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材料收纳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印刷材料收纳容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在安装部上固定有ic芯片的液体盒中,通过将刀刃部分压入到构成安装部的外缘的壁部来对壁部进行切断,且向ic芯片的背面侧插入刀刃部件,从而以可再使用的状态而取出ic芯片的技术(专利文献1)。
3.在现有的技术中,对于取出ic芯片后的液体盒,实施作为助燃剂来使用等的再资源化处理。此外,在现有的技术中,由于在取出ic芯片时,对安装部的一部分进行切断,因此,难以再次安装所取出来的ic芯片并对液体盒进行再利用。这样的课题并不限于液体盒的技术中,对于除了液体以外收纳调剂等印刷材料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是一样的。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23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印刷材料收纳容器。该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具备:基板,其设置有具有端子的电路;固定部,其能够通过再固定来安装所述基板;固定部件,其对所述基板的除了所述端子以外的非端子部分和所述固定部进行固定,所述非端子部分包括能够通过所述固定部件向所述固定部进行所述再固定的再固定部分。
附图说明
6.图1为表示印刷材料收纳容器的一个示例的外观立体图。
7.图2为表示基板的表面的平面图。
8.图3为表示基板的侧面的平面图。
9.图4为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板被安装于固定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10.图5为表示基板被安装于固定部的状态的截面的示意图。
11.图6为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基板被安装于固定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12.图7为表示基板被安装于固定部的状态的截面的示意图。
13.图8为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基板被安装于固定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14.图9为表示基板被安装于固定部的状态的截面的示意图。
15.图10为表示在其他的实施方式1中基板被安装于固定部的状态的截面的示意图。
16.图11为表示在其他的实施方式3中基板被安装于固定部的状态的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a.第一实施方式:
18.图1为表示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的一个示例的外观立体图。在图1中,也一并图示出了收纳有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的印刷装置的壳体120。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向未图示
的印刷装置的喷出头供给印刷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为喷出油墨的喷墨打印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为,对作为印刷材料的油墨进行收纳的墨盒。另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也可以为例如,使用作为印刷材料的调剂等粉体来实施印刷的打印机。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为,对作为印刷材料的粉体进行收纳的调剂盒。此外,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代替对用于为了印刷而向印刷装置供给的印刷材料进行收纳的用途,也可以用于对从印刷装置中被排出且未被利用的印刷材料进行回收并收纳的用途。例如,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也可以为,对因喷出头的清洁动作等而未被用于印刷的油墨进行回收的废液罐。
19.印刷装置具备用于可装拆地安装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的未图示的装置侧安装部。装置侧安装部具有能够拉出的壳体120,且在该壳体120中收纳有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通过收纳有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的壳体120被按入,从而使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被安装在印刷装置中。
20.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能够进行再利用。例如,在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的印刷材料的剩余量为零或较少的情况下,将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从壳体120卸下,且将印刷材料再次注入到内部,从而能够进行再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所具有的后述的基板5被卸下,并将新的基板5组装到被再利用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上,或者在对被卸下的基板5的存储器实施初始化等预先确定的处理后,将其组装到进行再利用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再利用后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
21.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具备印刷材料收纳部110和连接部件130。印刷材料收纳部110对作为印刷材料的油墨进行收纳。印刷材料收纳部110为所谓的油墨袋,且由具有可挠性的袋状的薄膜形成。另外,印刷材料收纳部110的材质以及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内容,只要能够对印刷材料进行收纳即可。在要将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安装于印刷装置的情况下,在被拉出来的壳体120中收纳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并将壳体120推进到印刷装置内。由此,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被安装于印刷装置。在下文中,将印刷装置中的对被安装于装置侧安装部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进行接纳的部分设为装置侧接纳部。此外,在下文中,将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被安装于印刷装置中的装置侧接纳部的状态称为安装状态。
22.连接部件130由例如树脂等形成。连接部件130具备把手170、供给口131、基板5、固定部7和固定部件8。
23.把手170在使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移动时等被把持。在把手170上设置有由用户把持的把持部171。把手170在印刷材料收纳部110被配置在壳体120中的状态下,被设置在露出于壳体120之外的位置处。把手170以沿着相对于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的长边方向而垂直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即,在将印刷材料收纳部110相对于壳体120进行装拆时,把手170变化为从第一姿势转动了的第二姿势。把手170由例如聚丙烯等树脂形成。
24.供给口131为使印刷材料收纳部110内的油墨向外部喷出的开口。供给口131被设置在连接部件130中的与未图示的装置侧接纳部侧嵌合的侧面130a的中央部处。虽未图示,但是供给口131经由被安装于连接部件130的侧面130a侧的供给口部件和与供给口部件连接的管状部件而与印刷材料收纳部110连通。在此,在装置侧接纳部以与喷出头连通的方式而设置有未图示的供给针,通过将供给针插入到供给口131中,从而使被收纳在印刷材料收纳部110中的油墨向喷出头侧供给。另外,为了防止印刷材料收纳部110内的印刷材料的泄
漏,供给口131优选为,在供给针被插入到供给口131之前维持关闭状态并在供给针被插入时打开的构造。例如,供给口131具备:密封部件;供给阀,其对密封部件的插入口进行封堵;施力部件,其将供给阀朝向密封部件进行施力。
25.基板5为,在上述的安装状态下,用于对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和印刷装置进行电连接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侧的电连接部。虽未图示,但在基板5上设置有电路。基板5具备后述的端子50。相对于此,虽未图示,但在印刷装置中的装置侧接纳部设置有用于与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电连接的装置侧电连接部。在上述的安装状态下,基板5的端子50和未图示的装置侧电连接部的端子进行接触,从而使印刷装置和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电连接。在此所称的装置侧电连接部的端子为例如导电性的弹性部件。另外,连接部件130也可以为,在安装状态下,用于使装置侧电连接部和端子50的连接良好的定位部件。定位部件为例如槽、孔、突起,并且通过与被设置于装置侧接纳部的定位部件进行嵌合,从而使定位变得容易。关于基板5的详细情况,在下文中进行记述。
26.固定部7为连接部件130中的对基板5进行固定的部分。即,固定部7为能够安装基板5的部分。固定部7由连接部件130的主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7为被形成于连接部件130的主体的凹部。该凹部的底面相对于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的安装方向而斜向地倾斜。固定部7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内容,也可以为例如,相对于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的安装方向垂直或水平的部分。关于固定部7的详细情况,在下文中进行记述。
27.固定部件8对基板5的除了端子50以外的非端子部分nt和固定部7进行固定。固定部件8为后述的肋78以及销81。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作为被初次固定的部分的初次固定部分910中被用于固定的固定部件设为初次固定部件。此外,在通过后述的固定部件8对基板5进行再固定之前,将已经用于基板5向固定部7的固定的固定部件设为已固定部件。关于固定部件8的详细情况,在下文中进行记述。
28.图2为表示基板5的表面5a的平面图。基板5为矩形形状。基板5具备:用于将印刷装置和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电连接的多个端子50;作为端子50以外的部分的非端子部分nt。端子50在基板5的表面5a上被配置于与印刷装置所具备的装置侧电连接部的端子相对应的位置。各端子50为矩形形状。此外,各端子50分别在基板5的表面5a中的上层以及下层中沿着直线被排列。在基板5中,上层由四个端子50构成,下层由五个端子50构成。另外,端子50的数量和排列图案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内容,能够任意地形成。
29.基板5还具备贯穿孔53和用于定位的切口55。贯穿孔53以及切口55被设置在非端子部分nt处。贯穿孔53为对被设置于固定部7上的后述的作为初次固定部件的突起79进行接纳的孔。此外,切口55对被设置于固定部7上的后述的肋78进行接纳。贯穿孔53被形成在基板5中的与形成有端子50的端子形成部分相比靠一端部5c侧。切口55被形成在基板5中的与端子形成部分相比靠另一端部5d侧。另外,形成贯穿孔53以及切口55的位置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贯穿孔53只要在与后述的突起79相对应的位置即可。此外,切口55只要在与后述的肋78相对应的位置即可。关于贯穿孔53和突起79的嵌合方式以及切口55和肋78的嵌合方式,在下文中进行记述。
30.图3为表示基板5的侧面的平面图。在基板5的背面5b上设置有存储装置57。存储装置57经由未图示的配线与各端子50电连接。存储装置57对与印刷材料相关的信息等进行存储。作为与印刷材料相关的信息,为例如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的制造年月日、耐久使用年
数、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所收纳的印刷材料的种类、调。存储装置57通过多个端子50而在与印刷材料喷出装置例如打印机之间对被存储于存储装置57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传递。另外,基板5的背面5b的存储装置57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在背面5b设置用于对装置侧电连接部的连接进行检测的电路等。
31.图4为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板5被安装在固定部7上的状态的俯视图。此外,图5为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板5被安装在固定部7上的状态下的截面的示意图。另外,虽然图4以及图5示出了后述的再固定的方式,但是由于各结构要素以及形成位置相同,因此,使用它们进行说明。
32.如图5所示,固定部7具备:凹陷部701,其用于对基板5进行收纳;抵接部705,其与基板5的背面5b的一端部5c以及另一端部5d进行抵接;肋78;突起79。凹陷部701由与存储装置57对置的底部702和形成凹陷部701的内壁的壁部703构成。肋78以及突起79在通过后述的固定部件8对基板5进行再固定之前,作为已经被用于基板5向固定部7的固定的已固定部件而发挥功能。
33.肋78通过相对于被形成在基板5上的切口55使基板5在从基板5的一端部5c朝向另一端部5d的方向上进行滑动,且切口55和肋78进行嵌合,从而实施基板5的定位。本实施方式中的肋78的形状为多面体,且在与切口55嵌合的状态下,从切口55的上表面侧、即基板5的表面5a突出。另外,肋78的形成位置以及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为与切口55相对应的形成位置以及形状即可。肋78的形状也可以为例如圆柱形状。
34.突起79为以从壁部703竖立设置的方式而被设置的部件,且通过被插入到在基板5上所设置的贯穿孔53中,从而实施基板5的定位。如上述那样,突起79作为已固定部件而发挥功能。相对于此,突起79也作为将基板5初次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初次固定部件而发挥功能。也就说,突起79为已固定部件并且为初次固定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79为圆柱形状。突起79在初次固定时,在被插入到贯穿孔53中的状态下,为从贯穿孔53的上表面侧、即基板5的表面5a突出的状态。另外,突起79的形成位置以及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为与贯穿孔53相对应的形成位置以及形状即可。
35.肋78以及突起79为能够通过加热和加压而发生变形的部件,并且由和连接部件130同样的材质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初次将基板5固定在固定部7上时,通过对突起79的从贯穿孔53突出的顶端进行热紧固(heat tightening),从而进行固定。具体而言,在肋78与切口55嵌合、且突起79被插入到贯穿孔53中的状态下,即,在固定部7上载置有基板5且被定位的状态下,通过热量而使突起79的顶端软化,且朝向基板5进行按压,从而将基板5固定在固定部7上。在下文中,将被形成于基板5上的贯穿孔53和其周边部分称为初次固定部分910。即,初次固定部分910包括被热紧固的突起79。另外,在将基板5再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情况下,初次固定部分910被削去,因此,在图4以及图5中初次固定部分910由虚线表示。另外,突起79也可以通过利用加压使突起79的顶端压溃变形,从而对基板5和固定部7进行固定。此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例如,突起79仅通过被插入至贯穿孔53中来进行定位,而不实施由加热和加压实施的固定。
36.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中,在初次将基板5固定在固定部7上时,通过对与切口55嵌合的肋78的顶端进行热紧固,从而进行固定。此时,也可以通过加压使肋78的顶端压溃变形,从而使肋78对基板5和固定部7进行固定。另外,在将基板5再
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情况下,肋78中的因热紧固而发生了变形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削除。此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例如,肋78仅通过与切口55嵌合来进行定位,而不进行由加热和加压来实施的固定。
37.接下来,对于将被初次固定的基板5从固定部7上卸下的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基板5的一端部5c侧,对突起79中的在初次固定部分910中被热紧固的部分进行去除,从而能够将基板5从固定部7上卸下。被热紧固后的部分的去除是通过例如切断或削掉来实施的。如此,就能够通过后述的再固定,对基板5和固定部7两者进行再利用。
38.此外,在基板5的另一端部5d侧,使基板5在从基板5的另一端部5d朝向一端部5c的方向滑动,从而将肋78从切口55卸下。当设为这样时,能够通过后述的再固定,从而对基板5和固定部7这两者进行再利用。另外,在被热紧固的肋78的一部分被熔接在基板5的表面5a上的情况下,所熔接的部分只要与突起79同样地例如被切断或削掉来去除即可。
39.接下来,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板5再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方式进行说明。
40.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如上述那样能够对基板5以及固定部7进行再利用。即,如图4所示,基板5包括通过固定部件8能够再固定的再固定部分920。在此所说的再固定部分920在非端子部分nt中包括与已经被用于基板5向固定部7的固定的已固定部分921不同的未使用部分922。在本实施方式中,已固定部分921为切口55周边和作为初次固定部分910的贯穿孔53周边。此外,再固定部分920包括通过将作为已经被用于固定的已固定部件的肋78的至少一部分去除而能够进行再固定的再使用部分923。固定部件8可以如肋78和突起79那样与固定部7一体,也可以如后述的销81的那样为与固定部7不同的部件。
41.另外,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实施再固定的对象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为未使用即被初次用于固定的基板5、固定部7。例如,实施再固定的对象的组合可以为未使用的基板5和能够进行再利用的固定部7,也可以为能够进行再利用的基板5和未使用的固定部7。此外,也可以对能够进行再利用的基板5和能够进行再利用的固定部7进行再固定。在此,在将未使用的基板5和未使用的固定部7用于再固定的情况下,优选为,进行已固定部分921的去除,例如,以剩余的突起79的一部分等不对再固定造成干扰的方式而预先去除被设置于固定部7的突起79。此外,后述的固定孔71也可以被预先设置在未使用的固定部7上。
42.在图4以及图5中,示出了基板5使用作为固定部件8的销81以及肋78而被再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示例。销81由例如铁等金属或树脂形成。销81对端子50的未使用部分922进行再固定。肋78对端子50的再使用部分923进行再固定。
43.首先,再使用部分923的再固定如以下那样实施。首先,通过使基板5相对于固定部7的肋78在从基板5的一端部5c朝向另一端部5d的方向上滑动,且基板5的切口55和肋78嵌合,从而实施基板5的定位。接下来,在肋78与切口55嵌合的状态下,通过利用热紧固等使肋78的顶端发生变形,从而将基板5的一端部5c侧固定在固定部7上。另外,在初次固定时实施热紧固等而使被设置于固定部7上的肋78的顶端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变形后的肋78的顶端防止基板5上浮的情况,因此,也可以不用再次进行由热紧固等实施的固定。
44.接下来,在基板5的未使用部分922中实施基板5的再固定。如图5所示,固定部7还具备供作为固定部件8的销81插穿的固定孔71。固定孔71在固定部7中被设置在基板5的周围。销81具备:轴部81a,其被插穿于固定部7的固定孔71中;顶部81b,其被设置在轴部81a的基端部81s侧,且将基板5的非端子部分nt固定在固定部7上。销81的轴部81a以插穿于固定
孔71中的方式而被设置。顶部81b被设置为,与固定孔71的大小相比外形较大。当设为这样时,在基板5被载置在固定部7上的状态下,使销81的轴部81a从基板5的上方插穿到固定孔71中,当进一步将销81按压至下方时,销81的顶部81b与基板5的表面5a抵接。由此,基板5的一端部5c侧通过作为固定部件8的销81而被再固定在固定部7上。另外,销81的形状以及固定孔7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例如螺栓和螺母那样的形状。
45.另外,本公开的基板5在基板5的一端部5c侧具备突起79,在初次被固定时,突起79作为初次固定部分910通过热紧固而被固定。由于在该初次固定部分910中所包括的突起79通过切断等而被破损并去除,因此,无法在以后的再固定中作为定位或再固定部分920来使用。因此,再固定部分920优选为,设置在未使用部分922中的初次固定部分910所处的基板5的一端部5c侧。当设为这样时,能够在基板5的一端部5c侧良好地实施定位以及再固定。另外,不一定必须将再固定部分920设置在初次固定部分910所处的基板5的一端部5c侧。
46.在此,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被再固定的基板5从固定部7卸下的方式以及基板5和固定部7的再一次的再固定进行说明。
47.首先,基板5的一端部5c通过使在再固定中插穿的销81向上方拉起并从固定孔71取出,从而能够从固定部7卸下。在这种情况下,基板5的一端部5c只要对再使用部分923进行固定即可,所述再使用部分923为通过对作为固定部件8的销81进行去除而能够进行再一次的再固定的部分。此外,如上述的那样,基板5的另一端部5d通过使基板5在从基板5的另一端部5d朝向一端部5c的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从切口55卸下肋78。如此,通过再一次的再固定,能够反复地对基板5和固定部7这两者进行再利用。另外,也可以在于基板5的另一端部5d处将肋78热紧固了的情况下,以削去等方式而将被热紧固的部分去除。
48.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对作为固定部件8的销81进行更换,从而能够以不破损固定部7的方式而将基板5反复地装拆于固定部7。即,基板5具有再固定部分920。因此,通过利用固定部件8将基板5再固定在固定部7上,从而能够对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进行再利用。由此,能够实现环境负载的降低。
49.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肋78和销81那样以不使固定部件8破损的方式而用于再固定。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基板5以及固定部7在再固定的前后使用共同的结构,因此,易于实施基板5的定位。因此,能够降低基板5的端子50和装置侧电连接部的端子未被电连接的可能性。
50.在此,在固定部以可装拆的方式被安装在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上的分体的情况下,需要将用于对固定部进行固定的部分设置在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上。另一方面,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固定部7作为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的一部分而与连接部件130一体形成。由此,在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中,不需要确保安装分体的固定部的空间,因此,能够增加印刷材料收纳部110的印刷材料收纳量,或者能够使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小型化。
51.b.第二实施方式:
52.图6为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基板5被安装在固定部7上的状态的俯视图。此外,图7为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基板5被安装在固定部7上的状态下的截面的示意图。在图6以及图7中,示出了基板5使用作为固定部件8的薄膜部件85而被再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示例。薄膜部件85由例如树脂形成,并通过加热和加压而被热熔接或粘合。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5的另一端部5d对通过去除作为已固定部件的肋78而能够再固定的再使用部分923进
行再固定。此外,基板5的一端部5c侧对与已固定部分921不同的未使用部分922进行再固定。另外,由于基板5的另一端部5d侧的定位以及再固定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53.本实施方式的基板5的一端部5c侧的再固定的方式在下文中示出。基板5的另一端部5d侧为,切口55和肋78嵌合的状态、即进行了基板5的定位的状态。在此,利用薄膜部件85从基板5的表面5a侧对基板5的一端部5c侧的非端子部分nt和固定部7中的基板5的一端部5c侧的周围进行覆盖。同样地,利用薄膜部件85从基板5的表面5a侧对基板5的另一端部5d侧的非端子部分nt和固定部7中的基板5的另一端部5d侧的周围进行覆盖。此时,固定部7中的基板5的另一端部5d侧只要以从肋78的上方进行覆盖的方式来载置薄膜部件85即可。在该状态下,例如通过加热密封而使基板5的表面5a侧以及固定部7热熔接。具体而言,通过对载置有薄膜部件85的基板5的表面5a侧以及固定部7进行加热,且进一步进行加压,从而使薄膜部件85热熔接在基板5以及固定部7上。由此,基板5通过作为固定部件8的薄膜部件85而被再固定在固定部7上。通过加热密封等使薄膜部件85热熔接的范围可以为薄膜部件85的一部分,也可以为整体,只要为能够对基板5和固定部7进行再固定的范围即可。
54.在此,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被再固定的基板5从固定部7卸下的方式以及基板5和固定部7的再一次的再固定进行说明。
55.首先,薄膜部件85通过切断或削掉而被去除。在薄膜部件85的去除中,只要通过切断等而将热熔接的薄膜部件85中的基板5和固定部7的边界部分进行切离即可。即,在薄膜部件85的去除后,在非端子部分nt和固定部7上也可以残留有被热熔接的薄膜部件85。另外,与切口55嵌合的肋78被卸下。此时,肋78既可以被破损拆除,也可以以在从基板5的另一端部5d朝向一端部5c的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而被卸下。由此,基板5从固定部7被卸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通过对作为固定部件8的薄膜部件85进行去除而可进行再一次的再固定的再使用部分923、和与作为被固定于此的部分的已固定部分921不同的未使用部分922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再一次的再固定。
56.作为再一次的再固定的一个示例,例如,在基板5的一端部5c侧,以对固定部7中的基板5的左端侧的周围和右端侧的周围进行连结的方式来载置带状的薄膜部件85。在此,在通过上述的边界部分的切断或削掉而去除了薄膜部件85之后进行再一次的再固定的情况下,只要设为以下那样即可。例如,也可以为,相对于先前的再固定部分920,将用于再一次的再固定的再固定部分920设置于与基板5的一端部5c侧和另一端部5d侧的任意一方平行移动后的位置。此外,由于先前的再固定部分920的边界部分中的薄膜部件85被去除,因此,也可以在与先前的再固定部分920重叠的位置处设置用于再一次的再固定的再固定部分920。如此,能够通过再一次的再固定,从而反复地对基板5和固定部7这两者进行再利用。
57.另外,关于再固定部分920,实施该再固定的位置和数量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内容。例如,在肋78未破损而被保存下来的情况下,基板5和固定部7的定位以及再固定能够通过切口55和肋78的嵌合来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通过薄膜部件85对基板5的一端部5c侧的一个地方进行再固定即可。此外,作为实施了再固定的部分的再固定部分920只要为非端子部分nt即可,也可以为例如基板5的表面5a中的角或拐角部。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为,再固定部分920相对于基板5的外形而被对角地设置,例如,利用薄膜部件85对基板5的一端部5c中的左端侧和基板5的另一端部5d中的右端侧进行再固定。
5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薄膜部件85的熔接面、粘合面的位置,也能够反复地将基板5相对于固定部7进行装拆。即,基板5具有再固定部分920。因此,通过利用固定部件8将基板5再固定在固定部7上,从而能够对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进行再利用。由此,能够实现环境负载的降低。
59.c.第三实施方式:
60.图8为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基板5被安装在固定部7上的状态的俯视图。此外,图9为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基板5被安装在固定部7上的状态的截面的示意图。在图8以及图9中,示出了基板5使用作为固定部件8的粘合材料87而被再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示例。粘合材料87优选为,为了防止端子50的短路等电气故障的发生而不具有导电性,例如,使用树脂类粘合材料。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5的另一端部5d侧对通过去除作为固定部件8的肋78而可再固定的再使用部分923进行再固定。此外,在基板5的一端部5c侧,在至少一个地方以上对未使用部分922和再使用部分923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再固定。另外,由于基板5的另一端部5d侧的定位以及再固定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61.本实施方式的基板5的一端部5c侧的再固定的方式在下文中示出。基板5的另一端部5d侧为,切口55和肋78嵌合的状态、即进行了基板5的定位的状态。在此,以对基板5的一端部5c侧的非端子部分nt、和固定部7中的基板5的一端部5c侧的外周缘部o进行覆盖的方式,从基板5的表面5a侧涂布粘合材料87。此时,粘合材料87在为例如通过粘合材料87中所包含的溶剂的挥发而固化的溶剂挥发型粘合材料、或通过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而固化的湿气固化型粘合材料的情况下,在涂布粘合材料87之后,通过历时变化使其风干从而使粘合材料87固化。此外,在粘合材料87为例如通过照射紫外线而进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粘合材料的情况下,通过未图示的紫外线照射装置使粘合材料87固化。由此,基板5通过作为固定部件8的粘合材料87而被再固定在固定部7上。
62.另外,优选为,粘合材料87未涂布在位于基板5的背面5b侧的抵接部705上,而涂布在基板5的表面5a侧。假设在基板5和固定部7抵接的抵接部705上涂布粘合材料87并使其固化而进行再固定的情况下,基板5的一端部5c侧成为以粘合材料87的厚度的量从固定部7上浮的状态。当设为这样时,在安装状态下,存在产生装置侧电连接部的端子和基板5的各端子50之间的接触不良的可能性。因此,在基板5的外周缘部o涂布粘合材料87并进行再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粘合材料87涂布在基板5的表面5a侧。
63.在此,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被再固定的基板5从固定部7卸下的方式以及基板5和固定部7的再一次的再固定进行说明。
64.首先,通过削掉或熔解/溶解来去除粘合材料87。具体而言,在粘合材料87具有热塑性的情况下,只要通过利用加热等使粘合材料87的温度发生变化,并使粘合材料87熔解,从而将基板5从固定部7卸下即可。此外,在粘合材料87具有因特定的溶剂而溶解的性质的情况下,只要通过使用使粘合材料87溶解的溶剂、例如甲苯等有机溶剂,使粘合材料87溶解,从而将基板5从固定部7卸下即可。另外,在残存有再固定部分920的状态下存在固定部7的可熔融的部分的情况下,只要利用加热等使固定部7的可熔融的部分熔融,并将基板5从固定部7卸下即可。接下来,将与切口55嵌合的肋78卸下。此时,肋78既可以被破损并去除,也可以以在从基板5的另一端部5d朝向一端部5c的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卸下。由此,能够将基板5从固定部7卸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去除了作为固定部件8的粘合材料87之后,将与
已固定部分921不同的未使用部分922用于再一次的再固定。即,再一次的再固定中的再固定部分920只要为非端子部分nt且为未使用部分922,就能够形成在任意的位置。
65.另外,关于再固定部分920,实施再固定的地方和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例如,在肋78未破损且被保存下来的情况下,基板5和固定部7的定位以及再固定能够通过切口55和肋78的嵌合来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通过粘合材料87对基板5的一端部5c侧的再固定部分920中的一个地方进行再固定即可。此时,再固定部分920只要为非端子部分nt即可,也可以为例如基板5的外周缘部o中的角或拐角部。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为,再固定部分920相对于基板5的外形而被对角地设置,例如,利用粘合材料87对基板5的一端部5c中的左端侧和基板5的另一端部5d中的右端侧进行再固定。
6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去除粘合材料87而反复地将基板5装拆于固定部7。即,基板5具有再固定部分920。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固定部件8将基板5再固定到固定部7上,从而对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进行再利用。由此,能够实现环境负载的降低。
67.d-1.其他的实施方式1:
68.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固定部件8为具备轴部81a和顶部81b的销81,所述轴部81a被插穿于固定部7的固定孔71中,所述顶部81b被设置于轴部81a的基端部81s侧,且将非端子部分nt固定于固定部7。相对于此,固定部件8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也可以为在销81上具备折返部件82a的带折返的销82。以下,利用图10来进行说明。
69.图10为表示在其他的实施方式1中基板5被安装于固定部7的状态的截面的示意图。关于与图5所示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同样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且对于相同的结构适当地省略说明。图10所示的带折返的销82在销81的结构基础之外,还在与顶部81b相反侧的末端部81t侧具备折返部件82a。折返部件82a被设置为,与固定孔71的大小相比外形较大。在此,在基板5被载置在固定部7上的状态下,使带折返的销82的轴部81a从基板5的上方插穿到固定孔71中。此时,当通过预定的力将带折返的销82进一步按压至下方时,折返部件82a通过固定孔71的端部71a而到达空洞部709。在此所说的空洞部709是指,连接部件130中的在固定孔71的插穿方向上的下方处被设置于未图示的连接部件主体中并对轴部81a的末端部81t侧进行收纳的空间。当折返部件82a从固定孔71突出且到达至空洞部709时,由于与固定孔71的外形相比折返部件82a的外形较大,因此,在对带折返的销82向从固定孔71卸下的方向施加了力的情况下,折返部件82a成为阻碍。由此,带折返的销82与销81相比能够更牢固地将基板5固定于固定部7。
70.折返部件82a由例如弹性部件形成。当设为这样时,在对带折返的销82进行去除并通过再一次的再固定对基板5和固定部7进行再利用的情况下,通过以预定的力拔出而能够容易地从固定部7上去除带折返的销82。另外,折返部件82a也可以不由弹性部件形成,而能够由任意的材质形成。带折返的销82也可以为例如铆钉、开尾销那样的部件,还可以设为,在折返部件82a从固定孔71突出的状态下使末端部81t侧变形或折弯,以使折返部件82a的外形大于固定孔71的外形。在折返部件82a不是弹性部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例如在空洞部709中切断折返部件82a,而将带折返的销82从固定部7上去除。
71.即使为这样的方式,基板5也具有再固定部分920。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固定部件8将基板5再固定于固定部7,从而对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进行再利用。
72.d-2.其他的实施方式2:
73.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固定部件8为销81,代替其也可以为螺钉。螺钉在轴部81a具备螺纹,且在顶部81b具备在使螺钉旋转时供螺钉刀等工具插入的凹陷。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固定孔71上形成与螺钉嵌合的螺钉孔即可。由此,基板5和固定部7能够通过改变螺钉的旋转方向而进行再固定和卸下。即使为这样的方式,基板5也具有再固定部分920。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固定部件8将基板5再固定于固定部7,从而对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进行再利用。
74.d-3.其他的实施方式3:
75.如图8以及图9所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再固定部分920以对基板5的一端部5c侧的非端子部分nt和固定部7中的基板5的一端部5c侧的外周缘部o这两者进行覆盖的方式,从基板5的表面5a侧涂布了粘合材料87。由此,进行了基板5和固定部7的再固定。相对于此,再固定部分920也可以为基板5的背面5b侧。即,本实施方式的粘合材料87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粘合材料87相同,本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再固定部分920的位置不同。以下,利用图11进行说明。
76.图11为表示在其他的实施方式3中基板5被安装于固定部7的状态下的截面的示意图。关于与图9所示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且对于相同的结构省略适当的说明。首先,在固定部7的底部702上涂布粘合材料87。然后,使基板5在从基板5的一端部5c朝向另一端部5d的方向上滑动,且在使切口55和肋78嵌合的状态下,将基板5载置于固定部7。此时,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以存储装置57突出至基板5的背面5b的形状而被设置。因此,存储装置57与涂布于固定部7的底部702上的粘合材料87抵接。在此,通过使粘合材料87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固化,从而基板5通过作为固定部件8的粘合材料87而被再固定在固定部7上。另外,在对用于再固定的粘合材料87进行去除,且通过再一次的再固定对基板5和固定部7进行再利用的情况下,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对粘合材料87进行去除即可。
77.即使为这样的方式,基板5也具有再固定部分920。因此,通过利用固定部件8将基板5再固定于固定部7,从而能够对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进行再利用。
78.d-4.其他的实施方式4:
7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固定部7以与连接部件130成为一体的方式而被形成。相对于此,固定部7也可以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连接部件130所具有的面的一部分进行装拆。即使为这样的方式,基板5也具有再固定部分920。因此,能够通过固定部件8将基板5再固定于固定部7,从而对基板5和固定部7这两者进行再利用。
80.根据以上所示的所有实施方式,存在有多个将基板5固定于固定部7的固定方式。即,在对基板5和固定部7进行再利用且将基板5再固定于固定部7时,能够选择与用途相对应的固定方式。另外,根据以上所示的全部实施方式,作为能够通过固定部件8再固定于固定部7的再固定部分920,基板5包括未使用部分和再使用部分。即,在对基板5和固定部7进行再利用,且将基板5再固定于固定部7时,能够在再固定部分920中选择任意的地方来进行再固定。由此,能够提供便利性较高且可再利用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
81.另外,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00也可以使用已经被销售的固定部件8。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孔71的形状只要被设置成与已经被销售的固定部件8进行嵌合的方式即可。根据设为如此,以并不使用专用的部件来作为固定部件8的方式,就能够简便地将基板5相对于固定
部7进行装拆。
82.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关于与记载于发明内容一栏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适当地实施替换和组合。此外,只要该技术性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作为必须的特征进行说明,就能够适当地删除。
83.(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印刷材料收纳容器。该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具备:基板,其设置有具有端子的电路;固定部,其能够通过再固定而对所述基板进行安装;固定部件,其对所述基板的除了所述端子以外的非端子部分和所述固定部进行固定,所述非端子部分包括能够通过所述固定部件向所述固定部进行所述再固定的再固定部分。根据该方式,基板具有再固定部分。因此,通过利用固定部件将基板再固定于固定部,从而能够对印刷材料收纳容器进行再利用。
84.(2)也可以为,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再固定部分包括未使用部分和再使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未使用部分与已经被用于所述基板向所述固定部的固定的已固定部分不同,所述再使用部分为通过将已经被用于所述固定的作为所述固定部件的已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去除而能够进行所述再固定的部分。根据该方式,作为再固定部分,基板具有未使用部分和再使用部分。因此,在对基板和固定部进行再利用并将基板再固定于固定部时,能够使成为可再固定的候补的部分变多。
85.(3)也可以为,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基板在一端部侧具有由初次固定部件初次固定的初次固定部分,所述未使用部分中的由所述固定部件实施了所述再固定的部分位于所述一端部侧。根据该方式,基板的一端部侧的未使用部分被再固定。由此,通过利用固定部件将基板再固定于固定部,从而能够对印刷材料收纳容器进行再利用。
86.(4)也可以为,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初次固定部分由被形成于所述基板的贯穿孔和其周边部分形成,所述初次固定部件被插入到所述贯穿孔中。根据该方式,在初次固定部分中,通过在基板所具备的贯穿孔中插入有固定部所具备的初次固定部件,从而使基板被初次固定于固定部。因此,能够在初次固定部分所处的基板的一端部侧良好地实施定位以及再固定。
87.(5)也可以为,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具有供所述固定部件插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部件具备:轴部,其被插穿在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固定孔中;顶部,其被设置在所述轴部的基端部侧,并且将所述非端子部分固定于所述固定部。根据该方式,通过使固定部件插穿在固定部所具备的固定孔中,从而使基板被再固定于固定部。因此,在对基板和固定部进行再利用并将基板再固定于固定部时,通过将插穿于固定孔中的固定部件向上方拉起并从固定孔中取出,且将固定部件从固定部卸下,从而能够对固定孔和固定部件进行再利用。
88.(6)也可以为,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还具备折返部件,该折返部件被设置在与所述顶部相反侧的末端部侧,并且外形大于所述固定孔的大小。根据该方式,由于与固定孔的外形相比,折返部件的外形较大,因此,在对固定部件向从固定孔中卸下的方向施加了力的情况下,折返部件会成为阻碍。由此,能够强固地将基板固定于固定部。
89.(7)也可以为,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为,通过对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非端子部分进行覆盖,从而对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非端子部分进行固定的薄膜部件。根据该方式,固
定部件能够由薄膜形成。由此,通过改变薄膜部件的熔接面或粘合面的位置,能够反复地将基板装拆于固定部。
90.(8)也可以,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为粘合材料,所述再固定部分包括所述基板的外周缘部和所述基板的背面中的至少一个。根据该方式,作为固定部件,能够使用粘合材料。由此,通过对涂布粘合材料的位置进行改变,能够反复地将基板装拆于固定部。
91.上述的本公开的各方式所具有的多个结构要素并不是全部都为必要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成在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对于所述多个结构要素的一部分的结构要素适当地进行其变更、删除、与新的其他的结构要素的替换、限定内容的一部分删除。此外,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还能够使上述的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中所包括的技术性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上述的本公开的其他的方式中所包括的技术性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组合,从而设为本公开的一个独立的方式。
92.本公开也能够通过印刷材料收纳容器以外的各种方式来实现。能够通过例如印刷装置和印刷材料收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印刷装置的制造方法、印刷材料收纳容器中的基板的装拆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93.符号说明
[0094]5…
基板;5a

表面;5b

背面;5c

一端部;5d

另一端部;7

固定部;8

固定部件;50

端子;53

贯穿孔;55

切口;57

存储装置;71

固定孔;71a

端部;78

肋;79

突起;81

销;81a

轴部;81b

顶部;81s

基端部;81t

末端部;82

带折返的销;82a

折返部件;85

薄膜部件;87

粘合材料;100

印刷材料收纳容器;110

印刷材料收纳部;120

壳体;130

连接部件;130a

侧面;131

供给口;170

把手;171

把持部;701

凹陷部;702

底部;703

壁部;705

抵接部;709

空洞部;910

初次固定部分;920

再固定部分;921

已固定部分;922

未使用部分;923

再使用部分;nt

非端子部分;o

外周缘部。

技术特征:


1.一种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具备:基板,其设置有具有端子的电路;固定部,其能够通过再固定来安装所述基板;固定部件,其对所述基板的除了所述端子以外的非端子部分和所述固定部进行固定,所述非端子部分包括能够通过所述固定部件向所述固定部进行所述再固定的再固定部分。2.如权要求1所述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其中,所述再固定部分包括未使用部分和再使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未使用部分与已经被用于所述基板向所述固定部的固定的已固定部分不同,所述再使用部分为通过将已经被用于所述固定的作为所述固定部件的已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去除而能够进行所述再固定的部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其中,所述基板在一端部侧具有由初次固定部件初次固定的初次固定部分,所述未使用部分中的由所述固定部件实施了所述再固定的部分位于所述一端部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其中,所述初次固定部分由被形成于所述基板的贯穿孔和其周边部分形成,所述初次固定部件被插入到所述贯穿孔中。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其中,所述固定部具有供所述固定部件插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部件具备:轴部,其被插穿在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固定孔中;顶部,其被设置在所述轴部的基端部侧,并且将所述非端子部分固定于所述固定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其中,所述固定部件还具备折返部件,所述折返部件被设置在与所述顶部相反侧的末端部侧,并且外形大于所述固定孔的大小。7.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其中,所述固定部件为,通过对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非端子部分进行覆盖,从而对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非端子部分进行固定的薄膜部件。8.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其中,所述固定部件为粘合材料,所述再固定部分包括所述基板的外周缘部和所述基板的背面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并提供能够对包括液体盒在内的印刷材料收纳容器进行再利用的技术。印刷材料收纳容器具备:基板,其设置有具有端子的电路;固定部,其能够通过再固定来安装基板;固定部件,其对基板的除了端子以外的非端子部分和固定部进行固定,非端子部分包括能够通过固定部件向固定部进行再固定的再固定部分。固定的再固定部分。固定的再固定部分。


技术研发人员:

工藤幸治 深泽教幸 川手宽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2.03.02

技术公布日:

2022/9/8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2:2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基板   部件   材料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