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与环保型储值卡和充值卡之发行使用方法及装置

著录项
  • CN200610035828.6
  • 20060603
  • CN101083685
  • 20071205
  • 德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张长福;孔庆佐;罗汉松;刘宏伟;黄伟军
  • H04M3/24
  • H04M17/02 H04M3/24

  • 广东省惠州市陈江镇德赛第三工业区A栋
  • 中国,CN,广东(44)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罗晓林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子通信技术和储值卡技术领域中实现对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和所有类型储值卡之充值业务进行高效、安全、社会化运营及充分实现节约与环保的创新方法。在基本的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利用“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售卡业务管理模块”、“智能售卡终端”三个部分协调运作和信息交换实现储值卡和充值卡(含在线充值)业务的高效安全运营。系统的运营方法及其装置以远程的分布式终端和系统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基本特征。终端对系统中心的接入环境可以是当前各类提供计算机互联网接入服务的网络。售卡终端可以是独立构造的专用终端,也可以是利用计算机商品及配套符合本发明之方法所阐述的逻辑而构成的非专用终端。
权利要求

1.一种节约与环保型储值卡和充值卡之发行使用方法及装置,采用远程接入模式而实现 智能售卡终端以远程接入到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形式而实现不同环境接入计算机互联网、有 线电信公网、无线移动通信公网、提供计算机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线电视网网络,其特征在 于:

(1)本发明之方法的系统模式所涵盖的装置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接入到计算机互联网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二是安装在用户使用场所并与用户环境 网络相连接的智能售卡终端;三是安装在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上的“售卡业务管理模块”。

这里的城域网既可以是直接将用户设备或局域服务设备接入到计算机互联网主干网节点 的汇聚平台,也可以是其它各类本地通信网络接入计算机互联网的汇聚平台;

(2)在计算机互联网系统平台上接入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该智能 系统中心平台既包括用于实现远程(包括局域、城域、广域、或跨网的)智能售卡终端接入 及实时通信的相应协议规程所需要的数据服务器及其相应的配套资源和应用软件而构造的运 营业务平台,又包括用于实现在线安全保障及鉴权的系统平台及其相应的配套资源和应用软 件;

(3)在计算机互联网系统平台上所接入的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在设 置计算机互联网域名并在此类设置之控制管理规程的支持下,可支持智能售卡终端通过计算 机城域网或局域网或广域网及提供计算机互联网接入服务之有线电信公网、无线移动公网或 接入网、有线电视网实现对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远程或跨网接入与实时通信。

(4)智能售卡终端对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远程或跨网接入的路径,由配置在城域网系统 中心平台上的“售卡业务管理模块”实现基本的接入鉴权并由城域网系统资源完成对远程智 能系统中心平台的接入;

城域网的定义既包括计算机城域互联网,也包括其它形式通信公网所形成的计算机互联 网之本地接入网;

(5)智能售卡终端既包括符合本发明之方法所明确的逻辑及利用既定电路模式组合而成 的专用终端,也包括直接利用诸如计算机等商品化的智能系统设备资源(包括系统硬件和软 件)而配套符合本发明之方法所明确的逻辑之应用软件予以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约与环保型储值卡和充值卡之发行使用方法及装置,其特征 在于利用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售卡业务模块及智能售卡终端所构造的具有高效管理、 节材和环保的储值卡和充值卡发行方法,其中充值卡发行业务内容包括在线充值和离线充值。 其特征在于:

(1)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构成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平台之远程的或跨网的互 动的售卡业务运作与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在线的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的发行和各类储 值卡的在线和离线充值或充值卡的发行;

这里的“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是指区别于“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的另一类型储值 卡,其主要区别在于“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的支付过程中,需要依靠使用者人工输入诸如 卡号和密码等特征信息;

(2)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是一种普通纸所构成的多层带状结构, 采用复写的形式而使得一次打印输出下同时完成储值卡信息输出和发票输出;

(3)智能售卡终端支持各类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或智能卡的在线充值和离线充值,以及 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的充值;

这里的在线充值是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自动在线充值。在该方式下,直接将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或智能卡通过本发明之方 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自动读取包括卡号、所对应的支付系统特征信息等,由智能售卡终 端和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间完成相应的信息交换并完成充值帐户的销售和向储值卡所对应的 支付系统平台上的帐户的实时转移或累加;

二是人工在线充值。当用户待充值的目标储值卡为人工特征信息之储值卡时,可利用本 发明所涵盖的的智能售卡终端的人机界面人工输入储值卡之特征信息并完成充值帐户的交易 和实时地转移或累加到指定储值卡所支持的支付系统之对应帐户中;

这里的离线充值包括两种形式:

其一,当用户因某种原因而没有携带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或智能卡时,可以购买本发明 之方法所涵盖的充值卡,以便后续利用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以离线方式完成 对储值卡的充值;

其二,由用户购买指定的储值卡在线支付系统平台所对应的充值卡,然后由用户自行操 作待充值之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平台配套的语音提示电话终端或互联网终端完 成对指定储值卡的充值。或由用户购买可支持任何储值卡充值的充值卡,然后由用户自行操 作指定的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平台配套的语音提示电话终端或互联网终端完成对指定储 值卡的充值;

除了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平台配套的语音提示电话终端或互联网终端外,本发明之 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也支持离线式充值操作;

(4)用于离线充值的充值卡是一种普通纸所构成的多层带状结构,具有明确的节约材料 损耗和环保特征。采用复写的形式可使得一次打印输出下同时完成充值卡信息输出和发票输 出;

(5)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实时监控各远程智能售卡终端的业务发生并及时记录,实现对各 远程接入的智能售卡终端的在线管理和业务监控,从而构成高效的储值卡和充值卡业务在线 监控形式,在强化业务运营管理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商业风险;

(6)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包括的可支付帐户用于配套于储值卡所对 应的在线支付系统,在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的交互作用 下,支持将完成交易的帐户实时地转移到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系统平台上,从而实现该 平台上的储值卡配套的服务购买;

(7)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所具有的功能特征,包括 支持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利用本系统完成充值,其充值的过程特征在于:

将直接记录式储值卡视为独立帐户而按照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已售帐户转移方式完成 位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上的帐户金额以远程或跨网的形式向位于智能售卡终端之读写卡装置 上的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转移或累加;

这里的“直接记录式储值卡”是指区别于中心帐户式储值卡的一种储值卡形式,该类储 值卡的金额数据直接记录在储值卡中,例如公交车辆电子票卡、公用电话IC卡等;

(8)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所具有的特性,包括支持 采用包括信用卡在内的银行卡在完成购买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和包括在线充值在内的充值卡 时的在线交易支付,支付的过程包括由智能售卡终端发出相应的指令,然后由智能系统中心 平台根据指令完成代理,代理的过程包括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配套的功能模块通过银联网接入 平台实现交易金额的实时划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约与环保型储值卡和充值卡之发行使用方法及装置,其 特征在于:

(1)由位于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上的“售卡业务管理模块”完成对智能售卡终端的接入 鉴权。这一鉴权的特征为:以非在线的方式获取“售卡业务管理模块”接入所需的域名和用 户密码,然后通过智能售卡终端的人机界面设置到指定的存储器中;

只有获得“售卡业务管理模块”的登录权限,方可通过“售卡业务管理模块”所共享的 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配套的域名服务资源和信道配置功能而获得接入到远端之本发明方法所 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权限。

(2)智能售卡终端对本地(包括局域或城域)的或广域的或跨网的远端智能系统中心平 台所进行的自动接入进程包括安全的密钥鉴定过程。终端的登录过程特征与鉴权包括如下关 键部分:

其一,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包括产品出厂设置的不可改写的和唯一的编 码,称为终端基码(俗称超级编码)。每部终端的基码在该终端投入使用前均在远端的智能系 统中心平台完成备案并设置在鉴权专用的数据库中。

其二,智能售卡终端在首次对远端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实施接入时,首先接受智能系统中 心平台对本智能售卡终端的基码鉴权,只有符合要求并已经在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所配置的鉴 权用数据库中备案之基码所对应的智能售卡终端方可通过鉴权。

其三,当智能售卡终端通过远端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针对本终端的基码鉴权后,智能售卡 终端以在线的方式通过远端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下载分配的密钥和系统特征码并保留在本终 端的存储单元中。

其四,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将首次登录的智能售卡终端的时间信息与该终端的基码以一定 的形式构成“复合基码”并保存在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安全管理数据库中,同时将“复合基 码”和本发明所之方法所涵盖的系统装置之特征码按一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构成“组合系 统码”并以加密形式发送给智能售卡终端。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构成“复合基码”及“组合系 统码”的形式可以是各种类型,其中,智能售卡终端所配置的解密程序虽可以识别“复合基 码”和“组合系统码”,但只有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才能识别“复合基码”的含义。

智能售卡终端仅仅在首次登录时才向远端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发送自身的基码。

其五,智能售卡终端在首次通过远端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鉴权并实现登录后,将在线接 收智能中心平台发送的包括“复合基码”在内的“组合系统码”,同时发送密钥模型。

其中,“组合系统码”中的系统特征码用于智能售卡终端接入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初步校 验,以利在节省网络资源的前提下防止非授权或其它系统平台配套之售卡终端的接入。

其六,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向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密钥为一种编码算法模型的定义。智能 系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均配置多套按一定算法规则自动完成编码的程序,并在智能系 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上配置相应的解码程序,整个售卡业务运营中所采用的具体密钥 种类,按照预定的协议规程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在线通知智能售卡终端,确保终端能够随时 适应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当前所采取的密钥策略。

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所配置的编解码的程序在实际信息交流中是不对等 的,即:对于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编码信息只有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才能识别,终端本身并不 能识别。

(3)密钥的产生与鉴定包括如下关键部分:

其一,密钥模型为一种可以是任意函数的构造算法,既可以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也可以 是复杂的函数,具体可在实施中具体拟定或预先采用多套方案并列而通过人工设置,但包括 两点基本核心:一是由智能售卡终端编码发送的鉴权信息经过解码后的结果等于智能售卡终 端的“复合基码”值,即:将实时登录的智能售卡终端所对应的“复合基码”作为密钥的基 本要素融合在密钥模型中;二是密钥所呈现的编码为循环码,即:编解方依照约定的循环图 案使密钥产生的密码各不相同并以特定的循环规律依次变化,解码方则根据约定的循环图案 完成解码,循环次数N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按照协议规程在线发送给智能售卡终端。终端在 连续N次间断登录时按密钥指定的循环规律依次使用N组密码中的某一组供智能网关平台作 合法性校验。N组密码的循环规律构成安全图案。

密钥算法模型的应用为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可见,密钥要素包括用户首次注册时间T、智能售卡终端基码值M、产生循环密码组的 数量N、密码数位长度L、模型定义编码以及根据协议规程所发送的信令A。智能系统中心 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只有采用密钥所定义的规程从接收的信息中通过运算而获取M、T值并 通过校验,才能确认信息编码值A为合法信息,进而根据A的信息内容完成后续信息交换或 功能处理。

其二,密钥中所融合的“复合基码”包含智能售卡终端首次登录远端智能系统中心平台 时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获取的登录时间信息。将时间信息于基码的复合规则由智能系统中心 平台上所配套的相应软件完成,只有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方可从“复合基码”中读取时间信息。

其三,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至少包括两套密钥算法,一套供用户登录时作实时的校验用, 另一套作为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核查备用,核查的时刻为智能系统中心在根据校验结果而初步 确定发生非法侵入事件时,此时的密钥算法模型采用不同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 端在正常信息交换时所采用的模型,但其中的要素依然为协议规程所明确的用户首次注册时 间T、智能售卡终端基码值M、产生循环密码组的数量N、密码数位长度L、模型定义编码 以及根据协议规程所发送的信令A。校验的主动方为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主动利用第一套密钥 向智能售卡终端发出“合法性查询”指令,命令终端转换密钥模型,然后以双方都明确的第 二套密钥定义交换信息,一旦终端无法通过校验,则确认为非法终端。

其四,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按两个层次对登录终端作合法性校验:首先根据密钥算法对密 码本身的合法性进行校验,从密码中析出符合用户注册时间信息T及终端基码值M,然后结 合本次密码与相临上次留存密码之间的关联核实是否符合安全图案。两步校验过程中任何一 步不符合目的结果,即进入后续的“非法侵入用户确定”进程。

其五,当智能网关平台初步判断待接入的终端为非法用户,即刻通知终端启用备用密钥 算法作进一步核查。如果仍然不能通过核查,则确定为非法用户,然后将该终端信息提交给 智能网关平台所配置的监控系统处理,同时封锁该终端的登录权限。

(4)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所具有的安全管理模式特 征支持诸如创新的公用电话IC卡、公交车电子票卡等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利用本系统完成充 值。在该应用中,直接记录式储值卡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之安全保障由智能 售卡终端代理完成,即:智能售卡终端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之间的信息交换为直接的数据包 交换,储值卡的任何加密或未加密的信息均被作为数据包由智能售卡终端按照系统安全保障 模式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发送给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而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所发送的符合直接记 录式储值卡支付平台协议规程的加密或未加密信息作为数据包解密后发送给直接记录式储值 卡(包括充值信息的写入)。

说明书

节约与环保型储值卡和充值卡之发行使用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之应用方法及其相关装置涉及利用一种储值卡和充值卡智能销售终端及其智能系统中心装置 来构造一种具创造性的储值卡和充值卡(包括在线充值)的发行及使用方法,属于电子通信及信息技术领 域,为结合电子通信领域里的网络及其通信技术和电子通信终端技术而诞生的储值卡和充值卡发行及应用 方法的发明。

背景技术

随着商业流通领域和电子通信领域的发展,服务消费后的电子结算形式开始逐渐普及。在诸多电子结 算模式中,包括储值卡模式。其基本应用方式为:

用户用一定的金额购买储存等额现金的“储值卡”。然后持有这种储值卡在具有可读写这种储值卡数 据的电子结算终端的场所消费服务。例如“电话IC卡”、“电话IP卡”、“200电话卡”、“公交车辆无线储 值卡”、“消费储值卡”、“学生食堂饭卡”,等等,应用方式多种多样。

储值卡通常分为自动特征信息卡和人工特征信息卡。

1.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的分类及其应用方式

这里,“自动特征信息”是指:当持卡人将储值卡用于消费时,必须将储值卡经由电子结算终端来完 成服务消费的结算,在结算时,由电子结算终端自动从储值卡所存储的特征信息,该特征信息直接与对应 的帐号信息相关联。

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分为场所消费结算类和内容消费结算类。

场所消费结算类储值卡持卡人每次消费并使用储值卡结算时,给出一个系统标识信号,表明在电子结 算终端所在的场所已经完成一次消费,由电子结算终端读取卡上的用户特征信息传送给系统中心,由系统 中心智能设备自动按照预先针对该结算终端设置的费率实现电子收费,将扣减消费金额后的余额信息保存 在与储值卡对应的帐户中,同时传送回结算终端显示。当系统中心对应储值卡帐户所记录的余额不足以支 付一次消费时,此时可由持卡人支付一定金额后通过电子结算终端管理者再次在系统中心对指定帐号进行 充值,或通过电话银行以转帐的方式充值。

可以通过系统中心对不同的电子结算终端设置不同的费率,这样,同一张储值卡在不同的电子结算终 端刷卡结算便产生不同的消费金额。

这种场所消费结算类储值卡一般用于具有某个时段内固定费率的应用场合。例如快餐食堂、公交车电 子票卡、会员制健身俱乐部等固定费率消费场所。

内容消费结算类储值卡地帐户建立及管理方式与场所消费结算类储值卡一致,不同的方面在于其消费 金额根据持卡人具体的消费内容而定(例如购买不同价格的商品,或通信时间的不同)。消费金额通常为 自动计费方式(例如通信消费)或人工输入方式(例如人工方式或电子扫描终端将商品价格信息输入到系 统中心),持卡人的在储值卡结算终端刷卡后给出系统标识信号,表明申请结算的开始。由电子结算终端 读取卡上的用户特征信息传送给系统中心,由系统中心智能设备自动按照已经产生的消费金额(包括多项 消费的合计)实现电子收费。在电子收费的具体形式上则包括两类:

一是帐户式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的收费模式。该模式下,系统中心将扣减消费金额后的余额信息保存 在与储值卡对应的帐户中同时传送回结算终端显示。当系统中心对应储值卡帐户所记录的余额不足以支付 一次消费时,持卡人可交纳等值金额后再充值。充值方式与场所消费类储值卡的充值方式一致。

二是直接在储值卡上标记余额数据,例如公用电话“IC卡”等。由于这类储值卡存在安全隐患(即存 在利用一定手段改写卡内金额数据的可能性),故通常采用不可改写的数据存储方式,对消费金额的扣除 采用脉冲销毁数据记录单元的方式,从而导致不可再充值。

公交车电子票卡是直接在储值卡上标记余额数据的特例,即:鉴于这类电子票卡使用体的固定性和 经常性并结合公交车辆的移动性,其储值金额直接以可改写的形式标记在卡中。改写记录的方式则采用专 用的设备平台并严格控制对该平台的操作权限。

场所消费结算类和内容消费结算类储值卡均需要预先以一定金额购买等值金额的帐户。

这种内容消费结算类储值卡一般用于各类商业消费场合和通信消费场合。例如商业购物卡、“电话IC 卡”、各类型的移动通信智能卡,等等。通常属于公众发行应用领域。

在各类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的应用中,通常的载体形式为一种在具有一定体积的基板上配置可读写电 子数据的芯片或磁记录。持卡人将储值卡用于通信或商业消费时,结算终端可自动读取储值卡中的唯一特 征信息,扣除该储值卡所对应帐户中的金额并将保存新的余额及在消费终端显示。

2.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的分类及其应用方式

这里,“人工特征信息”是指:当持卡人将储值卡用于消费时,必须人工输入储值卡的特征信息供结 算系统确定其权限与对应于该储值卡的帐户信息,以使消费服务内容与帐户金额相联系,防止消费额超过 帐户金额。

在各类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的应用中,通常的载体形式为一种在具有一定体积的基板上配置可人工识 别的卡号及重金属所覆盖的密码。持卡人将储值卡用于通信或商业消费时,结算系统会在完成人工输入储 值卡的特征信息及密码后,动态地将消费服务与储值卡所对应的帐号金额相联系(例如通信消费服务中, 动态地监测通信时间并在结束通信后完成扣款),或实现一次性扣款(例如商业购物消费)。

这种人工特征信息类的储值卡通常用于通信领域,“200电话卡”、“300电话卡”、“IP电话卡”,少数 商业消费场合也采用这种需要人工输入特征信息的储值卡。这类储值卡也通常属于公众发行性质。

与自动信息特征卡一样,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在对应的帐户余额消费完毕后,也可通过向结算系统管 理人员交纳一定金额或通过电话银行以转帐的方式对储值卡进行充值以便继续使用。

3.充值卡的主要应用方式

无论是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还是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由于储存金额有限,都必须在发行后配备相 应的允值手段,以利于储值卡持有者长期使用同一帐号。

储值卡的充值卡手段通常包括如下类型:

(1)及时充值。在这种方式下,由储值卡持有人交纳一定的金额,由储值卡管理者或发行者及时通 过专用的智能终端将等值金额所对应的值人工输入到相应的储值卡中。这种充值方法常用于专用场合或企 业内部。

(2)充值卡卡充值。在这种方式下,储值卡持有人交纳一定的金额,在储值卡管理者或发行者处购 买具有特定帐号和密码的充值卡,然后由购买人通过自动语音提示电话或网络终端操作对既定储值卡进行 充值。

这种充值卡所对应帐号为临时帐号,充值卡的功能仅仅是为了对储值卡进行充值。一旦完成充值功能, 则充值卡便报废,属于一次性物品。

充值卡的制作材料通常为塑料。

4.当前充值卡在应用中的明显缺陷

(1)存在极大的浪费和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充值卡的基本特性在于用户用等值金额购买储值卡 运营商指定帐户中的金额,然后由储值卡持卡人利用储值卡运营商已经建设配套的电话语音控制系统或网 络操作系统将所购买的充值卡所对应的帐户中的金额转移到用户所持有的储值卡所对应的帐户中,从而完 成储值卡的充值再使用。不难看出,一旦充值卡完成对储值卡的充值作用,其使命变宣告终结,通常用塑 料所构造的充值卡将被丢弃,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对环境形成无法逆转的污染。

(2)效率低下,难以监管,从而导致较高的商业风险。在现行具有公众发行特征的充值卡销售模式 下和基本管理中,通常采用预设帐号、批量代理的形式,充值卡发行方对充值卡代理商户销售过程的监控, 基本上不具备有效的管理手段,充值卡销售的及时回款和防止相应的商业风险,成为此类公众业务的关键 缺陷之一。

5.当前储值卡在应用中的主要缺陷

从目前储值卡的通常使用形式看,无论是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还是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均共同存在 如下方面的严重缺陷:

(1)存在较大的浪费。尽管储值卡在批量生产的前提下具有较低的单件成本,但由于发行量异常庞 大,从而导致整体成本较为庞大,再由于储值卡在流通领域里的可替代性和易得性,直接导致浪费程度大 幅度上升。

(2)对环境构成不可逆转的污染。尽管许多种类的储值卡在余额消费完毕后可以重新充值后再使用, 但由于储值卡在流通领域里的可替代性和易得性,导致许多的储值卡空置或被丢弃,对于绝大多数采用塑 料作为基底的储值卡,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污染。

(3)无论是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还是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出于储值卡所对应之帐户的集中管理和 电话及网络银行在相当时期内的普及难度,其充值方式通常采用与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类似的卡片及其帐 户形式。即:储值卡持卡人在卡上金额消费完毕后,有两种途径获取储值卡消费权,一是购买新的储值卡; 二是购买充值卡。

购买新的储值卡不仅导致浪费、留存无法解决的微量余额及原弃用卡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而且使人 们不断需要记忆新储值卡的卡号(对于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这种卡号为用户号),从而使储值卡的进一 步普及应用增加了难以逾越的困难环节。

(4)非帐户式储值卡的充值方式无公共平台。例如一次性公用电话IC卡,由于发行数量庞大而采用 不可再充值式的卡中记录余额的方式,一旦余额耗尽只能废弃,对环境造成污染。

再例如公交车电子票卡,虽包括可再充值式储值卡形式,但限于技术水平,需要用户在余额耗尽后携 带储值卡到有限分布的公交车专门的售票点进行再充值,使用中极其不便。

(5)引发纠纷。具有公众发行性质的储值卡,在使用中往往会因为不足以支付一次最小单位的消费 而产生微量余额,对这类余额的处理原则,已日益为社会法律界所关注。

储值卡现存发行模式下,用户无法按照个人需要而选择个人容易记忆的卡号,这是用户不愿意长期保 留固定储值卡及其卡号的根本原因之一。加上储值卡的低成本和易得性,导致储值卡的充值再使用功能在 相当大的用户体中一种累赘,这是余额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采用一种促使人们长期使用一个固定储值卡并以适时充值的方式连续使用,成为储值卡应用领域 里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效率低下,不易监管,存在较高的商业风险。在现行具有公众发行特征的储值卡销售模式下和 基本管理中,通常采用预先充值、批量代理的形式,储值卡发行方对储值卡代理商户销售额的监控和及时 回款的监控缺乏有效的手段,以至于具有较大的商业风险,成为此类公众业务的关键缺陷之一。

综上所述,储值卡在发行和应用中的重大缺陷及发行后的简便充值再使用问题,成为当前储值卡应用 领域的关键,而充值卡所造成的巨大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发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商业风险则是明显的。

发明内容

1.本发明之应用方法及相应装置的基本特征说明

1.1.支持发明之方法的装置组成及其特征

本发明之方法的内容与范围,为一种采用高效、可控、节约及环保的方法及相关装置,不仅构成储值 卡应用功能,而且可有效解决现行模式的各类储值卡充值再使用的问题。其基本特点说明如下:

1.1.1.以一种可接入电子通讯网络的通信终端直接面向需要对储值卡进行充值的储值卡持卡人或购买 人工信息储值卡的需求者,作为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和所有形式储值卡之充值卡的智能售卡终端。

1.1.2.基于智能售卡终端的网络接入的多样性,智能售卡终端支持对计算机互联网、提供计算机互联 网接入服务的有线电信固网及无线移动通信公网的接入并保持在线,以便实时地与专属的智能系统中心平 台进行信息交流,并通过网络(包括局域的和广域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实现透明的星形式连接,构成储值 卡和充值卡在线销售网。

1.1.3.售卡终端所专属的智能系统中心所配置的网关以透明的逻辑信道模式与远程的售卡终端所嵌入 的分布式网关共同构成集散式智能化运行模式,使售卡终端面向网络所发出的任何信息均自动地传输到对 应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

1.1.4.每部通过所在用户环境而实现对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的售卡终端均可实时地与智能系统中心进行 信息交流并实时地发售储值卡和充值卡。

1.1.5.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储值卡形式,为一种纸介质形式的新型储值卡,其中包括实时产生的卡 号和同样实时生成的密码。这里的卡号和密码是由用户自主选择并由专属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核实没有已 经存在的重复卡号而确认的。

1.1.6.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充值卡形式,也是一种纸介形式。其中卡号和密码为售卡终端实时地从 专属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获取。卡号及密码的生成,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相应应用软件自动按一定的算法 规律排序实现。

1.1.7.除了卡号和密码的生成方式及发行过程受专属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实时监控外,有关储值卡 帐户的管理模式与目前已经发行流通的各类储值卡一致。

1.1.8.改变非帐户式的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使用和充值形式,使诸如公用电话IC卡、一次性移动电 话智能卡等直接记录余额数据的一次性储值卡在充分的安全保障前提下采用可再充值的方式;使诸如公交 车电子票卡类的直接记录余额的储值卡可采用远程的和代理的方式进行充值,方便储值卡的应用。

1.1.9.由于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储值卡和充值卡的销售模式为实时在线方式,因此整个销售过程完 全受到智能系统中心的监控与管理,从而确保储值卡和充值卡的发行与使用完全处于透明的、可计算的和 可控制的方式模式下。

1.2.本发明之方法在促使节约及环保方面的特征

1.2.1.由于本发明之方法支持储值卡用户直接选择容易记忆的号码,从而为用户长期使用同一储值卡 帐户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按照基本的心理学规律,纸介储值卡的易丢失性将促使用户采用人工信息特征储值卡时,会强 行记忆储值卡卡号或选择容易记忆的号码形式,也可以利用其它辅助手段记录。从而使得新型储值卡的号 码方式和诸如电话号码的发行方式趋向一致。

1.2.3.在有效解决号码记录或记忆的基础上,将有效引导人们放弃目前由于卡片容易随身携带所导致 的对号码选择的放弃,有效保证用户在消费完储值卡固定金额后能继续充值后再使用同一帐号,从而防止 用户丢弃储值卡后所产生严重的浪费和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污染,同时避免产生大量无法处理的余额。

1.2.4.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储值卡构成材料形式和卡号发行方式的重要功用之一在 于防止浪费、污染环境和控制无法处理之卡中余额的发生。但长期以来,由于用户对便于携带之塑料制作 的卡片式储值卡的使用习惯,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储值卡构成材料形式不可能为所有用户所认同,基于 此,本发明之方法同时涵盖常规储值卡的同帐号之充值卡的发行及使用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1.2.5.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充值卡的充值对象包括各类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和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 例如移动电话机所使用的智能卡、“200电话卡”、“IP电话卡”、“可充值IC电话卡”、公交车票卡、俱乐部 会员卡、会员购物卡等,以及其它形式的以帐户储值及管理为基本特征的通信用储值卡和商业消费储值卡。

1.2.6.本发明之方法及相关装置所涵盖的充值卡,几乎可适应所有形式的以帐户为基本特征的储值卡。 由于采用了纸介形式,不仅发行方式简便和可控,而且成本极低,已完成充值功能的废弃纸片对环境无污 染,从而在较大的范围内克服现行充值卡所显现浪费巨大、污染环境、难以对销售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等严 重缺陷。

1.2.7.基于基本的安全原则而诞生的一次性的“IC电话卡”、一次性用户号码的移动电话智能卡等自动 特征信息储值卡,不具备基本的帐户特征,但本发明之方法支持将一次性储值卡建立在创新的安全体系基 础之上,使此类储值卡可在理论上无限次充值再使用(仅受限于数据记录载体的使用寿命),有效遏制因 此类储值卡的废弃而产生对环境的污染。

1.3.本发明之方法在确保非帐户式储值卡安全保障方面的特征

1.3.1.对于诸如公交车电子票卡等储值卡,由于其具备的直接金额记录特征,为保障此类储值卡支付 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使得其发行和再充值必须以专门机构在特定环境和制度下进行管理控制的系统平台完 成。本发明之方法支持这种非帐户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在创新的安全模式下采用远程和代理的形式完成发行 和再充值,大幅提高该类储值卡的公共运营效率。

2.本发明之方法及其相关装置的核心特征说明

2.1.本发明之方法及相关装置的核心特征之一,在于利用支持网络接入的智能售卡终端实现在线的储值 卡和充值卡销售。

2.2.本发明之方法及其相关装置的核心特征之二,在于支持储值卡卡号的人工选择,从而较大地降低人 工特征信息类储值卡的废弃、环境污染及产生无法解决的余额问题。

2.3.本发明之方法及其相关装置的核心特征之三,在于利用高效可靠的安全保障模式解决诸如公用电话 IC卡等一次性储值卡和诸如公交车电子票卡等必须在专用及有人工专项管理的系统平台上充值再使用的 局限性,使得此类应用受限的储值卡不仅可任意再充值,且可在高效可靠的安全保障模式下实现远程代理 式充值。

2.4.本发明之方法及其相关装置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全面解决各类现行储值卡的充值再使用问题,使充 值卡不再导致巨大的浪费和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污染。

3.本发明之方法的系统模式

3.1.本发明之方法的系统模式说明

本发明之方法所体现的上述各类特征所基于的系统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

(1)有线电信公网——是指基于分组交换或电子开关交换模式的电信本地网并提供计算机互联网接 入服务。

(2)无线移动通信公网——是指用于公众服务的移动通信网络(例如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并 提供计算机互联网接入服务。

(3)有线电视网——是指提供计算机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线电视网络。

(4)计算机互联网——是指用于计算机通信的国际互联网。

(5)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指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在线处理图1所示“智能售卡终端”业务和监 控管理信息的智能化平台。

该平台由路由器、网络交换机、数据服务器组成(见图2),其中数据服务器构造的应用系统平台包括 业务系统平台、网管系统平台及系统数据库。

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通过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及和路由器相适配的链路接入到计算机互联网上。

(6)银联网接入平台——是指银行专用网络向其它公众网络开放的专门提供网络支付服务接口的平 台。该平台直接连接到互联网的节点设备上。在本发明之基础上,与“银联网接入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 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完成。

(7)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共同构成虚拟专网(例如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智 能售卡终端和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间的信道为逻辑信道,遵循计算机互联网所遵循的TCP/I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信息传输协议。

(8)售卡业务管理模块——指位于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上的专门用于对远程接入的智能售卡终端实 施路由和域名管理的应用模块。

(9)智能售卡终端——指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储值卡和充值卡在线销售的智能终端。该终端所具 备的接口,支持通过有线电信公网、移动通信公网、有线电视网及计算机互联网以透明的逻辑信道方式接 入到远程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这种通过环境网络接入到远程智能中心平台的接口是一种和相应协议 规程配套的数据接口及相应的标准接口硬件,包括与用户数字环接口或其它常规调制借调器相配接的数据 接口及其标准接口模块、与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相配接的标准数据接口+及模块、与有线电视头端设备 连接之机顶盒相配接的标准数据接口及模块,在实际使用中根据环境网络的具体形式而配置相应的信道设 备,以此充分降低“智能售卡终端”的成本。

3.2.智能系统平台中心的组成

本发明方法之系统模式所基于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

(1)图2所示的网络拓扑为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本接入平台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图2中下部的虚 线框内所示部分).其中,路由器、网络交换机、数据服务器均为常规的市售局域网或城域网网络设备。

(2)图2中,网络交换机与计算机互联网节点设备之间的联结通过“路由器”实现。

(3)图2所示的路由器为常规计算机互联网路由器,其功用包括逻辑路径的运算、选择及数据包的 过滤等。

(4)图2中的“数据服务器”和“系统数据库”共同构成图3所示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基础上的“运 营系统平台”,并支持图1所示“智能售卡终端”对“运营系统平台”的透明接入。

(5)图2中所示的“系统数据库”是利用应用软件在“数据服务器”资源平台上构造的。

3.3.售卡业务管理模块的组成

(1)售卡业务管理模块具有独立的域名,由城域网系统平台实现统一的接入服务。

(2)售卡业务管理模块由用户注册、用户密码管理、用户接入信息控制处理及域名服务器组成。其 中域名服务器为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的基本资源配置,供售卡业务管理模块共享:用户接入信息的处理由 售卡业务管理模块初步甄别后交由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的配置的专用模块配合域名服务器代理。

3.4.运营系统平台的组成

本发明方法之系统模式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上的“运营系统平台”的组成如图3所示。其中,

(1)图3所示的拓扑结构框图为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上用于支持本发明方法之核心业务内容的资源平 台,即本发明方法所支持的在线发行储值卡和充值卡业务的“运营系统平台”。

(2)比较图2和图3可见,“运营系统平台”为建立在“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中之服务器资源基础上 的系统组合,包括服务器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接口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控制软件。

(3)整个运营系统平台由常规的电信级高可靠性服务器构成,在服务器齐套的系统资源基础上,由 专业的应用软件构成“业务系统平台”、“网管系统平台”及“系统数据库”。

(4)由于本发明方法所涵盖的系统模式支持图1中所示的“智能售卡终端”对图1中所示的“智能 系统中心平台”的远程接入,包括跨网接入,因此必须对智能售卡终端配置默认的域名,确保智能售卡终 端和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共同构成虚拟的专网系统。针对各智能售卡终端的域名配置与管理和接入服务管理 的平台为图2中上部虚线框中所示的“售卡业务管理模块”。该模块位于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的特定物理 位置,具有独立的网络域名和采用独立服务器构造的应用系统。

(5)业务系统平台负责处理来自智能售卡终端的查询或销售请求信息。

(6)系统数据库中包括储值卡和充值卡的基本帐户信息。

(7)图3中所示的“系统数据库”对应于图2中所示的“系统数据库”。图3中所示的“服务器系统 资源”对应图2中“数据服务器”资源。

(8)网管系统平台。该平台通过配置的专属应用软件用于整个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故障管理,并在 必要时对远程智能售卡终端进行故障管理。

网管系统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网络结构状态、通信线路状态、信道状态、硬件状态、功率状态(仅 针对无线智能售卡终端)、灵敏度状态(仅针对无线智能售卡终端)、数据库状态、智能售卡终端特征数据 状态、当前功能状态等(通过出厂设置完成不同应用目的的功能设置)、线路状态、报警信息记录、严重 故障或安全防护报警信息存储等方面的状态信息处理、记录与备份。

网管系统平台采用市售的应用模块并根据需求需求而配置相应的信息接口。无需专门构造。

3.5.智能售卡终端的组成

图1中所示的“智能售卡终端”为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系统模式之重要组成环节。“智能售卡终端” 在系统中的物理位置如图4所示。其中:

(1)图中的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有线电信公网、无线移动通信公网及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 图1所示的同名网络和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一致。

(2)网络接入接口——指分别支持智能售卡终端对图中四类公众网络接入的网络信道接口。

(3)智能售卡终端基本组成如图5所示。其中:

①网络连接接口——为智能售卡终端与图4中的四类网络相连接的接口。接口可以外值,也可以内 置。

②人机界面——为智能售卡终端配置的人工操作界面和工作状态指示界面,包括键盘、显示器、工 作状态指示信号灯等。

③智能售卡终端主体——包括嵌入式计算机及其控制管理软件、数据接口、数据存储装置等核心部 件。

④打印输出接口——为智能售卡终端配置外接式或内置式微型打印机的接口。通过该接口,智能售 卡终端可以按照约定规程打印输出特定的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和多种充值卡。支持的储值卡和充值卡种类 详见后续说明。

⑤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充值接口——为智能售卡终端配置外接式或内置式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自动 识别装置,智能售卡终端支持该装置自动读取当前市面应用中的各类储值卡(例如IC卡、磁卡、射频卡 等)之特征信息,并由人工通过智能售卡终端之人机界面的干预下,在接受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鉴权后完成 储值卡的充值,具体体现为帐户的购买、转移及对储值卡在线支付系统上对应的帐户金额累加。具体详见 后续说明。

⑥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充值接口——“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充值方式是“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充 值方式的一个特例,智能售卡终端获取储值卡特征信息并向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发送的过程与帐户式自动特 征信息储值卡的在线充值过程基本一致,但其特定的过程包括:

其一,针对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充值,智能售卡终端对储值卡写入实时来自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帐户 信息,而不仅仅是获取已经购买帐户的确认信息。

其二,来自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帐户信息是一种特定的信息,智能售卡终端不加解释地将此特定信息 直接写入储值卡中。

其三,写入储值卡中之帐户信息的信息结构等,遵循被充值之储值卡与所对应的在线支付平台之间的 信息交流之协议规程。

4.本发明方法之系统模式的实现说明

4.1.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实现说明

(1)图2所示的网络拓扑为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本接入平台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图2中的虚线框 内所示部分)。其中,路由器、网络交换机、数据服务器均为常规的网络设备,遵循计算机局域网或城域 网的互联规程模型,无需另立规程或模型。

(2)图2中,网络交换机与计算机互联网节点设备之间的联结通过“路由器”实现。联结方式为计 算机互联网节点设备所支持的物理接口规程和通信协议规程,无需附加其它构造。

(3)图2所示的路由器为常规计算机互联网路由器,其功用包括逻辑路径的运算、选择及数据包的 过滤等。路由器与计算机互联网及网络交换机之间的联结规程分别为互联网节点设备及本地网络交换机所 支持的物理接口规程和通信协议规程,无需附加其它构造。

(4)图2中,数据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及其联结的网络节点设备遵循共同的开放式协议规程 (包括数据结构、链路控制、差错控制方案、异常恢复方案、数传与流控方案、编译码方案、加密方案、 鉴权方案),无需另行构造。

(5)图2所示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符合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运行是建立在常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 规程模型基础上的,这个基础包括符合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相关开放式模型 之协议规程的硬件设备资源、接口资源及相应的系统软件和控制软件。

4.2.网络硬件接口模式及其实现说明

(1)本发明之方法所涉及的主要功能集成包括两个部分: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两部 分依靠现有的通信网络资源实现智能售卡终端对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远程接入。接入方式既可以是局域 的,也可以是城域的或广域的。所支持的接入网包括有线电信公网、提供计算机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线电 视网、无线移动通信公网及直接的计算机互联网(如图1所示)。

(2)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通过路由器直接接入到计算机互联网的网络节点上或作为城域网系统中心平 台的接入系统。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计算机互联网之间的接口采用网络所支持的匹配模式,可直接利用市 售的设备通过集成而实现,无需独立构造。

(3)智能售卡终端通过如图16所示的网络接口实现对图16中四大网络的接入。接口硬件部分均以 成熟的接口模块器件为硬件基础,仅需要按照既定接口协议规程和本发明之方法所对应的逻辑拟定相应的 控制处理软件即可,无需独立构造。

4.3.网络信息接口模式及其实现说明

(1)智能售卡终端登录到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域名包括两级:

第一级为智能售卡终端按照创新的储值卡和充值卡业务运营商的授权而获取接入到城域网系统中心 平台上的“售卡业务管理模块”的域名,也可以通过局域网代理服务器或其它接入网代理系统平台实现对 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上之“售卡业务管理模块”的接入。

第二级为智能售卡终端按照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上的售卡业务管理模块的在线授权并实时下载域名 而实现对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接入。

(2)在智能售卡终端的管理者获得售卡业务运营商的授权而获得指定管理模块的接入域名后,智能 售卡终端便具有了定向网络接入功能,这种功能以在线下载的网络地址信息为特征,即:当智能售卡终端 接入到环境网络接入端时,在嵌入式软件的控制下,将通过在线下载的地址域名经由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 自动实现对“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远程接入并建立实时的逻辑信道。整个接入过程的信息接口由智能售 卡终端、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间按照本发明之方法所描述的逻辑过程以信息握手的形式完成。

(3)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这两个部分之间的过渡环节,为城域 网的系统中心平台。智能售卡终端在获得售卡业务运营商的授权后获得位于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上的配套 之售卡业务管理模块接入域名和用户密码。当智能售卡终端首次对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上的配套管理模块 实施接入时,管理模块将核对用户密码,通过密码鉴权并获得下载的域名后,每次发售储值卡或充值卡(包 括在线充值)业务过程中均通过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完成对远端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接入。

(4)一旦获得对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接入的授权后,对于接入进程,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对本发明之 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和智能系统平台之间的接续处理是透明的。

(5)信息接口包括两个层面,一为硬件接口间的信息接口,该类信息接口的操作由商品化并嵌入相 应网络接口协议规程的硬件模块完成,无需另行构造专门的信息接口,此类接口的主要功用在于通信进程 的鉴权、协议握手等操作。另一层面为通信实体内部的协议握手和实时的数据传输与处理。

(6)图1及图2中,路由器、有线电信公网局端接口、无线移动通信公网空中接口、有线电视网头 端接口与各自联结的网络节点设备遵循共同的开放式协议规程(包括数据结构、链路控制、差错控制方案、 异常恢复方案、数传与流控方案、编译码方案、加密方案、鉴权方案),无需另行构造。

(7)对于直接通过局域网代理服务器或本地网关接入到计算机互联网的接入网或公众网,本发明之 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支持通过人机界面设置相应的用户接口管理信息而接受中间环节的代理服务, 通过常规的接入用户管理进程实现对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的接入。

(8)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可配置与银联网接入平台之间的信息接口,以支持当购买储值卡或充值卡(包 括在线充值)的用户采用银行转帐的形式时,则可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完整帐户金额的划拨。信息接口遵 循银联网接入平台的相应标准协议规程,无需独立构造。

由上述关于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资源组成可见,该平台为常规设备根据本发明 之方法需求而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的和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意义的应用系统方式,从而使得本发明 具有显著的方法发明特征。

4.4.售卡业务管理模块的实现说明

无论智能售卡终端的具体位置如何,均首先与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实现物理上的联结。

对于公众的计算机互联网接入服务,目前广泛采用的基本方法为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提供接入服务。 这种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通常为本地网的一个节点上配置各类专用服务器的集合而构成。集中式接入模式 的目的,在于对客户接入需求实施统一的管理。因此,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通常配置有各类接入接口及网 关(包括有线电信公网、无线移动通信公网、有线电视网),以利于广泛作为公共用户接入的基本平台。

售卡业务管理模块的物理位置在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上,可以在独立的服务器资源基础上利用应用软 件构造,也可以在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之服务器资源基础上利用应用软件构造。其基本实现方式说明如下:

(1)售卡业务管理模块作为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上的一个应用模块,接受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的统 一管理。

(2)售卡业务管理模块具有独立的域名,由城域网系统平台实现统一的接入服务。

(3)售卡业务管理模块由用户注册、用户密码管理、用户接入信息控制处理及域名服务器组成。其 中域名服务器为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的基本资源配置,供售卡业务管理模块共享;用户接入信息的处理由 售卡业务管理模块初步甄别后交由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的配置的专用模块酮合域名服务器代理。

(4)用户注册和用户密码管理应用软件模块为市售的商品化软件或在此基础上完成一定程度的适应 性二次修改的商品化软件。适应的对象为本发明之方法所遵循的基本逻辑规程。

(5)按照这里的关于“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的定义,不同的接入网均可以具有独立的城域网系统 中心平台,因此“售卡业务管理模块”利用标准的服务器资源进行配置,以适应智能售卡终端位于不同的 接入网。

(6)智能售卡终端与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及位于同一物理位置上的售卡业务管理模块之间的协议规 程遵循Internet接入网协议规范,无需独立构造。

4.5.运营系统平台的实现说明

结合图2和图3可见,系统运营平台是在数据服务器和域名服务器系统资源的基础上配置支持系统运 营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而构成,其中:

(1)图2中的数据服务器构成图3中的“服务器系统资源”。对于较小的储值卡和充值卡销售网络, 数据服务器可以是同一部常规高可靠性的电信级服务器;对于较大的储值卡和充值卡销售网络,数据服务 器可分别采用多部彼此独立的常规高可靠性电信级服务器。

(2)当数据服务器分别采用独立的服务器系统资源时,分别配置在独立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之间的 信息交换通过网络交换机及其与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及应用软件所配置的信息接口实现链接。

当数据服务器采用同一服务器系统资源时,针对网络数据和系统功能模块之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交换 通过服务器内部系统资源实现链接。

(3)图3中的业务系统平台、系统数据库及网管系统平台均以应用软件为系统平台基础,建立在商 品化操作系统软件的基础之上(包括但不限于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等),具体的物理 接口和信息接口符合选定服务器及其资源配置基础上的指定接口规程及选定商品化操作系统软件的信息 接口规程,无需另行配置。

4.6.系统的运营模式及其实现说明

4.6.1.基本的业务模式特征说明

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业务模式主要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本发明之方法所支持的储值卡种类——在本发明之方法的界定下,储值卡包括两类,一是需要 专门获取储值卡特征信息之读卡装置的“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二是需要持卡人采用人工方式输入储值 卡特征信息的“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储值卡业务模式只针对“人工特征信息储 值卡”。

(2)本发明之方法所支持的储值卡和充值卡应用系统种类涵盖所有应用领域的各类储值卡在线支付 应用系统,并通过对图1所示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上配套之应用软件的相关参数的简单设置而针对新型的 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给予支持范围方面的扩容。

(3)在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各类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范围方面,包括针对各类应用系统的名 称标识和编码,以便支持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储值卡或充值卡发行应用业务模式可针对所有的储值卡在 线支付应用系统,实现储值卡帐户和充值卡在销售完成后的定向转移。

(4)本发明之方法除了支持作为独立的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和适用于所有类型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 系统之充值卡的发行业务系统外,还支持作为特定的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的配套模式,作为专属储值 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的发行应用模式和相应的充值卡发行模式。

4.6.2.储值卡业务模式及其实现说明

4.6.2.1.基本的储值卡业务流程及其实现说明

图6为本发明之方法所支持的储值卡发行业务流程框图。其中:

(1)“终端”对应于图1中的“智能售卡终端”,“运营系统”对应于图3的“运营系统平台”。

(2)图6所示的业务流程包括储值卡发行的过程、业务人员通过人机界面操作智能售卡终端过程、 运营系统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处理信令及操作信息的过程。

(3)售卡业务人员在操作智能售卡终端时,所有客户需求信息的输入均在智能售卡终端本地完成, 人工确认信息输入无误后统一由智能售卡终端自动向运营系统平台发送。

(4)流程中的第4项所对应的“输入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种类编码”操作,为本发明之方法用于独立 的储值卡和充值卡销售系统时所需的输入信息,目的在于将完成销售的储值卡帐户转移到指定的支付应用 系统平台上,从而向用户提供服务购买的在线支付能力。

当本发明之方法配套用于指定的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时,流程中的第4项所对应的“输入在线支 付应用系统种类编码”操作,可在智能售卡终端提示该项输入时直接操作“确认”而跳过,系统默认本发 明之方法为“专项配套应用”。

(5)当本发明之方法用于独立的储值卡和充值卡销售系统时,“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包括目前已经存 在或将来诞生的各类系统。在系统数据库中,储值卡帐户既可以按不同的金额分类,也可以按不同的在线 支付应用系统分类,但无论何种形式,均需要在帐户的购买申请时提交本次购买业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应 用系统的特征编码。具体的编码形式既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数字设定形式,以便后续的帐户转移进 程操作。

当本发明之方法用于特定的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的配套时,在帐户的购买申请时可以跳过提交本 次购买业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的特征编码,具体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之间的 通信协议规程包括了系统码的核查与握手进程。

(6)关于图6中的第5项所定的“自选卡号”项说明——如果储值卡购买用户没有自定储值卡卡号, 则在智能售卡终端提示输入卡号时直接确定,此时智能售卡终端默认为“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运营系统 平台”自动配置储值卡卡号。

(7)当运营系统平台完成对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全部用户信息的接收及处理后,如果客户指定的卡 号和密码所共同组成的用户特征信息没有被其它用户使用,则视为成功申请,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在确认后 向智能售卡终端发回成功通知信息,终端在收到成功通知信息后一方面实时显示,另一方面驱动打印机在 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特定打印纸上分层打印储值卡卡号和密码,然后重新进入待机状态,等待后续业务 的发生。

如果客户指定的卡号和密码所共同组成的用户特征信息被其它用户占用,则视为失败申请,运营系统 平台在确认失败后向智能售卡终端发回失败通知信息,终端在收到失败通知信息后实时显示,并在用户的 进一步操作动作下重新进入待机状态,或经过延时后自动重新进入待机状态,等待新的操作。

(8)智能售卡终端打印输出的储值卡形式为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纸介形式。该储值卡为三层六面 式,其中,首、底层的上下表面(第一和第六面)覆盖花纹,以掩饰打印机之打印头在该纸介储值卡的上 下表面留下足以暴露用户专属之储值卡特征信息的痕迹,包括卡号和密码、所对应之储值卡在线支付平台 编码信息。储值卡卡号、密码及所对应之储值卡在线支付平台编码信息打印在特定纸介卡片的第二层的上 表面(第三面)上。发票信息打印在底层的上表面(第五面)上。

(9)无论成功申请或是失败申请,运营系统平台向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通知信息不包括任何有关储 值卡的特征信息。因此,需要加密的信息为智能售卡终端向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发送之上行信息,下行信息 流格式可以采用常规的透明数据包,无需加密等安全保障措施。在此模式下,不仅通过降低敏感信息的在 线率而提高安全特性,并且可通过降低在线信息量而间接扩展整个系统容量。

备注1:

智能售卡终端支持用户直接以银行卡或电话银行方式完成在线支付。支付过程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完 成代理。即:

图6中,当用户以银行卡或银行帐户为在线支付选择后,智能售卡终端操作人员选择“付款”方式为 “在线支付”,此时智能售卡终端在进入售卡业务流程前首先完成支付过程。支付形式包括两类:

其一为银行卡支付。在此形式下,用户只需要将银行卡通过智能售卡终端获取卡上的特征信息(包括 用户密码),然后由智能售卡终端加密后上传信息至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通过银联网 接入平台代理用户与相应的银行实现信息交换并实现单笔转帐。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将成功实现转帐确认信 息发送到智能售卡终端供操作人员确认。

其二为帐户支付。在此形式下,用户需要通过智能售卡终端的人机界面输入相应银行的帐户及密码信 息,然后由智能售卡终端加密后上传信息至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通过银联网接入平台 代理用户与相应的银行实现信息交换并实现单笔转帐。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将成功实现转帐确认信息发送到 智能售卡终端供操作人员确认。

备注2:

当用户选择以银行转帐形式完成储值卡的支付或储值卡的充值卡(包括在线充值)支付时,智能系统 中心平台视同用户已经交款。

4.6.2.2.运营系统平台的储值卡业务处理进程及其实现说明

图7为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运营系统平台对智能售卡终端所发送储值卡申请 信息的处理进程。其中:

(1)运营系统平台所接收之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信息为加密形式,需要完成解密过程。该过程遵循 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安全规程,包括加密和解密算法。

(2)当本发明之方法用于独立的储值卡和充值卡销售系统时,帐户在系统数据库的设置可以是按储 值卡所配套的具体在线支付应用系统而分类设置的,也可以是仅仅按金额分类的设置并将智能售卡终端发 送之具体应用的在线支付系统编码附加在被购买的帐户特征信息域。

(3)在储值卡帐户的特征信息中,包括帐户的基本信息和关联信息。

基本信息包括:帐户序号和金额;

关联信息包括:一是符合客户具体要求的在线支付应用目标系统代码或文本编码;二是客户指定的卡 号和密码组合。卡号和密码的组合为顺序组合方式。

所有的储值卡帐户可按不同的金额规定存放在不同的目录下。

(4)没有出售的帐户特征信息只包括基本信息,只有已经出售的帐户才分别附加有帐户的基本信息 和与用户相关的关联信息。基本信息和关联信息位数依系统容量而定。

(5)运营系统平台在接收到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申请信息后,首先判断相应的包括目标支付应用系 统编码和卡号及密码之用户信息是否已经被占用,如果被占用则属于失败的申请;如果没有被占用则属于 成功的申请。

(6)如果储值卡用户在智能售卡终端的销售过程中没有自定储值卡卡号,则在智能售卡终端提示输 入卡号时直接确定,此时智能售卡终端默认为“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运营系统平台”自动配置储值卡卡 号。运营系统平台根据智能售卡终端发出的该项操作的指令信息直可直接将对应金额下的帐户序号作为储 值卡卡号并和用户指定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编码和储值卡密码相匹配,构成储值卡预选的关联信息并交由 运营系统平台按照图7所示的流程查询已售储值卡帐户的关联信息并确保不存在被占用情况。

(7)对于失败的申请,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直接向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申请失败信息;对于成功的申请, 则按对应金额的储值卡帐户序号将其附加上用户申请的目标支付应用系统编码及卡号和密码信息,使帐户 基本信息和用户信息相关联。

(8)关于图7中第3项的说明:当本发明之方法用于具体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的配套时,该步骤跳 过,直接进入相应的系统数据库的相关目录下查询相关数据。

4.6.3.充值卡业务模式及其实现说明

4.6.3.1.基本的充值业务模式

本发明之方法支持两类充值形式:在线充值和离线充值。分别说明如下:

(1)自动在线充值——对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自动在线充值的方式为:将充值的目标储值卡按既 定操作方式由智能售卡终端自动识别储值卡特征信息,然后按用户指定的购买金额完成充值卡帐户交易, 由运营系统平台完成帐户到目标储值卡指定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平台的转移并自动对目标储值卡帐户进 行充值。

(2)人工在线充值——对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人工在线充值的方式为:通过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 的智能售卡终端之人机界面输入本次充值的目标储值卡卡号,按用户指定的购买金额完成充值卡帐户交 易,然后由运营系统平台完成帐户到到目标储值卡指定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平台的转移并自动对目标储值 卡帐户进行充值。

人工在线充值方式也适合于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采用人工方式输入特征信息的操作模式。对于本发明 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暂不支持的特征信息自动获取方式时,可采用人工之特征信息输入方式,不 仅保障本发明之方法具有广泛的充值普适性并支持各类新型的启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的诞生。

(3)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在线充值——将采用资金帐户与储值卡相关联的方式来构成储值卡在线支 付系统平台的储值卡方式称为“帐户式储值卡”,将直接动态记录余额的储值卡称为“直接记录式储值卡”, 例如公用电话IC卡、公交车电子票卡等。

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支持针对可改写记录之“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实行在线充值。

备注:

由于安全原因,当前相关领域所使用的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包括两类形式:一是不可再充值的储值卡, 例如公用电话IC卡、一次性移动电话智能卡等;二是必须在专用平台上进行充值的储值卡,例如公交车 电子票卡,在其余额耗尽后,用户必须持卡到公交车售票部门完成充值。本发明之方法则改变了当前这种 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充值模式,以远程的和可代理的方式并在确保足够的安全性基础上予以实现。

(4)对象式离线充值——由用户购买指定的储值卡在线支付系统平台所对应的充值卡,然后由用户 自行操作指定的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平台配套的语音提示电话终端或互联网终端完成对指定储值卡 的充值。

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也支持对象式离线充值方式,即:用户购买了指定的储值卡在线 支付系统平台所对应的充值卡后,可以在间隔任意时间后再行在智能售卡终端上完成对指定储值卡的充 值。

(5)通用式离线充值——由用户购买仅包括帐户金额信息的充值卡,可在任何时候对任意一种支持 在线支付系统平台的储值卡进行离线充值。

通用式离线充值的方式可以由用户自行操作指定的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平台配套的语音提示电 话终端或互联网终端完成对指定储值卡的充值,也可以由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对指定储值 卡进行充值。

4.6.3.2.在线充值业务流程及其实现说明

本发明之方法所支持的在线充值业务流程框图如图8所示,包括自动在线充值和人工在线充值。其中:

(1)“终端”对应于图1中的“智能售卡终端”,“运营系统”对应于图3中的“运营系统平台”。

(2)图8所示的业务流程包括在线充值业务发行的过程、业务人员通过人机界面操作智能售卡终端 过程、运营系统平台和智能售卡终端处理信令及操作信息的过程。

(3)售卡业务人员在操作智能售卡终端时,所有客户需求信息的输入均在智能售卡终端本地完成, 人工确认信息输入无误后统一由智能售卡终端自动向运营系统平台发送。

(4)对于自动在线充值,图8中的第4项“终端获取目标储值卡特征信息”为智能售卡终端直接以 接触式读卡方式获取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的特征信息(例如获取电话或商用IC卡、电话或商用磁卡、移 动电话SIM卡或STK卡等特征信息)或以非接触式获取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的特征信息(例如获取射频 ID卡特征信息)。特征信息项目包括卡号、服务密码及相应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编码等。

对于人工在线充值,图8中的第4项“终端获取目标储值卡特征信息”为人工通过智能售卡终端的人 机界面输入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之卡号、密码及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之编码的方式获取储值 卡的特征信息。

(5)当本发明之方法用于独立的储值卡和充值卡销售系统时,在线充值所需的输入信息包括储值卡 所对应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编码,目的在于将完成销售的充值卡帐户转移到指定的支付应用系统平台上并 对相应的储值卡进行充值,从而继续向用户提供服务购买的在线支付能力。

按照目前各类应用中的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与储值卡之间的信息接口规程或技术 标准,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在自动在线充值业务模式下从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中所获取的 特征信息已经包括对应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编码信息。

对于人工在线充值业务,则需要通过智能售卡终端的人机界面输入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系统编码 信息。

当本发明之方法用于特定的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之充值业务的配套时,在帐户的购买申请时可以 跳过提交本次购买业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的特征编码,具体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平台和智能售卡 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规程包括了系统码的核查与握手进程。

(6)当本发明之方法配套用于指定的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时,系统默认本发明之方法为“专项 配套应用”。在此基础上,智能售卡终端在自动在线充值业务模式下从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所获取的特征 信息中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编码信息”作为运营系统平台对终端信息的安全信息,即:只允许本在线支 付系统所支持的储值卡方可实现在线充值。

在人工在线充值业务模式下,当智能售卡终端提示输入对应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编码时,可通过人机 界面直接操作“确认”而跳过,系统默认本发明之方法为“专项配套应用”。

(7)当本发明之方法用于独立的储值卡和充值卡销售系统时,支持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种类包 括目前已经存在或将来诞生的各类系统。在系统数据库中,充值卡帐户既可以按不同的金额分类,也可以 按不同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分类,但无论何种形式,均需要在帐户的购买申请时提交本次购买业务所对应 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的特征编码。具体的编码形式既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数字设定形式,以便后续 的帐户转移进程操作。

(8)对于在线充值业务模式,运营系统平台对智能售卡终端所发送的充值指令按指定金额顺序地从 未销售充值帐户中提取,并附加上自智能售卡终端所输入的储值卡特征信息。

(9)由于在线充值不存在用户选择充值卡卡号和密码环节,因此在线充值的失败导因仅包括如下方 面:

其一,所有预设的帐户全部完成销售;

其二,由于通信线路故障或遭遇无法消除的干扰而导致充值申请信息传送失败;

(10)对于在线充值业务,无论成功申请或是失败申请,运营系统平台向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通知信 息不包括任何有关储值卡的特征信息。因此,需要加密的信息为智能售卡终端向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发送之 上行信息,下行信息流格式可以采用常规的透明数据包,无需加密等安全保障措施。在此模式下,不仅通 过降低敏感信息的在线率而提高安全特性,并且可通过降低在线信息量而间接扩展整个系统容量。

备注:

本发明之方法涵盖对所有储值卡应用系统的编码并在购买时输入相关编码信息,便于购买充值卡时的 直接充值。

4.6.3.3.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在线充值业务流程及其实现说明

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具有电子信息记忆体及其阅读改写控制装置(包括微芯片等),属于电子读卡终端 自动获取特征信息的储值卡,因此归类于“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其充值业务流程也与图8所示的在线 充值业务流程相同。与自动在线充值和人工在线充值两种业务模式相比较,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在线充值业 务模式的不同点在于:

(1)图5中的“智能售卡终端”在获取“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反馈的信息后,不仅实时显示“确认”。 还控制相应的改写接口及其驱动装置对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电子余额数据进行改写。这种改写不是直接的 改写,而是将相应的直接记录式储值卡所对应之支付应用系统平台相应规程的加密数据不加处理地直接写 入到该储值卡的指定区域。这种加密数据的识别只能由该直接记录式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识 别。

(2)与帐户式充值卡帐户的售后转移模式不同,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创新发行模式为发行零金额记 录的空卡,然后通过本发明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完成在线充值。所以,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发行和使用 后的在线再充值过程是一致的。

(3)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充值方式属于在线充值。由于该类充值帐户在完成销售后,金额数据直接 记录在直接记录式储值卡上,因此其帐户的转移方向是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转移到储值卡上。

4.6.3.4.对象式离线充值业务流程及其实现说明

(1)当用户未随身携带储值卡时,可由售卡业务人员明确用户所持储值卡之应用系统后输入相应的 系统编码,进而完成相应的充值卡发售业务。

(2)对象式离线充值业务流程与“在线充值业务流程”的不同之处共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图8所示的在线充值卡业务流程图中的第4项由“4.终端获取目标储值卡特征信息”改为“4.人 工输入储值卡应用系统编码”。

其二,在图8所示的“在线充值业务流程”的第4项和第5项之间包括“本地两次验证密码”,以便 发售的充值卡可在任意时刻独立地利用相应的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平台配套的电话远程控制终端或 计算机远程互联网终端操作充值。

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也支持这种对象式离线充值卡在任意时刻对指定的储值卡进行 充值。

其三,在图8所示的“在线充值业务流程”中,第11项由“11.终端显示成功充值信息”改为“11.终 端显示成功申请信息并自动控制打印输出”。

经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变更,图8所示的业务流程即构成“对象式离线充值业务流程”。

可见,对象式离线充值业务流程可以作为上述“在线充值业务”之“人工在线充值”业务模式的一个 特例,其实现方式基本类同。“人工在线充值”业务特征之一,在于同步输入目标储值卡卡号,而“对象 式离线充值”业务的特征之一,则在于将输入待充值之目标储值卡卡号的输入配套在用户利用目标储值卡 在线支付系统远程终端进行充值时输入。或再次利用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对目标储值进行 充值时输入储值卡卡号。

备注:

在图8所示的充值业务流程中,智能售卡终端在人工操作充值过程中包括对充值类型的选择过程,选 择内容包括在线充值、对象式离线充值及通用式离线充值。

(3)在对象式离线充值业务模式下,智能售卡终端在向运营系统平台提交加密的申请信息后,由该 平台按照既定协议规程处理由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申请信息。运营系统平台对申请信息的处理进程详见后 续相关主题。

(4)在对象式离线充值业务模式下,智能售卡终端在成功申请充值卡后接收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运 营系统平台发送的成功申请信息并控制打印机打印输出。

(5)对象式离线充值业务模式以输出充值卡为基本形式,虽然特征信息包括充值卡卡号,但不包括 用户自智能售卡终端所输入的密码和储值卡应用系统编码信息,因此智能售卡终端自运营系统平台所接收 的信息可以不需要作加密处理。对于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用户密码信息和储值卡应用系统编码信息,运营 系统平台在接收并与所分配的充值帐户作关联处理后,只向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确认”信息,供智能售卡 终端在接收到简单的“确认”信息后本地输出用户自行输入的密码和储值卡应用系统编码信息。

(6)智能售卡终端打印输出的充值卡形式为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纸介形式。该充值卡共三层六面, 其中,首、底层的外表面(第一面和第六面)覆盖花纹,以掩饰打印机之打印头在该纸介充值卡的上下表 面留下足以暴露用户专属之充值卡特征信息的痕迹,包括卡号和密码、所对应之储值卡在线支付平台编码 信息。充值卡卡号、密码及所对应之储值卡在线支付平台编码信息打印在特定纸介卡片的中间夹层上面(第 三面)。发票信息打印在底层的上表面(第五面)。

(7)上述关于对象式离线充值业务流程的说明,针对的是充值业务平台独立构建的情形。当本发明之方 法作为特定储值卡在线支付系统平台所配套的充值业务模块时,图8所示的充值业务流程图中的第4步 “4.终端获取目标储值卡特征信息”可直接“确认”后跳过,智能售卡终端以自动地向运营系统平台发 送的系统特征码以示本终端为授权终端。

4.6.3.5.通用式离线充值业务流程及其实现说明

通用式离线充值的方式适合于用户在未携带待充值的储值卡且不知道储值卡卡号的情况下应用,其主 要业务模式是由用户购买仅包括帐户金额信息的充值卡,可在任何时候对任意一种支持在线支付系统平台 的储值卡进行离线充值。

通用式离线充值的方式可以由用户自行操作指定的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平台配套的语音提示电 话终端或互联网终端完成对指定储值卡的充值,也可以由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对指定储值 卡进行充值。

关于通用式离线充值业务模式流程及其实现方式的说明如下:

(1)“通用式离线充值”业务模式流程与“对象式离线充值”业务模式流程基本一致,但运营系统平 台不对来自智能售卡终端的有关本次充值卡发售的目标充值对象的信息与相应的充值帐户进行唯一的关 联操作。即:用户在通过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购买充值卡后,在任何时间,既可以通过本 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对待充值的储值卡进行充值,也可以通过目标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 系统平台所提供的远程充值终端进行充值。

(2)在本专利之方法实施中,当通用式离线充值业务用于独立系统运营时,图8所示的充值业务流 程中的第4步“4.终端获取目标储值卡特征信息”既可以保留,以利运营系统平台预先按处之指定储值 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系统平台分配帐户,也可忽略该步骤,只有当用户利用指定储值卡所对应的支付系统 平台之远程操作终端(例如电话终端、计算机互联网终端等)对指定储值卡进行充值时,用户已经购买的 帐户才被运营系统平台转移到对应的储值卡支付系统平台。

(3)与对象式离线充值业务流程一样,“通用式离线充值”业务流程与“在线充值业务流程”的不同 之处也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图8所示的在线充值卡业务流程图中的第4项由“4.终端获取目标储值卡特征信息”既可改 为“4.人工输入储值卡应用系统编码”,也可人工通过智能售卡终端的人机界面直接跳过,使充值卡具有 通用性质。

其二,在图8所示的“在线充值业务流程”的第4项和第5项之间包括“本地两次验证密码”,以便 发售的充值卡可在任意时刻独立地利用相应的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平台配套的电话远程控制终端或 计算机远程互联网终端操作充值。

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也支持这种通用式离线充值卡在任意时刻对指定的储值卡进行 充值。

其三,在图8所示的“在线充值业务流程”中,第11项由“11.终端显示成功充值信息”改为“11.终 端显示成功申请信息并自动控制打印输出”。

经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变更,图8所示的业务流程即构成“通用式离线充值业务流程”。

可见,通用式离线充值业务流程也可以作为上述“在线充值业务”之“人工在线充值”业务模式的特 例,其实现方式基本类同。“人工在线充值”业务特征之一,在于同步输入目标储值卡卡号,而“通用式 离线充值”业务的特征之一,则在于将输入待充值之目标储值卡卡号的输入配套在用户利用目标储值卡在 线支付系统远程终端进行充值时输入。或再次利用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对目标储值进行充 值时输入储值卡卡号。

备注:

在图8所示的充值业务流程中,智能售卡终端在人工操作充值过程中包括对充值类型的选择过程,选 择内容包括在线充值、对象式离线充值及通用式离线充值。

(4)在通用式离线充值业务模式下,智能售卡终端在向运营系统平台提交加密的申请信息后,由该 平台按照既定协议规程处理由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申请信息。运营系统平台对申请信息的处理进程详见后 续相关主题。

(5)在通用式离线充值业务模式下,智能售卡终端在成功申请充值卡后接收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运 营系统平台发送的成功申请信息并控制打印机打印输出。

(6)通用式离线充值业务模式以输出充值卡为基本形式,虽然特征信息包括充值卡卡号,但不包括 用户自智能售卡终端所输入的密码和储值卡应用系统编码信息,因此智能售卡终端自运营系统平台所接收 的信息可以不需要作加密处理。对于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用户密码信息和储值卡应用系统编码信息,运营 系统平台在接收并与所分配的充值帐户作可改写的关联处理后,只向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确认”信息,供 智能售卡终端在接收到简单的“确认”信息后本地输出用户自行输入的密码和储值卡应用系统编码信息。

(7)智能售卡终端打印输出的充值卡形式为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纸介形式。该充值卡共三层六面, 其中,首、底层的外表面(第一面和第六面)覆盖花纹,以掩饰打印机之打印头在该纸介充值卡的上下表 面留下足以暴露用户专属之充值卡特征信息的痕迹,包括卡号和密码、所对应之储值卡在线支付平台编码 信息。充值卡卡号、密码及所对应之储值卡在线支付平台编码信息打印在特定纸介卡片的中间夹层上面(第 三面)。发票信息打印在底层的上表面(第五面)。

(8)上述关于通用式离线充值业务流程的说明,针对的是充值业务平台独立构建的情形。当本发明 之方法作为特定储值卡在线支付系统平台所配套的充值业务模块时,图8所示的充值业务流程图中的第4 步“4.终端获取目标储值卡特征信息”可直接“确认”后跳过,智能售卡终端以自动地向运营系统平台 发送的系统特征码以示本终端为授权终端。

备注:

在图8所示的充值业务流程中,智能售卡终端在人工操作充值过程中包括对充值类型的选择过程,选 择内容包括在线充值、对象式离线充值及通用式离线充值。

4.6.3.6.充值业务模式下的在线交款方式

(1)智能售卡终端支持用户直接以银行卡或电话银行方式完成在线支付。支付过程由智能系统中心 平台完成代理。即:

图8中,当用户以银行卡或银行帐户为在线支付选择后,智能售卡终端操作人员选择“付款”方式为 “在线支付”,此时智能售卡终端在进入售卡业务流程前首先完成支付过程。支付形式包括两类:

其一为银行卡支付。在此形式下,用户只需要将银行卡通过智能售卡终端获取卡上的特征信息(包括 用户密码),然后由智能售卡终端加密后上传信息至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通过银联网 接入平台代理用户与相应的银行实现信息交换并实现单笔转帐。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将成功实现转帐确认信 息发送到智能售卡终端供操作人员确认。

其二为帐户支付。在此形式下,用户需要通过智能售卡终端的人机界面输入相应银行的帐户及密码信 息,然后由智能售卡终端加密后上传信息至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通过银联网接入平台 代理用户与相应的银行实现信息交换并实现单笔转帐。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将成功实现转帐确认信息发送到 智能售卡终端供操作人员确认。

(2)当用户选择以银行转帐形式完成储值卡的支付或储值卡的充值卡(包括在线充值)支付时,智 能系统中心平台视同用户已经交款。

4.6.4.运营系统平台的充值业务处理进程及其实现说明

图9为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运营系统平台对智能售卡终端所发送充值申请信 息的处理进程。其中:

(1)运营系统平台所接收之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信息为加密形式,需要完成解密过程。该过程遵循 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安全规程,包括加密和解密算法。

(2)当本发明之方法用于独立的储值卡和充值卡销售系统时,帐户在系统数据库的设置可以是按充 值卡所对应之储值卡配套的具体在线支付应用系统而分类设置的,也可以是仅仅按金额分类的设置并将智 能售卡终端发送之具体应用的在线支付系统编码附加在被购买的帐户特征信息域。

(3)图9中,第8步“8.按充值方式向终端发送特征信息”包括两类:

其一,对于在线充值方式,这里的“特征信息”仅为“在线充值方式确认”;

其二,对于离线充值方式,这里的“特征信息”包括区别于“在线充值”方式的特征信息、区别“对 象式离线充值”和“通用式离线充值”的特征信息以及充值卡卡号。

(4)运营系统平台在完成销售过程后,直接按帐户序号顺序将相应的帐户附加上用户储值卡特征信 息。对于在线充值方式,附加到帐户的特征信息包括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平台系统编码、储值卡卡号。 对于“对象式离线充值方式”,如果用户指定了充值卡的充值目标所对应的储值卡在线支付平台,则附加 到帐户的特征信息包括该平台的系统编码和密码;如果用户没有指定充值目标所对应的储值卡在线支付平 台,则构成“通用式离线充值方式”下附加到帐户的特征信息仅包括用户密码。

所有的充值卡帐户按不同的金额规定存放在不同的目录下。

(5)没有出售的帐户特征信息只包括帐户信息,只有已经出售的帐户才附加与用户相关的关联信息。 基本信息和关联信息位数依系统容量而定。

(6)对于失败的申请,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直接向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申请失败信息;对于成功的申请, 则按对应金额的充值卡帐户序号将其附加上用户特征信息和密码信息,使帐户基本信息和用户信息相关 联,同时向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确认”信息。

(7)关于图9中第3项的说明:当本发明之方法用于具体的在线支付应用系统的配套时,该步骤跳 过,直接进入相应的系统数据库的相关目录下查询相关数据。

(8)对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充值,运营系统平台在完成帐户的销售处理过程与在线充值方式一致, 但具有如下独立特征:

其一,由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不属于帐户式管理模式,其余额直接记录在卡内,因此运营系统平台在 针对来自智能售卡终端的充值信息进行处理,在将储值卡的特征信息附加到帐户序号后,仅作为虚拟帐户 留存于数据库中,供运营商作为考核充值代理商商业行为的依据。

其二,运营系统平台在向智能售卡终端发送的相应信息中,除了与在线充值类似的“确认”信息外, 还包括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运营系统发送的加密特征信息和金额信息。这种加密的特征信息和金额信息之 解密协议规程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所对应的支付应用平台的相应协议规程一致。智能售卡终端在接收这种 经过加密的信息后,不作任何处理地直接对直接记录式储值卡进行数据改写式充值。

4.6.5.运营模式的业务层次及其实现说明

(1)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运营模式,在层次方面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用领域。本发明之方法涵盖储值卡和充值卡在当前各个领域里的应用形式(例如通信、商业 消费、会员制服务、企业内部集约消费,等等);

其二,业务对象。本发明之方法涵盖储值卡和充值卡在相应特定领域之业务发行和应用模式。

其三,在业务规程方面,储值卡和充值卡分别按不同的应用领域或场合而彼此独立。

(2)在系统数据库中,帐户可按应用领域或场合、储值、充值应用目的而分为不同的目录层次,或 者先按储值和充值区分,然后按不同的应用领域或场合归类。

层次安排顺序的不同将对应在帐户销售后的转移操作过程中所呈现的信息交换接口规程中。

(3)在明确应用系统或场合的基础上,储值卡帐户或充值卡帐户分为未销售帐户和已销售帐户。

未销售储值卡或充值卡特征信息包括由智能系统中心顺序产生的帐号、金额。已销售储值卡或充值卡 特征信息包括原始帐号、金额,以及销售后与原始帐号相互关联的用户卡号和密码。

4.6.6.储值卡帐户的售后转移

4.6.6.1.帐户式储值卡帐户的售后转移

帐户式储值卡的应用目的在于用户利用相关领域发行的储值卡实现预交费式的服务购买。由于这种服 务平台具有其专属的在线支付业务规程和相应的信息接口,因此必须在完成储值卡帐户的销售后使本发明 之方法所涵盖的储值卡帐户信息实时地转移到指定应用系统平台的数据库中,并按规定格式存储。

即: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储值卡帐户在完成销售后需要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将该帐户转移到支 持储值卡享受特定服务的运营系统平台之系统数据库中并成为已购买服务的可支付帐户,转移过程如图 10、图11所示。

储值卡在完成销售后包括两个方面的帐户转移情形:

(1)当将本发明之方法作为配套而用于特定的储值卡应用支付系统时,储值卡在完成销售后包括三 种帐户转移方式:

其一,如果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储值卡应用系统中心平台处于在统一的设备资源环境下,则当储值卡 完成销售后,可以通过对帐户标记的形式通知系统该帐户已经可作为购买服务的支付帐户并随时处于储值 卡应用系统的动态监控管理之下。此为逻辑转移形式。

其二,在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储值卡应用系统中心平台处于在统一的设备资源环境下,将帐户的所有 特征信息将从“未销售”目录转移到“已销售”目录下,由此既保证系统数据库的在线查询速率,同时又 使相应的帐户转为已购买服务的可支付帐户并随时处于储值卡应用系统的动态监控管理之下。此为同系统 中的物理转移。

其三,在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储值卡应用系统中心平台分别为各自独立的设备资源环境下,储值卡帐 户在完成销售后,帐户及其所有的特征信息将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通过物理接口和信息接口而转移到应用 系统中心平台上的帐户数据库中作为购买服务的支付帐户并随时处于储值卡应用系统的动态监控管理之 下。此为不同系统之间的物理转移。

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应用系统中心平台位于同一物理位置的储值卡帐户转移如图11所示。物理接口 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串行数据接口,信息接口由配套之应用软件中的数据输入/输出模块通过操作系统软件的 相应模块支撑。帐户转移规程如图12所示。

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应用系统中心平台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储值卡帐户转移如图10所示。物理接口 可以是系统硬件资源配套并配置在帐户转移协议规程中的任何形式的串行数据接口,信息接口由配套之应 用软件中的数据输入/输出模块通过操作系统软件的相应模块支撑。帐户转移规程如图12所示。

(2)当本发明之储值卡销售网络为独立之系统网络并支持所有应用模式之储值卡的统一平台销售之 情况下,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储值卡发行及应用模式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必须在完成储值卡帐户销售发 行后赋予和相关应用系统之在线支付业务规程相配套的特征,方可作为特定应用系统的在线支付帐户。因 此,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发行和应用模式中包括储值卡在完成销售后,帐户由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 能系统中心平台向具体的应用系统平台转移的过程,并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由具体应用的系统平台对转进 的帐户赋予在线支付帐户所必须的特征信息。

这种独立的储值卡销售系统所实现的业务模式及其储值卡帐户售后转移模式如图10、图11及图12所 示。

备注1:

图12上部虚线所示的“直联信道”表示与图11所对应的帐户转移形式相对应,即当智能系统中心平 台和应用系统中心平台位于同一物理位置之情形下之储值卡帐户转移信道。

备注2:

图12中第3项和第12项条目的设置目的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在于将本发明之方法用于独立的储值卡帐户销售系统基础上时,支持所售储值卡帐户可作为任何 具体应用系统的在线支付帐户使用,前提是任何支持储值卡在线支付的应用系统需要和本发明之方法所涵 盖的储值卡销售系统之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间建立数据交换接口并遵循共同的协议规程。

二是支持默认已知应用系统因维护或升级而导致储值卡帐户特征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必对本发 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作同步升级。

三是在于所支持的默认已知应用系统发生应用变更时,可通过简单的参数设置而保持已售帐户转移目 标系统不变。

备注3:

储值卡帐户转移的模式和规程,取决于储值卡所对应的具体应用系统模式及其相应的在线支付平台业 务模式下的外部数据交换接口,无需另行构造相应规程。

4.6.6.2.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帐户的售后转移

与帐户式充值卡帐户的售后转移模式不同,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创新发行模式为发行零金额记录的空 卡,然后通过本发明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完成在线充值。所以,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发行和使用后的在 线再充值过程是一致的,具体的售后转移模式归类为后续关于充值卡售后转移模式的实现说明中。

4.6.7.充值卡帐户的售后转移

4.6.7.1.帐户式充值卡帐户的售后转移

与储值卡帐户的售后转移类似,帐户式充值卡在完成销售后也存在帐户转移问题。只是转移规程比储 值卡帐户的售后转移规程简便。具体说明如下:

与储值卡帐户的应用目的类似,帐户式充值卡帐户的应用目的在于用户利用购买的充值卡帐户对指定 应用系统发行的储值卡进行充值,从而恢复在线支付式服务的购买功能。由于这种服务平台具有其专属的 在线支付业务规程和相应的信息接口,因此必须在完成充值卡帐户的销售后使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充值 卡帐户信息转移到指定应用系统平台的数据库中,并按规定格式存储。

即: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充值卡帐户在完成销售后需要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运营系统平台” 将该帐户转移到支持指定储值卡享受特定服务的运营系统平台之系统数据库中并为指定储值卡帐户充值, 使其成为购买服务的可支付帐户,转移过程如图10和图11所示。

与储值卡帐户在完成销售后的转移形式类似,充值卡在完成销售后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帐户转移情形:

(1)当将本发明之方法作为配套而用于特定的储值卡应用支付系统时,针对具体储值卡的在线充值 过程完成或充值卡完成销售后包括三种帐户转移形式:

其一,如果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储值卡应用系统中心平台处在统一的设备资源环境下,则当充值过程 完成或充值卡完成销售后,通过平台的软件流程将充值帐户所对应的金额累加到对应的储值卡帐户中,并 通知该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系统,该帐户已经可作为购买服务的支付帐户并随时处于储值卡应用系统 的动态监控管理之下,同时对已经完成帐户转移的充值帐户进行标识。此为同系统中的帐户形式转移。

其二,无论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储值卡应用系统中心平台是否处于在统一的设备资源环境下,“智能 系统中心平台”之“运营系统平台”仅仅将已经完成销售但未完成对目标储值卡进行充值的帐户的所有特 征信息将从“未销售”目录转移到“已销售”目录下,等待用户后续启动本系统配置的远程自助终端完成 对指定储值卡的充值。由此保证系统数据库的在线查询速率。此为帐户物理转移。

其三,在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中心平台分别为各自独立的设备资源环境下, 充值帐户在完成销售后,帐户及其所有的特征信息将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通过物理接口和信息接口而转移 到应用系统中心平台上的帐户数据库中并以金额累加的方式实时地对目标储值卡帐户进行充值。此为不同 系统之间的帐户形式转移。

(2)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应用系统中心平台位于同一物理位置的充值帐户转移如图11所示。物理接 口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串行数据接口,信息接口由配套之应用软件中的数据输入/输出模块通过操作系统软件 的相应模块支撑。

(3)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储值卡在线支付应用系统中心平台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充值帐户转移如图 10所示。物理接口可以是系统硬件资源配套并配置在帐户转移协议规程中的任何形式的串行数据接口,信 息接口由配套之应用软件中的数据输入/输出模块通过操作系统软件的相应模块支撑。

(4)在线充值模式下的帐户转移规程如图13所示。另外,对于“对象式离线充值”和“通用式离线 充值”模式下的帐户转移,如果用户是利用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对已经出售的新型充值卡 在后续某个时刻对目标储值卡进行充值,则规程也如图13所示。

(5)如果用户是利用待充值之目标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系统平台所配置的远程终端(包括电话 终端和计算机互联网终端)进行充值,则规程如图14所示。

(6)对非在线充值帐户完成销售后,全部的帐户特征信息将从“未销售”目录转移到“已销售”目 录下,由此保证系统数据库的在线查询速率。

(7)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运营系统平台和储值卡所对应的在线支付系统应用平台之间的帐户转移 网络信道接口和信息接口遵循标准的互联网TCP/IP模式。

备注1:

图13、图14上部虚线所示的“直联信道”表示与图10、图11所对应的帐户转移形式相对应,即当 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应用系统中心平台位于同一物理位置之情形下之充值卡帐户转移信道。

备注2:

图13中第10、11项条目的设置目的,在于将本发明之方法用于特定储值卡在线支付系统的配套前提 下,用于支持的应用系统发生系统维护或升级而导致储值卡帐户特征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必对本发明 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作同步升级。

4.6.7.2.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充值帐户的售后转移

(1)对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由于其核心为可携带和处理数据的智能芯片,加上该类储值卡在实现 可再充值的前提下,可有效避免因废弃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既为了芯片固定需要也为了保持其易用 性,依然采用塑料或其它具有一定坚固程度的基材。

(2)与帐户式充值卡帐户的售后转移模式不同,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创新发行模式为发行零金额记 录的空卡,然后通过本发明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完成在线充值。所以,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发行和使用 后的在线再充值过程是一致的。

(3)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充值方式属于在线充值。由于该类充值帐户在完成销售后,金额数据直接 记录在直接记录式储值卡上,因此其帐户的转移方向是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转移到储值卡上。其帐户转移 规程如图15所所示。

(4)图15上部虚线表示用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充值的智能售卡终端可以是位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本 地并直接与运营系统平台连接的,也可以如图15上部所示的通过接入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以远程方式接入 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运营系统平台的。

(5)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充值过程及其帐户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转移过程是在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 的安全保障基础上完成的。具体见后续实现说明。

备注:

为表达方便,图15以“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和“直接记录式储值卡”之间的的协议规程来表达帐户 转移的基本过程。实际中,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之间的信息及信令是通过智能售卡终端 实施的。

4.6.8.在线支付金额前提下的帐户售后转移

(1)智能售卡终端支持用户直接以银行卡或电话银行方式完成在线支付。支付过程由智能系统中心 平台完成代理。即:

图6、图8中,当用户以银行卡或银行帐户为在线支付选择后,智能售卡终端操作人员选择“付款” 方式为“在线支付”,此时智能售卡终端在进入售卡业务流程前首先完成支付过程。支付形式包括两类:

其一为银行卡支付。在此形式下,用户只需要将银行卡通过智能售卡终端获取卡上的特征信息(包括 用户密码),然后由智能售卡终端加密后上传信息至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通过银联网 接入平台代理用户与相应的银行实现信息交换并实现单笔转帐。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将成功实现转帐确认信 息发送到智能售卡终端供操作人员确认。

其二为帐户支付。在此形式下,用户需要通过智能售卡终端的人机界面输入相应银行的帐户及密码信 息,然后由智能售卡终端加密后上传信息至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通过银联网接入平台 代理用户与相应的银行实现信息交换并实现单笔转帐。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将成功实现转帐确认信息发送到 智能售卡终端供操作人员确认。

(2)当用户选择以银行转帐形式完成储值卡的支付或储值卡的充值卡(包括在线充值)支付时,智 能系统中心平台视同用户已经交款,后续帐户的转移形式与上述描述的逻辑进程一致。

4.7.系统的安全保障模式及其实现说明

4.7.1.系统的安全保障层次和级别

4.7.1.1.系统的安全保障层次

用于系统及其业务安全保障的鉴权基础包括三个层次:

(1)域名的管理与分配。分布式智能售卡终端必须首先得到运营商的授权,获得分配的域名和用户 密码并通过终端的人机界面设置在规定的存储器中方可实现后续的合法操作。

(2)智能售卡终端的基码(俗称超级编码)及在线获取域名。每部智能售卡终端均包括在出厂时配 置的不可改写且每部终端对应唯一号码的基本编码。远程分布式智能售卡终端只有通过智能中心系统平台 对由终端基码和系统特征码组合而成的组合系统码鉴权方可在线获取登录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运营系统 平台的登录域名。

(3)智能售卡终端的在线鉴权和终端基码的鉴权。智能售卡终端在进行每笔售卡业务(包括在线充 值业务)时,均实时接受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鉴权,鉴权过程采用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鉴权模式,这种 鉴权模式建立在一种算法模式基础之上,具体详见后续。

4.7.1.2.系统的安全保障级别

用于系统安全保障的鉴权基础在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包括三个级别,分别为:智能售卡终端的基码(俗 称终端超级码)鉴权、系统特征码鉴权及用户密码鉴权,所有鉴权信息的传输(包括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均采取加密形式。

对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充值,还包括智能售卡终端对该类储值卡内系统特征码的鉴权。

4.7.2.系统安全保障模式的实现说明

4.7.2.1.终端基码和系统特征码的编码形式说明

(1)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包括出厂设置的基码。基码为一次性不可改写的编码。

(2)本发明之方法基础上的智能售卡终端之特征码由基码和系统特征码组成可识别的组合系统码。 每一组合系统特征码具有全球唯一性。具体的编码规则为:

①机身编码(简称基码)为生产序列码且不可改写,长度为40亿(4bytes二进制);

②系统特征码编码规则为:可改写的6位数字字符(3bytes)构成电信区码,ASC II码“D”(1byte) 构成设备兼容的生产商标志(也可以是其它字符或数字),总长4bytes(可扩展),即:字符D+区码=系统 特征码。

(3)通过校验系统特征码,可以辨别智能售卡终端是否属于本地系统终端,利于产品销售的市场管 理和运营的整体管理。其中系统特征码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下载到智能售卡终端的永久记忆区域内并可通 过再次下载而改写系统特征码。

4.7.2.2.智能售卡终端鉴权实现说明

(1)域名的管理与分配。

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包括专门针对分布式智能售卡终端的域名管理。首先,智能 售卡终端在获得储值卡和充值卡运营业务的授权后,从运营商处获取位于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上的“运营 业务管理模块”接入域名和用户密码,然后由智能售卡终端的经营者通过终端的人机界面设置在智能售卡 终端的专门不可丢失存储区中的指定位置。当智能售卡终端完成对位于城域网系统中心平台的“运营业务 管理模块”登录后,自动在线获取本发明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域名服务器(参见图2)所对应的 域名,从而为智能售卡终端后续自动登录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打下基础。?????

(2)智能售卡终端的基码(俗称超级编码)鉴权与在线获取域名。

智能售卡终端在出厂时设置有不可改写且每部终端对应唯一号码的基码。远程分布式智能售卡终端只 有通过智能中心系统平台之“安全管理模块”针对终端基码的验证后才会在线向终端发送运营系统平台的 接入域名并由终端保存在关电即丢失的存储区内的指定位置,即通过网络接口接入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售 卡终端不仅确保专属于配套的系统终端,而且已经在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进行了备案登记。

备注:

智能售卡终端设备的发放由运营商在和代理商签订合同的基础上完成,在发放设备前,运营商已经将 生产商连同终端设备一起提供的本批待发放设备的“终端基码表”预先输入到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用于安全 管理的数据库中。

(3)当智能售卡终端第一次合法登录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获取智能售卡终端基 码并和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用于安全管理之数据库中的备案进行核查。只有通过核查的智能售卡终端方可与 智能系统平台之间交换必须的参数。

(4)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完成对智能售卡终端的基码读取并核实通过后,将当前的时间信息附加在基 码上,构成该终端的系统方“复合基码”并保存在系统平台上的安全管理数据库中。

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用于安全管理的数据库在智能售卡终端的首次开通登录时间信息附加到该终端的 基码的同时,也向该终端发送开卡时间信息以只有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才能识别的加密形式保存在该终端专 用不可丢失存储区中的指定位置,与智能售卡终端基码组合成终端方的“加密复合基码”。加密方式由智 能系统中心平台之安全管理模块中的加密软件实行加密处理。

由于智能售卡终端的基码可以非法伪造,因此通过在基码上附加首次登录的时间信息而构成“复合基 码”的形式。这种只有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安全管理模块才知道真实含意的“复合基码”,可有效防止储 值卡基码被盗用的可能和在线以侦测方式盗用密码信息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有效加强本发明之方法的安全 保障。

备注:

系统方“复合基码”和终端方“加密复合基码”为分别位于系统平台和远程终端的重要参数,构成后 续将介绍的密钥的基本元素。

(5)在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安全管理模块结合智能售卡终端的首次登录时间而获取该终端的复合基 码并将时间信息加密及反送给对应的智能售卡终端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将向该在线的智能售卡终端配发 指定算法模型基础上的密钥。具体详见后续。

备注:

通过构造复合基码方式来防止通过在线侦测方式盗用智能售卡终端基码信息的机理见后续关于“终端 复合基码鉴权的时刻和密钥的配置实现说明”。

(6)智能售卡终端在通过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鉴权后,除了实时在线下载域名、与终端复合基码相 关联的鉴权算法等参数外,还下载系统特征码用于对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包括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在 线鉴权。

(7)智能售卡终端的在线鉴权和终端复合基码鉴权的模式。

智能售卡终端除了在每次加电通过网络平台接入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时经过必 要的合法性核查外,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安全保障模块还对每次的储值卡销售申请和充值卡(包括在线充 值)销售申请进行核查。包括两个方面的核查:

其一,针对储值卡和充值卡(包括在线充值)销售代理商的商业行为进行限制性核查即针对不同的销 售终端,运营系统平台设置最高销售信用额度,额度由系统平台管理人员设置。例如,当代理商在规定的 时段及销售额度内未能及时向运营商回款,系统将自动终止该代理商的代理权限,直到管理人员重新开通 权限。

其二,对于每笔销售业务,智能售卡终端所发送的信息除了常规的加密方式外,还包括专门的算法模 型来核对当前智能售卡终端是否属于非法终端。这种算法模型直接与智能售卡终端内置的不可改写的和全 球唯一的终端基码及附加的开户时间信息所构成的复合基码相联系。具体详见后续。

(8)为防止对合法终端的非法操作,作为最基本的安全手段,智能售卡终端包括管理者密码和操作 者密码。该两类密码为智能售卡终端的本地密码(不需要通过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授权),其实现方式为常 规的预设置式。

(9)归纳地看,智能售卡终端的鉴权包括三种情形:

签约域名鉴权、在线域名鉴权及组合系统码在线鉴权。

鉴权时刻包括三种:

新机首次上线使用时的鉴权、每次重新加电开机时的鉴权、每笔储值卡和充值卡(包括在线充值)业 务发生时的鉴权。

(10)对于帐户式管理模式下的储值卡和充值卡(包括在线充值过程)销售进程,需要鉴权的设备只 有智能售卡终端,而对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充值鉴权则包括两类:智能售卡终端对直接记录式储值 卡的鉴权和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对智能售卡终端及对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鉴权。

4.7.2.3.终端复合基码鉴权的时刻和密钥的配置实现说明

(1)复合基码用于智能售卡终端的鉴权场合包括如下方面:

①用户获得新机后第一次通过网络登录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时接受系统中心平台的查验,并在通过查验 后通过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将保密性欠缺的单纯终端基码改为只有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用于安全管理之模 块唯一知道的“复合基码”。

②当发现非法用户嫌疑后直接对复合基码进行复核。

③为强化安全特性,其它场合不采用复合基码作任何登录校验用,仅将复合基码隐含在动态密码方案 中加以利用。

(2)采用动态密码方案:

①智能售卡终端首次登录系统的鉴权,与用户开户时间信息相联系,但仅仅如此还无法保障合法用户 安全使用智能售卡终端,为防止在线窃取密码的非法行为而采用密钥模式。

②当智能售卡终端完成首次开户时间与基码相关联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向终端分发密钥并使用 复合基码元素作为密钥所生成密码的组成要素,即经过密钥算法计算后的结果与终端复合基码相等。

③所谓密钥,是一种密码产生方式和解释的算法规则,这种规则在基本特征基础上加入了“与时俱进” 的特点:

其一,“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中的安全管理模块在结合终端基码和开户时间信息所构成的复合基码基 础上发放的密钥针对不同的终端而各不相同(密钥种类标识编码一致,但附加码不同)。

其二,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安全管理模块具有密钥规律识别的相应程序(例如,采用数位排列算法等), 智能售卡终端则在通过单纯基码的鉴权后,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在线下载相应的密钥参数。密钥的生成程 序已经嵌入到智能售卡终端内,密钥参数的作用在于从预先嵌入的多种密钥生成程序中指定当前被启用的 种类。

其三,每把密钥共可以产生N组(N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例如定N=10)循环密码,密钥对每次使用 N组密码的顺序作算法上的隐含约定,从而使智能售卡终端在提交“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安全管理模块 进行鉴权的密码依次各不相同,且每N次为一个循环,但密码的合法性是可以鉴定的(“智能系统中心平 台”之安全管理模块中保留密钥及其隐含的循环“图案”)。

④智能售卡终端收到密钥后,每次使用的密码是在密钥隐含算法的“指导”下产生的N次(暂定为 10)循环密码。

⑤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中的安全管理模块对合法性的鉴定分为两个等级:首先对当前密码的核定(通过 密钥算法),然后与前一次所使用的密钥作“图案”分析鉴定。一旦发现“图案”不符,即可判定其间已 经发生了非法侵入事件,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安全管理模块将据此启动该用户使用权限核定进程,即:进 行下一步确定正在登录的用户是否非法用户的进程。

⑥对于智能售卡终端的登录鉴权,“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中的安全管理模块每次发放的密钥共两套, 一套用于登录鉴权,另一套用于鉴权产生如上所述的非法侵入现象后进行二次核查用(专用),一旦发现 核对的密码出错,除取消该终端的使用权限外(包括并列的合法用户),且立刻启动“跟踪”指令(针对 “孖机”现象),一方面对该终端给予标记,另一方面给予跟踪定位并实时留下相应记录。

⑦密钥所产生密码的元素为智能售卡终端基码和首次开户的时间信息相结合的复合基码,“智能系统 中心平台”由密钥解密所获取的结果码为智能售卡终端的复合基码。解密过程包括对来自终端之“加密复 合基码”中的加密时间信息进行解密操作。

(3)动态密码的容量和长度:

①动态密码的容量为不重复地支持本地所有终端使用所需(暂定为1000万),并配合区码使用。

②鉴于密码过长将使登录过程延迟过大,大大提高碰撞率和降低抗干扰能力,因此密码的长度符合基 本的传输信道编码原则,在可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尽可能少。包括信道编码的总长度保持在48bit以内。

(4)本发明之方法给定的是一种密钥鉴权的方法。至于密钥本身的形态特征可以采用多类形式,几 乎所有的运算法则或函数算式均可作为密钥形态特征。

(5)智能售卡终端对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接入遵循的协议规程,是一种以鉴权为基础的系统中心与 终端之间的握手。

(6)需要说明的是:智能售卡终端对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发送的上行信息需要采用常规的加密方式, 但由于下行信息为智能系统中心平台针对智能售卡终端所发信息的肯定或否定,因此可以采用不加密的透 明形式,在此模式下,通过降低敏感信息的在线率并由此提高安全特性。

备注1:

对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充值,上下行在线信息均采用加密形式。有关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再充值之 安全保障形式详见后续。

备注2:

智能售卡终端在通过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鉴权后,除了实时在线下载域名、与终端基码相关联的鉴权 算法等参数外,还下载系统特征码,用于支持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包括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在线鉴权。

4.7.3.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的鉴权及安全保障实现说明

4.7.3.1.帐户式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的鉴权及安全保障实现说明

对于帐户式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的在线充值,由于采用帐户式管理方式,因此充值过程已经被赋予了 足够的安全保障。需要增加的保障包括如下方面:

(1)智能售卡终端在获得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授权后将下载支持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鉴别的系统特 征码。

(2)系统特征码的用途,在于智能售卡终端可根据系统特征码直接甄别在线充值的储值卡是否符合 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所支持的业务范围。对于不支持的在线支付平台所对应的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直接由 智能售卡终端判断,回避因过多占用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资源而降低业务效率。

4.7.3.2.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发行及其在线充值的安全保障实现说明

直接记录式储值卡是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的一类特例,其特殊性在于记录金额的帐户信息载体直接由 储值卡担任。

在本发明之方法模式下,由于创新的安全保障模式,使得诸如公用电话IC卡等一次性储值卡可以杜 绝安全隐患,从而采用可再次充值的形式。

同样,对于诸如公交车辆电子票卡、具有广域分布特征的会员储值卡等需要在由专门地点和专门系统 平台完成发行和再充值的储值卡,也可以在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上实现安全地发行和在充 值。

4.7.3.2.1.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发行和充值模式说明

有关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发行及其在线充值的安全保障实现方式说明如下:

(1)对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由于其核心为可携带和处理数据的智能芯片,加上该类储值卡在实现 可再充值的前提下,可有效避免因废弃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既为了芯片固定需要也为了保持其易用 性,依然采用塑料或其它具有一定坚固程度的基材。

(2)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创新发行模式为发行零金额记录的空卡,然后通过本发明所涵盖的智能售 卡终端完成在线充值。所以,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发行和使用后的在线再充值过程是一致的。

备注:

用于智能储值卡充值的智能售卡终端可以是位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本地并直接与运营系统平台连接 的,也可以是通过接入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以远程方式接入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之运营系统平台的。

4.7.3.2.2.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构造及其实现说明

(1)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构造及工作模式与目前的常规模式类似,采用专用嵌入式数据处理芯片, 包括专用嵌入式单晶片微电脑、数据读写控制程序、储值卡内部管理及控制程序、数据的存储单元、输入 辅出接口当常规智能卡构造模式。

(2)创新型直接记录式储值卡与目前常规的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包括诸如公用电话IC卡、公交车电 子票卡等)构造模式不同的方面包括:

其一,与公用电话IC卡等一次传统的一次性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相比较,本新型直接记录式储值卡采 用可改写数据的存储器件,可由智能售卡终端在对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实施鉴权处理后由智能系统中心平台 经由智能售卡终端对储值卡存储的金额数据进行改写。

其二,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固化的管理及控制程序包括与智能售卡终端之间握手及鉴权协议规程基础上 的软件程序。

(3)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用于支付系统平台上的特征信息保持和应用系统对特征信息的要求一致。对 于新开的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特征信息与位于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充值帐号一致。

4.7.3.2.3.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加密充值

(1)直接记录式储值卡在开卡及充值过程的安全保障,除了经由智能售卡终端接受智能系统中心平 台的鉴权外,还必须以加密的方式完成实际充值过程。即:鉴权的过程只是对直接记录式储值卡接入智能 售卡终端及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过程,完成该过程后即可以合法身份接受相应的充值服务。

(2)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特征信息是加密的,加密规则与该储值卡所对应的线支付应用系统平台之 相应规则一致,智能中心直接采用加密后的卡号。对于新开卡,卡号就是来自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帐号。

备注:

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加密充值,是为了使获得充值的储值卡依然保持其对相应的在线支付系统平台的 适应性。即:在不需要对目前处于应用中的各类在线支付平台进行任何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就可以直接利 用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直接记录式储值卡作为在线支付的工具。

5.本发明方法之终端模式的实现说明

5.1.智能售卡终端的功能单元构造说明

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可以通过目前已经处于应用状态的任何形态的网络以远程方式 接入到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如图16所示。

“智能售卡终端”为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系统模式之重要组成环节。“智能售卡终端”的功能单元 框图如图16所示。其中:

(1)图中的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有线电信公网、无线移动通信公网及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与 图1所示的同名网络和智能系统中心平台一致。

(2)外接信道装置——指分别支持智能设备对图中四类公众网络接入的信道设备,例如支持智能设 备直接接入计算机互联网的局域网(以太网)接口装置、支持智能设备通过有线电视网接入到计算机互联 网的电视机顶盒装置、支持智能设备通过无线移动通信公网接入到计算机互联网的无线数字空中接口装 置、支持智能设备通过有线电信公网接入到计算机互联网的数字用户环信道装置、支持智能设备通过有线 电信公网接入到计算机互联网的常规调制解调器等。

(3)智能售卡终端的物理接口采用组合形式,无论环境网络接口是图中四大公共网络中的任何一类, 均可通过配接相应的“外部信道装置”而实现对远端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自动透明接入。

(4)智能售卡终端根据环境网络的接入条件而可选择所采用的物理接口,并通过“中央处理与控制 单元”通过“物理信道及其转换控制单元”而选择对应的物理信道实现智能售卡终端与远端智能系统中心 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

(5)“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由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式数据库组成。该单元担负三大任务:

其一,负责处理人机界面的操作和信息反馈(例如显示和状态指示等)、物理接口组合的信道切换控 制、本终端状态诊断与维护、本终端状态信息和人工指令的存储与调用。

其二,负责自动而透明地实现与环境网络接口的信息交流与接入控制,进而自动地实现与远端智能系 统中心平台的接入并与之实现信息交流与处理。

其三,对打印输出单元实施控制,将从远端智能系统中心平台获取的储值卡或充值卡特征信息通过微 型打印机打印在特定的纸介卡上。

(6)打印输出控制单元为智能售卡终端和微型打印机之间的接口电路,通过执行中央处理与控制单 元的指令而实现售卡信息的输出,同时反馈打印机的状态信息供中央处理和控制单元综合处理。

(7)微型打印机为一种市售的定型打印机,以连续打印条幅式纸带为基本特征的点阵式打印机为基 本组成。

(8)纸介卡为一种预先制作的具有分割孔线之带状的纸。纸介卡可以是压敏式,也可以是单面复写 纸式。

(9)图16中,“智能售卡终端”以直接的方式接入到计算机互联网(如图16中“外接信道装置”与 “计算机互联网网”之间的实线所示)。在此方式下,可以将支持“智能售卡终端”直接接入计算机互联 网的接口装置与智能售卡终端设计为同一整体内。

(10)“智能售卡终端”除了能够直接通过相应的接口装置接入到计算机互联网及远端的“智能系统 中心平台”,也可以分别通过外接相应的接口装置而通过有线电视网或有线电信公网或无线移动通信公网 而接入到计算机互联网及远端的“智能系统中心平台”,如图16中“外接信道装置”与“有线电视网”、“有 线电信公网”、“无线移动通信公网”之间的虚线所示。

(11)图16中的“信道装置”既可以是外接的,也可以是内置式的。

(12)图16中的“储值卡在线充值接口组合”为一支持多类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例如射频ID卡、 IC卡、磁卡等)以直接在线的方式通过外接的或内置的读卡装置实现充值。直接记录式储值卡也通过该接 口组合实现与智能售卡终端及智能系统中心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在线充值。

5.2.智能售卡终端功能单元的实现说明

图16所示的智能售卡终端的各类接口依照如下方式给予实现:

(1)物理接口组合——采用支持图16所示四类网络接入的专用集成电路构造模块,使用于不同特征 网络接入的模块在输入端遵循各自接入网络的特定规程,输出遵循共同接口规程(例如USB接口规程、 RS-232接口规程、并行总线接口规程等)信号供智能售卡终端的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实现与远程智能系统 中心平台间信息的交换与处理。

“物理接口组合”可以是外接式的,也可以是内置的。

(2)物理信道及其转换控制单元——物理信道包括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控制信道用于中央处理及 控制单元根据不同的外部接入网络体制特征而实现当前在线接口模式的匹配切换。这种切换与匹配可以是 人工通过智能售卡终端的人机界面而设置的,也可以通过设置协议栈的方式使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具有自 动侦测环境网络体制特征信息的能力,并自动完成对“物理接口组合”模块中特定工作模块的选择和匹配。

数据信道用于实现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和物理接口组合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流。

(3)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该单元为智能售卡终端的核心单元,用于处理和环境网络及智能系统 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人机界面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处理键盘数据和发送状态指示及显示数 据等)、和打印输出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和储值卡在线充值接口之间的数据交换。

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由嵌入式计算机配置相应的嵌入式软件构成。硬件部分采用8位或更高级别的嵌 入式计算机及相应的接口资源和外围程序存储资源和数据存储资源。资源的规模以实际应用的功能组合规 模打下为前提。嵌入式软件的构造所遵循的逻辑过程与本说明书针对储值卡和充值卡(包括在线充值)业 务实现方法所拟定的智能售卡终端一侧的逻辑方式一致,仅需要将逻辑过程利用与选定之嵌入式计算机配 套的语言工具给予工程化翻译即可。

(4)人机界面单元——该单元包括常规的键盘输入、液晶显示及智能售卡终端状态指示等部件。通 过键盘输入的操作信息由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解释和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响应程序 等)。所有需要终端操控人员确认的信息或一些操作进程的中间结果信息均由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处理后 通过液晶显示器给予显示。对于终端本身重要但信息内容简单的状态信息则以信号灯的方式给予指示(例 如电源施加状态、工作状态、自检状态、网络接入状态等)。

(5)打印输出控制单元——该单元在和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基础上实施对配套打印 机的输出控制和状态检测。该单元的配套基础为本发明之方法实施过程中所选择的打印机资源,并在此基 础上配置缓存器等基本资源。

打印输出控制单元所针对的业务,为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对象式离线充值卡及通用式离线充值卡的 发售。

(6)储值卡在线充值接口组合——采用支持当前市面上各类读卡装置接入的专用集成电路构造模块, 使用于不同特征读卡装置接入的模块在输入端遵循各自接入读卡装置的特定规程,输出遵循共同接口规程 (例如USB接口规程、RS-232接口规程、并行总线接口规程等)信号供智能售卡终端的中央处理及控制 单元实现储值卡特征信息的处理。

对于直接记录式储值卡的在线充值,“处置在线充值接口组合”不仅提供读取储值卡之特征信息的信 道,而且提供将来自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的充值信息通过配置的读写装置写入储值卡中的信道。

“储值卡在线充值接口组合”可以是外接式的,也可以是内置的。

(7)接口信道及其转换控制单元——接口信道包括控制信道和信息信道。控制信道用于中央处理及 控制单元根据不同的自动特征信息储值卡读卡装置之体制特征而实现当前在线接口模式的匹配切换。这种 切换与匹配可以是人工通过智能售卡终端的人机界面而设置的,也可以通过设置协议栈的方式使中央处理 及控制单元具有自动侦测当前在线读卡装置体制特征信息的能力,并自动完成对“储值卡在线充值接口组 合”模块中特定工作模块的选择和匹配。

数据信道用于实现中央处理及控制单元和“储值卡在线充值接口组合”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流。

(8)储值卡读写装置——该单元专为各类储值卡而配套。目前在用的储值卡种类较多,例如移动电 话SIM卡或STK卡、各类IC卡、各类射频ID卡、各类磁卡等等。本发明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即支持 彼此独立的储储值卡读写装置通过“储值卡在线充值接口组合”配接,也支持用统一的储值卡读写装置适 配所有的储值卡。两种储值卡读写装置的具体配接取决于下列因素:

其一,根据智能系统中心平台所支持的储值卡和充值卡(包括在线充值)业务种类而决定智能售卡终 端所需要配接的储值卡读写装置种类。

其二,根据智能售卡终端所获得的运营商授权种类而确定所需要配接的储值卡读写装置种类。

其三,配接的储值卡读写装置可以是内置的,也可以是外接的。

备注:

仅“直接记录式储值卡”读写装置需要同时具备读写功能,其它具有帐户特征的储值卡装置仅需要具 备特征信息读取功能。

5.3.纸卡构造及其实现说明

智能售卡终端输出人工特征信息储值卡和对象式离线充值卡及通用式离线充值卡所采用的打印纸基 本构造如图17所示。其中:

(1)两相临纸卡之间为针孔间隔,便于手工分开。每一针空间隔的纸卡构成一个储值卡或充值卡的 销售单位及打印输出单位。

(2)条状纸卡的边缘为等距圆孔,供打印机走纸机构同步卷动。

(3)纸卡两边与同步孔位平行的虚线表示用线扎成的封闭位线,以保障完成销售后的人工特征信息 储值卡和对象式离线式及通用式离线式充值卡所记录的特征信息被封闭在夹层内。

(4)每个打印输出单位纸卡为三层六面式,其中,首、底层的上下表面(第一和第六面)覆盖花纹, 以掩饰打印机之打印头在该纸介储值卡或充值卡的上下表面留下足以暴露用户专属之储值卡特征信息的 痕迹,包括卡号和密码、所对应之储值卡在线支付平台编码信息。储值卡卡号、密码及所对应之储值卡在 线支付平台编码信息打印在特定纸介卡片的第二层的上表面(第三面)上。发票信息打印在底层的上表面 (第五面)上。

6.本发明之方法的延伸实现方法说明

在本发明之方法所涵盖的智能售卡终端的实现,除了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现方法外,也可直接利用个 人计算机资源及相应的应用软件而构造虚拟式智能售卡终端。具体说明如下:

6.1.利用个人计算机资源实现智能售卡终端的说明

(1)由图16可知,智能售卡终端的各个功能单元中,除了微型打印机及其打印输出控制单元、储值 卡在线充值接口组合及储值卡读写装置外,其它部分均可直接利用个人电脑资源和相应的应用软件实现相 应的功能。

(2)虚拟式智能售卡终端的逻辑实现方式与本说明书关于智能售卡终端的实现所描述的方式一致, 但直接以计算机资源和相应的控制管理软件为基础。

6.2.网络接口的实现说明

网络接口依据个人计算机所处的环境网络接口体制,既可以配置相应内部扩展卡板式调制解调器,也 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标准输出接口而配置外部调制解调器。类型包括支持通过有线电信公网、无线移动通信 公网、有线电视网、宽带网等类型网络相接口的调制解调器。=

6.3.打印输出的接口实现说明

微型打印机采用和实体智能售卡终端相同的市售微型打印机。打印输出控制单元的实现与图16及其 说明的实现方法类似,但单元模板的控制和数据接口与个人计算机总线结构相匹配,采用可直接插在个人 计算功能扩展槽的卡板形式。

6.4.储值卡读写装置配接接口的实现说明

储值卡在线充值接口组合为外接形式,标准的输出接口(可以是标准的串行接口,也可以是标准的并 行接口)与可直接插在个人计算功能扩展槽的卡板构成的接口管理控制装置相连接,组合接口外接多类型 储值卡读写装置。

外接的读写装置和接口管理控制装置共同构成一个外接实体。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2:2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3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