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胺

著录项
  • CN95100028.4
  • 19950301
  • CN1121072
  • 19960424
  •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 R·戈特沙里奇;K·A·阿克曼;C·赛佛里德;A·巴伯;G·巴托斯科;H·格雷纳
  • C07D263/54
  • A61K31/42 C07D263/54 A61K31/47 C07D403/14 C07D265/38 C07D235/26

  • 联邦德国法兰克福
  • 德国,DE
  • 19940303 DE19944407047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张元忠
摘要
新的式I乙酰胺,其中Q、R、X和Y的含义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它们具有止痛和神经保护性质,并且对于对卡巴受体具有高度亲和性。
权利要求

1.式I的乙酰胺及其生理可接受的盐 其中 Q是is R 1-CH(CH 2z)-NA-, 或 R是H、A或Ar, X和Y各自独立地是—O—、—NH—、—NA—、—CH 2—O—、 -CH 2—NH—或—CH 2—NA—, R 1是A或Ar, A是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 B是—O—、—NH—、—NA—、—CH 2—、—N—COA—、 —N—COOA—或一个键, C是3—5个碳原子的稠环,其中一个碳原子可以任意地被S、N 或O置换,并且可以被F、Cl、Br、I、OH、OA、NH 2、NHA、NA 2、 NH-COA、NA—COA或NH—CONH 2一次或两次取代, Z是1—吡咯烷基或3—羟基—1—吡咯烷基, Ar是未取代的或者被A、OA或Hal一次或两次取代的苯基, Hal是F、Cl、Br或I,以及 n是1或2。

7.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和/或一种其生理可接受的盐用 于制备药物的用途。

2.(a)N—甲基—N—〔(1S)—1—苯基—2—((3S)—3—羟基 吡咯烷子基)—乙基)—2—(2,3—二氢—2—氧代苯并噁唑—5— 基)—乙酰胺

(b)N—甲基—N〔(2S)—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 —3—甲基—2—丁基〕—2—(2,3—二氢—2—氧代苯并噁唑—5— 基)—乙酰胺;

(c)2—〔(2,3—二氢—2—氧代苯并噁唑—5—基)—乙酰 基〕—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 喹啉;

(d)2—〔(2,3—二氢—2—氧代苯并噁唑—5—基)—乙 酰基〕—3—〔(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 喹啉;

(e)N—甲基—N—〔(1S)—1—苯基—2—((3S)—3—羟基 吡咯烷子基)乙基〕—2—(2,3—二氢—2—氧代苯并咪唑—5—基) 乙酰胺;

(f)N—甲基—N—〔(1S)—1—苯基—2—((3S)—3—羟基 吡咯烷子基)乙基〕—2—(2,3—二氢—1—甲基—2—氧代苯并咪 唑—5—基)乙酰胺;

(g)N—甲基—N—〔(1S)—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 基〕—2—(2,3—二氢—1—甲基—2—氧代苯并咪唑—5—基)乙酰 胺。

3.式I的乙酰胺及其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式II化合 物与式III化合物反应,

             Q—H        II 其中Q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意义 其中 L是Cl、Br、OH、OA、NH 2、N 3、酰氧基、含7—11个碳原子的芳基 烷氧基或含6—10个碳原子的芳酰氧基或者其他活性酯化OH基 团并且 R、X和Y定义同前, 或者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中的Q、R、X和/或Y 转化为另一个基团Q、R、X和/或Y, 或者其特征在于用溶剂分解试剂处理那些与式I相应的、但是其 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可溶剂分解基团而替换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的化 合物, 和/或其特征在于用酸处理碱性式1化合的,将其转化为其一种 盐。

4.制备药物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的式I化 合物和/或一种其生理可接受的盐与至少一种固体、液体和/或半 液全载体物质或助剂物质制成合适的剂型。

5.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它含有至少一种权利要求1的通式 I化合物和/或一种其生理可接受的盐。

6.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和/或一种其生理可接受的盐用 于控制疾病的用途。

说明书

乙酰胺

本发明涉及式I的新的乙酰胺及其生理可接受的盐 其中 Q是is R1-CB(CH2z)-NA-, 或 R是H、A或Ar, X和Y各自独立地是—O—、—NH—、—NA—、—CH2—O—、 -CH2—NH—或—CH2—NA—, R1是A或Ar, A是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 B是—O—、—NH—、—NA—、—CH2—、—N—COA—、 —N—COOA—或一个键, C是3—5个碳原子的稠环,其中一个碳原子可以任意地被S、N或 O置换,并且可以被F、Cl、Br、I、OH、OA、NH2、NHA、NA2、 NH—COA、NA—COA或NH—CONH2一次或两次取代, Z是1—吡咯烷基或3—羟基—1—吡咯烷基, Ar是未取代的或者被A、OA或Hal一次或两次取代的苯基, Hal是F、Cl、Br或I,以及 n是1或2。

DE—A—4215213中公开了相似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现具有有价值性质的新化合物,特别是那些 可用于制备药物的化合物。

已经发现式I化合物及其生理相容盐具有有价值的药学性质。 它们具有止痛作用,特别是抗炎症引起的痛觉过敏。因此,该化合物 在小鼠和大鼠的蠕动试验中是有效的(参见Siegmund等人的方 法,Proc.Soc.Exp.Biol.95,(1957),729—731)。在小鼠和大鼠尾拍 打试验(参见d’Amour和Smith的J.Pharmacol.Exp.Ther.72, (1941),74—79)和热板试验(参见Schmauss和Yaksh的J.Phar- macol.Exp.Ther.228,(1984),1—12以及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中 也证实了这种止痛作用。在角叉菜胶引起的痛觉过敏大鼠模型中尤 其观察到有效的作用(参见Bartoszyk和Wild的Neuroscience Letters101(1989)95)。在这些试验中,这些化合物很少或没有引起 药物依赖性。此外,通过常用于此的方法也证明了抗炎、止喘、利尿、 抗惊厥、神经保护和/或镇咳作用。这些化合物对于对卡巴受体的 结合行为显示了高度亲和性,并且可以用作L—DOPA拮抗剂。此 外,它们还适用于防止和脑水肿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供应缺乏、特 别是缺氧,以及局部缺血。

因此该化合物可用作人用药或兽用药地药物活性成分。它们还 适于用作制备其他具有有价值性质的化合的的中间体。

本发明涉及式I化合物及基盐。

A是1、2、3、4、5或6个碳原子的烷基,特别是甲基或乙基,也 可以是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因此,基团OA优选甲氧基或乙氧基,也可以是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 基、仲丁氧基或叔丁氧基,而—NA—优选为N—甲基、—NHA—是 甲氨基,—NA2是N,N—二甲氨基。

因此,下面所示基团优选具有如下特定的含义: —NH—CO—A:乙酰氨基、丙酰氨基; —NA—CO—A:N—甲基乙酰氨基、N—甲基丙酰氨基;

Ar优选未取代的苯基,还优选邻—、间—或对—甲基苯基,此 外,还优选邻—、间—或对—甲氧基苯基、邻—、间—或对氟苯基或邻 —、间—或对氯苯基。在取代的苯基中,优选那些对位和间位取代的。

优选的R基团是H或A,特别是甲基。

R1特别优选未取代的苯基,以及对氟苯基或对氯苯基,以及甲 基、乙基、丙基或异丙基。

X和Y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当其彼此相同时,优选为 —NH—或—NA—。如果它们彼此不同,则其中一个基团优选为—NH—或—NA—,而另一个优选为—O—或—O—CH2—。

基团Q优选具有下列含义: N—甲基—N—(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基)氨基; N—甲基—N—〔1—苯基—2—(3—羟基吡咯烷子基)—乙基〕氨基; N—甲基—N—〔1—(对氯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基〕氨基; N—甲基—N—〔1—(对甲氧基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基〕氨基; N—甲基—N—〔1—(对甲氧基苯基)—2—(3—羟基吡咯烷子基)乙 基〕氨基; N—甲基—N—(1—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基)氨基; N—甲基—N—〔1—(3—羟基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基〕氨 基; 2—(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1—基;或 2—(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氯异喹啉—1—基。

Z是吡咯烷子基,该吡咯烷子基优选未取代的或在3位被OH取代。

因此,本发明尤其涉及那些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基团具有一个上 述优选含义的式I化合物。优选的各组化合物以下列式Ia至式Ie 表示,它们与式I相对应,其中的基团并非与式I中定义的含义恰好 相同,但是其中 式Ia中R是H,X是—O—CH2—,Y是—NH—; 式Ib中R是H,X=Y,它们是—NH—或—NA—; 式Ic中R是H,X是—O—,Y是—NH—; 式Id中R是H,X是—NH—,Y是—NA—; 式Ie中R是H,X是—NA—,Y是—NH—。

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是式I′和式Ia′至Ie′的化合物,它们分 别与式I和式Ia至式Ie相对应,但是其中Q另外是 (a)N—甲基—N—(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基)氨基; (b)N—甲基—N〔1—苯基—2—(3—羟基吡咯烷子基)—乙基〕氨 基; (c)N—甲基—N—(1—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基)氨基; (d)N—甲基—N—〔1—(3—羟基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 基〕氨基; (e)N—(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基)氨基; (f)2—(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1—基; (g)2—(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1—基。

本发明还涉及权利要求1的式I乙酰胺及其盐的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将式II化合物与式III化合物反应。

            Q—H        II 其中Q的含义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 其中 L是Cl、Br、OH、OA、NH2、N3、酰氧基、含7—11个碳原子的芳烷氧 基或含6—10个碳原子的芳酰氧基或者其他活性酯化OH基团并且 R、X和Y定义同前, 或者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中的Q、R、X和/或Y 转化为另一个基团Q、R、X和/或Y, 或者其特征在于用溶剂分解试剂处理那些与式I相应的、但是其中 含有一个或多个可溶剂分解基团而替换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的化合 物, 和/或其特征在于用酸处理碱性式I化合物,将其转化为其一种盐。

式I化合物通常按文献所述的本身已知的方法,即在已知的和 适合于所述反应的反应条件下制备(例如采用标准技术,如 Houben—Weyl,Methoden der Organischen Chemie(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Georg—thieme—Verlag,Stuttgart 或J.March,Adv.Org.Chem.3rd Ed.,J.Wiley & Sons (1985))。还可以使用本文没有进一步详述的已知方法的变化方法。

原料通常是已知的,或者可以按照本身已知的制备已知物质的 类似方法制备。如果需要,它们也可以就地生成,这样就可以不将其 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而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另 一方面,该反应可以分多步进行,这样就可以分离其他中间体。

下面将详细说明各种变化的方法。

优选通过式II化合物与式III的羧酸或其官能衍生物反应制备式 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的合适官能衍生物特别是相应的酯,尤其是 甲酯或乙酯,以及卤化物、酸酐或叠氮化物;优选氯化物。

式II化合物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得到:例如1—(氯甲基)—1,2, 3,4—四氢异喹啉与吡咯烷或3—羟基吡咯烷反应,或者1—氨基— 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烷与反应,或者1—N—甲基氨 基—1—苯基—2—卤代乙烷(卤素优选Cl或Br)与吡咯烷或3—羟 基吡咯烷反应,或者1—卤代—2—N—甲基氨基—4—甲基戊烷与 吡咯烷或其或3—羟基衍生物反应。

此外,式II化合物可以通过哌嗪或的2—卤代甲基衍生物 与吡咯烷或3—羟基吡咯烷反应得到。

典型的式III化合物的实例是乙酸或衍生物,例如氯化物、 溴化物、叠氮化物、甲基或乙基酯或酸酐,它在2位还连有式IIIa基 团 其中X和Y的含义如前。

式III化合物可以例如如下制备:即使3—、4—、5—或6—卤代甲 基—2—氨基苯酚或相应的3—、4—、5—或6—卤代甲基—邻苯二 胺衍生物与光气或其他活性碳酸衍生物在本身已知的条件下反应, 然后将卤素基团转化为羧基或可由其制备的衍生物,例如酰氯。此 外,式I化合物还可以通过3—氨基—4—羟基苯基乙酸或3,4—二 氨基苯基乙酸与1,1′—羧基—二咪唑反应成功地制备。

II与III或III的衍生物的反应优选在下列条件下进行:即在惰性 溶剂(例如卤化烃如二氯甲烷、氯仿或三氯乙烷,醇如甲醇、乙醇或丁 醇,醚如四氢呋喃(THF)或二噁烷,酰胺如二甲基甲酰胺(DMF), 亚砜如二甲基亚砜(DMSO)存在或不存在条件下,和/或在缩合剂 (例如碱)存在或不存在条件下,在—20℃至200℃(优选0—100℃) 进行。合适碱的实例是碱金属氢氧化物如NaOH或KOH,碱金属 碳酸盐如Na2CO3或K2CO3,叔胺如三乙胺或吡啶。特别优选的溶剂 是二氯甲烷,特别优选的碱是三乙胺。

此外,还可以将式I化合物的一个或多个Q、R、X和/或Y基团 转化为一个或多个其他的Q、R、X和/或Y基团。

因此,例如在如甲苯、THF或DMSO中通过用二甲硫/三溴化 硼复合物处理,或者在约150—250℃通过与吡啶氢卤化物或苯胺 氢卤化物(优选吡啶氢卤化物)稠合,或者在甲苯中在约0—110℃用 二异丁基氢化铝处理,可以将醚基(例如OA基)或酯基裂解为OH基。

此外,可以如下醚化或酯化OH基:例如,首先制备相应的碱金 属(例如Na或钾)醇盐、酚盐或盐,将后者与合适的卤化合物(例 如氯甲烷、溴甲烷或,氯代乙酰胺或溴代乙酰胺)反应,最好 是在上述一种溶剂存在下、在0—100℃温度下进行。

优选在上述条件下,例如在大气压下、在15—40℃、于甲醇或乙 醇中用阮内镍催化氢化,可以将硝基还原成氨基。

优选在惰性溶剂例如二氯甲烷中、在15—40,例如用酰卤如乙 酰氯或甲磺酰氯或者草酰氯一酯或琥珀酰氯一酯可以将氨基酰化。

此外,可以通过本身已知的方法将氨基烷基化。

另外,可以将那些与式I化合物相应、但是含有一个或多个可 溶剂分解基团替代一个或多个H原子的化合物溶剂分解(特别是 水解)成式I化合物。

于是,在例如酸性、或更好是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在0—200℃温 度下,特别是可以将3—酰基苯并噁唑衍生物(与式I相应,但是在 苯并噁唑的3位含有酰基,优选具有最多10个碳原子的链烷酰基、 烷磺酰基或芳磺酰基,如甲磺酰基、苯磺酰基或对甲苯磺酰基)水解 成其苯并噁唑环3位未被取代的相应苯并噁唑。优选使用的碱是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钙,碳酸钠或碳酸钾或铵。优选的溶剂 是水;低级醇如甲醇、乙醇;醚如THF,二噁烷;砜如四亚甲基砜;或 其混合物,特别是含水混合物。还可以简单地单独用水(例如在沸 点)处理进行水解。

此外,式I的碱可以用酸转化为相应的酸加成盐。适用于该反 应的酸是那些可以形成生理可接受盐的酸。因此,可以使用无机酸, 例如硫酸、硝酸、氢卤酸如盐酸或氢溴酸、磷酸如正磷酸或氨基磺 酸,还可以使用有机酸,特别是脂族、脂环族、芳脂族、芳族或杂环一 元或多元羧酸、磺酸或硫酸,例如甲酸、乙酸、丙酸、新戊酸、二乙基 乙酸、丙二酸、琥珀酸、庚二酸、富马酸、马来酸、乳酸、酒石酸、苹果 酸、苯甲酸、水杨酸、2—或3—苯基丙酸、柠檬酸、葡糖酸、抗坏血酸、 烟酸、异烟酸、甲磺酸或乙磺酸、乙二磺酸、2—羟基乙磺酸、苯磺酸、 对甲苯磺酸、萘一磺酸和萘二磺酸和月桂基硫酸。与生理不可接受 的酸的盐例如盐,可以用于纯化式I化合物。

如果需要,通过用强碱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处理,可以从其盐 中释出式I的游离碱。

本发明还涉及用式I化合物及其生理可接受的盐制备药物制剂 的用途,特别是通过非化学途径。当用于该目的时,可将其与至少一 种固体、液体和/或半液体赋形剂或助剂物质,以及如果需要与一种 或多种其他活性成分结合,制成合适的剂型。

本发明还涉及组合物,特别是药物组合物,它含有至少一种式I 化合物和/或一种其生理可接受的盐。

这些制剂可用作人用或兽用药物。合适的赋形剂是适用于肠道 (例如口服)、非肠道或局部给药并且不与该新化合物反应的有机或 无机物质,例如水、植物油、苄醇、链烷二醇、聚乙二醇、三乙酸甘油 酯、明胶、碳水化合物如乳糖或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粉和凡士林。对 于口服使用,特别是可以使用片剂、丸剂、包衣片、胶囊、粉剂、粒剂、 糖浆、糖汁或滴剂,对于直肠给药可以使用栓剂,对于非肠道给药, 可以使用溶液,优选油溶液或水溶液,以及悬浮液、乳液或植入物, 对于局部应用,可以使用软膏、霜剂或粉末。还可以将该新化合物冻 干,并将所得到的冻干物用于例如制备注射制剂。所述制剂可以是 无菌的和/或含有助剂物质,例如润滑剂、防腐剂、稳定剂和/或湿润 剂、乳化剂、影响渗透压的盐、缓冲物质、着剂、调味剂和/或芳香 物质。如果需要,它们还可以含有一种或多种其他活性成分,例如一 种或多种维生素。

式I化合物及其生理可接受的盐可以控制疾病,特别是疼痛,还 可用于减少局部缺血(特别是脑缺血)后的二次损伤。

在本文中,本发明物质的服用与已知抗心率失常药(例如茚满丙 二胺)类似,优选的剂量是每剂量单位约1—500mg,特别是5— 100mg。日剂量优选为每公斤体重约0.02—10mg。但是对于每一患 者的具体剂量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取决于所用具体化合物的效 用、接受者的年龄、体重、一般健康状况、性别、饮食、用药时间和 途径、排泄速度、结合使用的药物和具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优选口 服给药。

在上、下文中,所有的温度都是℃。一些化合物受热会分解,这样 就不能测出明显的熔点。因此,在这些情况下,作为替代方法,尽可 能给出相应的Rf值(薄层谱)。在下列实施例中,“常规操作”是 指:如果需要,加入水或稀氢氧化钠溶液,并用二氯甲烷萃取该混合 物,分离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并蒸发,残余物在硅胶上经谱 纯化和/或通过结晶纯化。 实施例1

将1.6g硫酰氯加至3.9g 2—(2,3—二氢—2—氧代苯并噁唑 —5—基)乙酸〔通过3—氨基—4—羟基苯基乙酸甲酯与1,1′—羰基 二咪唑反应,然后水解得到〕在40ml甲苯中的悬浮液中,将该混合 物搅拌煮沸1小时。加入1ml DMF,再加热该混合物15分钟。除 去溶剂后,将残余物溶于25ml THF中,并滴加至4g三乙胺和4. 4g(1S)—1—N—甲基氨基—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子 基)乙烷〔由(1S)—1—氨基—1—苯基—2—氯乙烷与(3S)—3—羟 基吡咯烷反应,然后用甲基化得到〕在40ml THF中的溶液 中。搅拌2小时后,除去溶剂,并进行常规操作。得到N—甲基—N— 〔(1S)—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子基)—乙基〕—2— (2,3—二氢—2—氧代苯并恶唑—5—基)—乙酰胺,熔点为207— 208℃。

通过下列原料与2—(2,3—二氢—2—氢代苯并恶唑—5—基) —乙酸反应相似地得到下列化合物: 与(1S)—1—N—甲基氨基—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烷反应,得 到N—甲基—N—〔(1S)—1—苯基—2—哟咯烷子基—乙基〕—2— (2,3—二氢—2—氧代苯并噁唑—5—基)—乙酰胺; 与(1S)—1—N—甲基氨基—1—(对甲氧基苯基)—2—((3S)—3— 羟基吡咯烷子基)乙烷反应,得到N—甲基—N—〔(1S)—1—(对甲 氧基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子基)乙基〕—2—(2,3—二 氢—2—氧代苯并恶唑—5—基)—乙酰胺; 与1—(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1—(吡咯烷子基甲基)—2—〔(2,3—二氢—2—氧代苯并恶唑—5— 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反应,得到 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2—〔(2,3—二氢—2—氧代 苯并恶唑—5—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熔点为130 —135℃(分解); 与3—〔(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反应,得到 2—〔(2,3,—二氢—2—氧代苯并噁唑—5—基)—乙酰基〕—3— 〔(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熔点为 179℃; 与1—(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1—(吡咯烷子基甲基)—2—〔(2,3—二氢—2—氧代苯并恶唑—5— 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3—(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2—〔(2,3—二氢—2—氧代苯并恶唑—5—基)—乙酰基〕—3—(吡咯 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N—甲基—N—〔(2S)—1—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基〕胺 反应,得到 N—甲基—N—〔(2S)—1—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基〕—2— (2,3—二氢—2—氧代苯并恶唑—5—基)—乙酰胺; 与N—甲基—N—〔(2S)—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3— 甲基—2—丁基〕胺反应,得到 N—甲基—N—〔(2S)—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3—甲基 —2—丁基〕—2—(2,3—二氢—2—氧代苯并噁唑—5—基)—乙酰胺 (油状),Rf:0.45(硅胶/CH2C12/CH3OH9:1;1%NH3)。 实施例2

按照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通过下列原料与2—(3—氧代— 3,4—二氢—2H—1,4—苯并恶嗪—6—基)乙酸反应,得到下列化合 物: 与(1S)—1—N—甲基氨基—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 子基)乙烷反应,得到 N—甲基—N—〔(1S)—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子 基)乙基〕—2—(3—氧代—3,4—二氢—2H—1,4—苯并噁嗪—6— 基)乙酰胺盐酸盐,熔点为237—239℃; 与(1S)—1—N—甲基氨基—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烷反应,得 到 N—甲基—N—〔(1S)—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基〕—2—(3— 氧代—3,4—二氢—2H—1,4—苯并恶嗪—6—基)乙酰胺; 与(1S)—1—N—甲基氨基—1—(对甲氧基苯基)—2—((3S)—3— 羟基吡咯烷子基)乙烷反应,得到 N—甲基—N—〔(1S)—1—(对甲氧基苯基)—2—((3S)—3—羟基 吡咯烷子基)乙基〕—2—(3—氧代—3,4—二氢—2H—1,4—苯并恶 嗪—6—基)乙酰胺; 与1—(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1—(吡咯烷子基甲基)—2—〔(3—氧代—3,4—二氢—2H—1,4—苯 并噁嗪—6—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反应,得到 1—〔(3S)—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2—〔(3—氧代—3,4—二氢— 2H—1,4—苯并噁嗪—6—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3—〔(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反应,得到 2—〔(3—氧代—3,4—二氢—2H—1,4—苯并恶嗪—6—基)乙酰 基〕—3—〔(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 啉; 与1—(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1—(吡咯烷子基甲基)—2—〔(3—氧代—3,4—二氢—2H—1,4—苯 并恶嗪—6—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3—(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2—〔(3—氧代—3,4—二氢—2H—1,4—苯并恶嗪—6—基)乙酰基〕 —3—(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N—甲基—N—〔(2S)—1—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基〕胺 反应,得到 N—甲基—N—〔(2S)—1—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基〕—2— (3—氧代—3,4—二氢—2H—1,4—苯并恶嗪—6—基)乙酰胺; 与N—甲基—N—〔(2S)—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3— 甲基—2—丁基〕胺反应,得到 N—甲基—N—〔(2S)—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3—甲基 —2—丁基〕—2—(3—氧代—3,4—二氢—2H—1,4—苯并恶嗪—6 —基)乙酰胺。 实施例3

按照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通过下列原料与2—(2—氧代— 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酸反应,得到下列化合物: 与(1S)—1—N—甲基氨基—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 子基)乙烷反应,得到 N—甲基—N—〔(1S)—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子 基)乙基〕—2—(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胺盐 酸盐,溶点为161℃; 与(1S)—1—N—甲基氨基—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烷反应,得 到 N—甲基—N—〔(1S)—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基〕—2—(2— 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胺,深点为190℃, 与(1S)—1—N—甲基氨基—1—(对甲氧基苯基)—2—((3S)—3— 羟基吡咯烷子基)乙烷反应,得到 N—甲基—N—〔(1S)—1—(对甲氧基苯基)—2—((3S)—3—羟基 吡咯烷子基)乙基〕—2—(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 乙酰胺; 与1—(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1—(吡咯烷子基甲基)—2—〔(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 —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反应,得到 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2—〔(2—氧代—2,3—二氢 —苯并咪唑—5—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3—〔(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反应,得到 2—〔(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基〕—3— 〔(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1—(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1—(吡咯烷子基甲基)—2—〔(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 —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3—(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2—〔(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基〕—3—(吡 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N—甲基—N—〔(2S)—1—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基〕胺 反应,得到 N—甲基—N—〔(2S)—1—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基〕—2— (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胺; 与N—甲基—N—〔(2S)—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3— 甲基—2—丁基〕胺反应,得到 N—甲基—N—〔(2S)—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3—甲基 —2—丁基〕—2—(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 胺。 实施例4

按照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通过下列原料与2—(1—甲基—2 —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酸反应,得到下列化合 物: 与(1S)—1—N—甲基氨基—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 子基)乙烷反应,得到 N—甲基—N—〔(1S)—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子 基)乙基〕—2—(1—甲基—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 基)乙酰胺,熔点为220℃; 与(1S)—1—N—甲基氨基—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烷反应,得 到 N—甲基—N—〔(1S)—1—苯基—2—吡咯烷子基乙基〕—2—(1— 甲基—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胺,熔点为 278℃; 与(1S)—1—N—甲基氨基—1—(对甲氧基苯基)—2—((3S)—3— 羟基吡咯烷子基)乙烷反应,得到 N—甲基—N—〔(1S)—1—(对甲氧基苯基)—2—((3S)—3—羟基 吡咯烷子基)乙基〕—2—(1—甲基—2—氧代—2,3—二氢—苯并咪 唑—5—基)乙酰胺; 与1—(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1—(吡咯烷子基甲基)—2—〔(1—甲基—2—氧代—2,3—二氢—苯 并咪唑—5—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 应,得到 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2—〔(1—甲基—2—氧代— 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3—〔(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反应,得到 2—〔(1—甲基—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 基〕—3—〔(3S)—3—羟基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 啉; 与1—(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1—(吡咯烷子基甲基)—2—〔(1—甲基—2—氧代—2,3—二氢—苯 并咪唑—5—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3—(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反应,得到 2—〔(1—甲基—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基〕 —3—(吡咯烷子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 与N—甲基—N—〔(2S)—1—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基〕胺 反应,得到 N—甲基—N—〔(2S)—1—吡咯烷子基—3—甲基—2—丁基〕—2 —(1—甲基—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胺; 与N—甲基—N—〔(2S)—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3— 甲基—2—丁基〕胺反应,得到 N—甲基—N—〔(2S)—1—((3S)—3—羟基吡咯烷子基)—3—甲基 —2—丁基〕—2—(1—甲基—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 基)乙酰胺。 实施例5

将3.1g 2—(3—氧代—3,4—二氢—2H—1,4—苯并恶嗪— 6—基)乙酰肼〔例如,通过与肼反应由相应的乙基酯得到〕溶于 200ml极稀的盐酸中,于0℃搅拌的同时,滴加2.0g NaNO2在 40ml水中的溶液,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用二氯甲烷萃取所形成的 叠氮化物。用MgSO4干燥并浓缩至50ml后,将由此得到的试剂滴加 至(1S)—1—N—甲基氨基—1—(2,4—二氯苯基)—2—((3S)—3 —羟基吡咯烷子基)乙烷和4ml三乙胺在100ml二氯甲烷中的溶液 中。在室温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进行常规操作,得到N—甲基—N —〔(1S)—1—(2,4—二氯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子基) 乙基〕—2—(3—氧代—3,4—二氢—2H—1,4—苯并恶嗪—6—基) 乙酰胺。 实施例6

在20℃和1巴压力下,将1g N—甲基—N—〔(1S)—1—(对 苄氧基苯基)—2—((3S)—3—苄氧基吡咯烷子基)—乙基〕—2—(2 —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胺在25ml乙酸乙酯 中的溶液于0.5g 5%Pd—C上氢化,直到氢气停止吸收,过滤该 混合物,蒸发滤液,得到N—甲基—N—〔(1S)—1—(对羟基苯基) —2—((3S)—3—羟基吡咯烷子基)乙基〕—2—(2—氧代—2,3—二 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胺。 实施例7 将3.2g N—〔(1S)—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子基) 乙基〕—2—(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胺溶于 150ml二氯甲烷中,在搅拌的同时,滴加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的3 当量,将该溶液浓缩,进行常规操作,得到N—甲基—N— 〔(1S)—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子基)乙基〕—2—(1, 3—二甲基—2—氧代—2,3—二氢苯并咪唑—5—基)乙酰胺。 实施例8

将0.9g N—甲基—N—〔(1S)—1—苯基—2—((3S)—3—羟 基吡咯烷子基)乙基〕—2—(2,3—二氢—2—氧代—苯并恶唑—5 —基)乙酰胺溶于50ml HCl的乙醇溶液中,在室温搅拌6小时。 除去溶剂并用少量乙醇洗涤后,干燥,得到N—甲基—N—〔(1S)—1 —1苯基—2—((3S)—3—羟基吡咯烷子基)乙基〕—2—(2,3—二氢 —2—氧代—苯并恶唑—5—基)乙酰胺盐酸盐,熔点为263℃。

下列实施例涉及药物制剂: 实施例A:注射小瓶

用2N盐酸将100g活性式I化合物和5g磷酸氢二钠在3升双 蒸水中的溶液调至pH6.5,过滤灭菌并装入注射小瓶中;然后将小 瓶中的溶液在无菌条件下冻干,并将小瓶无菌密封。每一注射小瓶含 5mg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B:栓剂

将20g活性式I化合物与100g大豆卵磷脂和1400g可可脂的 混合物一起熔融,并将该混合物倒入模中使其冷却。每一栓剂含 20mg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C:溶液

制备由在940ml双蒸水中的1g活性式I化合物、9.38g NaH2PO42H2O、28.48g Na2HPO412H2)和0.1g氯化苄烷胺组成 的溶液。将该溶液的pH调至6.8,配成1升,并且照射灭菌。该溶液 可以以例如滴眼剂的形式使用。 实施例D:软膏

将500mg活性式I化合物与99.5g凡士林在无菌条件下混合。 实施例E:片剂

按照常规方式,将1公斤活性式I化合物、4公斤乳糖、1.2公斤 土豆淀粉、0.2公斤滑石粉和0.1公斤硬脂酸镁压成片,每片含 10mg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F:包衣片剂

按照与实施例E类似的方法压片,然后按常规方法用下列包衣 材料将该片剂包衣,包衣材料由蔗糖、土豆淀粉、滑石粉、黄蓍胶和 着剂组成。 实施例G:胶囊

按常规方式,将2公斤活性式I化合物装入硬明胶囊中,每一 胶囊含有20mg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H:安瓿

将在60升双蒸水中的1公斤活性式I化合物过滤灭菌,并装入 安瓿中;在无菌条件下将安瓿中的溶液冻干,并将安瓿无菌密封。每 一安瓿会10mg活性化合物。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23:14: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71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乙酰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