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衣物处理设备的电解装置中的阳极和阴极采用两个平面上相对的一组片状和/或网状结构,阳极和阴极相对间隔布置,阳极和阴极用于电解水以生成羟基自由基和氢气气泡,但这种结构产生的气泡量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解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以提高气泡量。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解装置,包括:
6.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有反应区;
7.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反应区中,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分隔设置。
8.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板状结构,所述反应区贯穿所述第一电极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
9.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为丝状结构。
10.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区弯曲设置并贯穿所述第一电极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所述第二电极的形状与所述反应区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相适配。
11.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区和所述第二电极均呈连续延伸的曲绕结构。
12.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区包括多个直槽和至少一个连通槽,所述直槽沿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直槽沿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通槽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直槽;
13.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直行段和至少一个连接段,所述直行段沿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容设于所述直槽中,所述连接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直行段,所述连接段容设于所述连通槽中。
14.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区呈中心对称结构,所述第二电极从所述反应区的对称中心向所述反应区的两端延伸;
15.或所述反应区呈轴对称结构,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反应区的对称轴的两侧。
16.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反应区的横向的两个槽边的距离相等。
17.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反应区的横向的槽边的距离为0.8mm~1.5mm之间。
18.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导电体和覆盖所述导电体的活性层,所述导电体的材质包括钛,所述活性层的材质包括稀有金属。
19.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20.外筒;
21.内筒,所述内筒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筒内;
22.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电解装置,所述电解装置设置于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
2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解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通过将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形成的反应区内,能够缩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距离,增强电荷分布,缩短离子的迁移距离,提高电解效率;将第二电极悬置在反应区中,第二电极的外表面与反应区的内壁面相对,第二电极的外表面和反应区的内壁面均参与电解反应,电子富集于反应区的边缘区域,促进氢离子的还原反应,反应区中的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大量氢气气泡,氢气气泡生产量增多,氢气气泡会在衣物的表面吸附并炸裂,氢气气泡炸裂的过程中,能够使污渍脱离衣物,使衣物更易漂洗,减少洗涤剂残留,提高衣物的洁净度;第二电极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等活性基团,羟基自由基在水中具有强效分解污染物和杀菌作用,从而在洗衣过程中表现出防串和杀菌效果,用户体验感好。另一方面,在保证气泡量较大的条件下,第二电极的体积可以相对较小,从而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反应区和第二电极均为中心对称结构;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反应区和第二电极均为轴对称结构;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安装有固定件;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电解装置100;第一电极1;反应区11;首端11a;尾端11b;直槽111;连通槽112;第二电极2;直行段21;连接段22;第一接电段3;第二接电段4;固定件5;限位槽5a;上限位槽5a1;下限位槽5a2;固定部51;限位部52;限位板521;卡扣522;电解组件200;加热件300;第一杆体301;第二杆体302;过渡体303;安装装置400。
具体实施方式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3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再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解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4,电解装置100包括第一电极
1和第二电极2。第一电极1上形成有反应区11。反应区11可以用于流通水液,反应区11为电解水反应提供反应场所。
33.第二电极2设置在反应区11中,且第二电极2与第一电极1分隔设置。这样,将第二电极2悬置在反应区11中,第二电极2的外表面与反应区11的内壁面相对,第二电极2的外表面和反应区11的内壁面均参与电解反应,电子富集于反应区11的边缘区域,促进还原反应,气泡量增大。
34.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极2与第一电极1分隔设置,即第二电极2不与第一电极1接触用于避免两者短路。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可以为阴极,第二电极2可以为阳极。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接入直流电源时,在第二电极2上会发生氧化反应,水会氧化产生羟基自由基(-oh),而羟基自由基是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羟基自由基的标准电极电势仅次于氟,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氧化电位在2.8ev,羟基自由基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氧化性自由基,在水中具有强效分解污染物和杀菌作用,从而在洗衣过程中表现出防串和杀菌效果。在第一电极1上会发生还原反应,即氢离子(h
+
)得电子产生氢气气泡。
36.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电极2设置在第一电极1形成的反应区11内,能够缩短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之间的距离,增强电荷分布,缩短离子的迁移距离,提高电解效率,将第二电极2悬置在反应区11中,第二电极2的外表面与反应区11的内壁面相对,第二电极2的外表面和反应区11的内壁面均参与电解反应,电子富集于反应区11的边缘区域,促进氢离子的还原反应,反应区11中的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大量氢气气泡,氢气气泡生产量增多,氢气气泡会在衣物的表面吸附并炸裂,氢气气泡炸裂的过程中,能够使污渍脱离衣物,使衣物更易漂洗,减少洗涤剂残留,提高衣物的洁净度;第二电极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等活性基团,羟基自由基在水中具有强效分解污染物和杀菌作用,从而在洗衣过程中表现出防串和杀菌效果,用户体验感好。另一方面,在保证气泡量较大的条件下,第二电极2的体积可以相对较小,从而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37.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或者图4,第一电极1为板状结构。这样,第一电极1的结构强度较好。示例性的,第一电极1的形状可以是长为10cm~12cm,宽为3cm~4cm,厚度为2mm~3mm的长方形板块。当然第二电极2的形状也可以是正方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38.反应区11贯穿第一电极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如此便于水流在反应区11中快速流通,示例性的,水流沿第一电极1的厚度方向流动。这样,水流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反应区11提供反应物,而电解水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和氢气又被快速带离反应区11,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推动电解反应的进行,还可以通过水流将产生在反应区11内的气泡带至衣物上,以加快污渍的脱离时间,提高洗净效果。
39.反应区11的形状不限,例如,反应区11的形状可以是长条形。反应区11的尺寸可以是宽度为3mm~4mm,深度为2mm~3mm,这样反应区11,反应区11便于水流快速流通,一方面水液能够较快反应生成氢气和羟基自由基等,另一方面快速流通的水流可以及时带走生成的氢气和羟基自由基等反应物,既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又便于反应物快速接触衣物。
40.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的材质为导电金属。例如,第一电极1可以是不锈钢板。
41.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包括导电体和覆盖导电体的活性层,导电体的材质包括钛。示例性的,以第二电极2为阳极为例,将钛作为第二电极2的导电体,钛具有优良的导电
性和耐腐蚀性,而且成本低,使用寿命较长。活性层的材质包括稀有金属。示例性的,活性层的材质可以是钌铱涂层,钌铱涂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较大的电流密度和较低的过电位,能够有效增强电催化活性,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减少电极成本。
42.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或者图4,第二电极2为丝状结构。丝状结构是指第二电极2的横截面面积在0.75mm2~3.5mm2之间的长条状结构。示例性的,第二电极2的形状可以是直径为1mm~2mm的圆柱长条。第二电极2可以沿反应区11延伸,反应区11的总长度和第二电极2的总长度均为20cm。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极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或者椭圆形等。这样,通过将第二电极2设置成丝状结构,可以在不降低电解效率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第二电极2即阳极的成本,经济适用。
43.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电极2的导电体和覆盖导电体的活性层属于稀有金属,价格较高,因此,将第二电极2做丝状,可以减少导电体和覆盖导电体的活性层的用量,既可以保证电解反应效率,保证较多的气泡量,又可以降低电极成本和工作功率。
4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或者图4,电解装置100包括第一接电段3和第二接电段4,第一接电段3与第一电极1电连接,第二接电段4与第二电极2电连接,第二接电段4位于反应区11外,第一接电段3和第二接电段4均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45.示例性的,第一接电段3和第一电极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接电段4和第二电极2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既能减少装配步骤,又能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
46.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的表面局部凹陷以形成反应区11。也就是说,反应区11大致呈凹槽结构。示例性的,第一电极1沿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局部凹陷以形成反应区11。
47.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或者图4,第一电极1为板状结构,反应区11贯穿第一电极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第二电极2为丝状结构。示例性的,第一电极1可以采用不锈钢板,第二电极2采用圆柱长条设置在反应区11内。电子富集于反应区11的内壁面上,反应区11的内壁面环绕于第二电极2的外周,反应区11的内壁面和第二电极2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为贯通区域,水液受到的阻碍较小,水流能够顺畅在贯通区域流动,水液中的氢离子能够快速移动至反应区11的内壁面上生成氢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阴极和阳极为相对设置的片状结构的电极片,在同等功率下,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之间的距离较小,这样能够增强电荷分布,以提高气泡量以及气泡的扩散速率,第二电极2呈丝状结构,能够节约材料,成本低。
4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或者图4,反应区11弯曲设置并贯穿在第一电极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第二电极2的形状与反应区11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相适配。如此在不增加第一电极1尺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反应区11和第二电极2的尺寸。通过弯曲设置,增大反应区11的面积,能够使更多电子富集在反应区11的边缘,促进第一电极1上水的还原反应,以增加更多的气泡量,减少衣物上污渍的脱离时间,效率高,当然,这种边缘结构也利于气泡产生后的及时脱离,然后扩散到水中随水流带至衣物上,进行污渍的脱离。
49.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极2的形状与反应区11的形状相适配是指第二电极2能够容设于反应区11中,并且第二电极2的外表面与反应区11的槽壁面不接触。例如,反应区11和第二电极2均呈长条形。
50.反应区11弯曲的方式很多,例如,反应区11为一个,反应区11可以在第一电极1上弯曲成半圆形、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当然,第二电极2对应弯曲成半圆形、圆形、方形或
者其他形状设置在反应区11中。
51.又例如,反应区11为多个,各反应区11沿第一电极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反应区11可以沿第一电极1宽度间隔设置,第二电极2的数量也为多个,第二电极2与反应区11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各个反应区11之间互不连通。
52.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或者图4,反应区11和第二电极2呈连续延伸的曲绕结构。反应区11呈连续延伸的曲绕结构可以是尾端11b从首端11a出发沿第一电极1弯曲延伸形成的结构。第二电极2呈连续延伸的曲绕结构可以单个导电线弯曲盘绕形成的结构。示例性的,反应区11可以呈螺旋形设置在第一电极1的表面上,第二电极2可以呈螺旋形设置在反应区11内。一方面,第二电极2为整体结构,结构简单,可以降低第二电极2的安装次数,减少安装时间,效率高;另一方面,第二电极2为整体结构也便于与电源连接,第二电极2的尾端11b与电源电连接即可,即只需与电源连接一次。
53.一实施例中,反应区11呈中心对称结构。也就是说,请参阅图1,反应区11包括从首端11a延伸至对称中心的首部和从尾端11b延伸至对称中心的尾部,首部绕对称中心旋转180
°
后能够与尾部重合。第二电极2从反应区11的对称中心向反应区11的两端延伸。即第二电极2从反应区11的对称中心向首端11a和尾端11b分别延伸。也就是说,第二电极2也大致呈中心对称结构,第二电极2的对称中心可以与反应区11的对称中心重合。示例性的,第二电极2包括位于首部中的第一子部和位于尾部中的第二子部,第一子部绕对称中心旋转180
°
后能够与第二子部重合。这样,第二电极2从反应区11的对称中心出发分别向反应区11的两端进行延伸,使整个第二电极2大致位于整个反应区11的中间部位,便于电子迁移至反应区11的远离对称中心的部位,如此,电子迁移至反应区11的远离对称中心的部位也可以产生气泡,可以增多反应的活性位点,加快气泡的产生。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述的反应区11的两端是指反应区11的首端11a和尾端11b。
54.一实施例中,反应区11呈轴对称结构。也就是说,请参阅图2,反应区11包括与首端11a连接的首部和与尾端11b连接的尾部,首部与尾部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第二电极2的至少部分位于反应区11的对称轴的两侧。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第二电极2也大致呈轴对称结构,第二电极2的对称轴可以与反应区11的对称轴重合。整个第二电极2大致位于整个反应区11的中间部位,例如,第二电极2大致位于第一电极1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便于电子迁移至反应区11的远离对称轴的部位例如第一电极1宽度方向的边侧,如此,反应区11的远离对称轴的边侧部位也可以产生气泡。
5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沿第一电极的宽度方向或者沿第一电极的长度方向。
56.一实施例中,反应区11包括多个直槽111和至少一个连通槽112,直槽111沿第一电极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直槽111沿第一电极1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反应区11包括5个直槽111,每个直槽111沿第一电极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直槽111的尺寸为:宽为3.5mm,长为9cm。5个直槽111沿第一电极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间隔可以是等间隔,例如,等间隔4mm设置;也可以是不等间隔,例如,第一个直槽111与第二个直槽111间隔4mm,第三个直槽111与第二直槽111间隔5mm。
57.连通槽112连通相邻的两个直槽111。示例性的,反应区11包括4个连通槽112,连通槽112的尺寸为:宽3.5mm,长4mm。每个连通槽112连通相邻两个直槽111,请参阅图1,4个连通槽112交错连通在5个直槽111的两端,致使整个反应区11呈“s”形状。连通槽112与直槽
111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直角连通,也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圆角连通,这样可以减少应力集中位置,强度高。
58.第二电极2包括多个直行段21和至少一个连接段22,直行段21沿第一电极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容设于直槽111中。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第二电极2包括5个直行段21,每个直行段21沿第一电极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并容设在每个直槽111内,直行段21的尺寸:长为7cm,直径为1mm。
59.连接段22连接相邻的两个直行段21,连接段22容设于连通槽112中。示例性的,第二电极2包括4个连接段22,连接段22的尺寸:长为4mm,直径为1mm,每个连接段22连接相邻两个直行段21,请参阅图1,4个连接段22交错连接在5个直行段21的两侧,致使整个第二电极2呈“s”形状。连接段22与直行段21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直角连接,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圆角连接,减少应力集中位置,强度高。
60.一实施例中,反应区11包括多个直槽111和至少一个连通槽112,直槽111沿第一电极1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直槽111沿第一电极1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示例性的,反应区11包括5个直槽111,每个直槽111沿第一电极1的宽度方向进行延伸,直槽111的尺寸:宽为3.5mm,长为9cm。5个直槽111沿第一电极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间隔可以是等间隔,例如,等间隔4mm设置;也可以是不等间隔,例如,第一个直槽111与第二个直槽111间隔4mm,第三个直槽111与第二直槽111间隔5mm。
61.连通槽112连通相邻的两个直槽111。示例性的,反应区11包括4个连通槽112,连通槽112的尺寸:宽为3.5mm,长为4mm,每个连通槽112连通相邻两个直槽111,4个连通槽112交错连通在5个直槽111的两侧,致使整个反应区11呈“s”形状。连通槽112与直槽111可以是直角连通,也可以是圆角连通,减少应力集中位置,强度高。
62.第二电极2包括多个直行段21和至少一个连接段22,直行段21沿第一电极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容设于直槽111中。示例性的,第二电极2包括5个直行段21,每个直行段21沿第一电极1的宽度方向进行延伸,并容设在每个直槽111内,直行段21的尺寸:长为7cm,直径为1mm。
63.连接段22连接相邻的两个直行段21,连接段22容设于连通槽112中。示例性的,第二电极2包括4个连接段22,连接段22的尺寸:长为4mm,直径为1mm,每个连接段22连接相邻两个直行段21,4个连接段22交错连通在5个直行段21的两侧,致使整个第二电极2呈“s”形状。连接段22与直行段21可以是直角连接,也可以是圆角连接,减少应力集中位置,强度高。
6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或者图2,第二电极2与反应区11的横向的两个槽边的距离相等。示例性的,沿第一电极1的宽度方向,第二电极2设置在反应区11的中间,这样,可以使电子均匀分布在反应区11的两个槽边上,使气泡在反应区11的两个槽边都能产生,能够有效增加污渍的清除效率以及减少电极的工作功率,以降低第二电极2的成本。
65.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与反应区11的横向的槽边的距离为0.8mm~1.5mm之间。示例性的,第二电极2与反应区11的横向的槽边的距离可以为0.8mm、1mm、1.1mm或1.5mm等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二电极2与反应区11的横向的槽边的距离适中,既能够避免两者之间的距离设置太宽,增长水中离子的迁移距离,减少电荷在反应区11的两侧的分布,造成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效率降低,对应的阴极的表现就是产生的氢气量变少,气泡量减少;又能够避免两者的距离设置太窄,容易导致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接触造成短路的问题,以堵塞
水流和影响气泡的产出。
66.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或者图4,电解装置100还包括与第一电极1连接的固定件5,固定件5形成有限位槽5a。第二电极2穿设于限位槽5a中。具体地,固定件5可以为绝缘结构。示例性的,第一电极1为板状结构,第二电极2为丝状结构,第一电极1的结构强度好,而第二电极2结构强度相对较差,通过固定件5能够避免第二电极2形变,从而避免第二电极2接触第一电极1。
67.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5包括固定部51和限位部52,固定部51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其他形状,为了防止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发生接触短路的情况,固定部51的材料选用绝缘材料,例如,可以绝缘材料可以选用聚对苯二甲基乙二醇酯(pet)。
68.固定部51固定于第一电极1上,其固定方式可以是销固定,例如,固定部51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孔,第一电极1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孔,可以通过定位销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以固定固定部51与第一电极1,提供稳定支撑和定位;固定部51与第一电极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是胶接或者卡接等方式。限位部52位于在第一电极1背离固定部51的一侧面,可以通过卡接的形式与固定部51连接。例如,限位部52包括限位板521和卡扣522,限位板521设置在第一电极1背离固定部51的一侧面,卡扣522的数量为两个,固定设置在限位板521的两侧,卡扣522包括弹性臂和卡爪,弹性臂一端与限位板521连接,弹性臂另一端向固定部51方向延伸,并与卡爪固定连接,固定部51上背离沿反应区11的侧面形成卡槽,卡爪与卡槽卡接,以将限位部52与固定部51固定连接。
6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5a包括上限位槽5a1和下限位槽5a2,上限位槽5a1设置在固定部51靠近反应区11的一侧面上,且位于反应区11内;下限位槽5a2设置在限位板521靠近反应区11的一侧面上,也位于反应区11内,这样,上、下限位槽5a2可以在反应区11内共同限定出第一电极1的形状,例如,以第二电极2的截面为圆形为例,可以将上、下限位槽5a2的槽口形状大致设置成“u”形,以固定第二电极2,使第二电极2在水流冲击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形变导致短路情况,还可以使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之间保持固定距离,使电极富集在反应区11的横向的两侧槽边,气泡量增多。
70.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解组件,请参阅图4,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电解装置100、加热件300和安装装置400。示例性的,电解装置100和/或加热件300与安装装置400连接,且电解装置100和加热件300位于安装装置400的同一侧。
71.本实施例的电解组件200,可以通过电解装置100电解水产生具有强氧化活性的羟基自由基以进行杀菌消毒,以及产生的气泡对衣物上的污渍进行有效脱离,还可以通过加热件300将液体加热至所需温度。通过安装装置400将加热件300和电解装置100集成在一起,一方面能够便于加热件300和电解装置100结构布置更加紧凑;另一方面,便于将电解组件200整体拆装,便于对产品更新换代,具体地,以电解组件200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为例,如果原来的衣物处理设备中配置了加热件300,但没有配置电解装置100,如果想增加电解装置100进行杀菌消毒以提升产品性能的话,则可以将原来加热件300拆卸下来,在原来安装加热件300的位置,重新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电解组件200即可,在基本不改变衣物处理设备的其他安装结构的情况下,即可对衣物处理设备进行升级换代,互换性好,生产成本低。
72.电解装置100和/或加热件300与安装装置400连接,包括多种情况,第一种,电解装
置100与安装装置400连接,加热件300与电解装置100连接,也就是说,加热件300通过电解装置100间接地与安装装置400连接;第二种,加热件300与安装装置400连接,加热件300与电解装置100连接,电解装置100通过加热件300间接地与安装装置400连接;第三种,电解装置100和加热件300均各自与安装装置400连接。
73.电解装置100和加热件300位于安装装置400的同一侧,指加热件300起加热功能的大部分结构与电解装置100位于安装装置400的同一侧。
74.加热件300可以是电加热管,例如,玻璃加热管、不锈钢加热管、石英加热管、陶瓷加热管等。加热件300可以制成不同的形状造型。
75.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加热件300包括第一杆体301、第二杆体302以及连接于第一杆体301和第二杆体302之间的过渡体303,第一杆体301和第二杆体302之间形成有间隔,电解装置100位于第一杆体301和第二杆体302之间,即电解装置100位于该间隔内,如此,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一杆体301和第二杆体302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加热面积增大,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电解装置100提供容纳空间,使得电解组件200的结构能够更加紧凑。
76.一实施例中,第一杆体301、第二杆体302以及过渡体303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过渡体303可以制成各种所需形状。
77.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300可以是本身自带温控功能,例如,在加热管内部放置一个双金属片,双金属片就是两种不同材料的双金属片利用特殊工艺结合在一起,在温度变化时因其膨胀系数的不同,而使金属片根据温度变化产生形变的,利用双金属片在加热管内部形成一个触点开关,利用这个触点开关就可以在达到温度后自动断开进行控温。
7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加热件300之外额外设置一个温控结构对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例如,电解组件200包括温控器,温控器集成安装在安装装置400上,可以提升电解组件200集成度,降低安装难度。温控器的类型不限。
79.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外筒、内筒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电解装置100,其中,内筒转动地设置于外筒内,也就是说内筒能够在外筒内转动。电解装置100设置于内筒和外筒之间。
80.本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工作过程中,当外筒内盛装有水时,启动电解装置100,第二电极2可以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极高的氧化电位,其氧化能力极强,与大多数有机污染物都可以发生快速的链式反应,羟基自由基在低温下杀菌消毒,对衣物没有损害,一部分羟基自由基于自来水中的氯水反应,生产活性氯,活性氯可以长期存在,具有长期抑菌的效果;电解装置100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将洗涤过程中有衣物游离到水中的染料分子的发基团氧化破坏使染料脱,防止游离的染料沾染到浅衣物中造成串,继续反应将染料分子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同时第一电极1会产生大量的氢气气泡,由于气泡的直径很小,通常小于50μm,在洗涤过程中能很好地进入衣物限位内部,通过气泡爆破、吸附上浮作用,源源不断地产生气泡循环冲刷,协助洗涤剂将堆积在衣物纤维内部的皮脂、油脂、微小灰尘等污渍彻底清除脱离,可以提高洗净效果。此外,将电解装置100设置于内筒和外筒之间,能够充分利用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空间,能够使得衣物处理设备结构紧凑。
8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衣物处理设备可以是洗衣机、脱水机或者其他类型的设备,在此不做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洗衣机可以是波轮洗衣机,也可以是滚筒洗衣
机,或者是其他结构类型的洗衣机。
82.需要说明的是,在衣物处理设备中,电解装置100的寿命需要匹配衣物处理设备的设计使用年限,如果电解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大幅度小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设计使用年限,则会导致衣物处理设备提前报废、损害消费者利益。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解装置100能够较好地保障毛絮等杂质不会堵塞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能够使电解装置100的寿命达到衣物处理设备的设计使用年限。
83.由于外筒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将电解装置100与外筒紧固连接,如此能够降低电解装置100的安装难度,且能够使电解装置100的位置相对稳定,有利于提升电解装置100的工作可靠性。
84.一实施例中,电解装置100可以设置于外筒的合适位置,只要能够接触到外筒内的水即可。例如,电解装置100可以设置于波轮洗衣机的外筒的侧壁;又例如,电解装置100设置于波轮洗衣机的外筒的底部;再例如,电解装置100可以设置于滚筒洗衣机的外筒的底部。
85.一实施例中,将电解装置100设置于外筒的底部,即电解装置100设置于外筒的内表面中的最低位置处,即使外筒内只有少量的水,依然能够保障电解装置100接触水,进行杀菌消毒。
86.需要说明的是,当内筒在外筒内转动时,水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沿外筒的周向运动,为了尽量减少电解装置100对水流的阻力作用,外筒的部分结构向外凸出,以在外筒的内侧形成凹陷空间,电解装置100设置于凹陷空间。如此,水流沿外筒的周向运动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减少电解装置100对水流的阻力作用,也就是说,电解装置100基本不会影响衣物处理设备的正常洗涤、脱水等工作;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水流对电解装置100形成强烈的冲刷,能够改善电解装置100的受力条件,提升电解装置100的工作可靠性。
8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有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1),所述第一电极(1)上形成有反应区(11);第二电极(2),所述第二电极(2)设置在所述反应区(11)中,且所述第二电极(2)与所述第一电极(1)分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为板状结构,所述反应区(11)贯穿所述第一电极(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2)为丝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11)弯曲设置并贯穿所述第一电极(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所述第二电极(2)的形状与所述反应区(11)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11)和所述第二电极(2)均呈连续延伸的曲绕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11)包括多个直槽(111)和至少一个连通槽(112),所述直槽(111)沿所述第一电极(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直槽(111)沿所述第一电极(1)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通槽(112)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直槽(111);所述第二电极(2)包括多个直行段(21)和至少一个连接段(22),所述直行段(21)沿所述第一电极(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容设于所述直槽(111)中,所述连接段(22)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直行段(21),所述连接段(22)容设于所述连通槽(112)中。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11)呈中心对称结构,所述第二电极(2)从所述反应区(11)的对称中心向所述反应区(11)的两端延伸;或所述反应区(11)呈轴对称结构,所述第二电极(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反应区(11)的对称轴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2)与所述反应区(11)的横向的两个槽边的距离相等。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2)与所述反应区(11)的横向的槽边的距离为0.8mm~1.5mm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2)包括导电体和覆盖所述导电体的活性层,所述导电体的材质为钛,所述活性层的材质为钌铱涂层。1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内筒,所述内筒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筒内;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解装置(100),所述电解装置(100)设置于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解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电解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上形成有反应区;第二电极设置在反应区中,且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分隔设置。本申请提供的电解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能够提高气泡量,使污渍脱离衣物,提高衣物的洁净度,用户体验感好。用户体验感好。用户体验感好。


技术研发人员:

秦浩 屠锦军 任龙 汪钰恒 韩雅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北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5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2: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55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极   所述   装置   衣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