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空气控制阀

著录项
  • CN201720399556.1
  • 20170417
  • CN206830308U
  • 20180102
  • 星科动力有限公司
  • 丁伟翔;何德管;雷世俊;莫天德
  • F02D9/08
  • F02D9/08 F02D9/10 F02D41/04

  • 中国香港九龙长沙湾道889号华创中心1009室
  • 香港(HK)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冯子玲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包括:阀主体,阀主体设有贯穿两端的中空通道,中空通道内设有能够隔断中空通道的开关阀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还包括在阀主体外沿中空通道方向延伸的支通道,支通道一端穿过阀主体壁连通中空通道,另一端越过所述开关阀门后穿过阀主体壁连通至中空通道;其中,阀主体表面设有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其中,第一孔道朝连通支通道,第一孔道内设有阀芯,阀芯最大前进位置能够将支管道封堵;第二孔道对准开关阀门,并且可旋转操作部件穿过第二孔道连接开关阀门。本实用新型节气门体,采用双通道、双控制对发动机进气量进行精准的控制,可通过对空气的增减进行空燃比的调整以达到稳定的排放。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主体,阀主体设有贯穿两端的中空通 道,中空通道内设有能够隔断中空通道的开关阀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 还包括在阀主体外沿中空通道方向延伸的支通道,支通道一端穿过阀主体壁连通中空通 道,另一端越过所述开关阀门后穿过阀主体壁连通至中空通道;其中,阀主体表面设有第一 孔道和第二孔道,其中,第一孔道朝连通支通道,第一孔道内设有阀芯,阀芯最大前进位置 能够将支管道封堵;第二孔道对准开关阀门,并且可旋转操作部件穿过第二孔道连接开关 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门为片状,可旋 转操作部件能够驱动开关阀门旋转,从而将中空通道在连通和隔断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通过步进电机驱 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空气控制阀还包 括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与电喷系统ECU之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通过控制单 元进行驱动,电喷系统ECU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支通道第二端连通横向通 道,横向通道通过穿过阀主体壁的通道连通至中空通道的进气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第二孔道对齐横向通道,阀 芯最大运动距离时,插入横向通道将支通道封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阀芯可调节支通道与横向通 道之间连通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2、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 机空气控制阀还包括节气门开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与电 喷系统ECU之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电喷系统的节气门 体。

节气门体是发动机空气控制阀,用于调整进入发动机气流,作用于发动机转速及 功率控制。节气门体多应用于发动机的空气控制系统,早期的汽车、摩托车化油器;现在的 发动机电喷系统都有极多的应用。

传统节气门怠速的进气量在调试完毕后是恒定不变的,工况时也不能通过气量的 控制来得到有效的空燃比。

针对目前节气门体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实时 对发动机空气进行控制,能有效调节进气量,从而有效的控制排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包括:阀主体,阀主体设有贯穿两端的中空 通道,中空通道内设有能够隔断中空通道的开关阀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空气控制 阀,还包括在阀主体外沿中空通道方向延伸的支通道,支通道一端穿过阀主体壁连通中空 通道,另一端越过所述开关阀门后穿过阀主体壁连通至中空通道;其中,阀主体表面设有第 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其中,第一孔道朝连通支通道,第一孔道内设有阀芯,阀芯最大前进位 置能够将支管道封堵;第二孔道对准开关阀门,并且可旋转操作部件穿过第二孔道连接开 关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阀门为片状,可旋转操作部件能够 驱动开关阀门旋转,从而将中空通道在连通和隔断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阀芯通过步进电机驱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空气控制阀还包括节气门开度传 感器(也称为“节气门开关”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其中,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与电喷系统ECU(电控单元)之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进电机通过控制单元进行驱动。更优 选地,电喷系统ECU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支通道第二端连通横向通道,横向通道通过 穿过阀主体壁的通道连通至中空通道的进气端。

更优选地,第二孔道对齐横向通道,阀芯最大运动距离时,插入横向通道将支通道 封堵。

在一种更优选实施例中,阀芯可调节支通道与横向通道之间连通面积。

更优选地,阀芯表面设有开口面积不同的沟道,阀芯前后运动或左右旋转时,调整 朝向支通道的沟道面积,气体(尤其优选为横向通道内的其他)通过沟道进入支通道。

本实用新型节气门体,采用双通道、双控制对发动机进气量进行精准的控制,电喷 系统ECU通过实时采集的排放数据后以最佳空燃比对进气通道的控制单元发出指令,通过 对空气的增减进行空燃比的调整以达到稳定的排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空气控制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空气控制阀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方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D-D方向剖视图;

图6为图2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3、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包括:阀主体,阀主体设 有贯穿两端的中空通道3。参照图5,支通道6在阀主体的外部,沿阀主体长度方向(即中空通 道3的方向)延伸,第一端通过穿过阀主体壁的第一通道61连通至中空通道,第二端通过穿 过阀主体壁的第二通道62连通至中空通道3。

本实施例中,中空通道3可以是圆筒形通道,参照图1-3,中空通道3内设有圆板型 可转动开关阀门5,阀主体壁一侧设有第二孔道2,第二孔道2内设有旋转操作件,旋转操作 件连接到开关阀门5,相对的另一侧,开关阀门5连接个转轴,转轴插入到阀主体的转轴孔20 内。这样,旋转操作件转动时,可以带动开关阀门5转动,从而将中空通道3在隔断和连通两 种状态之间转换,而且还可以调整连通状态下的气体流通速度和流通量。

参照图1、图2和图4,阀主体壁上还设有第一孔道1,第一孔道1内设有可前后运动 的阀芯8,阀芯8最大前进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将支通道6封堵。

支通道6连通中空通道3的两端,分别位于开关阀门5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空气控制阀还包括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也称为“节气门开关” 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其中,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与电喷系统ECU(电控单元)之间能 够进行信号传输。

本实施例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工作方式1:开关阀门5关闭,阀芯8控制支通道6与中 空通道3连通:气流从中空通道3的进气端进入支通道6的第一端,从阀主体外沿支通道6流 动,进入中空通道3的排气端流。

本实施例发动机空气控制阀工作方式2:开关阀门5打开,阀芯8控制支通道6与中 空通道3不连通,气流从中空通道3流入、直接通过中空通道3流出。

空气流量通过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反馈至电喷系统ECU,电喷系统ECU通过实时采集 的排放数据后,以最佳空燃比对控制单元发出指令,控制单元调节阀芯8和开关阀门,通过 对空气的增减进行空燃比的调整以达到稳定的排放。

实施例2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支通道6(进气端)前端包括横向通道63,中空通道3的进气 端设有气孔60,气孔60通过贯穿阀主体壁的第二通道62连通横向通道63。

第一孔道1与横向通道63对齐,阀芯8插入到横向通道63内,阀芯8通过步进电机驱 动前后移动。

开关阀门5关闭,阀芯8在步进电机驱动下,打开支通道6,气体从中空通道3进气端 的气孔60进入第二通道62,然后进入横向通道63,进入支通道6;再通过第一通道61进入中 空通道的出气端,即气流绕过中空通道3的主体部分。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阀芯8可以旋转,其可以是旋转前进,或原地旋 转。

如图5所示,阀芯8壁上设有第一开口81、第二开口82,第一开口81、第二开口82开 口方向垂直。阀芯8内部中空,并连通横向通道63。

气流通过横向通道63进入阀芯8,阀芯8转动过程中,其中第一开口81朝向支通道 6,第二开口82向下被横向通道封堵,气体进入支通道6。当不使用支通道时,阀芯8逆时针转 动,两个开口均被封堵。当需要释放气体时,其中一个开口封底,另一个开口朝向排气孔即 可。

或者,气流不足时,第一开口81朝向排气孔,第二开口82朝向支通道6,给支通道6 补气。

或者,阀芯8表面设有开口面积不同的沟道,阀芯8前后运动或左右旋转时,调整朝 向支通道6的沟道面积,横向通道63内的气体通过沟道进入支通道6。沟道面积从0至最大面 积范围内变化,从而调节气体流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 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 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 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3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79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