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弹簧以及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弹簧以及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2.空气弹簧是汽车零部件之一,其是利用密闭容器中空气的可压缩性制成的弹簧;空气弹簧的重要结构之一是防滑线结构,防滑线结构用于空气弹簧的气囊的固定和密封。
3.现有的防滑线结构(如图7所示),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波浪线结构,在转角处是圆角结构。
4.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空气弹簧内部的气压通常会达到10bar以上的空气压力,采用现有的防滑线结构123’在和气囊122’压紧的过程中,防滑线结构会咬破气囊,从而破坏气囊的密封性。
5.因此,亟需一种空气弹簧以及减振装置,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弹簧以及减振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空气弹簧在和气囊压紧的过程中,破坏气囊的密封性的技术问题。
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弹簧,包括气囊、活塞以及上盖;所述气囊具有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中间的过渡端;所述第一固定端通过第一压环扣设于所述上盖且第二固定端通过第二压环扣设于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在与所述气囊的连接处以及所述上盖在与所述气囊的连接处均为齿槽结构;
8.所述齿槽结构包括连续排布的由第一斜边、第一直边、第二斜边以及第二直边顺次连接构成的凸凹部;
9.相邻所述凸凹部之间形成咬合空间,所述咬合空间用于咬合所述气囊以使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塞和所述上盖。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边与所述第一直边之间、所述第一直边与所述第二斜边之间、所述第二斜边与所述第二直边之间据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以所述活塞的轴线为参考线,所述第一斜边的倾斜角度设置在120
°‑
180
°
之间;所述第二斜边的倾斜角度均设置在30
°‑
90
°
之间。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边与所述第二斜边关于所述第一直边垂直于所述活塞的轴线的直线对称。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边与所述第二斜边关于所述第一直边垂直于所述活塞的轴线的直线非对称。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齿槽结构的齿厚设置在 0.3mm-2mm之间。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还包括护筒和支撑环;所述过渡端设置于所述护筒与所述支撑环之间,所述护筒与所述支撑环用于固定所述气囊的所述过渡
端;
16.所述护筒从所述活塞到所述上盖的方向包括顺次连接的直筒部、斜过渡部和压紧部,所述压紧部朝向远离所述活塞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直筒部。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的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小于等于2。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压紧部朝向所述支撑环侧设置有防滑齿;
19.所述防滑齿能够咬合所述气囊。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滑齿的齿宽小于等于 10mm,所述防滑齿的齿厚小于等于0.6mm。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弹簧,包括气囊、活塞以及上盖;所述气囊具有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中间的过渡端;所述第一固定端通过第一压环扣设于所述上盖且第二固定端通过第二压环扣设于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在与所述气囊的连接处以及所述上盖在与所述气囊的连接处均为齿槽结构;
23.所述齿槽结构包括连续排布的由第一斜边、第一直边、第二斜边以及第二直边顺次连接构成的凸凹部;
24.所述第一斜边与所述第一直边之间、所述第一直边与所述第二斜边之间、所述第二斜边与所述第二直边之间据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25.相邻所述凸凹部之间形成咬合空间,所述咬合空间用于咬合所述气囊以使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塞和所述上盖。
26.具体地,本技术的齿槽结构在凸起顶点以及凹陷底点处均为平直段结构,相比较于传统的凸起顶点以及凹陷底点处均为圆角结构而言,当气囊在与上盖或活塞紧密压紧过程中,齿槽结构在能够保证与气囊贴合压紧的同时,还不会咬破气囊,保证气囊的密封性。
2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减振装置,因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空气弹簧,因此具有上述空气弹簧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空气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31.图3为图2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空气弹簧中护筒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空气弹簧中护筒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空气弹簧中护筒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现有技术中空气弹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空气弹簧中支撑环以及护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空气弹簧中的齿槽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
39.100-气囊;101-活塞;102-上盖;103-第一固定端;104-第二固定端;105-过渡端;106-第一压环;107-第二压环;108-第一斜边;109-第一直边;110-第二斜边;111-第二直边;112-凸凹部;113-咬合空间;114-护筒;115-支撑环;116-直筒部;117-斜过渡部;118-压紧部;119-参考线;120-防滑齿;121-拉力方向;122
’‑
气囊;123
’‑
防滑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40.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41.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42.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43.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44.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45.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上”、“上部”、“在
……
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
……
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
……
之上”和“在
……
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46.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
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7.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48.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49.实施例一
50.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6所示,详细描述空气弹簧。
51.一种空气弹簧,结合图1所示,其包括气囊100、活塞101以及上盖102;结合图2所示,所述气囊100具有第一固定端103、第二固定端104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103和第二固定端104中间的过渡端105;所述第一固定端103通过第一压环106扣设于所述上盖102 且第二固定端104通过第二压环107扣设于所述活塞101;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气囊100会跟随活塞101的运动而运动,具体为:当活塞101如图1放置时沿竖直向下方向运动时,气囊100的第二固定端 104会协同活塞101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当活塞101如图1放置时沿竖直向上方向运动时,气囊100的第二固定端104会协同活塞101 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52.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所述活塞101在与所述气囊100 的连接处以及所述上盖102在与所述气囊100的连接处均为齿槽结构;所述齿槽结构包括连续排布的由第一斜边108、第一直边109、第二斜边110以及第二直边111顺次连接构成的凸凹部112;所述第一斜边108与所述第一直边109之间、所述第一直边109与所述第二斜边110之间、所述第二斜边110与所述第二直边111之间据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53.综上,本技术的齿槽结构在凸起顶点以及凹陷底点处均为平直段结构,相比较于传统的凸起顶点以及凹陷底点处均为圆角结构而言,当气囊100在与上盖102或活塞101紧密压紧过程中,齿槽结构在能够保证与气囊100贴合压紧的同时,还不会咬破气囊100,保证气囊 100的密封性。
54.具体地,相邻所述凸凹部112之间形成咬合空间113,所述咬合空间113用于咬合所述气囊100以使所述气囊100的第一固定端103 和第二固定端104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塞101和所述上盖102;进一步地,由于齿槽结构具有第一直边109和第二直边111,即齿槽结构能够形成有较大的咬合空间113,此咬合空间113在气囊100压缩的过程中能够容纳更多的多余挤出的橡胶(气囊100的材质是橡胶),提供了气囊100更多的压缩量,因此具有更好的防脱出效果。
55.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以所述活塞101的轴线为参考线 119,所述第一斜边108的倾斜角度α设置在120
°‑
180
°
之间;所述第二斜边110的倾斜角度β均设置在30
°‑
90
°
之间。
56.具体地,第一斜边108与第二斜边110的角度配合,能够提供气囊100安装后的防脱出效果和提供较高的拉脱力。例如,结合如3 所示,当活塞101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时,为了防止气囊100协同活塞10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脱落下来,第一斜边108的倾斜角度α应该较大一些,即第一斜边108对气囊100提供较大的阻力。
57.优选地,所述第一斜边108的倾斜角度α为120
°
,所述第二斜边110的倾斜角度β均设置为60
°
,即所述第一斜边108与所述第二斜边110关于所述第一直边109垂直于所述活塞
101的轴线的直线对称。
5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齿槽结构的齿厚h1设置在0.3mm-2mm之间。此齿厚h1的范围值,能够保证能够容纳更多的挤出的橡胶,提供更大的气囊100压缩量,具有更好的防脱出效果。
59.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5所示,所述空气弹簧还包括护筒114和支撑环115;所述过渡端105设置于所述护筒114与所述支撑环115之间,所述护筒114与所述支撑环115用于固定所述气囊100 的所述过渡端105;
60.所述护筒114从所述活塞101到所述上盖102的方向包括顺次连接的直筒部116、斜过渡部117和压紧部118,所述压紧部118朝向远离所述活塞101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直筒部116。
61.综上,在护筒114与气囊100的安装过程中,所述直筒部116能够直接与气囊100贴合,不需要护筒114的变形而挤压固定气囊100,而是采用斜过渡部117和压紧部118的配合作用固定气囊100的,即护筒114不会对气囊100协同活塞101的运动过程中产生干涉,能够给予气囊100更多的压缩行程。
62.另外,结合图2所示,所述斜固定部恰好位于所述支撑环115的下方,即斜固定部恰好能够实现对支撑环115的限位,防止支撑环 115脱落下来;
63.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8所示,所述支撑环115的宽度h4与厚度h5的比值小于等于2。
64.具体地,上述支撑环115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低低宽厚比的结构,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内支撑效果和防止挤压变形能力;同时大幅度降低支撑环115的宽度,减小其轴向方向占用的尺寸。
65.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所述压紧部118朝向所述支撑环 115侧设置有防滑齿120;所述防滑齿120能够咬合所述气囊100,具体地,所述防滑齿120的齿宽h2小于等于10mm,所述防滑齿120 的齿厚h3小于等于0.6mm。
66.实施例二
67.该实施例二是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容也属于该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
68.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9所示,所述第一斜边108与所述第二斜边110关于所述第一直边109垂直于所述活塞101的轴线的直线非对称。例如:阿尔法为120
°
,β为30
°
。第一斜边108与所述第二斜边 110采用非对称形式,在受拉力方向121上,能够提供更好的拉出力,且能够防止气囊100脱出。
69.实施例三
70.该实施例三是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容也属于该实施例三公开的内容。
71.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因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空气弹簧,因此具有上述空气弹簧的全部有益效果。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弹簧,包括气囊、活塞以及上盖;所述气囊具有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中间的过渡端;所述第一固定端通过第一压环扣设于所述上盖且第二固定端通过第二压环扣设于所述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在与所述气囊的连接处以及所述上盖在与所述气囊的连接处均为齿槽结构;所述齿槽结构包括连续排布的由第一斜边、第一直边、第二斜边以及第二直边顺次连接构成的凸凹部;所述第一斜边与所述第一直边之间、所述第一直边与所述第二斜边之间、所述第二斜边与所述第二直边之间据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相邻所述凸凹部之间形成咬合空间,所述咬合空间用于咬合所述气囊以使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塞和所述上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活塞的轴线为参考线,所述第一斜边的倾斜角度设置在120
°‑
180
°
之间;所述第二斜边的倾斜角度均设置在30
°‑
90
°
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边与所述第二斜边关于所述第一直边垂直于所述活塞的轴线的直线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边与所述第二斜边关于所述第一直边垂直于所述活塞的轴线的直线非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结构的齿厚设置在0.3mm-2m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还包括护筒和支撑环;所述过渡端设置于所述护筒与所述支撑环之间,所述护筒与所述支撑环用于固定所述过渡端;所述护筒从所述活塞到所述上盖的方向包括顺次连接的直筒部、斜过渡部和压紧部,所述压紧部朝向远离所述活塞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直筒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的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小于等于2。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朝向所述支撑环侧设置有防滑齿;所述防滑齿能够咬合所述气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齿的齿宽小于等于10mm,所述防滑齿的齿厚小于等于0.6mm。10.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空气弹簧以及减振装置。一种空气弹簧,包括气囊、活塞以及上盖;活塞在与气囊的连接处以及上盖在与气囊的连接处均为齿槽结构;齿槽结构包括连续排布的由第一斜边、第一直边、第二斜边以及第二直边顺次连接构成的凸凹部;第一斜边与第一直边之间、第一直边与第二斜边之间、第二斜边与第二直边之间据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本申请的齿槽结构在凸起顶点以及凹陷底点处均为平直段结构,相比较于传统的凸起顶点以及凹陷底点处均为圆角结构而言,当气囊在与上盖或活塞紧密压紧过程中,齿槽结构在能够保证与气囊贴合压紧的同时,还不会咬破气囊,保证气囊的密封性。证气囊的密封性。证气囊的密封性。


技术研发人员:

王才丰 杜有龙 刘佳林 徐成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1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4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55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斜边   气囊   活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