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组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膜组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2.led显示屏目前采用的主流显示技术包括背光技术和直显技术。其中直显技术主要取决于mini led和micro le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目前还不够成熟。背光显示则是目前技术成熟、成本控制较好的技术,普通尺寸的 led芯片和mini led芯片目前都能被成熟的应用于背光显示,因此目前其仍为量产的显示屏上主要采用的技术。
3.在背光显示中,背光模组一般包括作为背光光源的led灯板,按设定顺序依次层叠设置的blt(blue light transmitting mirror film,蓝光投射镜膜)片扩散片、qd(量子点)片等。目前背光模组中所设置的这些膜片的功能单一,且在组装时需要将各膜片依次叠放在led灯板上,组装过程繁琐,且组装后各膜片容易出现松动,膜片之间容易产生摩擦从而导致膜片损伤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相关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组及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背光模组的膜片功能单一,组装过程繁琐,膜片容易出现松动从而使得膜片之间产生摩擦导致膜片损伤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膜组,所述光学膜组包括:
6.光颜转换膜,所述光颜转换膜被配置为对射入的光进行颜转换;
7.粘合于所述光颜转换膜上的光扩散基材胶层,以及设于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之上的微结构扩散胶层;
8.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内混合有第一光扩散微粒子,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具有若干用于对经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射出的光进行散光处理的微散光结构;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与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一体成型。
9.可选地,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中包括第二光扩散微粒子,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中所述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一浓度,小于等于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内所述第一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二浓度。
10.可选地,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为透明胶层。
11.可选地,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包括若干条微棱镜条,或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包括若干微棱锥结构。
12.可选地,微结构扩散胶层远离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的上表面为粗糙面。
13.可选地,所述光学膜组还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光颜转换膜与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之间的光弱化单元,一个所述光弱化单元对应一颗led芯片。
14.可选地,所述光学膜组还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光颜转换膜与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之间的透镜,一个所述透镜对应一颗led芯片,用于对所述led 芯片发出的光线进行发散。
15.可选地,所述光学膜组还包括第一透光粘接胶层,所述第一透光粘接胶层设于所述光颜转换膜远离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的一面上;
16.所述光学膜组还包括粘接于设于所述第一透光粘接胶层上的blt膜。
17.可选地,所述光学膜组还包括粘接于所述blt膜上的第二透光粘接胶层,以及粘接于所述第二透光粘接胶层上的散光胶层,所述散光胶层内混合有第三光扩散微粒子。
18.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led灯板以及如上所述的光学膜组,所述光学膜组设于所述led 灯板之上。
19.本技术提供的光学膜组包括被配置为对射入的光进行颜转换的光颜转换膜,粘合于光颜转换膜上的光扩散基材胶层,以及设于光扩散基材胶层之上的微结构扩散胶层;其中光扩散基材胶层与微结构扩散胶层一体成型,光扩散基材胶层内混合有第一光扩散微粒子实现光扩散,微结构扩散胶层具有若干用于对经光扩散基材胶层射出的光进行散光处理的微散光结构,从而提升光处理效果;可见本技术中的光学膜组既具有光转换和光扩散功能,同时在物理形态上还呈现为一个膜片,因此可以减少所需组装的膜片数量,简化组装过程;且还能避免现有模组中扩散片和qd片之间出现松动导致相互之间产生磨损,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提升其可靠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组结构示意图三;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组结构示意图四;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凸棱锥结构示意图一;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凸棱锥结构示意图二;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组结构示意图五;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组结构示意图六;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组结构示意图七;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组结构示意图八。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光学膜组,且该光学模组可应用于各种背光模组,其在物理形态上可呈现为一个膜片,因此可以减少所需组装的膜片数量,简化组装过程;且还能避免将相应的各功能膜片单独设置和组装时容易出现膜片松动导致相互之间产生磨
损的情况发生,可提升背光模组的可靠性,保证其显示效果。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对其结构进行示例说明。
33.一种示例的光学膜组参见图1所示,其包括但不限于:
34.光颜转换膜11,光颜转换膜11被配置为对射入的光进行颜转换。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光颜转换膜11可以为但不限于现有的荧光膜、qd膜或荧光粉和qd混合在一起的混合光转换膜,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制。
35.粘合于光颜转换膜11上的光扩散基材胶层12,以及设于光扩散基材胶层12之上的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其中光扩散基材胶层12内混合有第一光扩散微粒子,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具有若干用于对经光扩散基材胶层12 射出的光进行散光处理的微散光结构;光扩散基材胶层12与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光扩散基材胶层12利用自身胶材具有粘性这一特性直接粘合于光颜转换膜11上,相对于额外通过粘接层将光扩散基材胶层12粘合于光颜转换膜11上的做法,既能简化光学膜组的结构,降低其成本,又能减小其整体厚度。光扩散基材胶层12内混合有第一光扩散微粒子使其具备现有扩散膜的光扩散功能。且光扩散基材胶层12之上设置的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可进一步对经光扩散基材胶层12扩散处理之后的光进行进一步光学处理,提升光处理效果,进而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36.在本实施例中,光扩散基材胶层12和微结构扩散胶层120采用的胶材相同,光扩散基材胶层12和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同时设置在光颜转换膜11上,也可先设置光扩散基材胶层12,并在光扩散基材胶层12未完全固化时,再在光扩散基材胶层12上设置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从而使得最终形成的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和光扩散基材胶层12一体成型,进一步简化光学膜组的整体结构。
37.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包括第二光扩散微粒子,从而使得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也具备光扩散效果,也可称之为具有光分散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光学膜组的光扩散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一浓度可设置为小于等于光扩散基材胶层12内第一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二浓度。例如一些应用场景中,可设置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一浓度与光扩散基材胶层12内第一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二浓度相同。此时光扩散基材胶层12 和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在可以同时设置在光颜转换膜11上,然后通过模具进行压合形成若干用于对经光扩散基材胶层12射出的光进行散光处理的微散光结构。
38.又例如一些应用场景中,可设置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一浓度小于光扩散基材胶层12内第一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二浓度。此时可先设置光扩散基材胶层12,并在光扩散基材胶层12未完全固化时,再在光扩散基材胶层12上设置微结构扩散胶层120,然后通过模具进行压合形成若干用于对经光扩散基材胶层12射出的光进行散光处理的微散光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的一些示例中,还可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为透明胶层,也即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内可不设任何有光扩散微粒子,从而丰富光学膜组的出光效果。
39.本实施例中的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可包括若干条微棱镜条,例如参见图1所示,该图所示的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包括微棱镜条121和微棱镜条 122,其中微棱镜条121和微棱镜条122的形状和尺寸可设置为一致,从而提升出光角度的一致性。当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也可设置微棱镜条121 和微棱镜条122的形状和尺寸中的至少之一不同,从而丰富出光效果。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具有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且第二微光扩
散微粒子在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的第一浓度与光扩散基材胶层 12内第一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二浓度相同。
40.又一示例参见图2所示,其与图1所示的示例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为透明胶层,也即图2中的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内不具备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
41.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可包括若干微棱锥结构。本示例中的微棱锥结构可包括凹微棱锥结构,例如参见图3所示,本示例中的凹微棱锥结构123可为但不限于凹微四棱锥结构和凹微三棱锥结构中的至少之一。图3所示的示例中的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具有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且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在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的第一浓度与光扩散基材胶层12内第一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二浓度相同。
42.又例如参见图4所示,本示例中的微棱锥结构也可包括凸微棱锥结构 124,本示例中的凸微棱锥结构124可为但不限于凸微四棱锥结构和凸微三棱锥结构中的至少之一。图4所示的示例中的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具有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且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在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的第一浓度与光扩散基材胶层12内第一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二浓度相同。当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参见图5所示,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在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的第一浓度也可小于光扩散基材胶层12内第一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二浓度;或参见图6所示,微结构扩散胶层120中也可不设置第二微光扩散微粒子。
43.根据上述各示例可知,本实施例中微结构扩散胶层120的具体结构,以及其内是否包括第二光扩散微粒子以及第二光扩散微粒子的浓度的设置,可根据需求灵活设置,本实施例对其不再进行赘述和限制。
44.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些示例中,可设置微结构扩散胶层120远离光扩散基材胶层12的上表面为粗糙面。例如图1所示示例中的微棱镜条121和微棱镜条122的外表面可设置为粗糙面,或图3和图4所示示例中的微棱锥结构的外表面为粗糙面,该粗糙面的设置可进一步提升光学模组的出光效果。
45.在背光模组中,由于其作光源的led灯板整面发光,且led灯板上各led芯片12的中心点位置出光强度最大,导致led芯片的中心点在视觉上呈现为亮点。
4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的光学膜组还可包括若干设于光颜转换膜11与光扩散基材胶层12之间的光弱化单元,一个光弱化单元对应一颗led芯片,通过该光弱化单元的设置,可将其对应的led芯片的出光面射出的光进行弱化处理,使得led芯片顶出光面对应的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光强度基本相同,从而避免视觉上出现亮点的情况,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例如一种应用示例参见图7所示,本示例所示的光学膜组相对于上述各示例,还包括若干设于光颜转换膜11与光扩散基材胶层12之间的光弱化单元13,一个光弱化单元13对应一颗led芯片。本示例中的光弱化单元13具有透光性,其在光颜转换膜11上的投影面积可大于等于对应的led芯片在光颜转换膜11上的投影面积。本示例中的led芯片可为普通尺寸的led芯片,也可为mini led芯片或micro led芯片。本示例中的光弱化单元13可为雾化膜,也可为在光颜转换膜11上通过印刷形成的印刷网点。
4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另一示例中的光学膜组还可包括若干设于光颜转换膜11与光扩散基材胶层12之间的透镜,一个透镜对应一颗led芯片,用于对led芯片发出的光线进行发散。通过该透镜的设置,可将其对应的led芯片的出光面射出的光进行发散处理,从而尽可能避免视觉上出现亮点的情况,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例如一种应用示例
参见图8所示,本示例所示的光学膜组相对于上述各示例,还包括若干设于光颜转换膜11与光扩散基材胶层12之间的透镜14,一个透镜14对应一颗 led芯片。本示例中的透镜14具有透光性,其在光颜转换膜11上的投影面积可大于等于对应的led芯片在光颜转换膜11上的投影面积。
48.参见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光学膜组还包括第一透光粘接胶层151,第一透光粘接胶层151设于光颜转换膜11远离光扩散基材胶层12的一面上;光学膜组还包括粘接于设于第一透光粘接胶层151上的blt膜,blt膜可进供led芯片射出的蓝光,并将红光和绿光反射回,从而减小绿光和红光的光损,提升背光模组的亮度。且本示例中的光学膜组既具有光转换和光扩散功能,又具有蓝光透射功能,同时在物理形态上还呈现为一个膜片,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所需组装的膜片数量,简化组装过程;且还能避免现有模组中blt膜、扩散片和qd片之间出现松动导致相互之间产生磨损,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提升其可靠性。
49.参见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些示例中,光学膜组还包括粘接于 blt膜上的第二透光粘接胶层152,以及粘接于第二透光粘接胶层152上的散光胶层17,散光胶层17内混合有第三光扩散微粒子,散光胶层17的正面和背面可设置为平整面,本示例中的光学膜组的散光胶层17可看成下扩散膜,光扩散基材胶层12和微结构扩散胶层120则可看成光学膜的下扩散膜,这样光学模组则集成有双层扩散膜,可进一步提升光学膜的出光效果,且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所需组装的膜片数量,简化组装过程,提升制作效率。
5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具有led灯板以及如上各实施例所示的光学膜组,光学膜组设于led灯板之上。本实施例中的led灯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若干led芯片。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还可根据需求在光学膜组之上设置增亮膜,该增亮膜可包括但不限于上 bef膜和下bef膜中的至少之一。且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还可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对其包括的具体光学膜层,以及各光学膜层具体设置的位置进行灵活变化,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1.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其包括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背光模组之上的液晶面板。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可应用于但不限于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护眼产品、车载终端、广告显示终端等电子设备上。
52.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膜组,所述光学膜组应用于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组包括:光颜转换膜,所述光颜转换膜被配置为对射入的光进行颜转换;粘合于所述光颜转换膜上的光扩散基材胶层,以及设于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之上的微结构扩散胶层;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内混合有第一光扩散微粒子,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具有若干用于对经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射出的光进行散光处理的微散光结构;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与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一体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中包括第二光扩散微粒子,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中所述第二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一浓度,小于等于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内所述第一光扩散微粒子的第二浓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为透明胶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包括若干条微棱镜条,或所述微结构扩散胶层包括若干微棱锥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组,其特征在于,微结构扩散胶层远离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的上表面为粗糙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组还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光颜转换膜与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之间的光弱化单元,一个所述光弱化单元对应一颗led芯片。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组还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光颜转换膜与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之间的透镜,一个所述透镜对应一颗led芯片,用于对所述led芯片发出的光线进行发散。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组还包括第一透光粘接胶层,所述第一透光粘接胶层设于所述光颜转换膜远离所述光扩散基材胶层的一面上;所述光学膜组还包括粘接于设于所述第一透光粘接胶层上的blt膜。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组还包括粘接于所述blt膜上的第二透光粘接胶层,以及粘接于所述第二透光粘接胶层上的散光胶层,所述散光胶层内混合有第三光扩散微粒子。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led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组,所述光学膜组设于所述led灯板之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膜组及背光模组,包括被配置为对射入的光进行颜转换的光颜转换膜,粘合于光颜转换膜上的光扩散基材胶层,以及设于光扩散基材胶层之上的微结构扩散胶层;其中光扩散基材胶层与微结构扩散胶层一体成型,微结构扩散胶层具有若干用于对经光扩散基材胶层射出的光进行散光处理的微散光结构,从而提升光处理效果;该光学膜组既具有光转换和光扩散功能,同时在物理形态上还呈现为一个膜片,因此可以减少所需组装的膜片数量,简化组装过程;且还能避免现有模组中扩散片和QD片之间出现松动导致相互之间产生磨损,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提升其可靠性。提升其可靠性。提升其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

胡真 李剑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8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2:2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598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基材   微结构   所述   光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