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风扇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产品诸如笔记本电脑的需求日益增高,且追求更好的性能以及更轻薄的设计,以带给人们更方便且丰富的体验。在追求电子产品体积更小、厚度越薄的趋势下,设置于内部并用以散热的风扇模组所能占有的空间也随之缩小,使得薄型风扇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提升电子产品的散热效率,如何设计出能增进风扇效率的导流结构始成为一重要课题。
3.在某些电子产品上,外壳受力压迫会导致风扇故障或发出异音,因此,多个民营企业或相关学研单位已经投注大量资金、人力和时间对散热装置进行研究,并亟欲改善散热装置的各种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壳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弧形支撑结构及风扇。第一板体固定于壳体内。弧形支撑结构,固定于第一板体,其中弧形支撑结构具有弧形插槽,弧形插槽沿着弧形支撑结构的中心径向延伸并位于弧形支撑结构的内表面上。第二板体,衔接弧形插槽并与弧形支撑结构、第一板体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风扇,固定于第二板体并容置于容置空间。
5.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弧形支撑结构具有复数凸起部,复数凸起部之间定义复数气流通道,风扇配置以驱动气流通过复数气流通道。
6.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具有复数通气孔,复数通气孔环绕风扇连接第二板体处,风扇配置以驱动气流通过复数通气孔。
7.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具有复数通气孔,复数通气孔环绕风扇连接第二板体处,弧形支撑结构具有复数凸起部,复数凸起部之间定义复数气流通道,风扇配置以驱动气流通过复数通气孔再通过复数气流通道。
8.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具有复数延伸臂及中心部,复数延伸臂环绕于中心部并定义复数通气孔,其中风扇设置于中心部。
9.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散热装置具有固定件,弧形支撑结构具有固定通孔,第二板体具有边缘凹槽,固定件对准并通过固定通孔及边缘凹槽,以便于第二板体固定于弧形支撑结构。
10.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弧形支撑结构具有颈部及头部,头部相较于颈部远离第一板体,且头部的宽度大于颈部的宽度,其中弧形插槽设置于头部。
11.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弧形支撑结构具有底部,底部连接第一板体且底部的宽度朝向第一板体渐增。
12.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其中第二板体具有侧底边,而弧形支撑结构
大致为u形且具有阶梯形末端,当第二板体插入弧形支撑结构时,侧底边倾斜并紧邻于阶梯状末端进而形成缺口。
13.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弧形支撑结构是一体成形于第一板体。
14.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弧形支撑结构以便于板体插入,其板体与弧形支撑结构共同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纳风扇,因此当散热装置受压时,风扇能受到板体与弧形支撑结构的保护,进而避免风扇故障或产生异音。
15.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16.为达成上述的优点和特征,将参考实施方式对上述简要描述的原理进行更具体的阐释,而具体实施方式被展现在附图中。这些附图仅例示性地描述本发明,因此不限制发明的范围。通过附图,将清楚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且附加的特征和细节将被完整描述,其中:
17.图1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绘示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绘示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绘示散热装置的上视图;
20.图4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绘示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21.图5及图6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绘示风扇及第二板体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5与图6分别表示不同视角;
22.图7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绘示弧形支撑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23.图8及图9分别绘示图7中弧形支撑结构的部分放大图。
24.符号说明:
25.10:电子设备
26.100:散热装置
27.110:壳体
28.120:第一板体
29.130:第二板体
30.131:通气孔
31.133:延伸臂
32.135:中心部
33.136:边缘凹槽
34.139:侧底边
35.140:弧形支撑结构
36.140a:头部
37.140b:颈部
38.140c:底部
39.141:弧形插槽
40.143:凸起部
41.145:气流通道
42.146:固定通孔
43.149:阶梯形末端
44.150:风扇
45.160:固定件
46.a:气流
47.w1,w2,w3: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4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复数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除此之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49.请参考图1,图1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绘示电子设备10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10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100,当电子设备10运转时散热装置100能有效控制电子设备10的温度,以避免电子设备10过热或故障。此外,电子设备10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50.请参考图2至图4,图2绘示散热装置100的立体示意图。图3绘示散热装置100的上视图。图4散热装置100的侧视图。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散热装置100包括壳体110、第一板体120、第二板体130、弧形支撑结构140及风扇150,壳体110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例如为铝合金或钢铁)或塑胶,而壳体110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外壳,例如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外壳,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电子设备1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第一板体120固定于壳体110内,第一板体120可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托架(keyboard bracket),第一板体120及第二板体130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例如为钢铁),以提供良好的机械强度,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弧形支撑结构140大致为u形并固定于第一板体120,其中弧形支撑结构140可以是一体成形或非一体成形于第一板体120。此外,弧形支撑结构140具有弧形插槽141(请参考图7),弧形插槽141沿着弧形支撑结构140的中心径向延伸并位于弧形支撑结构140的内表面上。弧形支撑结构140可以是由多种加工手段所制成,例如是冲压成型制程或基层制造制程所形成,弧形插槽141可以是由金属切削制程或雷射切割所形成。此外,风扇150可以是轴流扇或离心扇,以便于有效地对电子设备10降温,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51.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130衔接弧形插槽141,且第二板体130与弧形支撑结构140共同形成容置空间,而风扇150枢转连接于第二板体130并容置于弧形支撑结构140及第二板体130之间。除此之外,弧形支撑结构140具有复数凸起部143,复数凸起部143配置以紧邻壳体110的内表面,且复数凸起部143之间定义复数气流通道145,且复数气流通道145是形成于弧形支撑结构140及壳体110之间。
52.此外,如图3及图4所示,复数气流通道145是设置于复数凸起部143及壳体110之间,而风扇150配置以驱动气流a通过复数气流通道145。第二板体130具有复数通气孔131,复数通气孔131环绕于风扇150连接第二板体130处,风扇150配置以驱动气流a通过复数通气孔131。风扇150配置以驱动气流a通过复数通气孔131,气流a接着通过复数气流通道145,
故复数通气孔131及气流通道145共同定义出供气流a通过的路径,藉此有效地利用气流a对电子设备10散热,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气流a虽然示意为从风扇150向通气孔131及气流通道145流动,但根据风扇150的种类气流a也可能是从通气孔131及气流通道145往风扇150流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53.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6,图5及图6绘示第二板体130及风扇150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5与图6分别表示不同视角。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130具有复数延伸臂133及中心部135,例如三个等间距排列的延伸臂133环绕中心部135并定义复数通气孔131,其中风扇150设置于中心部135,藉此风扇150能稳定地转动并对电子设备10有效地散热。具体而言,中心部135为环形,以便于风扇150枢转连接于中心部135,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54.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7,其中图7绘示弧形支撑结构140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弧形支撑结构140具有头部140a及颈部140b,头部140a相较于颈部140b远离第一板体120,且头部140a的宽度w1大于颈部140b的宽度w2,其中弧形插槽141设置于头部140a,藉此弧形支撑结构140的头部140a能稳固地支撑第一板体120,而颈部140b让弧形支撑结构140以及第二板体130维持大的140b提供空气流通空间,以便于空气流动并有效地对电子设备10进行散热,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55.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弧形支撑结构140具有底部140c,底部140c连接第一板体120且底部140c的宽度w3朝向第一板体120渐增,因此底部140c可以为梯形或半圆弧形,底部140c有助于弧形支撑结构140稳固地固定于第一板体120。除此之外,颈部140b是设置于头部140a及底部140c之间,其中底部140c的宽度w3则是大于或等于颈部140b的宽度w2,且底部140c的宽度w3朝向颈部140b渐减,以便于空气流动而有效地对电子设备10进行散热,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56.请参考图1至图9。图8及图9分别绘示图7中弧形支撑结构140的部分放大图。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散热装置100具有固定件160,第二板体130具有边缘凹槽136,弧形支撑结构140具有固定通孔146,固定件160对准并通过边缘凹槽136及固定通孔146,以便于第二板体130固定于弧形支撑结构140。具体而言,固定通孔146可以是螺纹通孔,而固定件160则可以为螺丝,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57.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130具有侧底边139,而弧形支撑结构140大致为u形且具有阶梯形末端149,当第二板体130插入弧形支撑结构140时,侧底边139倾斜并紧邻于阶梯状末端149进而形成缺口,以便于使用工具(例如为镊子)带动第二板体130插入或移出于弧形支撑结构140,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58.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弧形支撑结构以便于板体插入,其板体与弧形支撑结构共同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纳风扇,因此当散热装置受压时,风扇能受到板体与弧形支撑结构的保护,进而避免风扇故障或产生异音。
59.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已描述如上,应可理解的是不同实施方式仅作为实例来呈现,而不作为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根据本文的公开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许多更动。因此,本发明的广度和范围不应受上述描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板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弧形支撑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体,其中所述弧形支撑结构具有弧形插槽,所述弧形插槽沿着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中心径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内表面上;第二板体,衔接所述弧形插槽并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板体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风扇,固定于所述第二板体并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弧形支撑结构具有复数凸起部,这些所述凸起部之间定义复数气流通道,所述风扇配置以驱动气流通过这些所述气流通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板体具有复数通气孔,这些所述通气孔环绕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第二板体处,所述风扇配置以驱动气流通过所述些通气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板体具有复数通气孔,这些所述通气孔环绕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第二板体处,所述弧形支撑结构具有复数凸起部,这些所述凸起部之间定义复数气流通道,所述风扇配置以驱动气流通过这些所述通气孔再通过这些所述气流通道。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板体具有复数延伸臂及中心部,这些所述延伸臂环绕所述中心部并定义这些所述通气孔,其中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中心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具有固定件,所述弧形支撑结构具有固定通孔,所述第二板体具有边缘凹槽,所述固定件对准并通过所述固定通孔及所述边缘凹槽,以便于所述第二板体固定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弧形支撑结构更具有颈部及头部,所述头部相较于所述颈部远离所述第一板体,且所述头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颈部的宽度,其中所述弧形插槽设置于所述头部。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弧形支撑结构具有底部,所述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且所述底部的宽度朝向所述第一板体渐增。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板体具有侧底边,而所述弧形支撑结构大致为u形且具有阶梯形末端,当所述第二板体插入所述弧形支撑结构时,所述侧底边倾斜并紧邻于所述阶梯状末端进而形成缺口。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弧形支撑结构是一体成形于所述第一板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弧形支撑结构及风扇。第一板体固定于壳体内,弧形支撑结构固定于第一板体,其中弧形支撑结构具有弧形插槽,弧形插槽沿着弧形支撑结构的中心径向延伸并位于弧形支撑结构的内表面上。第二板体衔接弧形插槽并与弧形支撑结构共同形成容置空间,而风扇枢转连接于第二板体并容置于弧形支撑结构及第二板体之间。间。间。


技术研发人员:

郑尹彰 彭启人 陈家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5.24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0:26: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5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弧形   所述   复数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