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薄带铸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在过渡包内部设置挡流板,有效的降低了出钢孔的温差,改变了出钢孔钢水温度分布。


背景技术:



2.双辊薄带连铸技术是近代冶金工业中的一项前沿性技术,该技术可以直接将高温金属液铸轧成薄带钢板,铸轧厚度可达到0.1mm-10mm范围,极大缩短热轧带钢的生产流程,是目前流程最短的热轧带钢生产技术。目前,成熟的薄带连铸技术采用三包结构,即钢包、中间包和过渡包。其中过渡包是薄带连铸技术中不同于普通连铸的一种独特设计,其分布式出液孔起到了一个布流器的作用。
3.目前,薄带连铸生产过程中,过渡包出钢孔处流出的钢水温度不均匀性较大,中间出钢孔钢水温度高,边部出钢孔出钢温度低,温差在15-30℃之间。边部出钢孔由于钢水温度低、钢渣聚集等原因容易造成钢流减小、冷钢堵塞等生产事故。以上情况造成铸带版型宽度方向上的不均匀,版型极差最大0.05mm。同时,过渡包两侧对应着下方结晶器侧封板位置,两侧钢流温度低、流量小、夹杂含量高会带来铸带两端夹渣缺陷、断带等意外停浇的事故。
4.中国专利cn2020102542861公开了一种薄带连铸用坝堰式过渡包,在过渡包内部设置了挡堰和挡坝的组合,钢液从过渡包入口进入后,依次通过堰底,液位爬升后越过坝顶,进入过渡包的分布式出液孔,均匀流出过渡包。但是现有技术仅是减小出钢孔钢水中间和两边的温差,依然存在出钢孔处钢液温度中间高两边低的情况,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过渡包出钢孔两边容易出现钢渣聚集、钢流减小、冷钢堵塞的问题。现有必要研发一种过渡包,改变出钢孔钢水的温度分布,提高薄带连铸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设计一种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在过渡包内部设置挡流装置,有效的降低了出钢孔的温差,改变了出钢孔钢水的温度分布,由原来中间高两侧低的温度分布改为了中间低、两侧高的温度分布,有效的提高了薄带连铸产品的质量。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其主体结构包括挡流装置,挡流装置位于过渡包出钢孔的上方或一侧,使钢水从挡流装置的两侧绕流到出钢孔,实现钢水从两侧出钢孔向中间出钢孔流动。
7.所述挡流装置的长度不小于出钢孔长度,挡流装置沿出钢孔长度方向两端面与紧邻的过渡包内壁之间有缝隙。
8.所述挡流装置为挡流板、挡流墙或挡流罩。
9.所述挡流墙的总高度高于钢水液面的高度。
10.所述挡流墙为t形墙,挡流墙包括上部和下部,其上部两端与过渡包本体的内壁固
定连接;挡流墙的下部底端与过渡包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挡流墙下部沿出钢孔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与紧邻的过渡包本体内壁之间有缝隙。
11.所述挡流墙的下部分布有通孔。
12.所述挡流罩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挡流罩的底部和两端开口,挡流罩罩在出钢孔上,挡流罩的底部与过渡包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挡流罩沿出钢孔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与紧邻的过渡包本体的内壁之间有缝隙。
13.所述出钢孔为条形孔或排成一列的圆形孔,当出钢孔为排成一列的圆形孔时,所述出钢孔长度是指这一列的首、尾出钢孔之间的长度。
14.本发明涉及的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的工作原理为:在过渡包出钢孔的上方或一侧设置挡流装置,使钢水从挡流装置的两侧流向出钢孔,实现钢水从两侧出钢孔向中间出钢孔流动,从而实现出钢孔钢水温度两端高、中间低的温度分布;挡流装置的设置消除了出钢孔两侧的钢流死区,提高了两侧钢水的温度。
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过渡包内部设置挡流装置,使钢水从挡流装置的两侧流向出钢孔,实现钢水从出钢孔两端向中间流动,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出钢孔的温差(温差小于10℃),还改变了出钢孔钢水的温度分布,由原来中间高两侧低的温度分布改为了中间低、两侧高的温度分布,有效的提高了薄带连铸产品的质量;其结构简单、巧妙,易加工,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1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的内部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1薄带连铸用过渡包a-a截面结构原理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2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的内部正视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2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的内部侧视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3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的内部正视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3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的内部侧视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23.实施例1:
2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包括过渡包本体1、过渡包入口2、出钢孔3和挡流板4,过渡包本体1为中空四方体结构;过渡包入口2位于过渡包本体1的顶部中间位置;出钢孔3为排成一列的圆形孔,分布于过渡包本体1的底部;挡流板4为一平板,位于过渡包入口2下方、出钢孔3上方,挡流板4垂直出钢孔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与过渡包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挡流板4沿出钢孔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与紧邻的过渡包本体1的内壁之间有缝隙,即挡流板4沿出钢孔3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小于出钢孔3的长度。
25.所述挡流板4能够盖住所有出钢孔的上方区域,使钢水从过渡包入口2进入后被挡流板4挡住,钢水只能从挡流板4的两侧向下流,从挡流板4两侧流下的钢水先流到位于两端的出钢孔,再从两端流向中间。
26.本实施例涉及的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的工作原理为:挡流板位于出钢孔上方,能够
盖住出钢孔的上方区域,使钢水从过渡包入口进入后被挡流板挡住,钢水只能从挡流板的两侧绕流,从挡流板两侧流下的钢水先流到出钢孔的两端,再从两端流向中间(钢水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钢水在流动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所以钢水在出钢孔两端的温度高于钢水在出钢孔中间的温度,呈现出钢水两端高中间低的温度分布,改变了现有的中间高两侧低的温度分布;同时,挡流板的设置消除了出钢孔两侧的钢流死区,提高了两侧钢水的温度;各出钢孔的温差小于10℃。
27.实施例2:
2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包括过渡包本体1、过渡包入口2、出钢孔3和挡流墙5,过渡包本体1为中空四方体结构;过渡包入口2位于过渡包本体1的顶部一侧;出钢孔3为排成一列的圆形孔,分布于过渡包本体1的底部一侧;挡流墙5为一t形墙,位于过渡包本体1底部出钢孔3的一侧,挡流墙5包括上部52和下部53,其上部两端与过渡包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上部顶端与过渡包本体1连接或不连接;挡流墙5的下部底端与过渡包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挡流墙5下部沿出钢孔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与紧邻的过渡包本体1内壁之间有缝隙;挡流墙5的总高度高于钢水液面的高度,挡流墙5下部的高度低于钢水液面的高度。
29.所述过渡包入口2和出钢孔3分别位于挡流墙5的两侧。
30.所述挡流墙5的下部分布有通孔51,钢水能够从通孔51直接流出到出钢孔3中间部分,用于增加出钢孔3中间钢水的流量,避免钢水绕行两侧导致的中间钢水流量不足,通过通孔大小、数量、通孔方向设计,进一步使出钢孔钢水流量、温度均匀,促进钢渣上浮。
31.所述挡流墙5下部沿出钢孔3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小于出钢孔3的长度。
32.本实施例涉及的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的工作原理为:挡流墙位于出钢孔一侧,使钢水从过渡包入口进入后被挡流墙挡住,钢水不能直接流向出钢孔,钢水只能从挡流墙的下部两侧流出,从挡流墙下部两侧流出的钢水先流到出钢孔的两端,再从两端流向中间;钢水在流动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所以钢水在出钢孔两端的温度高于钢水在出钢孔中间的温度,呈现出钢水两端高中间低的温度分布,改变了现有的中间高两侧低的温度分布;同时,挡流墙的设置消除了出钢孔两侧的钢流死区,提高了两侧钢水的温度;各出钢孔的温差小于10℃。挡流墙的t形结构还具有挡渣的作用,钢渣在钢水液面上方漂浮,挡渣墙高于液面,钢渣漂不过去。
33.实施例3:
3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包括过渡包本体1、过渡包入口2、出钢孔3和挡流罩6,过渡包本体1为中空四方体结构;过渡包入口2位于过渡包本体1的顶部一侧;出钢孔3为排成一列的圆形孔,分布于过渡包本体1的底部一侧;挡流罩6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挡流罩6的底部和两端开口,挡流罩6罩在出钢孔3上,挡流罩6的底部与过渡包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挡流罩6沿出钢孔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与紧邻的过渡包本体1的内壁之间有缝隙,即挡流墙5沿出钢孔3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小于出钢孔3的长度。
35.所述出钢孔3的上方和两侧都被挡流罩6挡住,只有出钢孔3的长度方向两端与过渡包本体1内部连通。
36.本实施例涉及的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的工作原理为:挡流罩位于出钢孔上方,钢水从过渡包入口进入后,钢水不能直接流向出钢孔,钢水只能从挡流罩的两端流向出钢孔,钢
水从出钢孔的两端流向中间;钢水在流动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所以钢水在出钢孔两端的温度高于钢水在出钢孔中间的温度,呈现出钢水温度两端高、中间低的温度分布,改变了现有的中间高、两侧低的温度分布;同时,挡流罩的设置消除了出钢孔两侧的钢流死区,提高了两侧钢水的温度;各出钢孔的温差小于10℃。
37.实施例4:
38.本实施例涉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的应用效果,在同等工况下,用现有的过渡包作为对比例,测试对比例、实施例1-实施例3的过渡包的出钢孔两侧钢水温度、出钢孔中间钢水温度、能够连续稳定浇注时长,结果如表1所示。
39.表1测试结果
[0040][0041]
从表1可以看出,对比例的过渡包出钢孔钢水温度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分布,钢水两侧与中间的温差为24℃,连续温度浇注时长仅为8小时;而实施例1-实施例3的钢水温度均呈现中间低、两侧高的温度分布,温差也比对比例显著降低,连续温度浇注时长也比对比例显著增加。

技术特征:


1.一种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挡流装置,挡流装置位于过渡包出钢孔的上方或一侧,使钢水从挡流装置两侧绕流到出钢孔,实现钢水从两侧出钢孔向中间出钢孔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装置的长度不小于出钢孔长度,挡流装置沿出钢孔长度方向两端面与紧邻的过渡包内壁之间有缝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装置为挡流板、挡流墙或挡流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墙的总高度高于钢水液面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墙为t形墙,挡流墙包括上部和下部,其上部两端与过渡包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挡流墙的下部底端与过渡包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挡流墙下部沿出钢孔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与紧邻的过渡包本体内壁之间有缝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墙的下部分布有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其特征在于,挡流罩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挡流罩的底部和两端开口,挡流罩罩在出钢孔上,挡流罩的底部与过渡包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挡流罩沿出钢孔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与紧邻的过渡包本体的内壁之间有缝隙。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薄带铸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薄带连铸用过渡包,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挡流装置,挡流装置位于过渡包出钢孔的上方或一侧,使钢水从挡流装置两侧绕流到出钢孔,实现钢水从两侧出钢孔向中间出钢孔流动;在过渡包内部设置挡流装置,使钢水从挡流装置的两侧流向出钢孔,实现钢水从出钢孔两端向中间流动,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出钢孔的温差(温差小于10℃),还改变了出钢孔钢水的温度分布,由原来中间高两侧低的温度分布改为了中间低、两侧高的温度分布,有效的提高了薄带连铸产品的质量;其结构简单、巧妙,易加工,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阔。阔。


技术研发人员:

宋安康 赵海峰 朱国本 黄忠 谢丹丹 刘君 赵晖 马爱珍 张宝荣 宋文文 方昭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青岛正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8:2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0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钢水   本体   温度   用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