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及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储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储能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出行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储能电源,储能电源就是一个大容量的移动电源,是一种可以储存电能的设备,器具有交流220v输出,可驱动小功率电饭煲,煮饭,可带咖啡机煮咖啡,可用于照明,可使用电源插座,可为多种电器充电,也具有直流等输出接口,方便为手机等设备进行充电。储能电源的壳体机构内适于安装储能电源的各个单元,比如电池包、控制单元、人机交互单元等。
3.但是,现有的储能电源壳体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储能电源使用方式较为单一,当需要在户外或者移动的情况下使用时,大型的储能电源使用非常不方便,因此现有的储能电源不能有效满足户外的使用条件,与之配合的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也不能有效用于户外使用的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户外使用的储能电源。
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户外使用的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内壁界定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包括电池容纳腔,所述电池容纳腔内适于安装电池仓,所述电池仓适于可分离地设置至少一个电池包;所述壳体结构包括输出接口安装座,所述输出接口安装座适于安装输出接口单元,所述储能电源适于通过所述电池包或所述输出接口单元对外供电。
8.储能电源是一种可以储能的电源设备,当处在能补充电源的位置时,储能电源能通过其他供电设备对其充电;当处在无其他供电设备的情况下,储能电源能作为供电设备对外供电。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户外使用时,为了保证储能电源能提供较多的能量,因此通常具有内部内置较多的供电模块,而限于技术限制,这些供电模块会造成储能电源的体积和重量增加,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9.因此本技术的发明人开发了一种储能电源,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壳体结构,其内壁界定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于容纳所述储能电源的各个单元,其中,储能电源内的各个单元指的是控制单元、无线充电单元、人机交互单元、输出接口单元、升压和逆变单元等构成储能电源的各个功能单元。容纳腔包括电池容纳腔,所述电池容纳腔内适于安装电池仓,输出接口安装座上安装有输出接口单元,而电池仓内安装有的电池包可以与储能电源可分离地供电,并且储能电源可以通过电池包和输出接口单元对外供电,使储能电源拥有了更多的供电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电池包是现有技术,其上一般具有对外输出电能的接口,并且电池包还连接有充电单元,充电单元可以在有外界供电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对电池包的
充电。另外,输出接口单元可以对外输出直流电、交流电等不同电压的电能。
10.其中,电池包与储能电源可分离地对外供电,当电池包与电池仓分离时,其可以作为单独的供电模块,实现电池包独立对外供电的目;当电池包安装在电池仓内时,电池包可以通过储能电源的升压和逆变单元的作用从而通过输出接口单元输出直流电或交流电,从而满足更多的使用方式。储能电源通过电池包对外供电,指的是,当电池包分离时,储能电源可以通过分离的电池包对外供电;储能电源通过输出接口单元对外供电,指的是,当电池包安装在电池仓内时,其可以通过升压和逆变单元从而将储存在电池包内的电能通过输出接口单元对外供电。
11.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内壁界定所述容纳腔。
12.进一步优选,所述容纳腔还包括扩容容纳腔,所述电池容纳腔和所述扩容容纳腔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且互相连通,所述扩容容纳腔内适于安装扩容单元,所述扩容单元适于控制所述储能电源的储电容量,并给所述电池包充电;所述电池容纳腔的体积小于所述扩容容纳腔的体积。
13.扩容单元可以增加储能电源的储电容量。同时具有电池包和扩容单元的储能电源,由于电池包和扩容单元内均存储有电能,因此具有灵活使用的效果,用来避免储能电源使用不便的问题。因此同时采用可分离的电池包和安装在扩容单元安装座内的扩容单元,增加了储能电源使用的灵活性,当电池包安装在储能电源上时,可以对电池包进行充电,当电池包与储能电源分离时,其可以对外供电,增加电池包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进一步提高户外使用的方便,即当有移动、便捷使用的需求时,利用可分离地电池包对外供电,当电池包电量用尽时,可以通过扩容单元对电池包进行补能,增加在户外无法通过其他供电设备提供电能的情况下,增加电池包的续航能力。
14.另外,充分利用储能电源上的逆变和升压单元,其可以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交流电,实现供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并利用壳体结构上设置的输出接口安装座,可以进一步提升储能电源使用的灵活性。储能电源充分利用扩容单元、电池包和输出接口单元,实现以下多种工作模式包括:模式一:利用扩容单元直接给输出接口单元供电。模式二:利用电池包给输出接口单元供电。模式三:利用扩容单元给电池包充电。模式四:利用分离后的电池包单独对外供电。以上工作模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叠加使用,比如可以同时用扩容单元和电池包对输出接口单元供电,也可以利用扩容单元给电池包充电的同时,利用扩容单元给输出接口单元供电等多种工作模式,并利用控制单元作出控制和切换。
15.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结构包括扩容单元安装座和电池仓安装座,所述扩容单元安装座内适于固定安装所述扩容单元,所述电池仓安装座内适于固定安装所述电池仓。
16.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壳体顶部四周的内壁上竖直向下凸出设置有至少一根上安装导柱,所述下壳体底部四周的内壁上竖直向上与所述上安装导柱匹配的设置有下安装导柱,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上安装导柱和所述下安装导柱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下安装导柱的顶部沿轴向设置有导柱安装槽,所述导柱安装槽的槽口朝上,所述上安装导柱安装在所述导柱安装槽内,且所述上安装导柱的底部抵触所述导柱安装槽的槽底;所述下安装导柱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导柱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二螺栓安装孔,所述第一螺栓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螺栓安装孔互相连通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螺
栓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固定螺栓适于穿过第一螺栓安装孔并通过所述内螺纹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安装导柱与所述下安装导柱。
17.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的内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壳体加强筋,所述下壳体或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向下或向上突出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壳体加强筋的头部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的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匹配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两侧内壁抵触所述定位凸起的两侧,并限制所述下壳体或所述上壳体在水平面上的位移;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壳体卡扣,所述壳体卡扣适于粗定位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相对位置。
18.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前侧共同设置有前面板安装孔,所述前面板安装孔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前面板安装孔内安装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适于安装所述储能电源的人机交互单元和/或输出接口单元。指的一提的是,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前侧共同设置有前面板安装孔,指的是当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在一起形成壳体结构时,前面板安装孔设置在壳体结构的前侧面;当上壳体和下壳体分离时,前面板安装孔被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前面板安装孔的上半部分设置在上壳体的前侧面,前面板安装孔的下半部分设置在下壳体的前侧面。另外,人机交互单元是常规设置,包括显示功能、输入功能等。
19.输出接口单元既可以安装在输出接口安装座上,又可以设置在前面板上方便使用者使用,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前侧共同设置前面板安装孔,并使前面板安装在前面板安装孔上,可以方便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生产,对常见的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注塑成型是生产该结构的常规生产技术,如果前面板安装孔设置在上壳体或下壳体上,那么对于设置有前面板安装孔的上壳体或者下壳体,其注塑生产就会比较复杂,需要增加和主脱模方向不同方向的滑块,使前面板安装孔能注塑成型,从而增加了该模具的生产制造成本,并且增加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而共同设置的前面板安装孔,可以使分成上下部分的前面板安装孔的脱模方向和上壳体以及下壳体的脱模方向一致,从而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周期。并且相较于不具有前面板安装孔的壳体结构,其如果想在壳体结构的前侧增加输出接口单元,加工这些输出接口单元需要加设和主脱模方向不同方向的滑块,也会增加生产成本。而在前面板上设置这些输出接口单元,由于前面板的形态为板型,可以使这些输出接口单元的脱模方向和成型前面板的脱模方向一致,从而减少滑块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20.进一步优选,所述前面板的四周设置有前面板卡扣,所述前面板通过所述前面板卡扣与所述前面板安装孔的内壁可拆卸地连接。
21.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前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前限位板,所述前限位板的后部抵触所述电池仓的前部,所述前限位板适于限制所述电池仓向前运动。
22.进一步优选,所述前面板的后部向后凸出设置有前限位部,所述电池仓的前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前限位槽,所述前限位槽的槽口朝前,当所述电池仓安装在所述电池仓安装座内时,所述前限位部的后部适于抵触所述前限位槽的槽底,并限制所述电池仓向前运动;且所述前限位部的外壁适于所述前限位槽的内壁,并对所述电池仓的位置进行粗定位。
23.进一步优选,所述电池仓上向外突出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壳体结构上与所述限位凸起匹配的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适于沿上下方向安装在所述限位凹槽中,并限制所述电池仓的位移。
24.进一步优选,所述电池仓安装座包括底部安装座,所述底部安装座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底部的内壁上,且所述底部安装座由多个向上凸出设置的支撑板制成,所述电池仓架设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适于控制所述电池仓安装座的重量,并控制所述电池仓的散热能力。
25.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面板安装孔,所述上面板安装孔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上面板安装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上面板,所述上面板适于安装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电池仓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后部。
26.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面板安装孔,所述上面板安装孔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上面板安装孔的顶部架设有上面板支撑板,所述上面板支撑板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上面板,所述上面板支撑板适于控制所述上面板的承载力,且无线充电单元适于安装在所述上面板支撑板上,所述电池仓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后部。
27.进一步优选,所述电池仓安装座的后部设置有后限位板,所述后限位板的前侧抵触所述电池仓的后侧,所述后限位板适于限制所述电池仓向后位移。
28.进一步优选,所述后限位板的前侧和/或后侧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沿左右方向排列。
29.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面板安装槽,所述上面板安装槽的槽口朝上,所述上面板安装槽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上面板,所述上面板安装槽适于安装无线充电单元。
30.进一步优选,所述电池仓安装座还包括顶部安装座,所述顶部安装座设置在所述上壳体顶部的内壁上,且所述顶部安装座由多个向下凸出设置的所述支撑板制成,所述顶部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仓顶部匹配的顶部电池仓安装槽,所述顶部电池仓安装槽的槽口朝下;所述底部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仓底部匹配的底部电池仓安装槽,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槽的槽口朝上;所述电池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仓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池仓,所述第一电池仓和所述第二电池仓沿竖直方向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池仓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池仓的顶部,其中,所述第一电池仓的顶部抵触所述顶部电池仓安装槽,所述第二电池仓的底部抵触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槽,所述顶部电池仓安装槽和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槽适于限制所述电池仓的左右位移。
31.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电池仓和所述第二电池仓一体设置。
32.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电池仓和所述第二电池仓分体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池仓通过上下方向设置的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顶部电池仓安装槽上,所述第二电池仓通过上下方向设置的所述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槽上。
33.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沿左右方向设置且沿前后方向排列。
34.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沿左右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水平面上交错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同时连接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板。
35.进一步优选,所述底部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仓底部匹配的底部电池仓安装槽,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槽的槽口朝上,所述电池仓的底部适于抵触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
槽,并限制所述电池仓的左右位移。
36.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结构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的左右两侧,所述送风口适于控制所述储能电源的散热能力。
37.一种储能电源,包括以上任一一种壳体结构。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39.(1)在壳体结构中同时设置电池仓安装座和输出接口安装座,以配合储能电源安装电池包和输出接口单元,从而满足储能电源多样化、灵活供电的需求,并且进一步固定连接电池仓,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脱离、移位;
40.(2)加设电池仓安装座,可以更稳定地安装电池仓,从而更稳定地固定电池包,防止由于储能电源其由于移动造成的电池包移位、脱落等风险,从而增加该壳体结构的使用稳定性,并且也方便电池包进行后续可分离地对外供电,并且方便电池包可分离地对外供电,即作为单独供电设备对外供电或者通过储能电源上地输出接口单元对外输出直流电或交流电;
41.(3)在储能电源中同时安装电池包和输出接口单元,从而对有户外、移动、便捷用电需求的场景做出优化,避免由于为了增加储能电源的电池容量,而造成储能电源使用不便的问题,既能使用可分离地电池包实现便携用电需求,用能利用储能电源实现变频、变压、直流电和交流电转换的功能,从而提高储能电源在户外的便携能力,使储能电源的使用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展示了储能电源的各个单元;
43.图2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1的电池仓和前面板的爆炸图,展示了电池仓和前面板的连接方式;
44.图3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展示了电池仓安装在电池仓安装座内,电池包与电池仓处于分离状态;
45.图4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展示了前面板相对于前面板安装孔的位置;
46.图5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1的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展示了前面板卡扣;
47.图6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1爆炸图,展示了实施例1的壳体结构的各个组件;
48.图7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1局部剖视图,展示了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49.图8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1的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展示了定位凸起安装在定位凹槽内;
50.图9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1的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展示了定位凹槽;
51.图10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1的c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展示了固定螺栓;
52.图11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1的上壳体的示意图,展示了主脱模方向;
53.图12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2的爆炸图;
54.图13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2的上壳体的示意图,展示了顶部电池仓安装槽;
55.图14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3的爆炸图;
56.图15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3的电池仓与下壳体的示意图,展示了限位凹槽和限位凸起;
57.图16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4的爆炸图;
58.图17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4的电池仓与下壳体的示意图,展示了限位凹槽和限位凸起;
59.图18为本技术的储能电源的实施例5的爆炸图。
60.图中:1、电池仓安装座;11、底部安装座;111、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2、顶部安装座;121、顶部电池仓安装槽;13、支撑板;131、第一支撑板;132、第二支撑板;14、后限位板;15、加强筋;2、电池仓;21、前限位槽;22、第一电池仓;23、第二电池仓;24、限位凸起;3、上壳体;31、上安装导柱;311、第二螺栓安装孔;32、上面板安装孔;321、上面板;322、上面板支撑板;323、装饰板;33、上面板安装槽;34、壳体加强筋;341、定位凹槽;35、送风口;4、下壳体;41、下安装导柱;411、导柱安装槽;412、第一螺栓安装孔;42、定位凸起;43、限位凹槽;44、壳体卡扣;5、容纳腔;51、电池容纳腔;52、扩容容纳腔;6、扩容单元安装座;7、前面板安装孔;71、前面板;711、前面板卡扣;712、前限位部;8、输出接口安装座;9、前限位板;100、电池包;200、扩容单元;300、控制单元;400、无线充电单元;500、人机交互单元;600、输出接口单元;700、固定螺栓;80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6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6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6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64.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65.储能电源是一种可以储能的电源设备,当处在能补充电源的位置时,储能电源能通过其他供电设备对其充电;当处在无其他供电设备的情况下,储能电源能作为供电设备对外供电。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户外使用时,为了保证储能电源能提供较多的能量,因此通常具有内部内置较多的供电模块,而限于技术限制,这些供电模块会造成储能电源的体积和重量增加,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66.因此本技术的发明人开发了一种储能电源,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壳体结构,其内壁界定一容纳腔5,其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容纳腔5适于容纳储能电源的各个单元,其中,储能电源内的各个单元指的是控制单元300、无线充电单元400、人机交互单元500、输出接口单元600、升压和逆变单元等构成储能电源的各个功能单元。壳体结构包括电池仓安装座1和输出接口安装座8,电池仓安装座1内安装有电池仓2,电池仓2适于可分离地设置至少一个电池包100,且电池包100适于与储能电源可分离地对外供电;输出接口安装座8适于安装输出接口单元600,储能电源适于通过电池包100或输出接口单元600对外供电。
67.壳体结构包括电池仓安装座1和输出接口安装座8,电池仓安装座1内安装有电池仓2,输出接口安装座8上安装有输出接口单元600,而电池仓2内安装有的电池包100可以与储能电源可分离地供电,并且储能电源可以通过电池包100和输出接口单元600对外供电,使储能电源拥有了更多的供电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电池包100是现有技术,其上一般具有对外输出电能的接口,并且电池包100还连接有充电单元,充电单元可以在有外界供电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对电池包100的充电。
68.其中,电池包100与储能电源可分离地对外供电指的是,当电池包100与电池仓2分离时,其可以作为单独的供电模块,实现电池包100独立对外供电的目;当电池包100安装在电池仓2内时,电池包100可以通过储能电源的升压和逆变单元的作用从而通过输出接口单元600输出直流电或交流电,从而满足更多的使用方式。储能电源通过电池包100对外供电,指的是,当电池包100分离时,储能电源可以通过分离的电池包100对外供电;储能电源通过输出接口单元600对外供电,指的是,当电池包100安装在电池仓2内时,其可以通过升压和逆变单元从而将储存在电池包100内的电能转变为交流电或高压直流电并通过输出接口单元600对外供电。
69.进一步优选,如图6所示,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3和下壳体4,上壳体3和下壳体4可拆卸地连接,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内壁界定所述容纳腔5,容纳腔5适于容纳所述储能电源内的各个单元。
70.将壳体结构分为上壳体3和下壳体4,其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方便壳体结构的加工生产,由于壳体结构内一般设置有多个安装座,用来固定安装储能电源各个单元,因此采用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注塑加工方案,考虑到脱模的难度,设置上壳体3和下壳体4可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滑块结构,减少加工此壳体结构的模具成本;其二是方便后期对储能电源壳体的组装,由于壳体结构内需要安装储能电源的各个单元,因此使用上下分体设置的上壳体3和下壳体4,其安装最为方便,可以采取先将各个单元安装在下壳体4上,最后封闭上壳体3的方式来安装,减少装配难度。
71.进一步优选,如图1所示,壳体结构包括扩容单元安装座6,扩容单元安装座6内适于固定安装扩容单元200,扩容单元200适于控制储能电源的储电容量,并给电池包100充电。当然扩容单元200还连接有充电单元,充电单元可以在有外界供电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对扩容单元200的充电。
72.扩容单元200可以增加储能电源的储电容量。同时具有电池包100和扩容单元200的储能电源,由于电池包100和扩容单元200内均存储有电能,因此具有灵活使用的效果,用来避免储能电源使用不便的问题。因此同时采用可分离的电池包100和安装在扩容单元安
装座6内的扩容单元200,增加了储能电源使用的灵活性,当电池包100安装在储能电源上时,可以对电池包100进行充电,当电池包100与储能电源分离时,其可以对外供电,增加电池包100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进一步提高户外使用的方便,即当有移动、便捷使用的需求时,利用可分离地电池包100对外供电,当电池包100电量用尽时,可以通过扩容单元200对电池包100进行补能,增加在户外无法通过其他供电设备提供电能的情况下,增加电池包100的续航能力。
73.另外,充分利用储能电源上的逆变和升压单元,其可以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交流电,实现供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并利用壳体结构上设置的输出接口安装座8,可以进一步提升储能电源使用的灵活性。储能电源充分利用扩容单元200、电池包100和输出接口单元600,实现以下多种工作模式包括:模式一:利用扩容单元200直接给输出接口单元600供电。模式二:利用电池包100给输出接口单元600供电。模式三:利用扩容单元200给电池包100充电。模式四:利用分离后的电池包100单独对外供电。以上工作模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叠加使用,比如可以同时用扩容单元200和电池包100对输出接口单元600供电,也可以利用扩容单元200给电池包100充电的同时,利用扩容单元200给输出接口单元600供电等多种工作模式,并利用控制单元300作出控制和切换。
74.进一步优选,如图4所示,容纳腔5包括电池容纳腔51和扩容容纳腔52,电池容纳腔51和扩容容纳腔52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且互相连通,电池容纳腔51内适于安装电池仓安装座1,扩容容纳腔52内适于安装扩容单元安装座6;电池容纳腔51的体积小于扩容容纳腔52的体积。
75.在容纳腔5内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电池容纳腔51和扩容容纳腔52,并使电池容纳腔51和扩容容纳腔52互相连通,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壳体结构内容纳腔的体积,并且使电池容纳腔51的体积小于扩容容纳腔52的体积,在电池密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使扩容单元200的储电容量大于电池包100的储电容量,从而储能电源在通过输出接口单元600对外供电时,能拥有更多的电能储备,并且可分离供电的电池包100容量较小,也可以避免安全隐患。
76.进一步优选,如图7和图10所示,上壳体3顶部四周的内壁上竖直向下凸出设置有至少一根上安装导柱31,下壳体4底部四周的内壁上竖直向上与上安装导柱31匹配的设置有下安装导柱41,上壳体3和下壳体4通过上安装导柱31和下安装导柱41可拆卸地连接,下安装导柱41的顶部沿轴向设置有导柱安装槽411,导柱安装槽411的槽口朝上,上安装导柱31安装在导柱安装槽411内,且上安装导柱31的底部抵触导柱安装槽411的槽底;所述下安装导柱41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安装孔412,上安装导柱31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二螺栓安装孔311,第一螺栓安装孔412和第二螺栓安装孔311互相连通且同轴设置,且第二螺栓安装孔31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固定螺栓700适于从下至上穿过第一螺栓安装孔412并通过内螺纹可拆卸地连接上安装导柱31与下安装导柱41。
77.设置上安装导柱31和下安装导柱41是为了使上壳体3和下壳体4可拆卸地连接,并且在下安装导柱41的头部设置导柱安装槽411,是为了在安装固定螺栓700前,对上壳体3和下壳体4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粗定位,并且使固定螺栓700从下至上穿过第一螺栓安装孔412并通过内螺纹可拆卸地连接上安装导柱31与下安装导柱41,可以起到隐藏安装的目的,即从易于观察的上部和四周都观察不到第一螺栓安装孔412,仅能从壳体结构的底部发现。
78.进一步优选,如图7至图9所示,上壳体3或下壳体4的内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壳体加强筋34,下壳体4或上壳体3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向下或向上突出设置有定位凸起42,壳体加强筋34的头部与上壳体3或下壳体4的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定位凸起42匹配的定位凹槽341,定位凹槽341的两侧内壁抵触定位凸起42的两侧,并限制下壳体4或上壳体3在水平面上的位移;上壳体3或下壳体4上设置有壳体卡扣44,壳体卡扣44适于粗定位上壳体3与下壳体4的相对位置。如图8所示,为定位凸起42安装在定位凹槽341内,且所述定位凸起42两侧的内壁抵触定位凹槽341两侧的内壁;如图9所示,为定位凸起42与定位凹槽341分离。
79.水平面上的位移指的是在水平面上包括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的位移,配合使用定位凸起42以及壳体卡扣44可以实现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粗定位,从而进一步简化装配壳体结构的难度,从而方便后续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连接。并且由于在壳体加强筋34的头部与上壳体3或下壳体4的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定位凸起42匹配的定位凹槽341,因此定位凹槽341一侧的内壁设置在壳体加强筋34的头部,定位凹槽341另一侧的内壁设置在上壳体3或下壳体4上,由于上壳体3或下壳体4的内壁的限位作用,可以使定位凸起42与定位凹槽341的接触面接更大,从而使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连接更加稳定。
80.进一步优选,如图4和图5所示,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前侧共同设置有前面板安装孔7,前面板安装孔7连通容纳腔5,前面板安装孔7内安装有前面板71,前面板71适于安装储能电源的人机交互单元500和/或输出接口单元600。指的一提的是,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前侧共同设置有前面板安装孔7,指的是当上壳体3和下壳体4连接在一起形成壳体结构时,前面板安装孔7设置在壳体结构的前侧面;当上壳体3和下壳体4分离时,前面板安装孔7被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前面板安装孔7的上半部分设置在上壳体3的前侧面,前面板安装孔7的下半部分设置在下壳体4的前侧面。另外,人机交互单元500是常规设置,包括显示功能、输入功能等。
81.输出接口单元600既可以安装在输出接口安装座8上,又可以设置在前面板71上方便使用者使用,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前侧共同设置前面板安装孔7,并使前面板71安装在前面板安装孔7上,可以方便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生产,对常见的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注塑成型是生产该结构的常规生产技术,如果前面板安装孔7单独设置在上壳体3或下壳体4上,那么对于设置有前面板安装孔7的上壳体3或者下壳体4,其注塑生产就会比较复杂,需要增加和主脱模方向不同方向的滑块(如图11所示,以上壳体3为例,箭头方向即为主脱模方向),使前面板安装孔7能注塑成型,从而增加了该模具的生产制造成本,并且增加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而共同设置的前面板安装孔7,可以使分成上下部分的前面板安装孔7的脱模方向和上壳体3以及下壳体4的脱模方向一致,从而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周期。并且相较于不具有前面板安装孔7的壳体结构,其如果想在壳体结构的前侧增加输出接口单元600,加工这些输出接口单元600需要加设和主脱模方向不同方向的滑块,也会增加生产成本。而在前面板71上设置这些输出接口单元600,由于前面板71的形态为板型,可以使这些输出接口单元600的脱模方向和成型前面板71的脱模方向一致,从而减少滑块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82.进一步优选,如图5所示,前面板71的四周设置有前面板卡扣711,前面板71通过前面板卡扣711与前面板安装孔7的内壁可拆卸地连接。
83.设置前面板卡扣711可以使前面板71更方便的可拆卸地连接在前面板安装孔7内,
并且方便在储能电源内的各个单元安装完成后,通过前面板卡扣711更方便的实现装配效果,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84.实施例1:如图1至图11所示,前面板71的后部向后凸出设置有前限位部712,电池仓2的前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前限位槽21,前限位槽21的槽口朝前,当电池仓2安装在电池仓安装座1内时,前限位部712的后部适于抵触前限位槽21的槽底,并限制电池仓2向前运动;且前限位部712的外壁适于抵触前限位槽21的内壁,并对电池仓2的位置进行粗定位。
85.使用前限位槽21和前限位部712的配合既可以使前限位部712的内壁适于抵触前限位槽21的内壁使电池仓2不能沿左右方向位移,实现电池仓2的粗定位;并且由于前面板71通过前面板卡扣711固定在前面板安装孔7上,因此可以通过前面板71后部的前限位部712来限制电池仓2向前位移。
86.实施例2:如图12所示,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前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前限位板9,前限位板9的后部抵触电池仓2的前部,前限位板9适于限制电池仓2向前运动。一体成型指的是,通过注塑成型的方法,前限位板9分别和上壳体3/下壳体4一体成型。
87.使用一体成型的前限位板9,其限制电池仓2向前位移的能力更强,而且由于其与上壳体3或下壳体4一体成型,因此更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等问题,使电池仓2在使用过程中,更不容易滑动,并且对于某些利用螺钉800固定在电池仓安装座1上的电池仓2而言,利用前限位板9也可以减少螺钉800受到的剪切力,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断裂。
88.进一步优选,如图14至图17所示,电池仓2上向外突出设置有限位凸起24,壳体结构上与限位凸起24匹配的设置有限位凹槽43,限位凸起24适于沿上下方向安装在限位凹槽43中,并限制电池仓2的位移。限位凸起24沿上下方向安装在限位凹槽43中,是为了方便电池仓2沿上下方向安装在装配。
89.实施例3:如图14和图15所示,电池仓2的前部环绕设置有限位凸起24,限位凸起24安装在限位凹槽43内,通过限位凹槽43限制电池仓2在使用过程中的前后、左右方向位移,相较于其他方案,连接的稳定性更强,更不容易脱落。
90.实施例4:如图16和图17所示,电池仓2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24,限位凸起24和限位凹槽43相互匹配,限位凹槽43可以用来限制电池仓2在使用过程中沿前后、左右方向的位移,减少电池仓2在使用过程中的抖动问题。
91.进一步优选,如实施例1、2、3、4所示(如图1至图17),电池仓安装座1包括底部安装座11,底部安装座11设置在下壳体4底部的内壁上,且底部安装座11由多个向上凸出设置的支撑板13制成,电池仓2架设在支撑板13上,支撑板13适于控制电池仓安装座1的重量,并控制电池仓2的散热能力。
92.通过使用支撑板13支撑的底部安装座11来安装电池仓2,有两点作用:其一是相较于适于实心的结构,利用支撑板13的重量更轻,而且强度与纯实心的电池仓安装座1相比相差不多,但利用支撑板13的结构材料更省,制造成本更低;其二是由于壳体结构一般的制造材料均为塑料,其导热性能很差,通过支撑板13可以在电池仓2和下壳体3之间形成散热腔,用来增加电池仓2的散热能力,并可以起到在强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既兼顾了重量和体积,又兼顾的散热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池仓2中适于安装电池包100,其容易产生较多的热量,因此要充分考虑其散热能力,防止其由于热量过大造成热失效等问题。
93.进一步优选,如图6所示,上壳体3的顶部设置有上面板安装孔32,上面板安装孔32连通容纳腔5,上面板安装孔32内可拆卸地安装有上面板321,上面板321适于安装无线充电单元400,电池仓2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螺钉800可拆卸地连接在前面板71的后部。(如图2所示,电池仓2通过螺钉800沿虚线所示的前后方向可拆卸地连接在前面板71的后部)通过螺钉800沿前后方向可拆卸地连接在前面板71的后部,可以进一步限制电池仓2的位移,使电池仓2在储能电源中的稳定性更强。
94.在上壳体3的上部设置上面板安装孔32,并使上面板321可拆卸地安装在上面板安装孔32中,可以简化安装无线充电单元400的方式,并提高流水线的生产效率,通过先在上面板321上安装无线充电单元400,再将上面板321安装在上面板安装孔32上,其装配效率更高,生产更为便捷。当然在上面板321上可以加装装饰板323,从而起到优化外观的目的。(如实施例1和实施例4所示)
95.进一步优选,如实施例5所示(如图18所示),上壳体3的顶部设置有上面板安装孔32,上面板安装孔32连通容纳腔5,上面板安装孔32的顶部架设有上面板支撑板322,上面板支撑板322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上面板321,上面板支撑板322适于控制上面板321的承载力,且无线充电单元400适于安装在上面板支撑板322上,电池仓2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螺钉800可拆卸地连接在前面板71的后部。
96.设置上面板支撑板322可以增加上面板321的承载能力,由于上面板321上受到的重力会通过上面板支撑板322分散到上壳体3上,使上面板321的承载能力更强,使上面板321除了能放置无线充电单元400,也可以起到放置其他物品的作用。
97.进一步优选,如图12所示,电池仓安装座1的后部设置有后限位板14,后限位板14的前侧抵触电池仓2的后侧,后限位板14适于限制电池仓2向后位移。
98.设置后限位板14,并使后限位板14的前侧抵触电池仓2的后侧,实现利用后限位板14限制电池仓2向后位移的作用。
99.进一步优选,如图7所示,后限位板14的前侧和/或后侧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5,且加强筋15沿左右方向排列。
100.可以在后限位板14的前侧设置加强筋15,也可以在后限位板14的后侧设置加强筋15,也可以同时在后限位板14的前侧和后侧同时设置加强筋15,加强筋15的作用是为了增加后限位板14的强度,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断裂,在后限位板14的前侧设置加强筋15,并使加强筋15的前侧抵触电池仓2的厚度,可以利用加强筋15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101.进一步优选,如图14所示,上壳体3的顶部设置有上面板安装槽33,上面板安装槽33的槽口朝上,上面板安装槽33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上面板321,上面板安装槽33适于安装无线充电单元400。
102.考虑到储能电源的户外使用需求,应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和结构内实现更多的功能,设置上面板安装槽33,并使上面板321安装在上面板安装槽33内可以充分增加上面板321的承载能力,使储能电源的上部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使储能电源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103.进一步优选,如图12和图13所示,电池仓安装座1还包括顶部安装座12,顶部安装座12设置在上壳体3顶部的内壁上,且顶部安装座12由多个向下凸出设置的支撑板13制成,顶部安装座12上设置有与电池仓2顶部匹配的顶部电池仓安装槽121,顶部电池仓安装槽
121的槽口朝下;底部安装座11上设置有与电池仓2底部匹配的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11,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11的槽口朝上;电池仓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仓22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池仓23,第一电池仓22和第二电池仓23沿竖直方向对向设置,且第一电池仓22设置在第二电池仓23的顶部,其中,第一电池仓22的顶部抵触顶部电池仓安装槽121,第二电池仓23的底部抵触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11,顶部电池仓安装槽121和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11适于限制电池仓2的左右位移。值得一提的是,顶部电池仓安装槽121的槽壁形状与电池仓2的顶部形状匹配,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11的槽壁形状与电池仓2的底部形状匹配。另外,第一电池仓22和第二电池仓23沿竖直方向对向设置,在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指的是第一电池仓22的底座朝向第二电池仓23的底座。
104.由于电池仓的后部一般都设置有电线,因此对向设置的第一电池仓22和第二电池仓23可以方便对储能电源内电池仓的布线,减少线束的长度,使线束能从第一电池仓22和第二电池仓23的中间穿过,从而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设置顶部安装座12和底部安装座11可以更好的控制电池仓2的位移。
105.进一步优选,如图14所示,第一电池仓22和第二电池仓23一体设置。
106.一体设置的第一电池仓22和第二电池仓23可以简化生产工序,并且提高电池仓2整体的强度,使储能电源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在实施例3中,利用限位凸起24、限位凹槽43和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11以及顶部电池仓安装槽121实现对电池仓2的限位,并且减少紧固件的使用,起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107.进一步优选,如图12所示,第一电池仓22和第二电池仓23分体设置,其中,第一电池仓22通过上下方向设置的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顶部电池仓安装槽121上,第二电池仓23通过上下方向设置的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11上。
108.如图12虚线方向所示,第一电池仓22和第二电池仓23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顶部电池仓安装槽121和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11中,使电池仓的安装更加紧固,在移动使用的工况下,更不容易脱离。
109.进一步优选,如图17所示,支撑板13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131,多个第一支撑板131沿左右方向设置且沿前后方向排列。
110.设置多个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31并沿前后方向排列,可以使结构更加简单,并且也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111.进一步优选,如图18所示,支撑板1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板132,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板132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沿左右方向排列,第二支撑板132和第一支撑板131在水平面上交错设置,且每个第二支撑板132同时连接所有第一支撑板131。
112.第二支撑板132和第一支撑板131在水平面上交错设置,指的是在水平面上,第二支撑板132和第一支撑板131交叉,并且每个第二支撑板132同时连接所有第一支撑板131,指的时,所有第一支撑板131可以同时接触每个第二支撑板132,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在注塑加工成型过程中,使第二支撑板132作为塑料材料补缩的通道,使成型后的支撑板13以及壳体结构更容易被打满,防止出现缺料等由于塑料材料在型腔中需要流动的距离和时间过长,导致其提前凝固的问题。
113.进一步优选,如实施例1所示(如图7),底部安装座11上设置有与电池仓2底部匹配的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11,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11的槽口朝上,电池仓2的底部适于抵触底部
电池仓安装槽111,并限制电池仓2的左右位移。
114.底部电池仓安装槽111可以单独使用,并配合其他限位部件,实现限制电池仓2位移的目的。
115.进一步优选,如图11所示,壳体结构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送风口35,送风口35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结构的左右两侧,送风口35适于控制储能电源的散热能力。
116.一种储能电源,包括以上任一一种壳体结构。
117.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内壁界定一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电池容纳腔,所述电池容纳腔内适于安装电池仓,所述电池仓适于可分离地设置至少一个电池包;所述壳体结构包括输出接口安装座,所述输出接口安装座适于安装输出接口单元,所述储能电源适于通过所述电池包或所述输出接口单元对外供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内壁界定所述容纳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还包括扩容容纳腔,所述电池容纳腔和所述扩容容纳腔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且互相连通,所述扩容容纳腔内适于安装扩容单元,所述扩容单元适于控制所述储能电源的储电容量,并给所述电池包充电;所述电池容纳腔的体积小于所述扩容容纳腔的体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扩容单元安装座和电池仓安装座,所述扩容单元安装座内适于固定安装所述扩容单元,所述电池仓安装座内适于固定安装所述电池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前侧共同设置有前面板安装孔,所述前面板安装孔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前面板安装孔内安装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适于安装所述储能电源的人机交互单元和/或输出接口单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的四周设置有前面板卡扣,所述前面板通过所述前面板卡扣与所述前面板安装孔的内壁可拆卸地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前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前限位板,所述前限位板的后部抵触所述电池仓的前部,所述前限位板适于限制所述电池仓向前运动。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的后部向后凸出设置有前限位部,所述电池仓的前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前限位槽,所述前限位槽的槽口朝前,当所述电池仓安装在所述电池仓安装座内时,所述前限位部的后部适于抵触所述前限位槽的槽底,并限制所述电池仓向前运动;且所述前限位部的外壁适于抵触所述前限位槽的内壁,并对所述电池仓的位置进行粗定位。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上向外突出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壳体结构上与所述限位凸起匹配的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适于沿上下方向安装在所述限位凹槽中,并限制所述电池仓沿的位移。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安装座包括底部安装座,所述底部安装座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底部的内壁上,且所述底部安装座由多个向上凸出设置的支撑板制成,所述电池仓架设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适于控制所述电池仓安装座的重量,并控制所述电池仓的散热能力。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面板安装孔,所述上面板安装孔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上面板安装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上面板,所述上面板适于安装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电池仓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螺钉
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后部。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面板安装孔,所述上面板安装孔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上面板安装孔的顶部架设有上面板支撑板,所述上面板支撑板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上面板,所述上面板支撑板适于控制所述上面板的承载力,且无线充电单元适于安装在所述上面板支撑板上,所述电池仓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后部。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安装座的后部设置有后限位板,所述后限位板的前侧抵触所述电池仓的后侧,所述后限位板适于限制所述电池仓向后位移。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限位板的前侧和/或后侧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沿左右方向排列。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面板安装槽,所述上面板安装槽的槽口朝上,所述上面板安装槽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上面板,所述上面板安装槽适于安装无线充电单元。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安装座还包括顶部安装座,所述顶部安装座设置在所述上壳体顶部的内壁上,且所述顶部安装座由多个向下凸出设置的所述支撑板制成,所述顶部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仓顶部匹配的顶部电池仓安装槽,所述顶部电池仓安装槽的槽口朝下;所述底部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仓底部匹配的底部电池仓安装槽,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槽的槽口朝上;所述电池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仓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池仓,所述第一电池仓和所述第二电池仓沿竖直方向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池仓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池仓的顶部,其中,所述第一电池仓的顶部抵触所述顶部电池仓安装槽,所述第二电池仓的底部抵触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槽,所述顶部电池仓安装槽和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槽适于限制所述电池仓的左右位移。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仓和所述第二电池仓一体设置。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仓和所述第二电池仓分体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池仓通过上下方向设置的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顶部电池仓安装槽上,所述第二电池仓通过上下方向设置的所述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槽上。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沿左右方向设置且沿前后方向排列。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沿左右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水平面上交错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同时连接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板。2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仓底部匹配的底部电池仓安装槽,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槽的槽口朝上,所述电池仓的底部适于抵触所述底部电池仓安装槽,并限制所述电池仓的左右位移。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左右
两侧均设置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的左右两侧,所述送风口适于控制所述储能电源的散热能力。23.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壳体结构。

技术总结


一种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其内壁界定一容纳腔,容纳腔包括电池容纳腔,电池容纳腔内适于安装电池仓,电池仓适于可分离地设置至少一个电池包;壳体结构包括输出接口安装座,输出接口安装座适于安装输出接口单元,储能电源适于通过电池包或输出接口单元对外供电。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户外使用的储能电源的壳体结构。能电源的壳体结构。能电源的壳体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

刘通通 李帅 余康 梁徐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5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3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4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壳体   电池   单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