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设置有将人体产生的静电由足部传导至地面的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不论是皮鞋、运动鞋、凉鞋或拖鞋都会设置一鞋底结构,而现行大部分的鞋底结构都是由橡胶类的绝缘材质所制备而成,以使人们在穿着鞋子的状态下可以与地面形成绝缘的状态,然而,人体在与其他物体摩擦时下会累积许多的静电,若这些存在于人体内的静电电荷无法被顺利地导出人体时,将会使人体呈现不舒服或病态的感觉。
3.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已有业者在鞋底内部装设“接地导电结构”,主要将该接地导电结构的电性连接的两端部分别接触人体的足部与地面,以达到将人体内产生的静电电荷传导至地面的目的,然而,此种现有的接地导电结构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若是鞋底厚度不同的话,就必须另外制造不同尺寸的接地导电结构,如此将增加模具开发的成本与延长开发制作的时间;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曾申请授权公告号为twm605034u、名称为“接地导电鞋底”的实用新型专利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此专利所述的鞋底本体具有用以供足部踩踏的表面及与地面接触的底面;导电装置包含具导电特性的足接触件及地接触件,该足接触件包含足接触部、足抵靠部及足扣合部,该地接触件包含地接触部、地抵靠部、地扣合部及弹性部,该弹性部两端分别连接地扣合部及地抵靠部,足扣合部及地扣合部互相扣合,使足接触件与地接触件成电性连接状态,从而让使用者足部踩踏于鞋底本体表面时,利用足接触件与足部接触,地接触件与地面接触,将使用者身上所产生的静电传导至地面散去;然而,由于本专利的足接触件与地接触件由质地较软的塑胶等材质所制备而成,当其与鞋底本体卡合时,会因为使用者剧烈的运动而脱落,则传导静电电荷的功能随即失效;因此,如何借由创新的硬体设计,以使导电装置的足接触件及地接触件不会因为使用者跑步或走路的动作所产生的弯曲形变而导致其与鞋底本体脱落,顺利达到传导人体内的静电电荷至地面的主要目的,是鞋底结构等相关产业的开发业者与相关研究人员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将人体产生的静电由足部传导至地面的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主要借由可挠式的导电橡胶一体成形成导电模组的硬体设计,有效利用导电橡胶的弹力特性而与鞋底结构的主体进行卡合而紧固,以避免传统的接地导电鞋底的导电装置因变形脱落而无法传导静电电荷等问题,确实达到导电模组在使用者跑步或走动时可避免因主体弯曲或形变而自主体上脱落,以及有效带走使用者体内的静电电荷而维持其身体健康的主要优势。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为:提出一种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至少包括有一主体,以及一导电模组;主体包括有一第一表面、一与第一表面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
一贯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通孔;导电模组包括有一对应嵌设于第一表面的第一接触件、一对应嵌设于第二表面的第二接触件,以及一分别以电性连接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的导电件,导电件包括有一第一卡合部、一第二卡合部,以及一连接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连接部,其中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分别与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对应卡合。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电模组由可挠式的导电橡胶材质所制备而成。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件包括有一第一凹槽、一第二凹槽,以及一连接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第一贯孔,第一贯孔具有一第一直径,以及一第一高度。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触件包括有一第三凹槽、一第四凹槽,以及一连接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的第二贯孔,第二贯孔具有一第二直径,以及一第二高度。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包括有一对应卡扣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第一卡扣件与第二卡扣件,以及一卡合于第一贯孔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具有一第三直径,以及一第三高度,且第三直径大于第一直径,而第三高度大于第一高度。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包括有一对应卡扣于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的第三卡扣件与第四卡扣件,以及一卡合于第二贯孔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具有一第四直径,以及一第四高度,且第四直径大于第二直径,而第四高度大于第二高度。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电件的第一卡合部远离第二卡合部的一端部可进一步接设有一拉柄,且拉柄于导电件卡合于通孔后被移除。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件包括有一嵌设于第一表面的盖体,以及一连接盖体并开设有一容置空间的卡合件。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容置空间具有一第五直径,而第一卡合部对应卡合于容置空间内。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触件为鞋底样式或长条体等其中的一种态样。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主要借由可挠式的导电橡胶一体成形成导电模组的硬体设计,有效利用导电橡胶的弹力特性而与鞋底结构的主体进行卡合而紧固,以避免传统的接地导电鞋底的导电装置因变形脱落而无法传导静电电荷等问题,确实达到导电模组在使用者跑步或走动时可避免因主体弯曲或形变而自主体上脱落,以及有效带走使用者体内的静电电荷而维持其身体健康的主要优势。
附图说明
16.图1: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17.图2: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18.图3: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示图。
19.图4: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电模组分解图。
20.图5: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接触件结构示意图。
21.图6: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接触件结构示意图。
22.图7: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接触件结构示
意图。
23.图8: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接触件结构示意图。
24.图9: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电件结构示意图。
25.图10: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电模组卡合示意图。
26.图11: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四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接触件结构示意图。
27.图12: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四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接触件结构剖视图。
28.图13: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四较佳实施例的导电模组卡合示意图。
29.图号说明:1: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10:主体
30.11:第一表面
31.12:第二表面
32.13:通孔
33.20:导电模组
34.21:第一接触件
35.211:第一凹槽
36.212:第二凹槽
37.213:第一贯孔
38.214:盖体
39.215:卡合件
40.2151:容置空间
41.22:第二接触件
42.221:第三凹槽
43.222:第四凹槽
44.223:第二贯孔
45.23:导电件
46.231:第一卡合部2311:第一卡扣件2312:第二卡扣件2313:第一连接件232:第二卡合部2321:第三卡扣件2322:第四卡扣件2323:第二连接件233:连接部
47.234:拉柄
48.d1:第一直径
49.d2:第二直径
50.d3:第三直径
51.d4:第四直径
52.d5:第五直径
53.h1:第一高度
54.h2:第二高度
55.h3:第三高度
56.h4:第四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57.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整体结构仰视图,以及整体结构剖示图,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1至少由一主体10与一导电模组20所组合而成;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1主要借由可挠式的导电橡胶一体成形成该导电模组20的硬体设计,有效利用导电橡胶的弹力特性而与鞋底结构的主体10进行卡合而紧固,以避免传统的接地导电鞋底的导电装置因变形脱落而无法传导静电电荷等问题,确实达到该导电模组20在使用者跑步或走动时可避免因该主体10弯曲或形变而自该主体10上脱落,以及有效带走使用者体内的静电电荷而维持其身体健康的主要优势。
58.该主体10至少由一第一表面11、一第二表面12与一通孔13所组合而成,其中该主体10为构成一鞋体(图式未标示)的必要元件,以拖鞋为例,该主体10可结合一设置于其上的鞋面(图式未标示)而形成该拖鞋;此外,该第一表面11为提供一使用者(图式未标示)的足部接触并踩踏的表面,亦为该主体10的上表面,而该第二表面12与该第一表面11对应设置,并与地面接触,亦为该主体10的下表面;再者,该通孔13贯穿该第一表面11与该第二表面12,也就是说,该通孔13贯穿该主体10并连通该第一表面11与该第二表面12。
59.以可挠式的导电橡胶材质所制备而成的导电模组20至少由一第一接触件21、一第二接触件22与一导电件23所组合而成,其中该第一接触件21对应嵌设于该第一表面11并露出于该第一表面11,亦即该第一表面11形成有一第一槽体(图式未标示)供该第一接触件21容置,该第二接触件22对应嵌设于该第二表面12并露出于该第二表面12,亦即该第二表面12形成有一第二槽体(图式未标示)供该第二接触件22容置,而该导电件23分别以电性连接该第一接触件21与该第二接触件22。
60.请一并参阅图4与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电模组分解图,以及第一接触件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接触件21的中间部位贯穿有一设置于该第一接触件21的上表面的第一凹槽211、一设置于该第一接触件21的下表面的第二凹槽212,以及一第一贯孔213,该第一贯孔213连通该第一凹槽211与该第二凹槽212;此外,该第一贯孔213分别具有一第一直径d1,以及一第一高度h1。
61.此外,请再一次参阅图4与图6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接触件结构示意图所示,其中该第二接触件22的中间部位贯穿有一设置于该第二接触件22的上表面的第三凹槽221、一设置于该第二接触件22的下表面的第四凹槽222,以及一第二贯孔223,该第二贯孔223连通该第三凹槽221与该第四凹槽222;此外,该第二贯孔223分别具有一第二直径d2与一第二高度h2,其中该第二直径d2等于或不等于该第一直径d1,且该第二高度h2等于或不等于该第一高度h1;再者,该第二接触件22为鞋底样式或长条体等其中的一种态样,请一并参阅图7与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接触件结构示意图,以及其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接触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其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接触件22与第二表面12贴合且其外型与第二表面12相同,举例说明:第二表面12外型与鞋底样式相同;而其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接触件22的长度与
该主体10的长度相等,且呈现长条体的态样;必须注意的是,上述该第二接触件22的形状是为说明方便起见,而非以本实用新型所举为限,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该第二接触件22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只要该第二接触件22可以将静电电荷由人体传导至地面,并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实施。
62.再者,请再一次参阅图4与图9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电件结构示意图所示,其中该导电件23至少由一第一卡合部231、一第二卡合部232与一连接部233所组合而成;该第一卡合部231至少由一第一卡扣件2311、一第二卡扣件2312与一第一连接件2313所一体成形,其中该第一卡扣件2311与该第二卡扣件2312对应卡扣于该第一接触件21的第一凹槽211与该第二凹槽212内,而该第一连接件2313对应卡合于该第一接触件21的第一贯孔213内;此外,该第一连接件2313分别具有一第三直径d3,以及一第三高度h3,其中该第三直径d3大于该第一贯孔213的第一直径d1,而该第三高度h3大于该第一贯孔213的第一高度h1,以使该第一卡合部231可对应卡合并干涉于该第一接触件21内,以达到静电电荷传导的目的。
63.此外,该第二卡合部232至少由一第三卡扣件2321、一第四卡扣件2322与一第二连接件2323所一体成形,其中该第三卡扣件2321与该第四卡扣件2322对应卡扣于该第二接触件22的第三凹槽221与该第四凹槽222内,而该第二连接件2323对应卡合于该第二接触件22的第二贯孔223内;此外,该第二连接件2323分别具有一第四直径d4,以及一第四高度h4,其中该第四直径d4大于该第二贯孔223的第二直径d2,而该第四高度h4大于该第二贯孔223的第二高度h2,以使该第二卡合部232可对应卡合并干涉于该第二接触件22内,以达到静电电荷传导的目的。
64.再者,该连接部233的二端部分别连接该第一卡合部231与该第二卡合部232,也就是说,该连接部233的二端部分别以电性连接该第一卡合部231与该第二卡合部232,其中该第一接触件21接触该使用者的足部,以由该足部接收该用者体内的静电电荷并传导至与的接触的第一卡合部231,而该第一卡合部231再由与的接触的连接部233将该静电电荷传递至该第二卡合部232,而该第二卡合部232再将该静电电荷传递至与地面接触的第二接触件22,最后该第二接触件22再将该静电电荷传到至地面;此外,该连接部233的长度大于该通孔13的深度,由于组成该连接部233的材质为可挠性的导电橡胶,所以多的连接部233长度可在该通孔13内绕曲,同时也可以做为因该使用者移动而该主体10变形时的缓冲长度。
65.此外,请再一次参阅图9与图10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电模组卡合示意图所示,其中该导电件23的第一卡合部231远离该第二卡合部232的一端部接设有一拉柄234,而该拉柄234主要提供在该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1的制造过程时,该导电件23穿设于该通孔13使用;也就是说,一作业员(图式未标示)或一机械(图式未标示)在该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1的制造过程中,可使用手持该拉柄234或夹持该拉柄234的方式将该导电件23由该主体10的第二表面12经由该通孔13往该第一表面11方向移动(如图10所示),并使该第一卡合部231与该第二卡合部232对应卡合于该第一接触件21与该第二接触件22后,该使用者可将该拉柄234移除,以完成该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1(如图3所示)。
66.再者,请一并参阅图11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四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接触件结构示意图、第一接触件结构剖视图,以及导电模组卡合示意图,
其中该第一接触件21包括有一嵌设于该第一表面11并露出该第一表面11的盖体214,以及一连接该盖体214并开设有一容置空间2151的卡合件215,其中该容置空间2151具有一第五直径d5,而该第一卡合部231对应卡合于该容置空间2151内,以使该第一卡合部231可对应卡合并干涉于该第一接触件21内,以达到静电电荷传导的目的。
67.由上述的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与产品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68.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主要借由可挠式的导电橡胶一体成形成导电模组的硬体设计,有效利用导电橡胶的弹力特性而与鞋底结构的主体进行卡合而紧固,以避免传统的接地导电鞋底的导电装置因变形脱落而无法传导静电电荷等问题,确实达到导电模组在使用者跑步或走动时可避免因主体弯曲或形变而自主体上脱落,以及有效带走使用者体内的静电电荷而维持其身体健康的主要优势。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一主体(10),包括有一第一表面(11)、一与该第一表面(11)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表面(12),以及一贯穿该第一表面(11)与该第二表面(12)的通孔(13);以及一导电模组(20),包括有一对应嵌设于该第一表面(11)的第一接触件(21)、一对应嵌设于该第二表面(12)的第二接触件(22),以及一分别以电性连接该第一接触件(21)与该第二接触件(22)的导电件(23),该导电件(23)包括有一第一卡合部(231)、一第二卡合部(232),以及一连接该第一卡合部(231)与该第二卡合部(232)的连接部(233),其中该第一卡合部(231)、该第二卡合部(232)分别与该第一接触件(21)、该第二接触件(22)对应卡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电模组(20)由可挠式的导电橡胶材质所制备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接触件(21)包括有一第一凹槽(211)、一第二凹槽(212),以及一连接该第一凹槽(211)与该第二凹槽(212)的第一贯孔(213),该第一贯孔(213)具有一第一直径(d1),以及一第一高度(h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接触件(22)包括有一第三凹槽(221)、一第四凹槽(222),以及一连接该第三凹槽(221)与该第四凹槽(222)的第二贯孔(223),该第二贯孔(223)具有一第二直径(d2),以及一第二高度(h2)。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卡合部(231)包括有一对应卡扣于该第一凹槽(211)与该第二凹槽(212)的第一卡扣件(2311)与第二卡扣件(2312),以及一卡合于该第一贯孔(213)的第一连接件(2313),该第一连接件(2313)具有一第三直径(d3),以及一第三高度(h3),且该第三直径(d3)大于该第一直径(d1),而该第三高度(h3)大于该第一高度(h1)。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卡合部(232)包括有一对应卡扣于该第三凹槽(221)与该第四凹槽(222)的第三卡扣件(2321)与第四卡扣件(2322),以及一卡合于该第二贯孔(223)的第二连接件(2323),该第二连接件(2323)具有一第四直径(d4),以及一第四高度(h4),且该第四直径(d4)大于该第二直径(d2),而该第四高度(h4)大于该第二高度(h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电件(23)的第一卡合部(231)远离该第二卡合部(232)的一端部进一步接设有一拉柄(234),且该拉柄(234)于该导电件(23)卡合于该通孔(13)后被移除。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接触件(21)包括有一嵌设于该第一表面(11)的盖体(214),以及一连接该盖体(214)并开设有一容置空间(2151)的卡合件(215)。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置空间(2151)具有一第五直径(d5),而该第一卡合部(231)对应卡合于该容置空间(2151)内。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接触件(22)为鞋底样式或长条体其中的一种态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为一种设置有将人体产生的静电由足部传导至地面的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电装置的鞋底结构包括一主体与一导电模组,借此,本实用新型主要借由可挠式的导电橡胶一体成形成导电模组的硬体设计,有效利用导电橡胶的弹力特性而与鞋底结构的主体进行卡合而紧固,以避免传统的接地导电鞋底的导电装置因变形脱落而无法传导静电电荷等问题,确实达到导电模组在使用者跑步或走动时可避免因主体弯曲或形变而自主体上脱落,以及有效带走使用者体内的静电电荷而维持其身体健康的主要优势。主要优势。主要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

李文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太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5

技术公布日:

2023/1/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2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37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鞋底   结构   凹槽   有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