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支承脚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户外折叠桌椅领域,具体为用于便携式折叠桌的一种可折叠支承脚。


背景技术:



2.在户外场所进行露营活动时,人们通常会随车携带可折叠的桌椅用具,以便摆放各种水杯餐具等用品。考虑到车辆空间大小限制,大多数便携式折叠桌都采用折叠形式,但现有的折叠桌虽然着重考虑到了折叠放置时的空间利用率,但是常常会出现连接结构不够稳定、容易发生损坏的弊端。
3.如申请号为cn201710998846.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一种折叠支腿的支撑结构,包括铰接于面板上的支腿和连接于所述支腿与所述面板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在支撑时处于同一直线的相互铰接的一对支撑杆,一支撑杆的端部铰接于所述面板上,另一支撑杆的端部铰接于所述支腿上,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一对相互铰接的铰接端头,所述铰接端头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相邻的两端,通过转动铰接端头改变两个支撑杆的相对转动平面与支腿相对面板转动的转动平面的状态。该折叠支腿的支撑结构通过设置转动的铰接端头,改变两个支撑杆的转动方向,使支撑杆在支腿的转动平面内形成一个不可折叠的稳定支撑杆,保证了支腿的稳定性。通过分析该专利文件中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其中的支撑组件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其中的两部分支承杆之间的锁止固定效果,因此在出现振动或是碰撞的情况下一旦该部分发生旋转,使两段支承杆重新回到可相对转动的状态时,则会直接失去对上班桌板件的支承作用,使折叠桌直接出现垮塌倾覆的情况。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便携式折叠桌的一种便于折叠收纳且具有稳定可靠支承能力的可折叠支承脚。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便携式折叠桌的一种便于折叠收纳且具有稳定可靠支承能力的可折叠支承脚。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可折叠支承脚,包含有主支承杆,所述主支承杆包含有用于与桌板件通过铰接的方式相活动连接的上连接端以及用于与地面相接触起到支承作用的下支承端,还包含有用于在支承脚展开状态下对所述主支承杆起到限位固定作用的辅助连接杆组,所述辅助连接杆组中又分别包含有当支承脚在展开状态下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接段以及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下端部与所述主支承杆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一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上端部与所述桌板件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二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下端部之间也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还形成有用于对这两部分连接段之间
的相对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支抵限位结构。
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抵限位结构包含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上端上缘部分的支抵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下端下缘部分的限位部。
9.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抵部上形成有支抵平面,而所述限位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支抵平面相抵靠贴合的限位平面。
1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主支承杆包含有分列于桌板件左右两侧的一对杆件以及固定连接在这一对杆件之间的横向连杆,所述第一铰接回转部位于所述横向连杆的靠中部位置处。
1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段中包含有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左右两侧的分支杆件,两个所述分支杆件互相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并且能够环绕分别位于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两条中心轴线进行转动。
12.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分支杆件的靠下部形成沿水平方向向外弯折延伸的外扩延伸部,使两侧的分支杆件同时与所述横向连杆相连时形成三角结构。
1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限位平面由所述限位部同时向两侧对称延伸形成。
14.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主支承杆的上方还设置有过渡连接于所述主支承杆和桌板件之间的框架连接件,所述框架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上端部相连接,而所述框架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支承杆的上端可回转地相连接。
1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框架连接件呈环形,所述第二铰接回转部位于所述框架连接件的内侧。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以下多项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中所给出的这种可折叠支承脚包含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上端上缘部分的支抵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下端下缘部分的限位部,通过支抵部和限位部之间的平面抵接作用,使得两部分之间的抵接效果更加稳定可靠。此外,支抵部和限位部的之间的抵止作用还能够对可折叠支脚自身的折叠方向进行限制,避免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发生相对逆向转动进而无法完成相对于桌板件折叠收纳的情况出现。
18.2.本实用新型中所给出的这种可折叠支承脚通过将两侧的分支杆件各自同时向外侧延伸后连接固定于连接于支脚杆件之间的横向连杆上从而形成稳定的一种三角结构,使桌板件所承受的作用力能够均匀地向两侧的支脚杆件分摊,使折叠桌的整体承载强度和耐用性都能够得到提升。
19.3.本实用新型中所给出的这种可折叠支承脚中包含有用于在折叠桌展开状态下对桌脚起到固定限位并且能起到辅助支承作用的辅助连接杆组,该辅助连接杆组中所形成的支抵限位限位结构能够保证在所述辅助连接杆组进行支承时,由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互相铰接形成的辅助连接杆组整体始终保持在一种平直的状态,避免由于摇晃振动或是承载变形导致所述辅助连接杆组弯折失效。
附图说明
20.图1为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进行折叠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状态示意图;
22.图3为可折叠支承脚与桌板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3.图4为支抵限位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5为限位卡接件与辅助连接杆组之间的配合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6为两侧的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连接形成便携式折叠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便携式折叠桌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便携式折叠桌进行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
29.a——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
30.1——可折叠支承脚;
31.2——桌板件;
32.3——回转中心连杆
33.4——主支承杆,401——横向连杆;
34.5——辅助连接杆组,501——第一连接段,502——第二连接段;
35.6——支抵限位结构,601——支抵部,602——限位部;
36.7——分支杆件,701——外扩延伸部;
37.8——框架连接件;
38.9——限位卡接件,901——台阶形止退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40.本方案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41.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用于组合安装形成折叠桌的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该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中包含有位于下方的可折叠支承脚1以及位于上方的桌板件2两部分。这里的桌板件2采用木材或是硬质塑料材质制成,而可折叠支承脚1采用中空的圆柱形金属管件通过弯折、焊接或是铆接的方式形成一种框架式结构。
42.在连接可折叠支承脚1和桌板件2时,可以采用常规的在两部分接触面上涂抹粘合剂或是在桌板件2上打孔利用螺栓紧固件进行锁紧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但是考虑到桌板件2材料自身较为轻质化并且外周部容易在碰撞下发生损坏的特点,本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中,将桌板件2与可折叠支承脚1之间采用了一种较为特殊的连接结构。具体的,在可折叠支承脚1中包含有一个由方管或是圆管折弯形成的、呈u字形的框架连接件8,该框架连接件8的呈一种开口朝向此所需组装的折叠桌中心区域的状态平放设置。这里的框架连接件8选用了一种类似于u字形的开口环形形状,当然也可以采用完全封闭的闭口环形或是其它各种能够与桌板件2的外侧周向部分进行连接的结构,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43.当桌板件2平放在该框架连接架上时,所述桌板件2的外周面不会凸出于金属框架连接件8的外周面。在框架连接件8上由上向下开设有多个安装开口,环绕所述桌板件2的下表面的靠外侧部分形成有多个向下凸起、与所述安装开口尺寸形状相对应的连接安装部,使桌板件2放置于框架连接件8上方时,所述连接安装部能够嵌入所述安装开口中。进一步
的,在框架连接件8上每一个安装开口位置处的内侧面上都开设有贯通孔,同时在所述连接安装部上开设有与该贯通孔相对应的安装螺纹孔。当所述连接安装部嵌入所述安装开口中后,通过将紧固螺栓穿过贯通孔后紧固于安装螺纹孔中,便能够实现所述桌板件2与框架连接件8之间的连接固定,即实现了将所述桌板件2与可折叠支承脚1连接固定为一个整体。
44.作为在该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中用于实现最为主要的支承作用以及折叠功能部件的可折叠支承脚1,其又包含有用于直接对所述桌板件2起到支承作用的主支承杆4以及用于在支承脚展开状态下对所述主支承杆4起到限位固定作用的辅助连接杆组5这两个部分。
45.具体的,这里的主支承杆4包含有分列于桌板件2左右两侧的一对杆件以及固定连接在这一对杆件之间的横向连杆401,整体形成一种呈h字形的结构。主支承杆4件两侧的杆件都位于所述框架连接件8的内侧并且两杆件的上端部都通过铰接的方式与所述框架连接件8之间进行连接,使得主支承杆4作为一个整体能够绕两侧铰接部共同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框架连接件8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可折叠支承脚1在折叠收纳和展开使用这两种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46.而对于前述的辅助连接杆组5,其中又分别包含有当支承脚在展开状态下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接段501以及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接段502,所述第一连接段501的下端部与所述主支承杆4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一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上端部与所述桌板件2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二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一连接段501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下端部之间也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过渡连接部。具体的,所述辅助连接杆组5整体位于所述桌板件2沿水平方向的中间位置处,因此所述第一回转连接部位于所述横向连杆401与自身两端距离相等的中间位置处;同样的,所述第二回转连接部也设置于相对于所述框架连接件8两端相等间距的位置处。此外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所述主支承杆4还是所述辅助连接杆组5,其与所述框架连接件8之间的铰接连接部位都位于所述框架连接件8的内侧,避免这些较为脆弱的铰接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框架连接件8向外凸出,以尽量降低在堆叠放置又或是转移运输过程中对于这些铰接连接部造成损伤的风险。
47.所述第一连接段501和第二连接段502之间还形成有用于对这两部分连接段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支抵限位结构6。该支抵限位结构6包含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段501上端上缘部分的支抵部601,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段502下端下缘部分的限位部602。具体的,这里的限位部602可以采用一种由杆状的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下缘部分向两侧凸起延伸形成的片状结构,同时形成位于该片状的所述支抵部601下侧的限位平面。与之相对于的,在第一连接段501的上缘所形成的支抵部601的上表面同样呈一种平面状,形成与所述限位平面相对应的支抵平面。当可折叠支承脚1在逐步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501与所述第二连接段502之间会环绕该过渡连接部的铰接中心进行转动,直至限位部602的下表面与支抵部601的上表面之间接触贴合。此时,所述第一连接段501和第二连接段502活动连接在该不能继续沿该转动方向运动,即所述辅助连接杆组5近似地成为了一个整体杆件。该状态下,从侧向观察,便形成了一种由桌板件2、主支承杆4和辅助连接杆组5互相连接形成的类三角形结构。此时,该结构便能够为位于上方的桌板件2提供较大的承载作用能力。
48.在对所述可折叠支承脚1进行折叠收纳的过程中,所述主支承杆4需要进行逆向的
转动并靠近所述桌板件2。在该过程中,若没有支抵限位结构6的限制作用,实质上过渡连接部可以自由向上移动或是向下移动。而在桌板件2下表面上所开设的内凹区域部分的形状应当优选为与全部的杆件都位于所述框架连接件8的内侧状态相对应,明显会出现所述辅助连接杆组5无法进入预设内凹区域中的情况。
49.因此上述的支抵限位结构6的存在,不仅仅能够在可折叠支承脚1的展开状态下为所述第一连接段50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相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提供支撑,还能够在对所述第一链段和第二连接段502之间的相对转动方向进行控制,确保折叠桌以稳定可靠的状态进行工作。
50.考虑到所述辅助连接杆组5与所述主支承杆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靠性,以及两侧承载受力更加平衡避免杆件弯折变形,对该辅助连接杆组5中的第二连接段502的结构进行优化,将其拆分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501线段下端部左右两侧的一对分支杆件7,两个所述分支杆件7互相连接固定形成一个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501的下端部以及所述横向连杆401同时铰接的整体,该整体能够随着所述可折叠支承脚1的折叠或是展开过程,环绕分别位于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两条中心轴线进行转动。
51.为了使辅助连接杆组5所承受向下的作用力通过横向连杆401更加均匀地分摊分摊传递至所述主支承杆4中位于两侧的杆件,将所述分支杆件7的形状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进,使位于两侧的所述分支杆件7的下部段还分别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弯折延伸的外扩延伸部701,使两侧的分支杆件7同时与所述横向连杆401相连时形成一种三角结构,以提升所述可折叠支承脚1展开状态时的结构可靠性。
52.考虑到所述可折叠支承脚1的结构整体呈展开状态进行支承作用时,若主支承杆4呈一种竖直的状态,那么当主支承杆4件的外侧受到较轻的碰撞作用时,也极有可能导致该侧的主支承杆4向内侧发生转动折叠,进而导致折叠桌整体倾覆以及放置于该折叠桌上方的物体掉落损坏。因此,作为一种优选,在配合设计所述辅助连接杆组5以及所述主支承杆4的长度和相对位置关系时,应当注意合理选择结构关系,以实现当支承脚处于所述支抵部601与所述限位部602互相抵接的展开状态下所述主支承杆4呈一种下支承端相对于上连接端更靠外侧的倾斜状态。在该状态下,放置于桌板件2上的物体对所述桌板件2所产生的下压作用力能够转化为继续驱使所述主支承杆4向外侧转动的驱动力,进而保证所述支抵限位结构6中的支抵部601和限位部602之间的紧密贴合状态,以提升折叠桌产品整体在展开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53.虽然上述的主支承杆4外倾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便携式折叠桌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稳定可靠,但是所述可折叠支承脚1的局部受到瞬间较大的冲击力作用时,仍然容易出现折叠倾覆的情况。因此,对于折叠桌产品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可以在所述辅助连接杆组5上活动安装一种限位卡接件9。该限位卡接件9整体呈一种内部径向尺寸略大于第二连接段502的空圆柱形管状,同时在所述限位卡接件9内部形成有用于同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501和第二连接段502相抵接的部分。将所述限位卡接件9套接安装在前述的第二连接段502上后,所述限位卡接件9能够沿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轴向进行往复移动。在该结构下,随着所述可折叠支承脚1的展开动作,所述第一连接段50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502伸展连接呈一种直杆状,此时所述限位卡接件9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由上向下滑落,直至其下端部与前述分支杆件7的上的外扩延伸部701相抵接。在不重新向上移动复位所述限位卡接件
9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段501和第二连接段502在该限位卡接件9的套接抵止作用下无法相对转动折叠,即保证了所述桌板支脚连接单元以及包含有该桌板支脚连接单元的便携式折叠桌呈展开使用状态下的稳定性。
54.更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限位卡接件9需要对所述第一连接段501和第二连接段502进行锁止时由于跳动发生失效,还可以在所述限位卡接件9的内部设置一种台阶形止退结构901。具体的,该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卡接件9的内部,呈一种相对于中空的主体段径向尺寸更小的收口段。同时,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径向尺寸要做到略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501的径向尺寸。在所述限位卡接件9下滑过程中,该收口段靠上的内壁面会滑过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表面,直至脱落来到所述第一连接段501处。此时该收口段的内侧端面便会与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该侧端面产生抵止效果,进一步避免所述限位卡接件9活动所导致的第一连接段501和第二连接段502连接失效,强化便携式折叠桌的结构。
55.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给出了利用利用两个所述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对接形成便携式折叠桌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在该便携式折叠桌中,两组所述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分列于两侧且互相以铰接的方式活动连接。对于一侧的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以采用u字形框架连接件8的可折叠支承脚1为例,所述在该所述框架连接件8的开口一侧两端之间横向连接有一根回转中心连杆3,而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上端部正是以铰接的方式活动连接在该回转中心连杆3的中间位置处。而另一侧的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与该侧的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的结构相同,但该侧的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不再独立设置所述回转中心连杆3,而是与对侧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共用同一所述回转中心连杆3。此时每一组所述支承折叠连接单元中的所述框架连接件8以及所述辅助连接杆组5均同时连接至所述回转中心连杆3上面,使所述辅助连接杆能够绕所述回转中心连杆3的中心轴线进行转动,并且一侧的所述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能够整体绕所述回转中心连杆3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另一所述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进行转动,从而依次实现对两侧所述可折叠支承脚1自身的折叠收纳后,将两侧的所述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a互相对折形成一个块状整体。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主支承杆(4),所述主支承杆(4)包含有用于与桌板件(2)通过铰接的方式相活动连接的上连接端以及用于与地面相接触起到支承作用的下支承端,还包含有用于在支承脚展开状态下对所述主支承杆(4)起到限位固定作用的辅助连接杆组(5),所述辅助连接杆组(5)中又分别包含有当支承脚在展开状态下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接段(501)以及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接段(502),所述第一连接段(501)的下端部与所述主支承杆(4)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一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上端部与所述桌板件(2)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二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一连接段(501)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下端部之间也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段(501)和第二连接段(502)之间还形成有用于对这两部分连接段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支抵限位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抵限位结构(6)包含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段(501)上端上缘部分的支抵部(601),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段(502)下端下缘部分的限位部(6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抵部(601)上形成有支抵平面,而所述限位部(602)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支抵平面相抵靠贴合的限位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承杆(4)包含有分列于桌板件(2)左右两侧的一对杆件以及固定连接在这一对杆件之间的横向连杆(401),所述第一铰接回转部位于所述横向连杆(401)的靠中部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501)中包含有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502)左右两侧的分支杆件(7),两个所述分支杆件(7)互相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并且能够环绕分别位于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两条中心轴线进行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杆件(7)的靠下部形成沿水平方向向外弯折延伸的外扩延伸部(701),使两侧的分支杆件(7)同时与所述横向连杆(401)相连时形成三角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平面由所述限位部(602)同时向两侧对称延伸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承杆(4)的上方还设置有过渡连接于所述主支承杆(4)和桌板件(2)之间的框架连接件(8),所述框架连接件(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上端部相连接,而所述框架连接件(8)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支承杆(4)的上端可回转地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连接件(8)呈环形,所述第二铰接回转部位于所述框架连接件(8)的内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折叠收纳且具有稳定可靠支承能力的可折叠支承脚,该可折叠支承脚包含有主支承杆,所述主支承杆包含有上连接端以及下支承端,还包含有起到限位固定作用的辅助连接杆组,所述辅助连接杆组中又分别包含有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下端部与所述主支承杆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一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上端部与所述桌板件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二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下端部之间也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还形成有用于对这两部分连接段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支抵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

陈昌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安立博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4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596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结构   可折叠   连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