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受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气雾生成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受器


背景技术:



2.为减少燃烧材料在燃烧过程中易产生有害物质的现象,现有的气雾生成装置可采用电磁加热的方法,对燃烧材料进行加热而非燃烧,以使燃烧材料释放化合物并形成气溶胶。
3.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用以放置燃烧材料的支撑腔管,支撑腔管内的底部安装有感受器,感受器可接触并加热放置于支撑腔管内的燃烧材料。感受器的外侧并在支撑腔管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感应线圈,感受器的远离燃烧材料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感测感受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壳体内设置有为温度传感器以及感应线圈供电的电芯。气雾装置的使用过程为在支撑腔管中放入燃烧材料后,感受器由感应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穿透而感应发热以加热燃烧材料。
4.然而,燃烧材料8加热后易产生碎渣,碎渣残留于支撑腔管内,使用者通过毛刷伸入支撑腔管内进行清理的过程存在不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碎渣残留于支撑腔管内时,使用者通过毛刷伸入支撑腔管内进行清理的过程存在不便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受器。
6.本技术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受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贯开设有开口,壳体于开口处设置有用以放置燃烧材料的支撑腔管,支撑腔管的外壁贯穿开设有清理口,支撑管腔于清理口处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封板,支撑腔管远离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感受器,支撑腔管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以将支撑腔管固定于壳体内的限位组件,支撑腔管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感应线圈,支撑腔管远离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安装于壳体的内壁,支撑板靠近固定槽座的一侧安装有用以感测感受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燃烧材料放入支撑腔管内,感受器由感应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穿透而感应发热,以实现加热燃烧材料,使燃烧材料释放化合物形成气溶胶的效果,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感测感受器的温度。
9.当雾气生成装置使用完毕后,燃烧材料于支撑腔管内残留碎渣,支撑腔管可通过限位组件实现与壳体的分离,支撑腔管即可从壳体内取出。支撑腔管由壳体内取出后,拆卸清理口处的封板,可对支撑腔管的内壁以及感受器的外表面进行清理,解决碎渣残留于支撑腔管内时,使用者通过毛刷伸入支撑腔管内进行清理的过程存在不便性的问题。
10.支撑腔管清理完成后,将支撑腔管经开口处放入壳体内,限位组件使得支撑腔管可固定于壳体内。
11.可选的,所述支撑腔管于清理口处的端面安装有连接条,封板靠近卡接板的一侧
开设有与连接条相适配的连接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条与连接槽的卡接,可实现封板与支撑腔管的连接。抽动封板,连接条相对连接槽发生滑移,连接条从连接槽内滑出,封板从清理口处拆卸下来,封板与支撑腔管实现分离。此时,使用者可从清理口处完成对支撑腔管以及感受器的清理。当完成清理后,封板通过连接条与连接槽的卡接完成安装,结构简单且易操作,有利于提高支撑腔管内清理的便捷性。
13.可选的,所述支撑腔管的外壁开设有限位槽,壳体的内壁贯穿开设有限位孔,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限位槽内的限位板,限位板的外壁与限位槽的槽壁滑移连接,限位板于壳体内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限位板于限位板远离限位槽的一端贯穿限位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限位板贯穿限位孔处的一端,弹性件压缩,限位板从限位槽内滑出,支撑腔管可从壳体内取出。支撑腔管安装时,拉动限位板,弹性件压缩,为支撑腔管经开口处放入壳体的过程预留一定空间,支撑腔管放入壳体后,松开限位板,弹性件的弹力带动限位板滑入限位槽内,支撑腔管通过限位槽与限位板的卡接实现固定,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
15.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结构简单、所占空间较小、回弹性能佳且安装方便。
17.可选的,所述支撑腔管于开口处的一端向壳体的外侧延伸形成有抽取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捏持并拉动抽取端实现支撑腔管的抽取,抽取端为使用者取出支撑腔管提供可捏持的端部,可提高支撑腔管抽取操作的便捷性。
19.可选的,所述抽取端的外表面贴设有隔热垫。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受器完成燃烧材料8的加热后仍有余热,使得支撑腔管以及位于开口处的抽取端的温度较高,抽取端的外表面贴设隔热垫可减小支撑腔管抽取时出现烫伤使用者的情况,提高支撑腔管使用的安全性。
21.可选的,所述感受器在与支撑腔管的连接处安装有固定槽座,固定槽座的外壁与支撑腔管的内壁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座与支撑腔管之间螺纹连接,感受器可通过固定槽座实现拆装,使得感受器出现故障时可以更换感受器,提高气雾生成装置维修的便捷性。
23.可选的,所述固定槽座为陶瓷材质的固定槽座。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感受器加热时,感受器的温度升高,热量由感受器传导至支撑管架以及壳体处,易出现烫伤的安全问题,陶瓷材质的固定槽座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可降低热量的传导。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6.1、当雾气生成装置使用完毕后,燃烧材料于支撑腔管内残留碎渣,支撑腔管可通过限位组件实现与壳体的分离,支撑腔管即可从壳体内取出。支撑腔管取出后,拆卸清理口处的封板,可对支撑腔管的内壁以及感受器的外表面进行清理,解决碎渣残留于支撑腔管内时,使用者通过毛刷伸入支撑腔管内进行清理的过程存在不便性的问题;
27.2、固定槽座的设置,感受器可通过固定槽座实现拆装,使得感受器出现故障时可以更换感受器,提高气雾生成装置维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气雾生成装置与感受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气雾生成装置沿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30.图3是展示支撑腔管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壳体;11、开口;12、限位孔;13、弹簧;15、支撑板;2、支撑腔管;21、限位槽;22、清理口;23、连接条;24、封板;241、连接槽;25、抽取端;251、隔热垫;3、限位板;31、卡接端;32、限位端;33、连接端;4、感应线圈;5、感受器;51、固定槽座;6、温度感受器;61、导电引脚;7、电芯;8、燃烧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受器5,参照图1,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支撑腔管2,支撑腔管2于壳体1之间设置有限位板3,支撑腔管2内设置有感受器5,结合图2,壳体1内于支撑腔管2远离开口11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感应线圈4电性连接有电芯7。
35.壳体1为空心的圆杆状,壳体1的一端贯穿开设有开口11,壳体1的弧形外壁贯穿开设有限位孔12,限位孔12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呈矩形,且长度方向与壳体1的轴线方向垂直。壳体1的内壁安装有两根弹簧13,两根弹簧13位于限位孔12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的两侧,弹簧13的压缩方向与壳体1的轴线方向相垂直。壳体1的内壁安装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为带通孔的圆板状,支撑板15的半径方向与壳体1的轴线方向相垂直,支撑板15的通孔的轴线方向与壳体1的轴线方向一致。支撑板15靠近开口11的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包括贯穿支撑板15的通孔的导电引脚61,导电引脚61为细长杆状,且轴线方向与支撑板15的通孔的轴线方向一致,导电引脚61电性连接有电芯7。
36.支撑板15与开口11之间设置有支撑腔管2,支撑腔管2为圆筒状且轴线与壳体1的轴线共线。参照图3,支撑腔管2于开口11处的环形端面向壳体1的外壁延伸形成有抽取端25,抽取端25为沿开口11的边沿设置的环形端部,结合图1,抽取端25的外表面贴设有隔热垫251,本实施例中的隔热垫251可采用硅胶隔热垫251。支撑腔管2与外壁之间设置有感应线圈4,感应线圈4呈沿支撑腔管2的弧形外壁缠绕的螺旋状。参照图3,支撑腔管2的外壁向支撑管腔的轴线处贯穿开设有清理口22,支撑腔管2于清理口22处的端面安装有连接条23,连接条23为竖直设置的长条状,连接条23的长度方向与支撑腔管2的轴线方向一致。支撑腔管2于清理口22设置有与清理口22相适配的封板24,封板24为弧形长板且长度方向与支撑腔管2的轴线方向一致。封板24于长度方向的两侧开设有连接槽241,连接槽241为与连接条23相匹配的凹槽。封板24于连接槽241处与连接条23卡接。
37.支撑腔管2的外壁贯穿开设有限位槽21,参照图2,限位槽21内设置有限位板3,限位板3包括与限位槽21相适配的卡接端31,限位板3靠近限位孔12的一端穿过限位孔12并于壳体1的外侧形成有与限位孔12配合以限制限位板3完全滑入壳体1内的限位端32。限位板3的外壁于卡接端31与限位端32之间外突形成有用以与弹簧13连接的连接端33,弹簧13远离壳体1的内壁的一端安装于连接端33的外壁。
38.支撑腔管2沿轴线方向一端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槽座51,固定槽座51为圆管状,且轴线方向与支撑腔管2的轴线方向一致,固定槽座51为陶瓷材质,固定槽座51远离开口11的一端贯穿支撑腔管2的底部。固定槽座51的外壁与支撑腔管2于固定槽座51贯穿处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槽座51内安装有感受器5,感受器5为圆杆状,感受器5的轴线方向与固定槽座51的轴线方向一致,感受器5靠近开口11处的一端呈尖端状。温度传感器位于固定槽座51内。
39.本技术实施例的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受器5的实施原理为:将燃烧材料8放入支撑腔管2内,感受器5由感应线圈4产生的交变磁场穿透而感应发热,以实现加热燃烧材料8,使燃烧材料8释放化合物形成气溶胶的效果,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感测感受器5的温度。
40.当雾气生成装置使用完毕后,燃烧材料8于支撑腔管2内残留碎渣,拉动限位板3的限位端32,弹簧13压缩,卡接端31脱离限位槽21,支撑管腔可从壳体1内取出。支撑腔管2由壳体1内取出后,结合图3,拆卸清理口22处的封板24,可对支撑腔管2的内壁以及感受器5的外表面进行清理,解决碎渣残留于支撑腔管2内时,使用者通过毛刷伸入支撑腔管2内进行清理的过程存在不便性的问题。
41.参照图2,支撑管腔安装时,拉动限位端32,弹簧13压缩为支撑腔管2经开口11处放入壳体1的过程预留一定空间。支撑腔管2放入壳体1后,松开限位板3,弹簧13带动限位板3的卡接端31滑入限位槽21内,支撑腔管2通过限位槽21与限位板3的卡接实现固定。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贯开设有开口(11),壳体(1)于开口(11)处设置有用以放置燃烧材料(8)的支撑腔管(2),支撑腔管(2)的外壁贯穿开设有清理口(22),支撑管腔于清理口(22)处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封板(24),支撑腔管(2)远离开口(11)的一端设置有感受器(5),支撑腔管(2)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用以将支撑腔管(2)固定于壳体(1)内的限位组件,支撑腔管(2)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感应线圈(4),支撑腔管(2)远离开口(1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安装于壳体(1)的内壁,支撑板(15)靠近固定槽座(51)的一侧安装有用以感测感受器(5)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腔管(2)于清理口(22)处的端面安装有连接条(23),封板(24)靠近卡接板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条(23)相适配的连接槽(2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腔管(2)的外壁开设有限位槽(21),壳体(1)的内壁贯穿开设有限位孔(12),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限位槽(21)内的限位板(3),限位板(3)的外壁与限位槽(21)的槽壁滑移连接,限位板(3)于壳体(1)内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限位板(3)于限位板(3)远离限位槽(21)的一端贯穿限位孔(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腔管(2)于开口(11)处的一端向壳体(1)的外侧延伸形成有抽取端(2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端(25)的外表面贴设有隔热垫(25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中的感受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器(5)在与支撑腔管(2)的连接处安装有固定槽座(51),固定槽座(51)的外壁与支撑腔管(2)的内壁螺纹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受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座(51)为陶瓷材质的固定槽座(51)。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技术领域,涉及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受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贯开设有开口,壳体于开口处设置有支撑腔管,支撑腔管的外壁贯穿开设有清理口,支撑管腔于清理口处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封板,支撑腔管远离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感受器,支撑腔管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支撑腔管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感应线圈,支撑腔管远离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安装于壳体的内壁,支撑板靠近固定槽座的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感受器在与支撑腔管的连接处安装有固定槽座,固定槽座的外壁与支撑腔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本申请具有便于清理燃烧材料碎渣的效果。有便于清理燃烧材料碎渣的效果。有便于清理燃烧材料碎渣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王康 郭林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拉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4

技术公布日:

2023/2/27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8:2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63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壳体   感受器   轴线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