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及其应用


一种罗伊黏液杆菌lr21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厌氧性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根据其分泌的外毒素不同,分为a-g共7种血清型,家禽主要感染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家禽后,在各种环境诱因促使下在肠道内大量增殖并分泌毒素,最终引起鸡坏死性肠炎,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鸡精神萎靡、羽毛松乱、排焦煤油状或血便,食欲降低、生产性能严重下降,剖检后可见小肠肠壁变薄且充满气体,肠黏膜出现弥散性或大面积出血坏死。长期以来,坏死性肠炎的防控主要依赖于饲料中抗生素的添加,但随着饲用抗生素的禁用,该病在全球又呈现频发态势,每年给全球家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索新的抗生素替代物用以防控坏死性肠炎是家禽养殖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益生菌是指一类摄取一定数量时,能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可通过改变肠道酸碱环境,合成抗菌物质及竞争性粘附肠道上皮细胞等方式减少肠道内有害菌,如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毒素合成。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是预防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有效途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是动物肠道内少数几种原籍菌之一,有着良好的胃肠液耐受性和肠黏膜粘附能力。在厌氧条件下,罗伊氏黏液乳杆菌还可以甘油为底物,在胞内甘油脱水酶催化下产生的一类名为罗伊氏菌素的细菌素。该细菌素是一类以3-羟基丙醛为主,同时含有3-羟基丙醛二聚体和3-羟基丙醛水合物的非蛋白类广谱抗菌剂,对沙门氏菌、大肠肝菌、空肠弯曲杆菌、艰难梭菌等多种肠道致病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功效,具有毒性低、安全范围广、且不产生细菌耐药性等优点,是一种天然的抗生素替代物。综上,罗伊氏黏液乳杆菌是理想的益生菌筛选和开发来源。然而,在目前公开的专利中,有关益生罗伊氏黏液乳杆菌的筛选及应用于拮抗产气荚膜梭菌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发明人从健康肉鸡的盲肠内容物中筛选到了一株具有显著益生菌潜能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本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证实,该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对高温、人工胃液和肠液等均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菌株肠上皮细胞粘附性良好,并且还具有突出的罗伊氏菌素合成能力,还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拮抗作用,并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5.因此,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其命名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lr21,该菌株于2022年4月2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464,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6.在本发明中,所述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具有以下特征:(1)菌落形态:菌落呈圆形、乳白、不透明,边缘整齐,表面隆起且湿润;(2)菌体形态:革兰氏阳性杆菌、两端钝圆、
有短杆、长杆形态,不产芽孢;(3)生长特点:兼性厌氧,液体mrs培养基培养4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0h进入稳定期;生长过程中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4)罗伊氏黏液乳杆菌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将所测16s rdna序列通过blast比对,鉴定其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7.在本发明中,所述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至少具有以下益生特性:(1)在ph2.5的人工胃液中处理3h,其存活率为97.75%;(2)在ph7.8的人工肠液中处理3h,其存活率为98.72%;(3)在75℃高温处理5min后,其活菌数维持在106cfu/ml;(4)体外上皮细胞模型中,乳酸菌处理3h后上皮细胞表面粘附的活菌数约为107cfu/ml,粘附率为77.19%。
8.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菌剂,其包含所述罗伊氏黏液乳杆菌。
9.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酵剂,其包含所述罗伊氏黏液乳杆菌。
1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酵剂中包含罗伊氏菌素。
11.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酵剂采用所述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对包含甘油的组合物进行发酵得到。
12.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中还包括提供营养成分的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13.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罗伊氏黏液乳杆菌或所述菌剂或所述发酵剂在制备用于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生物膜形成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微生物添加剂中的应用。
14.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罗伊氏黏液乳杆菌或所述菌剂或所述发酵剂在制备用于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15.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对高温、人工胃液和肠液等均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菌株肠上皮细胞粘附性良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16.本发明供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具有突出的罗伊氏菌素合成能力,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活性成分对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和毒素合成等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具有开发成为新型预防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微生物添加剂的潜力。
附图说明
17.附图1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菌落形态图。
18.附图2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发酵上清对产气荚膜梭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图。
19.附图3为3-羟基丙醛和lr21甘油发酵上清液高效液相谱图。图3a:3-羟基丙醛标准品高效液相谱图;图3b:lr21菌株的甘油发酵上清液的谱图;图3c:硅胶柱层析后的lr21菌株甘油发酵上清液的谱图。
20.附图4为lr21甘油发酵上清液对产气荚膜梭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图。
21.附图5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甘油发酵上清液对产气荚膜梭菌细胞形态的影响。图5a:未经处理的产气荚膜梭菌cp 13124细胞形态图;图5b:1
×
mic的lr21来源的罗伊氏菌素处理的cp 13124细胞形态图;图5c:2
×
mic的lr21来源的罗伊氏菌素处理的cp 13124细胞形态图。
22.附图6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甘油发酵上清液对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膜形成的试验结果。
23.附图7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甘油发酵上清液对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基因表达的
试验结果。
24.附图8为体外培养条件下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对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试验结果。图例中cp为单独cp 13124培养对照组;co为lr21和cp 13124菌液混合培养组;cg为lr21和cp 13124混合培养且培养基额外添加250mm甘油组。
具体实施方式
25.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与鉴定本发明菌株分离自健康肉鸡的盲肠内容物,具体的分离筛选方法如下:取0.1g内容物加至1ml的0.01m灭菌磷酸盐缓冲液(ph=7.84),混匀,10倍梯度稀释,吸取100μl的10-4
、10-5
稀释液涂布在含4%碳酸钙的mrs固体琼脂平板,37℃培养48h后,挑取溶钙圈明显的单菌落,于mrs液体培养基培养24h后蘸取菌液再次划线,如此反复划线纯化培养3次后,即可认为纯化完成。
26.本发明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培养为:1000ml双蒸水,胰蛋白胨10g,酵母粉5g,牛肉粉10g,无水乙酸钠5g,磷酸氢二钾2g,柠檬酸三铵2g,七水硫酸镁0.41g,硫酸锰0.05g,1ml吐温80,葡萄糖20g单独灭菌,ph调节至5.5-6.5,121℃高温高压灭菌20min,固体mrs培养基中加入2%琼脂粉,含碳酸钙固体mrs培养基中另加入4%(w/v)碳酸钙。
27.进一步地,对筛选的目的菌株扩培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27f: agagtttgatcctggctcag和1492r:ggttaccttgttacgactt,扩增其16s rdna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将获得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序列信息上传至ncbi数据库上进行比对分析,鉴定其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28.实施例2. 罗伊氏黏液乳杆菌的抗逆特性和益生性能研究1、人工胃液耐受性试验人工胃液的配制方法如下:称取1g 3000 u/g胃蛋白酶溶于90ml 0.9%的生理盐水,充分溶解后调节液体ph至2.5后,再定容至100ml体积,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4℃保存备用。
29.菌株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过夜。取0.5ml菌液转移至装有4.5ml的模拟胃液中,于37℃培养0h、1h、3h,用稀释平板涂布法测定各时间段活菌总数(cfu/ml),并以0h测定值作为空白对照,计算存活率。计算公式为:存活率=t1时活菌数(lg cfu/ml)/t0时活菌数(lg cfu/ml)
×
100%。其中,t0表示0h,t1表示1h或3h。结果如表1所示:表1: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对人工胃液的耐受性2、人工肠液耐受性试验人工肠液的配制方法如下:称取0.1g 2500u/l胰蛋白酶和0.15g猪胆盐溶于90ml 0.9%生理盐水中,充分溶解后调节液体ph至7.8后,再定容至100ml体积,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4℃保存备用。
30.菌株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过夜。取0.5ml菌液转移至装有4.5ml的模拟肠液中,于37℃培养0h、1h、3h,用稀释平板涂布法测定各时间段活菌总数(cfu/ml),并以0h测定值作为空白对照,计算存活率。计算公式如下:存活率=t1时活菌数(lg cfu/ml)/t0时活菌数(lg cfu/ml)
×
100%。其中,t0表示0h,t1表示1h或3h。结果如表2所示:表2: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对人工肠液的耐受性3. 肠上皮细胞粘附能力复苏后的caco-2细胞按5
×
105个/孔的密度接种到12孔板中,每24h更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直至细胞长至铺满整个孔底。细胞完全培养液成分如下:10%胎牛血清,1% 100
×
青链霉素和89% dmem/f12基础培养基。同时,将活化好的lr21菌液离心后收集沉淀,用灭菌的pbs清洗细菌沉淀后,调整细菌的od
600nm
值至1.0左右(1.0
±
0.05)。待去除细胞培养上清后,加入500μl lr21-pbs悬液,继续孵育1h、3h,且每个时间段做3个生物重复处理。孵育结束后弃去细菌悬液,用灭菌pbs小心清洗细胞3次后,加入200μl 无菌1% tritonx-100,吹打裂解细胞。将收集的细胞裂解液10倍梯度稀释后,均匀涂布在mrs平板上,37℃孵育24h,统计不同孵育时间段细菌粘附至细胞表面的数量,并计算粘附率。计算公式如下:粘附率=t1时活菌数(lg cfu/ml)/t0时活菌数(lg cfu/ml)
×
100%。其中,t0表示0h,t1表示1h或3h。结果如表3所示:表3: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性4. 高温耐受性试验吸取200μl 活化的lr21菌液,重新接入10ml干净的mrs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过夜。随后将活化后的菌液以1 ml/管接入到1.5ml无菌离心管中,将1.5ml离心管分别置入37℃、65℃、70℃水浴槽中,每个处理温度设置3个重复,处理时间为5min,最后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分别统计不同温度处理5min后的活菌数。计算公式如下:t
1 温度下5min处理后活菌数(lg cfu/ml)/t0温度下5min处理后活菌数(lg cfu/ml)
×
100%。其中t0表示37℃,t1表示65℃或70℃,结果如4所示:表4: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高温耐受性结果
5. 抑菌实验产气荚膜梭菌atcc 13124(cp 13124)菌株活化后,吸取200μl菌液悬浮液接种到50ml温热tsc琼脂培养基中,其中每20ml含菌混合液倒入装有牛津杯的干净培养皿中,用于制备含菌琼脂平板。lr21菌株24h发酵上清液经0.22μm过滤后,取部分体积用1mol/l naoh中和ph至6.8,将200μl不同处理的lr21发酵上清液置入不同孔中,每个处理重复三次。37℃条件下孵育24h后,测定不同浓度罗伊氏菌素的抑菌圈直径,并与阳性对照(100μg/ml氨苄青霉素)进行比较,无菌mrs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
31.由附图2可见:lr21菌株24h发酵上清液对cp13124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抑菌圈直径与阳性对照处理的结果相当。此外,中和ph后发酵上清液对cp 13124无明显抑菌效果,说明lr21菌株mrs培养基(不含甘油)发酵上清液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
32.实施例3. 罗伊氏菌素合成菌株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过夜后收集沉淀,无菌pbs清洗3次后,再次离心称量菌沉淀的鲜重。配制250mm甘油-pbs悬液,随后以40mg/ml甘油-pbs悬液充分重悬菌沉淀后,37℃继续静置培养4h后离心收集上清液。
33.实施例4. 罗伊氏菌素的鉴定及提纯利用高效液相谱法鉴定菌株甘油发酵上清液中是否含有罗伊氏菌素。采用agilent-1200检测设备,以10mm稀硫酸作为洗脱剂,同时利用示光折差检测器收集谱峰信号,对比已知浓度的3-羟基丙醛标品谱图,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罗伊氏菌素。另外,利用硅胶柱层析法提纯菌株甘油发酵液中的罗伊氏菌素。首先,以乙酸乙酯和丙酮1:2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200目硅胶作为填料。硅胶柱制备检查完毕后,取适量洗脱剂与含罗伊氏菌素的甘油发酵液混合,缓慢加入硅胶柱中,常压下收集流经硅胶柱后的液体组分,每收集5ml液体后更换新离心管。1mol/l 3-羟基丙醛标品、提纯前及提纯后的甘油发酵上清液的谱图见附图3。
34.由附图3可知:3-羟基丙醛标准液的谱图中含有两个主峰,洗脱时间分别为16.5min和19.5min,这意味着标准液中除含有3-羟基丙醛单体外还有另一种,如水合物、二聚体形式的3-羟基丙醛。此外,提纯前与提纯后的lr21菌株的甘油发酵液在16.5min和19.5min处均有洗脱峰,且提纯后的甘油发酵液谱峰更明显。该结果说明lr21菌株的甘油发酵液中存在罗伊氏菌素,且其组成成分与标准品类似;同时,经硅胶柱层析后的甘油发酵液含更高纯度的罗伊氏菌素。
35.实施例5. 罗伊氏菌素含量测定菌株甘油发酵上清液中罗伊氏菌素含量测定方法如下:称取适量dl-氨酸溶于5mm稀盐酸中,得到10mm的dl-氨酸溶液。利用氨酸在强酸条件下与醛类物质发生显示反应的原理,分别吸取225μl 的氨酸溶液和300μl实施例3所得的罗伊氏菌素溶液于900μl的浓盐酸(37% hcl)中,37℃水浴反应20min后,取出200μl体积的反应液测定其560nm下光
密度值。通过建立不同已知浓度的3-羟基丙醛与od
560nm
数值之间的标准曲线,计算菌株合成的罗伊氏菌素产量。经计算,lr21菌株4h甘油发酵液中罗伊氏菌素浓度约为138.5mm。
36.实施例6.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影响1.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采用微肉汤稀释法测定罗伊氏菌素对cp 13124的最小抑制浓度。将cp 13124培养物悬浮于无菌pbs中,并调至0.5麦氏浊度。用无菌mrs肉汤培养基实施例5所得的罗伊氏菌素纯化液,并取各浓度下190μl体积加入到96孔板中。随后,向每孔加入10μl细菌悬液,静置培养12 h后,测定各孔在600nm波长下光密度值(od值)。以不含罗伊氏菌素的mrs培养基添加孔作为阴性对照组,od
600nm
值无明显升高时对应的罗伊氏菌素浓度定义为最小抑菌浓度,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表5:不同浓度罗伊氏菌素孵育12h 后cp 13124的光密度值由表5结果显示,实施例4所得的罗伊氏菌素对cp 13124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7 mm。
37.2. 琼脂扩散试验产气荚膜梭菌atcc 13124(cp 13124)菌株活化后,吸取200μl菌液悬浮液接种到50ml温热tsc琼脂培养基中,其中每20ml含菌混合液倒入装有牛津杯的干净培养皿中,用于制备含菌琼脂平板。用mrs培养基稀释实施例4所得的罗伊氏菌素纯化液,将200μl不同浓度的罗伊氏菌素置入不同孔中,每个浓度重复三次。在37℃条件下孵育24h后,测定不同浓度罗伊氏菌素的抑菌带直径,并与阳性对照 (100μg/ml氨苄青霉素)进行比较,无菌mrs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
38.由附图4可知:罗伊氏菌素在8.7mm浓度时对cp 13124有明显抑菌功效,且17.3 mm浓度下罗伊氏菌素的抑菌效果优于100μg/ml氨苄青霉素。
39.3. 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产气荚膜梭菌atcc 13124(cp 13124)菌株活化后,吸取1ml菌液接种到10ml含1
×
mic 和2
×
mic罗伊氏菌素纯化液的mrs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12h后,8000rpm离心5min,并用灭菌pbs清洗3次,将清洗后的菌沉淀固定于2.5%戊二醛中,用于后续透射电镜样品制备。
40.由附图5可知:在含1
×
mic或2
×
mic罗伊氏菌素的培养基中培养12h后, cp 13124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与正常mrs培养基培养相比,罗伊氏菌素的添加会导致细菌细胞膜
发生穿孔破裂,胞质内容物泄露流出,使得整个细菌呈空泡化状态。
41.实施例7. 罗伊氏菌素对生物膜形成的体外抑制试验采用结晶紫染法测定罗伊氏菌素对cp13124的最小生物膜抑制浓度。cp 13124在37℃下过夜培养后备用。用新鲜mrs肉汤将实施例4所得的罗伊氏菌素纯化液按2倍梯度稀释,每个稀释梯度下取200μl加入到96孔板中,每个浓度做4个重复。调节cp 13124菌液浓度,并吸取20μl菌液加入各个孔中,使得细菌最终浓度约为10
6 cfu/ml。以未接种的不含罗伊氏菌素的mrs肉汤为阴性对照,以仅含cp 13124的肉汤为阳性对照。厌氧培养24h后,用无菌pbs冲洗2次,去除浮游细菌,用200μl 1%结晶紫在室温下染10 min。再次洗涤2次后,用200μl 100%乙醇提取染的生物膜,以595nm处提取液的吸光度反应细菌生物膜质量,具体结果见附图6。
42.由附图6可知:当罗伊氏菌素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时,细菌生物膜形成均受到显著抑制;而当罗伊氏菌素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只有4.3mm浓度处理后,cp 13124生物膜的形成被显著抑制,更低浓度的罗伊氏菌素处理则皆无明显抑制效果。
43.实施例8. 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产气荚膜梭菌atcc 13124(cp 13124)菌株过夜培养后,离心清洗3次,随后分别用灭菌pbs及含2
×
mic罗伊氏菌素的pbs缓冲液重悬菌沉淀,37℃孵育2h后,离心并用南京诺唯赞公司的细菌rna提取试剂盒提取cp 13124细菌rna,用于后续反转和基因定量表达的检测,具体结果见附图7。
44.由附图7可知:2
×
mic罗伊氏菌素处理显著降低cp 13124 α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lpha toxin,cpa)、溶细胞素(perfringolysin o,pfo)和唾液酸酶i(neuraminidase i,nani)、唾液酸酶j(neuraminidase j, nanj)的基因表达。
45.实施例9. 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对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影响将活化的lr21和cp 13124菌液按2%体积比同时接种到新鲜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将这一处理标记为共培养组(co组);另外,再将两种菌株接种到含250mm甘油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将这一处理标记为共培养加甘油组(cg组)。同时,单独接种2% cp 13124菌液的视为对照组(cp组)。每组设置3次生物学重复。将各组放入37℃培养箱中分别孵育2、6、10h后,吸取适量菌液用于平板涂布,统计不同孵育时间不同处理条件下cp 13124细菌数量。具体结果见附图8。
46.由附图8可知:单独lr21存在情况下,共培养2h即导致培养液中cp 13124细菌数量下降;而在培养液中额外添加甘油情况下,lr21共培养又会引起cp 13124细菌数量更大程度地降低。在共培养并添加甘油时,cp 13124细菌数量在6 h降低至10 cfu/ml左右,而在10 h后细菌数量则降至10 cfu/ml以下。上述结果表明,甘油可大大增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r21对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而其原因在于lr21在发酵过程中将部分甘油转化合成为罗伊氏菌素。
4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罗伊氏黏液乳杆菌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lr21;该菌株于2022年4月2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464,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3.一种发酵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剂中包含罗伊氏菌素。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剂采用所述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对包含甘油的组合物进行发酵得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中还包括提供营养成分的固体或液体培养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剂在制备用于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生物膜形成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微生物添加剂中的应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剂在制备用于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罗伊氏黏液乳杆菌,所述罗伊氏黏液乳杆菌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21(LR 21);该菌株于2022年4月2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464,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本发明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对高温、人工胃液和肠液等均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菌株肠上皮细胞粘附性良好,并且还具有突出的罗伊氏菌素合成能力,还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拮抗作用,具有开发成为新型预防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微生物添加剂的潜力。剂的潜力。剂的潜力。


技术研发人员:

占秀安 徐义斌 丁小青 付爱坤 王园园 李丹蕾 梁霜 谢玲钰 张运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7.05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35: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73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罗伊   黏液   杆菌   菌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