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循环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企业在进行高炉冶炼时都会产生大量的高炉煤气,高炉煤气的主要有效成分是co,一般高炉煤气用于热风炉、轧钢加热炉、发电等。受炉内煤气流速、压力等影响,一般高炉煤气利用率在40-45%之间,有大量co得不到利用。高炉煤气是由焦炭、喷吹煤转化而来,其成本远高于普通煤燃烧产生相同热量的成本,因此高炉煤气自身利用率直接影响生铁焦比及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将高炉煤气经过重力除尘后得到的高炉煤气重新导回炉内,二次利用从而减少焦炭用量,降低成本,同时通过调节高炉煤气进入炉内的速率来调节炉况,增加了高炉上部的调节手段。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包括:导入管组件、分流围管和若干导回管组件;其中所述分流围管上设有进气口和若干出气口,所述分流围管为环形,所述导入管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分流围管上的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导入管组件的另一端和高炉煤气的重力除尘系统连接,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分流围管的所述出气口连接,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的另一端设置在高炉炉壁上。
5.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导入管组件包括导入管、加压机和总气阀,所述加压机和所述总气阀安装在所述导入管上,所述导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流围管的所述进气口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入管的另一端与高炉煤气的重力除尘系统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导入管包括第一导入管和第二导入管,所述第一导入管一端与所述总气阀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导入管的另一端与高炉煤气的重力除尘系统连接,所述总气阀另一端与所述加压机进气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入管一端与所述加压机出气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围管的所述进气口可拆卸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导回管组件包括下引管、调节阀、喷出管,高炉的炉壁上设有若干喷出管孔,所述调节阀安装在所述下引管上,所述下引管与所述分流围管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引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出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出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喷出管孔,所述喷出管与所述喷出管孔固定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若干所述喷出管孔位于同一平面,若干所述喷出管孔均匀分布在高炉炉壁上,若干所述喷出管孔位于软熔带上方。
9.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下引管包括第一下引管、第二下引管,所述第一下引管一端与所述调节阀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流围管的所述出气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阀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引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下引管另一端与所述喷出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分流围管包括第一分流管体和第二分流管体,所述第一分流管体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二分流管体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第一分流管体上,若干所述出气口均匀设在所述第一分流管体和所述第二分流管体上。
11.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分流管体和所述第二分流管体均为半圆环形,所述第一分流管体与所述第二分流管体相配合构成完整圆环。
12.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将本来作为热风炉、发电等生产中所用的高成本原料的高炉煤气重新导回高炉进行二次利用,减少了更高成本的焦炭的使用,并通过控制煤气导回速度来调节炉况,既节省了成本,又增添了炉况调节方式。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实施例的导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实施例的下引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元件标号说明
19.100、导入管组件;110、导入管;111、第一导入管;112、第二导入管;120、总气阀;130、加压机;200、分流围管;210、第一分流管体;220、第二分流管体;230、进气口;240、出气口;300、导回管组件;310、下引管;311、第一下引管;312、第二下引管;320、调节阀;330、喷出管、340、喷出管孔;400、炉壁;500、软熔带、600、重力除尘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21.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实用新型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所
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实用新型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22.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3.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包括导入管组件100、分流围管200和若干导回管组件300;其中所述分流围管200上设有进气口230和若干出气口240,所述分流围管200为环形,所述导入管组件100的一端和所述分流围管200上的所述进气口230连接,所述导入管组件100的另一端和高炉煤气的重力除尘系统600连接,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300的一端和所述分流围管200的所述出气口240连接,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300的另一端设置在高炉炉壁400上。
24.高炉煤气在产生后首先会通过管道引导进入高炉的重力除尘系统600,高炉煤气经过初步净化后大部分会被输送到下一除尘系统,另一部分高炉煤气会被所述导入管组件100导入所述分流围管200中,所述分流围管200将高炉煤气分流进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300中,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300从不同方向将高炉煤气喷入炉内,调节炉况并二次利用。
25.请参阅图1和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实施例的导入管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导入管组件100包括导入管110、加压机130和总气阀120,所述加压机130和所述总气阀120安装在所述导入管110上,所述导入管110的一端与所述分流围管200的所述进气口230法兰连接,所述导入管110的另一端与高炉煤气的重力除尘系统600连接,所述总气阀120为控制整个装置气体导入的开关,所述加压机130将通过所述总气阀120的高炉煤气流动速度加大,保证高炉煤气持续进入所述导入管组件100并流向所述分流围管200。
26.请参阅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导入管110包括第一导入管111和第二导入管112,所述第一导入管111一端与所述总气阀120一端法兰连接,所述第一导入管111的另一端与高炉煤气的重力除尘系统600连接,所述总气阀120另一端与所述加压机130进气口230法兰连接,所述第二导入管112一端与所述加压机130出气口240法兰连接,所述第二导入管112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围管200的所述进气口230法兰连接。
27.请参阅图1和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实施例的下引管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导回管组件300有八个,八个所述导回管组件300包括下引管310、调节阀320、喷出管330,高炉炉壁400上设有若干喷出管孔410,所述调节阀320安装在所述下引管310上,所述下引管310的一端与所述分流围管200的所述出气口240法兰连接,所述喷出管33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喷出管孔410,所述喷出管330与所述喷出管孔410固定连接。
28.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八个所述喷出管孔410位于同一平面,八个所述喷出管孔410均匀分布在高炉炉壁400上,八个所述喷
出管孔410位于软熔带500上方,以保证喷出的高炉煤气能被有效利用。
29.请参阅图1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下引管310包括第一下引管311、第二下引管312,所述第一下引管311一端与所述调节阀320一端用法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流围管200的所述出气口240法兰连接,所述调节阀320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引管312的一端法兰连接,所述第二下引管312另一端与所述喷出管330的一端用法兰连接,八个所述调节阀320相互配合,可以控制不同方向上高炉煤气的喷出速度,从而调节炉况。
30.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分流围管200包括第一分流管体210和第二分流管体220,所述第一分流管体210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二分流管体220两端用法兰连接,所述进气口230设在所述第一分流管体210上,若干所述出气口240均匀设在所述第一分流管体210和所述第二分流管体220上。
31.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分流管体210和所述第二分流管体220均为半圆环形,所述第一分流管体210与所述第二分流管体220相配合构成完整圆环,当然其它适应实际生产的环状管道也适用。
32.本实用新型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将本来作为热风炉、发电等生产中所用的高成本原料的高炉煤气重新导回高炉进行二次利用,减少了更高成本的焦炭的使用,并通过控制煤气导回速度来调节炉况,既节省了成本,又增添了炉况调节方式。
33.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入管组件、分流围管和若干导回管组件;其中所述分流围管上设有进气口和若干出气口,所述分流围管为环形,所述导入管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分流围管上的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导入管组件的另一端和高炉煤气的重力除尘系统连接,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分流围管的所述出气口连接,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的另一端设置在高炉炉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组件包括导入管、加压机和总气阀,所述加压机和所述总气阀安装在所述导入管上,所述导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流围管的所述进气口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入管的另一端与高炉煤气的重力除尘系统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包括第一导入管和第二导入管,所述第一导入管一端与所述总气阀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导入管的另一端与高炉煤气的重力除尘系统连接,所述总气阀另一端与所述加压机进气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入管一端与所述加压机出气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围管的所述进气口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回管组件包括下引管、调节阀、喷出管,高炉的炉壁上设有若干喷出管孔,所述调节阀安装在所述下引管上,所述下引管与所述分流围管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引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出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出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喷出管孔,所述喷出管与所述喷出管孔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喷出管孔位于同一平面,若干所述喷出管孔均匀分布在高炉炉壁上,若干所述喷出管孔位于软熔带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引管包括第一下引管、第二下引管,所述第一下引管一端与所述调节阀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流围管的所述出气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阀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引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下引管另一端与所述喷出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围管包括第一分流管体和第二分流管体,所述第一分流管体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二分流管体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第一分流管体上,若干所述出气口均匀设在所述第一分流管体和所述第二分流管体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管体和所述第二分流管体均为半圆环形,所述第一分流管体与所述第二分流管体相配合构成完整圆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炉煤气的自循环利用装置,其包括:导入管组件、分流围管和若干导回管组件;其中所述分流围管上设有进气口和若干出气口,所述分流围管为环形,所述导入管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分流围管上的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导入管组件的另一端和高炉煤气的重力除尘系统连接,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分流围管的所述出气口连接,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的另一端设置在高炉炉壁上。所述导入管组件将要重新利用的高炉煤气导入到所述分流围管中,所述分流围管将高炉煤气分流进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中,若干所述导回管组件从不同方向将高炉煤气喷入炉内,调节炉况并二次利用,减少了焦炭等原料的消耗,增加了高炉上部的调节手段。段。段。


技术研发人员:

刘德训 张圣东 牛月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3

技术公布日:

2023/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0:18: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574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高炉   煤气   流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