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机构、座椅结构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车辆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机构、座椅结构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用于后期加装的基座结构,例如车辆内部的座椅,通常为一次性直接固定在需要进行装配的安装面上。然而,对于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或者使用后对基座结构进行重复拆装的情况,例如对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儿童座椅进行拆除时,固定安装且设置多处紧锁结构的方式对于拆装过程会造成不便,导致用户后期的拆装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接机构、座椅结构总成及车辆。
4.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机构,其包括基座台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台上的连接组件
5.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连接卡口,所述基座台通过所述连接卡口与安装面可拆卸连接。
6.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台上的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并且所述解锁组件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部分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方向移动。
7.可选地,所述解锁组件包括解锁驱动部和传动组件,所述解锁驱动部与所述基座台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解锁驱动部,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件。
8.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为连接拉索。
9.可选地,所述解锁驱动部包括可转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台,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远离所述基座台的一侧。
10.可选地,所述基座台的底部两侧对称式分设有一个所述连接组件,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至一个所述连接组件。
11.可选地,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同轴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并且所述支撑杆的相互背离的一端与所述基座台的底部连接;
12.所述驱动杆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杆旋转,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
13.可选地,所述解锁驱动部包括解锁把手,所述解锁把手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解锁把手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驱动杆的方向延伸。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恢复件,所述弹性恢复件沿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产生形变。
15.可选地,所述基座台包括支撑平台和两个分设在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侧连接部,
所述侧连接部为朝向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方向延伸的连接板,两个所述侧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平台共同围成容纳空间;
16.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侧连接部之间转动连接,并且所述连接组件可转动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17.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座椅结构总成,其包括上述的连接机构。
18.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座椅结构总成。
19.可选地,所述车辆的地板面上设置有滑轨,所述座椅结构总成通过所述连接机构滑动连接至所述滑轨。
2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1.本公开提供的连接机构、座椅结构总成及车辆通过在和安装面进行连接的基座台上设置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件能够相对与第二连接件通过连接开口实现与安装面的连接状态的改变,实现了相对于安装面的可拆卸式连接,这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用户在拆装操作时更加方便快速,能够轻易地安装或者移走基座,提升了使用者的操作感受。
附图说明
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结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结构总成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结构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结构总成的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结构总成的旋转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结构总成的抬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座椅本体;2、连接组件;21、连接件;22、第一卡合件;31、连接拉索;32、驱动杆;33、解锁把手;34、支撑杆;4、基座台;41、侧连接部;5、旋转组件;51、第一转动部件;511、安装孔;512、安装平台;52、第二转动部件;521、支撑板;522、连接柱;6、抬升机构;61、升降连杆;62、抬升支撑板;63、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
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实施例一
35.在一些用户需要进行结构加装的情况下,例如在车辆内部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时,通常采用将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车辆内部。由于需要保证儿童安全座椅相对于车辆的固定牢靠性,则会在儿童安全座椅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多处固定装置进行连接,这样安装的操作过程相对较为繁琐,且不利用后期座椅的拆装。
36.针对上述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机构,通过设置能够与安装面进行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实现快速固定,又能够操作其与安装面之间进行安装后的拆卸,从而方便用户拆装。具体地,针对该连接机构的详细设置方式如以下内容所述:
37.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机构,其包括基座台4和设置于基座台4上的连接组件2。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和活动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基座台4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安装面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并且第一连接件朝向远离第二连接件的方向可移动。
38.该连接机构通过在和安装面进行连接的基座台4上设置连接组件2,连接组件2的第一连接件能够相对与第二连接件可移动,以改变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的结构形式,通过改变结构形式,以此实现与安装面的连接状态,从而实现了可拆卸式连接,这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用户在拆装操作时更加方便快速,能够轻易地安装或者移走基座,提升了使用者的操作感受。
39.该连接机构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进行后期结构加装的装置中,例如车辆座椅或者影院座椅等。而针对于座椅,例如儿童安全座椅,该基座台4上则能够安装座椅本体1。本实施例中以儿童安全座椅为例进行说明,安装面则对应为车辆的地板面。当然,本实施例中仅提供一种该连接机构的应用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连接机构也可用于其他结构总成中,以实现快拆效果。
40.对于儿童安全座椅来说,其包括座椅本体1,基座台4设置在座椅本体1的底部,连接组件2同样对应设置于座椅本体1的底部。第一连接件可为座椅本体1底部的第一卡合件22,第二连接件可为座椅本体1底部的连接件21。
41.其中,第一卡合件22由于与连接件21为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卡合件22与连接件21之间形成连接卡口,座椅本体1通过连接卡口卡接在车辆的地板面上。对应地,车辆的地板面上预设有用于安装座椅的卡勾或绳索,该儿童安全座椅可以通过连接卡口与该卡勾或绳索卡接从而实现装配到车辆的地板面上。
42.当第一卡合件22相对于连接件21进行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卡合件22的远离与连接件21转动连接的位置与连接件21之间形成的连接卡口的开口大小可变化。由于座椅本体1与车辆的地板面之间通过上述连接卡口进行卡接,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当连接卡口的大小小于实现卡接所需要的开口大小时,儿童安全座椅与车辆的地板面之间通过连接组件2卡接固定,当连接卡口的大小调整到大于卡接所需要的开口大小时,座椅本体1即可相对于车辆的地板面进行拆卸脱离。
43.进一步地,该儿童安全座椅上还设置有位于座椅本体1上的解锁组件,解锁组件连接至第一卡合件22,并且解锁组件的连接第一卡合件22的部分相对于连接件21朝向远离连接件21的方向移动。
44.解锁组件设置在座椅本体1上,与连接组件2进行对应连接,解锁组件还连接至第一卡合件22,从而能够带动第一卡合件22朝向远离连接件21的方向移动,即带动第一卡合件22相对于连接件21进行转动,从而改变连接卡口的开口大小,使其大于或者小于实现卡接所需要的大小,从而改变儿童安全座椅相对于车辆地板面的状态。也就是说,通过操作解锁组件,即能够实现对连接卡口的调节,来实现相对于安装面的拆装。
45.具体实现时,可采用将连接卡口预先设置为大于实现卡接所需要的开口大小,并使儿童安全座椅与车辆地板面上对应的安装位置进行对位。当对位完成后,可以通过操作解锁组件,使第一卡合件22相对于连接件21进行转动,直至连接卡口的开口大小小于实现卡接所需要的开口大小,从而使该儿童安全座椅与车辆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连接卡口处设置安装倒角,即,当使连接卡口与车辆对应的安装位置进行对位时,可通过抵接作用力抵开连接卡口,然后当对位完成之后连接卡口处自动收紧,从而实现了卡接固定。
46.当需要对儿童安全座椅进行拆卸时,操作解锁组件,解锁组件带动第一卡合件22朝向使连接卡口的开口变大的方向移动,通常为第一卡合件22远离连接件21的方向,直至连接卡口的开口大小大于实现卡接所需要的开口大小后,即可直接将该儿童安全座椅自车辆的地板面上移走。
47.儿童安全座椅通过设置连接组件2,并通过连接组件2上的连接卡口和车辆的地板面卡接,这种卡接固定的方式,操作简单快速,更加便于安装,并且,该儿童安全座椅的解锁组件能够连接至第一卡合件22,从而能够带动第一卡合件22相对于连接件21的转动,由于第一卡合件22相对于连接件21进行转动,因此能够将连接卡口的开口大小调整到能与车辆的地板面解开卡接状态的程度,在开口大小达到大于能够解开的程度后,则可以直接将该儿童安全座椅移走,从而实现了操作解锁组件即可使连接组件2断开与车辆的地板面的连接状态,实现了对儿童安全座椅的快拆,提升了使用者装卸时的操作便捷感。
48.在上述基础上,还可在第一卡合件22与连接件21之间设置有弹性恢复件,弹性恢复件能够沿第二连接件朝向第一连接件的方向产生形变。弹性恢复件用于向第一卡合件22提供恢复力,即第一卡合件22相对于连接件21旋转至大于能够实现卡接所需要的开口大小后,弹性恢复件即持续为第一卡合件22提供拉力,使其能够朝向角度减小的方向移动,以使卡接效果持续保证。
49.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内容为使儿童安全座椅通过连接组件2仅与车辆的地板面进行卡接固定的一种示例方式,但不代表该儿童安全座椅仅有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该一种设置方式可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种儿童安全座椅,以及通过连接组件2和解锁组件实现快速拆卸的方式也可应用在儿童安全座椅与普通座椅之间,或者其中一部分连接组件2与车辆对的地板面连接,另一部分连接组件2与普通座椅连接,只要保证能够通过上述连接组件2和解锁组件实现快速拆装的效果即可。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个相互旋转连接的第一卡合件22,并通过两个第一卡合件22之间的空间形成连接卡口。
50.解锁组件包括有解锁驱动部和传动组件,解锁驱动部与基座台4转动连接,传动组件的一端连接至解锁驱动部,传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采用连接拉索31,对应地,解锁驱动部与座椅本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连接拉索31的一端连接至解锁驱动部,连接拉索3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卡合件22。
51.当基座台4底部设置有多个连接组件2的情况下,通过设置连接拉索31,方便通过一个解锁驱动部对所有的连接组件2上的第一卡合件22进行操纵,以实现所有连接卡口的同时解开或同时卡接。另外,将解锁驱动部与基座台4,即与座椅本体1之间转动连接,不仅方便设置该解锁部件,还可以以相对于车辆状态较为稳定的座椅本体1为连接基点,实现更为稳定的操作。
52.在解锁驱动部相对于座椅本体1进行转动的过程中,由于连接拉索31连接至解锁驱动部上,所以在转动的过程中,解锁驱动部会对连接拉索31施加拉力,拉力作用在第一卡合件22上,继而能够带动第一卡合件22相对于连接件21的旋转,以实现卡口开口大小的调节。这种操作方式更为简单便捷,且结构简单,方便设置。
53.其中,连接拉索31可以为柔性导向管,连接拉索31可以直接固定至第一卡合件22上,这样方便直接对第一卡合件22进行操作,力的传递效果更好。或者也可采用在连接件21上设置能够活动连接至第一卡合件22的曲柄连杆,通过使连接拉索31连接在曲柄连杆上,然后通过曲柄连杆来操作第一卡合件22进行相对于连接件21的旋转运动,这样设置对于连接拉索31延伸方向以及运动方向的设置灵活度更高,同时不影响对于第一卡合件22的驱动操作。
5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解锁组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第一卡合件22的带动。例如,使解锁组件包括与第一卡合件22的数量相同的若干驱动部件,将驱动部件设置在第一卡合件22和连接件21之间,用于为第一卡合件22提供旋转作用力。座椅本体1上设置控制按钮,控制按钮连接至所有驱动部件,用于实现对所有驱动部件的控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车辆的电力系统连接,或者在该儿童安全座椅内部设置电池,来为驱动部件提供电力支持。
55.进一步地,解锁驱动部包括驱动杆32,驱动杆32转动连接于基座台4,即座椅本体1的底部,并且驱动杆32相对于座椅本体1的转动轴向为驱动杆32的轴线方向,连接拉索31的一端与驱动杆32连接。驱动杆32相对于座椅本体1的转动轴向为驱动杆32的轴线方向,即驱动杆32相对于座椅本体1能够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在其旋转的过程中拉动连接拉索31,使其随着驱动杆32的旋转进行移动,从而对第一卡合件22进行拉动。将解锁驱动部设置为驱动杆32,转动过程更平稳,也更加方便和座椅本体1进行连接。
56.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杆32沿横向方向设置在座椅本体1的底部,该横向方向可以为座椅的宽度方向,也可以为座椅的长度方向,优选地可以设置在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的位置处,例如座椅的朝向车门的一侧底部。
57.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解锁驱动部相同的作用下,能够使连接卡口的开口调整更为快速,可使连接件21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卡合件,使第一卡合件22和第二卡合件之间来形成连接卡口。在此基础上,连接拉索31的另一端对应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连接至第一卡合件22,第二连接端连接至第二卡合件,第一连接端能够朝向远离第二卡合件的方向移动,并且第二连接端能够朝向远离第一卡合件22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通过连接拉索31同时操作两个卡合件,能够使连接卡口的开口调整幅度更大,在能够实现进一步提高拆装速度的基础上,还更加方便与车辆地板面上的对应卡扣进行连接。
58.为了更加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在驱动杆32上还设置有解锁把手33,解锁把手33的一端与驱动杆32固定连接,并使解锁把手3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驱动杆32的方向延伸设
置。也就是说,通过解锁把手33伸出至座椅本体1底部的外侧,方便使用者对驱动杆32进行转动,操作更加方便。
59.另外,可使该解锁组件进一步包括支撑杆34,支撑杆34设置在驱动杆32的两端,并且使两个支撑杆34的相互背离的一端与座椅本体1的底部连接。支撑杆34与驱动杆32同轴设置,驱动杆32相对于支撑杆34可绕驱动杆32的轴线旋转。在驱动杆32的两端设置支撑杆34,方便和座椅本体1的底部进行连接固定,同时能够使驱动杆32的旋转过程更稳定。
6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使支撑杆34的远离驱动杆32的一端和连接组件2固定连接,连接组件2进一步与座椅本体1进行连接,这样设置同样能够保证驱动杆32相对于座椅本体1以及连接组件2的稳定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基座台4的底部,即座椅本体1的底部两侧则对称式分设有连接组件2,驱动杆32的两端通过支撑杆34分别转动连接至一个连接组件2上。
61.为了方便对连接组件2进行设置,以及进一步保证该儿童安全座椅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座椅本体1的底部对应地为基座台4,因此,所有连接组件2在基座台4的底部呈对称式设置。通过基座台4形成支撑平面,保证座椅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将所有连接组件2对称式设置在基座台4的底部,保证各处位置具有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将连接组件2设置为四个,并使四个连接组件2分别位于基座台4的四个端角处,以实现最稳定的支撑效果。
62.支撑杆34的远离驱动杆32的一端可直接与基座台4连接,方便驱动杆32与连接组件2连接。进一步地,基座台4还包括有支撑平台和侧连接部41,座椅本体1设置在支撑平台的顶部表面,侧连接部41设置在支撑平台的横向两侧的边部,并朝向远离支撑平台的方向延伸设置。连接组件2进一步设置在侧连接部41上。
63.在此基础上,使连接组件2与侧连接部41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连接组件2相对于侧连接部41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为座椅本体1的宽度方向。由于侧连接部41朝向远离支撑平台的方向延伸设置,因此,侧连接部41与支撑平台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当连接组件2相对于侧连接部41进行转动时,能够将连接组件2收纳在该容纳空间内,从而方便在将该儿童安全座椅拆卸下来之后对连接组件2进行安全收纳,避免其由于突出于座椅本体1的底部而易遭到磕碰而受到损坏。在连接组件2呈对称式设置时,可将连接组件2对应安装在两侧的侧连接部41上。
64.另外,在上述设置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台4与座椅本体1之间还设置有旋转组件5,具体可参见图4和图5所示。具体地,座椅本体1通过旋转组件5与基座台4转动连接,并且座椅本体1相对于基座台4的转动方向为垂直于车辆的地板面的方向,通常为座椅本体1的高度方向h,具体可参见图3所示。由于该座椅本体1通过基座台4与车辆的地板面连接,因此,座椅本体1通过旋转组件5相对于基座台4的转动,即为座椅本体1相对于车辆的转动。在调节座椅的朝向时,通过旋转组件5调节座椅本体1,即可实现座椅本体1朝向任何位置的改变。
65.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设置的旋转组件5,使座椅本体1通过旋转组件5与基座台4连接,从而使座椅本体1相对于基座台4能够进行旋转,从而方便调节儿童安全座椅的朝向,以使位于车辆内部任何位置的使用者对儿童安全座椅的朝向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对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婴儿进行看护,操作方式便捷,结构简单。
66.进一步地,旋转组件5包括有设置在基座台4上的第一转动部件51,以及设置在座椅本体1上的第二转动部件52,第二转动部件52相对于第一转动部件51可绕垂直于车辆地板面的方向进行旋转。
67.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相对旋转,可使该旋转组件5包括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轴承外圈设置在第一转动部件51上;滚动轴承的轴承内圈设置在第二转动部件52上。
68.在通过滚动轴承实现第一转动部件51和第二转动部件52之间的相对旋转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在第一转动部件51的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安装孔511,第二转动部件52设置与安装孔511相对的连接部,轴承外圈设置在安装孔511中,相对应地,轴承内圈位于轴承外圈的内侧,即安装孔511的内侧,连接部进一步与轴承内圈连接固定。该种设置方式更节省结构设置空间,使座椅本体1与基座台4之间更易在相对旋转过程中保证稳定性,而将安装孔511设置在基座台4的表面中间位置处,能够使座椅本体1在旋转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偏移,对于车辆内部这种较为狭小的空间,使用的适配性更好。
69.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相反的设置,即滚动轴承的轴承外圈设置在第二转动部件52上;滚动轴承的轴承内圈设置在第一转动部件51上,同样能够实现相对旋转的效果。另外,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不通过滚动轴承来实现第一转动部件51和第二转动部件52之间的相对旋转,例如可通过在两个转动部件之间设置能够进行对接传动的齿轮,也能够实现相对旋转的效果。
70.具体实现时,为了使使用者更易操作,实现对该儿童安全座椅的自动化控制,使该儿童安全座椅进一步包括有驱动件,通过驱动件为座椅本体1的转动提供驱动作用力。
71.具体地,可使驱动件的驱动轴与轴承外圈或者轴承内圈同轴设置并连接,使旋转运动更易实现。当采用驱动轴提供驱动作用力时,可设置驱动电机,并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形成驱动轴。在此基础上,还可在该儿童安全座椅上对应设置能够电连接至该驱动电机的驱动按钮,通过按动或调节驱动按钮,即可对应实现座椅的旋转运动。整个驱动件可以与基座台4进行固定,以保证运行的稳定性,而驱动电机的电力可以由车辆提供,也可以由该儿童安全座椅的内置电源提供。并且由于驱动件直接连接至轴承外圈或者轴承内圈,因此,当系统停止工作时,通过驱动件的固定不动的状态,能够使与其连接的轴承外圈或者轴承内圈也保持固定不动,从而实现了对于该旋转组件5的旋转位置的定位,避免其继续进行旋转,影响使用。
7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的驱动方式。例如,使驱动件的驱动轴与轴承外圈或者轴承内圈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即通过传送带将驱动轴的旋转运动的趋势传递给第一转动部件51或者第二转动部件52,以使其进行相对旋转运动。这样设置对于驱动件来说,可安装的空间范围更广。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甚至还可采用使驱动件上具有驱动丝杆,第一转动部件51或第二转动部件52的外圈设置有对接齿轮,驱动件的驱动丝杆与第一转动部件51或第二转动部件52的对接齿轮啮合。通过对接齿轮进行传动,稳定性更佳。
73.另外,在设置该旋转组件5时,可使第二转动部件52还包括支撑板521,座椅本体1与支撑板521连接,以形成稳定的支撑平面,进一步保证该儿童安全座椅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74.在此基础上,可在支撑板521上设置第一连接孔,基座台4上对应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处具有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件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实现旋转组件5与基
座台4的连接固定。
75.在设置有支撑板521时,可在支撑板521的顶部设置若干连接柱522,对应地,在座椅本体1的底部对应连接柱522的位置处设置安装孔511,从而使支撑板521与座椅本体1之间通过连接柱522穿设在该安装孔511中实现相互连接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使第一转动部件51进一步包括安装平台512,基座台4的支撑平台即形成第一转动部件51的安装平台512。
76.在上述为该儿童安全座椅进一步设置旋转组件5的基础上,还可在基座台4与座椅本体1之间设置抬升机构6,具体可参见图6所示。具体地,抬升机构6的远离基座台4的一端与座椅本体1的底部连接,并且抬升机构6的远离基座台4的一端相对于基座台4朝向远离基座台4的方向移动,座椅本体1转动连接至抬升机构6的远离基座台4的一端。由于抬升机构6远离基座台4的一端可以相对于基座台4进行移动,并且由于抬升机构6位于基座台4和座椅本体1之间,因此,抬升机构6能够带动座椅本体1进行升降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抬升机构6能够带动座椅本体1的至少部分产生上下位移,在座椅本体1的各个位置处的位移不同的情况下,座椅本体1即会发生倾斜。
77.本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通过设置抬升机构6,来使座椅本体1相对于基座台4能够进行角度的调节,从而方便使用者根据乘坐者的不同的使用情况灵活调整座椅本体1的朝向角度,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抬升机构6设置在旋转机构和座椅本体1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饿可以调整抬升机构6、旋转组件5在座椅本体1与基座台4之间的位置。
78.进一步地,抬升机构6的升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升降连杆61,并且相邻两个升降连杆61的相互靠近的一端铰接连接。位于最端部的一个升降连杆61的一端与基座台4铰接,位于最端部的另一个升降连杆61的另一端与座椅本体1的底部铰接。通过铰接连接的方式,使升降连杆61通过改变与基座台4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升降连杆61的远离基座台4的一端的高度,以带动座椅本体1进行高度调节,该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可靠,方便操作。
79.另外,为了使升降过程的稳定性更佳,升降组件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所有升降组件沿座椅本体1的前后方向对称式设置在座椅本体1的底部两侧。本实施例中即采用在座椅本体1的底部前侧的两侧边处分别设置一个升降组件。
80.为了尽量减少需要操作的结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可使座椅本体1的底部后侧与基座台4之间铰接,座椅本体1的底部前侧与基座台4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也就是说,使座椅本体1的前侧通过升降组件,来进行升降的调节,另一个位置处仅与基座台4铰接,以适应不同高度下的角度朝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座椅本体1的底部前侧与座椅本体1的底部后侧均设置升降组件,这样不仅能够进行角度的调节,还可以通过调节前侧和后侧两处的抬升机构6来实现对儿童安全座椅的整体高度的调节。
81.另外,在将抬升机构6与座椅本体1进行组装时,使抬升机构6还包括抬升支撑板62,抬升机构6与抬升支撑板62连接,以进一步保证该儿童安全座椅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具体地,抬升支撑板62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座椅本体1上与固定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孔,通过紧固件穿设在固定孔和连接孔中,来实现座椅本体1和抬升支撑板62的连接。而对于抬升机构6的升降连杆61,可在两个对应的升降连杆61的位置处设置连接筋63,通过在连接筋63上设置的支撑孔,来分别形成升降连杆61的铰接旋转点和座椅本体1的铰
接旋转点。
82.在抬升机构6设置在旋转组件5的顶部时,抬升机构6与第二转动部件52的支撑板521连接,以保证整体结构在实现相对旋转或者抬升过程中均能够保证运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第二转动部件52上的连接柱522具体则为与抬升组件上对应的连接孔连接。
83.实施例二
8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儿童安全座椅,该儿童安全座椅对应设置在车辆的地板面上。
85.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车辆的地板面上设置有座椅滑轨,连接组件2直接通过连接卡口卡接在座椅滑轨上。通过将儿童安全座椅与座椅滑轨连接,能够使儿童安全座椅实现相对于车辆地板面的位置调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的灵活度。具体地,可采用设置一个座椅滑架来承载该儿童安全座椅,以方便整个座椅相对于车辆地板面进行移动调节。
86.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可以在安装有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组件2以及解锁组件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设置旋转组件5或者抬升机构6,以实现相对应的旋转或者升降作用。
87.本实施例中的儿童安全座椅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88.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可以是乘用车,也可以是商用车等,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安装上述儿童安全座椅的车辆均属于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8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0.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基座台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台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连接卡口,所述基座台通过所述连接卡口与安装面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台上的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并且所述解锁组件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部分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包括解锁驱动部和传动组件,所述解锁驱动部与所述基座台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解锁驱动部,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为连接拉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驱动部包括可转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台,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远离所述基座台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台的底部两侧对称式分设有一个所述连接组件,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至一个所述连接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同轴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并且所述支撑杆的相互背离的一端与所述基座台的底部连接;所述驱动杆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杆旋转,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驱动部包括解锁把手,所述解锁把手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解锁把手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驱动杆的方向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恢复件,所述弹性恢复件沿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产生形变。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台包括支撑平台和两个分设在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侧连接部,所述侧连接部为朝向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方向延伸的连接板,两个所述侧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平台共同围成容纳空间;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侧连接部之间转动连接,并且所述连接组件可转动至所述容纳空间内。11.一种座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机构。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结构总成。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地板面上设置有滑轨,所述座椅结构总成通过所述连接机构滑动连接至所述滑轨。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车辆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机构、座椅结构总成及车辆。连接机构包括基座台和设置于基座台上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连接卡口,基座台通过连接卡口与安装面可拆卸连接。本公开提供的连接机构、座椅结构总成及车辆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使第一连接件能够相对与第二连接件可移动,以改变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的结构形式,以此实现与安装面的连接状态,从而实现了可拆卸式连接,使用户在拆装操作时更加方便快速,提升了使用者的操作感受。提升了使用者的操作感受。提升了使用者的操作感受。


技术研发人员:

曹华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6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4:2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539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座椅   所述   组件   基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