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对于液体通常采用液体灌装机进行灌装,由于液体灌装机械包含的范围广泛,所以针对液体灌装机械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有相应的灌装设备。液体灌装机按灌装原理可分为常压灌装机、压力灌装机、真空灌装机、自动定量液体灌装机。
3.全自动活塞式液体灌装机在原本灌装机系列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并增加了部分附加功能。使产品在使用操作、精度误差、装机调整、设备清洗、维护保养等方面更加简单方便。广泛适用于日化、油脂等各行业,可对不同高粘度流体进行灌装。机器设计紧凑合理、外形简洁美观,灌装量调节方便。
4.半自动液体灌装机采用单头柱塞式定量充填装置,该机是通过调定柱塞运动的距离来实现物料定量供给,同时在计量范围内根据不同充填量做任意调节,具有操作简便,结构简单等特点,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符合食品、医药生产卫生要求。用途广泛,适用于日用化学、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的膏体、液体定量灌装,也用于已封尾软管的定量灌装。
5.但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问题:
6.1、目前的液体灌装装置不能精确称量小剂量的液体,通常需要采用人工量取后再进行灌装机灌装,而人工量取耗时长、精度差、工作效率低,从而导致小剂量液体灌装的成本较高;2、液体灌装装置在灌装过程中液体回流会造成精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灌装装置对于小计量液体不能精确量取且灌装过程中回流造成液体损失,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解决小计量液体精确量取和量取过程中液体回流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包括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包括第一阻隔阀和第二阻隔阀;储液缓冲筒,所述储液缓冲筒设置于所述第一阻隔阀和所述第二阻隔阀之间;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内腔中设置有气缸推杆和调节手柄,所述气缸推杆具有两端,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手柄,另一端伸入所述储液缓冲筒;出液管道,所述出液管道与所述进液管道连通;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内腔中设置有推液杆,所述推液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出液管道。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液管道用于传输液体,进液管道中的第一阻隔阀用于防止液体在从储液缓冲筒传输至出液管道的过程中回流并从进液管道流出造成液体的损耗,第二阻隔阀用于防止液体在从出液管道到装置外部的装填瓶的过程中液体回流并从进液管道流出造成体液的损耗,第一阻隔阀和第二阻隔阀的设置减少了液体在灌装过程中的损耗保证了灌装的精度。
11.储液缓冲筒在液体灌装的过程中起临时储存的作用。同时,储液缓冲筒和第一气缸结合可以起到对液体定量的作用。调节手柄与气缸推杆相连接,在使用前,根据灌装的装填量可以将调节手柄调整相应的位置上,调节手柄带动气缸推杆调整储液缓冲筒的容积分布,使储液缓冲筒内可装填的容积等于灌装的装填量,从而精准把控液体的装填量,起到对液体定量的作用。第一气缸为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在将液体吸入或吸出储液缓冲筒时实现自动化的效果。
12.第二气缸为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在将液体吸入或挤出储液缓冲筒时实现自动化的效果。
13.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缓冲筒的内腔设置有阻液板,所述阻液板将所述储液缓冲筒的内腔一分为二。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储液缓冲筒的内腔设置有阻液板,阻液板将储液缓冲筒的内腔一分为二,仅储液缓冲筒与进液管道相连通一侧的内腔装填液体。阻液板在此起分隔储液缓冲筒内腔的同时也在将液体从储液缓冲筒挤出时施加推动力。
15.进一步的,所述阻液板和所述储液缓冲筒之间设置有阻液板密封圈。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防止溶液从储液缓冲筒与进液管道相连通一侧的内腔流向另一侧的内腔导致液体的损耗,阻液板和储液缓冲筒之间设置有阻液板密封圈。
17.进一步的,所述阻液板密封圈固定于所述阻液板侧壁。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止阻液板密封圈在阻液板滑动的过程中脱落从而破坏密封性,故阻液板密封圈固定于阻液板的侧壁并随着阻液板的滑动而滑动。
19.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缓冲筒外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刻度的取值范围为0.1ml-100ml。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液体的量取更精确,储液缓冲筒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且为了保证小剂量液体的量取,故刻度的取值范围设置为0.1ml-100ml。
21.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道至少包括用于进液的进液口、用于连通出液管道的连通端口和用于连接储液缓冲筒的连接端口。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液管道至少包括三个端口,一个端口为用于进液的进液口,一个用于连通出液管道的连通端口,一个用于连接储液缓冲筒的连接端口。设置不同的端口连接不同的部分可以保证部分部件损坏时只对该部件进行更换,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成本。
2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口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储液缓冲筒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连接端口设置有外螺纹,可用于连接储液缓冲筒,也可以连接其他具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的处理液体的部件。储液缓冲筒的一端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故储液缓冲筒与进液管道螺旋连接。可以实现储液缓冲筒在使用过程中可更换的效果。
25.进一步的,所述内螺纹的表面和所述外螺纹的表面均涂有螺纹胶。
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表面涂有螺纹胶,此处的螺纹胶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锁紧放松,金属螺钉受冲击震动作用很容易产生松动或脱机,传统的机械锁固方法都不够理想,而化学锁固方法廉价有效。如果将螺钉涂上厌氧胶后进行装配,固化
后在螺纹间隙中形成强韧塑性胶膜,使螺钉锁紧不会松动。第二个作用是密封防漏,任何平面都不可能完全紧密接触,需防漏密封,螺纹胶用于螺纹管接头和螺纹插塞的密封有良好的防漏效果。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隔阀和所述第二阻隔阀采用液压单向阀。
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单向阀属于止回阀的其中一种,在此处第一阻隔阀和第二阻隔阀采用单向阀的目的一个是为了保证液体不会回流造成液体的损失,另一个是由于此处的阀门需要承受压力,综合而言,此处采用单向阀优于其他的止回阀。
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第二气缸的侧壁设置有第三气管和第四气管。
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用于连接气动装置,使第一气缸在气动装置的作用下将液体吸入或挤出储液缓冲筒;第三气管和第四气管用于连通气动装置,使第二气缸在气动装置的作用下将液体吸入或挤出出液管道。
3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3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设置了储液缓冲筒和第一气缸,在灌装小剂量液体时用装置代替了人工取量液体,达到了耗时短、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效果;同时设置了第一阻隔阀和第二阻隔阀在不同阶段防止液体回流,进一步提升了灌装的精度。
附图说明
3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3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缓冲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出液管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进液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9.1-第一气缸,11-气缸推杆,12-调节手柄,13-第一气管,14-第二气管,2-储液缓冲筒,21-阻液板,22-阻液板密封圈,3-第二气缸,31-推液杆,32-第三气管,33-第四气管,34-推液杆密封圈,4-出液管道,41-出液口,5-进液管道,51-第一阻隔阀,52-第二阻隔阀,53-进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41.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
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以相应地改变。
42.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43.实施例1
44.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如图1所示,
45.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包括第一气缸1、储液缓冲筒2、第二气缸3、出液管道4和进液管道5五个部分。
46.其中,第一气缸1的内腔中设置有气缸推杆11和调节手柄12,气缸推杆11为圆柱形,气缸推杆11具有两端,其中左端贯穿第一气缸1向外延伸,右端与调节手柄12相连接。调节手柄12为圆柱形,调节手柄12具有两端,左端与气缸推杆11相连接,右端贯穿第一气缸1向外延伸且调节手柄12的右端为了方便把握设置有握柄。在调节手柄12的侧表面设置有刻度,刻度的范围为0.1ml-100ml,通过向右拉动调节手柄12调整待灌装的装填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调节手柄12的形状以及刻度的范围,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制。在第一气缸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气管13和第二气管14,第一气管13设置于第一气缸1的左半部分,在将液体吸入储液缓冲筒2时第一气管13连接气动装置,使第一气缸1在气动的作用下带动气缸推杆11向右运行;第二气管14设置于第一气缸1的右半部分,在将液体挤出储液缓冲筒2时第二气管14连接气动装置,使第一气缸1在气动的作用下带动气缸推杆11向左运行。
47.储液缓冲筒2为中空的圆柱,储液缓冲筒2的内腔设置有阻液板21,如图2所示,阻液板21为圆形设置于内腔中并将储液缓冲筒2的内腔一分为二,阻液板21左侧内腔用于装填溶液,右侧内腔空置用于阻液板21的移动。阻液板21的右侧壁与气缸推杆11相连接,阻液板21的移动通过气缸推杆11完成。为了保证左侧内腔的密闭性,阻液板21和储液缓冲筒2之间设置有阻液板密封圈22,阻液板密封圈22与阻液板21固定连接。
48.第二气缸3的内腔设置有推液杆31,推液杆31为圆柱形,推液杆31具有两端,其中下端贯穿第二气缸3向外延伸。在第二气缸3的侧壁设置有第三气管32和第四气管33,第四气管33设置于第二气缸3的下半部分,在将液体吸入出液管道4时第四气管33连接气动装置,使第二气缸3在气动的作用下带动推液杆31向上运行;第三气管32设置于第二气缸3的下半部分,在将液体从出液管道4挤出时第四气管33连接气动装置,使第二气缸3在气动的作用下带动推液杆31向左运行。
49.出液管道4为中空的圆柱形,推液杆31的一端位于出液管道4的内腔中用于挤压出液管道4中的液体。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液体位于推液杆31的下方,出液管道4与推液杆31之间设置有推液杆密封圈34,推液杆密封圈34固定于推液杆31之上。出液管道4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进液管道5的通孔。
50.如图4所示,进液管道5为中空的圆柱形,进液管道5具有三个端口,第一个端口为进液口53,进液口53位于进液管道5的最下方;第二个端口设置于进液管道5的侧壁,在此处
第二个端口用于连接储液缓冲筒2;第三个端口位于进液管道5的最上方,用于连通出液管道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端口的相对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改第二个端口的连接的物件。在第二个端口与第一个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阻隔阀52,在第二个端口和第三个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阻隔阀51。
51.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储液缓冲筒2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该刻度的取值范围为0.1ml-100ml。储液缓冲筒2的外表面的刻度与调节手柄12上的刻度取值范围以及刻度方向保持一致。
52.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进液管道5的第二个端口开口端设置有外螺纹,储液缓冲筒2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进液管道5与储液缓冲筒2螺旋连接。若待装填的液体需要处理,可在进液管道5与储液缓冲筒2之间设置一个液体处理部,液体处理部的左端设置有与第二个端口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右端设置有与储液缓冲筒2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液体处理部包括但不限于搅拌机、混合仪。此时,液体处理部左端与第二个端口螺旋连接,液体处理部右端与储液缓冲筒2螺旋连接。
53.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表面涂有螺纹胶,此处的螺纹胶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锁紧放松,金属螺钉受冲击震动作用很容易产生松动或脱机,传统的机械锁固方法都不够理想,而化学锁固方法廉价有效。如果将螺钉涂上厌氧胶后进行装配,固化后在螺纹间隙中形成强韧塑性胶膜,使螺钉锁紧不会松动。第二个作用是密封防漏,任何平面都不可能完全紧密接触,需防漏密封,螺纹胶用于螺纹管接头和螺纹插塞的密封有良好的防漏效果。
54.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阻隔阀51和第二阻隔阀52均采用单向阀,单向阀属于止回阀的其中一种,但二者仍存在着少量的区别单向阀是属于控制型的单向阀,而止回阀则是属于非控制型的单向阀。单向阀一般是被运用于提供压力的场合中,目的是为了保持管线的压力。而止回阀虽然同样也可以起到保持管线压力的效果,但是一般都是被运用于控制介质回流,对压力一般都不做要求。也就是说单向阀拥有控制的倾向,而止回阀却只拥有纯自然的作用。在此处第一阻隔阀51和第二阻隔阀52采用单向阀的目的一个是为了保证液体不会回流造成液体的损失,另一个是由于此处的阀门需要承受压力,综合而言,此处采用单向阀优于其他的止回阀。
55.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流程如下:
56.根据灌装的装填量将调节手柄12调整到相应的位置上,将第一气缸1上连接电源且第一气缸1上的第一气管13连接气源,打开电源和气源,打开第二阻隔阀52并且关闭第一阻隔阀51,第一气缸1在气动的作用下带动气缸推杆11向右运行,液体从进液口53经过进液管道5进入到储液缓冲筒2的左内腔中。当阻隔版运行到储液缓冲筒2最右侧时,则储液缓冲筒2内的液体量达到灌装的装填量,此时第一气缸1停止运行。
57.关闭第二阻隔阀52,打开第一阻隔阀51,将气源连接于第一气缸1的第二气管14上和第二气缸3的第四气管33上,并将第一气缸1和第二气缸3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和气源。第一气缸1在气动的作用下带动气缸推杆11向左运行,第二气缸3在气动的作用下带动推液杆31向上运行。此时,位于储液缓冲筒2中的液体流出储液缓冲筒2,经过进液管道5流向出液管道4。最终液体被装填与出液管道4中,此时第一气缸1和第二气缸3停止运行,手动关闭第一阻隔阀51。
58.将气源连接于第三气管32上,第二气缸3连接电源。打开气源和电源,第二气缸3在气动的作用下带动推液杆31向下运行,液体从出液管道4的出液口41挤出并装填于容器中,完成灌装。
59.将气源连接于第三气管32上,第二气缸3连接电源。打开气源和电源,第二气缸3在气动的作用下带动推液杆31向下运行,液体从出液管道4的出液口41挤出并装填于容器中,完成灌装。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道(5),所述进液管道(5)包括第一阻隔阀(51)和第二阻隔阀(52);储液缓冲筒(2),所述储液缓冲筒(2)设置于所述第一阻隔阀(51)和所述第二阻隔阀(52)之间;第一气缸(1),所述第一气缸(1)的内腔中设置有气缸推杆(11)和调节手柄(12),所述气缸推杆(11)具有两端,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手柄(12),另一端伸入所述储液缓冲筒(2);出液管道(4),所述出液管道(4)与所述进液管道(5)连通;第二气缸(3),所述第二气缸(3)的内腔中设置有推液杆(31),所述推液杆(31)的一端伸入所述出液管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缓冲筒(2)的内腔设置有阻液板(21),所述阻液板(21)将所述储液缓冲筒(2)的内腔一分为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板(21)和所述储液缓冲筒(2)之间设置有阻液板密封圈(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板密封圈(22)固定于所述阻液板(21)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缓冲筒(2)外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刻度的取值范围为0.1ml-100ml。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道(5)包括用于进液的进液口(53)、用于连通出液管道(4)的端口和用于连接储液缓冲筒(2)的连接端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口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储液缓冲筒(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的表面和所述外螺纹的表面均涂有螺纹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阀(51)和所述第二阻隔阀(52)采用液压单向阀。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气管(13)和第二气管(14),第二气缸(3)的侧壁设置有第三气管(32)和第四气管(3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一种自吸气动灌装装置包括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包括第一阻隔阀和第二阻隔阀;储液缓冲筒,所述储液缓冲筒设置于所述第一阻隔阀和所述第二阻隔阀之间;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内腔中设置有气缸推杆和调节手柄,所述气缸推杆具有两端,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手柄,另一端伸入所述储液缓冲筒;出液管道,所述出液管道与所述进液管道连通;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内腔中设置有推液杆,所述推液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出液管道。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储液缓冲筒和第一气缸,在灌装小剂量液体时用装置代替了人工取量液体,达到了耗时短、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郭金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四川伴农动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2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4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34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缸   所述   液体   管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