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阀以及使用该溢流阀的冷却回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溢流阀以及使用了该溢流阀的冷却回路。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利用冷却介质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冷却回路(例如,参照日本国实开昭55-123622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冷却回路中设置有溢流阀,在被供给到热交换部的冷却介质的压力高的情况下,该溢流阀释放压力以保护该热交换部。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在将与向热交换部供给冷却介质的供给管连接的供给侧连接管和与排出冷却介质的排出管连接的排出侧连接管以相互沿着的方式配置,且在将供给侧连接管与排出侧连接管旁通连接的部分处设置溢流阀,在供给管中的冷却介质的压力高的情况下经由溢流阀将该压力向排出管释放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冷却介质从供给侧连接管的中途向排出侧连接管u形转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时难以确保通过溢流阀的流量。
5.这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在将溢流阀中的冷却介质的入口作为流入口、将冷却介质的出口作为流出口时,在如上所述以冷却介质会u形转弯的方式设置了溢流阀的情况下,即使是将流入口与溢流阀的阀主体同心地配置,冷却介质会偏向u形转弯的部分的外侧、即接近热交换部的一侧流动,并且在排出侧连接管内的流出口附近产生冷却介质的流速变快的部分,而该部分的流路阻力变高。另外,虽然可以通过将溢流阀设置成大型化来增加流量,但由于与其他装置的位置关系等理由而无法确保充分的安装空间,因而,溢流阀的大型化受到限制。
6.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设置成大型化也能够确保流量的溢流阀以及使用了该溢流阀的冷却回路。
7.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8.[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溢流阀的特征在于,其具备:
[0009]
供给侧连接管,其与供给管连接;
[0010]
排出侧连接管,其以沿着所述供给侧连接管的方式配置并与排出管连接;
[0011]
壳体,其与所述供给侧连接管和所述排出侧连接管连接,且具有向所述供给侧连接管内开口的流入口和向所述排出侧连接管内开口的流出口;
[0012]
阀座,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13]
阀主体,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通过落座于所述阀座来切断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的连通,通过从所述阀座离座而将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连通,和,
[0014]
施力部件,其对所述阀主体向落座于所述阀座的方向施力,
[0015]
所述流入口以相对于所述阀主体的中心轴线在所述供给侧连接管的延伸方向上偏心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
[0016]
根据本发明,无需设置成大型化,在将向热交换部供给冷却介质的供给侧连接管和排出冷却介质的排出侧连接管以相互沿着的方式配置,在供给侧连接管与排出侧连接管的旁通部分处设置溢流阀,且在向热交换部供给的冷却介质的压力高的情况下,可经由溢流阀将该压力从供给侧连接管的中途向排出侧连接管排出,即使在冷却介质以u形转弯的方式流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不用将溢流阀设置成大型化的情况下确保流量。
[0017]
这是因为,在流入口相对于阀主体的中心轴线向离开热交换部的一侧偏心的情况下,冷却介质在发生u形转弯的部分处配置的阀主体的周围较为均等地流动,从而,能够防止在排出侧连接管处流路阻力变高的情况。
[0018]
或者,在流入口向接近热交换部的一侧偏心的情况下,冷却介质能够容易地通过溢流阀内的热交换部侧、即冷却介质积极流动的一侧。
[0019]
[2]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流出口以在所述排出侧连接管的延伸方向上偏心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
[0020]
根据本发明,容易确保冷却介质通过溢流阀的流量。
[0021]
[3,4]另外,本发明的冷却回路的特征在于:其具备所述溢流阀,所述供给侧连接管用于将冷却介质引导至热交换部,所述排出侧连接管用于排出冷却介质。
[0022]
根据本发明,在被供给向热交换部的冷却介质的压力高的情况下,即使在经由溢流阀将该压力从供给侧连接管的中途向排出侧连接管排出、冷却介质以u形转弯的方式流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不将溢流阀设置成大型化的情况下确保流路。
[0023]
附图的简单说明
[0024]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溢流阀的立体图。
[0025]
图2是以剖面形式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溢流阀的说明图。
[0026]
图3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溢流阀的第二半体一侧示出第一半体的说明图。
[0027]
图4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溢流阀的第一半体一侧示出第二半体的说明图。
[0028]
图5是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溢流阀的第二半体一侧示出第一半体的说明图。
[0029]
图6是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溢流阀的第一半体一侧示出第二半体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第一实施方式]
[0031]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溢流阀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2]
参照图1,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溢流阀1的冷却回路是如下一种回路:使对内燃机进行冷却而被加热的冷却水等冷却介质在散热器、加热器芯、at(自动变速器)/cvt(无级变速器)、egr(排出气体再循环)等热交换部中循环来进行热交换的回路,该冷却回路具备向热交换部3供给冷却介质的供给管4和在供给管4的压力成为规定以上的压力时将供给管4的压力释放到排出管5的溢流阀1。
[0033]
溢流阀1具备与供给管4连接的供给侧连接管4a、与排出管5连接的排出侧连接管5a以及将供给侧连接管4a与排出侧连接管5a连接的壳体6。排出侧连接管5a以沿着供给侧连接管4a的方式呈平行或大致平行地配置。壳体6以筒状的第一半体61与半球状的第二半
体62重叠的方式构成,第一半体61连接于供给侧连接管4a;第二半体62连接于排出侧连接管5a。
[0034]
参照图2的剖视图,溢流阀1具备有底筒状的阀主体7和施力部件8,阀主体7收纳于第一半体61内,施力部件8由线圈弹簧构成并收纳于第二半体62内,施力部件8对阀主体7向第一半体61一侧施力。
[0035]
阀主体7以其开口侧朝向第二半体62一侧的方式配置,且以沿着阀主体7的中心轴线方向在壳体6内移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阀主体7的第二半体62侧的开口缘设置有向径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7a。通过该伸出部7a与第一半体61的第二半体62一侧的开口缘61a抵接,来切断流入口61c与后述的流出口62c的连通,并且可限制阀主体7向第一半体61一侧的移动。相反,当伸出部7a离开开口缘61a时,流入口61c和流出口62c经由该间隙连通,冷却介质能够在壳体6内流动。即,第一半体61的开口缘61a作为供阀主体7落座或离座的阀座发挥功能。
[0036]
图3是从第二半体62一侧示出第一半体61的图。参照图2及图3,在第一半体61的内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3个肋部61b,该3个肋部61b沿着施力部件8按压阀主体7的方向延伸。利用该肋部61b容许阀主体7向受施力部件8施力的方向移动,并且将阀主体7维持在壳体6内的中心位置上。另外,在第一半体61上设置有与供给管4连通的流入口61c。流入口61c以相对于阀主体7的中心轴线向供给管4的延伸方向上的离开热交换部3的方向偏心的方式设置。
[0037]
图4是从第一半体61一侧示出第二半体62的图。参照图2和图4,在与第一半体61重合的第二半体62的开口缘上设置有环状槽,该环状槽供o型环62a嵌合,o型环62a用于液密地密封第一半体61与第二半体62之间。
[0038]
这里,当供给侧连接管4a内的冷却介质的压力增加到规定值以上的压力时,阀主体7因冷却介质的压力而抵抗施力部件8的作用力,从而向第二半体62一侧移动。
[0039]
在第二半体62的内周面,在第二半体6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限制阀主体7向第二半体62一侧移动的移动量的3个肋部62b,以适当地确保阀主体7与第二半体62之间的间隙。另外,在第二半体62设置有与排出管5连通的流出口62c。流出口62c设置为相对于阀主体7的中心轴线同心。
[0040]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溢流阀1以及使用了该溢流阀的冷却回路,能够在不用将溢流阀1设置成大型化的情况下确保冷却介质的流量。
[0041]
这是因为,通过使流入口61c相对于阀主体7的中心轴线向供给侧连接管4a的延伸方向上的离开热交换部3的方向上偏心,冷却介质相对于阀主体7较为均等地流动,防止流出口62c一侧的流路阻力变高的情况。另外,由于冷却介质相对于阀主体7较为均等地流动,能够抑制阀主体7倾斜的情况。
[0042]
[第二实施方式]
[0043]
图5是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溢流阀的第二半体62一侧示出第一半体61的说明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溢流阀1中,除了设置于第一半体61的流入口61c的形状为头部朝向离开热交换部3的方向的雪人形状之外,其他全部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构成。
[0044]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流入口61c可知,本发明的流入口61c相对于阀主体7的中心轴线在供给管4的延伸方向上偏心是指流入口61c的开口面积的中心点相对于阀主体7的中
心轴线在供给管4的延伸方向上错开。第二实施方式的溢流阀1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在不用将溢流阀1设置成大型化的情况下确保冷却介质的流量。
[0045]
[第三实施方式]
[0046]
图6是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溢流阀的第一半体一侧示出第二半体的说明图。第三实施方式的溢流阀1除了第二半体62的流出口62c以相对于阀主体7的中心轴线在排出管5的延伸方向上偏心的方式设置这一点、具体而言是流出口62c与流入口61c同样地在离开热交换部3的方向上偏心地设置这一点之外,其他全部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构成。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溢流阀1,能够更适当地确保溢流阀1的冷却介质的流量。
[0047]
[其他实施方式]
[0048]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正圆形的流入口61c及流出口62c进行了说明,但流入口61c和流出口62c的形状不限于正圆形,例如也可以将其设置成椭圆形。
[0049]
另外,流入口61c的偏心方向只要是在供给侧连接管4a的延伸方向上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向接近热交换部3的方向偏心。在通过这种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冷却介质容易在溢流阀1内部向热交换部3一侧流动,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获得可确保溢流阀1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这一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0050]
另外,在使流入口61c向接近热交换部3的方向偏心的情况下,只要流出口62c在排出侧连接管5a的延伸方向上,不管是在向离开热交换部3的方向上还是在接近热交换部3的方向上偏心,均能够更适当地确保冷却介质的流量。
[0051]
符号说明
[0052]
1溢流阀
[0053]
3热交换部
[0054]
4供给管
[0055]
4a供给侧连接管
[0056]
5排出管
[0057]
5a排出侧连接管
[0058]
6壳体
[0059]
61第一半体
[0060]
61a开口缘(阀座)
[0061]
61b肋部
[0062]
61c流入口
[0063]
62第二半体
[0064]
62a o型环
[0065]
62b肋部
[0066]
62c流出口
[0067]
7阀主体
[0068]
7a伸出部
[0069]
8施力部件。

技术特征:


1.一种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给侧连接管,其与供给管连接;排出侧连接管,其以沿着所述供给侧连接管的方式配置并与排出管连接;壳体,其与所述供给侧连接管和所述排出侧连接管连接,且具有向所述供给侧连接管内开口的流入口和向所述排出侧连接管内开口的流出口;阀座,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阀主体,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通过落座于所述阀座来切断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的连通,通过从所述阀座离座来将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连通;以及施力部件,其向使所述阀主体落座于所述阀座的方向施力,所述流入口以相对于所述阀主体的中心轴线而在所述供给侧连接管的延伸方向偏心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口以在所述排出侧连接管的延伸方向偏心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3.一种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阀,所述供给侧连接管用于将冷却介质引导至热交换部,所述排出侧连接管用于排出冷却介质。4.一种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流阀,所述供给侧连接管用于将冷却介质引导至热交换部,所述排出侧连接管用于排出冷却介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溢流阀及使用该溢流阀的冷却回路。本发明的溢流阀(1)具备:壳体(6),其与供给侧连接管(4a)和排出侧连接管(5a)连接,且具有流入口(61c)及流出口(62c);阀主体(7),其配置在壳体(6)内部,通过使阀主体(7)落座于设置在壳体(6)内部的阀座(开口缘61a),来切断流入口(61c)与流出口(62c)在壳体(6)内部的连通;施力部件(8),其对阀主体(7)向阀座(开口缘61a)施力。流入口(61c)以相对于阀主体(7)的中心轴线在供给管的延伸方向上偏心的方式设置于壳体(6)。于壳体(6)。于壳体(6)。


技术研发人员:

矢岛勋泰 古谷考利 森住翔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日本调温器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1.04.20

技术公布日:

2023/2/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42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介质   方式   溢流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