单元5,以使得第一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线可以通过透射单元5直接透射出去,以向外发出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该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不再经过彩转化单元2转化,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实现彩转化结构10同时发出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
64.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滤光部31延伸至收容透射单元5的贯穿孔11中。
65.由于贯穿孔11内需要收容一定量的彩转化结构10,以使射入彩转化结构10的光线尽可能的被转化为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射出,因此设置贯穿孔11的光阻挡层1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以使开设的贯穿孔11能够放置足够厚度的彩转化结构10。较厚的光阻挡层1将不利于制备,所以光阻挡层1可以分多次制备形成多个叠设的层结构,即光阻挡层1可以包括多个阻挡层,各阻挡层沿彩转化结构10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在本技术中,光阻挡
层1包括第一阻挡层11和第二阻挡层12,制备彩转化结构10时,先制备第一阻挡层11,在第一阻挡层11上开孔,以放置彩转化单元2和透射单元5;在第一阻挡层11上形成第二阻挡层12,在第二阻挡层12上开孔,以放置第二滤光部32,最后在第二阻挡层12上未设置第二滤光部32的区域设置第一滤光部31。为了方便制备,可以在第一阻挡层11的开孔内制备相同厚度的彩转化单元2和透射单元5,可以在第二阻挡层12对应彩转化单元2和透射单元5的区域同时开孔,所以覆盖在第二阻挡层12上的第一滤光部制备材料必然会流入第二阻挡层12的开孔中,形成第一滤光部31延伸至收容透射单元5的贯穿孔11的结构。
66.请参阅图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20、发光器件层30、第一方面提供的彩转化结构10,发光器件层30设置于衬底20的一侧;彩转化结构10设置于发光器件层30远离衬底20的一侧。
67.衬底20、发光器件层30和彩转化结构10可以沿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衬底20可以为硅基底,也可以采用柔性衬底20,比如聚酰亚胺。发光器件层30能够发出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发光器件层30包括多个发光器件301和驱动阵列,各发光器件301可以发出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驱动阵列可以设置在发光器件301靠近衬底20的一侧,驱动阵列为发光器件301提供电信号。当然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封装层40、盖板等结构,封装层40可以设置在发光器件层30和光阻挡层1之间,以隔绝外部水汽进入发光器件层30。盖板可以设置在增透层远离衬底的一侧,以减小或避免外力损坏增透层。
68.请参阅图7,为了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以下举例说明本技术显示面板100的制备过程。
69.如图7a,提供一衬底20,在衬底20上形成发光器件层30,再在发光器件层30上形成封装层40;
70.如图7b,通过黄光工艺在封装层上形成光阻挡层1,在对应发光单元的位置刻蚀形成暴露封装层的贯穿孔11;
71.如图7c,在多个贯穿孔11内通过打印工艺分别打印形成红量子点单元21和绿量子点单元22,并在部分贯穿孔11内填充透明有机胶,以形成透射单元5;
72.通过黄光工艺在红量子点单元21和绿量子点单元22上分别形成红滤光部331和绿滤光部332;通过黄光工艺在光阻挡层1上涂布蓝滤光材料,并刻蚀去除覆盖在红滤光部331和绿滤光部332的蓝滤光材料,形成第一滤光部31;
73.如图7d,在滤光层3上方涂布形成增透层。
74.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具有前述彩转化结构10的相关结构,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彩转化结构10,具有前述彩转化结构10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7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具有前述显示面板的相关结构,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前述显示面板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76.依照本技术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技术以及在本技术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
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彩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转化结构包括:光阻挡层,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贯穿孔;彩转化单元,位于部分所述贯穿孔内,且所述彩转化层能够将第一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线转化为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射出;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光阻挡层的一侧,所述滤光层包括第一滤光部,所述第一滤光部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通孔,所述光阻挡层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至少与所述第一滤光部交叠,所述第一滤光部能够反射从滤光层背离光阻挡层的一侧射入的所述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所述彩转化单元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二波长范围为除所述第一波长范围的其他波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转化结构还包括增透层,所述增透层设置于所述滤光层远离所述光阻挡层的一侧,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滤光层的折射率;所述增透层的厚度h满足:其中,n为正整数,λ1为所述第一波长范围,n1为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为440~480nm;优选地,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为1.3~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还包括第二滤光部,所述第二滤光部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彩转化单元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至少与所述第二滤光部交叠,所述第二滤光部能够透射所述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彩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彩转化单元包括多个红量子点单元和多个绿量子点单元,所述红量子点单元和所述绿量子点单元分别收容在所述贯穿孔内,所述红量子点单元能够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红光,所述绿量子点单元能够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绿光;优选地,所述第二滤光部包括红滤光部和绿滤光部,所述红量子点单元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红滤光部交叠,所述红滤光部能够透射所述红量子点单元发出的红光,所述绿量子点单元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绿滤光部交叠,所述绿滤光部能够透射所述绿量子点单元发出的绿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光部延伸至所述贯穿孔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转化结构还包括多个透射单元,所述透射单元设置于未收容所述彩转化单元的所述贯穿孔内,所述透射单元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滤光部交叠。8.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发光器件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彩转化结构,所述彩转化结构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能够发出所述第一波长范围的光。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彩转化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彩转化结构包括光阻挡层、彩转化单元和滤光层,光阻挡层,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贯穿孔;彩转化单元位于部分贯穿孔内,且彩转化层能够将第一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线转化为第二波长范围的光线射出;滤光层设置在光阻挡层的一侧,滤光层包括第一滤光部,第一滤光部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通孔,光阻挡层在滤光层上的投影至少与第一滤光部交叠,第一滤光部能够反射从所述滤光层背离所述光阻挡层的一侧射入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彩转化单元在滤光层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入通孔。本申请提供的彩转化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或避免大视角下的显示异常。程度上可减小或避免大视角下的显示异常。程度上可减小或避免大视角下的显示异常。


技术研发人员:

刘俊伟 颜志敏 焦福星 苏圣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7

技术公布日:

2023/3/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30: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8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波长   滤光   单元   光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