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


背景技术:



2.初期支护是在隧道开挖后自稳能力不足的前提下,为保证隧道在施工期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现阶段钻爆法开挖后人工架立钢拱架、焊接钢筋网进行初支仍然是山岭隧道施工的主要手段,所以台车在初期支护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地质条件恶劣需要进行超前支护与预加固,包括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超前管棚等的施工,以及隧道实际开挖线过高的情况。
3.初支台车通常由施工队伍根据隧道现场实际情况使用工字钢自行焊接制作,由人工或机械拖曳至掌子面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台车会随施工工序的转换往复移动逐渐前行,由于隧道掌子面附近环境恶劣,碎石块散落堆积,台车处于不平稳状态以及移动受阻时有发生,同时隧道施工遇破碎岩体常存在超挖等情形导致台车高度不够,造成支护作业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其采用无轨胶轮能够实现自主移动而不需要借助轨道,同时升降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包括门字形框架、顶梁、底梁、钢筋网、升降装置和无轨胶轮;所述门字形框架前后平行的均布有多个;所述顶梁分别固连在各门字形框架两侧的顶端之间;所述底梁分别连接在各门字形框架两侧的底端之间;所述钢筋网分别铺设在相邻两个门字形框架的顶部之间且相互的搭接;所述无轨胶轮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侧底梁的前后端部;所述升降装置分别对称设置在门字形框架两侧的底部。
7.进一步的,所述门字形框架包括主横梁、竖梁、主支撑斜梁、扩展横梁和扩展支撑斜梁;所述竖梁分别垂直固连在主横梁两端的下部;所述主横梁底部的两侧分别通过主支撑斜梁对应与两侧的竖梁中部连接;所述扩展横梁分别垂直固连在两侧竖梁的外侧中部;所述扩展横梁的下表面中部与竖梁的外侧下部之间固连有扩展支撑斜梁。
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顶升油缸;所述液压顶升油缸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侧竖梁的底部。
9.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顶升油缸提供的总顶升力大于台车自重及外部载荷之和。
10.进一步的,相邻两个门字形框架的主横梁之间均铺设有钢筋网,且钢筋网之间相互搭接。
11.进一步的,台车移动时,所述液压顶升油缸处于收缩状态,且最下端高于地面10cm以上。
12.进一步的,所述无轨胶轮通过电机驱动,由电能作为动力源。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构成台车主体结构的横梁、竖梁、支撑斜梁等均可根据隧道断面尺寸由普通工字钢切割制成,材料获取方便,制作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15.驱动无轨胶轮可以快速实现台车前进和后退,机械化水平高,环境友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适应多种复杂恶劣环境。
16.液压顶升油缸能够根据隧道开挖情况,动态调整台车高度,利于支护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在不平整地段,可以通过调整个别液压顶升油缸伸出长度,使台车更平稳,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其中,附图标记:1-主横梁;2-竖梁;3-主支撑斜梁;4-扩展横梁;5-扩展支撑斜梁;6-顶梁;7-底梁;8-钢筋网;9-升降装置;10-无轨胶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23.参见附图1-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初支台车包括门字形框架、顶梁6、底梁7、钢筋网8、升降装置9和无轨胶轮10;本实施例中,所述门字形框架前后平行且相互重合的均布有五个;所述顶梁6分别固连在各门字形框架左侧及右侧的顶端之间;所述底梁7分别固连在各门字形框架两侧的底端之间;所述无轨胶轮10分别对称安装在两侧底梁7的前后端部,无轨胶轮可通过电机驱动,由电能作为动力源;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9分别对称安装在第二组和第四组门字形框架两侧底部的外端。
24.其中,所述门字形框架包括主横梁1、竖梁2、主支撑斜梁3、扩展横梁4、扩展支撑斜梁5和钢筋网6;所述竖梁2分别对应垂直固连在主横梁1两端的下部;所述主横梁1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主支撑斜梁3对应与左右两侧的竖梁2中部固连;所述扩展横梁4分别垂直固连在两侧竖梁2的外侧中部;所述扩展横梁4的下表面中部与竖梁2的外侧下部之间固连有扩展支撑斜梁5;相邻两个门字形框架的主横梁1之间均铺设有钢筋网6,且钢筋网6之间相互搭接。其中,固定连接的方式为螺栓连接或焊接。
25.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装置9为液压顶升油缸;所述液压顶升油缸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第二组和第四组门字形框架两侧竖梁2的底部外侧,缸体与竖梁2固连,伸出端垂直向下;且四个液压顶升油缸提供的总顶升力大于台车整体自重及外部载荷之和;所述台车移动时,液压顶升油缸处于收缩状态,且最下端高于地面10cm以上;需要提升高度时,四个液压顶升油缸向下伸出抵住地面,从而带动台车整体上升。
26.本实用新型在隧道高度发生变化及不平整地段条件下,通过适当调整液压顶升油缸伸出长度,提高台车的适用性和安全程度,同时自移动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各工序间衔接速度进而提高隧道整体施工效率。
27.本实用新型未详尽事宜为公知技术。
2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支台车包括门字形框架、顶梁、底梁、钢筋网、升降装置和无轨胶轮;所述门字形框架前后平行的均布有多个;所述顶梁分别固连在各门字形框架两侧的顶端之间;所述底梁分别连接在各门字形框架两侧的底端之间;所述钢筋网分别铺设在相邻两个门字形框架的顶部之间且相互的搭接;所述无轨胶轮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侧底梁的前后端部;所述升降装置分别对称设置在门字形框架两侧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字形框架包括主横梁、竖梁、主支撑斜梁、扩展横梁和扩展支撑斜梁;所述竖梁分别垂直固连在主横梁两端的下部;所述主横梁底部的两侧分别通过主支撑斜梁对应与两侧的竖梁中部连接;所述扩展横梁分别垂直固连在两侧竖梁的外侧中部;所述扩展横梁的下表面中部与竖梁的外侧下部之间固连有扩展支撑斜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顶升油缸;所述液压顶升油缸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侧竖梁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门字形框架的主横梁之间均铺设有钢筋网,且钢筋网之间相互搭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顶升油缸提供的总顶升力大于台车自重及外部载荷之和。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其特征在于:台车移动时,所述液压顶升油缸处于收缩状态,且最下端高于地面10cm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胶轮通过电机驱动,由电能作为动力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轨自移动可升降隧道初支台车,包括门字形框架、顶梁、底梁、钢筋网、升降装置和无轨胶轮;所述门字形框架前后平行的均布有多个;所述顶梁分别固连在各门字形框架两侧的顶端之间;所述底梁分别连接在各门字形框架两侧的底端之间;所述钢筋网分别铺设在相邻两个门字形框架的顶部之间且相互的搭接;所述无轨胶轮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侧底梁的前后端部;所述升降装置分别对称设置在门字形框架两侧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可以自主行走且不需借助轨道,同时升降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泛。范围广泛。范围广泛。


技术研发人员:

李永明 冯飞鹏 王恒 田伯科 赵大军 梁功全 张品 李金永 秦民利 李宜航 郐文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9

技术公布日:

2023/3/3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2:3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58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台车   字形   横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