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碳排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2.环境与气候风险分析涉及经济金融、环境与气候科学、技术科学等多类学科,较为复杂和前沿,专业性要求高,成熟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较少,金融机构相关风险分析和技术应用的专业能力不足。
3.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环境与碳排放相关信息缺乏强制性披露要求和规范,导致相关数据信息参差不齐,难以支持全面、精准、可靠的风险分析评估和监测预警。并且,绿属性认定、碳排放测算、环境风险与环境效益测算等标准等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甚至缺失的问题,观察点单一也易形成判断失真,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公允全面地识别和评估企业碳相关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和系统,有效利用企业碳排放信息,能够全面、科学、精确、高效地识别、量化与评价企业碳风险。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基于数据库企业数据和待分级企业所属行业类别,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六维度指标和企业碳风险调整值,并采用专家分析法对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分别确定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和行业影响因子;
8.根据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所述企业碳风险调整值、所述维度权重系数和所述行业影响因子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bgs值;
9.对不同行业类别的企业按照企业数量正态分布以及按照百分比划分“四等十分级”风险等级,根据待分级企业的所述企业bgs值所对应的风险等级bgs分值段确定待分级企业的碳风险分级。
10.进一步的,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包括企业碳排放指标、企业碳减排指标、企业碳强度指标、企业碳敏感指标、企业碳管理指标和企业气候风险指标。
11.进一步的,所述企业bgs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12.bgs=aecβ1+brcβ2+cicβ3+dscβ4+emcβ5+fvarcβ6+γ
13.式中,ec表示企业碳排放指标,rc表示企业碳减排指标,ic表示企业碳强度指标,sc表示企业碳敏感指标,mc表示企业碳管理指标,varc表示企业气候风险指标,γ表示企业碳风险评价调整值;a~f表示维度权重系数,取值为[0,1]之间的实数且a~f之和等于1,β1~β6表示行业影响因子,取值1、2或3且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中各个指标之和为一预设固定值。
[0014]
进一步的,分别构建用于确定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中各个维度指标,所述多级评
分标准的各级分值段按一定评价时段内的分值段百分比由小至大进行分段设置,并且各级分值段所对应的评分值按照等差数列依次递增设置,其中,首尾两级分值段的评分值分别为0和1。
[0015]
进一步的,所述企业碳排放指标所对应的所述多级评分标准中分值段百分比采用公式表示如下:
[0016][0017]
或,
[0018][0019]
进一步的,所述企业碳减排指标所对应的所述多级评分标准中分值段百分比采用待分级企业的企业碳减排比值与所属行业碳减排比值平均值之间差值;
[0020]
其中,所述企业碳减排比值的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0021][0022]
进一步的,所述企业碳强度指标包括收入碳强度、纳税碳强度、资产碳强度三个子指标,所述企业碳强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
计算企业评价期碳排放量值与企业评价期主营业务收入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收入碳强度;
[0024]
计算企业评价期碳排放量值与企业评价期上缴税款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纳税碳强度;
[0025]
计算企业评价期碳排放量值与企业评价期总资产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资产碳强度;
[0026]
分别确定所述收入碳强度、纳税碳强度、资产碳强度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并计算获得所述企业碳强度指标所对应的评分,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0027]
cic=c1i
cr
+c2i
ct
+c3i
ca
[0028]
式中,i
cr
表示收入碳强度,i
ct
表示纳税碳强度,i
ca
表示资产碳强度,c1、c2、c3分别表示收入碳强度、纳税碳强度、资产碳强度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其中,还应满足:c=c1+c2+c3。
[0029]
进一步的,所述企业碳敏感指标包括碳价影响指数、碳税影响指数和碳交易影响指数三个子指标,所述企业碳敏感指标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
获得企业潜在碳价成本总额与企业净利润之间的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碳价影响指数;
[0031]
获得企业潜在碳税成本总额与企业净利润之间的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碳税影响指数;
[0032]
获得企业碳排放权交易额与企业净利润之间的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碳交易影响指数;
[0033]
分别确定所述碳价影响指数、碳税影响指数和碳交易影响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并计算获得所述碳敏感指标所对应的评分,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0034]
dsc=d1s
cv
+d2s
ct
+d3s
cp
[0035]
式中,s
cv
为碳价影响指数,s
ct
为碳税影响指数,s
cp
为碳交易影响指数,d1、d2、d3分别表示碳价影响指数、碳税影响指数和碳交易影响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应满足:d=d1+d2+d3。
[0036]
进一步的,所述企业碳管理指标包括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三个子指标,所述企业碳管理指标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
获取企业在企业体制机制、碳排放管理、绿采购与物流管理制度、绿产品认证和低碳宣传五个方面所推出举措项数,并采用按举措项数由多至少依次分段分级且同时按等差数列由低至高在[0,1]内依次均匀赋值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取所对应的所述碳战略指数;
[0038]
获取企业在低碳技术运用、低碳科技研发、低碳产品生产能力三个方面所推出举措项数,并采用按举措项数由多至少依次分段分级且同时按等差数列由低至高在[0,1]内依次均匀赋值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取所对应的所述碳技术指数;
[0039]
获取企业在低碳供应链构建能力、低碳资源配置能力、低碳专业人员配置三个方面所推出举措项数,并采用按举措项数由多至少依次分段分级且同时按等差数列由低至高在[0,1]内依次均匀赋值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取所对应的所述碳能力指数;
[0040]
分别确定所述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并计算获得所述企业碳管理指标所对应的评分,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0041]
emc=e1m
c1
+e2m
c2
+e3m
c3
[0042]
式中,m
c1
、m
c2
、m
c3
分别表示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e1、e2、e3分别表示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应满足:e=e1+e2+e3。
[0043]
进一步的,结合msci气候风险评价模型分别确定第一产业行业企业、第二产业行业企业和第三产业行业企业所对应的企业气候风险指标。
[0044]
进一步的,所述企业碳风险评价调整值用于作为企业碳风险评价的负向指标,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0045]
γ=0.7*c
行政处罚
+0.3*c
负面舆情
[0046]
式中,γ为企业碳风险评价调整值;c
行政处罚
为企业行政处罚评分;c
负面舆情
为企业负面舆情评分。
[0047]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企业数据来源包括:
[0048]
a)通过企业提供数据:企业碳排放数据、年报、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
[0049]
b)通过查询公开数据:政府信息公开披露、wind、企查查、企业;
[0050]
c)通过第三方数据库:摩根史坦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披露洞察力行动组织(cdp global)。
[0051]
进一步的,所述行业类别包括发电行业、电网行业、钢铁生产行业、化工生产企业、电解铝行业、镁冶炼行业、平板玻璃生产行业、水泥生产行业、陶瓷生产行业、民航行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独立焦化行业煤炭生产行业、造纸和纸制品生产行业、其他有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矿山行业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行业、公共建筑运营行业、陆上交通运输行业、氟化工行业、工业其他行业。
[0052]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0053]
参数因子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数据库企业数据和待分级企业所属行业类别,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六维度指标和企业碳风险调整值,并采用专家分析法对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分别确定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和行业影响因子;
[0054]
bgs值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所述企业碳风险调整值、所述维度权重系数和所述行业影响因子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bgs值;碳风险评级模块,用于对不同行业类别的企业按照企业数量正态分布以及按照百分比划分"四等十分级"风险等级,根据待分级企业的所述企业bgs值所对应的风险等级bgs分值段确定待分级企业的碳风险分级。
[005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56]
本发明采用多渠道可靠来源数据库企业数据确定企业六维度指标和企业碳风险调整值,并结合相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和行业影响因子综合计算获得企业bgs值,并按照"四等十分级"风险等级对企业碳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实用性强,能够全面、精准、可靠的风险分析评估和监测预警。
附图说明
[0057]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0058]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系统的框图;
[0059]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的碳风险等级。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63]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4]
基于数据库企业数据和待分级企业所属行业类别,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六维度指标和企业碳风险调整值,并采用专家分析法对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分别确定每个指
标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和行业影响因子;
[0065]
根据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所述企业碳风险调整值、所述维度权重系数和所述行业影响因子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bgs值;
[0066]
对不同行业类别的企业按照企业数量正态分布以及按照百分比划分“四等十分级”风险等级,根据待分级企业的所述企业bgs值所对应的风险等级bgs分值段确定待分级企业的碳风险分级,参考图3。
[006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包括企业碳排放指标、企业碳减排指标、企业碳强度指标、企业碳敏感指标、企业碳管理指标和企业气候风险指标。具体如下表1所示。
[0068]
表1:
[0069][0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企业bgs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0071]
bgs=aecβ1+brcβ2+cicβ3+dscβ4+emcβ5+fvarcβ6+γ
[0072]
式中,ec表示企业碳排放指标,rc表示企业碳减排指标,ic表示企业碳强度指标,sc表示企业碳敏感指标,mc表示企业碳管理指标,varc表示企业气候风险指标,γ表示企业碳风险评价调整值;a~f表示维度权重系数,取值为[0,1]之间的实数且a~f之和等于1,β1~β6表示行业影响因子,取值1、2或3且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中各个指标之和为一预设固定值。
[0073]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别构建用于确定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中各个维度指标,所述多级评分标准的各级分值段按一定评价时段内的分值段百分比由小至大进行分段设置,并且各级分值段所对应的评分值按照等差数列依次递增设置,其中,首尾两级分值段的评分值分别为0和1。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企业碳排放指标所对应的所述多级评分标准中分值段百分比采用公式表示如下:
[0075][0076]
或,
[0077][0078]
其中,企业人均碳排放量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0079]
epc=ec/pc[0080]
式中,epc为企业人均碳排放量;ec为企业碳排放量;pc为企业员工数。
[0081]
在本实施例中,企业碳排放指标的计算获取具体实施例如下表2所示。
[0082]
表2:
[0083]
分值段评分60%≤(企业人均碳排放量-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140%≤(企业人均碳排放量-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60%0.820%≤(企业人均碳排放量-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40%0.60%≤(企业人均碳排放量-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20%0.4-20%≤(企业人均碳排放量-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0%0.2(企业人均碳排放量-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所属行业人均碳排放量值<-20%0
[008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企业碳减排指标所对应的所述多级评分标准中分值段百分比采用待分级企业的企业碳减排比值与所属行业碳减排比值平均值之间差值;
[0085]
其中,所述企业碳减排比值的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0086][0087]
在本实施例中,企业碳减排指标的确定计算,具体如下表3所示。
[0088]
表3:
[0089]
分值段评分企业碳减排比值-所属行业碳减排比值平均值≤-4%1-4%<企业碳减排比值-所属行业碳减排比值平均值≤-2%0.8-2%<企业碳减排比值-所属行业碳减排比值平均值≤0%0.60%<企业碳减排比值-所属行业碳减排比值平均值≤1%0.41%<企业碳减排比值-所属行业碳减排比值平均值<2%0.22%<企业碳减排比值-所属行业碳减排比值平均值0
[00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企业碳强度指标包括收入碳强度、纳税碳强度、资产碳强度三个子指标,所述企业碳强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91]
计算企业评价期碳排放量值与企业评价期主营业务收入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收入碳强度;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0092]icr
=ec/rc[0093]
其中:i
cr
为企业收入碳强度;ec为企业碳排放量;rc为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
[0094]
计算企业评价期碳排放量值与企业评价期上缴税款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纳税碳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0095]ict
=ec/tc[0096]
其中:i
ct
为企业纳税碳强度;ec为企业碳排放量;tc为企业年度上缴税款。
[0097]
计算企业评价期碳排放量值与企业评价期总资产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资产碳强度;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0098]ica
=ec/ac[0099]
其中,i
ca
为企业资产碳强度;ec为企业碳排放量;ac为企业年度总资产。
[0100]
分别确定所述收入碳强度、纳税碳强度、资产碳强度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并计算获得所述企业碳强度指标所对应的评分,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0101]
cic=c1i
cr
+c2i
ct
+c3i
ca
[0102]
式中,i
cr
表示收入碳强度,i
ct
表示纳税碳强度,i
ca
表示资产碳强度,c1、c2、c3分别表示收入碳强度、纳税碳强度、资产碳强度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其中,还应满足:c=c1+c2+c3。
[0103]
在本实施例中,企业碳强度指标的确定具体如下表4所示。
[0104]
表4:
[0105][0106][01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企业碳敏感指标包括碳价影响指数、碳税影响指数和碳交易影响指数三个子指标,所述企业碳敏感指标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08]
获得企业潜在碳价成本总额与企业净利润之间的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碳价影响指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0109]scv
=vc*ec/t
np
[0110]
其中,s
cv
为企业碳价影响;vc为碳价年平均价格;ec为企业碳排放量;t
np
为企业净利润总额。
[0111]
获得企业潜在碳税成本总额与企业净利润之间的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碳税影响指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0112]sct
=tc*ec*δ/t
np
[0113]
其中,s
ct
为企业碳税影响;tc为碳税价格,参照欧盟、美国及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取值为*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平均价格;ec为企业碳排放量;δ为企业需缴纳碳税的碳排放量系数,参照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取值*%;t
np
为企业净利润总额。
[0114]
获得企业碳排放权交易额与企业净利润之间的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碳交易影响指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0115]scp
=v
cp
*pc/t
np
[0116]
其中,s
cp
为企业碳交易影响;v
cp
为企业碳排放权交易量净值绝对值(交易量净值=碳排放权卖出量-碳排放权购买量);pc为年度平均碳价;t
np
为企业净利润总额。
[0117]
分别确定所述碳价影响指数、碳税影响指数和碳交易影响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并计算获得所述碳敏感指标所对应的评分,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0118]
dsc=d1s
cv
+d2s
ct
+d3s
cp
[0119]
式中,s
cv
为碳价影响指数,s
ct
为碳税影响指数,s
cp
为碳交易影响指数,d1、d2、d3分别表示碳价影响指数、碳税影响指数和碳交易影响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应满足:d=d1+d2+d3。
[0120]
在本实施例中,碳价影响指数、碳税影响指数的确定如下表5所示。
[0121]
表5:
[0122][0123]
在本实施例中,碳交易影响指数的确定如下表6所示。
[0124]
表6:
[0125][0126]
[012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企业碳管理指标包括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三个子指标,所述企业碳管理指标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28]
获取企业在企业体制机制、碳排放管理、绿采购与物流管理制度、绿产品认证和低碳宣传五个方面所推出举措项数,并采用按举措项数由多至少依次分段分级且同时按等差数列由低至高在[0,1]内依次均匀赋值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取所对应的所述碳战略指数;
[0129]
获取企业在低碳技术运用、低碳科技研发、低碳产品生产能力三个方面所推出举措项数,并采用按举措项数由多至少依次分段分级且同时按等差数列由低至高在[0,1]内依次均匀赋值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取所对应的所述碳技术指数;
[0130]
获取企业在低碳供应链构建能力、低碳资源配置能力、低碳专业人员配置三个方面所推出举措项数,并采用按举措项数由多至少依次分段分级且同时按等差数列由低至高在[0,1]内依次均匀赋值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取所对应的所述碳能力指数;
[0131]
分别确定所述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并计算获得所述企业碳管理指标所对应的评分,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0132]
emc=e1m
c1
+e2m
c2
+e3m
c3
[0133]
式中,m
c1
、m
c2
、m
c3
分别表示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e1、e2、e3分别表示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应满足:e=e1+e2+e3。
[0134]
在本实施例中,碳战略指数的五个方面举措解释如下表7。
[0135]
表7:
[0136][0137]
碳战略指数评分依据:根据企业推出碳相关领域战略举措多少评分,如下表8所示。
[0138]
表8:
[0139][0140][0141]
在本实施例中,碳技术指数的五个方面举措解释如下表9。
[0142]
表9:
[0143][0144]
碳技术指数评分依据:根据企业推出碳相关领域战略举措多少评分,如下表10所示。
[0145]
表10:
[0146]
碳技术举措评分以上相关内容均未涉及1推出至少2项碳技术相关举措0.8推出至少4项碳技术相关举措0.6推出至少6项碳技术相关举措0.4推出至少8项碳技术相关举措0.2推出10项及以上碳技术相关举措0
[0147]
在本实施例中,碳能力指数的五个方面举措解释如下表11。
[0148]
表11:
[0149][0150]
碳能力指数评分依据:根据企业推出碳相关领域战略举措多少评分,如下表12所示。
[0151]
表12:
[0152]
碳战略得分以上相关内容均未涉及1推出至少2项碳能力相关举措0.8推出至少4项碳能力相关举措0.6推出至少6项碳能力相关举措0.4推出至少8项碳能力相关举措0.2推出10项及以上碳能力相关举措0
[0153]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msci气候风险评价模型分别确定第一产业行业企业、第二产业行业企业和第三产业行业企业所对应的企业气候风险指标。具体如下表13所示。
[0154]
表13:
[0155][0156][015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企业碳风险评价调整值用于作为企业碳风险评价的负向指标,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0158]
γ=0.7*c
行政处罚
+0.3*c
负面舆情
[0159]
式中,γ为企业碳风险评价调整值;c
行政处罚
为企业行政处罚评分;c
负面舆情
为企业负面舆情评分。如下表14所示。
[0160]
表14:
[0161][0162]
上述企业六维度指标中各个指标评分可由下表15概括描述:
[0163]
表15:
[0164][0165][0166]
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来评估企业碳风险情况,参考下表16.
[0167]
表16:
[0168][0169][0170]
其中,碳风险评级分值分布区间为约[0,3],0分为表现最佳,3分为表现最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库企业数据来源包括:
[0171]
a)通过企业提供数据:企业碳排放数据、年报、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
[0172]
b)通过查询公开数据:政府信息公开披露、wind、企查查、企业;
[0173]
c)通过第三方数据库:摩根史坦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披露洞察力行动组织(cdp global)。
[017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业类别包括发电行业、电网行业、钢铁生产行业、化工生产企业、电解铝行业、镁冶炼行业、平板玻璃生产行业、水泥生产行业、陶瓷生产行业、民航行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独立焦化行业煤炭生产行业、造纸和纸制品生产行业、其他有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矿山行业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行业、公共建筑运营行业、陆上交通运输行业、氟化工行业、工业其他行业。
[0175]
另一方面,参考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0176]
参数因子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数据库企业数据和待分级企业所属行业类别,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六维度指标和企业碳风险调整值,并采用专家分析法对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分别确定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和行业影响因子;
[0177]
bgs值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所述企业碳风险调整值、所述维度权重系数和所述行业影响因子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bgs值;
[0178]
碳风险评级模块,用于对不同行业类别的企业按照企业数量正态分布以及按照百分比划分"四等十分级"风险等级,根据待分级企业的所述企业bgs值所对应的风险等级bgs分值段确定待分级企业的碳风险分级。
[017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数据库企业数据和待分级企业所属行业类别,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六维度指标和企业碳风险调整值,并采用专家分析法对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分别确定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和行业影响因子;根据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所述企业碳风险调整值、所述维度权重系数和所述行业影响因子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bgs值;对不同行业类别的企业按照企业数量正态分布以及按照百分比划分“四等十分级”风险等级,根据待分级企业的所述企业bgs值所对应的风险等级bgs分值段确定待分级企业的碳风险分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包括企业碳排放指标、企业碳减排指标、企业碳强度指标、企业碳敏感指标、企业碳管理指标和企业气候风险指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bgs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bgs=ae
c
β1+br
c
β2+ci
c
β3+ds
c
β4+em
c
β5+fvar
c
β6+γ式中,e
c
表示企业碳排放指标,r
c
表示企业碳减排指标,i
c
表示企业碳强度指标,s
c
表示企业碳敏感指标,m
c
表示企业碳管理指标,var
c
表示企业气候风险指标,γ表示企业碳风险评价调整值;a~f表示维度权重系数,取值为[0,1]之间的实数且a~f之和等于1,β1~β6表示行业影响因子,取值1、2或3且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中各个指标之和为一预设固定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构建用于确定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中各个维度指标,所述多级评分标准的各级分值段按一定评价时段内的分值段百分比由小至大进行分段设置,并且各级分值段所对应的评分值按照等差数列依次递增设置,其中,首尾两级分值段的评分值分别为0和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碳排放指标所对应的所述多级评分标准中分值段百分比采用公式表示如下: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碳减排指标所对应的所述多级评分标准中分值段百分比采用待分级企业的企业碳减排比值与所属行业碳减排比值平均值之间差值;其中,所述企业碳减排比值的计算公式表示如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碳强度指标包括收入碳强度、纳税碳强度、资产碳强度三个子指标,所述企业碳强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计算企业评价期碳排放量值与企业评价期主营业务收入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收入碳强度;计算企业评价期碳排放量值与企业评价期上缴税款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纳税碳强度;计算企业评价期碳排放量值与企业评价期总资产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资产碳强度;分别确定所述收入碳强度、纳税碳强度、资产碳强度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并计算获得所述企业碳强度指标所对应的评分,采用如下公式表示:ci
c
=c1i
cr
+c2i
ct
+c3i
ca
式中,i
cr
表示收入碳强度,i
ct
表示纳税碳强度,i
ca
表示资产碳强度,c1、c2、c3分别表示收入碳强度、纳税碳强度、资产碳强度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其中,还应满足:c=c1+c2+c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碳敏感指标包括碳价影响指数、碳税影响指数和碳交易影响指数三个子指标,所述企业碳敏感指标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企业潜在碳价成本总额与企业净利润之间的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碳价影响指数;获得企业潜在碳税成本总额与企业净利润之间的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碳税影响指数;获得企业碳排放权交易额与企业净利润之间的比值并采用相应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得所述碳交易影响指数;分别确定所述碳价影响指数、碳税影响指数和碳交易影响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并计算获得所述碳敏感指标所对应的评分,采用如下公式表示:ds
c
=d1s
cv
+d2s
ct
+d3s
cp
式中,s
cv
为碳价影响指数,s
ct
为碳税影响指数,s
cp
为碳交易影响指数,d1、d2、d3分别表示碳价影响指数、碳税影响指数和碳交易影响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应满足:d=d1+d2+d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碳管理指标包括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三个子指标,所述企业碳管理指标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企业在企业体制机制、碳排放管理、绿采购与物流管理制度、绿产品认证和低碳宣传五个方面所推出举措项数,并采用按举措项数由多至少依次分段分级且同时按等差数列由低至高在[0,1]内依次均匀赋值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取所对应的所述碳战略指数;获取企业在低碳技术运用、低碳科技研发、低碳产品生产能力三个方面所推出举措项数,并采用按举措项数由多至少依次分段分级且同时按等差数列由低至高在[0,1]内依次均匀赋值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取所对应的所述碳技术指数;获取企业在低碳供应链构建能力、低碳资源配置能力、低碳专业人员配置三个方面所推出举措项数,并采用按举措项数由多至少依次分段分级且同时按等差数列由低至高在
[0,1]内依次均匀赋值的多级评分标准,以获取所对应的所述碳能力指数;分别确定所述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并计算获得所述企业碳管理指标所对应的评分,采用如下公式表示:em
c
=e1m
c1
+e2m
c2
+e3m
c3
式中,m
c1
、m
c2
、m
c3
分别表示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e1、e2、e3分别表示碳战略指数、碳技术指数和碳能力指数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应满足:e=e
l
+e2+e3。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msci气候风险评价模型分别确定第一产业行业企业、第二产业行业企业和第三产业行业企业所对应的企业气候风险指标。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碳风险评价调整值用于作为企业碳风险评价的负向指标,采用如下公式表示:γ=0.7*c
行政处罚
+0.3*c
负面舆情
式中,γ为企业碳风险评价调整值;c
行政处罚
为企业行政处罚评分;c
负面舆情
为企业负面舆情评分。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企业数据来源包括:a)通过企业提供数据:企业碳排放数据、年报、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b)通过查询公开数据:政府信息公开披露、wind、企查查、企业;c)通过第三方数据库:摩根史坦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披露洞察力行动组织(cdp global)。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业类别包括发电行业、电网行业、钢铁生产行业、化工生产企业、电解铝行业、镁冶炼行业、平板玻璃生产行业、水泥生产行业、陶瓷生产行业、民航行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独立焦化行业煤炭生产行业、造纸和纸制品生产行业、其他有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矿山行业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行业、公共建筑运营行业、陆上交通运输行业、氟化工行业、工业其他行业。14.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块:参数因子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数据库企业数据和待分级企业所属行业类别,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六维度指标和企业碳风险调整值,并采用专家分析法对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分别确定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和行业影响因子;bgs值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所述企业碳风险调整值、所述维度权重系数和所述行业影响因子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bgs值;碳风险评级模块,用于对不同行业类别的企业按照企业数量正态分布以及按照百分比划分"四等十分级"风险等级,根据待分级企业的所述企业bgs值所对应的风险等级bgs分值段确定待分级企业的碳风险分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企业碳风险评估方法和系统,属于碳排放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数据库企业数据和待分级企业所属行业类别,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六维度指标和企业碳风险调整值,并采用专家分析法对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分别确定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维度权重系数和行业影响因子;根据所述企业六维度指标、所述企业碳风险调整值、所述维度权重系数和所述行业影响因子计算获得待分级企业的企业BGS值;对不同行业类别的企业按照企业数量正态分布以及按照百分比划分“四等十分级”风险等级,根据待分级企业的所述企业BGS值所对应的风险等级BGS分值段确定待分级企业的碳风险分级。本发明能够科学、精确、高效地识别、量化与评价企业碳风险。企业碳风险。企业碳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

束兰根 谈鑫 顾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研绿金融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2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3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83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企业   所述   指标   维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