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2.矿山开采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开采活动造成的历史遗留矿坑遗迹,以及现代重工业粗放式经营下形成的大量矿山废弃地,在矿业退出后,由于修复难、造价高等问题被长期闲置。从生态角度来说,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间接导致了水土污染和流失、生物多样性下降、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迁徙廊道的阻断,最终致使矿区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矿山废弃地,像一片片丑陋的疤痕,在大地这件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艺术品上,斑驳横生,生态修复刻不容缓。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单一的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等传统矿山治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和时代的需求。对矿山废弃地进行更新、改造、再利用,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的土地与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山体、湖体、坡体、土体和蓄水池,所述山体的顶部设置有坡顶截水沟,所述山体的边坡小于35
°
,所述坡体设置于所述山体的顶部,所述山体与坡体之间的坑布置形成所述湖体,所述土体设置于所述坡体的坡脚处,所述蓄水池设置于所述土体远离所述坡体的一侧,所述土体的顶部设置有草坪和雨水花园,所述湖体与所述雨水花园之间通过第一水管连接,所述雨水花园与所述蓄水池之前通过第二水管连接,所述蓄水池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末端固定设有喷灌头或者市政管网。
7.优选的,所述山体的边坡布设有不可降解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的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内填充有植生基材,所述植生基材由多孔性材料、有机质、无机矿物质和保水剂组成,所述土工格栅采用锚杆和高强土工网固定在山体的边坡上,所述植生基材的表面喷播有山体植物。
8.优选的,所述山体植物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藤本植物组合搭配种植。
9.优选的,所述湖体的基础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砂垫层、膨润土垫、素砼层和水泥砂浆层,所述湖体的底部铺设有卵石和块石,且湖体的底部栽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湖体的一侧设置亲水平台和驳岸。
10.优选的,所述坡体的顶部设置有台阶,所述坡体的顶部种植有坡体植物。
11.优选的,所述雨水花园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土工布、碎石层、砾石层、陶粒
沸石层、种植土层和雨水花园植物。
12.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由砌石堆砌而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山体采取削角固坡措施,削坡至小于35度保证坡体稳定,设置坡顶截水沟排水,山体边坡通过布设土工格栅,锚杆、高强土工网及喷播种植山体植稳定边坡,减少坡面水土流失。植生基材富含有机质、无机矿物质、保水剂等,促进山体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的植物落。
15.2、该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设有湖体收集多余的雨水,通过卵石、水生植物初步净化,通过第一排水管流向雨水花园,经过雨水花园各基质层及植物进一步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净化水体;通过第二排水管将净化后的雨水排入蓄水池中,通过出水管连接市政管网或通过喷灌头对草坪等植物浇灌,实现雨水资源的回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6.3、该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植物落、水系、草坪、雨水花园能够营造丰富的植物及水体景观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亲水平台及自然驳岸能够促进人们观赏景观,实现人类与自然有机融合。
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稳定的矿山进行有效的修复,植被恢复显著,收集净化雨水效果好,实现雨水资源回用,且营造生物多样性好的景观。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山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湖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坡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雨水花园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山体、11坡顶截水沟、12山体植物、13植生基材、14 土工格栅、15锚杆、16高强土工网、2湖体、21水生植物、22砂垫层、23膨润土垫、24素砼层、25水泥砂浆层、26卵石、27块石、 28驳岸、3排水管、4坡体、41坡体植物、42台阶、5土体、6草坪、 7雨水花园、71土工布、72碎石层、73砾石层、74陶粒沸石层、75 种植土层、76雨水花园植物、8蓄水池、81出水管、82水泵、83喷灌头、9第二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参照图1-2,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山体1、湖体2、坡体4、土体5和蓄水池8,山体1的顶部设置有坡顶截水沟11,山体1边坡经削坡小于35
°
,能够保证山体1的稳定性,山体1的边坡布设有不可降解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的土工格栅14,土工格栅14内填充有植生基材13,植生基材13由多孔性材料、有机质、无机矿物质和保水剂组成,植生基材13以多孔性材料为主,土工格栅14采用锚杆15和高强土工网16固定在山体1的边坡上,植生基材13的表面喷播有山体植物12,山体植物12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藤本植物组合搭配种植,山体1的坡顶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为主,山体1边坡以小灌木、草本植物及藤本植物为主,乔木采用香樟、石楠、刺槐、无患子、冬青、苦槠、小叶女贞,灌木种植夹竹桃、红叶石楠、黄杨、胡枝子、木槿、紫穗槐、胡颓子,草本植物栽植狗牙根、百喜草、高羊茅、假俭草、紫花苜蓿,藤本植物种植爬山虎、凌霄、金银花、常春藤、扶芳藤、葛藤、络石。湖体2与雨水花园7之间通过第一水管3连接,雨水花园7与蓄水池8之前通过第二水管9连接,蓄水池8的内部设置有水泵82,水泵82的输出端固定设有出水管81,出水管81的末端固定设有喷灌头83或者市政管网,蓄水池8由砌石堆砌而成。
27.参照图4,坡体4设置于山体1的顶部,坡体4的顶部设置有台阶42,坡体4的顶部种植有坡体植物41。
28.参照图3,山体1与坡体4之间的坑布置形成湖体2,湖体2的基础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砂垫层22、膨润土垫23、素砼层24和水泥砂浆层25,湖体2的底部铺设有卵石26和块石27,且湖体2的底部栽植有水生植物21,湖体2的一侧设置亲水平台28和驳岸29。
29.参照图5,土体5设置于坡体4的坡脚处,蓄水池8设置于土体 5远离坡体4的一侧,土体5的顶部设置有草坪6和雨水花园7,雨水花园7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土工布71、碎石层72、砾石层 73、陶粒沸石层74、种植土层75和雨水花园植物76。
30.湖体2收集多余的雨水,通过卵石26、块石27和水生植物21 初步净化,再通过排第一水管3流向雨水花园7,经过雨水花园7各基质层及雨水花园植物76进一步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净化水体;然后通过第二排水管9将净化后的雨水排入蓄水池8中,通过出水管81连接市政管网或通过喷灌头83对草坪6等植物浇灌,实现雨水资源的回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该生态修复系统的植物落、水系、草坪6、雨水花园7能够营造丰富的植物及水体景观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亲水平台28及驳岸29能够促进人们观赏景观,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山体(1)、湖体(2)、坡体(4)、土体(5)和蓄水池(8),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1)的顶部设置有坡顶截水沟(11),所述山体(1)的边坡小于35
°
,所述坡体(4)设置于所述山体(1)的顶部,所述山体(1)与坡体(4)之间的坑布置形成所述湖体(2),所述土体(5)设置于所述坡体(4)的坡脚处,所述蓄水池(8)设置于所述土体(5)远离所述坡体(4)的一侧,所述土体(5)的顶部设置有草坪(6)和雨水花园(7),所述湖体(2)与所述雨水花园(7)之间通过第一水管(3)连接,所述雨水花园(7)与所述蓄水池(8)之前通过第二水管(9)连接,所述蓄水池(8)的内部设置有水泵(82),所述水泵(82)的输出端固定设有出水管(81),所述出水管(81)的末端固定设有喷灌头(83)或者市政管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1)的边坡布设有不可降解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的土工格栅(14),所述土工格栅(14)内填充有植生基材(13),所述土工格栅(14)采用锚杆(15)和高强土工网(16)固定在山体(1)的边坡上,所述植生基材(13)的表面喷播有山体植物(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植物(12)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藤本植物组合搭配种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湖体(2)的基础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砂垫层(22)、膨润土垫(23)、素砼层(24)和水泥砂浆层(25),所述湖体(2)的底部铺设有卵石(26)和块石(27),且湖体(2)的底部栽植有水生植物(21),所述湖体(2)的一侧设置亲水平台(28)和驳岸(2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4)的顶部设置有台阶(42),所述坡体(4)的顶部种植有坡体植物(4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花园(7)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土工布(71)、碎石层(72)、砾石层(73)、陶粒沸石层(74)、种植土层(75)和雨水花园植物(7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8)由砌石堆砌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山体矿坑雨水净化回用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山体、湖体、坡体、土体和蓄水池,山体的顶部设置有坡顶截水沟,山体的边坡小于35


技术研发人员:

顾亚兰 雎晶 刘雁丽 庄凯 王春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05

技术公布日:

2023/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21: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528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山体   所述   雨水   矿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