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


背景技术:



2.塔吊基础的设置一方面要满足规范及说明书要求,另一方面也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结构,在塔吊基础选点的时候,应优先考虑能够利用地连墙和工程桩的位置,进而减少塔吊桩的打桩成本。塔吊基础结合地连墙组合基础体系,充分利用了工程原有的结构,包括地连墙与旋挖灌注桩。地连墙整体性好,旋挖灌注桩承载力高,由这两种结构作为塔吊基础的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保证了施工安全,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以优化塔吊基础设置,充分利用工程原有的结构,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施工安全,节约施工成本。
4.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包括:地连墙、灌注桩和在地连墙和灌注桩上的承台,所述地连墙为原基坑内的地连墙,所述灌注桩的位置与地连墙位置对称分布,所述承台于地连墙和灌注桩上面浇筑而成。
5.进一步,所述承台的水平钢筋与地连墙预留的钢筋接驳器相连接后进行捆扎,承台的竖直钢筋于所述灌注桩钢筋上进行捆扎。
6.进一步,所述承台与基坑的底板位置相重合,在所述地连墙上进行植筋,承台的部分水平钢筋与所述植筋搭接后进行捆扎。
7.进一步,所述植筋的长度为500-1000mm。
8.进一步,所述灌注桩的根数至少为1根。
9.进一步,所述灌注桩为原基坑内的灌注桩。
10.进一步,所述灌注桩的根数为2根。
11.进一步,2根所述灌注桩对称布置,1根灌注桩为原基坑内的灌注桩,另外1根灌注桩在基坑底部旋挖而成。
12.进一步,所述灌注桩为旋挖灌注桩。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
14.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1)首先综合考虑工期、地上结构施工、现场施工道路、材料堆场等因素 ,结合塔吊基础与结构承台、柱、主梁等的位置关系以及附墙可行性等要求,对塔吊进行精确定位;
16.步骤2)利用原基坑内的已经施工的地连墙和灌注桩,在地连墙和灌注桩上进行承台施工,完成塔吊基础施工。
17.进一步,在步骤2)中,当塔吊定位与基坑内底板位置重合,则在地连墙与承台重叠
处,承台的部分水平钢筋与地连墙预留的钢筋接驳器相连接后进行捆扎,地连墙上进行植筋,承台的另外部分水平钢筋与植筋直接搭接后进行捆扎,承台的竖直钢筋与已有灌注桩的钢筋搭接后进行捆扎,完成所有承台钢筋捆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塔吊基础施工。
18.进一步,在步骤2)中,当塔吊定位与基坑内底板位置不重合,则在地连墙与承台重叠处,承台的水平钢筋与地连墙预留的钢筋接驳器相连接后进行捆扎,承台的竖直钢筋与已有灌注桩的钢筋搭接后进行捆扎,完成所有承台钢筋捆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塔吊基础施工。
19.进一步,在基坑底部,已有灌注桩对称位置上,旋挖新灌注桩,承台竖直钢筋搭接已有灌注桩和新灌注桩的钢筋后,进行捆扎,完成所有承台钢筋捆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塔吊基础施工。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
21.(1)本实用新型的塔吊基础结合地连墙组合基础体系,能够充分利用了工程原有的基坑内的结构,包括地连墙与旋挖灌注桩,避免了不必要的施工工序,进而减少塔吊桩的打桩成本。
22.(2)原基坑内的地连墙整体性好,旋挖灌注桩承载力高,由这两种结构作为塔吊基础的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保证了施工安全,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实施例3中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实施例1中塔吊承台与地连墙连接剖面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实施例1中塔吊承台与底板连接剖面图。
26.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27.1.塔吊,2.灌注桩,3.承台,4.地连墙,5.钢筋接驳器,6. 植筋,7. 底板,8. 承台的水平钢筋,9.底板的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
29.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地连墙4、灌注桩2和在地连墙4和灌注桩2上的承台3,所述地连墙4为原基坑内的地连墙,所述灌注桩2的位置与地连墙4位置对称分布,承台3于地连墙4和灌注桩2上面浇筑而成。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部分区域与地连墙4重叠,因此利用基坑内的部分地连墙4,结合现场已施工的灌注桩2的基础上,或者结合现场现旋挖的灌注桩2的基础上,浇筑塔吊的承台3,建成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为了承台3的稳定,灌注桩2的位置与地连墙4的位置对称分布。也即是灌注桩2在承台3的对称的位置上,或者在承台3对称的边角位置上。此结合地连墙的塔吊基础提高了塔吊地基的承载力,保证了施工安全,并且节省了施工成本。
33.进一步,如图1至图3中所示,所述承台的水平钢筋8与地连墙4预留的钢筋接驳器5相连接后进行捆扎,承台的竖直钢筋于所述灌注桩2的钢筋搭接后进行捆扎。此从权限定了在地连墙4和灌注桩2上施工的承台3钢筋的接续和捆扎。
34.进一步,如图1至图3中所示,所述承台3与基坑的底板7位置相重合,在所述地连墙4上进行植筋6,部分承台水平钢筋8与所述植筋6搭接后进行捆扎。此结构为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情况,在塔吊位置与基坑内底板位置重合时,塔吊基础中承台的钢筋的接续和捆扎。承台3厚度大于基坑内底板7的厚度,因此需要在地连墙上进行植筋,从而达到大厚度的承台3混凝土浇筑需要的钢筋密度。进一步,所述植筋的长度为500-1000mm。承台3与地连墙4重合位区域面积的大小,决定了植筋的长度。
35.进一步,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灌注桩2的根数至少为1根,所述灌注桩2为原基坑内的灌注桩。灌注桩2的根数的多少根据塔吊承重的多少决定,塔吊承重的量大,则灌注桩的根数就要多。在本实用新型中,塔吊承重的最小值决定了灌注桩2的根数至少为一根。本实用新型的塔吊基础区域与原有基坑内地连墙的区域相重叠,因此也就在基坑内的至少一根灌注桩2作为塔吊的灌注桩。
36.进一步,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灌注桩2的根数为2根,2根所述灌注桩2对称布置,1根灌注桩2为原基坑内的灌注桩,另外1根灌注桩2在基坑底部旋挖而成。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灌注桩2的根数为2根,2根灌注桩2的位置对称分布,即对称分布在承台3一边的两端,并且2根灌注桩2的位置与地连墙4的位置也是对称分布,此种设置为承台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2根灌注桩2为基坑内原有的灌注桩,另外一根灌注桩2为现场旋挖而成。
37.进一步,所述灌注桩2为旋挖灌注桩。灌注桩2选择旋挖灌注桩是因为旋挖灌注桩是因为原基坑内的灌注桩为旋涡灌注桩。并且在施工现场对于旋挖灌注桩的施工条件要求较低,施工设备常备。因此采用了灌注桩2采用了旋挖灌注桩。
38.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步骤1)首先综合考虑工期、地上结构施工、现场施工道路、材料堆场等因素,结合塔吊基础与结构承台、柱、主梁等的位置关系以及附墙可行性等要求,对塔吊进行精确定
位;
40.步骤2)利用原基坑内的已经施工的地连墙和灌注桩,在地连墙和灌注桩上进行承台施工,完成塔吊基础施工。
41.实施例1
42.当塔吊定位与基坑内底板位置重合,利用原有地连墙和灌注桩的基础上,进行塔吊基础的施工。具体是,在本实施例中,基坑底板的厚度为1.5m,承台厚度为1.7m,为方便施工,将基坑底板的厚度调整至1.7m,方便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承台与地连墙重叠处,顶部钢筋与地连墙预留的钢筋接驳器相连接,然后再地连墙上进行植筋,满足承台施工需要的钢筋密度。在地连墙与承台重叠处,承台的部分水平钢筋与地连墙预留的钢筋接驳器相连接后进行捆扎,地连墙上进行植筋,植筋的长度为植筋长度为950mm。承台的另外部分水平钢筋与植筋直接搭接后进行捆扎,承台的竖直钢筋与已有灌注桩的钢筋搭接后进行捆扎,完成所有承台钢筋捆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塔吊基础施工。
43.实施例2
44.当塔吊定位与基坑内底板位置不重合,利用原有地连墙和灌注桩的基础上,进行塔吊基础的施工。具体是,在地连墙与承台重叠处,承台的水平钢筋与地连墙预留的钢筋接驳器相连接后进行捆扎,承台的竖直钢筋与已有灌注桩的钢筋搭接后进行捆扎,完成所有承台钢筋捆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塔吊基础施工。
45.实施例3
46.当塔吊承重大于160kpa时,基坑内的原有一根灌注桩的承受力小于塔吊基础下面灌注桩要求的承受力。在本实施例中,现场旋挖一根灌注桩来分担塔吊基础的承受力。具体是,在地连墙与承台重叠处,承台的水平钢筋与地连墙预留的钢筋接驳器相连接后进行捆扎,在基坑底部,已有灌注桩对称位置上,旋挖新灌注桩,承台竖直钢筋搭接已有灌注桩和新灌注桩的钢筋后,进行捆扎,完成所有承台钢筋捆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塔吊基础施工。
47.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连墙(4)、灌注桩(2)和在地连墙(4)和灌注桩(2)上的承台(3),所述地连墙(4)为原基坑内的地连墙,所述灌注桩(2)的位置与地连墙(4)位置对称分布,所述承台(3)于地连墙(4)和灌注桩(2)上面浇筑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3)的水平钢筋(8)与地连墙(4)预留的钢筋接驳器(5)相连接后进行捆扎,承台(3)的竖直钢筋与所述灌注桩(2)的钢筋搭接后进行捆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3)与原基坑的底板(7)位置相重合,在所述地连墙(4)上进行植筋(6),承台(3)的部分水平钢筋(8)与所述植筋(6)搭接后进行捆扎。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6)的长度为500-10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2)的根数至少为1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2)为原基坑内的灌注桩。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2)的根数为2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2根所述灌注桩(2)对称布置,1根灌注桩(2)为原基坑内的灌注桩,另外1根灌注桩(2)在基坑底部旋挖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1、5、6、7和8任一项所述的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为旋挖灌注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地连墙基础的塔吊基础,包括地连墙、灌注桩和在地连墙和灌注桩上的承台,所述地连墙为原基坑内的地连墙,所述灌注桩的位置与地连墙位置对称分布,所述承台于地连墙和灌注桩上面浇筑而成。本实用新型利用地连墙整体性好,旋挖灌注桩承载力高,由这两种结构都是原基坑内已有建筑作为塔吊基础的组成部分,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保证了施工安全,节约了施工成本。节约了施工成本。节约了施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卞昆 蒋达 曾建清 林培瀚 王俊伟 徐少鑫 刘凯锋 罗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8

技术公布日:

2023/2/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25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塔吊   钢筋   基坑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