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装置及具有该管路装置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装置及具有该管路装置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在将两个钢管进行焊接固定时,焊接位置处多余的焊料滴落在钢管内壁后,像水珠一样滑落,滑落的焊料进入四通阀等零部件,很容易导致其内部滑动部件卡死或异音。并且两个钢管的轴向相对位置难以保证,导致产品良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路装置,可以避免焊料沿管路内壁滑落。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管路装置的制冷系统。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装置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本体、第一过渡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路本体的直径,所述第一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管路本体、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管壁上均设有第一金属层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管壁上的所述第一金属层部构造为焊接配合面,位于所述第一管路本体的内管壁上的所述第一金属层部构造为防滴落延伸面,所述第一金属层部的材料包括第一金属,所述第一管路的材料包括第二金属;第二管路组件,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二管路和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的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的材料包括所述第一金属,所述第二连接套至少部分地伸入到所述第一连接段内且与所述焊接配合面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套延伸至所述第一过渡段;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的热导率高于所述第二金属的热导率。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装置,通过设置防滴落延伸面,可以保证焊接配合面处多余的焊料会滴落到防滴落延伸面,防滴落延伸面可以吸附滴落的焊料,防止焊料进一步滴落至下方的零部件上,从而进一步防止下方零部件的内部滑动部件卡死或产生异音,同时,通过将第二连接套延伸至第一过渡段,可以使得第一过渡段对第二连接套进行轴向定位,从而保证第二管路组件与第一管路的相对位置准确。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层部还覆盖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靠近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一端端部。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层部还覆盖所述第一管路本体、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管壁。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层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内管壁上的第一内过渡部,所述第一内过渡部的一端与所述焊接配合面相连,所述第一内过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滴落延伸面相连。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滴落延伸面的轴向长度不小于10mm。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管路的材料包括所述第二金属,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第二管路嵌套设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在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合;或,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在轴向上分离开。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管路的材料包括所述第一金属,所述第二连接套一体地形成在所述第二管路的靠近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为铜,所述第二金属为铁。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管路装置。
16.所述制冷系统与上述的管路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管路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管路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管路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管路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管路的示意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管路的示意图;
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管路组件的示意图;
2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管路组件的示意图;
26.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管路组件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第一管路1、第一管路本体11、第一过渡段12、第一连接段13、第一金属层部2、防滴落延伸面21、第一内过渡部22、焊接配合面23、第一端部24、第一外本体部25、第一外过渡部26、第一外连接部27、第二管路组件20、第二管路3、第二管路本体31、第二过渡段32、第二管径变化部33、第二连接套4。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下面结合图1-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装置。
34.参照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管路1和第二管路组件20。
35.其中,参照图1-图6所示,第一管路1可以包括第一管路本体11、第一过渡段12和第一连接段13,第一连接段13的直径大于第一管路本体11的直径,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段13的外径为d1,第一管路本体11的外径为d2,d1>d2。第一过渡段12连接第一管路本体11与第一连接段13,具体而言,第一连接段13位于第一管路本体11的靠近第二管路组件20的一端,第一过渡段12的一端与第一管路本体11相连接,第一过渡段1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段13相连接。换言之,第一连接段13位于第一管路本体11的上端,第一过渡段12的下端与第一管路本体11相连接,第一过渡段12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段13相连接。
36.第一管路1的内管壁上设有第一金属层部2,具体而言,第一管路本体11、第一过渡段12和第一连接段13的内管壁上均设有第一金属层部2,位于第一连接段13的内管壁上的第一金属层部2构造为焊接配合面23,位于第一管路本体11的内管壁上的第一金属层部2构造为防滴落延伸面21,换言之,第一金属层部2包括焊接配合面23和防滴落延伸面21,焊接配合面23覆盖第一连接段13的内管壁,防滴落延伸面21覆盖第一管路本体11的内管壁,防滴落延伸面21位于焊接配合面23的下方。
37.第一金属层部2可以是形成在第一管路1表面的镀层,也可以是将第一金属板与第一管路1通过物理挤压、卷曲而形成一个整体,使得第一金属板与第一管路1相互紧密贴合。
38.第一金属层部2的材料包括第一金属,第一管路1的材料包括第二金属。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为铜,第二金属为铁。
4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金属也可以为铝,第二金属也可以为铬,这里不再赘述。
41.本实用新型以第一金属为铜为例进行说明,这样,第一金属层部2的主要材料包括铜,还可以包括其他材料,当然,第一金属层部2也可以是纯铜层,为了描述方便,统称第一金属层部2为铜层。
42.本实用新型以第二金属是铁为例进行说明,这样,第一管路1的主要材料包括铁,还可以包括其他材料,例如碳,以使第一管路1为钢管,可选地,第一管路1为碳钢管或不锈钢钢管。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路1也可以是纯铁管。
43.参照图1-图4所示,第二管路组件20包括第二管路3和与第二管路3相连的第二连接套4,第二连接套4的材料包括第一金属,第二连接套4至少部分地伸入到第一连接段13
内,且第二连接套4与焊接配合面23固定,第二连接套4延伸至第一过渡段12,第二连接套4的下端止抵于第一过渡段12,第一过渡段12能够对第二连接套4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定,也就是说,依靠第一过渡段12可以实现第二连接套4插入深度的控制。此外,第二连接套4与第一连接段13的轴向重合长度较长,可以保证第二管路组件20与第一管路1连接后,连接部位形成多层嵌套式结构,有利于提升连接处的强度。
44.参照图1所示,第二连接套4的一端伸入到第一连接段13内,第二连接套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连接段13外,且第二连接套4的伸出第一连接段13的长度为l2。在一些实施例中,l2≥5mm。可选地,l2可以是5mm、10mm、15mm、20mm、25mm、30mm等,当然,l2还可以是大于5mm的其他数值,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45.第一金属为铜时,这样,第二连接套4的主要材料包括铜,还可以包括其他材料,当然,第二连接套4也可以是纯铜套,为了描述方便,统称第二连接套4为铜套。
46.其中,第一金属的热导率高于第二金属的热导率,这样,第一金属的导热性高于第二金属的导热性。以第一金属是铜、第二金属为铁为例,根据材料特性,铜的热导率高于钢的热导率,铜的导热性好,钢的导热性差,加热后,铜材料在加热点的附近区域都呈通红状态(即高温状态),而钢材料仅在加热点呈通红状态,加热点周围仍保持本。也就是说,铜材料加热点处的热量容易扩散至周围,使得周围均为高温状态,而钢材料加热点处的热量难以扩散至周围,仅在加热点处保持高温状态。
47.防滴落延伸面21设置在焊接配合面23的下端,由于第一金属层部2为铜层,即焊接配合面23和防滴落延伸面21的主要材料均包括铜(即第一金属),这样,焊在焊接配合面23处焊接时,第一金属层部2在加热点的附近区域都呈通红状态,换言之,第二连接套4和第一金属层部2的焊接配合面23焊接时产生的焊接热不仅会使焊接配合面23呈通红状态,还会使防滴落延伸面21也呈通红状态,焊接配合面23处多余的焊料会向下滑落到防滴落延伸面21,高温的防滴落延伸面21可以很好地吸附滴落的焊料,防止焊料进一步滴落至下方的四通阀等零部件上,从而进一步防止四通阀等零部件的内部滑动部件卡死或产生异音。
48.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装置其第一金属层部2包括防滴落延伸面21以及焊接配合面23两个工作区,相对于第一金属层部2仅具有焊接配合面23的技术方案来讲,通过设置防滴落延伸面21,可以保证防滴落延伸面21能够很好地吸附焊料,从而避免焊料滑落至第一管路1上。
49.可选地,第二连接套4与焊接配合面23之间可以通过火焰钎焊实现焊接固定。
5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装置,通过将第一金属层部2的焊接配合面23与第二连接套4焊接固定,且将防滴落延伸面21设在焊接配合面23的下端,可以保证焊接配合面23处多余的焊料会滴落到防滴落延伸面21,主要材料包括第一金属的防滴落延伸面21可以吸附滴落的焊料,防止焊料进一步滴落至下方的零部件上,从而进一步防止下方零部件的内部滑动部件卡死或产生异音,同时,通过将第二连接套4延伸至第一过渡段12,可以使得第一过渡段12对第二连接套4进行轴向定位,从而保证第二管路组件20与第一管路1的相对位置准确。此外,相比于套筒结构,在第一管路1的表面设置第一金属层部2,可以节省第一金属的用料。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部2还覆盖第一连接段13的靠近第二管路组件20的一端端部。具体而言,如图5-图6所示,第一金属层部2包括第一端部24,第一
端部24覆盖第一连接段13的靠近第二管路组件20的一端端部。第一过渡段12与第一连接段13焊接时,多余的焊料一部分会滴落在防滴落延伸面21,另一部分会向上到达第一端部24,从而防止第一过渡段12与第一连接段13之间焊料过多出现焊瘤,也就是说,第一端部24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过渡段12与第一连接段13焊接时出现焊瘤。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部2还覆盖第一管路本体11、第一过渡段12和第一连接段13的外管壁。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第一金属层部2还包括第一外本体部25、第一外过渡部26、第一外连接部27,第一外本体部25覆盖第一管路本体11的外管壁,第一外过渡部26覆盖第一过渡段12的外管壁,第一外连接部27覆盖第一连接段13的外管壁。
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部2包括第一内过渡部22,第一内过渡部22位于第一过渡段12的内管壁上,第一内过渡部22的一端与焊接配合面23相连,第一内过渡部22的另一端与防滴落延伸面21相连。在图1-图4的示例中,第一金属层部2包括防滴落延伸面21、第一内过渡部22、焊接配合面23。在图5的示例中,第一金属层部2包括防滴落延伸面21、第一内过渡部22、焊接配合面23、第一端部24。在图6的示例中,第一金属层部2包括防滴落延伸面21、第一内过渡部22、焊接配合面23、第一端部24、第一外本体部25、第一外过渡部26、第一外连接部27,第一金属层部2将第一管路本体11的至少一部分、第一过渡段12的整体、第一连接段13的整体包覆起来。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滴落延伸面21的轴向长度不小于10mm,这样,防滴落延伸面21可以吸附更多的焊料,可以有效防止焊接配合面23处的多余焊料滴落至下方的四通阀等零部件上,从而进一步防止四通阀等零部件的内部滑动部件卡死或产生异音。具体而言,防滴落延伸面21的轴向长度为l1,l1满足关系式:l1≥10mm。可选地,l1可以是10mm、15mm、20mm、25mm等,当然,l1还可以是大于10mm的其他数值,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路3的材料包括第二金属,第二连接套4与第二管路3嵌套设置。第二连接套4和第二管路3相连接,可选地,第二连接套4和第二管路3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套4设置在第二管路3的端部,如在图1-图4、图7-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套4位于第二管路3的下端。第二连接套4与第二管路3的焊缝采用比火焰焊接温度高100℃以上的焊接方法,推荐采用炉焊。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路3与第一连接段13在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合。如图1所示,第二管路3与第一连接段13在轴向上的重合长度为l3。在一些实施例中,l3≥15mm。可选地,l3可以是15mm、20mm、25mm、30mm等,当然,l3还可以是大于15mm的其他数值,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这样可以保证第二管路组件20与第一管路1连接后,连接部位形成多层嵌套式结构,有利于提升连接处的强度。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所示,第二管路3与第一连接段13在轴向上分离开,这样有利于节省第二管路3的材料,以节省成本。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第二管路3的材料包括第一金属,第二连接套4一体地形成在第二管路3的靠近第一管路1的一端。换言之,第二管路3和第二连接套4形成为同一个管路,第二管路3和第二连接套4可以焊接固定,也可以是一体加工成型。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图7所示,第二管路3可以是等直径管路。
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路3包括第二管路本体31、第二过渡段32、第二管径变化部33,第二管径变化部33位于第二管路本体31的靠近第一管路1的一端,第二过渡段32的一端连接第二管路本体31,第二过渡段3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管径变化部33,第二连接套4套设在第二管径变化部33外,且第二连接套4与第二管径变化部33焊接固定。在图2、图8所示的示例中,第二管径变化部33的内径小于第二管路本体31的内径;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第二管径变化部33的内径大于第二管路本体31的内径。
61.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管路装置。
62.管路装置包括第一碳钢管1和第二管路组件20,第一碳钢管1包括第一管路本体11、第一过渡段12和第一连接段13,第一连接段13的直径大于第一管路本体11的直径,第一管路1的内管壁上设有镀铜层2,镀铜层2包括防滴落延伸面21、第一内过渡部22、焊接配合面23、第一端部24,焊接配合面23覆盖第一连接段13的内管壁,第一内过渡部22位于第一过渡段12的内管壁上,防滴落延伸面21覆盖第一管路本体11的内管壁,防滴落延伸面21位于焊接配合面23的下方,防滴落延伸面21的轴向长度为10mm,第一端部24覆盖第一连接段13的靠近第二管路组件20的一端端部。第二管路组件20包括第二碳钢管3和铜套4,第二碳钢管3和铜套4采用炉焊固定连接,铜套4伸入第一连接段13内且与焊接配合面23通过火焰钎焊焊接固定,铜套4的下端止抵第一过渡段12,第二管路3与第一连接段13在轴向上的重合长度为15mm,第二连接套4的伸出第一连接段13的长度为5mm。
63.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管路装置。
6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6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本体、第一过渡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路本体的直径,所述第一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管路本体、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管壁上均设有第一金属层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管壁上的所述第一金属层部构造为焊接配合面,位于所述第一管路本体的内管壁上的所述第一金属层部构造为防滴落延伸面,所述第一金属层部的材料包括第一金属,所述第一管路的材料包括第二金属;第二管路组件,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二管路和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的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的材料包括所述第一金属,所述第二连接套至少部分地伸入到所述第一连接段内且与所述焊接配合面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套延伸至所述第一过渡段;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的热导率高于所述第二金属的热导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部还覆盖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靠近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一端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部还覆盖所述第一管路本体、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管壁。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内管壁上的第一内过渡部,所述第一内过渡部的一端与所述焊接配合面相连,所述第一内过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滴落延伸面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滴落延伸面的轴向长度不小于1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的材料包括所述第二金属,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第二管路嵌套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在轴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合;或,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在轴向上分离开。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的材料包括所述第一金属,所述第二连接套一体地形成在所述第二管路的靠近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为铜,所述第二金属为铁。10.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路装置及具有该管路装置的制冷系统。该管路装置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本体、第一过渡段和第一连接段,第一管路的内管壁设有第一金属层部,第一连接段内的第一金属层部为焊接配合面,第一管路本体内的第一金属层部为防滴落延伸面,第一金属层部的材料包括第一金属,第一管路包括第二金属;第二管路组件,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二管路和第二连接套,第二连接套包括第一金属,第二连接套至少部分地伸入到第一连接段内且与焊接配合面固定,第二连接套延伸至第一过渡段。焊接配合面处多余的焊料会滴落到防滴落延伸面,防止焊料进一步滴落至下方零部件上,第一过渡段能保证第二管路组件与第一管路的相对位置准确。路的相对位置准确。路的相对位置准确。


技术研发人员:

崔渊博 王命仁 崔春雷 阳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2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56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管路   所述   金属   实用新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