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式加湿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式加湿机。


背景技术:



2.加湿机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传统的加湿机主要分为超声波加湿机和蒸汽式加湿机,由于蒸汽式加湿机造价更低,该类加湿机被广泛使用。
3.在现有蒸汽式加湿机中,为了避免蒸汽未作处理直接喷出而发生烫伤用户等安全事故,公开号为cn21742349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暖雾加湿器,包括壳体和产生高温蒸汽的雾化装置,雾化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内形成有储水腔,雾化装置包括聚能罩和电加热模块。聚能罩包括相互连通的雾化管和导雾管。壳体和聚能罩之间形成储水腔,雾化管和储水腔连通,电加热模块设置在雾化管内以用于加热产生高温蒸汽。壳体上还设置有蒸汽降温装置,蒸汽降温装置包括冷却腔和暖雾出口,冷却腔与导雾管连通,高温蒸汽在冷却腔内膨胀降温后由暖雾出口排出。蒸汽降温装置包括顶盖和底盖,顶盖和底盖之间形成冷却腔,底盖安装在壳体上,顶盖安装在底盖上。导雾管接合在底盖的中部,与雾化管相连,雾化管内产生的热蒸汽通过导雾管进入冷却腔。暖雾出口偏置在顶盖上,暖雾出口为一狭小的出汽口,偏离导雾管位置,便于蒸汽从导雾管出来到暖雾出口的路径更长,冷却效果更好。
4.然而,该技术方案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5.1、暖雾出口为一狭小的出汽口,出口面积小,致使出雾的速度较低,更多的蒸汽因为不能及时从暖雾出口流出而在冷却腔内凝聚为水珠,然后回流到储水腔内,导致加湿机存在出雾加湿效率低的情况;
6.2、暖雾出口为一狭小的出汽口,意味着蒸汽在暖雾出口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空间也较小,蒸汽的降温速度的也相对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式加湿机。
8.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9.蒸汽式加湿机,包括蒸发装置、设于蒸发装置上的壳体、盖设封闭壳体顶部的顶盖,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储水腔和出雾通道,所述蒸发装置具有水加热蒸发腔,所述水加热蒸发腔连通储水腔和出雾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有混合凹槽,所述混合凹槽中设有导雾管、位于导雾管上方的导流盖,所述导雾管的下端连通出雾通道顶部的出雾口,所述导流盖的底部与混合凹槽的底面之间形成连通导雾管的冷却腔,所述导流盖的周边与混合凹槽的槽壁之间留有连通冷却腔的环形蒸汽出口,所述环形蒸汽出口圈设在导流盖的外周。
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流盖包括用于使蒸汽向四周分散流动的分散导流板、用于使蒸汽反压下沉再流向环形蒸汽出口的绕流挡环,所述分散导流板悬于导雾管上方,所
述绕流挡环围设在分散导流板外周。
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散导流板的底面为中间向下凸起设置的导流凸弧面,所述导雾管的上端对准导流凸弧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绕流挡环的内侧为向下向外弯曲设置的导流凹弧面,所述导流凹弧面与导流凸弧面相接。
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散导流板的底部设有使导流盖悬于导雾管上方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顶盖相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盖上设有位于混合凹槽底面的若干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储水腔连通。
1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合凹槽的槽壁为凹弧面。
1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蒸发装置包括底座、电加热模块,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加热水槽,所述壳体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上,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插接到加热水槽上端的导雾配合接头;所述电加热模块安装在底座内且封闭加热水槽的底部,所述加热水槽与电加热模块组成所述水加热蒸发腔。
1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加热蒸发腔与储水腔之间通过自动补水结构连通。
1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进水槽,所述自动补水结构包括水泵和用于控制出水口启闭的控水阀,所述控水阀设于进水槽内,所述水泵安装在底座内,所述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第一水管与进水槽连通,出水端通过第二水管与水加热蒸发腔的加热水槽连通。
1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水阀包括安装座、摆动杆、密封胶塞,所述安装座安装在进水槽的底面上,所述摆动杆的中部铰接在安装座上,所述摆动杆的一端设有浮力模块,另一端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从下至上穿过出水口伸入到储水腔内,所述密封胶塞套设在活塞杆伸入到储水腔内的一端上,所述储水腔底面上设有对应出水口位置的封闭凹槽,所述密封胶塞活动配合在封闭凹槽中。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流盖的底部与混合凹槽的底面之间形成冷却腔,储水腔内的水进入到水加热蒸发腔,然后蒸发装置将水加热蒸发为蒸汽,这些蒸汽依次经过出雾通道、导雾管后进入到冷却腔中与外部空气进行混合降温,降低蒸汽的温度;
21.2、环形蒸汽出口圈设在导流盖的外周,不但可以让蒸汽从导流盖的周边流出与外部空气中和混合降温,还能让环形蒸汽出口的出口面积相对于现有加湿机的蒸汽出口的出口面积大,使更多的外部空气可以进入到冷却腔内或/和在环形蒸汽出口的位置与蒸汽进行混合降温,有效提高蒸汽降温的效率,从而避免蒸汽烫伤用户,保证蒸汽式加湿机的使用安全性能;
22.3、在混合凹槽底面的若干个进水口,在冷却腔凝聚的水珠可以从进水口流回到储水腔中,循环使用;
23.4、当加湿机缺水时,用户可以从环形蒸汽出口位置将水倒入到混合凹槽中,让水从进水口流入到储水腔中进行补水,环形蒸汽出口圈设在导流盖的外周且具有面积大的优点,使用户无论从加湿机外周的那个方向,都可以将在环形蒸汽出口位置倒水补充到冷却腔中,从而达到了方便加湿机补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5.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26.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27.图3为顶盖和导流盖的组合安装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蒸发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1.参照图1-5,蒸汽式加湿机,包括蒸发装置1、设于蒸发装置1上的壳体2、盖设封闭壳体2顶部的顶盖3,所述壳体2的内部具有储水腔21和出雾通道22,所述出雾通道22的顶部为出雾口,所述蒸发装置1具有用于将水加热蒸发为蒸汽的水加热蒸发腔,所述水加热蒸发腔连通储水腔21和出雾通道22。所述顶盖3的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有混合凹槽30,所述混合凹槽30中设有与顶盖3一体成型设置的导雾管31、位于导雾管31上方的导流盖4,所述导雾管31的下端连通出雾口,上端与导流盖4的底部之间留有出雾空间,所述导流盖4的底部与混合凹槽30的底面之间形成连通导雾管31的冷却腔,所述导流盖4的周边与混合凹槽30的槽壁之间留有连通冷却腔的环形蒸汽出口10,所述环形蒸汽出口10圈设在导流盖4的外周。
32.使用时,储水腔21内的水进入到水加热蒸发腔,然后蒸发装置1将水加热蒸发为蒸汽,这些蒸汽依次经过出雾通道22、导雾管31后进入到冷却腔中与外部空气进行混合降温,降低蒸汽的温度;而且环形蒸汽出口10圈设在导流盖4的外周,不但可以让蒸汽从导流盖4的周边流出与外部空气中和混合降温,还能让环形蒸汽出口10的出口面积相对于现有的蒸汽出口的面积大,使更多的外部空气可以进入到冷却腔内或/和在环形蒸汽出口10的位置与蒸汽进行混合降温,有效提高蒸汽降温的效率,从而避免蒸汽烫伤用户,保证蒸汽式加湿机的使用安全性能。
3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盖4包括用于使蒸汽向四周分散流动的分散导流板41、用于使蒸汽反压下沉再流向环形蒸汽出口10的绕流挡环42,所述分散导流板41悬于导雾管31上方,所述绕流挡环42围设在分散导流板41外周,所述绕流挡环42与分散导流板41一体成型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导流板41的底面为中间向下凸起设置的导流凸弧面410,所述导雾管31的上端对准导流凸弧面410的中间位置;所述绕流挡环42的内侧为向下向外弯曲设置的导流凹弧面420,所述导流凹弧面420与导流凸弧面410相接设置。从导雾管31排出的蒸汽撞击在导流凸弧面410后,沿着导流凸弧面410的弧面向四周分散流动,当蒸汽流到撞击导流凹弧面420,蒸汽经导流凹弧面420的绕流反压下来从环形蒸汽出口10分散流出与外部空气混合降温。
3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散导流板41的底部设有使导流盖4悬于导雾管31上方的连接柱43,所述连接柱43与顶盖3相连接,例如,所述顶盖3上设有插接母座33,所述连接柱43插接在插接母座33内,所述插接母座33插装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螺纹连接在连接柱43的螺孔中,从而将连接柱43固定在顶盖3上。
3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盖3上设有位于混合凹槽30底面的若干个进水口32,若干个进水口32围绕导雾管31分布,所述进水口32与储水腔21连通,在冷却腔凝聚的水珠可以从进水口32流回到储水腔21中,循环使用,另外,用户也可以从环形蒸汽出口10位置将水倒入到混合凹槽30中,然后水从进水口32流入到储水腔21中,方便加湿机补水。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凹槽30的槽壁为凹弧面301,通过将混合凹槽30的槽壁设置为凹弧面301,可以方便混合凹槽30槽壁上凝聚的水珠沿着凹弧面301的坡度流向进水口32,起到避免水珠在混合凹槽30内积聚的目的;另外,凹弧面301还起到给蒸汽导向的作用,蒸汽经导流凹弧面420的绕流后撞击到凹弧面301上,由凹弧面301导向上散发,进行加湿工作。
3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蒸发装置1包括底座5、电加热模块6,所述底座5的上端设有加热水槽51,所述壳体2安装在底座5的顶部上,所述壳体2的底部设有插接到加热水槽51上端的导雾配合接头23;所述电加热模块6安装在底座5内且封闭加热水槽51的底部,所述加热水槽51与电加热模块6组成所述水加热蒸发腔,所述电加热模块6为电加热管或者ptc加热器,也可以为其他的电加热器件。
3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加热蒸发腔与储水腔21之间通过自动补水结构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底部设有出水口24,所述底座5的上端设有进水槽52,所述自动补水结构包括水泵7和用于控制出水口24启闭的控水阀8,所述控水阀8设于进水槽52内,所述水泵7安装在底座5内,所述水泵7的进水端通过第一水管71与进水槽52连通,出水端通过第二水管72与水加热蒸发腔的加热水槽51连通,所述加热水槽51上设有与第二水管72连通的入水口510,所述水泵7用于从进水槽52抽水并输送至水加热蒸发腔内。
3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水阀8包括安装座81、摆动杆82、密封胶塞83,所述安装座81安装在进水槽52的底面上,所述摆动杆82的中部铰接在安装座81上,所述摆动杆82的一端设有浮力模块821,另一端设有活塞杆822,所述活塞杆822从下至上穿过出水口24伸入到储水腔21内,所述密封胶塞83套设在活塞杆822伸入到储水腔21内的一端上,所述储水腔21底面上设有对应出水口24位置的封闭凹槽25,所述密封胶塞83活动配合在封闭凹槽25中;当进水槽52内的水位下降时,摆动杆82具有浮力模块821的一端随着下降,而具有活塞杆822的一端翘起,活塞杆822带动密封胶塞83脱离封闭凹槽25,此时储水腔21内的水可以从出水口24流入到进水槽52中,在进水槽52进水的过程中,浮力模块821随着水位上升,联动摆动杆82具有活塞杆822的一端下降,让活塞杆822带动密封胶塞83回到封闭凹槽25,将出水口24封闭,从而实现进水槽52自动补水的目的。当然不限于上述结构,所述控水阀8也可以采用目前市场上可购得的水位控制阀,也能够实现当进水槽52内的水位下降时自动打开出水口24进行补水的目的。
4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储水腔21内安装有罩在出水口24上的滤网26,用于过来水中的杂质,减少杂质进入到进水槽52的可能性。
4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5上设有控制电路模块9和电源模块91,所述控制电路模块9与水泵7、电加热模块6和电源模块91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91用于外接电源并转换为加湿机工作所需的电压和电流,所述控制电路模块9用于控制水泵7和电加热模块6工作,控制电路模块9为现有技术,故不做具体描述。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
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蒸汽式加湿机,包括蒸发装置(1)、设于蒸发装置(1)上的壳体(2)、盖设封闭壳体(2)顶部的顶盖(3),所述壳体(2)的内部具有储水腔(21)和出雾通道(22),所述蒸发装置(1)具有水加热蒸发腔,所述水加热蒸发腔连通储水腔(21)和出雾通道(2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的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有混合凹槽(30),所述混合凹槽(30)中设有导雾管(31)、位于导雾管(31)上方的导流盖(4),所述导雾管(31)的下端连通出雾通道(22)顶部的出雾口,所述导流盖(4)的底部与混合凹槽(30)的底面之间形成连通导雾管(31)的冷却腔,所述导流盖(4)的周边与混合凹槽(30)的槽壁之间留有连通冷却腔的环形蒸汽出口(10),所述环形蒸汽出口(10)圈设在导流盖(4)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式加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盖(4)包括用于使蒸汽向四周分散流动的分散导流板(41)、用于使蒸汽反压下沉再流向环形蒸汽出口(10)的绕流挡环(42),所述分散导流板(41)悬于导雾管(31)上方,所述绕流挡环(42)围设在分散导流板(41)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式加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导流板(41)的底面为中间向下凸起设置的导流凸弧面(410),所述导雾管(31)的上端对准导流凸弧面(410)的中间位置;所述绕流挡环(42)的内侧为向下向外弯曲设置的导流凹弧面(420),所述导流凹弧面(420)与导流凸弧面(410)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式加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导流板(41)的底部设有使导流盖(4)悬于导雾管(31)上方的连接柱(43),所述连接柱(43)与顶盖(3)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式加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上设有位于混合凹槽(30)底面的若干个进水口(32),所述进水口(32)与储水腔(21)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式加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凹槽(30)的槽壁为凹弧面(30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式加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装置(1)包括底座(5)、电加热模块(6),所述底座(5)的上端设有加热水槽(51),所述壳体(2)安装在底座(5)的顶部上,所述壳体(2)的底部设有插接到加热水槽(51)上端的导雾配合接头(23);所述电加热模块(6)安装在底座(5)内且封闭加热水槽(51)的底部,所述加热水槽(51)与电加热模块(6)组成所述水加热蒸发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式加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加热蒸发腔与储水腔(21)之间通过自动补水结构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式加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底部设有出水口(24),所述底座(5)的上端设有进水槽(52),所述自动补水结构包括水泵(7)和用于控制出水口(24)启闭的控水阀(8),所述控水阀(8)设于进水槽(52)内,所述水泵(7)安装在底座(5)内,所述水泵(7)的进水端通过第一水管(71)与进水槽(52)连通,出水端通过第二水管(72)与水加热蒸发腔的加热水槽(51)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式加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水阀(8)包括安装座(81)、摆动杆(82)、密封胶塞(83),所述安装座(81)安装在进水槽(52)的底面上,所述摆动杆(82)的中部铰接在安装座(81)上,所述摆动杆(82)的一端设有浮力模块(821),另一端设有活塞杆(822),所述活塞杆(822)从下至上穿过出水口(24)伸入到储水腔(21)内,所述密封胶塞(83)套设在活塞杆(822)伸入到储水腔(21)内的一端上,所述储水腔(21)底面上设
有对应出水口(24)位置的封闭凹槽(25),所述密封胶塞(83)活动配合在封闭凹槽(25)中。

技术总结


蒸汽式加湿机,包括蒸发装置、壳体、顶盖,壳体的内部具有储水腔和出雾通道,顶盖的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有混合凹槽,混合凹槽中设有导雾管、位于导雾管上方的导流盖,导雾管的下端连通出雾通道顶部的出雾口,导流盖的底部与混合凹槽的底面之间形成连通导雾管的冷却腔,导流盖的周边与混合凹槽的槽壁之间留有连通冷却腔的环形蒸汽出口,所述环形蒸汽出口圈设在导流盖的外周。环形蒸汽出口圈设在导流盖的外周,不但可以让蒸汽从导流盖的周边流出与外部空气中和混合降温,使更多的外部空气可以进入到冷却腔内或/和在环形蒸汽出口的位置与蒸汽进行混合降温,有效提高蒸汽降温的效率,避免蒸汽烫伤用户,保证蒸汽式加湿机的使用安全性能。能。能。


技术研发人员:

谢国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市利其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1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6: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60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蒸汽   凹槽   壳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