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慢性创面无法愈合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尤其是约15-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足溃疡。目前,对复杂的创面愈合过程的了解仍然有限,对慢性无法愈合的创面的有效仍然缺乏。
3.伤口愈合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细菌感染是伤口愈合最常见和不可避免的问题。当伤口被感染时,细菌会在感染部位引起持续的炎症反应,这将进一步延迟炎症阶段的愈合过程。因此,缓解伤口炎症是促进伤口愈合的关键。
4.相关研究发现,氢气可以中和急性氧化应激条件下的羟基自由基,能选择性中和羟基自由基、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等强毒性自由基,产生非常有效的抗氧化作用。氢气不仅可以降低活性氧(ros)水平,还可以刺激巨噬细胞极化为抗炎m2表型,表明具有出的抗炎特性。因此,开发出一种可以持续释放氢气以缓解伤口炎症的微针贴片是非常有意义的。
5.伤口敷料可以覆盖伤口并为外部感染提供临时屏障,并作为诱导模板引导皮肤细胞的重组以及随后的宿主组织的浸润和整合,对伤口愈合显示出显著影响。一种理想的皮肤伤口敷料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不会引起毒性或炎症;(2)良好的保湿性,能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促进细胞水化,对伤口渗出液有一定的吸收作用;(3)有足够的物理和机械强度,以保证其完整性,避免材料破损引起的外部细菌侵入;(4)适当的表面微结构和生化特性以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水凝胶由于其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像细胞外基质(ecm)一样的三维(3d)网状结构,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伤口敷料候选物。并且水凝胶的功能也从单一的物理覆盖或单一功能转变为现在的多种功能组合,并呈现出进一步智能化的趋势。然而现有的伤口敷料的给药方式主要是靠药物的渗透,导致药物的作用缓慢、吸收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构建一种用于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的微针贴片,使用介孔二氧化硅(msn)作为药物载体负载氢气前药氨(ab)得到纳米释氢颗粒,将纳米释氢颗粒与pvp水凝胶混合均匀作为微针制备液;氧化石墨烯(go)具有较高的光热转化效率,同时go表面修饰了大量的含氧基团,可用于吸附金属离子,本发明中使go吸附钴离子后得到go-co
2+
,与pva水凝胶混合均匀作为背衬制备液;将微针、背衬制备液加入到pdms模具中,通过倒模的方法制备微针贴片。pvp水溶液在干燥后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以刺入皮肤,pva水溶液在干燥后有较好的韧性以贴合皮肤。本发明微针贴片在刺入皮肤后,针尖快速溶解,释放出纳米释氢颗粒,ab通过水解持续地释放氢气以缓解创面炎症,同时氢气的还原性可以减少go表面含氧基团,释放钴离子,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在近红外的照射下,创面局部的温度升高,可
以有效抑制细菌感染,从而可以达到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目的。
7.本发明技术方案,经过三个步骤实现。
8.(1)微针制备液
9.将50mg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10ml浓度0.5-2mol/l的氨溶液中,磁力搅拌12h后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表面附着的氨,置于60℃烘箱中干燥,制备得到释氢纳米颗粒。
10.(2)称取50-200mg纳米释氢颗粒与1ml pvp水溶液磁力搅拌2h,使纳米释氢颗粒均匀分散于pvp水溶液,得到微针制备液;
11.(3)背衬制备液
12.配制浓度为0.25-1mol/l的co(no3)2·
4h2o水溶液20ml,称取5mg氧化石墨烯,磁力搅拌12h后,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制备得到go-co
2+

13.(4)称取5-10mg go-co
2+
与1ml pva水溶液磁力搅拌2h,使go-co
2+
均匀分散于pva水溶液中,得到背衬制备液;
14.(5)倒模法制备微针
15.将pdms和固化剂以10:1(w/w)混合均匀浇注于微针阳模,于70℃的烘箱中固化后脱模,得到微针阴模。
16.微针阳模是以光敏树脂为原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而成。
17.在pdms阴模上滴加微针制备液,通过气泵对微针模具进行负压抽真空处理30min,使微针制备液完全填充针孔,去除多余微针制备液,之后滴加背衬制备液到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干燥12h后取出,脱模得到微针贴片。
18.本发明的优点:
19.(1)本发明利用微针透皮给药实现氢气的局部释放,解决了氢气溶解度低,无法在创伤局部作用的难题。
20.(2)本发明在背衬层负载吸附钴离子的氧化石墨烯,利用氢气的还原性,还原了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促进了钴离子的释放,以促进创面处血管生成。
21.(3)本发明在刺入皮肤后快速溶解,在创面局部持续的释放氢气以缓解伤口愈合前期的炎症,同时氢气的持续释放减少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氧官能团,释放出钴离子,促进了组织重塑期的血管生成,实现了对创面愈合的智能调控。
附图说明
22.图1为实施例1中纳米释氢颗粒的sem图,图1中,(a)msn;(b)ab@msn;
23.图2为实施例1中纳米释氢颗粒的atr-ftir谱图;
24.图3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氢气释放量图;
25.图4为实施例1中纳米颗粒的成纤维细胞生物相容性评价;
26.图5为实施例1中纳米颗粒的巨噬细胞生物相容性评价;
27.图6为实施例1中纳米颗粒的抗炎效果评价;
28.图7为实施例5中go-co
2+
的atr-ftir谱图;
29.图8为实施例8中pdms阴模的形貌;
30.图9为实施例8中微针贴片的sem图;
31.图10为实施例8中微针贴片的体式显微镜图;
32.图11为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中微针贴片的氢气释放量图;
33.图12为实施例8中微针贴片的升温曲线图;
34.图13为实施例8、实施例11中微针贴片的抗菌实验图;
35.图14为实施例8、实施例11中微针贴片的升温曲线图;
36.图15为对比例1中微针贴片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效果评价;
37.图16为实施例8、对比例2中微针贴片的促血管生成效果评价。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39.实施例1
40.纳米释氢颗粒的制备
41.将50mg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10ml浓度1mol/l的氨溶液中,磁力搅拌12h后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10min,清洗表面附着的氨,置于60℃烘箱中干燥,制备得到释氢纳米颗粒。
42.(1)纳米释氢颗粒形貌表征
43.对制备的释氢纳米颗粒喷金后,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德国zeiss,supra55)观察纳米释氢颗粒的形貌,如图1所示,负载氨前后的介孔二氧化硅均为大小均匀的球体。
44.(2)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测试
45.使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nicolet is 10)对释氢纳米颗粒进行atr-ftir测试,得到红外光谱图如图2所示,纳米释氢药物ab@msn在1088cm-1
处出现msn的振动峰,在2330cm-1
处出现氨的振动峰,说明msn作为载体成功负载上氢气前药氨。
46.实施例2
47.纳米释氢颗粒的制备
48.将50mg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10ml浓度0.5mol/l的氨溶液中,磁力搅拌12h后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10min,清洗表面附着的氨,置于60℃烘箱中干燥,制备得到释氢纳米颗粒。
49.实施例3
50.纳米释氢颗粒的制备
51.将50mg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10ml浓度2mol/l的氨溶液中,磁力搅拌12h后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10min,清洗表面附着的氨,置于60℃烘箱中干燥,制备得到释氢纳米颗粒。
52.纳米释氢颗粒氢气释放量测量
53.将释氢纳米颗粒分散于25ml磷酸缓冲溶液中,24h后,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使用溶解氢测试仪(enh-2000,日本rustlex)测试样品的氢气释放量,测完后加入新的磷酸缓冲溶液,每24小时记录释放量的数值并加入新的磷酸缓冲溶液。
54.结果如图3所示,相较于0.5m氨溶液,使用1、2m氨溶液负载药物的量更
多,氢气的释放量更高,释放时间更持久。
55.实施例4
56.分别称取4mg的二氧化硅(msn)和二氧化硅负载氨(ab@msn),超声分散于4mldmem培养基中,得到1mg/ml的纳米颗粒悬液,分别稀释得到50、100、200μg/ml的纳米颗粒悬液。
57.将成纤维细胞l929接种至48孔板中,细胞密度为3000cells/well,细胞贴壁24h后吸去培养基,加入纳米颗粒悬液,处理48h后吸去培养基加入cck8,于培养箱中孵育2h后使用酶标仪测量450nm处的吸光度。
58.结果如图4所示,msn、ab@msn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细胞的增殖速度与对照组相当,表明msn与ab@msn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59.将巨噬细胞raw264.7接种至24孔板中,细胞密度为20000cells/well,细胞贴壁24h后吸去培养基,加入纳米颗粒悬液,处理48h后吸去培养基加入cck8,于培养箱中孵育2h后使用酶标仪测量450nm处的吸光度。
60.结果如图5所示,msn、ab@msn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细胞的增殖速度与对照组相当,表明msn与ab@msn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61.将成纤维细胞l929接种至24孔板中,细胞密度为50000cells/well,细胞贴壁24h后吸去培养基,加入1.2mg/ml h2o2溶液处理2h后使用pbs清洗,加入纳米颗粒悬液,培养24h后吸去培养基加入cck8,于培养箱中孵育2h后使用酶标仪测量450nm处的吸光度。
62.结果如图6所示,ab@msn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以有效清除ros。
63.实施例5
64.氧化石墨烯吸附钴离子制备go-co
2+
65.配制浓度为250mm的co(no3)2·
4h2o溶液20ml,称取5mg氧化石墨烯加入到硝酸钴溶液中,磁力搅拌12h后,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于60℃的烘箱中干燥,制得go-co
2+

66.go-co
2+
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测试
67.使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nicolet is 10)对进行atr-ftir测试,得到红外光谱图如图7所示,吸附钴离子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基团显著减少。
68.实施例6
69.氧化石墨烯吸附钴离子制备go-co
2+
70.配制浓度为500mm的co(no3)2·
4h2o溶液20ml,称取5mg氧化石墨烯加入到硝酸钴溶液中,磁力搅拌12h后,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于60℃的烘箱中干燥,制得go-co
2+

71.实施例7
72.氧化石墨烯吸附钴离子制备go-co
2+
73.配制浓度为1000mm的co(no3)2·
4h2o溶液20ml,称取5mg氧化石墨烯加入到硝酸钴溶液中,磁力搅拌12h后,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于60℃的烘箱中干燥,制得go-co
2+

74.实施例8
75.微针贴片的制备
76.(1)称取200mg实施例1所述纳米释氢颗粒,与1ml pvp水溶液磁力搅拌2h,使纳米释氢颗粒均匀分散于pvp水溶液,得到微针制备液;
77.(2)称取5mg实施例5所述go-co
2+
,与1ml pva水溶液磁力搅拌2h,得到背衬制备液;
78.(3)将pdms和固化剂以10:1(w/w)混合均匀浇注于微针阳模,于70℃的烘箱中固化后脱模,得到微针阴模,制备得到的微针阴模如图8所示。
79.微针阳模是以光敏树脂为原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而成。
80.使用移液吸取500μl微针制备液滴加到pdms模具中,通过气泵对微针模具进行负压抽真空处理,使微针制备液完全填充针孔,去除针尖腔室外过量微针制备液。使用移液吸取300μl背衬制备液滴加到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干燥12h后取出,脱模得到微针贴片ab@msn-go/co
2+-mn。
81.微针贴片形貌表征
82.对微针贴片喷金后,使用导电胶将微针贴片固定在倾斜的样品台上,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德国zeiss,supra55)观察微针贴片的形貌,如图9所示。
83.将微针贴片倾斜放置,使用体式显微镜(rh-2000)观察微针贴片的形貌,如图10所示。
84.通过该方法制得的微针贴片在完全干燥后,基底平整、具有良好柔韧性,针尖尖锐,结构完整。
85.微针贴片氢气释放量测量
86.将制得的微针贴片置于25ml的磷酸缓冲溶液中,24h后,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使用溶解氢测试仪(enh-2000,日本rustlex)测试样品的氢气释放量,测完换液,每24小时记录释放量的数值以及换液,如图11所示,微针贴片可以在10天内持续的释放氢气。
87.微针贴片的升温效果测试
88.使用808近红外激光发射器(lwirl808-12w-6p)照射实施例8所述微针贴片6min,功率为1.5w/cm2,使用红外测温每隔60s记录一次温度,升温曲线如图12所示。
89.微针贴片的温度在6min内从室温上升到了55℃,表明负载了go-co
2+
的微针贴片同样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
90.微针贴片的抗菌效果测试
91.实施例8和实施例11所述微针贴片在紫外光下照射30min灭菌,在细菌工作台中将微针贴片置于12孔板,在微针贴片上以105的密度接种大肠杆菌(e.coli),在细菌培养箱中培养1天后,使用1.5w/cm2的近红外照射5min,放回细菌培养箱中培养两小时。之后用移液去除上清液加入mtt,在培养箱中孵育2h。加入dmso,在摇床上摇匀,转移至96孔板中使用酶标仪在570nm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样品设置3个平行样。抗菌效果如图13所示。
92.使用808近红外激光发射器照射实施例8、实施例11所述微针贴片6min,功率为1.5w/cm2,使用红外测温每隔60s记录一次温度,升温曲线如图14所示。
93.微针贴片的温度在6min内从室温上升到了57℃,随着负载go-co
2+
浓度的升高,微针贴片的温度也随之提高。
94.使用808近红外激光发射器照射微针贴片6min,功率分别为1.2、1.8w/cm2,使用红外测温每隔60s记录一次温度,升温曲线如图12所示。
95.在功率1.8w/cm2的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微针贴片的温度在6min内从室温升高到63
℃,随着近红外功率的升高,微针贴片的温度也随之提高。
96.实施例9
97.(1)称取50mg实施例1所述纳米释氢颗粒,与1ml pvp水溶液磁力搅拌2h,使纳米释氢颗粒均匀分散于pvp水溶液,得到微针制备液;
98.(2)称取5mg实施例5所述go-co
2+
,与1ml pva水溶液磁力搅拌2h,得到背衬制备液;
99.(3)将pdms和固化剂以10:1(w/w)混合均匀浇注于微针阳模,于70℃的烘箱中固化后脱模,得到微针阴模,制备得到的微针阴模如图8所示。
100.使用移液吸取500μl微针制备液滴加到pdms模具中,通过气泵对微针模具进行负压抽真空处理,使微针制备液完全填充针孔,去除针尖腔室外过量微针制备液。使用移液吸取300μl背衬制备液滴加到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干燥12h后取出,脱模得到微针贴片ab@msn-go/co
2+-mn。
101.实施例10
102.(1)称取100mg实施例1所述纳米释氢颗粒,与1ml pvp水溶液磁力搅拌2h,使纳米释氢颗粒均匀分散于pvp水溶液,得到微针制备液;
103.(2)称取5mg实施例5所述go-co
2+
,与1ml pva水溶液磁力搅拌2h,得到背衬制备液;
104.(3)将pdms和固化剂以10:1(w/w)混合均匀浇注于微针阳模,于70℃的烘箱中固化后脱模,得到微针阴模,制备得到的微针阴模如图8所示。
105.使用移液吸取500μl微针制备液滴加到pdms模具中,通过气泵对微针模具进行负压抽真空处理,使微针制备液完全填充针孔,去除针尖腔室外过量微针制备液。使用移液吸取300μl背衬制备液滴加到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干燥12h后取出,脱模得到微针贴片ab@msn-go/co
2+-mn。
106.将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所述微针贴片置于25ml的磷酸缓冲溶液中,24h后,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使用溶解氢测试仪(enh-2000,日本rustlex)测试样品的氢气释放量,测完换液,每24小时记录释放量的数值以及换液,如图11所示,随着纳米释氢颗粒浓度的提高,氢气释放量也随之提高。
107.实施例11
108.(1)称取200mg实施例1所述纳米释氢颗粒,与1ml pvp水溶液磁力搅拌2h,使纳米释氢颗粒均匀分散于pvp水溶液,得到微针制备液;
109.(2)称取10mg实施例5所述go-co
2+
,与1ml pva水溶液磁力搅拌2h,得到背衬制备液;
110.(3)将pdms和固化剂以10:1(w/w)混合均匀浇注于微针阳模,于70℃的烘箱中固化后脱模,得到微针阴模,制备得到的微针阴模如图8所示。
111.使用移液吸取500μl微针制备液滴加到pdms模具中,通过气泵对微针模具进行负压抽真空处理,使微针制备液完全填充针孔,去除针尖腔室外过量微针制备液。使用移液吸取300μl背衬制备液滴加到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干燥12h后取出,脱模得到微针贴片ab@msn-go/co
2+-mn。
112.对比例1
113.(1)称取5mg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所述go-co
2+
,与1ml pva水溶液磁力搅拌2h,使go-co
2+
均匀分散于pvp水溶液中,得到背衬制备液;
114.(2)微针贴片的制备同实施例8。
115.将微针贴片浸泡于2ml的f-12培养基中24h,得到微针贴片的浸提液。
116.将血管内皮细胞huvec接种至24孔板中,细胞密度为20000cells/well,细胞贴壁24h后吸去培养基,加入稀释8倍后的微针贴片浸提液,培养3天和7天后吸去培养基加入cck8,于培养箱中孵育2h后使用酶标仪测量450nm处的吸光度。
117.结果如图15所示,相较于对照组,250mm的钴离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效果,500mm和1000mm的钴离子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118.对比例2
119.(1)称取200mg实施例1所述纳米释氢颗粒,与1ml pvp水溶液磁力搅拌2h,使纳米释氢颗粒均匀分散于pvp水溶液,得到微针制备液;
120.(2)称取5mg go,与1ml pva水溶液磁力搅拌2h,得到背衬制备液;
121.(3)将pdms和固化剂以10:1(w/w)混合均匀浇注于微针阳模,于70℃的烘箱中固化后脱模,得到微针阴模。
122.使用移液吸取500μl微针制备液滴加到pdms模具中,通过气泵对微针模具进行负压抽真空处理30min,使微针制备液完全填充针孔,去除针尖腔室外过量微针制备液。使用移液吸取300μl背衬制备液滴加到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干燥12h后取出,脱模得到微针贴片ab@msn-go-mn。
123.将实施例8与对比例2所述微针贴片浸泡于2ml的f-12培养基中24h,得到微针贴片的浸提液。
124.将血管内皮细胞huvec接种至24孔板中,细胞密度为20000cells/well,细胞贴壁24h后吸去培养基,加入稀释8倍后的微针贴片浸提液,培养3天和7天后吸去培养基加入cck8,于培养箱中孵育2h后使用酶标仪测量450nm处的吸光度。
125.结果如图16所示,微针贴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钴离子的引入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表明微针贴片具有促血管生成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贴片包括背衬、分散在背衬内部的吸附钴离子的氧化石墨烯、设置在背衬上的微针以及分散在微针内部的释氢纳米颗粒,其中,纳米释氢颗粒为负载氢气前药氨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的高度为800μm,直径为400μm,背衬边长为15mm范围内,微针数量为100根。3.一种应用于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将氨加载到介孔二氧化硅中,制备纳米释氢颗粒;(2)将纳米释氢颗粒均匀分散于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中,得到微针制备液;(3)氧化石墨烯吸附钴离子,得到go-co
2+
;(4)将go-co
2+
均匀分散于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得到背衬制备液;(5)将聚二甲基硅氧烷浇注到微针阳模上制备微针阴模,微针制备液和背衬制备液注入聚二甲基硅氧烷阴模中,干燥脱模制得微针贴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是将50mg介孔二氧化硅与10ml浓度0.5-2mol/l的氨溶液搅拌12h,之后离心去除上清液,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表面附着的氨,于60℃的烘箱中干燥,得到纳米释氢颗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是将50-200mg释氢纳米颗粒加入到1ml pvp水溶液中搅拌2h,使纳米释氢颗粒均匀分散于pvp水溶液中,获得微针制备液。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将5mg氧化石墨烯加入到20ml浓度0.25-1mol/l的钴离子溶液中搅拌12h,使go吸附溶液中的钴离子,在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制备得到go-co
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是将5-10mg go-co
2+
加入到1ml pva水溶液中搅拌2h,使go-co
2+
均匀分散于pva水溶液中,获得背衬制备液。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微针阳模是以光敏树脂为原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阴模是将pdms和固化剂以10:1(w/w)混合均匀浇注于微针阳模,于70℃的烘箱中固化后脱模,得到微针阴模。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在pdms阴模上滴加微针制备液,通过气泵对微针模具进行负压抽真空处理30min,使微针制备液完全填充针孔,去除多余微针制备液,之后滴加背衬制备液到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干燥12h后取出,脱模得到微针贴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微针贴片包括背衬、分散在背衬内部的吸附钴离子的氧化石墨烯、设置在背衬上的微针以及分散在微针内部的释氢纳米颗粒,纳米释氢颗粒为负载氢气前药氨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本发明提供的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微针贴片通过结合微针透皮给药和纳米材料,于创面局部持续地释放氢气以缓解炎症,同时氢气还原氧化石墨烯释放钴离子以促进血管生成,具有优异的光热抗菌效果,有效抑制创面细菌感染,以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以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技术研发人员:

赵晓兵 陶海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常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11.15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1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564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贴片   纳米   颗粒   水溶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