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ing,hnb)装置,是一种用于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经过处理的植物叶类制品)但不使其燃烧的气溶胶形成装置,该装置通过高温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以产生气溶胶,但是其温度却不足以使气溶胶产生基质燃烧,从而能够形成用户所需要的气溶胶。
3.然而,相关技术中,在气溶胶形成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周向加热的发热体中会累积冷凝液和污垢,且只能通过毛刷或是棉签等工具在装置内部清洁,存在难以清洁的问题,导致用户体验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洁的气溶胶形成装置。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
7.控制板;
8.壳体;及
9.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具有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腔,所述发热体用于通过热传递加热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
10.其中,所述发热组件在装入所述壳体内的状态下,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壳体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控制板的电连接断开。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发热体上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通过与所述第一触点导电接触以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弯曲形成弹臂,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弹臂抵接。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以及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发热体上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电路板导电接触。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上,所述电路板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发热体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中且与所述电路板导电接触。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发热体可拆卸连接。
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具有容纳通道的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
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容纳通道中。
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具有数据存储单元。
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三触点,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第四触点,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四触点导电接触。
1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部分区域凹陷以形成触点安装槽,所述第四触点位于所述触点安装槽中,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触点安装槽插接配合。
2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具有插入口的容纳腔,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插入口处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
2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连接。
2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绕设在所述壳体外周侧的电磁线圈,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电磁线圈的磁场中以通过电磁感应发热;或,
23.所述发热体为电阻式发热体。
2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导电线路,所述发热组件在装入所述壳体内的状态下,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壳体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控制板的电连接断开。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控制板、壳体和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发热体,发热体具有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腔,发热体用于通过热传递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发热组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将发热体从壳体中拆出,能够便于对发热体内部的加热腔进行清洁,以提高清洁效果并降低清洁难度,从而达到便于清洁气溶胶形成装置的效果,使得用户体验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28.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为图1中所示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爆炸图;
30.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图5中c-c向的剖视图;
32.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33.图8为图5中壳体和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图5中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11为图9中发热组件的爆炸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壳体10;容纳腔10a;插入口10aa;发热组件20;发热体21;加热腔21a;导电线路211;第二固定件22;第一触点23;第二连接件24;电路板25;第三触点251;第二触点26;第一固定件27;容纳空间27a;保护套管28;容纳通道28a;第一连接件30;弹臂31;电磁线圈40。
具体实施方式
39.在本技术中,“长度方向”、“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0.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请参阅图1、图2、图5及图 6,包括控制板、壳体10和发热组件20,发热组件20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发热组件20包括设置在壳体10内的发热体21,发热体21具有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腔21a,发热体21用于通过热传递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其中,发热组件20在装入壳体10内的状态下,发热体21与控制板电连接,发热组件20与壳体10分离的状态下,发热体21与控制板的电连接断开。
4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可以应用于各类形成气溶胶的设备中,为了便于说明,本技术以气溶胶形成装置应用于电子烟为例进行描述。
42.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加热类型不限,例如,气溶胶形成装置可以是电磁感应式加热,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绕设在壳体10外周侧的电磁线圈40,发热体21 位于电磁线圈40的磁场中以通过电磁感应发热。其中,电磁线圈40的数量不限,可以仅设置一个电磁线圈40,也可以设置多个电磁线圈40。当然,气溶胶形成装置也可以是电阻式加热,即发热体21为电阻式发热体21,通过对发热体21直接通电后,使得发热体21发热。由此,可以丰富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类型,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
43.加热腔21a能够容纳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将气溶胶产生基质装入加热腔 21a,发热体21能够通过自身发热实现热传递,以加热位于加热腔21a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而能够形成用户所需要的气溶胶。
44.通过将发热组件20装入或拆离壳体10,可以对应使得发热体21与控制板电连接或电连接断开,其具体实现形式不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发热体21包括导电线路211,发热组件20在装入壳体10内的状态下,导电线路211与控制板电连接,发热组件20与壳体10分离的状态下,导电线路211 与控制板的电连接断开。
45.需要说明的是,发热体21为具有加热腔21a的发热体21,其具体形状不限。
46.例如,发热体为发热筒。加热腔21a沿发热筒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发热筒沿加热腔21a的周向加热加热腔21a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发热组件20包括设置在壳体10内的发热体21,发热体21具有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腔21a,发热体 21用于通过热传递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发热组件20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将发热体21从壳体10中拆出,能够便于对发热体21内部的加热腔 21a进行清洁,以提高清洁效果并降低清洁难度,从而达到便于清洁气溶胶形成装置的效果,使得用户体验得到提升。
4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8和图9,壳体10包括具有插入口10aa的容纳腔10a,发热组件20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插入口10aa处的第二固定件22,发热体21位于容纳腔10a中且与第二固定件22连接。由此,能够实现发热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时能够确保发热体21稳固在容纳腔10a 中。
49.具体地,第二固定件22与插入口10aa处的壳体10区域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发热体21也可以从容纳腔10a中拆卸出来。
50.其中,发热体21与第二固定件22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能够直接通过拆卸第二固定件22以将发热体21拆卸出来。发热体与第二固定件22之间也可以是卡接、紧固连接、螺纹连接或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在将发热组件20 从壳体10上一体取出后,再将发热体21与第二固定件22拆离,也可以直接分步拆离第二固定件22和发热体21。由此,可以丰富发热组件20的结构类型,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实际需求。
51.需要说明的是,插入口10aa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顶端,即发热组件20可以是从壳体10顶端拆出,插入口10aa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底端,即发热组件20也可以是从壳体10的底端拆出。
52.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30,发热体21上设置有第一触点23,第一连接件30的一端位于壳体10内且通过与第一触点23导电接触以实现电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延伸出壳体10且与控制板电连接。由此,可以在不影响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内部电路的同时,实现发热组件20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的目的。
53.具体地,第一触点23位于发热体21上,能够随着发热体21一同从容纳腔 10a中拆出,第一触点23与发热体21是电连接的。当发热组件20安装至壳体 10上,第一连接件30与第一触点23导电接触,由此,发热体21、第一触点 23、第一连接件30及控制板之间均电连接。发热体21上的电信号或电流能通过第一触点23及第一连接件30连通至控制板。
54.具体地,在发热体21是电阻式发热体时,发热体21的导电线路211可以包括发热线路及/或测温线路,第一触点21与发热线路及/或测温线路电连接,通过第一触点23及第一连接件30可以将发热线路及/或测温线路连接至控制板,以实现加热及/或测温的功能。另外,发热线路与测温线路还可以是复用的线路,在此不作限制。
55.在发热体21是电磁式发热体时,发热体21的导电线路211可以包括测温线路,第一触点21与测温线路电连接,通过第一触点23及第一连接件30可以将测温线路连接至控制板,以实现测温的功能。
5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30的具体数量不限,例如,气溶胶形成装置具有两个第一连接件30,当然,根据所需要实现的功能,还可以增设第一连接件 30以作为其他的功能线。
57.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点23与第一连接件30是一一对应的,即两者的数量是一致的。
5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一连接件30的位于壳体10内的一端弯曲形成弹臂31,第一触点23与弹臂31抵接。通过弯曲形成弹臂31,可以使得第一触点23与弹臂31之间连接更紧密,能够避免第一触点23与弹臂31之间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
59.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11,发热组件20包括第二连接件24以及与控制板电连接的电路板25,发热体21上设置有第二触点26,第二连接件24 分别与第二触点26和电路板25导电接触。
60.具体地,第二触点26与发热体21电连接,电路板25与控制板电连接,通过第二连接件24分别与第二触点26和电路板25导电接触,可以使得发热体 21与控制板之间的电路导通。
61.具体地,在发热体21是电阻式发热体时,发热体21的导电线路211可以包括发热线路及/或测温线路,第二触点26与发热线路及/或测温线路电连接,通过第二触点26、第二连
接件24及电路板25可以将发热线路及/或测温线路连接至控制板,以实现加热及/或测温的功能。另外,发热线路与测温线路还可以是复用的线路,在此不作限制。
62.在发热体21是电磁式发热体时,发热体21的导电线路211可以包括测温线路,第二触点26、第二连接件24与测温线路电连接,通过第二触点26、第二连接件24及电路板25可以将测温线路连接至控制板,以实现测温的功能。
63.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件24的具体数量不限,气溶胶形成装置可以是具有两个第二连接件24,当然,根据所需要实现的功能,还可以增设第二连接件 24以作为其他的功能线。同时,第二触点26与第二连接件24是一一对应的,即两者的数量应是一致的。
64.此外,第二连接件24的形状不限。示例性地,第二连接件24一端弯折,以形成与电路板25导电接触的“l”型连接端。由此,可以提高第二连接件24 与电路板的连接稳定性。
65.又如,第二连接件24与第二触点26导电接触的一端的部分区域朝靠近第二触点的一侧弯曲,以形成与第二触点26导电接触的弯曲部。
66.再如,第二连接件24的部分区域朝靠近第二触点26的一侧凸出,以形成与第二触点26导电接触的凸起部。
67.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发热组件20包括具有容纳空间27a的第一固定件27,第一固定件27设置在发热体21上,电路板25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容纳空间27a中,第二连接件24远离发热体21的一端伸入容纳空间27a中且与电路板25导电接触。
68.具体地,第二连接件24与电路板25均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7上,第一固定件27设置在发热体21上。由此,第一固定件27能够起到将电路板25及第二连接件24与发热体21稳固连接的作用。第一固定件27的容纳空间27a用于容纳电路板25,第二连接件24伸入容纳空间27a中的一端与电路板25导电接触,由此,能够确保两者接触的稳定性。
6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件27与发热体21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能够使得发热组件20可以进一步的得到拆分,从而进一步方便发热体21的清洁。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11,发热组件20还包括具有容纳通道28a的保护套管28,保护套管28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上27,发热体21设置在容纳通道28a中。
70.具体地,第一固定件27能够对保护套管28起到固定作用,保护套管28 套设在发热体21的外侧,能够对发热体21起到保护作用。
71.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7与第二固定件22分别设置在发热体21 的相对两端,保护套管2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27和第二固定件22连接。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套管28的稳定性。
72.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5具有数据存储单元,由此,通过数据存储单元能够存储发热体21的特性,如发热体21不同发热温度下所对应的吸食口感等数据信息。同时,在发热组件20损坏时,可以根据数据存储单元存储的数据信息,对发热组件20进行整体更换,使得更换后的气溶胶形成装置能够保持与更换前相同的口感。
7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电路板25上设置有第三触点251,壳体10上设置有与控制板电连接的第四触点,第三触点251与第四触点导电接触。
74.具体地,当发热组件20从壳体10上拆离,电路板25及第三触点251可以随发热体21一同从壳体10中拆出。由此,能够在不影响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内部电路的情况下,便于拆离电路板25。
75.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10,壳体10的部分区域凹陷以形成触点安装槽,第四触点位于触点安装槽中,第三触点251与触点安装槽插接配合。
76.具体地,当发热组件20安装在壳体10上,第三触点251插入触点安装槽中以与第四触点导电接触,触点安装槽中能够起到提高第三触点251与第四触点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同时还能够起到定位作用,便于发热组件20的定位安装。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容纳腔10a远离插入口10aa的一端还具有第一进气孔,第一固定件27具有连通第一进气孔和加热腔21a的进气通道。电路板25为环形电路板且与进气通道的底端连接。
7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具体实施例中”、或“示例性”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技术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技术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7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板;壳体;及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具有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腔,所述发热体用于通过热传递加热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其中,所述发热组件在装入所述壳体内的状态下,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壳体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控制板的电连接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发热体上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通过与所述第一触点导电接触以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弯曲形成弹臂,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弹臂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以及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发热体上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电路板导电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上,所述电路板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发热体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中且与所述电路板导电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发热体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具有容纳通道的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容纳通道中。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数据存储单元。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三触点,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第四触点,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四触点导电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部分区域凹陷以形成触点安装槽,所述第四触点位于所述触点安装槽中,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触点安装槽插接配合。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具有插入口的容纳腔,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插入口处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绕设在所述壳体外周侧的电磁线圈,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电磁线圈的磁场中以通过电磁感应发热;或,所述发热体为电阻式发热体。14.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导电线路,所述发热组件在装入所述壳体内的状态下,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壳体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控制板的电连接断开。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控制板、壳体和发热组件,发热组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具有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腔,所述发热体用于通过热传递加热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其中,所述发热组件在装入所述壳体内的状态下,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壳体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控制板的电连接断开。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便于清洁。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便于清洁。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便于清洁。


技术研发人员:

呙于波 金祖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9

技术公布日:

2023/3/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65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气溶胶   触点   壳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