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纳米酶材料在肿瘤双靶向载药系统中的应用



1.本公开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纳米材料肿瘤靶向载药系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目前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临床上对癌症的常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以上方案组合疗法,其中化疗属于是临床首选的方案之一,然而,传统化疗药物靶向性差,对正常细胞有毒副作用。
3.在肿瘤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即为肿瘤微环境(tme),tme相对缺氧,过氧化氢(h2o2)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较高,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常规方法的效果。
4.因此,针对肿瘤微环境,构建酶促反应效率高的复合纳米酶体系用于肿瘤双靶向载药系统,则在临床的癌症中具有更为明显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复合纳米酶材料在肿瘤双靶向载药系统中的应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复合纳米酶材料在肿瘤双靶向载药系统中的应用,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用于制备抗肿瘤的注射剂或植入给药剂中应用,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样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样活性(cat)以及谷胱甘肽氧化酶样活性(gsh-ox);
7.该应用方法包括:
8.以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为造影剂,通过磁共振确定肿瘤位置;
9.在所述肿瘤位置设置磁场,并注射含有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的注射剂或给药剂。
1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为在多金属构成的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原位生长铜离子掺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2(cu),形成核壳结构,再将氧化透明质酸键合至核壳结构表面,再装载化疗药物,制得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
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肿瘤位置设置磁场,磁感应强度为3800-4200gs。
12.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含有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的注射剂或给药剂,注射量为15-25mg/kg。
13.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中化疗药物的载药量为36.3-38.3%。
14.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中化疗药物的包封率为88.1-90.1%。
15.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纳米酶的晶体尺寸为35-45nm。
16.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纳米酶中铜离子掺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2(cu),zr
4+
与cu
2+
摩尔比为1:2。
17.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纳米酶材料在肿瘤双靶向载药系统中的应用,针对肿瘤微环境的特点,结合铁死亡这一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纳米酶材料在肿瘤
双靶向载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首先以具有磁性的复合纳米酶材料作为mir造影剂,通过磁共振技术确定肿瘤的位置,进一步利用复合纳米酶的生物活性靶向和肿瘤组织的外部磁场的物理磁靶向,实现化疗药物功能分子在靶部位的特异性释放。复合纳米酶材料为在多金属构成的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原位生长铜离子掺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2(cu),形成核壳结构,再将氧化透明质酸键合至核壳结构表面,再装载化疗药物,制得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本发明利用其表面氨基与oha分子的醛基形成酸敏感的席夫碱键,由oha修饰的纳米粒子在生理环境下稳定存在,而在肿瘤组织酸性环境条件中席夫碱键断裂,释放纳米粒子,利用肿瘤微环境中较高h2o2产生氧气,改善组织缺氧;并将h2o2催化为有毒的
·
oh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消耗肿瘤微环境中的高浓度gsh,引起gpx4的失活,导致铁死亡,通过一系列的级联酶活反应,达到对肿瘤的最大杀伤效果。
18.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19.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20.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21.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铁酸锌纳米材料(znfe2o4)的扫描电镜(sem)图像;
22.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铁酸锌纳米材料(znfe2o4)的xrd图谱;
23.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uio66-nh2(cu)的扫描电镜(sem)图像;
24.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zr
4+
和cu
2+
不同比例的uio66-nh2(cu)的xrd图谱;
25.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zr
4+
和cu
2+
不同比例的uio66-nh2(cu)的cat活性;
26.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oha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图(ftir);
27.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的扫描电镜(sem)图像;
28.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的xrd图谱;
29.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图(ftir);
30.图10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31.图1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以h2o2为底物的酶学动力学曲线;
32.图1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对h2o2的消耗图;
33.图1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各材料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产生溶解氧曲线;
34.图14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不同d/z@uco浓度对gsh的消耗;
35.图1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不同d/z@uco浓度下t2-加权图像及信号强度;
36.图1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d/z@uco的磁性图片(左:不加磁铁,右:加磁铁);
37.图1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d/z@uco与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共孵育24h后,测定的细胞活性示意图;
38.图1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d/z@uco在不同ph,不同h2o2浓度条件下,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39.图1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d/z@uco的细胞内o2水平变化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图;
40.图20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d/z@uco的细胞内o2水平的平均荧光强度统计;
41.图2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d/z@uco的细胞内gsh水平;
42.图22示出了d/z@uco作用后的细胞表达gpx4的clsm图像;
43.图23示出了d/z@uco作用后的细胞表达gpx4的clsm图的平均荧光统计;
44.图24示出了d/z@uc、d/z@uco、d/z@uco+m处理后细胞摄取图像;
45.图25示出了不同组21天后肿瘤的重量和肿瘤的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公开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47.一种复合纳米酶材料在肿瘤双靶向载药系统中的应用,复合纳米酶材料用于制备抗肿瘤的注射剂或植入给药剂中应用,复合纳米酶材料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样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样活性(cat)以及谷胱甘肽氧化酶样活性(gsh-ox);
48.该应用方法包括:
49.s1、以复合纳米酶材料为造影剂,通过磁共振确定肿瘤位置;
50.s2、在肿瘤位置设置磁场,并注射含有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的注射剂或给药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3800-4200gs。
51.根据受试者体重确定注射量,注射量为15-25mg/kg,假设注射量为20mg/kg,例如对于60kg的受试者来说,注射量为1200mg。
52.在一个示例中,复合纳米酶材料为在多金属构成的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原位生长铜离子掺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2(cu),形成核壳结构,再将氧化透明质酸键合至核壳结构表面,再装载化疗药物,制得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
53.该复合纳米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4.1、多金属构成的磁性纳米粒子以铁酸锌纳米酶为例,铁酸锌纳米酶(znfe2o4)制备:
55.将0.164g氯化锌、0.649g六水合氯化铁、0.240g二水合柠檬酸钠和1.200g乙酸钠溶于二乙二醇溶液中,将上述混合物于室温下超声搅拌,然后将得到的悬浊液移入反应釜中,温度为200℃条件下加热反应12h;将得到的产物依次用纯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在转速为11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0min,60℃真空干燥12h得到znfe2o4(z)纳米材料。
56.1.1znfe2o4表征
57.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获得铁酸锌纳米材料的形貌。如图1所示,所得的znfe2o4呈球形结构,粒径在30nm左右。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析验证其晶体结构,结果如图2所示,所得到znfe2o4,xrd图谱与znfe2o4标准卡片(jcpds 22-1012)相对应,说明znfe2o4成
功制备。
58.2、制备znfe2o4@uio66-nh2(cu)(z@uc)粉末,即在磁铁酸锌纳米材料表面原位生长铜离子掺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2(cu);
59.2.1、本发明先单独制备uio66-nh2(cu),制备过程如下:
60.将0.0814g氯化锆和0.1187g氯化铜溶于1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得到溶液a;将2-氨基对苯二甲酸溶于10ml的dmf中,得到溶液b;使溶液a、溶液b和0.6ml乙酸置于烧杯中混合均匀,超声5min,倒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置于温度为100℃的烘箱内24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混悬液c;将混悬液c在转速为11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弃掉上清液,得到沉淀物d,用dmf将沉淀物d洗涤3遍,再用无水乙醇将沉淀物d洗涤3遍,最后置于温度为6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uio66-nh2(cu)(uc)粉末。
61.2.2、uio66-nh2(cu)表征uio66-nh2(cu)纳米颗粒的sem图像如图3所示。uio66-nh2(cu)纳米颗粒为八面体,晶体尺寸约为100 nm。xrd图谱如图4所示,xrd表征峰与文献中报道的纳米颗粒晶体结构吻合,证实了uio66-nh2(cu)纳米颗粒的成功合成。另外,探究了uio66-nh2(cu)中zr
4+
和cu
2+
的比例对于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由于cu
2+
的晶格比zr
4+
的晶格小,因此xrd的峰会往右稍偏移,如图4所示,随着cu
2+
比例的增加,其特征峰往右偏移增多,另外,由于掺杂cu
2+
影响其酶活性,综合考虑结构稳定与酶活性因素的重要性,因此最终确定zr
4+
:cu
2+
为1:2比例制备的uio66-nh2(cu)用于后续实验。由图5所示,使用硫酸钛比法对其cat活性进行探究,在缓冲液中加入50 μl的h2o2(150 mm)和200 μl的uio66-nh2(cu)(1 mg/ml)混合30 min后,加入硫酸钛溶液中。10min后,通过在410 nm处测量吸光度得到h2o2的浓度。cat活性越强,剩余的h2o2越少,颜越浅,如图5所示,随着掺cu
2+
比例的增加,颜逐渐变浅,cat活性越高。
[0062][0063]
2.3、制备znfe2o4@uio66-nh2(cu)(z@uc)粉末
[0064]
将80mg的znfe2o4分散在0.6mm的3-巯基丙酸(3-mpa)溶液(20ml),磁力搅拌24h,然后用超纯水和乙醇洗涤。取0.414mmol,80mg的znfe2o4加入10ml的dmf中超声20min,加入氯化锆(0.3493mmol,0.0814g)搅拌30min,再加入氯化铜(0.0874mmol,0.0140g)搅拌30min,再加入乙酸(0.6ml),搅拌3min,继续加入2-氨基对苯二甲酸(0.3493mmol,0.0621g)搅拌1h。最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聚四氟乙烯高压釜中,密封并在100℃下反应12h。最终产品离心收集,用dmf/无水乙醇冲洗并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znfe2o4@uio66-nh2(cu)(z@uc)粉末。
[0065]
为了进一步提高znfe2o4@uio66-nh2(cu)(z@uc)粉末的分散效果,进一步取10mg的z@uc粉末加入到5ml超纯水中,超声分散1h,称取100mg柠檬酸钠(na3cit
·
2h2o)溶于15ml超纯水中,将znfe2o4@uio66-nh2(cu)分散液逐滴加入na3cit
·
2h2o水溶液中,80℃反应30min,冷却至室温后,搅拌12h。离心收集,得到znfe2o4@uio66-nh2(cu)-cit。
[0066]
3、制备氧化透明质酸(oha)
[0067]
将0.5g的透明质酸(ha)溶于50ml超纯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3%的naio4水溶液8ml,使ha与naio4摩尔比为1:1,室温避光搅拌12h,透析3天并冻干,得到oha,反应式如下:
[0068][0069]
3.1、oha表征
[0070]
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制备的oha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ftir),根据图6可以看出,所有ha和oha都具有多糖特征,oha中醛基的存在可以通过1730cm-1
出的尖峰来确定(-c=o伸缩振动),证明oha被成功合成。
[0071]
4、制备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dox/znfe2o4@uio66-nh2(cu)-oha(d/z@uco)
[0072]
本实施例的化疗药物以阿霉素(dox)为例,取10mg的oha溶于20ml的pbs溶液中,将10mg的znfe2o4@uio66-nh2(cu)-cit与10mg的阿霉素(dox)分散在pbs(ph=7.4)溶液中超声混合1h后,逐滴加入到oha溶液中,将混合溶液ph调节为12,反应2h后,再将ph调节为7.4,避光搅拌12h,离心收集,得到最终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dox/znfe2o4@uio66-nh2(cu)-oha(d/z@uco)。
[0073]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药物载药量(dl)和包封率(ee)计算如下式:
[0074]
dl%= (w
0-c
fvf
)/w0×
100%
ꢀꢀ
公式(1)
[0075]
ee%=(w
0-c
fvf
)/c
pvp
×
100%
ꢀꢀꢀ
公式(2)
[0076]
公式中w0为投药量,cf、vf为游离dox的浓度和体积,c
p
、v
p
为d/z@uco分散液的浓度和体积。
[0077]
经过计算,载药量为37.3
±
1%,封装量为89.1
±
1%
[0078]
4.1d/z@uco的表征
[0079]
d/z@uco的sem图像如图7所示,形态学观察表明,d/z@uco为球形,晶体尺寸约为40nm;图8所示的xrd晶体结构表明特征峰与单组份纳米颗粒晶体结构吻合,研究证实了d/z@uco的成功合成;ftir如图9所示,与单个组分相比,复合材料具备所有单组分的特征峰,表明d/z@uco的成功合成。
[0080]
4.2d/z@uco的酶活性表征
[0081]
上述制备的d/z@uco的pod活性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的显反应测定,即将不同浓度的复合纳米酶材料加入到不同ph的0.1m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其中h2o2的最终浓度为0.5m,tmb的最终浓度为0.4mm,混合之后,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测定溶液在652nm处的吸光度。
[0082]
如图10所示为吸光度结果,随着d/z@uco浓度的增加,氧化型tmb的产生量越多,表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越高。如图11所示为以h2o2为底物的酶学动力学曲线,是由d/z@uco纳米酶分散液在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测定,其中tmb的最终浓度为0.4mm。从图11可以得出制备的d/z@uco的亲和力常数km为1.061μm以及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39.4nms-1

[0083]
通过测定d/z@uco对h2o2的消耗和产氧水平表征,证明上述制备的d/z@uco还具有cat活性。如图12所示,随着d/z@uco浓度的增加,对h2o2的消耗量逐渐增加,表明cat活性越高。图13所示为d/z@uco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产生溶解氧曲线示意图,d/z@uco在ph为6.5的环境下产生的o2最高,表明d/z@uco在肿瘤部位弱酸性条件下可以有效产生o2,缓解肿
瘤部位的缺氧,从而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
[0084]
通过测定d/z@uco对gsh消耗测定,证明上述制备的d/z@uco还具有gsh-ox酶活性,如图14所示,随着d/z@uco浓度的增加,对gsh的消耗越快,说明gsh-ox活性越好。
[0085]
进一步证实该复合纳米酶材料可以作为mir造影剂应用,应用方法如下:
[0086]
将d/z@uco分散在2%琼脂糖凝胶中,浓度为0至1000mg/ml。使用ge公司3.0t核磁共振仪,如图15所示为不同d/z@uco浓度下t2-加权图像及信号强度;图16为d/z@uco磁性图片(左:不加磁铁,右:加磁铁)。根据图15和图16结果表明:d/z@uco具有一定的磁性,t2-加权图像随着d/z@uco浓度增加逐渐变暗,表明d/z@uco可以作为t2造影剂。
[0087]
5、复合纳米酶材料细胞水平抗肿瘤效果
[0088]
上述制备的d/z@uco分别于正常氧浓度与缺氧条件下,与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共孵育24h,通过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如图17所示。随着d/z@uco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在缺氧条件下,d/z@uco通过cat活性自产氧,三种酶活性级联反应,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图18所示为在不同ph,不同h2o2浓度条件下,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随h2o2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d/z@uco发挥作用。由于d/z@uco的gsh-ox活性,降低了gsh的浓度,减少
·
oh的消耗,降低了gpx4的活性,诱导铁死亡,且在cat活性的帮助下缓解了肿瘤内部的缺氧条件,有利于dox的药效发挥以及大量产生
·
oh在癌细胞中的积累,极大提高了纳米粒子对肿瘤的杀伤效果。
[0089]
通过rdpp缺氧探针对细胞中氧含量的测定,证明纳米材料对肿瘤微环境缺氧的缓解,并用clsm记录结果。如图19和图20所示,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氧水平逐渐增加,表明纳米材料能够有效产生o2,缓解肿瘤内部缺氧。
[0090]
进一步研究了4t1细胞内gsh水平的变化如图21所示,d/z@uco的gsh-ox活性使细胞内gsh水平降低,导致gpx4失活,最终导致铁死亡。如图22和图23所示,随着d/z@uco浓度的增加,细胞内gsh浓度减少,表明d/z@uco在细胞内的具有良好的gsh-ox活性。通过clsm研究了gpx4在4t1细胞内的表达,随着d/z@uco浓度的增加,细胞内gpx4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说明d/z@uco可以诱导细胞发生铁死亡。
[0091]
为了证明d/z@uco靶向性,通过细胞摄取实验证明了双靶向的作用,利用dox的荧光特性,观察了d/z@uc(无靶向组)、d/z@uco(oha靶向组),d/z@uco+m(oha靶向组和磁场靶向组)在2h和4h时细胞对各纳米粒子的摄取情况,如图24所示,无靶向组基本没有药物富集,而单独oha靶向组在肿瘤细胞周围有少量的药物富集,在使用磁场后,药物的富集显著增强,说明oha和磁场组的双靶向作用显示了最佳细胞摄取效果。
[0092]
6、复合纳米材料酶动物水平抗肿瘤效果
[0093]
构建小鼠原位乳腺癌模型,当肿瘤达到50mm3时,开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pbs组、z@uco(不加药、非磁靶向组)、z@uco+m(不加药、磁靶向组)、d/z@uco(加药、非磁靶向组)、d/z@uco+m(加药、磁靶向组),将上述制备的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稀释到一定浓度,通过尾静脉注射入荷瘤小鼠体内,统计荷瘤小鼠的肿瘤大小。结果如图25所示,相对于对照组,z@uco、z@uco+m、d/z@uco、d/z@uco+m组实验小鼠的肿瘤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相对于z@uco和d/z@uco的非磁靶向组,z@uco+m和d/z@uco+m的磁靶向组实验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较强,且d/z@uco+m加药组小鼠肿瘤表现出明显的缩小趋势。
[0094]
复合纳米材料酶材料应用于临床时,首先以复合纳米材料酶材料作为造影剂,通
过磁共振确定肿瘤位置,然后在肿瘤位置设置磁场,磁感应强度为4000gs,然后注射20mg/kg含有复合纳米材料酶的注射剂或给药剂。
[0095]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009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97]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纳米酶材料在肿瘤双靶向载药系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用于制备抗肿瘤的注射剂或植入给药剂中应用,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过氧化氢酶样活性以及谷胱甘肽氧化酶样活性;该应用方法包括:以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为造影剂,通过磁共振确定肿瘤位置;在所述肿瘤位置设置磁场,并注射含有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的注射剂或给药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为在多金属构成的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原位生长铜离子掺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2(cu),形成核壳结构,再将氧化透明质酸键合至核壳结构表面,再装载化疗药物,制得肿瘤靶向复合纳米酶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肿瘤位置设置磁场,磁感应强度为3800-4200g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含有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的注射剂或给药剂,注射量为15-25mg/k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中化疗药物的载药量为36.3-38.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中化疗药物的包封率为88.1-90.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米酶的晶体尺寸为35-45n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米酶中铜离子掺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2(cu),zr
4+
与cu
2+
摩尔比为1:2。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复合纳米酶材料在肿瘤双靶向载药系统中的应用,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用于制备抗肿瘤的注射剂或植入给药剂中应用,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过氧化氢酶样活性以及谷胱甘肽氧化酶样活性;该应用方法包括:以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为造影剂,通过磁共振确定肿瘤位置;在所述肿瘤位置设置磁场,并注射含有所述复合纳米酶材料的注射剂或给药剂。本发明首先以具有磁性的复合纳米酶材料作为MIR造影剂,通过磁共振技术确定肿瘤的位置,进一步利用复合纳米酶的生物活性靶向和肿瘤组织的外部磁场的物理磁靶向,实现化疗药物功能分子在靶部位的特异性释放。化疗药物功能分子在靶部位的特异性释放。化疗药物功能分子在靶部位的特异性释放。


技术研发人员:

吴锡龙 要灿 吴云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2022.10.17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6:2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14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纳米   靶向   肿瘤   材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