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及极片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及极片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池生产技术中,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通常会对极片的两个两面进行差异化设计,但是,由于各工序现阶段无法集成生产,在极片转移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两个表面识别错误的问题,影响了最终电池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及极片制造装置,能够达到识别电池极片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的目的,解决了电池极片在生产工序中所需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识别问题。
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极片,极片沿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第一面设置有第一标识孔;或第二面设置有第二标识孔;以区分第一面和第二面。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极片通过在第一面设置有第一标识孔或第二面设置有第二标识孔,达到迅速识别极片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的目的,解决了极片在生产工序中所需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识别问题,以此方便对极片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进行凹版工艺加工、涂布工艺加工以及冷压工艺加工。
6.具体地,在极片的各工序无法集成生产的情况下,在转移极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标识孔来识别极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通过极片上的标识孔能够达到员工仅靠目视就能分辨极片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目的,为未来极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赋予不同的功能以及差异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沿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涂敷层和第一空白区,第一标识孔设置于第一涂敷层或第一空白区;或第二面沿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涂敷层和第二空白区,第二标识孔设置于第二涂敷层或第二空白区。通过在涂敷区和/或空白区设置标识孔,不仅能够在转移极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标识孔和/或第二标识孔来识别极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还能够通过极片上的第一标识孔和/或第二标识孔识别涂敷层和空白区,为未来极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涂敷层和空白区赋予不同的功能以及差异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孔贯穿第一涂敷层或第一空白区;或第二标识孔贯穿第二涂敷层或第二空白区。通过将标识孔设置为贯穿涂敷层或空白区,可以提高对第一面、第二面、涂敷层以及空白区的识别度,即,可通过第一标识孔和/或第二标识孔的透光性快速识别极片的第一面、第二面、涂敷层以及空白区。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和第二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标识孔和第二标识孔,第一标识孔和第二标识孔在孔径、位置、深度、形状、分布方式中的至少一方面不同,以区分第一面
和第二面。通过标识孔的这些特征不仅可以区分第一标识孔与第二标识孔,还可以使标识孔设置为多种特征的组合,以此增加标识孔的种类,通过多种不同种类的标识孔能够适用于区分多种不同种类的极片。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孔设置于第一面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和/或第二标识孔设置于第二面沿宽度方向中部。通过不同位置的标识孔,能够达到简易快速识别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目的,即,仅通过标识孔的位置即可达到识别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目的,不需要再去仔细查看标识孔的形状、大小或者深度。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孔设置于第一面沿宽度方向的中部;和/或第二标识孔设置于第二面沿宽度方向两侧。通过不同位置的标识孔,能够达到简易快速识别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目的,即,仅通过标识孔的位置即可达到识别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目的,不需要再去仔细查看标识孔的形状、大小或者深度。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孔和/或第二标识孔沿极片的长度方向直线间隔设置。通过第一标识孔和/或第二标识孔的间隔距离可记录极片的身份信息,例如,通过第一标识孔和/或第二标识孔的多种不同的间隔距离可以生成类似于摩斯密码的身份信息,极片的身份信息包括极片的生产基地和制造机台等信息,达到识别极片的生产信息以及溯源追踪等目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孔和/或第二标识孔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其中,预设方向与极片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经过查看第一标识孔和/或第二标识孔的设置方式,可以达到快速识别极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目的,具体地,预设方向包括与极片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以及与极片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仅通过标识孔的分布方式即可达到识别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目的,不需要再去仔细查看标识孔的形状、大小或者深度。
14.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极片。
15.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电池单体。
16.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电池。
17.本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极片制造装置,极片制造装置包括激光器,激光器沿极片的厚度方向设置于极片的至少一侧,用于在极片上制造标识孔。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制造装置包括沿极片的宽度方向可移动设置的悬臂,激光器设置于悬臂,悬臂能够带动激光器沿极片的宽度方向移动。通过悬臂带动激光器沿极片的宽度方向移动,能够达到在极片沿宽度方向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标识孔的目的。
1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0.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
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4为本技术第九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极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部分附图标号如下:
37.1000车辆;
38.100电池,200车架;
39.10电池箱体,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法兰;
40.20电池模块,21电池单体,211端盖,211a电极端子,212壳体,213电极组件;
41.2130极片,213a第一面,213b第二面,2131涂敷层,2132空白区,2133第一标识孔,2134连续大孔,2135第二标识孔,2136连续小孔,2137中部孔,2138浅孔,2139三角孔,2140弯曲分布孔,2141离散孔,2142等间隔孔,2143喷码;
42.2000极片制造装置,2100激光器,2200手柄,2300电源开关,2400急停开关,2500激光开关,2600通风结构,2700悬臂。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4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4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
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4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平行”“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5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1.现有电池电极中,由于电池电极的各加工工序现阶段无法集成生产,员工在转移极片的过程中无法识别极片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导致现有的极片无法达到员工仅靠目视就能分辨第一面和/或第二面的目的,制约了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赋予不同的功能以及a/第二面的差异化设计的发展。
52.虽然电池电极在极耳表面做划线标识的装置,通过对极耳划线,实现对极耳的标记,便于区分不同客户和不同电芯,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仅仅通过对极耳进行划线处理,以区分电芯,无法达到识别电池电极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目的,功能较为单一,且只在极耳有标识,在生产过程中在活性物质区无法识别电池电极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53.为了解决市场上的电池电极无法识别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电极通过在电池电极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设置标识孔的方式来识别电池电极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此方便后续通过凹版工艺、涂布工艺以及冷压工艺对电池电极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进行加工,解决了极片在生产工序中所需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的识别问题。
5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池电极可以用于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用于电池模块、电池和用电装置,例如,需要使用电能的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为就需要电池、电池模块和极片。
55.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用于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56.请参看图1,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和车架2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架200上。多个电池100可以在车架200上自上而下堆叠设置,还可以平铺设置于车架200。
57.请参看图2和图3,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
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电池100包括电池箱体10和电池单体21,电池单体21容纳于电池箱体10内。其中,电池箱体10用于为电池单体21提供容纳空间,电池箱体1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体1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相互盖合,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21的容纳空间。可选地,为保证密封效果,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在边缘位置都设置有相配合的法兰13。第二部分12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11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部分11盖合于第二部分12的开口侧,以使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11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部分12的开口侧。当然,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形成的电池箱体10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58.在电池100中,电池单体21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21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21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21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21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10内;当然,电池100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21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20形式,多个电池模块20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10内。电池1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100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21之间的电连接。
59.其中,电池单体21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还可以是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但不局限于此。电池单体21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
60.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2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电池模块20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21,多个电池单体21可以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20,多个电池模块20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10。电池单体21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21、方体方形电池单体21和软包电池单体21,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方体方形电池单体21为例进行说明。
61.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2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电池单体21是指组成电池100的最小单元。如图4,电池单体21包括有端盖211、壳体212和电极组件213。
62.端盖211是指盖合于壳体212的开口处以将电池单体21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端盖211的形状可以与壳体212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212。可选地,端盖211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这样,端盖211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21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端盖211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211a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211a可以用于与电极组件213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21的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211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在电池单体21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放内部压力的泄压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端盖211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绝缘件,绝缘件可以用于隔离壳体212内的电连接部件与端盖211,以降低短路的风险。示例性的,绝缘件可以是塑料、橡胶等。
63.壳体212是用于配合端盖211以形成电池单体21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其中,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极组件213、电解液(在图中未示出)以及其他部件。壳体212和端盖211可以是独立的部件,可以于壳体212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使端盖211盖合开口以形成电池单体21的内部环境。可选地,也可以使端盖211和壳体212一体化,具体地,端盖211和壳体212可以在其他部件入壳前先形成一个共同的连接面,当需要封装壳体212的内部
时,再使端盖211盖合壳体212。壳体212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体212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极组件21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212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64.电极组件213是电池单体21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壳体212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极组件213。电极组件213主要由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有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极组件213的主体部,正极片和负极片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在图中未示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可以共同位于主体部的一端或是分别位于主体部的两端。在电池100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极耳连接电极端子211a以形成电流回路。
65.如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首先结合电极组件213阐述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极片2130,极片2130沿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其中,第一面213a设置有第一标识孔2133;或第二面213b设置有第二标识孔2135;以区分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
66.在本实施例中,极片2130处于卷曲状态并形成电极组件213,第一面213a定义为极片2130的外壁面,第二面213b定义为极片2130的内壁面,本实施例提供的极片2130通过在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设置有标识孔,达到迅速识别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的目的,解决了极片2130在生产工序中所需的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识别问题,以此方便对极片2130进行凹版工艺加工、涂布工艺加工以及冷压工艺加工。
67.具体地,在极片2130的各工序无法集成生产的情况下,在转移极片2130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标识孔2133和第二标识孔2135来识别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通过极片2130上的标识孔能够达到仅靠目视就能分辨极片的第一面213a与第二面213b的目的,为未来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赋予不同的功能以及差异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68.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实施例公布了在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设置不同的标识孔,即,第一面213a设置第一标识孔2133,第二面213b设置第二标识孔2135,通过不同的标识孔来区分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
69.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并未对第一标识孔2133和第二标识孔2135的具体位置以及具体结构进行限制,是因为第一标识孔2133和第二标识孔2135的具体位置根据第一面213a以及第二面213b是否为加工面而定,如图6所示的极片2130只有第一面213a为加工面,图7至图14所示的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均为加工面,因此,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在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或者第二面213b中的一个设置标识孔,还包括在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均设置标识孔,第一面213a设置第一标识孔2133,第二面213b设置第二标识孔2135,还包括在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或者第二面213b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标识孔以及包括在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沿宽度方向的一侧或者第二面213b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标识孔,这些标识孔的设置位置均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70.通过下面的一些实施例对第一标识孔2133和第二标识孔2135的具体实施方式进
行详细阐述。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面213a沿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涂敷层2131和第一空白区2132,第一标识孔2133设置于第一涂敷层2131或第一空白区2132;或第二面213b沿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涂敷层2131和第二空白区2132,第二标识孔2135设置于第二涂敷层2131或第二空白区2132。
72.正极片和负极片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极组件的涂敷层2131,正极片和负极片不涂敷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空白区2132,通过在涂敷层2131或空白区2132设置标识孔,不仅能够在转移极片2130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标识孔2133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来识别极片的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还能够通过极片2130上的第一标识孔2133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识别涂敷层2131和空白区2132,为未来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以及涂敷层2131和空白区2132赋予不同的功能以及差异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标识孔2133贯穿第一涂敷层2131或第一空白区2132;或第二标识孔2135贯穿第二涂敷层2131或第二空白区2132。
7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的本技术提供的极片2130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第一标识孔2133贯穿第一涂敷层2131或第一空白区2132;或第二标识孔2135贯穿第二涂敷层2131或第二空白区2132。
75.具体地,如如8和图9所示的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第二面213b以明显异于第一面213a的深度打浅孔2138,通过将标识孔设置为贯穿涂敷层2131或空白区2132,可以提高员工对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的识别度,即,员工可通过第一标识孔2133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的透光性快速识别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通过浅孔2138的不透光性能够达到迅速识别第二面213b的目的。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14,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分别设置有第一标识孔2133和第二标识孔2135,第一标识孔2133和第二标识孔2135在孔径、位置、深度、形状、分布方式中的至少一方面不同,以区分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
77.第一标识孔2133和第二标识孔2135的具体结构包括圆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矩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多边形结构中的至少一种,还可以设置为多种结构的组合。
78.具体地,如图6所示的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在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的某一表面沿宽度方向的单侧或两侧进行激光打孔处理。可以在第一面213a的单侧设置贯穿涂敷层2131或空白区2132的等间隔或不等间隔分布的连续大孔2134;或者在第一面213a的两侧均处理,而第二面213b不处理,根据打孔的位置识别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
79.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采用不同的激光打孔处理方法。孔径大小可以有多种组合,比如第一面213a使用间隔分布的连续大孔2134,第二面213b使用间隔分布的连续小孔2136,不局限于孔径数值,根据不同的孔径识别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
80.再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的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标识孔也可以有多种形状,比如在极片2130的第二面213b设置的第二标识孔2135可以为正方形、菱形或三角孔2139等易于区分的形状,在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的第一标识孔2133可为椭圆形、圆形或其他异于第二标识孔2135的形状。
81.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达到区分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与第二面213b的第一标识孔
2133和第二标识孔2135均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且,通过这些特征可以使标识孔设置为多种组合,以此增加标识孔的种类,通过多种不同种类的标识孔能够适用于区分多种不同种类的极片2130。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标识孔2133设置于第一面213a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设置于第二面213b沿宽度方向中部。
8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孔2133以及第二标识孔2135的位置也可以有多种组合,比如在第一面213a的左侧设置贯穿第一涂敷层2131的等间隔分布的连续大孔2134,在第二面213b的中间设置贯穿第二涂敷层2131的中部孔2137。也可以在第一面213a的左侧设置贯穿第一涂敷层2131的等间隔分布的连续大孔2134,在第二面213b的右侧设置贯穿第二涂敷层2131的右侧孔,不局限于组合方法,根据打孔的位置识别电极的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
84.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标识孔,能够达到简易快速识别第一面213a与第二面213b的目的,即,仅通过标识孔的位置即可达到识别第一面213a与第二面213b的目的,不需要再去仔细查看标识孔的形状、大小或者深度。
85.同理,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标识孔2133设置于第一面213a沿宽度方向的中部;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设置于第二面213b沿宽度方向两侧。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10所示,第一标识孔2133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沿极片2130的长度方向直线间隔设置。
87.在一些实施例中,不等间隔分布的非连续设计的识别孔具有携带生产信息等功能,以孔间隔长短不同搭配,可记录生产基地和制造机台等信息,例如孔间隔长短不同搭配:1:1:1:1,1:1:1:2,1:1:1:2则表征极片2130由a基地的s号涂布机生产。借由此种方式不仅可以简易的辨别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与第二面213b,更可识别生产信息达到溯源追踪等目的。
88.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第一标识孔2133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的间隔距离可记录极片的身份信息,例如,通过第一标识孔2133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的多种不同的间隔距离可以生成类似于摩斯密码的身份信息,极片2130的身份信息包括极片2130的生产基地和制造机台等信息,达到识别极片2130的生产信息以及溯源追踪等目的。
8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标识孔2133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其中,预设方向与极片2130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
90.具体地,第一标识孔2133或第二标识孔2135设置为沿极片2130的长度方向直线分布、倾斜分布或者横向分布。如图11所示的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第一面213a孔的排列方式可以竖直分布,可以倾斜分布,也可以横向分布,以及设置弯曲分布孔2140,不局限于具体的分布方式。
91.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查看第一标识孔2133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的分布方式,可以达到快速识别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的目的。即,仅通过标识孔的分布方式即可达到识别第一面213a与第二面213b的目的,不需要再去仔细查看标识孔的形状、大小或者深度。
9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孔2133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设置为等间隔分布的连续孔分布或者不等间隔分布的间断孔分布。
9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的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第一标识孔2133和/或第二标识孔2135的分布方式可以为规律分布,也可以为不规律分布;可以采用等间隔分布的连续孔或不等间隔分布的离散孔2141,如图13所示的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标识孔还可以采用间断打孔的等间隔孔2142。需要注意的是,打孔在锂离子极片2130表面不仅可以起到标识作用,还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功能:提高电池电解液的浸润能力,改善电池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94.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2130还设置有刻痕,刻痕设置于第一面213a的第一空白区2132或第二面213b的第二空白区2132。刻痕设置于第一面213a的第一涂敷层2131或第二面213b的第二涂敷层2131。
9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图15所示的极片制造装置2000在极片2130上形成激光刻痕,极片制造装置2000包括放置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极片2130的放置台,极片制造装置2000还包括在极片2130上设置标识孔的激光器2100,通过激光器2100发射的激光在极片2130上形成激光刻痕。
96.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2130还设置有喷码2143,喷码2143设置于第一面213a的第一空白区2132或第二面213b的第二空白区2132。标识孔包括喷码2143,喷码2143设置于第一面213a的第一涂敷层2131或第二面213b的第二涂敷层2131。
97.如图14所示的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采用激光喷码或刻痕等方式对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的空白区2132或涂敷层2131进行区别处理。利用激光对极片2130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的空白区2132或涂涂敷层2131喷涂二维码,二维码可包括但不局限于卷号及涂布重量等相关信息,如此可区分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也便于实现膜卷的跟踪追溯。或者在第一面213a的空白区2132和第二面213b的涂敷层2131进行激光刻痕处理,根据刻痕位置区分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
98.进一步地,锂离子电池卷绕过程中,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明显区分电池电极的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避免识别错误,如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组件213的结构示意图。
99.在极片2130的生产过程中,在部分工序会经由高速照相机判断极片2130的不良品,同时,照相机在检测到空白区2132以及涂敷层2131的标识孔后,通过预先录入的软件信息库判断第一面213a与第二面213b以及获取生产信息并记录,可及时反馈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是否搞混,方便员工修正。
100.经过处理的极片2130在卷绕成电芯后,可在空白区2132位置观察到空白区2132的标识孔以及活性物质边缘(涂敷层2131)的差异化设计,可便利识别第一面213a与第二面213b,解决了极片2130在生产工序中所需的第一面213a和/或第二面213b的识别问题。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刻痕可设置为凹凸面或浮雕。
102.具体地,在极片2130涂布前,空白区2132在两个轧棍之间受到上钢辊的凸结构向下钢辊的凹结构的挤压作用,空白区2132部分区域产生物理拉伸,留下可识别的凹凸面,可经由此刻痕达到简易识别极片2130的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的目的。
103.在已经涂敷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2132,可由滚轮对极片2130进行挤压,滚轮设置的浮雕挤压空白区2132并迫使下方的柔性辊(如橡胶辊)产生形变,使滚轮上的浮雕信息将转移至空白区2132上,达到在空白区2132拓印信息的目的,同时满足识别第一面213a与第
二面213b的功能。
104.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极片2130。
105.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电池单体。
106.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极片制造装置2000,极片制造装置2000包括激光器2100,沿极片2130的厚度方向设置于极片2130的至少一侧,用于在极片2130上制造标识孔。
107.在本实施例中,极片制造装置2000还包括放置极片2130的放置台或者压辊,激光器2100设置于放置台或者压辊的上方,极片制造装置2000还包括手柄2200、电源开关2300、急停开关2400、激光开关2500和通风结构2600。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制造装置2000包括沿极片2130的宽度方向可移动设置的悬臂2700,激光器2100设置于悬臂2700,悬臂2700能够带动激光器2100沿极片2130的宽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在极片2130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制造标识孔。通过悬臂带动激光器2100沿极片2130的宽度方向移动,能够达到在极片2130沿宽度方向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标识孔的目的。
10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看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沿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一面设置有第一标识孔;或所述第二面设置有第二标识孔;以区分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沿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涂敷层和第一空白区,所述第一标识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涂敷层或所述第一空白区;或所述第二面沿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涂敷层和第二空白区,所述第二标识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涂敷层或所述第二空白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孔贯穿所述第一涂敷层或所述第一空白区;或所述第二标识孔贯穿所述第二涂敷层或所述第二空白区。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标识孔和所述第二标识孔,所述第一标识孔和所述第二标识孔在孔径、位置、深度、形状、分布方式中的至少一方面不同,以区分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和/或所述第二标识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沿宽度方向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沿宽度方向的中部;和/或所述第二标识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沿宽度方向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孔和/或所述第二标识孔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直线间隔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孔和/或所述第二标识孔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9.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11.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12.一种极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所述激光器沿极片的厚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极片的至少一侧,用于在所述极片上制造标识孔。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极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制造装置包括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可移动设置的悬臂,所述激光器设置于所述悬臂,所述悬臂能够带动所述激光器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移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及极片制造装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极片,极片沿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第一面设置有第一标识孔;或第二面设置有第二标识孔;以区分第一面和第二面。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极片通过在第一面设置有第一标识孔或第二面设置有第二标识孔,达到迅速识别极片的第一面或第二面的目的,解决了极片在生产工序中所需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识别问题,以此方便对极片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进行凹版工艺加工、涂布工艺加工以及冷压工艺加工。工以及冷压工艺加工。工以及冷压工艺加工。


技术研发人员:

王亚书 许宝华 商红武 李世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5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84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标识   电池   白区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