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探析

1  问题缘起与文献回顾
2019年6月,华为准备对长期侵犯其专利的美国运营商Verizon发起诉讼,要求其赔偿10亿美元的专利授权费。听到这一消息,美国议员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在推特上表示:华为成了专利巨魔。中国网友纷纷发声,这不是贼喊捉贼吗?大家都知道,真正的“专利流氓”是美国的高通公司。专利巨魔(patent troll)又称专利海盗(patent pirate)、专利掮客(patent brokering)、专利伏兵(patent ambush)、专利灌木林(patent thicket),和非专利实施主体(Non practicing entities)等,专利巨魔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大多数学者多从法理学视角对其滥用专利权行为及规制进行研究,鲜有站在管理学角度来解读那些具有法律知识的科技巨人正常行驶专利权行为。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今天,一方面西方跨国公司常对中国企业挥舞“专利核武器”大棒,还常运用专利进行“核讹诈”,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专利优势企业迅速崛起和正常的海外维权行为,西方社会充满偏见、歧视和敌意。开展企业专利控制能力研究对提高我国企业专利运用能力,提升我国企业对跨国公司专利滥用行为的应对能力,提振我国专利优势企业海外维权精气神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Amit and Schoemaker(1993)[1]认为企业资源配置过程实际上也是能力建立的过程。Michael A.Hitt, Duane Ireland & Robert E. Hoskisson(2007)[2]认为企业能力是指企业为达到期望目标而部署整合资源的能力,也指企业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和对于资源开发和控制的能动性及创新性等。Bettis(1995)[3]认为企业系统的战略反应能力关系到企业能力系统的生存。Teece et al,(1998)[4]认为企业对环境的快速反
应能力是企业为获取投资扩张战略所需的关键能力。袁红林、颜光华(2003)[5]指出企业资源配置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陈弘、柳瑞禹(2004)[6]指出企业的组织变革能力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关乎企业的运营效率。在企业能力研究的主题中,尤以企业控制能力研究最为丰富和成熟。C.K. Prahalad (1990)[7]、Post(1997)[8]、Tyler & Steensma(1998)[9]等学者研究认为, 战略控制能力是企业家对企业拥有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Prahalad & Doz(1981)[10]从信息管理、企业家管理、冲突解决3个方面论述跨国公司的企业战略
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探析
胡允银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法政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35)
摘要:探寻和构建企业专利控制能力研究的理论体系。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从企业专利控制技术、企业专利控制产品以及企业专利控制市场三个维度界定了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概念并搭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企业专利控制能力的动态性、相对性、层次性、价值性、权益两面性等特质属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是企业通过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活动来控制核心技术,进而掌控特定产品供需,最终影响和控制特定区域特定竞争者,左右产业竞争格局,占领产业价值链高端。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是评价企业现实地位重要量表,是预测企业和产业发展动向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专利技术;专利产品;专利市场
中图分类号:D 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68(2021)01-0012-07 
——————————
收稿日期:2020-11-05
作者简介:胡允银(1971-),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
12
2021年第1期
控制协调机制。Baliga & Jeager(1984)[11]的跨国公司战略控制协调机制分为行政控制、文化控制。何文成(2008)[12]分析了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特征,构建了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指标体系,实证验证了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演进机理。曹晓丽、罗剑、陈海声(2009)[13]开展了创新性企业战略控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章新华(1997)[14]提出国有企业资本控制能力
主要要素包括占据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高洁、李涛(2004)[15]对航运企业的市场控制能力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王棣华(2005)[16]回答了如何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能力问题。彭建平、吕景欧(2008)[17]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企业管理控制能力评价模型实证验证了它与IT应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王海林、杨周南(2012)[18]基于CMMI开发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评价的IC-CM模型。肖智、夏爽(2015)[19]实证研究了融资性担保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影响因素。桑培东、李祥军(2016)[20]利用功能分析法确定建立在企业管理能力基础上的风险控制能力评价指标集,并以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对评价指标集进行细分,构建施工风险控制能力的评价模型,借助模糊集合理论对建筑企业对施工风险的控制能力进行评价。郑玉玉、邱卫林(2017)[21]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对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进行研究。卢健(2019)[22]提出提高房地产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策略。李国为(2019) [23]对如何提高煤炭企业高风险作业安全控制能力问题进行探讨。
企业专利能力的研究主要有企业专利创造能力、企业专利管理能力、企业专利融资能力研究等几个方面,其中李伟、樊丽淑(2010)[24]对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专利能力培育进行思考。杨吉生(2011)[25]分析了企业专利能力与技术创新互动作用。李伟(2011)[26]对企业专利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李文丽、陈景翊、王娟(2015)[27]探讨了企业专利能力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机理。东岗(2012)[28]发出提升企业自主专利创造能力,改变知识产权领域弱势地位呼吁。袁林、齐凯、谭文(2014)[29]构建了企业专利创造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袁林、齐凯、谭文(2015)[30]通过构造“企业
家素质-组织创新氛围、组织学习能力-员工创新行为”跨层次分析模型,进行企业专利创造能力影响因素的跨层次实证分析。袁林、谭文、邵云飞(2015)[31]实证研究了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的影响机理。罗彬元(2017)[32]对新三板企业专利创造能力与绩效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杨琰河(2015)[33]对提升轨道装备研制企业专利管理能力的举措进行思考。陈朝晖,周志娟(2019)[34]从专利价值、企业经营状况和外部融资环境等3个角度构建起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揽已有研究不难发现,有关企业控制能力、企业专利能力的研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视角多元,研究内容多样,研究主题多变,既有实验室层面的理论探讨,也不乏大量田野调查研究,为本研究搭建了可资借鉴的综合理论框架和思路方法,然而,企业控制能力和企业专利能力成为两个独立话题,在今天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鲜有站在整合的视角来思考企业专利控制能力问题。文章将从技术、产品和市场视角来研究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概念内涵、特质属性、评价体系,以期搭建起企业专利控制能力研究框架体系,丰富和发展企业控制能力理论研究,拓宽企业专利能力的研究图谱。
2  概念界定与构成要素
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
中国持续发展动力。在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上,专利驱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驱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频繁出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文件中,这不仅表明企业专利能力概念已进入官方话语体系,也表明开展企业专利控制能力研究正当时。企业专利控制能力作为一个学术术语,由企业控制能力与企业专利能力2个不同概念有机结合而成,但并非两者的简单叠加或嫁接,也并非其中任一概念的子概念。具体而言,企业专利
13
控制能力是指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其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保障,而通过专利创造、申请、保护和运用等策略行动来控制相应的产品、市场和技术的能力。企业专利控制能力研究,终极目标在于揭示企业和产业发展方向。为了更加深入理解这一概念,需要从如下3个方面加以把握:
首先,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构成要素分为3个方面:企业专利控制技术能力、企业专利控制产品能力、企业专利控制市场能力。企业专利控制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在某个产业细分领域里通过实施专利Portfoilo战略、专利并购战略等构建专利网以主导和控制该技术领域的研发方向、技术衍变趋势和技术生命周期的能力。企业专利控制产品能力是指企业在某个产业细分领域里持续进行基本专利
和外围专利的创造、申请、运用和保护,来实现对某类专利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相关度,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跳跃、产品价格以及销售收入施加影响的能力。企业专利控制市场能力是指企业在某个产业细分领域里持续进行基本专利、外围专利、同族专利、标准基本专利、专利池、专利诉讼等战略布局和战略行为来制造产业进入壁垒,实现市场绝对占有率、市场相对占有率、市场增长率的遥遥领先,来构筑和不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的能力。在钛合金超硬材料领域,跨国巨头通过专利战略实施控制核心技术,进而控制着原材料、制品和下游应用等产品和市场,最终实现控制着该产业价值链高端。
其次,企业专利控制是一种输出控制。企业专利控制能力不是对企业专利本身进行控制,而是指通过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活动开展,专利资源配置和运用,实现对产业技术、特定产品以及市场结构施加影响和控制。而企业战略控制、企业市场控制、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以及企业物质成本控制等多为一种输入控制,它们分别对应的是对企业战略进行控制、对企业市场进行控制、对企业融资风险进行控制以及对企业物质成本进行控制。可以这样说,企业专利资源配置过程也是企业专利控制能力逐步建立过程;企业专利战略加快实施,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逐步提升,企业专利控制能力也随之增强;企业专利战略转型升级,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日趋娴熟,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日趋强大。某种程度上说,企业专利创造能力、企业专利运用能力、企业专利保护能力和企业专利管理能力是“因”,而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是“果”。
最后,对企业专利控制能力的评价,既要关注最终的控制结果,也要关注控制行为本身。在考察研究对
象企业专利控制技术,产品和市场结果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即期成果,还要关注中期成果和远期成果。既要关注现金流、收入和利润等财务结果,也要关注技术衍变、技术发展趋势,市场进入壁垒、行业竞争结构等非财务结果。考察专利控制技术、产品和市场行为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研究对象企业正常行驶专利权行为,也要关注研究对象企业滥用专利权行为。既要关注研究对象企业过去专利控制行为,又要关注研究对象企业当前的专利控制行为。不仅要关注研究对象企业专利行为,也要关注行业内其他企业专利行为。
3  特质属性
3.1  动态性
  专利权的时间性决定了企业专利控制能力的动态性。原则上在专利权有效期内,企业专利控制能力具有一定稳定性。然而由于企业专利组合中部分专利会被放弃,部分专利会遭遇保护时效到期,部分专利会被无效掉,部分专利技术在不断进化,专利权状态变化自然会影响到专利控制能力变化。此外,企业专利控制能力还会受到同一产业领域竞争对手的崛起或衰落而有所变化。因此企业专利控制能力分析不能孤立、静止进行,而是要与企业经营战略、专利战略相结合,与企业专利创造能力、专利运用能力、专利保护能力以及专利管理能力相结合,与企业所处产业背景、产业生命周期相结合。企业专利控制能力动态性特征警示企业家,永远不要躺在过去功劳簿上,创新发展一直在路上。
3.2  相对性
企业专利控制能力的相对性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相同的产业领域,不同企业之间,由于专利
14
2021年第1期
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有差异,其专利控制能力会有所不同。专利技术产出数量多、质量高,分布密集且商品化程度深的企业专利控制技术、产品、市场能力强。苹果公司非常关注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在人机交互界面、触摸控制技术等细分领域苹果公司拥有最多专利,多点触控技术做到几乎完美境界,有着最好的用户体验设计。三星公司则在移动通信系统领域进行较为严实的专利布局,于是三星向苹果发起的专利诉讼主要集中于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而苹果诉三星则主要集中于手势识别技术。苹果公司与三星之间专利战本质上是两大巨头之间相对专利控制能力角力。其二,同一家企业在不同产业技术领域,可能具有不同的专利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其企业专利控制能力也会存在差异。此外产业异质性也会使得同一家企业专利控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的产业领域是专利密集型的,有的产业领域如电影业却可能是版权密集型,还有一些传统制造业则可能是劳动密集
型或者资金密集型的。毫无疑问,在一个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产业领域,企业专利知识储备少,专利运用和保护的深度、力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专利控制技术、产品和市场的能力都相对较弱。
3.3  层次性
企业专利控制能力首先体现为对技术控制,进而实现对产品控制,最终目的是对市场控制,这种控制功能具有传导性。若将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比如成一个网络体系,则企业专利控制技术能力处于企业专利控制能力网络的最里层,企业专利控制产品能力处于中间层,而企业专利控制市场能力处于最外层。企业专利控制能力的层次性对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含义具有显著差异。显然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思考问题角度迥异,对专利控制能力的要求也就差异。决策层“高屋建瓴”,把握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更多关注专利控制技术能力;执行层“带领践行”,落实企业短期具体计划,更多关注企业专利控制产品能力;管理层是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连接纽带”,负责贯彻执行本企业中期发展策略,更多关注企业专利控制市场能力。企业专利控制技术能力具有导向功能,企业专利控制市场能力具有调控功能,企业专利控制产品能力具有开拓功能。研究企业专利控制能力,可以从技术、产品、市场3个层面展开,对于企业专利控制能力属性特征,也应该从这3个层面进行构建。
3.4  价值性
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源自企业创造能力、运用能力、保护能力和管理能力,是这些能力的有机整合和升华。
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是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具有极其重要战略价值。培育强有力的企业专利控制能力需要企业拥有雄厚资金储备和人力资源储备,更为重要的是拥有高质量的专利储备,拥有强有力的企业专利控制能力能够给企业带来持久、稳定和高额经济回报。以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一方面,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专利申请、专利收购,在4G关键技术领域拥有核心专利118件,排名第一,同时在该技术领域top100核心专利中,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40件,继续遥遥领先其他对手。另一方面,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和很多知名通讯企业之间都有诉讼关系,他们之间不断争夺该技术领域的专利控制力。此外,它还在欧洲频频提出异议来阻止竞争对手获得专利授权,或者缩小对手专利授权范围。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通过不断实施专利控制力打造“高通王国”。2013年高通芯片和专利许可费收入总计243亿美元,其中近一半来自中国,许可业务收入占收入的30%,但利润占比达到70%,是芯片业务的两倍。
3.5  权益的两面性
只要企业拥有并运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专利,就会逐步形成一定的专利控制能力,如前文所述,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是企业诸种专利能力的有机整合与升华,但企业专利控制能力并不与企业拥有专利数量成线性正相关。较低的专利控制能力可能使得企业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较强的专利控制能力可能给企业带来持久、稳定和高额经济回报。一如正当行使专利权一样,拥有专利控制能力本身并不是一种非正当性支配行为。但滥用专利权,形成强大的专利控制能力,在相关市场产生了强大的市场支配力,造成了排
除、限制竞争后果,损害社会公共
15
利益或他人利益时则显然具有非正当性。需要明确的是,企业专利控制能力强的时候并不必然是企业滥用专利权的时候。因此,我们可以说企业专利控制能力权益具有正当性支配和非正当性支配的两面性特征。
4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当前企业控制能力评价和企业专利能力评价都没有涉及专利控制问题,这既不能适应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对提升企业专利战略实施水平的要求,也没有充分反映出像华为这种专利示范企业在竞争能力方面获得的提升。企业专利控制能力诸多指标或者在财务报表上表现不出来,或者未曾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基于此,文章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基础上,从产品、市场、技术3个维度考虑,构建起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的企业专利控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下页表1。
4.1  专利控制技术能力
包括同一技术领域核心申请人技术定位、核心申请人占比、核心申请人技术重心指数、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衍变趋势等5个二级指标。其中同一技术领域核心申请人技术定位通常分为技术先锋型、自主开发型、跟随型、昙花一现型等4种类型,主要通过专利数、被引用次数、自己引用次数以及引用他人次数等4个三级指标来确定。核心申请人占比二级指标主要包括该技术领域中核心申请人数与所有申请人数比、核心申请人拥有专利数量与该技术领域所有申请人拥有专利数量比2个三级指标。核心申请人技术重心指数包括同一技术领域核心申请人在不同IPC分类中专利申请量与其所有专利申请量比、同一技术领域核心申请人在不同IPC分类中有效专利数与其所有有效专利数比2个三级指标。技术生命周期可以分为技术起步阶段、技术发展阶段、技术成熟阶段、技术衰退阶段和技术再发展阶段等5个阶段,技术起步阶段是指专利申请量和专利申请人都很少的阶段,技术发展阶段是指专利申请量大幅增加和申请人也增加阶段,技术成熟阶段是指专利申请量还在增加但申请人数量维持不变阶段,技术衰退阶段是指专利数量维持不变而申请人数量大大减少阶段,技术再发展阶段是指专利申请量和专利申请人都有所增加阶段。技术生命周期二级指标主要通过专利申请量增加值与专利申请人增加值之比这个三级指标来反映。技术衍变趋势二级指标主要通过IPC大类中各个分支专利申请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减的比例三级指标来反映。
4.2  专利控制产品能力
主要包括专利产品组合、代表性专利产品销售价格和利润、专利产品跳跃等3个二级指标。专利产品组
合是企业专利商业化成功的现实基础,包括专利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相关度3个三级指标,其中专利产品组合的宽度并非专利宽度(专利保护范围),是指企业在某一产业细分领域专利产品组合中所拥有的产品线的数目。专利产品组合的长度也非专利保护长度(专利受法律保护年限),而是指一个企业的专利产品组合中产品项目的总数。专利产品组合的相关度是指各条专利产品线在最终用途、生产条件、分配渠道或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的程度。以苹果公司为例,其iPad产品线下先后推出17款机型之。代表性专利产品价格和利润包括代表性专利产品销售价格、代表性专利产品销售利润、代表性专利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等3个三级指标;代表性专利产品销售价格、代表性专利产品的销售利润可以通过与同类非专利产品的价格比、利润比进行衡量,而代表性专利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则主要反映消费者对企业代表性专利产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专利产品跳跃则主要包括专利产品跳跃的实施方式、专利产品跳跃的实施效果2个三级指标。专利产品跳跃又称专利产品转换、专利产品替代、产品更新或拓展,是指将一项创新成果替代即将到期的专利,从而延长原来专利产品的市场号召力。以专利药物为例,其常见产品跳跃形式主要有一是改换形式,比如从胶囊、药片改成溶液;二是通过添加或移除某些化合物来改变分子结构;三是将单独出售的2种或2种以上药物以组合物的形式重新包装。专利产品跳跃的实施方式主要有硬转换和软转换2种方式。其中硬转换主要是指企业在实施产品转换过程中使用强制或类似强制手段,而软转换则未采用强制或者类似强制手段。专利产品跳跃的实施效果主要通过比较专利产品跳跃前后销售
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3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4823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企业   专利   能力   控制能力   控制   技术   研究   战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