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筒及船及坤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船领域,具体为一种浮筒及船及坤头。


背景技术:



2.冲锋舟也称为橡皮艇,其用途非常广泛,如用于近海垂钓、激流娱乐、救灾抢险等均有冲锋舟应用的一席之地。而因为其便于携带、体积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在救灾抢险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3.冲锋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自身功能和用途较为简单,即在动力的驱动下于水中前进。对于这一简单的功能如何进一步加以满足实现,如何在确保基本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在同等动力输出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其在水中前进的速度,便是一直加以需要研究的方向。而对于上述问题来说,应用于橡皮艇,如何改进调整浮筒的结构则是直接影响到船体的行进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筒及船及坤头,解决传统浮筒对应船体在水中前进速度不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浮筒,应用于在水中作为浮体结构漂浮移动,浮筒整体为变径筒体结构,浮筒的筒体上设置最大外径部;
6.筒体的外径由靠近船头处至最大外径部渐增,由所述最大外径部至船尾外径渐减;
7.所述筒体上表面呈水平状,下部及两侧对应所述最大外径部成弧形渐变结构;
8.所述筒体对应船尾端部设置圆形内凹的坤头。
9.优选为,所述坤头形成位于筒体船尾端朝向船头的圆形凹口
10.坤头的凹口周部呈弧面平滑过渡;
11.所述坤头的凹口下部设置有向下的缺口;
12.以凹口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a,以缺口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b,b小于a。
13.一种船,包括船底及设置在船底周侧的浮筒组,所述浮筒组于船头一侧合拢成一体,浮筒组于船尾一侧设置开口,浮筒组的开口内侧之间设置艉板, 所述浮筒组包括两个对称的筒体,两个所述筒体以船底中轴处的纵截面为镜像面对称设置在船底两侧,两个所述筒体的前端于船头一侧连接成一体,两个所述筒体的尾端之间设置所述艉板;
14.所述筒体为变径筒体结构,筒体位于船体侧部设置最大外径部;
15.筒体筒体的外径由船头处至最大外径部的外径渐增,由所述最大外径部至船尾端外径渐减。
16.所述筒体的最大外径部靠近船尾端,且位于艉板朝向船头的一侧。
17.所述艉板与浮筒组形成朝向船体内侧的内凹结构,艉板与筒体的尾端之间留有间
距。
18.优选为,所述筒体靠近船头的部分上翘;
19.所述筒体位于船体一侧至船尾端的侧部上表面呈水平状,下部对应所述最大外径部呈弧形渐变状;
20.所述筒体位于船体一侧至船尾端侧部的水平两侧对应最大外径部呈弧形渐变状,且水平两侧外径的渐变为对称渐变。
21.优选为,所述浮筒组的两个筒体尾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坤头;
22.所述坤头形成位于筒体船尾端朝向船头的圆形凹口;
23.坤头的凹口周部呈弧面平滑过渡。
24.优选为,所述坤头的凹口下部设置有向下的缺口;
25.以凹口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a,以缺口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b,b小于a。
26.优选为,所述缺口为扇形,缺口的圆心与凹口的圆心重合。
27.优选为,所述坤头整体成碗形,所述凹口及缺口均朝向碗口一侧凹陷;
28.所述凹口与坤头碗形结构的碗底周部形成圆环状的脊形凸起;
29.所述坤头的碗口周部与所述筒体的尾端固定连接。
30.优选为,所述坤头朝向船头一侧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凹口朝向船头一侧形成的凸起圆周分布。
31.优选为,所述浮筒组的外侧设置有内凹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延伸至所述凹口一侧。
32.一种坤头,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圆形的凹口,凹口由壳体一侧向另一侧凹陷;
33.凹口周部呈弧面平滑过渡。
34.优选为,所述凹口下部设置有向下的缺口;
35.以凹口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a,以缺口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b,b小于a;
36.所述坤头整体成碗形,所述凹口及缺口均朝向碗口一侧凹陷;
37.所述凹口与坤头碗形结构的碗底周部形成圆环状的脊形凸起。
38.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船体的浮筒结构由传统的固定外径改为变径,减少了橡皮艇的水阻;并且在航行中改变了水的分离方向;使船行驶速度得到提升,水花减少。船体尾椎部分由传统的坤头改为涡旋坤头,下有缺口进行导流。船体在行驶中水流会从缺口导流进入坤头凹口内,对船体产生推进力。
附图说明
3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4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4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坤头结构示意图一;
4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坤头结构示意图二。
44.图中:
45.1、船底;2、浮筒组;21、筒体;22、最大外径部;3、艉板;4、坤头; 41、凹口;42、缺口;43、加强筋;5、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实施例1
48.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筒,应用于在水中作为浮体结构漂浮移动,如连接船身作为船侧的浮体结构,作为筏体使用等等,浮筒整体为变径筒体结构,浮筒的筒体21上设置最大外径部22;
49.筒体21的外径由靠近船头处至最大外径部22渐增,由最大外径部22至船尾外径渐减;
50.筒体21上表面呈水平状,下部及两侧对应最大外径部22成弧形渐变结构;
51.筒体21对应船尾端部设置圆形内凹的坤头4。
52.坤头4形成位于筒体21船尾端朝向船头的圆形凹口41;
53.坤头4的凹口41周部呈弧面平滑过渡;
54.坤头4的凹口41下部设置有向下的缺口42;
55.以凹口41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a,以缺口42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b,b小于a。
56.船体的浮筒结构由传统的固定外径改为变径,减少了橡皮艇的水阻;并且在航行中改变了水的分离方向;使船行驶速度得到提升,水花减少。
57.实施例2
58.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9.一种船,包括船底1及设置在船底1周侧的浮筒组2,浮筒组2于船头一侧,即船的前进端一侧合拢成一体,浮筒组2于船尾一侧设置开口,浮筒组2 的开口内侧之间设置艉板3,浮筒组2包括两个对称的筒体21,两个筒体21 以船底1中轴处的纵截面为镜像面对称设置在船底1两侧,两个筒体21的前端于船头一侧连接成一体,两个筒体21的尾端之间设置艉板3;
60.筒体21为变径筒体,筒体21位于船体侧部设置最大外径部22;
61.筒体21筒体的外径由船头处至最大外径部22的外径渐增,由最大外径部22至船尾端外径渐减。
62.筒体21的最大外径部22靠近船尾端,且位于艉板3朝向船头的一侧。
63.艉板3与浮筒组2形成朝向船体内侧的内凹结构,艉板3与筒体21的尾端之间留有间距。
64.筒体21靠近船头的部分上翘;
65.筒体21位于船体一侧至船尾端的侧部上表面呈水平状,下部外径渐变。
66.筒体21位于船体一侧至船尾端侧部的水平两侧外径渐变,且水平两侧外径的渐变
呈对称渐变状。
67.筒体21应用船体时分为若干段,包括船头段、中间段和船侧段,两个筒体21的船头段对接成一体,在本实施例中,船头段基本趋向于平直状态,中间位于船头段和船侧段之间,船侧段为船体一侧轴长最长且趋于直筒状的部分,也是最大外径部22所在的部分,中间段连接于船头段和船侧段之间,中间段对应船体造型成倾斜状。筒体21的整体外径自船头段朝向船侧段的最大外径部22开始变化,逐渐增加。
68.船体由静止加速时,外机马达可在短时间达到最大切水转速,由于船体静止的重力惯性,所以会产生倾角,此倾角在船体不断加速过程中逐渐减小,因为外机和操机人员重量均在尾部的关系,所以此角度不会等于零,现在根据这一特性,将浮筒结构由传统的固定外径改为变径,使得船体在静止起划和匀速状态时,船舷下表面与水面夹角变小,从而阻力减小,可以缩短加速度时间,提高最大航行速度。
69.实施例3
70.参见图4和图5,图4为坤头从船尾端朝向船前端看的效果,图5为坤头位于浮筒的内侧一面,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浮筒组2的两个筒体21尾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坤头4;
71.坤头4形成位于筒体21船尾端朝向船头的圆形凹口41;
72.坤头4的凹口41周部呈弧面平滑过渡。
73.坤头4的凹口41下部设置有向下的缺口42;
74.以凹口41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a,以缺口42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b,b小于a。
75.缺口42为扇形,缺口42的圆心与凹口41的圆心重合。
76.船体的尾椎部分设置改为本方案中具有涡旋效果的坤头4,下有缺口42 作为导流口。船体在行驶中水流会从缺口42导流进入坤头4凹口41内,根据流体力学,流体与浮筒结构水平侧和下侧产生相对位移后,当经过靠近浮筒尾端的变径后进入坤头4的凹口41处,因为涡旋的作用,进入的水流形成对船体朝向前进方向的推进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船体在水中的行进速度。
77.实施例4
78.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坤头4由硬质材料整体制成碗形,凹口41及缺口 42均朝向碗口一侧凹陷;
79.凹口41与坤头4碗形结构的碗底周部形成圆环状的脊形凸起;
80.坤头4的碗口周部与筒体21的尾端固定连接。
81.坤头4朝向船头一侧设置有三片加强筋43,加强筋43沿凹口41朝向船头一侧形成的凸起圆周分布。
82.浮筒组2的外侧设置有内凹的导流槽5,导流槽5延伸至凹口41一侧。
83.本结构将坤头4制作成独立的构件安装于船尾端,从整体制作工艺和坤头4的使用效果来说,均有进一步的提高。且借助船侧的导流槽5也形成对于坤头4的引流效果,同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船体的行进速度。
84.实施例5
8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坤头,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圆形的凹口41,凹口 41由壳体一侧向另一侧凹陷;
86.凹口41周部呈弧面平滑过渡。
87.凹口41下部设置有向下的缺口42;
88.以凹口41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a,以缺口42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b,b小于a;
89.坤头4整体成碗形,凹口41及缺口42均朝向碗口一侧凹陷;
90.凹口41与坤头4碗形结构的碗底周部形成圆环状的脊形凸起。
91.坤头朝向船头一侧设置有三片加强筋43,加强筋43沿凹口41朝向船头一侧形成的凸起圆周分布。
92.本坤头结构可以应用在长条状的浮筒结构尾端,不限于橡皮艇这一类的弹性浮筒,也可应用在硬质材质制成的浮筒类结构上。
9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浮筒,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在水中作为浮体结构漂浮移动,浮筒整体为变径筒体结构,浮筒的筒体(21)上设置最大外径部(22);筒体(21)的外径由靠近船头处至最大外径部(22)渐增,由所述最大外径部(22)至船尾外径渐减;所述筒体(21)对应船尾端部设置内凹的坤头(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坤头(4)形成位于筒体(21)船尾端朝向船头的圆形凹口(41);坤头(4)的凹口(41)周部呈弧面平滑过渡;所述坤头(4)的凹口(41)下部设置有向下的缺口(42);以凹口(41)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a,以缺口(42)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b,b小于a。3.一种船,包括船底(1)及设置在船底(1)周侧的浮筒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组(2)包括两个对称的筒体(21),两个所述筒体(21)以船底(1)中轴处的纵截面为镜像面对称设置在船底(1)两侧;所述筒体(21)为变径筒体结构,筒体(21)位于船体侧部设置最大外径部(22);筒体(21)筒体的外径由船头处至最大外径部(22)的外径渐增,由所述最大外径部(22)至船尾端外径渐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1)位于船体一侧至船尾端的侧部上表面呈水平状,下部对应所述最大外径部(22)呈弧形渐变状;所述筒体(21)位于船体一侧至船尾端侧部的水平两侧对应最大外径部(22)呈弧形渐变状,且水平两侧外径的渐变为对称渐变;所述浮筒组(2)的两个筒体(21)尾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坤头(4);所述坤头(4)形成位于筒体(21)船尾端朝向船头的圆形凹口(41);坤头(4)的凹口(41)周部呈弧面平滑过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坤头(4)的凹口(41)下部设置有向下开设的缺口(42);以凹口(41)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a,以缺口(42)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b,b小于a。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坤头(4)整体成碗形,所述凹口(41)及缺口(42)均朝向碗口一侧凹陷;所述凹口(41)与坤头(4)碗形结构的碗底周部形成圆环状的脊形凸起;所述坤头(4)的碗口周部与所述筒体(21)的尾端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坤头(4)朝向船头一侧设置有若干加强筋(43),所述加强筋(43)沿凹口(41)朝向船头一侧形成的凸起圆周分布。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组(2)的外侧设置有内凹的导流槽(5),所述导流槽(5)延伸至所述凹口(41)一侧。9.一种坤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圆形的凹口(41),凹口(41)由壳体一侧向另一侧凹陷;凹口(41)周部呈弧面平滑过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坤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41)下部设置有向下的缺口(42);以凹口(41)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a,以缺口(42)朝向船头一侧的水平深度最大值为b,b小于a;所述坤头(4)整体成碗形,所述凹口(41)及缺口(42)均朝向碗口一侧凹陷;所述凹口(41)与坤头(4)碗形结构的碗底周部形成圆环状的脊形凸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浮筒及船及坤头,涉及充气船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应用于连接船身作为浮体结构,浮筒整体为变径筒体结构,浮筒的筒体上设置最大外径部;筒体的外径由靠近船头处至最大外径部渐增,由最大外径部至船尾外径渐减;筒体上表面呈水平状,下部及两侧对应最大外径部成弧形渐变结构;筒体对应船尾端部设置圆形内凹的坤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船体的浮筒结构由传统的固定外径改为变径,减少了橡皮艇的水阻;并且在航行中改变了水的分离方向;使船行驶速度得到提升,水花减少。花减少。花减少。


技术研发人员:

杨斌 李延照 王永军 张成杰 朱广朋 荣国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青岛信光游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3/3/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54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凹口   浮筒   外径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